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许联想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许联想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7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许联想的读后感10篇

  《不许联想》是一本由王小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许联想》读后感(一):读有趣的书会觉得生活多姿多彩

  托百度文库的福,浏览了王小峰《不许联想》这本书的全貌。当然现在我也不清楚王小峰是真气愤还是真智慧,如果是真气愤,他恐怕不会想到他这么一指责百度文库,会有更多如我小市民心理般慕名而去的人图一免费阅读的快感;如果是真智慧,当然他的《不许联想》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宣传

  《小强历险记》拿姜文和曾志伟开涮,夺人眼球;《诸葛亮歪转》让人读的味同嚼蜡,当然如果联想到他热爱音乐因素,能写这样的系列故事也是情有可原;《这一夜,我们来讽刺相声》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很是赞同里面的观点;《想入肥肥的年代》我觉得应该给我本就不瘦还成天嚷嚷着减肥的表妹看看。

  至于写他身边好友的那些文章比如说《大仙传说》、《他正归来》、《平客先生》、《小精子传奇》、《老六犯贱记》……实在好玩,让我再次的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不许联想》读后感(二):王小峰——等待我去联想(——《不许联想》)

  我想象中的王小峰是这样一幅模样:时常在半夜上厕所时突发灵感,然后急急忙忙完事后打开电脑记录下来,或者直接顺手写上一篇博客,让骨灰级粉丝在文章发表后的三秒后写下了如下评论:老大,我等了十天了,这次总算让我在你照例半夜如厕时逮到你了。

  他是一个王小波一般的玩世不恭者,从吉林到北京待了若干年后,把自己身上那些与生俱来的那股子痞性都勾兑出来了,当然也肯能是受了王朔同学不良影响,并且他还肆无忌惮的将这股不良的影响继续通过博客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是痞,但,是雅痞,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是雅皮。

  他是传媒人中最热门的博客主,他的博客名为《不许联想》,因为他的文字会让人有各种异样的联想,太多调侃,太多不正经的荒诞事,太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不能发表在纸质传媒上的东西就只能能借助于网络平台,通过博客这种形式让人们了解了。

  然后王小峰突然发现他爱上了这个平台,每天不写博客就憋得慌,如同半夜的如厕问题一般,不加以倾泻则会分外压抑,这也就是他的博客的由来,当然,有了为了倾泻和宣泄而写的博客,也才会有这有这本书。《不许联想》收录了王小峰早期的博客文章,而对于博客这种形式,王小峰也有精辟总结:先让文章发表,再收取稿费,叫文章;先收到稿费,然后文章发表,叫软文;写完文章发表,拿不到稿费,叫博客。

  他是《三联生活周刊》文化部的主笔,他喜欢组织饭局,还喜欢用佳能公司赞助的尼康相机为来宾拍照,来宾中高朋满座,有叫小强的,有叫大仙的,有叫老六的,有叫平客的,更有叫小精子的。个个都是混迹月传媒圈和文化圈的热门人物。而他,显然一副大哥风范,一副拽拽的样子,如同李宇春和曾哥,让一部分疯狂,让一部分人狂疯。以致有人要请客吃饭,先要问一句:王小峰去吗?他去我就不去了。名人综合征已经从娱乐圈扩散到了文化圈。

  他写博客纯粹是为了消遣,然后顺便推销推销自己的书,写了不少书,也包括《欧美流行音乐指南》这样的大部头,在大学校园内受到推崇欧美音乐的孩子们热烈追捧。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博客文集了,《不许联想》是第一本,出版于2006年,收集的大部分是2005年和在此之前的作品,而第二本博文集《文化@私生活》也已于2008年出版。两本书的装帧风格都很可爱

  他的文字是非正统无厘头的,周星驰是无厘头的,每每人们都会想起,但想起来都是搞笑的成分,但剧情不是重点,而王小峰更像是一部动画片的形象,也是王小峰本人喜欢的Fox的《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这部播了二十年的动画片正是因为紧跟时事的讽刺才能在二十年间毅力不倒,王小峰的文字风格也是与此相同的。文字,要搞笑,但要笑中带刺,让看的人觉得很好笑,因为句句话都像是在骂人,当然,骂得不是读者,只能是某些读者,并且还是不看他文章的那些读者们,哈哈。这是玩笑话,但看他的文章觉得就是一种享受

