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人五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人五衰》读后感10篇

2018-01-17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人五衰》读后感10篇

  《天人五衰》是一本由三岛由纪夫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人五衰》读后感(一):生是梦,死亦是梦

  这本书不论装帧、印刷、翻译、排版都特别好,能给读者创造一种美好阅读体验绝对好评。

  《天人五衰》这本小说是不太好理解的,首先题目就令人费解,还好第八章60至62页作者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指的是天人临终时呈现的五种衰相,作者还一一列出《阿含经》《佛本行集经》《摩柯摩耶经》中的解释,这里不一一介绍。

  小说是从海洋开始的,大量篇幅描写当时的海上景色,并抛出一些对世界追根到底的,比较虚无的问题,然后引出正在拿着望远镜观望海景的本多透。这是一个有着病态人格少年,极度自恋,有着超乎寻常的清醒、嘲讽、以及冷漠本事,一直自认为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不愿与芸芸众生为伍,同时还带有病态的伤害和虐待他人的心理,并与一个自认为自己很美的丑女娟江保持着良好友谊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透被年老无子孤苦的本多先生一眼看中,收为养子,一心想把透改造为入世的积极少年,却被聪明狠毒的透利用各种手段报复伤害,从家庭教师开始,透就以各种看不出丝毫破绽的方法赶走了本多家的仆人,自己的未婚妻,将新来的仆人收买,虐待和挖苦本多先生,从精神上伤害养父,并感到莫名的开心。最后他被本多先生的老友庆子小姐在圣诞节的晚上请过去被义正言辞地教育了一番,指出本多先生并不是因为透的出色才收养他,而是缘于清显先生留下的《梦之书》,这本书提到的梦境都一一成为现实,本多先生坚定地认为透是月光公主的转世,出于对月光公主的崇拜和敬仰收养了他,收养透在本多看来无可厚非,却被庆子一语中的——透其实是个自以为是的轻薄少年,根本没有自己所谓的才华,他的恃才傲物让人觉得荒唐可笑,他一直在内心相信自己不平凡的,认为本多先生赐予他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践踏起本多先生,可见他是一个让人多么鄙弃的人,即使他死,也不会得到月光公主那样的惋惜!

  本多透由于被庆子揭露的体无完肤,过度的自尊心促使他回去后不久便自杀了,本多先生及时发现送去医院抢救,但也改变不了透变成失明者的事实,从此之后透变得温和谦恭了许多,再也没有了之前兴风作浪样子,反而衣食住行都要靠本多安排照顾,本多也因此与庆子不再来往。

  透和娟江不久结了婚,娟江怀了孕,本多先生也逐日衰老,有一天他终于去到了月修寺,那是他一直想去而未去的地方,在即将离开人间时候,他带着忐忑的心情去看望了聪子小姐,问起清显先生,却被告知对方并不认识清显先生,不承认自己曾经与松本先生相识,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幻相罢了,月光公主,清显,一切都不曾存在。就这样本多先生带着静默的心情离开聪子的房间,在徒弟地引领下看着南院的一切,并暗自思索,原来我来到一个一切都不存在的地方。

  小说的人物不多,主要围绕透和本多先生展开,类似《包法利夫人》,人物不多,解构清晰,主次分明,使读者不用过度费力搭建人物关系,但深奥的地方在于,小说所涉及到的佛法问题,对命运思考,对人性的解剖偏于哲学和唯心主义,不深想难以理解。节奏把握非常娴熟,长篇幅的细腻描写不会让人读来沉闷,情节的过渡也给人一种快而轻巧的感觉,日本文学向来擅长书写人物的细腻心理和风景的刻画,给人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暗黑的阅读感受,没有多余累赘情节,也不缺少任何必要东西,私以为这本书的艺术价值是相当高的。

  本多先生夜夜心头挂念的,原来一切都不存在,这是小说玄妙的地方,起于实而归于虚。故事还利用套中套的方法讲述了另外一个值得玩味的事情,一只老鼠自认为自己是一只猫,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真的猫,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老鼠,他投身进有洗衣液的缸自杀,就算死了,只要不能被猫吃,证明自己就不是老鼠,而猫根本不在意他到底是不是老鼠,顶多不开心地走开第二天什麽也不记得了。老鼠正是透和娟江这类人的譬喻,他们活在自己的梦里,坚信自己就是自己想象的样子,不屑与任何人类分辨,在直面真相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宁愿死也不醒来。这类人自认为是天人,与众不同,其实内心早已枯萎,虽然拥有年轻身体,也不过是个躯壳,包裹的是一个苍白灵魂,他们堕落,践踏爱情,对生活失去爱和憧憬,靠伤害别人寻找快乐逃避世界,正是凡人五大罪状。

