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莎贝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伊莎贝拉读后感10篇

2018-01-13 21: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莎贝拉读后感10篇

  《伊莎贝拉》是一本由[美] 克斯汀·唐尼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6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莎贝拉》读后感(一):荣耀与污点:西班牙武士女王伊莎贝拉

  在西方世界,中世纪(约476~1453年)普遍被称为“黑暗时代”。那是欧陆封建割据、列强纷争的年代,基督教紧紧地禁锢着人们头脑心灵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毫无希望的痛苦中…… 毫无疑问,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而眼下这本《伊莎贝拉:武士女王》的主角伊莎贝拉女王(1451-1504年),正是她,这位活跃于中世纪末期的女人资助了哥伦布的远航冒险行动,开辟了新航线,“发现”美洲新大陆,迎来了后来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的大时代。

  《伊莎贝拉》读后感(二):西班牙最伟大的女王

  从某方面来说这位女王比伊丽莎白一世更传奇

  最著名的三件事便是收复格拉纳达;支持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建立异端裁判所。

  格拉纳达现在虽说是西班牙南部的一个省,当时却是穆斯林王国,而且自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后,基督教已是风雨飘摇,基督徒对穆斯林的战争就没有胜利过,此时伊莎贝拉作为一个女人,在中世纪完全不被认可女性统治者竟然战胜了穆斯林,确实非常传奇了,现在想来偌大一个欧洲,竟然靠一个女人站在抵御异教入侵,保护基督教世界的最前线,其他君主像法王查理八世终日热衷于内讧,也是讽刺!

  甚至女王的配偶斐迪南二世,在她生前还像个人样,女王一去世,就变得胡作非为,热衷搞阴谋,不务正业,而且马上就打破誓言,续娶了奥尔良公爵的外孙女,还跟自己女儿争王位,实在恶劣到极点。

  至于女王为之诟病的宗教裁判所事实上也是在为教皇和斐迪南二世背锅。女王本人当初也并不很情愿做这个决定。依作者说法,女王当时的很多决策和功绩都为了照顾斐迪南二世的面子而被很多历史学家张冠李戴到了他头上,这也是做女王的悲哀吧,即使能力比配偶强百倍,也必须表现得很卑微,不能盖过“伟大”国王的光芒

  书里有句话说得好“欧洲这一代君主中,最有战略眼光最高效的君主,其实是个女人。因为恰恰是伊莎贝拉女王拥有马基雅弗利最为推崇的许多品质。”

  书里还有好多bonus,比如同时期的博吉亚家族的发迹史,吸血伯爵德古拉的来源国际象棋的发展,精于航海却拙于管理的哥伦布,同时代的名人几乎都露脸了,作为一个喜欢文艺复兴时代历史的人看完超级满足

  《伊莎贝拉》读后感(三):伊莎贝拉,不一般的女人

  伊莎贝拉。在年少时处处被哥哥恩里克四世压制,作为政治筹码选择婚约,在恩里克和弟弟阿方索都去世后即位,自主选择了丈夫斐迪南。生下伊莎贝拉公主,胡安王子,胡安娜,玛丽亚和凯瑟琳五子,却在壮年时看着大女儿大外孙和唯一的儿子相继去世。胡安娜也在丈夫腓力的处处压制下选择了深居简出。终于胡安娜这个没受过国家管理的女性的儿子查理即位,成为伊莎贝拉去世后的另一个国王。

  伊莎贝拉,一方面是对知识追求与开明思想,一方面是对宗教异己的不宽容。她懂得积累政治资本,笼络门多萨主教和亚历山大六世罗德里戈博吉亚,与丈夫修好,让子女与周围英格兰苏格兰葡萄牙等地政治联姻。她支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海,却也对哥伦布缺少行政管理能力颇有微词。她也对异己打击,为基督教而战。在位其间,她与葡萄牙修好,与格拉纳达的穆斯林开战,又打退了土耳其人。她的孙辈遍布欧洲。最爱她的人,其实是贡萨洛。

  《伊莎贝拉》读后感(四):试读

  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革命性传记。这位颇有争议的西班牙女王赞助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向新大陆的远航,建立了异端裁判所,成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伊莎贝拉出生的时候,基督教渐显颓势,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地迅猛扩张。少女时代的伊莎贝拉受到了圣女贞德的激励。虔诚的贞德将她的人民团结起来,领导他们抗击外国侵略者,赢得胜利。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二十三岁的伊莎贝拉挑战自己充满敌意的兄长和反复无常的丈夫,夺得了卡斯蒂利亚与莱昂的统治权。她此后的功勋业已成为传奇。她结束了延续二十四代人时间的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斗争,迫使北非入侵者退过地中海。她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她赞助哥伦布去往西印度群岛的远航,并在罗德里戈•博吉亚(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帮助下,通过谈判,为西班牙争取到新大陆很大一部分的控制权。她还建立了嗜血的异端裁判所,消灭所有反对她的人。

  此后数百年中,异端裁判所将严重损害西班牙的名誉。不管她是圣人还是魔鬼,没有一位女性统治者比她更有力地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东西两个半球有数亿人说西班牙语,信奉天主教。但由于几个世纪的错误报道,她的成就常常被归功于她的丈夫斐迪南(他勇敢无畏花天酒地,但伊莎贝拉非常爱他),所以如今历史几乎遗忘了伊莎贝拉的影响。唐尼运用新的学术研究,创作了这部明晰晓畅的传记,讲述了这位聪明绝顶、热忱如火但被遗忘的女性的故事;描摹了驱动她一辈子的那种信仰,以及她主宰的那片充满古老矛盾与阴谋的土地

  序章

  在西班牙中北部,一座高耸险峻的悬崖俯瞰着饱经风雨的平原。在悬崖之上的城堡内,一位身材苗条的红发公主正在最后敲定一场典礼的计划。她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即将陷入无政府状态,而这场典礼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内战。

  她的名字是伊莎贝拉。她刚刚得到消息,她的兄长,恩里克四世国王(人称“无能的恩里克”,既指他在政治上的昏庸无能,也指性无能)驾崩了。

  恩里克四世国王淫荡的年轻妻子忙着和宫廷的其他绅士寻欢作乐,后来生了个孩子。很多人怀疑这孩子不是国王的血脉。伊莎贝拉决定自立为女王,结束王位继承的争议。这位二十三岁女子实际上是在谋划一场政变。

