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行》的读后感10篇
《锦衣行》是一本由邓智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几年《明朝那些事儿》的流行,让很多人渐渐对明朝这个时代有了兴趣,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它的故事。那么不妨读一读《锦衣行》这本书。它的故事也是以明朝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明朝年间特务的故事。
《锦衣行》的邓智仁本身是一名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非常有名的《莽荒纪》就是由他创作出来的。
《锦衣行》虽然是以暗杀、特务等为题材,可是主角却是女的。女主角苏樱从小遭遇灭门惨案,不幸中的万幸是她被暗卫统领陈六一所救。陈六一对她悉心呵护,并把她训练成了一等一的杀手。虽然俩人之间多年来关系融洽,可是苏樱总是隐隐感觉与他之间的隔阂。后来,苏樱的身世之谜揭开,陈六一一夕之间从救命恩人变为杀害她全家的仇人。真的是人生如梦啊。好在,还有一件令人庆幸的事情就是,和苏樱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师兄陆拾对他爱护有加,俩人惺惺相惜。这也是残酷世界里唯一仅剩的温情了。
虽说已经被训练成冷酷无情的杀手了,可是苏樱善良的本性依旧没有改变。在一次暗杀行动中,苏樱悄悄地救了一个男孩,并放走了他。谁知这个男孩为了复仇,也加入了苏樱所在的暗卫组织,这个男孩就是谭少卿。苏樱得知身世,也是靠谭少卿暗中帮助。可是这俩个身世相同,情同姐弟的人后来却彼此被仇恨蒙了双眼。期间发生了很多遗憾的事情。好在最终故事的结局还是圆满的。
苏樱和谭少卿,甚至陆拾都是陈六一的棋子,而陈六一也逃不过棋子的命运。陈六一在利用苏樱他们的时候,还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蒙蔽他们。他对苏樱他们说,你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皇帝,为了维护我大明的统一。可笑的是,这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拿出忠孝的牌子,实际做的却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其实,一开始读这本《锦衣行》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叫做《天下第一》。这也是讲的明朝暗卫的故事,当时里面的海棠和归海一刀还让我粉了很久呢。苏樱有点像海棠,都是外冷内热的好姑娘。只是一旦入了杀手这行,快乐总是难得的。这时,做个普通人反而是最幸运不过的了。
总之从故事上来说,《锦衣行》还是值得一读的。
锦衣卫这个名词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这个诞生于大明王朝期间的官府机构,因为历史的时代特点和它的职责任务,在历史上留下了冷血、残酷的印记,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的素材。从荧屏到书本,很多作品中都包含了关于锦衣卫的内容,他们听命于皇帝,又受制于宦官;他们对加强皇权居功赫赫,又因恃权妄为而劣迹斑斑,功过是非让人深思。
这次作者邓智仁带来了他的新作《锦衣行·秉刀夜游》,用他特有的编剧风格为我们呈现出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大片,流畅的情节,扣人心弦、精彩不断。
作者将主人公置身于暗卫这个黑色机构之中,将刀光剑影和爱恨情仇进行巧妙地融合,从朝堂到江湖,从南到北,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颠覆时代的惊天迷局。女主人公在一次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从服从到困惑,面对惨绝人寰的血腥杀戮,她逐渐找回自己的本性,和伙伴一起去探究阴谋背后的真相,最终让事实浮出水面,坏人得到严惩,还和平与安宁于天下。