  本多先生虽然是一个衰老和丑陋,有着被人鄙视的人格污点的人,但这些也没有妨碍他怀有一颗对真理、才华、生命的惋惜和敬仰之情,在妻子离世后带着妻子的牌位去旅行,拯救透,忍受透的践踏,在透失明后照顾透,都是对生的敬仰,对才华的执着表现,当他听到聪子说,一切本不存在时,天地万物都恢复宁静,这个世界静的仿佛不存在,他感受到了生命以及灵魂的清澈静美。他所认为自己犯下的罪过,他所忏悔的,都消失了,正是那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生是梦,死亦是梦。

  :关于聪子,月光公主,清显先生的故事,是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之一,但三岛采用了留白的方式,给读者留下了猜想的空间,究竟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始终不得而知。只知道缘起是它,缘灭也是它

  《天人五衰》读后感(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岛由纪夫,从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那时候深深地迷恋他写的《假面自白》,那本书几乎成为自己的床头书,每天都要翻看。后来花了很多钱买一些他在当时已经绝版的书,《丰饶之海》就是其一。其实,在整个丰饶之海四部曲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一部《春雪》和最后一部《天人五衰》。《春雪》可以说是用一个爱情故事开启了故事波澜壮阔的序幕,而《天人五衰》则用带有禅意的收尾为故事画上了终点

  合上书本之后,至今脑海中仍然回荡的是聪子,也就是门迹最后的那番话:记忆这玩意儿是一副虚幻的眼镜,既可以使人看到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遥远事物,又可以让它显得近在咫尺。看到这里,心中紧紧一揪然后又放松下来,自己现在应该就和本多是一样的吧,本多在质疑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与存在,而我则是感到难道自己看的这四本书也是一个虚幻的梦,是记忆在欺骗自己,这种感觉真的让人产生一种浑身轻飘飘又很上瘾的感觉,无法自拔。就如故事最后的最后,本多寻思:自己来到了一个既没有记忆,也没有任何东西的所在

  可以说三岛由纪夫为我们奉上了一部精彩绝伦的魔幻大作。从开始的凄婉爱情,到中间的轮回转生,佛法阐释,再到最后的禅意收尾。我想到了一句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我们为聪子与清显得爱情揪心过,也跟随着本多在转生轮回的事情上执着探索,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在最后都显得微不足道。丰饶之海,既然是海,那就会包容万物,世间的一切恰如滴水入海,只余怅惘。

  《天人五衰》为整个系列划下的句点真的是太完美了,感谢三岛由纪夫为我们奉上了这么一部堪称完美的作品,这部作品值得所有人去感悟体会

  《天人五衰》读后感(三):松枝清显是谁

  本多怕透的邪恶,而当庆子毁了透的邪恶,本多和庆子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因为透可能死不成了。本多既害怕邪恶,又渴望邪恶,那种自以为在俗世之巅,可以俯视并操控俗人命运的感觉。本多虽然被透虐待着,但他知道这个不可一世的透,其实还是在自己的剧本中,他不能逃出他前三世在二十岁左右死去的命运,本多害怕被虐待,但更害怕自己的剧本也被嘲笑。

  本多的邪恶不亚于透,只是本多选择看的方式,从清显开始,他一直在看,而透、月光公主、勋以及清显,他们在舞台上演。透的自尊被杀死,是因为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乃是这些俗人中最俗的一个,是比别人“还要老滑头的同行”。本多也是,但因为他是观众,所以他没事。

  透烧掉了清显的《梦的日记》,这也可以看作是本多的转机,因为这六十年来,本多一直活在这本日记中。但是,本多依然没有死心,他去找了这本日记在这世上最后的线索,一位或许已经看透世事的女尼的点化。既然是点化,那就不是叙旧。当本多向已是门迹的聪子提起清显时,聪子反问:

  “这位松枝清显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果不是深深的无情,必是浓浓的禅意啊!浓得直接消解了问题,而不是答问。人活着的当下都赋予着各种过去、现在、未来,而不是当下本身。日记被烧掉的本多仍在寻找那日记的碎片和灰烬,那证明他活过的痕迹的东西。谁知聪子竟要烧他心中的日记,心中的那在左胸上的三颗痣。