  卡斯蒂利亚与莱昂联合王国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大的国家。两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女人曾统治这个国家。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女性不被允许单独执政。少数能够执政的女人一般也是以摄政者的身份,辅佐年幼而不能理政的儿子。伊莎贝拉的丈夫斐迪南是邻国阿拉贡的王储,但恩里克四世死讯传来时,他不在伊莎贝拉身边。于是她决定抢占先机,为自己夺取王冠。

  在1474年12月这个寒冷的清晨,伊莎贝拉为自己的仪容作了最后的修饰。她希望用自己的雍容华贵和君临天下辉煌排场震撼人们。她穿上一件缀着宝石的雅致长袍,脖子上戴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深红色红宝石。

  原本就对这盛大排场肃然起敬的观察者如今又惊呼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出乎意料景象。根据伊莎贝拉的命令,一位宫廷官员走在她的坐骑前方,高高举起一支出鞘的宝剑,直指天顶,这宝剑是代表君王主持正义之权利的古老象征。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警示姿态,象征伊莎贝拉决心要夺得权力,并强有力地行使权力。

  伊莎贝拉镇静自若地在广场上临时搭建的高台落座。一顶银冠被戴在她头上。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伊莎贝拉被宣布为女王。随后她前往塞哥维亚城的大教堂。她拜倒在祭坛前祷告,向上帝表示感谢,并恳求上帝帮助她睿智地统治,保佑国泰民安。她面临的使命是非常艰巨的。她相信基督教正面临致命的危险

  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东欧和南欧咄咄逼人,不断开疆拓土。穆斯林在安达卢西亚的格拉纳达王国仍然势力稳固。伊莎贝拉和其他人担心,格拉纳达将是穆斯林向西班牙其他地区进攻的桥头堡。连续多位教皇希望有一位具有钢铁意志的统帅、一位坚忍不拔的武士能够挺身而出,抵挡穆斯林的威胁。然而接过战旗的却是一位年轻女子,一个小女孩母亲

  她运用的手段高效但残酷。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历史学家将争论她一生意义。她是一位圣人?还是魔鬼?

  但在那个冬日的下午,她站在塞哥维亚的阳光下时,没有流露出任何畏惧或犹豫。在圣女贞德榜样的激励下(圣女贞德死于伊莎贝拉出生的仅仅二十年前,伊莎贝拉在童年经常听到圣女贞德的故事),伊莎贝拉开始将自己塑造为宗教偶像。她的内心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洋溢着“热烈神秘和强有力”【1】的信念。她坚信上帝站在她那边,上帝希望她统治国家。很多年后,她才对此产生了怀疑。

  一、平平淡淡的出生

  在西班牙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尤其在中世纪,血统决定了谁是统治者,所以卡斯蒂利亚王子或公主的诞生是普天同庆的喜事。人们屏住呼吸等待婴儿降生。国内最高贵的家族往往有机会在近处期待,他们互相竞争,争相观看王室婴儿的诞生。人们在大街小巷组织庆祝活动,互相交换礼物;孩子的洗礼是特别庄重虔敬的庆祝仪式

  但在1451年4月底,胡安二世国王的女儿伊莎贝拉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没有这样欢乐节日气氛。卡斯蒂利亚已经有一个男性继承人了,即伊莎贝拉的异母兄恩里克(他的母亲是胡安二世的第一任妻子),所以大统的继承似乎已经确凿无虞了。恩里克王子二十六岁,已婚,已经有自己的宫廷。他的孩子将会继承他。

  伊莎贝拉的母亲时年二十三岁,是胡安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她分娩的时候,国王并不在她身边。伊莎贝拉于星期四下午出生在一座其貌不扬的砖石宫殿(它环绕着一座罗马风格的庭院)的“一个空气不通畅的二楼卧室的小凹室内”【1】。卧室内连壁炉都没有,唯一的取暖设备是一个冒烟的火盆。宫殿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北部的一座偏僻的农业城镇——马德里加尔•德•拉斯•阿尔塔斯•托雷斯 ,王族的男性成员常将他们嫌弃的女性亲属藏匿在此地。小镇只有几千居民,躲在保护他们免遭攻击的城墙后。婴儿的母亲,胡安二世的妻子,是葡萄牙的伊莎贝拉,而她的母亲则是巴塞卢什的伊莎贝拉,也是葡萄牙人。女婴也被取名为伊莎贝拉。她有一半葡萄牙血统。伊比利亚的各个王族,无论是葡萄牙的、卡斯蒂利亚的还是阿拉贡的,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习惯,即用祖辈的名字给孩子取名。所以伊莎贝拉得名自她的葡萄牙外祖母。

  妻子分娩几天后,胡安二世国王派遣信使到几座大城市,向官员通知公主诞生的消息。但他有些漫不经心,所以我们很难确定伊莎贝拉出生的准确日期。有可能是4月22日。在一封日期为4月23日、从马德里发出的信中,胡安二世告诉塞哥维亚的官员,“感谢我主的恩典”,【2】他的妻子在星期四生了一个小公主。

  档案保管人同样说不准,伊莎贝拉是在何地接受洗礼的。王室的洗礼通常蕴含政治和宗教意义。王储的洗礼一般在国内最宏伟的大教堂之一,以隆重的典礼进行。但编年史没有提到国王参加了伊莎贝拉的洗礼。洗礼的地点可能是马德里加尔本地的圣尼古拉教堂。竟然无人知道伊莎贝拉是在何处接受洗礼的,说明大家对她的出生是多么缺乏兴趣

