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10篇

2018-01-18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10篇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是一本由饶雪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46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一):2011,我想和你们的青春谈谈.By饶雪漫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

  饶雪漫作品

  序

  2011,我想和你们的青春谈谈

  当你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想——心理书?

  坦白说,我很抗拒这样的字眼。虽然多年来我以写字为生,但从来都不觉得,我可以写好小说之外的任何东西

  写完这本书,我的外号直接从“文字女巫”变成了“扫描仪”。因为我的编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本书从没有字变成两万字,从两万字变成五万字,从五万字变成八万字,最后变成你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完成这一切,我只用了十五天的时间

  但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酝酿这本书,我用了差不多整整二十年。

  每次去学校讲座,到了互动环节,总有人站起来问我:“为什么你的小说要叫‘青春疼痛’小说?为什么你的作品里会充斥着那么多让人窒息的疼痛和不安?难道你是要告诉我们,青春本身就是这样子的吗?”

  不。青春本身当然不是这样子的,至少,不只是这样子的。

  要知道,从十四岁开始写作至今,我已经发表了五十多部文学作品了,只不过卖得最好的,就是我的“青春疼痛系列”,所谓“疼痛”作家,或许也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我的一种误读吧。

  今天,趁这个机会,我来说说为什么我要写这种小说。

  多年前的某个冬天,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小妖七七”的小姑娘,她是我的读者,加我QQ的读者很多,七七吸引我就是因为她的网名。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叫六六,不叫八八,非要叫自己七七呢?”她牛头不对马嘴地回答我说:“猫有九条命,我有七条就够了。”

  七七生活在一个北方城市,她有抑郁症,辍学在家已经有两年。她很喜欢读我的书,也很愿意在网上跟我聊天。春天的时候,她妈妈带她来看我。她是一个长得细细长长的小姑娘,眉眼弯弯的,走路的时候,喜欢把背驼起来。但总的来说,她比我想象中要懂礼貌和乖巧很多。

  “没办法了,”咖啡馆里,她妈妈哭着对我说,“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一盒纸巾很快就被她妈妈抽了个精光。

  她则坐在那里安静地看一本杂志《读者》,而且是不知道何时的旧刊,看得津津有味。仿佛我们说的一切,都跟她没有任何关系

  那时候的我,对“抑郁症”的了解,仅限于从小说和电视剧中了解的一点皮毛。至少第一眼看到七七的时候,我觉得她根本就没病,小姑娘们都喜欢用各种“病症”来武装自己,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我私下想,她不过是在为自己的退学找各种理由罢了。

  她说想看古城墙,我带她去南京玩了一天,在中山门的砖墙下,她仰头看天,问我说:“那个时候很多人就是从这里跳下来的吗?”

  “跳下来是为了活着,不是为了死。”我提醒她。

  “刺激。”她叹息。

  一两天的时间,我已经感觉到了七七的与众不同,她和我接触过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安静起来,可以好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开心起来,就是个活脱脱的话痨。比如在宾馆房间,她一时兴起,非要跟我模仿她家楼下那个七十多岁了还老找人跳交谊舞的老头子。她弯着腰,迈着碎步,咬着牙齿,说着一口东北话,硬要拖我跟她一起疯,我还没站起来呢,她自己先笑得倒在地板上。

  那是我非常难忘笑容,是属于少女的、无所顾忌的、天塌了都一样要high到死的笑。

  我伸手拖她起来,她不肯,蹲在那里,脸埋在双膝里问我说:“饶雪漫,要是某天我死了,你会给我烧纸钱吗?”

  换成别人,我可能一巴掌就打了过去。但对她,我没有。因为她的声音绝望极了,我好像从来都没听过那么绝望的声音,像一张薄薄的纸片,在房间里转了一圈,飞出窗口不见了。

  我想我就从那个时候起,开始把她当成一个朋友,而不是读者的。

  回到北方后,七七给我寄了礼物,一条她自己织的围巾。还在礼物中附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生日快乐,有时候我还是挺爱你的。”

  有时候就有时候,总比不爱我好。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苦口婆心终于起了作用,过完春节,七七回到了学校念书。我给她回寄了新学期的礼物,一些好看笔记本,但没有收到她的回复。我想她在学校里读书了,上网不是那么方便,也就没放在心上。那些日子我过得也忙忙碌碌,要讲座,要签售,要写书,还要忙着辞职,生活总是让我们很容易遗忘掉一些人。毫无办法

  再知道七七的消息时,她已经又退学了。坦白说,我挺失望的,该说的话我早就说过了,也懒得再问她原因,但她却喜气洋洋地告诉我,她恋爱了,而且她爱上的是一个比她足足大十五岁的老男人。她给我发他俩的合影,那个男的,用手掌挡着鼻子眼光闪烁游移,一副见不得人的样子。

  “饶雪漫,”她说,“你可以写我的故事吗?我讲给你听。”

  “不。”我说。

  “为什么?你觉得我的故事见不得人吗?”她不依不饶,“可是你写的那些,真的很假,你在撒谎,事实不是那样的,我还以为你会跟他们不一样。”

  “这事你妈知道吗?”