  不能说更多了,也不用说更多了。寂寥的院子是最后一个镜头,这本书要合上了。

  “丰饶之海”四部曲是三岛的《梦的日记》,他上午交完《天人五衰》的最后一篇稿子,下午就切腹了。他既想烧掉日记以消解“我”,又忍不住流传它以存在“我”。不知三岛如今在哪儿?自杀肯定是极糟糕的方法。然而,这位诚实作家文字,但若能令我们在须臾间生起一些戒慎、慈悲、小悟的话,那请将这点小小的功德回向给这位执着的老人吧。

  《天人五衰》读后感(四):生命是一场幻觉

  收到了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书,大概是讲他的青春,很感兴趣

  说很喜欢他,其实并未完整的看过他的一本书,但是看过好多资料啊。突然就想先把《天人五衰》看了,开封很久,封面折痕多得显然成旧书,对于这些方面会渴求完美从而强迫症。是写得好,也是译得美,很流畅与美好,当然这两个词主要是指语句自然栩栩如生。无论从生活,思想,还是景物。最近正为少词缺味怏怏不乐,再细读一本书总是有帮助的。

  意义呢。关于八十多岁的本多和二十岁的透。

  透仿佛是寄生在海边的聪明的也骄傲的孤儿,他会通过望远镜去想象不一样的生活,敏感闷闷不乐的,也自我为是的孤独少年。因为三颗黑痣,他被本多收为养子,本多以为看穿了透,也许是的吧。人性中的恶意伴随着成长愈发深厚,再而流露出来。在透再长大一些,暴露出各种坏性子,也虐待父亲。直到庆子道出本多收养透只是为了没意义的轮回,而透并不是那第四个人,他不过是个自作聪明普通少年罢了,很多时候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以为是世界最特别的存在……

  这些话让敏感的透的心理彻底瓦解了。透自杀瞎了眼,以后又会如何度过更加漫长一生呢。

  本多呢,他像是一直在回忆,回忆这些年发生过的;一直在寻找,与好友清显相关的,他的日记本里所说的轮回,和透的年轻自大的在自尊相比,这更是一种执念了吧。他也是心性恶毒的吧,一直会去说人性中的善良,其实和它对等的,也是我们心中会忍不住衡量的,一念之间。本多,他觉得自己这个年纪想什么不该思忖的邪恶的都不过分,因为越加趋近死亡,才无所畏惧吗。

  对于“清显故事”的执念,或许是使本多这一生变得挺悲哀的事情。显然对他自己而言却是最有意义的。

  书的最后,也是《丰饶之海》这个大部头的最后,聪子说,不认识清显,这个人真的存在吗。过往真的存在吗?

  忽然,我想起了安妮宝贝说过的“生命是一场幻觉”。

  这本书很美,有读者说是一种悲剧的美。人生的匮乏。三岛由纪夫在写完这本书之后,也就是交完成稿的这天下午就自杀了。好像一切自有安排,也可能是他给自己的定数吧。

  《天人五衰》读后感(五):《天人五衰》,最后无解

  《丰饶之海》最后一卷。这书读到末尾,我都抑制不住激动起来了,不知不觉四卷的内容,足以一个青年蹉跎到老年,其中跨过整整六十年的时光。本多用六十年来窥探一个世界背后的秘密,苦苦追寻清显的转世,他自认已看透此世界,已看清万物背后端坐的神明。六十年时光洗练阶梯,当他走在前往月修寺的路上,我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只想听听故人的追溯,然后就此与这个故事告别。

  谁知聪子来了一句“是不是本多先生曾以为有过这么一个人,其实压根儿就不存在过呢?”……这简直就是给我当头一棒迎面一击好吗!