  在很多方面,小伊莎贝拉的出生简直可以说是分散了她父母注意力,因为他们正忙于应对围绕他们的政治阴谋。她的父亲即将与最亲密朋友和谋臣阿尔瓦罗•德•卢纳爆发冲突、分道扬镳。阿尔瓦罗才华横溢,但冷酷无情。小伊莎贝拉的母亲正在怂恿丈夫与阿尔瓦罗决裂。这很可能引发意义重大结果。正是阿尔瓦罗撮合了伊莎贝拉父母的婚姻,并且可能毒死了胡安二世的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玛丽亚。她曾命令阿尔瓦罗•德•卢纳离开宫廷,随后她突然全身长出肿胀的粉红色斑块,就这样丧命了。她的妹妹 是她的盟友,生活在一座遥远的城市,却在同一个星期死于同一种怪病。【3】阿尔瓦罗牢牢把持着国王和朝政。伊莎贝拉王后感到,如果阿尔瓦罗觉得她威胁了他的控制力,她自己恐怕也会朝不保夕。但她仍然执意与阿尔瓦罗作对。

  她或许是相信自己别无选择。胡安二世的年轻王后从一开始就如履薄冰。想赢得国王的好感,实在太难。胡安二世本来更愿意娶一位甜美的法兰西公主,但阿尔瓦罗“秘密地瞒着国王”,认定与葡萄牙联姻对国家更有利。【4】他在胡安二世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国王商谈联姻条件。国王得知自己在此事中没有决定权,不禁勃然大怒。宫内人人皆知国王的不悦。

  不受丈夫欢迎的新娘伊莎贝拉于1447年在一群葡萄牙侍从的护卫下抵达卡斯蒂利亚,马上开始竭尽全力地取悦丈夫。胡安二世时年四十二岁,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和精明世故的人,喜欢读哲学文学,并且酷爱正在勃艮第发源的文艺复兴早期绘画技法。他身材魁梧,双眼碧蓝,皮肤,同时也非常精于世故和沉溺于享乐,非常好色。十九岁的新娘很快发现,有其他女人和她竞争国王的恩宠。她努力讨好国王,对他百依百顺。但她没有很快怀孕,这让她有些担忧。【5】如果她不能生育,丈夫就可能与她离婚,或者把她送走、过上与世隔绝和耻辱的弃妇生活。当时绝大多数女性的主要价值就是生儿育女的能力,在王族尤其如此。如果她生不出一个孩子,她就会被认为是简直一钱不值。

  不足为奇的是,王后感到宫中的年轻佳丽对她构成了威胁。就连她自己的侍女之一比阿特丽斯•德•席尔瓦也吸引了国王的眼球。伊莎贝拉王后一定是愤怒到了极点,命人将这名侍女抓起来,锁进地下室一个壁橱内,一连三天不给她吃喝。比阿特丽斯•德•席尔瓦被释放后声称自己被囚禁期间得到了宗教的启示,此后终身遮住自己的脸,以掩盖美丽的面容,后来还创建了自己的女修会。伊莎贝拉王后如此大动肝火地对待被她认为是竞争对手的女人,说明她的婚姻摇摇欲坠。但随着时间流逝,胡安二世渐渐对妻子产生了好感。小伊莎贝拉出生后,伊莎贝拉王后又在两年后为国王添了第二个孩子,阿方索王子。王子吸引到了比小伊莎贝拉多得多的关注。胡安二世国王现在有一个男性继承人,还新得了一个“备胎”。

  伊莎贝拉王后与阿尔瓦罗•德•卢纳的关系高度紧张,这让她巩固自己婚姻的过程更加复杂。阿尔瓦罗和胡安二世国王常常一起外出寻欢作乐。一座由女修院改成的妓院是他们最喜欢的去处之一。阿尔瓦罗对胡安二世的来去行踪保持着紧密控制,甚至国王和王后何时可以享受床笫之欢也要听他的。他对国王的影响力极大,操纵国王将大量财产和荣誉交给他,于是他成了国内首富。阿尔瓦罗被任命为卡斯蒂利亚的司厩长 ,这是国内最高的军职;同时他被任命为圣雅各骑士团的大团长,这是卡斯蒂利亚最富裕的军事修会。仅仅以圣雅各骑士团大团长的身份,阿尔瓦罗就控制着超过六十座城镇和城堡,统治着10万臣民。【6】

  胡安二世国王几乎把整个王国都拱手交给了阿尔瓦罗。卡斯蒂利亚的才子们开玩笑说,由于阿尔瓦罗•德•卢纳的存在,胡安二世“除了吃没有别的事情”【7】。

  不足为奇,伊莎贝拉对这种局面很不满意。有一次她突然来到卡斯蒂利亚的重镇巴利亚多利德,去拜访丈夫,当晚和他一起过夜。阿尔瓦罗得知她到了那里,大为光火,匆匆赶到宫殿,猛敲国王伉俪卧室的门。“我不是告诉你不要来吗?”他当着一群宫廷成员的面,怒斥王后。大家都被他的愤怒惊呆了。【8】此后伊莎贝拉对阿尔瓦罗更加憎恶。还有一次,他明目张胆地威胁王后:“是我让你当上王后,我也能让你当不了。”【9】

  敌视阿尔瓦罗•德•卢纳的绝非伊莎贝拉一个人。他享受各种特权的崇高地位令其他许多贵族满腹嫉妒,尤其是王亲国戚,他们觉得享受胡安二世国王恩典的应当是他们,而不是阿尔瓦罗•德•卢纳。几乎所有人都批评阿尔瓦罗的傲慢和贪婪。胡安二世国王的第二段婚姻已经到了第六个年头,他终于鼓起勇气,直面阿尔瓦罗,下令将他处决。1453年,在巴利亚多利德的主广场,阿尔瓦罗遭到公开羞辱,并被斩首。国王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权威,令全国为之震惊。但胡安二世几乎马上就后悔了,因为没了阿尔瓦罗,他就不得不自己承担治国重担,他从来就不想这么做。他陷入抑郁,不到一年后驾崩了,享年四十九岁。

  丧夫对不幸的年轻王后来说是又一个打击。她陷入了编年史家所说的“深切的悲伤”,很少说话,常常木然地凝视虚空,起初可能是因为产后抑郁症,后来是因为孤独和悲恸。【10】她相信阿尔瓦罗•德•卢纳的鬼魂在纠缠她。有时在凄苦的夜风中,她幻想自己听到了他的哀嚎。小伊莎贝拉几乎成了孤儿,这让她与弟弟的关系更加亲近,他俩共同承受着不幸的童年。两个孩子紧紧拥抱,互相安慰。