  王小峰的博客地址为:http://www.wangxiaofeng.net/

  如果你不想浪费几个闲钱买书的话,或者你已经不知道书为何物的话,那就直接去看看他的博客吧,书,不买也无妨,相信王小峰自己也不会介意的。

  2009-8-23

  《不许联想》读后感(三):我想我们是有代沟

  王小峰觉得有意思事儿意思的人 我都觉得一般般啊 还好啊 就那样吧 有什么好稀奇的? 所以不止是出名要趁早 搀和事儿也要趁早 把坑占上 小圈子里你看我好我看你也好 互相吹捧 把住面向普罗大众的话语权 so easy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工作学习……而且现在微博都快失势了 再看这本博客书感觉真不是一般的落后

  他反复提到那几个朋友我也挨个搜了一遍 发现老六就是写《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的张立宪 那本书我不幸也看过(都怪我上学的时候学校图书馆什么杂书都有上班以后单位图书馆没好书)当时我以为自己生在八十年代可以看看找找共鸣 然后发现我图样图森破 人家在八十年代已经撒欢儿满地跑思考人生了好吗 确实是有代沟

  这本书本来想给两星 但他写到自己是怎么爱上音乐的 当年是怎么在闭塞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我们今天唾手可得的歌曲欣赏那一段着实很有真情实感 读罢有感动到 特此增加一星以示安慰

  《不许联想》读后感(四):由《不许联想》得到的启示

  1、任何一个圈子有不有趣,关键看这里面的人有没有趣。再无聊制度都能产生几个满口胡言乱语的流氓。调笑才是最严肃态度。胜过一切政治正确的包装。

  2、做一个良好的写作者,首先人格要相对健全。这种健全即是拥有基本的常识,不论是向内关于人性,还是向外关于世界。有这种精神基础能让读者保持阅读兴趣,但是对于一个卓越的作家来说,这些远远不够。作家需要一点神经质,以及向幽暗的人性深处不断进发、探索的勇气冷静客观和微妙深邃常常是矛盾的,就像硬新闻小说真的不一样。很少有人能平衡,除了海明威这种当过战地记者的作家(当然我不得不说他的小说我时常感受不到感情,而只有一种硬汉式的果决宣言和无奈反叛)。但是做好其中一点,已经足够成为正常的叙述者。

  3、朋友重要,向朋友学习尤为重要。虽然和自己玩或许是人能受益终生的能力,但是离一个人越近,越应该懂得博采众长。比如,弟弟,教我下围棋吧。白夜,教我用胶片机吧。我可以教你们游泳……(好贱啊)

  4、总之这本书的趣味性远远大于思想性,我看得真是神速啊。极其流畅,跟看都市报一个感觉。觉得现在王的博客写得比这本书精彩很多。此男很毒舌很好玩,当然一切都以聪明作为根基。而且不得不说,人的聪明是随着阅历而增长的,故事越多越豁达也越无所谓。能嘲笑别人,也能轻松自嘲,是高级的聪明和幽默

  《不许联想》读后感(五):博客这玩意

  我有了一个新习惯

  能称为习惯的,至少是持续一年以上的习惯性行为

  一年来,我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是挨次点开收藏夹里一干人等的博客。浏览和阅读博客,已像每天看报一样自然。久了,便成习惯。有点离不开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呢?还是先从我认识博客的过程说起。 “BLOG”——博客,是“WEBBLOG”的简称,这个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特指网络日志。但五年前,我知道这玩意的时候,它还不够火。除了木子美,我有限记忆中,再找不出不靠特立独行而成名的博客名人。狭隘地说,那时的博客约等同于他人的隐私。

  今日之博客不同于昨日之博客。拜新浪网所赐,博客火了。火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段子为证。说是新浪的副总裁陈彤搜人搜到眼都绿了,居然动员搜狐的CEO张朝阳来新浪开博。这当然是,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笑话。但若是日后有人编撰《博客通史》,还真得大书特书新浪对推广博客的丰功伟绩。除了会在电脑上码字不会别的我等菜鸟,正是因了新浪的不遗余力,才搞清楚BLOG,敢情这玩意早就不是炒隐私那点事了。

  那一段时间,新浪每天都公布谁谁谁在它的地盘上开博了。受尊敬的钟南山院士开博了,我钟爱的李碧华,还有亦舒,蔡澜,榜单的品位看着看着涨上去,我也被它吸引了。好比专栏大汇总,目不暇接啊,省了买书钱了。除了专栏作家们发自己的旧文新作,还能瞧热闹。数数看,80后们与陆天明们的论战,黄健翔与南方人物周刊吴虹飞的掐架,方舟子斗士向中医的开炮,洪晃对《黄金甲》的嘲讽,…文化圈子的兴风作浪,大多起于博客。后来,老看到骂街,后来,便不喜欢新浪的博客圈。

  就用百度,连岳,洁尘,娜斯,庄秋水,西门媚,……一个个把他们的博客都百度了出来,又一古脑地收进收藏夹了。现在,我忍不住告诉大家,博客这玩意,好东西。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分享一下,我喜欢的几个博客。