整部作品情节在我看来并不能算是复杂,很多故事情节都能看到其他作品的影子。譬如苏樱让我联想到《四大名捕》中的无情和《琅琊榜》中的夏冬,暗卫联想到《琅琊榜》中的悬镜司,陈六一则是对应《绣春刀》中的赵靖忠,可以说很多都是熟悉的套路。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内容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看起来自然而流畅,使读者在体味惊心动魄情节的同时,品味人物间的情感交织,在爱与恨,情与仇间辗转反侧,让人欲罢不能。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作家手中烹制出不同的菜肴,火候的掌握,菜色的搭配,口味的把控,这些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编剧水平。
作为一部历史传奇作品,作者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色,尤其是在描述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更加突出。苏樱和谭少卿之间从救命之恩到杀父之仇的复杂变化,苏樱与陆六一间从养育之情到灭门之仇的誓不两立, 恩与仇、情与恨间的艰难选择;还有谭少卿与余玲珑、苏樱与陆拾之间的感情发展,陆六一面对国仇与家恨时的犹豫不决……从海边到草原,从朝堂到江湖,人性的优缺点被无限的放大。亲情、友情和爱情交相呼应,细腻的感情、豪迈的情怀,这些都在一次次的殊死搏斗,一个个迷局中得到凸显,让我们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在电影《锦衣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锦衣卫本来就是有进无退的路,这条路很短暂,我很快就会走完。”苏樱尽管失去了很多,但终于走完了她的锦衣卫之路。牧马放羊,留下了属于她的传奇,让我们去细细品味。
http://www.kuwo.cn/yinyue/1076435/
很客气的说,这是一本较为平淡的书,写明朝,写锦衣卫,写爱恨情仇的网络小说已经多的不能再多了,有名的《锦衣夜行》、《回到明朝当王爷》等等等等,没名的那就多了去了,比如这个名字超级相似的《锦衣行》。
首先说,故事情节倒还算是完整的,不至于说是烂尾,但是就一个可以出书的网络小说来说,的确算不上是个佳作,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说吧,其一:陈六一作为鞑鞳一族,致力于削弱大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一方面卧底大明,帮助鞑鞳,一方面却心生不忍的优柔寡断,这怎么符合一个暗卫最高统领的人物设计呢?其二:陈六一杀了苏樱一家,然后收养了苏樱,把她培养成暗卫的顶尖高手,之后再出了一些拙劣的招数,引起苏樱的怀疑,让她来调查自己,在该杀了她的时候竟然下不了手,虽然说是有女主光辉照耀着的,但也不至于如此明显吧;其三:苏樱去执行任务,杀了谭少卿一家,唯独放过了这个小男孩,还任由谭少卿长大后回来找她,隐瞒了杀他全家的事情,变成了姐弟情深,却被陈六一告知了详情,弟弟大怒,而身为暗卫训练多年的苏樱竟因此精神恍惚,愧疚无比,当然谭少卿最后被别人一段话“点醒”,原谅了姐姐。。。。。。。。等等等等,这些情节,这些人物设计,真的是还是挺小白的,好处就是看起来一点都不累,典型的国产剧,看了开头知道结尾,该中毒的时候就中毒,接着就会有解药,主角受伤了很快就好,配角一刀就挂了,身在朝廷,除了写锦衣卫,皇上、太后、靖王等着墨少的可怜,朝廷的其他的官员也几乎略过,全书没有一点意外,没有一点惊喜,完完全全按照正常的套路走,尤其是后半部分,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写出来的故事情节更是白开水中的白开水,作为一个小说来说,的确是有点呵呵哒啊。
当然,书里也不是没有亮点,作为一个正常人,面对爱恨情仇,会犹豫,会纠结,这一点的描述还是可以的,面对抚养自己长大的恩人但是又是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苏樱和谭少卿的表现还都是可圈可点的,的确会有那么一阵的迷茫和矛盾纠结,也许的确会有那么几瞬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然后再被一语点醒梦中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看到了书后面《欢乐颂》的编剧袁子弹写的一句话,感觉还是挺有道理的“江湖画卷,朝堂风波。身在幽暗而心向光明,最大的波澜从来只在内心深处”,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想要表现的一种形式??最大的波澜从来只在内心深处,恩,所以从表面看,是没有啥波澜的。也许都在内心里了??