  对卡斯蒂利亚来说,国王和阿尔瓦罗•德•卢纳一辈子政治联盟的崩溃发生在一个不幸的时刻,此时国家正处于其历史上的一个低潮。由于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国家分崩离析。更危险的是,国王和在邻国阿拉贡的亲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后者一直企图控制卡斯蒂利亚。乡村犯罪猖獗,但统治者因为几乎持续不断的内战而无暇顾及乡村治安。

  胡安二世驾崩后,伊莎贝拉的异母兄恩里克登基为王,史称恩里克四世,此时她只有三岁。恩里克四世统治的最初几年还比较成功,但曾经困扰他父王的同样问题再次浮现出来。

  个人生活和政治的动荡深刻影响了伊莎贝拉的生活。恩里克四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人格缺陷。由于王室内部的紧张关系,恩里克四世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作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者,恩里克四世国王如今完全控制着他的继母伊莎贝拉太后。国王理应像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太后,但她其实比自己的继子还年轻三岁。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更是一锅沸水,爱恨交织。恩里克四世国王很少下功夫去抚育自己的妹妹和弟弟,他们与他之间的关系造成了许多紧张和恐惧。

  童年生活这样风波迭起,伊莎贝拉很自然地从唯一给她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安全感的机构那里获得慰藉: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天主教会的仪式主宰着欧洲基督徒的生活。在中世纪世界,教会和教会日历就是人们的生活遵循的节律。每天的宗教仪式都伴随着教堂钟声:晨祷、晚祷、午夜的守夜仪式;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属于某位特定的圣徒,人们应当向这位圣徒表达虔敬,举行特定形式的尊崇礼拜。相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在伊莎贝拉的生活中,宗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为卡斯蒂利亚宫廷实质上是流动的,在国内从一座宫殿转移到另一座。每一座宫殿也是僧院或女修院,王族不在那里的时候,由僧侣和修女照管宫殿。而王族到达某一座宫殿的时候,僧侣和修女一定会在那里。伊莎贝拉从小到大,身边围绕着神职人员。

  这个很早就失去父母的孩子很自然地转向教会,寻求它的教诲作为道德的指导。伊莎贝拉变得特别容易受到教会官员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被证明是过着节制克己生活的教士。清扫和建造教堂、涤荡教会的腐败、促进教会发展,并洗净教会的污点和异端思想,成了她一生执着的事业。伊莎贝拉不断思考着罪与罚的主题,她相信所有人都是挪亚的幸存儿子们的后裔。上帝被人类的恶行激怒,用大洪水消灭了其他人类,只有挪亚及其儿子们乘船到了安全地带。她热爱《新约》,但她的生活遵守的是《旧约》的严苛道德观。她总是更愿意以眼还眼 ,而不是伸过另外一面脸给人打 。

  《伊莎贝拉》读后感(五):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我干了几十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把穆斯林赶出了西班牙;第二个,派哥伦布去发现了美洲;第三个,就是我們知道的异端裁判所。如果说还有一点什麼成绩,就是生儿育女,欧洲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我的后代。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

  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史上最成功、影响力最强的女性之一。童年不幸,与没心没肺的兄长争权,被当作婚姻和政治斗争的棋子。嫁给阿拉贡王子斐迪南,为现代西班牙国家打下基础。彻底驱逐西班牙的穆斯林;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建立异端裁判所;欧洲多个国家的君主都是她的后代。

  恩里克四世,1425-74,中世纪晚期卡斯蒂利亚最后一位庸主,他统治期间,诸侯势力大增,中央衰弱。他绰号“无能的”,既指政治上昏庸,也指性无能。他可能是同性恋者,而妻子淫乱,所以他的唯一孩子胡安娜公主的血统受到怀疑。虽然平定了异母弟阿方索的反叛,但最终王位被异母妹伊莎贝拉夺得。

  塔里克•伊本•齐亚德,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将领,领导了711-8年对西班牙的征服。他在西班牙最南端登陆,此地被称为塔里克山,后变为“直布罗陀”。基督教的西哥特王国被消灭,穆斯林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在穆斯林征服西班牙的过程中,一些之前被基督徒迫害的犹太人当了带路党和维持会。

  神圣兄弟会(Santa Hermandad)是中世纪西班牙各城镇组织的警察。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将其组织成一种独立的、向王室负责的民兵,以维持治安。神圣兄弟会的执法往往粗暴而没有正当程序,但大多数人很感激,因为在几十年的无法无天之后,治安终于得到了恢复。今天西班牙的神圣兄弟会已经只是宗教组织。

  塞哥维亚城堡Alcázar de Segovia耸立于巨岩之上,是中世纪卡斯蒂利亚的王宫。1474年12月12日,伊莎贝拉得知自己的兄长恩里克四世驾崩,运筹帷幄,获得塞哥维亚城主要贵族的支持,于次日在城堡登基。西班牙都城迁往马德里之后,塞哥维亚城堡先后是监狱和军校。迪士尼公园的灰姑娘城堡原型之一就是塞哥维亚城堡。

  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科尔多瓦,1453-1515,伊莎贝拉女王年轻时的好友和侍从,据说对女王有着柏拉图式的爱情。他革新了西班牙陆军及战术,被誉为堑壕战之父,使得随后两百年间伊比利亚人在军事上保持着优势。他还创立了一项习惯,即在战役结束后为敌人的死者祈祷。他的绰号是大元帅(El gran capitán)。

  弗朗西斯科•西门尼斯•德•西斯内罗斯,1436-1517,红衣主教和政治家。出身贫家,因圣洁得到伊莎贝拉女王赞许和提携,成为重臣。他改革教会,主持异端裁判所,推动在北非的圣战,建立康普顿斯大学,主持第一部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对照的《圣经》出版。他极力强迫穆斯林与犹太人皈依基督教,消灭西班牙的伊斯兰文化。

  赫内拉利费(Generalife,注意不是英语general life,而源自阿拉伯语,字面意思是“建筑家的花园”))是穆斯林统治下格拉纳达的纳斯尔王朝的夏宫,在格拉纳达城附近,始建于14世纪,今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

  埃纳雷斯堡Alcalá de Henares,今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在马德里附近。塞万提斯生于此地。伊莎贝拉女王年轻时曾以此为基地。后来她在此与哥伦布商议远航。她的女儿阿拉贡的凯瑟琳(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出生于此。