  我也是懵了。看的时候本想评价透君和绢江的“肉体的美与肉体的极丑结合”“自以为极美的精神和极美的精神结合”“在自我封闭的匣子里以为自己是精妙的罪恶的化身”之类的话全给我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面对结尾这个让我颤抖的哲学问题这些都不是个事儿了……三岛写完此书交了稿就剖腹自尽去了,我哪,就丢了个“我思故我在”的佛教理论问题给我吗?玩儿我呢_(:_」∠)_

  结尾之前我激动中又有点担忧,因为深知三岛的作品里总会出人意料的转变,给个大团圆结局显得太中规中矩,不是三岛的风格,所以我已做好看到“本多死在月修寺”之类的结尾的准备结果……呵呵呵又被三岛坑了一把,故事戛然而止在寂静的庭院内,就像《金阁寺》末尾止在“我心想:我要活下去!”一般╮(╯▽╰)╭虽然结尾妙的很,美的很,也极具文学性,但对于我这种必须看到结尾的强迫症来说简直是抓心挠肝的折磨……

  今年或明年会找个时间把《丰饶之海》的四卷再重读一遍。

  《天人五衰》读后感(六):这次我真的没有完全读懂 却觉得美

  《天人五衰》这本书一开始给我的阅读体验简直太幻灭了,倒不是说受不了日本文学里那种大量的描写与独白,亦或是大段大段看似无关紧要的流水账,只是本以为能一头砸进去,被某条线索牵引着去阅读,获得更多阅读乐趣。然而,我勉强啃了一小半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天人五衰》这本书,是作为三岛由纪夫压轴之作的超长篇小说《丰饶之海》的第四部,作为没有读过前三部的人来说,有好些细节和情节根本不知道主人公到底想表达什么,真的是醉了……

  表达是迂回而含蓄的,情感是赤裸而直白的,充斥着无端的迷蒙和偏执,以及永恒的孤独的痛苦。

  好吧,我承认,我在阅读前面一小部分的时候(真的只是一小部分哟~),开始打了个小瞌睡!但随即,我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接下去的阅读,因为很快两个主人公就相遇了,让我顺利Catch到故事的线索。其实,故事情节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主要讲了七十八岁的本多因一场机缘收养了少年透的故事。但是,以我的阅读体验而言,其中的美学观念以及对人性恶的剖析真的是相当精彩的,难怪有三岛式美学之说。

  关于美

  毫无疑问,大篇幅的景色描写,大段大段对大海的文字写生,还有文字中直接对“美”的定义,简直就是穿插在小说情节之间的抒情诗散文和哲学思考,叫人看得云里雾里,却又不得不赞叹其想象和分析。

  文中写到:透有时心想,美在远处哭泣哪,多半就在刚过水平线处。美像仙鹤一般尖声啼叫着。那声音在天地回荡,旋即消失。即便停留在人的肉体内,也是昙花一现。唯独绢江,用貌丑这根套索成功地捕获了这只仙鹤。她还不断地以个性为饵食,长久地把它饲养下去。

  这是我见过的,对“美”最特别的比喻。“美像仙鹤一般”的意境,让我联想起崔颢《登黄鹤楼》里那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们长久抱有的,是否从来不是美,而是如同黄鹤楼一般对美的空虚的载体和想象。这么一来,竟全是残酷而无奈的,只留下千载悠悠的向往。

  关于恶与死亡

  可能是受到了以前读过的日本小说的影响,我觉得日本文学对人性恶的挖掘真的是有种天赋,可以抛却所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去刻画,时常让人读起来深感可怖,瘆的慌。每一场恶行,都显得理所当然,每一次谎言,都像是出自真心的表达,每一种阴谋,都带着无所谓被拆穿的大方,比如我看过的电影《告白》,比如我读的《恶意》和《白色猎人》。

  极大的自卑与极大的自负出现在同一个个体上,等待被命运无情捉弄。于是,唯有死亡,才能打开最终的希望之门,多么讽刺。

  书里有一段是这样的:现在尽管已进入老年,本多的邪恶倾向还不断地一味要把世界转变成一片空虚,将人类导向虚无,造成彻底毁灭于末日。

  邪恶有时假借一副安详的植物的形象。结晶了罪恶,像白药片一样的美丽。

  “天人五衰”本身就是佛家之言,解释的说法很多,但主要讲的都是天人临终时呈现的五种衰象。我对佛学并未有过了解,故而不做解读和深究。在主人公本多的观念里,自己的意识凌驾于物质之上,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所以他在“五衰”面前毫无畏惧,甚至为拥有“死亡”这一无与伦比的破坏力而得意。

  关于不懂

  即便是简单了解了三岛由纪夫的生平事迹,得知他是自杀身亡,也未能帮助我对这本书里所有的情绪或是观念作出理解。这个称作《丰饶之海》的长篇系列,讲的却是匮乏之海。明明全书都透着宿命般的作弄,且一定有个什么理由或原因在背后起着作用,但在全书结尾,修月寺的门迹那视一切为虚无的回答,真的令人费解。又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匮乏,连读者也觉得匮乏,我们自以为坚持和存在的一切意义,到最后也不过是一场没有道理的虚无。