总之,这是一本尚可的书,可以在无聊的时候,花上几个小时看看,反正不用动脑子,当做打发时间的欣赏。再多夸奖的话,就只能请作者多多努力了,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
《锦衣行》读后感(四):正义终会战胜邪恶—读《锦衣行》有感
以朝代为背景的小说是我喜欢的,明朝是一个多样化的朝代,很多新生力量从此觉醒,特别是明朝的锦衣卫,刚拿到这本书,我内心很激动。
许久没读这种类型的书了,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
《锦衣行》,顾名思义,是围绕锦衣卫展开的行动。
《锦衣行》读后感(五):暗潮汹涌,爱恨交织——《锦衣行》
万历年间是明朝历史的一段“特殊时期”:首辅当政,“君小臣大”,官场政治活跃;改革布新,王朝中兴,经济稳步发展;边患时起,远征伟业,军事动作频频……在这样一个时代,发生的一切已足够精彩,而邓智仁又用想象在历史的画卷中添上了一笔,这便是《锦衣行》。
《锦衣行》读后感(六):仇恨中成长——评《锦衣行》
《锦衣行》,是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编剧邓智仁先生所著的历史类小说。明朝时期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盛行。《锦衣行》围绕明朝锦衣卫,将暗卫穿插其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刀光剑影中成就了一个锦衣卫的成长历程。
本书中暗卫名义上是为皇帝办事,实则已被陈六一控制,干着秽乱宫廷、贪污受贿、残害忠良的勾当。
苏樱,本书女主人公,是浙江巡抚苏清远之女,幼年时惨遭灭门,被暗卫统领陈六一带回收为义女,从此接受了严苛的训练与选拔,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一股信念支撑着她:那就是为父母报仇。凭借着这种信念,她出色的完成了陈六一交给的各项任务,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暗卫。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偷偷救下了少年谭少卿,谭少卿长大后不顾她的反对也加入暗卫营中,并救她于危难之中。苏樱在一次行动中得知,致使她全家灭门的凶手居然就是她的义父陈六一。苏樱多次暗中调查,不仅查出杀害父母的凶手就是陈六一,而且发现自己只是义父手中的一枚棋子,陈六一野心勃勃,与鞑靼人勾结,只为吞并大明一统天下。当陈六一得知苏樱在秘密调查她父母灭门之事时,便对她起了杀心,给她安排了秘密任务,并不遗余力地暗地里派人杀害她,她以命相搏,命悬一线,幸得谭少卿、秋水等人暗中相助,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脱离了暗卫的控制。苏樱接受秋水的邀请,搜集陈六一与倭寇往来的证据,几次险些丢掉性命,对抗暗卫。她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对陈六一的了解,谭少卿里因外和,破坏了陈六一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保卫了家园。
这是一个有现代感的故事,层层推进的情节蕴含了正义、爱国、“富贵不能淫”的价值观、奉献、大格局等高贵的品质,我们读的是故事,品的是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是波澜壮阔的人生,是心的涤荡,越过历史,我们会收获自我成长。
仇恨会蒙蔽人的双眼,往往无法让人正确的认识事情的是与非。苏樱却能从仇恨中走出了,站在了正义一方,打败了恶势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定。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苏樱投靠正义的一方,即使对手是自己义父粉身碎骨也义无反顾。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是现在还是任何一个朝代。虽然如今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每个人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爱国心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我们无法切身体会主人公的心境,在亲情、爱情、友情交织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艰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精神,历练使自己强大,做自己的英雄。