  美男子腓力(1478-1506)是西班牙的第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统治者。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母亲是勃艮第与低地国家的继承人,妻子“疯女”胡安娜是西班牙继承人。他与胡安娜的婚姻将奥地利和西班牙联系了起来。不过腓力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与胡安娜的婚姻非常失败。他死得早,他的儿子查理五世继承了这空前广袤的土地。

  1492年1月,西班牙“天主教双王”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夫妇完成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大业,消灭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政权格拉纳达。其统治者巴布狄尔(穆罕默德十二世)投降,摩尔人/穆斯林在西班牙统治的数百年历史谢幕了。在泪山,巴布狄尔勒住马,转身最后看一眼自己失去的宫殿、肥沃的平原和已经终结的安达卢西亚的荣耀……看到这景象,他叹了口气,泪流满面。他的母亲挖苦道:“你既然不能像个男人一样捍卫这些东西,那么就像女人一样哭泣吧。”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1478-1529)是意大利著名的廷臣、外交家和作家。他最有名的就是写了本《廷臣之书》,讲宫廷礼节和道德,在16世纪欧洲各国宫廷非常流行。这本书里他发明了一个概念Sprezzatura,大意是表现得优雅、能干或做出了不起的事情,但显得漫不经心,仿佛自己并没有费任何力气、非常轻松。比方说,考试前夜复习了一夜,第二天考得很好,可以带着Sprezzatura说:“哦,我昨晚看了一夜金庸。”

  吉罗拉莫•萨伏那洛拉(1452 - 1498)是颇有争议的修士,一度是佛罗伦萨的精神和世俗领袖。他以火药味十足的讲道谴责腐朽的罗马教廷和美第奇家族,劝诫群众摈弃世俗的物质主义和现代世界的腐化。他坚决反对文艺复兴艺术,认为艺术促进了伤风败俗和精神腐朽。1497年,他点燃“虚荣的篝火”, 派遣儿童逐家逐户搜集“世俗享乐物品”,包括:镜子,化妆品,画像,异教书籍,非天主教主题雕塑,赌博游戏器具,象棋,鲁特琴和其他乐器,做工精细的衣着,女人的帽子,和所有古典诗作,然后把搜集起来的这些东西一并扔进火里烧掉。很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品都被这堆火永远的烧掉了。最后他被以异端罪处以火刑。

  银匠式风格(Plateresque)是15世纪末在哥特风格晚期与文艺复兴风格之间在西班牙出现的一种艺术(主要是建筑)风格,在随后两个世纪得到发展。它吸收了摩尔人风格、哥特式和伦巴底装饰元素等,在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时期达到巅峰。萨拉曼卡是银匠风格艺术作品最集中的地区,此外莱昂和布尔戈斯及新西班牙的一些城市也有大量银匠风格建筑留存。

  胡安•德•佛兰德(约1460—1519)是在西班牙为伊莎贝拉女王服务的早期尼德兰画家。《圣经》中女性角色的场景是伊莎贝拉最钟爱的主题。其中一幅表现莎乐美镇静自若地将施洗约翰的首级展示给希律二世和她母亲希罗底看。伊莎贝拉还集齐了一套描绘基督生平的画作,由胡安•德•佛兰德创作。他还绘制了伊莎贝拉女王和她的女儿阿拉贡的凯瑟琳、疯女胡安娜等人的肖像。可见母女三人的相貌很像。

  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死前要求丈夫斐迪南承诺不续弦。这可能出于对未来新娘的嫉妒,也可能是因为她希望保护他们的儿女的遗产,所以不愿意看到斐迪南再娶。斐迪南宣誓不会再娶,但在妻子去世不到一年之后就娶了一位十八岁的泼辣的法兰西公主,也是他的甥孙女热尔梅娜•德•富瓦。他的火速再婚尽管不体面,但并不让人觉得意外。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当一个疾病缠身的女人的丈夫。到1505年7月,他已经成为英格兰朝廷窃笑的闲言碎语的主题。使者们告诉亨利七世,斐迪南“在他这个年纪还非常好色”,此时他五十三岁。斐迪南曾在热尔梅娜的要求下服用一种用公牛睾丸制成的药剂,以增强性功能,但这种药剂的副作用损害了他的健康。斐迪南始终没有和年轻热情的妻子生出健康的孩子,这有点奇怪。此前他一直是以特别多产而闻名的。斐迪南和热尔梅娜只生了一个孩子,而那个婴儿出生之后很快就夭折了。当然,因为斐迪南特别风流,所以他可能是最早患上梅毒的欧洲人之一

  《伊莎贝拉》读后感(六):西班牙双王夫妇:坎坷、奋斗、计谋、荣耀

  [杂言]不知封面上的图像是否是真实画像,如果是的话,以现在的审美来看,也依然是仪态万方的。书正文前的王室关系表最最实用,感觉自己在原有的知识上被源源不断地补充了许多新知识。

  [Tips]结合西班牙TVE历史剧《伊莎贝拉》看,有视觉对照,更易记住。

  伊莎贝拉是历史上令人难以置信的女性:坚强有智慧,重视知识,也因此平等地培养了自己的子女;有皇家的威仪,又因为她的天主教信仰而谦卑简朴。独到睿智,因而可以在新大陆发现时迅速意识到其价值,但搜刮及残杀从来都不是她的主张。除了宗教裁判所的严厉之外,在我眼里,她并无巨大过错和缺陷。

  《伊莎贝拉》这本书是少数的在我极度忙碌的工作和出差阶段在临睡前或翻开书本就可以看懂又能快速地衔接起之前断层的一部外国译本,由此可见译者之精湛。而我做为西语人,在工作十年后才算真正认识了西班牙这段荣耀史的序曲,真不知是该遗憾西语人的译作太少呢,还是该惭愧自己以往太松懈。