  对这本小说,请原谅我浅薄的理解和感受,我不想掩饰我的无知。或许,等我阅读完前三部,或许若干年之后,等我重读,才能明白更多吧。

  《天人五衰》读后感(七):《天人五衰》的人物和结局

  从《春雪》到《奔马》,到《晓寺》,到最后的《天人五衰》,读完这四部曲,再回想当初清显与聪子的初见,觉得自己也跟着三岛活了几遍又死了几遍。

  《天人五衰》中的人物:

  本多繁邦

  故事的观察者,见证者,清显的至交好友,目睹了他的四世轮回。他有几次试图改变轮回的轨迹。首先是在《春雪》中竭力帮助清显,然后在《奔马》中放弃法官资格,为勋辩护。《晓寺》中他对月光公主产生爱意,但在确证三颗痣后却释然了。《天人五衰》里他收养了安永透,以养父的身份试图对他施加全方位的影响。但这一切通通都失败了,他个人的意志无力改变历史的意志。

  将本多理解为三岛本人的缩影是合理的——都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律专业,而后旁观历史,旁观世界。三岛在交完书稿后循着勋的道路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在悠长的旁观后,他终于决定用壮烈的剖腹试图扭转历史的意志。

  安永透

  本多认为他是清显,勋,月光公主的转世。出场时让人觉得是充满锐意与傲娇的青年。与清显,勋,月光公主不同的是,他隐约有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自觉。开篇就说了他的自命不凡:"因而尘世间没有任何足以约束自己的法律与规则。他只消装出一副被世俗的法律所羁绊的样子就足够了。“

  清显绝美而优雅的爱恋,勋纯粹而热烈的使命,月光公主丰盈性感的容器都是完美到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然而他们并不自知这一点。他们无知地顺着既定的轨迹舞蹈,散发出美然后准时消散。而安永透完全不同。他从开始就有这种体验,认为自己是世界之外的,于是从一开始便装出一个世人的样子活着,而自己却在冷冷地审视。连职业都有所呼应:他的工作是在一个在瞭望所里透过望远镜的小孔观察船只进港。(与本多在《晓寺》中透过窥孔偷看隔壁房间如出一辙)

  《天人五衰》中在这两个句子下打黑点,足见它们的重要性。“既已知道而依然保持美,这是决不允许的。” “既是个已知者,又能保持自己的美么?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知道是不可逆的,知道的同时,很多东西便丧失了。知道自己美而高于世界的透是彻头彻尾邪恶的化身,毫不留情地伤害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仅仅因为他们”有被伤害的价值“。

  百子

  被介绍给透的纯洁而天真的富家女子。她与透和本多不同,内心没有一个更高的意识在审视自己。”她的精神从未感到过需要自我证明,却沉浸在充满悲伤的莫大幸福当中。” 透怀着想要伤害她的意图与她交往。最后通过恶毒的计谋污蔑了她,并取消了婚约。

  涓江

  因为被嘲笑太丑而精神失常,干脆住筑起一种幻想,把自己当做绝世美女,觉得所有男人都想要轻薄自己。这种保护机制其实不新鲜,只是现实中我们做得不那么明显。当无奈地发现自己不是最聪明,最富有,长得最帅最美的人时,每个人都会需要一个姿态,让自己能心安理得地面对自己。这姿态已经和对错无关了,只是理直气壮的欺骗自己。

  在安永透自尊受创,自杀未遂而导致失明后,涓江一直陪伴着他。瞎子和傻子绝望地相依为命,失明的透也不再有洁癖,身上的衣服都臭了,天人五衰之像。

  庆子

  本多老年的伴侣。不论身心,比起本多的亡妻梨枝,庆子都是健康得多的女人。在老年依然保持着活力,谈吐,风韵十足,并且缺乏羞耻心。上了年纪后才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到好奇,而且丝毫不为自己浅薄的,像外来人一般的见解害臊。她一路陪伴着本多。最后为了保护本多而将转生的秘密全盘托出,导致了安永透的自杀行为。

  结局

  从读第二本开始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月修寺与聪子会再次出现,直到读到最后一本,我才明白,只有她出现在终章,书的结构才最完美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月修寺。时光荏苒,我们都会像本多繁邦一样历经世间一切磨难。成长,进取,受伤,躺倒,最后变得面目全非。但和我们的改变相对立,心中有一块净土是一成不变的。也许是一滴眼泪,一个冬天或一间小屋。因为太过珍视,所以选择不再去触碰,而让她静静地在那个地方发出月亮的光辉。那就是完美无瑕的月修寺吧。