  洁尘的博客“私人版本”,最符合博客精神。有新的专栏文章(刚看到她在博客里说,凡杂志上的专栏文章发表过的,一个月后就能贴上来),有她看碟的观后感,也有琐碎,饭局泡吧啦,一次远足,种的蔷薇开了,甚至是新织的一条围巾。看她的博客,比读她的书,更能打动人。她最新贴上博客的文章《姨妈的境界》里说,“许鞍华这样的艺术家,身上有烟火气和人情味,入世很深,又有浮上来的力量。”她说,现在她对这样的艺术家特别好感,这其实也是她自己希望达到的一个状态。很欣赏洁尘的这个观点。烟火气和人情味,女人,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知性与随性两者兼备的,是极品。

  娜斯也这样。她的博客里既严肃地探讨两性问题,又有她满大街找小吃的。没有博客,我哪想象得出娜斯那么有学问的人,也好站大路边等着刚出炉的羊肉串。庄秋水不同,“谈谈心,翻翻书,揪住每一缕阳光,打发长长短短的人生。”这是她博客首页上的话,每回看到这句,心里特舒坦,书香、阳光、人生,读书人的恬淡呵。她评林行止的《说来话儿长》,说这书妙在书名上,多个儿字,韵味便出来了。点到即止。她在博客上评过的书,在书店看到,无由多了亲切感,喃喃地要多翻几页。西门媚前几年在《外滩画报》上开过专栏,写时尚变迁。早停了,再看到她的文字,是博客“神仙记”。前一阵贴了她写的诗,不减当年,她也会贴一些对油画对音乐对新诗的赏析,不知发表在哪里,好比读她的结集。

  但博客这玩意并不全是风花雪月。比如,博客“连岳的第八大洲”,评论称它为国内最有质量的博客之一。这上面,有连岳在《南方都市报》和《潇湘晨报》开的时评专栏文章。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博客上对 “厦门PX项目”进行了持续跟进。共计转贴有著名法学专家贺卫方教授的文章《当发生社会危机的时候》,《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的评论《以“天下主义”面对气侯挑战》,《中国经济时报》的重头文章《厦门PX项目贷款可能造成呆账,是场不对等搏奕》,还有央视关于厦门化工事件视频,……整个PX项目的全过程,几乎事无巨细的呈现了。各路媒体做报道的有,但报纸版面寸土寸金,杂志的时效性不够也不可能连着两期做一个专题,电视出不了有价值的观点,门户网站信息未经过滤太过庞杂。所以,象连岳博客,做到“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这样深度和广度的,似乎没有。

  这让我刮目相看,博客这玩意,不仅仅是网络日志那么单纯。甚至可以当媒介来做。事实上,连岳的博客之类已在做。近来“成都上风上水处正兴建着80万吨乙烯工程”的相关情况,洁尘和西门媚的博客,都做了转载和链接。

  这是博客的力量吗?我以为是。如果博客可以还原事实真相,可以出炉有价值的观点,可以持续发挥影响力,它,真就是一个好玩意。

  套一句博客上的话,展望一下博客的未来。著名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19世纪曾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不许联想》读后感(六):“大爷们”的真实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上这些“大爷”级人物们写的随笔,轻松、睿智、加上点自嘲和自恋,是不可多得的厕所读物。虽然如王晓峰这些人是多少有些看不上我们这些年轻人,但是他们也十分怀念年轻如我们之时的时光

  在他们这种人严重,自己年轻时永远是值得怀念的,并且自以为一直保持着某种年轻时的优点至今,一如老罗这种。这种感情是强烈,强烈到似乎不强调一下,就无疑证明现在牛逼的自己,好像这么多年“大爷们”一直都是“大爷们”。

  如果你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真的发生过,那个女孩真的如此美丽智慧,那些男孩真的在上课SY之后真的如此坦然,而不是在校长面前痛哭流涕以求原谅。那你没准还真的相信这些“大爷们”的呓语。

  这么些年来,反正我是无法再轻易相信那些“大爷”们对过去的回忆了。甚至不再相信自己对过去的回忆,除了在女孩面前吹牛的时候。

  有时候想,也许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面对操蛋的现在,可想而知平淡的未来,不把过去粉饰一下,人类何以坚强的面对现实。

  在方圆百里之内找不到一个励志故事,甚至在书本上都找不到一种梦想的快意人生,那我的脸部肌肉岂不是白长了。

  “大爷们”不厌其烦的给自己讲着层出不穷、似曾相识的故事,作为后辈,我们沉浸其中,欣然一笑,那一刻,快乐是真实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