  这是一对长年处于出差状态的君主,不仅因为西班牙的王宫是流动的,还因为当时国家并未形成近现代的格局,还处于需亲临处理的混乱中。

  西班牙自历史上起,由于物产丰富,仅凭物产即可维护富庶,因而很少关注其他国家正常尝试的工商业。

  西班牙曾经的荣耀:在美洲大陆发现黄金后,这些黄金被开采出来,运到塞维利亚进入西班牙,供卡斯蒂利亚王室使用。现存黄金的三分之一,都曾流入王室国库。

  大一统之前的西班牙

  中世纪传说认为神邸赫拉克勒斯建立了塞戈维亚、阿维拉、萨拉曼卡等城市。

  公元前38年起,西班牙在古罗马治下600年。

  ↓

  西哥特人(定都托莱多)

  ↓

  公元711年,在犹太人的帮助下,穆斯林征服了西班牙

  ↓

  收复失地(Reconquista)

  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佩拉尤国王建立)

  ↓

  910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分裂为莱昂、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三个王国

  ↓

  924年,重新统一,成为莱昂王国

  ↓

  莱昂王国分裂,1065年卡斯蒂利亚王国,1139年葡萄牙王国

  ↓

  1230年,卡斯蒂利亚王国与莱昂王国联合成一个王国。同期,南方:安达卢西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

  自此,逐步自北向南收复,直至伊莎贝拉时期。

  (入主格拉纳达)

  少年时期的伊莎贝拉

  1451年4月底,伊莎贝拉出生。(1452年,费迪南出生。)

  1454年,其父胡安二世驾崩。

  伊莎贝拉少年时期周围的人:

  其外祖母巴塞卢什的伊莎贝拉;

  母亲葡萄牙的伊莎贝拉;

  Gonzalo Concha(后成为伊莎贝拉的幕僚长)及其妻子Clara;

  eatriz de Boadil,Mosen Pedro de Boadil之女,为伊莎贝拉一生的密友,后嫁给犹太皈依者Andres de Cabrera;

  eatriz de Silvia(女修会);

  Teresa Enriquez

  做为第三顺位继承人,且为女性,在那个时期更多的是被做为联姻的筹码,因此从幼年起接连被换了几位联姻候选人:

  先是阿拉贡的费迪南,本是年龄最相近的最佳伴侣;

  后被换成的费迪南的兄长卡洛斯(后过世);

  英格兰的爱德华四世(约克的爱德华);

  葡萄牙的阿方索五世;

  edro Giron(Juan Pacheco的兄弟,后暴毙)

  随着与其兄长势力的博弈,逐渐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伊莎贝拉与费迪南的婚姻生活

  1469年10月见面并私下结婚。

  1470年10月第一个孩子出生,伊莎贝拉公主。

  但在此期间,费迪南私情不断,他的私生子有:

  Aldonza所生的Alonso与Juana

  华纳·尼古劳所生的Juana

  托达的拉雷亚所生的Maria

  1474年12月11日,恩里克四世逝世,伊萨贝拉迅速在塞戈维亚登基,自立为王。

  1478年6月30日,第二个孩子出生,胡安王子。

  1479年11月,第三个孩子,胡安娜公主(即后来大名鼎鼎的疯女胡安娜)。

  1482年6月,第四个孩子,玛利亚公主(原是双胞胎,但另一个出生时是死胎)。

  1486年1月,第五个孩子,Catalina(即阿拉贡的凯瑟琳,威尔士王妃,未来的英格兰王后)。

  子女的婚姻

  伊莎贝拉公主

  1490年嫁给葡萄牙王子阿方索;1491年阿方索不慎坠马身亡,公主丧夫守寡。

  后伊莎贝拉公主与葡萄牙国王Manuel一世再婚,1498年生完孩子后一小时即去世。其子Miguel de la Paz在1500年早夭。

  伊莎贝拉去世后,Manuel在其岳母(伊莎贝拉女王)的安排下,1500年娶了玛利亚公主,玛利亚公主十分多产,共生育了8个子女。

  胡安娜公主1496年嫁给奥地利大公美男子腓力(Felipe el Hermoso)。1500年其子查理出生,由于排列在前的继承人早夭,查理(Carlos)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继承人。

  Juana-Felipe el Hermoso

  1498年11月 第一个孩子 埃莉诺

  1500年2月24日 第二个孩子 查理

  1501年 伊萨贝拉

  1503年3月 费尔南多

  第五个孩子 凯瑟琳

  胡安娜婚姻不幸,事实上被腓力置于不理不睬的境地。

  胡安王子娶了奥地利公主玛格列特(腓力的妹妹)。胡安王子1497年患病去世,其遗腹子早产,夭折。

  腓力与玛格列特来自哈布斯堡家族,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子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里德里希三世的孙子与孙女。

  凯瑟琳公主(Catalina)被许配给英格兰王子威尔士亲王亚瑟。1502年亚瑟去世,凯瑟琳改嫁其弟弟亨利(即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

  在全欧洲的联姻是另一种建造城堡、打造武器、巩固西班牙地位的方式,但伊萨贝拉在此基础上依然努力为自己子女选择最门当户对的婚约。而且伊莎贝拉为孩子们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凯瑟琳的学识渊博更甚于其丈夫亨利八世。胡安娜也有不俗的外交才能。

  当时注明学者的标杆,便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宫廷教育由著名学者带领孩子们进行思辨,女孩也可以受到与男孩一样的教育,学习用于外交的拉丁文。

  伊莎贝拉身后事

  1504年11月26日,伊莎贝拉女王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葬于标志着她最大胜利的格拉纳达。在遗嘱中,她对西班牙未来的发展做了最伟大的规划,使得在她的外孙统治时期,西班牙崛起成为了荣耀的大国,光辉灿烂了几百年之久。

  然而伊莎贝拉尸骨未寒之时,她的丈夫及女婿对王位、财富的瓜分令人心寒。而费迪南国王在与伊莎贝拉联姻结合时,所期望的与 其父并无二致:即卡斯莉蒂亚王国的王位通过联姻,传至费迪南的手中。失去了伊莎贝拉的光环后,费迪南的肖小本性就暴露无遗:贪婪、心胸狭隘、背信弃义、害怕他人的成就甚至是自己臣下的成就。

  费迪南1516年去世,死因:增强性能力的药剂的副作用。

  1516年,双王的外孙查理成为西班牙国王。

  1519年,查理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时年19岁。

  1558年退隐,其弟费迪南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的王位则传给其子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图文

  《伊莎贝拉》读后感(七):伊莎贝拉女王:光与热,暗与黑。

  当今世界存在许多冲突,其中不少带有明显的宗教影响。就在落笔之时正有尼斯惨案的相关新闻报道,爆炸起因分析揭示了事件背后的宗教因素,这类新闻的发生地几乎遍及全球,宗教原本是人的心灵慰藉,却为何成为争议的渊薮?