  而当本多临终前终于决意踏入月修寺见聪子一面,却发现一切都虚无了。聪子无疑是静止在时间中一成不变的,然而她一点儿也记不起清显与本多,返倒回问到,“本多先生,你果真在这个世界上见过这位清显吗?你现在能够斩钉截铁地说,我和你以前确实在这个世界上见过面吗?”这是一个充满禅意的结尾,如《奔马》里反复出现的能乐诗文,“水车轮悠悠旋转,浮世无常如幻。”这一切是不是本多的一场春秋大梦,而梦境与现世,哪一个更为真实?

  这个谜题是绝无可能从小说外部获得解释的,因为三岛牛逼哄哄地在交稿的当天就自杀了。最后一页特地注上了”昭和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这一天他自己成为了勋。一如《霸王别姬》的故事,不疯魔,不成活。据说他死得十分痛苦,但刀刺入腹腔的时候,是否也有一轮旭日在他的眼睑中升起?

  有人提出,丰饶之海,是 “月之海”的意思,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么一个大长篇。在青葱时代追求唯美的爱情,在职场打了鸡血一般地追求事业,在声色世界寻求欲望的满足,在书典和旅途中思考人生的意义,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虚无。人生如丰饶之海,我们期待着充盈与丰盛,其实时间背后是月之暗面空无一物的深坑。

  《天人五衰》读后感(八):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这本《天人五衰》,无论从篇幅、故事、人物、情绪上来讲,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如此宏大、野心勃勃的终极之作,以这样轻描淡写的方式来作为终结,

  实在是惊为天人。(用这个词完全是为了契合书名)

  然而细想下来,其实也是必然:一切世间终极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哲学这些“人学”可以解决、解释的,因为很可惜,人从来都不是终极的。一定要站在终极的角度才可以讨论终极。

  如果用东方宗教、玄学的观点来看,当然我知之甚少,终极大概注定是要指向“无”的。

  我们不好站在“无”的角度来讨论“无”,那样的话,应该是在讲经、论道。

  我也曾以为《丰饶之海》是想探讨“美”,然而看完这本才猛然发觉,三岛其实是以这四个故事,或者本多的一生为背景,站在“有”的角度,来试着揭示“无”——《春雪》、《奔马》、《晓寺》皆为“有”,最终要归于《天人五衰》,也就是“无”。

  这点在“丰饶之海”这个名称上,其实早有提示。

  天人是极美的,从肉身到服饰都是终极的完美,不汗不尘,也没有烦恼忧愁、自由自在、极尽欢乐,寿命还极长……

  也因此容易作“常、乐、我、净”四颠倒想,以为将永存、永乐、永远自由、永远清净。

  然而就算天人也终有一死,临死也会衰相毕现,毫无“美”可言。

  庸人更是如此,年轻力壮时,无论如何也无法深切体会衰老和死亡,也无法避免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我站在庸人的角度来看,本多所经历的一切当然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幻想,安乐透也应该是月光公主的转世。

  但这一世,不论是注定,还是因为遭到干涉,这位“天人”的寿命已尽了。

  透究竟是不是非同寻常的呢?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命不凡、冷眼旁观、自我保护。

  “既没有爱,也没有泪”,我也曾以为是一件很酷炫的事。

  要批判他的话,庆子已经说得很多了,不尽然准确,却刀刀见血。

  透的人生没有目的,也没有价值,他是一艘固定在港口的船,特别,然而毫无意义。

  但换个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又何在?果真如庆子所说,要有如神助一般,被什么东西抓住、推向前,或者“连创造他的大自然都不禁嫉妒”,这样才算有特别、与众不同的话,目的又在哪呢?

  况且,从整个轮回来看,不论有多少世的美和与众不同,最终也必然要显露衰相、沦于平庸。

  又比如我们如今所爱讲的“成功”,不论是金钱还是地位,哪怕是坐拥人类最终极的财富或权力的人,又有多少特别之处?生命于他本人来说,真的达到极致了吗?