《锦衣行》读后感(七):大明刺客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写小说的人都可以做编剧,还是所有做编剧的人都可以写小说。编剧和作家哪个更难一些我不知道。不过之前看过很多著名编剧的访谈,大概跟作者差不多,都是一份耗费体力和脑力的工作。这本书的作者 邓智仁就是一位可敬的编剧。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创作了《莽荒纪》等十余部影视作品。谙茶道,习咏春。(也是了不得)好吃喝玩乐,善琴棋书画。
这本书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是: 大明第一刺客与史上最强密探组织(也是最神秘特务机关、最强大暗杀组织)的生死对决。明朝真的是一个很容易写故事的年代,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啊。
故事的大前提是,新皇帝年幼,宦官和宰相争权夺利 ,一时间暗杀竟成了维护国家安定的主要手段。 故事的主人翁大概为他们四人。苏樱:女,父母和幼弟被暗杀,进入暗卫。天赋极佳,表面冷酷理性,内心柔软。谭少卿:男,家人被暗杀,为了复仇进入暗卫。年轻,有天赋,正义。陆拾:男,苏樱的师兄,善良、忠诚,爱慕苏樱。陈六一:男,苏樱义父,暗卫副首领,明朝“卧底”。面相威严,表面对人和蔼,其实城府极深,冷酷无情。
正月十五,兵部侍郎谭思府上迎来了许久未有的热闹。久违的喜庆氛围令谭府上下放松了警惕,没人注意到,“地字卫”头号杀手苏樱正带领一队暗卫包围谭府,一场血腥杀戮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谭思将独子谭少卿藏到床下,被苏樱发现,将其救走,并嘱咐他别再踏入京城,忘记仇恨,好好生活。 三年后,苏樱已晋升为"天字卫"第一杀手。她受命帮陈六一训练新手暗卫,发现谭少卿混在新人之中。谭少卿复仇心切,他要查出当年的幕后主使者,暗卫是最接近朝廷的地方,只有进入暗卫才有机会报仇。苏樱知道后生气但也无奈,只好暗中维护谭少卿。传言南靖王意图谋反,陈六一以维护王朝安定的名义,命谭少卿盗取南靖王使臣书信,计划失败,但谭少卿发现陈六一有阴谋,并告知苏樱。苏樱发现当年自己父母卷入的“党争案”,竟是养父陈六一一手策划的阴谋。陈六一发现苏樱暗地里调查自己,给苏樱安排新的任务时筹谋除掉她。 苏樱险里逃生,悲痛、愤怒中与陈六一了断父女情分。陈六一以免后患,在苏樱接手外派任务时安排高手突袭,苏樱“死”在外地,谭少卿悲痛中发现苏樱的手指有微弱的脉息,干脆来了一场假安葬,将苏樱安顿在故人家里疗养。与苏樱有着共同敌人的秋水经过多年查访,证据足以证明陈六一谋反。暗卫手中有一本《按察录》,专门记录所有官员甚至皇上的阴私和不法勾当,要扳倒暗卫,就要找到《按察录》,这样才能将陈六一及势力连根拔起。康复后的苏樱与秋水等人联手,发现《按察录》藏于鞑靼王的王宫之中,秋水以南靖王使臣的身份进入鞑靼王宫,找到《按察录》。而陈六一的真实身份和其背后巨大的阴谋也慢慢浮现,苏樱设局抓住了陈六一。谭少卿从关押在大牢的陈六一口中得知苏樱即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与苏樱决裂,两人备受情感折磨。这时陈六一却被同党劫狱逃跑,并抓走了苏樱做人质要求用《按察录》来换。苏樱的师兄陆拾在营救苏樱的过程中毁了《按察录》,并不幸中箭身亡。 幸好苏樱记得《按察录》里所记载的内容,愿意成为众矢之的站出来在朝堂之上公然背诵以震慑百官,平定朝乱。最后知道当年父亲遇害真相的谭少卿原谅苏樱,苏樱远离朝堂,去了西北成为一个闲适的牧羊人。
全书就是围绕这 一场颠覆时代的惊天迷局,无数次惨绝人寰的血腥暗杀开始的。