  在很早以前的古典时代,神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耽享受、重肉欲、好打架,但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都是自由的,不同的信仰可以和平相处。后来,神的世界变得逼仄,容纳不了其他的存在。到底谁是唯一的真神?地上的人们看到自己的宗教存亡攸关,他们相互争斗、厮杀,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发展也经过一段曲折的路途,有很多关键的节点。其中一个关键点发生在15世纪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统治时期,那是天主教灿烂上升的光辉岁月,同时埋藏下一片片厚重的阴影。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年),欧洲历史的一段重要时期,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女性之一,不知道是伊莎贝拉造就了这段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伊莎贝拉,更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美国历史作家克斯汀•唐尼的作品《伊莎贝拉:武士女王》表面上似乎是赞颂伊莎贝拉为了西班牙开疆拓土所做的贡献,是的,伊莎贝拉把奥斯曼土耳其赶出了欧洲,伊莎贝拉支持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伊莎贝拉通过后裔联姻让她的家族至今掌控欧洲各国,然而更深入地去想一想,支持伊莎贝拉完成这一切的,除了她的坚毅性格,还有什么呢?

  传记不好写,容易失之简单,成了人物生平详历。唐尼撰写的这部《伊莎贝拉》,基本上循时间线性发展,这是传记写作脉络最清楚的一种方法,但他时不时打破这种叙述安排,如“异端裁判所的建立者”、“博吉亚把新大陆给了她”、“信仰与家庭”、“流亡的以色列人”等,重点的突出拓宽、深化了本书的主题,让伊莎贝拉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也让我们注意到了,串联起这些事件的内在逻辑,正是伊莎贝拉虔诚的天主教信仰。

  “宗教的起点,是以对神的忠诚和热忱,拯救自身的灵魂。”作家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的这句感慨,用来形容伊莎贝拉十分贴切。父亲和异母兄长的荒唐生活与政治威压,对幼弟继承权和人身安全的保护,以及对自身荣誉的珍视,对于少女伊莎贝拉来说,她是“在上帝的恩典下才活下来”,“终其一生,宗教都是她的避风港”。与其他著名的欧洲女性相比,伊莎贝拉女王的情感生活真是寡淡如凉白开,和斐迪南国王的传奇婚姻只不过是政治上的成功结盟,就算贡萨洛•科尔多瓦这唯一的绯闻对象也只是单方的精神性的骑士爱情。张岱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句话有层意思,有道德洁癖的人,严于律己固然是好事,有时难免失之于偏狭,与之相交的人也会承受相当大的道德压力。伊莎贝拉的几个子女受母亲的影响都很大,小伊莎贝拉在新婚守寡后悲痛欲绝,投入宗教狂热,用饥饿和肉体痛苦来折磨自己,这正是母亲的思想投映在儿女身上的返照。

  唐尼在后记里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我努力将伊莎贝拉置于她的时代背景下,置于她生活的空间内。她是个热忱虔诚的天主教徒,生活在奥斯曼土耳其人似乎即将彻底消灭基督教的时代。我坚信,她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应对这种威胁。”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欧洲的人们信仰崩塌、摇摇欲坠。基督教会的贪腐从内部引发普遍的质疑,当务之急更是来自外部的宗教迫害。圣女贞德是伊莎贝拉的偶像,伊莎贝拉承袭了贞德的宗教热情的召唤,在这种危机关头她认为自己和西班牙是必须站出来的,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发挥了坚韧屹立的统率作用,奥斯曼的退却为欧洲赢得了发展的机会。对于伊莎贝拉而言,她可能更多地认为这是使徒对基督教世界的拯救,而她对哥伦布的支持,也多少体现了她那种极端渴望的泛天主教愿景。南美天主教传承的源头,最早就是来自西班牙。直到今天,所谓拉丁世界,仍然是天主教世界。这种愿景的初衷于她个人可能是好心的,唐尼举证了伊莎贝拉对于南美土著的同情,然而它终究很快变质了,欧洲对外殖民的说辞之一就是宗教的传播。

  伊莎贝拉的虔诚,有光与热的成分,也包涵着暗与黑。宗教裁判所是她最为人诟病之处。“异端”(heresy)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选择”(choice)。今天我们都认为人们有选择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即使中古时期的教会在禁止对异教徒和犹太教实行强迫的改宗时,也承认选择宗教的自由。但是,在伊莎贝拉看来,异端是一种背叛,不仅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罪恶。宗教裁判所最容易点燃的就是宗教的狂热,它有着维持宗教纯洁与无私的表象,实质上却很容易因为人性的自私而受到贪欲、报复心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对其他宗教的极度不宽容,并不是基督教独为,人类走在漫漫的黑暗迷途。1492年格拉纳达陷落之后,从西班牙被驱离的犹太人,他们的后裔在今天有整整两百万人,散布在世界各地,被称为“塞法丁人”(Sephardim)。欧洲不断掀起排犹浪潮,西班牙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每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深层理由,武力只是次要因素,促发和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令人神往、梦想生活的蓝图。通常宗教所做的就是对社会生活诸多层面尤其是思想理念的塑造。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分析人类情感的条件时说:“让一大群人团结在友爱中总是可能的,只要还有其他人作为他们的攻击对象。”就此而言,克斯汀•唐尼撰写的这部传记,不仅可以见证伊莎贝拉的个人成就和西班牙曾经的辉煌,它还可以为当下世界的动荡不安提供一种解释。