  这世界最迷人、也最使人迷惘的,恐怕就是世事无常、没有永恒:所有的不论美、丑、善、恶、是、非……在此端生长,最终又都会在彼端灭亡。

  生灭无常,是为“有为法”。

  如果太想知道有没有意义而深究到底的话,似乎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最终都会化为虚无。甚至连意义本身,都根本没有意义。

  聪子对本多所讲的话当然不应是谎言,但也绝不是简单地和本多叙旧、唠家常。

  聪子讲的是禅。“倘若是尘世的结缘,靠那些东西就能够阐释吧”由这句话即可知,聪子讲的并非尘世的“有”,她在讲终极的“无”。

  因此面对辽阔的寺庙南院,看过一大段冗长、繁杂甚至瑰丽的景象描写:又是山、又是草坪、又是骄阳、又是杜鹃、又是树林、又是庭石、又是红瞿麦、又是辘轳井、又是陶瓷榻、又是夏云、又是蓝天、又是蝉声……

  最后却冒出了这么一句——

  “这个院子里一无所有。”

  《天人五衰》读后感(九):你我本天人

  作为《丰饶之海》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与三岛在完成该作品的第二天自杀,使得这部作品意义非凡。个人观感,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透

  天人指的是住在欲界六天和色界诸天的有情之物,欲界天尤其出名。即使是天人,既然有情,还是避免不了轮回转世的命运。本书中天人的代表是透。如果说前三部作品中的主人翁都有其作为天人相对应的孽障,属于这位少年的就是:自尊。“少年在这个世界上毫无依靠,却为自己筑起一座小小的冰城。那些使人栽跟头的发迹欲、野心、金钱欲、恋爱,都与他无关。他素来不喜欢把自己跟被人想必,所以既不嫉妒,也不羡慕谁。他一开始就杜绝了与人们和解的道路,因而与世无争。他听任大家把自己看作一只无害、温柔、可爱的白兔……”这样清醒的自知使他一直游离在世界的外边,然而他真的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特殊吗?自我的意志使少年为自己构建出一个不会被伤害的世界,当庆子无情地指出他的自以为是,少年赖以存在的自尊心被打破,而他的自尊心是有血友病的,一旦失血就再也止不住了。他一直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将感情与自尊心截然分开,避免坠入危险的情网,用无数棘刺缀成的铠甲来护身。这样的努力,一击即溃。使他崩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再回看,透蔑视必然性,瞧不起意志,最后导致自尊心的盲目性。因为内心有着丝毫不可怀疑的信念,作为赖以生存的基本世界观,这样的破坏,使透崩溃。

  他究竟是不是天人呢?

  大五衰:其一、清洁的衣服如今沾满污垢;其二、头上盛开之花如今早已枯萎;其三、两侧腋窝流汗;其四、周身发出令人作呕的臭气;其五、对安坐本位失去兴趣。

  书中讲到透的极度洁癖、绢江为他带上的花、以及对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乐意。对应在崩溃之后的自杀、极度脏乱、头上的花自是早已不见、也不能再回到曾经的岗位,因此我认为透应该是作为天人的存在,后来天人五衰,也就变成了庸人。

  本多

  “不必要的精密,乖僻,对青春的厌恶,执拗地关心琐事、对死亡的恐怖,由于嫌麻烦而放弃一切,把什么事都放在欣赏、从而一个劲儿地较真儿……本多和庆子只在对方身上看到了以上这些毛病,而绝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现。论顽固,他们两人谁也不亚于谁,并颇以此自负。

  他们彼此都在对方心里找到了得以逃避真实的藏身之处。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是和睦相处,而是急忙住进对方心里。”

  本多早就度过了严肃认真对待人生的那个年龄。到了他这把岁数,做任何恶作剧都是允许的。不论怎样牺牲别人,日趋接近的死亡也可以补偿一切。在他这个年纪,就可以玩弄青春,把人当作土偶,掌握世间的全部常规,将所有的诚实化为火烧云一个傍晚所要的把戏。

  绢江

  “随着发狂,绢江打破了曾经给予自己莫大苦恼的镜子,得以跃进没有镜子的世界。她变得富于适应力,对于现实世界,只选择自己想看的东西来看,而扬弃那些不愿意看的。在一般人看来,这种生活是走钢丝,迟早会遭到报复,她过得却很安逸,毫无危险。自从把自我意识当做旧玩具一样丢进垃圾箱,她就造了个精巧无比的虚构的自我意识,将它像人工心脏一般,安安稳稳地装在自己的心室里,这个世界坚若磐石。谁都不能侵犯它。造了这么个世界后,绢江就完全沉浸在幸福中了。”无疑,绢江大概是本书中幸福感最强的人,就连百子都无所及的幸福。她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与现实对抗,不,甚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现实,她所看到的,她所想的就是真正的现实。这是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人,与我们不同的是,她的理想就是她的世界。这样的一种生活,是否会让读者在觉得滑稽的同时,略微的感到一点羡慕呢?对我来说,确实如此。