作者自己在微博里是这样讲述他的写作历程的: 2013年脑子里出现这个故事,2015年又想起,写成一个很长的故事。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在黑暗中还在生长的光明梦想。我自己很喜欢也很羡慕那些人物,他们无论命运如何安排,都不屈服。人生的第一本书。希望你也喜欢。
不得不说,我很喜欢,因为朝代的关系,想起来很多相关的影视剧作品《绣春刀》《大明劫》《锦衣卫》等等。总的来说,男人的情谊,官场的尔你我诈,人心的狠毒与脆弱,朝政的岌岌可危都描写的淋漓尽致。人物性格也特别鲜明,英雄总是有很多迫不得已。
有一个好消息是:《锦衣行:秉刀夜游》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筹备中 !据说2018年就可以上映了。期待着搬上银幕后的刀光剑影。
《锦衣行》读后感(八):最痛不是生与死,而是亲情遭别离
这本书虚构了一个比锦衣卫更可怕,也更隐秘的组织——暗卫。本是直属于皇帝,为朝廷服务,却在历史争斗中逐渐沦落为权宦们争权夺利的工具。有争斗就有仇恨,而仇恨就是本书由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根丝线。
无数人物的生与死围绕着仇恨展开。苏樱与谭少卿要报灭门之仇,因而不得不犯下一件又一件违心的罪孽,他们的仇恨埋得太深,像一匹落单而倔强的孤狼,十分惹人怜惜。或许陆拾,余玲珑等人与他们相识相知,也正因了他们骨子里那份倔强与桀骜。他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却不得不狠下心来,哪怕内心的恐惧与痛恨已成魔障,哪怕已经不敢再泄露一丝一毫的情感。
苏樱与谭少卿这两人主角的关系十分矛盾,苏樱既是谭少卿的杀父仇人,又是他的救命恩人,这一复杂关系在书中许多情节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关键作用,也为最终的转折点埋下了伏笔。
整本书的情节节奏很快,人物众多却各有个性。起初,暗卫作为一个黑白不明的组织出现,再加上苏樱与陆拾,令人以为陈六一的行事风格有他们自己的苦衷,然而书到中旬画风一转,随着谭少卿在暗卫任务中发觉的机密被揭开,苏樱加快了探询当年灭门真相的步伐,再加上与南靖王等人的结盟,暗卫的阴暗之处一点点浮上水面。陈六一不再是一位慈父的形象,反而因密谋颠覆大明江山而显得阴森可怖,暗卫组织内部更是显得危机重重,令人不得不为主角们的下一步发展感到担忧。但这本书并不仅仅以这条私通倭寇走私军火的线索发展下去,它又牵扯出了西北鞑靼的夺位之争,以及陈六一的真实身份,书至此处,原本面目可憎的陈六一因其无可奈何的处境而显得十分可怜,而他对苏樱的一再容忍更是显出了这位迟暮老人在久经世事后的软弱。苏樱何尝不是如此呢?她的矛盾心情与陈六一十分类似,陈六一与她的关系,就好像她与谭少卿之间的那种矛盾关系,她不怕生死相隔,就连最危险的任务也不惜去尝试一下,却不敢将真相向谭少卿坦白,毕竟有些事不是一句原谅就可以解决的。
苏樱与谭少卿虽然自幼失去了亲人,却在暗卫组织中找到了亲人的温暖,可是残忍的上天最终还是向他们揭开了真相,令他们多年来构筑的亲情分崩离析。这种痛远远胜过生死相隔,如果一方将秘密带入坟墓,或许留存的另一方仍可活在亲情的幻想中,更可怕的是,苏樱不但失去了亲情,还失去了爱情,或许正因她失去陆拾,才领悟死亡并不是解决仇恨的最佳方式。
也正是因此,苏樱宽恕了陈六一,而谭少卿没有宽恕苏樱。年少气盛的谭少卿或许要经历许许多多岁月和世事以后,才会明白苏樱被他背弃时体味的那种痛苦,也只有到那时,才会选择宽恕。
《锦衣行》读后感(九):叛乱,总是从皇帝开始
战狼2,票房神话超过50亿!吴京编导演的那部片子我看完了。怎么说呢!影片时常120分钟,无时无刻不在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虽说,对于我常常看美国片的观众来说,这很值得深思,为啥现在国内3D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只有战狼2票房已经逐渐靠近美国好莱坞水平。这里笔者不否认,中国就是市场大,观影人口基数大。觉得还是影片内容上,战狼2牢牢的把握我们,中国人,中国军人的爱国自豪感,战狼系列的成功超50亿的票房,真的值得。 家国情怀有时候真的很动人心魄,吴京的战狼2从某一刻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感拉升到家国情怀这一高度,而锦衣行提倡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君臣臣万世万载的封建制度,嗯加上迷信 信仰的思想禁锢。