  :本文写于两个月前。北青2016.9.2刊登,删去了前面两段,此为原文。

  《伊莎贝拉》读后感(八):认知革命

  伊莎贝拉女王开端卑微,她如同流星一般的崛起是多么出人意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女性很少掌权的时代,一个出自这种背景的年轻女子,居然能够为她的孙辈称霸全球铺平道路。 伊莎贝拉的智慧是多方面的。 她支持弟弟篡位失败后能够再国王的和解,表现了善于妥协的能力。在国王已经安排婚约后却能私自结婚,并能再次取得国王的谅解,表现了坚定的立场和过人的勇气。在国王去世后能迅速抢在丈夫回来之前登基,表现了超常的政治敏感性。登基后从整治社会治安等基础工作做起,表现了务实的统治能力。而这些还都只是战术层面的智慧。 伊莎贝拉审时度势,还具有很高的战略智慧。她深刻认识到东方奥斯曼帝国和南部格拉纳达的伊斯兰力量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将攻占格拉纳达,赶出伊斯兰势力作为保境安民的战略目标,并积极付诸实施。经过18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 顺便插一句,国际象棋王后的规则也为之改变。 伊莎贝拉更伟大之处是能够正确认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大意义,并将其占为己有(竟然让教皇划分地球!),然后迅速将冒险变成热火朝天的事业,引发了后来的哥伦布大交换。英格兰和法兰西人比她落后了100年,最后才占据了西班牙人觉得没有价值的北美洲剩余土地。伊莎贝拉将卡斯蒂利亚文化和语言输出到全球,并确立了基督教为美洲的正式宗教。 她目光长远,更愿意探索新世界,因为她认识到世界可能比她出生时的人们所认知的更大。也正是对认知的不断突破,造就了伟大的武士女王! 我们今天总在说认知革命,还是好好看看伊莎贝拉的故事吧。

  《伊莎贝拉》读后感(九):历史是最引人入胜的戏剧

  周末看完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传记。虽然说是传记,事实上是1450年到1500年50年时间里的西班牙史,里面充满了阴谋、妥协、交易、骑墙、背叛、教派冲突、人性冲突、理想信念、志大才疏,充分证明了历史才是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戏剧。

  传记向上追溯了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朝被穆斯林毁灭的过程,穆斯林指定犹太人帮助建立政府,镇压基督徒,而基督徒中的一部分坚持在大山中抗争,逐步蚕食伊斯兰教的领地,把他们推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南端。憎恨犹太人杀死了基督,这是犹太人的原罪;而犹太人帮助穆斯林欺压基督徒,增加了基督徒们对犹太人的憎恨;这是欧洲反犹主义的原因,无论在这里呆了多久,犹太人永远不能忠于这个国家。

  在伊莎贝尔登基前的这段时间,充满了王朝更新换代所常见的阴谋。伊莎贝尔的同父异母哥哥,作为国王,没有令人信服的子嗣。国王是同性恋,也可能不能生育。国王的妻子有其他的情人,并与若干人生了若干个孩子。这就让王朝的走向变得不确定。

  国王与贵族间爆发了冲突,伊莎贝拉的亲弟弟阿方索被贵族拥立为新国王,但是他不久就不明原因的死去。伊莎贝拉没有选择继续领导贵族反抗国王,而是选择与国王和解,条件是伊莎贝拉成为哥哥的王位继承人,并有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

  国王答应了,然后在贵族叛乱平息后不想履行承诺。伊莎贝拉瞒过国王,自己与阿拉贡的费迪南结了婚。她独自逃往支持她的大主教的城堡,邀请费迪南前来结婚,并由教士们见证。

  但是费迪南心里也打着小算盘,他长时间离开妻子,试图要求妻子让国王把王位传给他。伊莎贝拉明白,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才能保卫。几年后,国王死掉了。伊莎贝拉立即加冕成为女王,要求王国内的贵族和主教向她效忠。她抚平了丈夫想当国王的念头,采用了双王模式,把丈夫写在前面,而自己掌握实际权力。

  后来,伊莎贝拉用十年的时间收复了把穆斯林所统治的西班牙南部,赞助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击败了法王查理八世,占有了意大利的一半领土(那不勒斯),生了若干个孩子,其中疯女胡安娜成为查理五世的母亲,哈布斯堡王朝成为16世纪欧洲最强大的王朝,一直存在到一战时期。

  伊莎贝尔一个引人非议的做法是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她忠诚于基督教,憎恨教皇、教会、教士的腐败和淫乱,希望能够荡涤教会系统的罪恶。她一生做过的很多事,都是为了为上帝增加荣耀,所以这本书叫做武士女王。

  《伊莎贝拉》读后感(十):一部内容丰富的西班牙历史及相关的世界史

  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何况伊莎贝拉是卡斯蒂利亚国王、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也即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贝拉(1451-1504)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基督教世界内部纷争不断,因奥斯曼帝国大举攻略而剧烈动荡的时代,也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之前看过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因此对西班牙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但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更集中,信息量极大,情节紧凑,故事引人入胜,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读完,感觉太棒了,因而特向同好者推荐。

  作者以伊莎贝拉为主线,从伊莎贝拉出生前的历史背景开始,概述了西班牙早期的历史,伊斯兰对西班牙的征服,西哥特人经过24代收复失地的努力,最终建立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历史。

  然后重点讲述了伊莎贝拉一生的重大贡献和失误:收复格拉纳达,统一卡斯蒂利亚及西班牙;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建立和引领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陆;建立异端裁判所和实行宗教不宽容政策等。作为背景,其中也重墨描述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侵犯阿尔巴尼亚、黑山、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等东欧基督教诸国。介绍了西班牙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以及罗马教廷划分教皇子午线,对西班牙海外扩张与新大陆殖民的支持。同时也介绍了异端裁判所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基督徒、犹太人以及改宗犹太人之间的矛盾。

  作为政治家,伊莎贝拉是“同时代的君主中最有战略眼光、最高效的君主”,“卓越和勇敢的女性”,“同时代的君王几乎难以望其项背”。她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对美洲大陆尤其是南美洲的影响,无人能比。

  伊莎贝拉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生都在维护基督教及其纯洁性,为捍卫基督教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伊莎贝拉还是一个多产尽责的母亲,其直系后裔遍布西班牙、比利时、英国、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瑞典和摩纳哥等王室。

  陆大鹏的翻译一如既往的好,也希望陆大鹏翻译的《恺撒》、《征服者》、《奥古斯都》和《空王冠》等书能早日出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伊莎贝拉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