  百子

  在这部作品里,百子无疑是最天真的一个存在,透一次又一次精心地刺探,却丝毫无法触碰到她。“她认为幸福犹如一个庞大的法国面包,可以大家分享,所以不理解这样一条数学定律:世界上倘若有一桩幸福,必然就有与之对应的不幸。她的精神从未感到过需要自我证明,却沉浸在充满悲伤的莫大幸福当中。从那堆少女趣味的鸡零狗碎到谈情说爱,一股脑儿融化在浑浊的液体里。她连脖子都泡在自己的浴槽里,只露出个头,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下:既无意呼救,对于援手,也予以拒绝。为了伤害百子,非伸手将她从这浴槽中拽出来不可。否则刀刃会被液体挡住,够不着她的肉体。”她是仿佛永远住在象牙塔里的公主。但她毕竟还是活在现实中的人,所以最终在透的陷害下解除了婚约。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遭到欺骗,会以什么方式对待呢?崩溃,或是像绢江一样自行构建一个世界,我们都不得而知。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大概是不可拥有的一种状态吧。

  生命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不治之症。肉体的本质就是灭亡,肉体被置于时间之中,无非是以便用它证明衰亡与毁灭。人为何开始衰老后方领悟这一点呢?当肉体处于短暂的白昼时,即便心理微微听见了,为何也只当做掠过耳际的蜂鸣似的,旋即将它忘掉呢?……或者就是衰老,而衰老正意味着生存。

  将这些肉体统统予以否定,而幻想一大群骸骨沐浴在夏天的阳光下,在游泳池里嬉戏的情景。这是一种陈腐无聊的想象,谁都办得到。否定生,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多么庸碌之辈都能够透过所有的青春看到骸骨。

  存在

  quot;我们对存在的不可捉摸已经习以为常。所谓世界存在这事,根本用不着认真对待。"文中这样说道。

  相对应的,梦比人生愉快得多,充满光彩,洋溢着人的喜悦。清醒的时候能够保持自己的意志,不管愿意不愿意也得生活在历史之中。但是冥冥中存在一种超越历史或者没有历史的东西,它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在梦里强迫自己。

  结尾

  故事的结局有点禅意,本多寻思着,自己来到了一个既没有记忆,也没有任何东西的所在。也许就像她所说:“记忆这玩意儿就像是一副虚幻的眼镜,既可以使人看到不可能看到的遥远的东西,又可以让它近在咫尺”,世界本就是你我脑中构建的一个场景。因此无所谓的现实与梦境之分。不知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呢?这也无所谓了。

  人活一世,单凭认识是毫无所获的;然而只要生命的火焰一天不熄灭,一个人在很久以前感受到的瞬息之间的快乐,就能击溃笼罩其生涯的黑暗,宛如篝火在夜晚的旷野中发出的一线光明,能够打碎万斛黑暗似的。

  以此光明,照亮余生。

  《天人五衰》读后感(十):死法是人生最后的装饰

  随着绫仓聪子对往昔与人世的轻声否决,仿佛一枪将我的世界里的玻璃击碎,抽离去我最后一丝生气。

  观念的胜利招致最后的疯狂,沉默与疯狂的结合,必会诞生窥探宇宙的可怖双目。一无所有的是谁?松枝清显有美,有细腻情思,有着易被伤害而又轻易反击的所谓聪慧,这种聪慧如此之悲伤。在许多个情境中的松枝清显,狂热地以“不可能”来作为短暂一生的接连动力,死亡是作为最终退路的隐秘嗜好,自我毁灭和自我否定,最终的悲剧皆出自内部的势不可挡。

  在春雪的寒冷和光晕下二人所在的迷离世界已然沧海桑田。日本贵族前路、政党、经济、统治人心的精神、商业社会、金融资本,一切都改变了。曾经本多要守住的美与瞬间逐渐崩坏,秩序在改变、错乱,勋自其中妄图成为更改者,毋宁说成为一个破坏者与毁灭者。

  死亡是目标,死法是对于人生华丽而简约的装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