不像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宗教可以信仰,这是自由。不像苏樱生活的万历年间,少帝羸弱的,朝廷危难 倭寇屡犯国境,国家堪忧。 暗卫,暗杀再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为皇帝监听天下,排忧解难。这跟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历史一样,动乱的开始总是皇帝的无能,这一次也不例外,锦衣行中的万历年,苏樱怀着杀父灭门之仇,苦苦追寻,不曾想到,仇人是自己的上司。这可怕!太可怕了!咦~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回想起来,当一个人对你这般那般好的照顾你十多年,如同父亲那般,你会想到他是你仇人么?你会想到他是利用你吗?仇人有这样照顾自己贻害之祸吗?太多的疑问缠绕着主角苏樱,直到她了解暗卫要反叛朝廷,自己的义父陈六一,暗卫统领要追杀自己,她才逐渐意识到这是场棋局,一场大棋局,下棋的人不是她,她只不过是棋局中的小小棋子。回眼望时,她当暗卫杀人岁月,竟然不知道谁才是下棋布局之人,感叹不!说到底都是权利之过,封建制度 信仰 皇帝,谁有能逃脱的了呢?
《锦衣行》读后感(十):我心安处是吾乡
“江湖画卷,朝堂风波。身在幽暗而心向光明,最大的波澜从来只在内心深处。”
这是袁子弹评论这本书的一句话,短,但是精悍。
其实没有特别复杂的剧情,只是一段行云流水惊心动魄有血有肉的故事。
苏樱,八岁遭逢家变,得暗卫统领陈六一收养长大,历经种种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冷酷而又称手的兵器”。而这件外表冷酷的兵器实际上也还只是一个内心怀有柔软的少女,她的心里有对义父陈六一的敬仰,有对青梅竹马的师兄陆拾的惺惺相惜,更有从不曾泯灭的善良与恻隐之情,因此她才会在看到谭少卿那双同惨死的幼弟一样惊惧无助的眼睛时,义无反顾的救下了他。
谭少卿,同样是幼时遭逢灭门之祸,为苏樱所救,心怀深仇辗转流离,为了查明真相入了暗卫这有来无回的生死场。而他被仇恨所覆盖的内心深处,实际上也是温暖善良的。所以才会有数次对余玲珑的心软放过,对苏樱毫不掩饰的仰慕与关心。
在这样一个主少国疑、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在一场场血雨腥风的生死迷局中,他们内心所深怀的仇恨,终究会给他们一个真相,而这个真相却是如此的残破不堪。
原来对苏樱有着抚养之恩、教导之义的陈六一,竟是杀害她全家的罪魁祸首。原来对谭少卿有着救命之恩、关爱之情的苏樱,竟是自己多年来心心念念的杀父仇人。
这两人的命运是何其相似,而他们的相遇和纠葛似乎注定是一场悲剧。国仇家恨,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或许有过痛心疾首后的意气用事,也有过不知所措的迷茫,但他们都没有选择自己的仇恨,忠于国家,忠于内心,最终才换得国泰民安。
所以说这是个有血有肉的故事,纵然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也都不曾泯灭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美好的光。就连陈六一这样一个蛰伏中原三十六年,只为帮助鞑靼入侵中原的冷酷暗卫统领,内心深处也有对养子养女的不舍之情,对兄长侄儿的愧疚之情,对忠与义的挣扎之情。
家国恨,生死局,最终不过都求一个心安。谭少卿宽恕了苏樱,苏樱宽恕了陈六一,陈六一或许也宽恕了自己,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处。
整本书的节奏很紧凑,或许又有些太过于紧凑,以至于结尾处颇有一些潦草的感觉。但这样一本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注定不能对每个人物的内心都有深刻的描写。但其实每个人物的内心,其实都已经在书中了,在他们的每一次挣扎与选择中,在血与泪中,更在最后的草原与羊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