  “绝不能让她知道。”她说,“除非你想我死。”

  “离开他吧。”我觉得我差不多是在求她了。

  “不。”她很坚定地回答我,然后QQ长时间黑线,不再理我。

  我知道她没有好结果

  但我不知道,她真的会死。

  那年冬天,零下二十度左右的天气,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上轻飘飘地扔了下来。

  她没有留下任何,哪怕只言片语。她把自己的QQ空间也删得一干二净,对这个世界,她没有任何留恋。包括我,这个她曾经认为会和别的大人不一样但终究还是一样令她失望的大人。

  没有人为此负任何责任,因为医生证明,十七岁的她——死于抑郁症。

  我提笔写七七的故事的时候,她已经走了有好一阵子了,我也对抑郁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个叫《小妖的金色城堡》的故事,前六章放到网上后,吸引了无数网友的注意,有六家出版社同时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要出版,有的甚至说,条件任你开。

  我把一些七七们觉得“绝对不能说”以及我以前也认为“绝对不能说”的一些事,统统写在了那本书里。

  书出版后,有女生告诉我,她捧着这本书哭了一整夜。因为她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和自己并不漫长的青春期,做着无休无止的对抗。

  书很畅销,比我以前写的任何一本都要畅销。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的脑子里总是回响着七七那细细的声音:“猫有九条命,我只要七条就够了。”

  事实是,人只有一条命。

  我是真的恨自己,为什么要等到七七走后,才敢真正直视她的痛苦,她的病症,才懂得她那深入骨髓的孤独呢?

  于是我对自己说,如果已经迟了,那么以后,就不可以再迟下去了。

  我不要再“撒谎”,我要写一些真实的东西,还原青春一些真实的面目,用我的小说去帮他们说一些他们认为“不能告诉大人的事”,我想让他们知道,其实说出来,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如果还有一些什么,注定不能拿到阳光下来晒,那么至少,我可以送进去一点温暖,让他们感觉没那么冷。

  其实我很不喜欢大家把我的小说当成言情小说来看,我认为,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成长小说。

  我总觉得,青春期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青春期的所有伤痛,随着年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地痊愈。我想告诉大人的是,那个让你头疼不已的孩子,也许,她需要的就是你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倾心的问候,一双路过时可以顺便扶她一把的手。

  请相信,当她跨越了成长的障碍,她会变得比你、甚至比她自己想象中的都还要美好——面对生活永远微笑无所畏惧

  但最重要的就是,你这样做了吗?你重视他或者她的那些“疯狂小病”了吗?

  还是你总是在不屑地想——一个小屁孩,有吃有喝,幸福得要死,作个啥呢?

  2007年的冬天,我在苏州签售,一个小姑娘在我身边绕来绕去,非要让我送她一本书。我说:“我没有书,要的话你可以在书店买。”她说:“我妈妈不让我买你的书,她说看了你的书,我会早恋。”我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不看我的书一样会早恋,但看了我的书,你会知道该如何早恋。”

  没多久小姑娘就出现在签书的队伍里,排到她的时候,她很认真地对我说:“我妈妈说了,你说得有道理。”

  我一直记得,那一次她买了我的《花糖纸》。

  2008年的冬天,一个小姑娘乐滋滋地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说她买了一本我的《左耳》,被她妈妈发现了,因为封面上写着“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这样的字样,她妈妈愤怒地把

  她的书给撕了。第二天她又买了一本《左耳》,放到餐桌上,她妈妈没撕,没收了而已。第三天,她又买了一本《左耳》,这一回,妈妈好奇地把书翻开了。她告诉我说:“看完后,我妈哭得比我还厉害,她说,走,咱们去书店把饶雪漫的书都买回来。”

  有时候,成长,真的不是一个人的事。

  我不是心理专家,更不是教育家。所以在这本书里,如果你想看到一些所谓“专业”的知识言语,是一定会失望的。

  我尽全能所做的,只是真实的表达,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来贴近你的感受和疑惑。我会邀请那些经过我生命的孩子,和你一起坐下来,撕掉所有的面具,好好谈一谈我们的青春。

  谈完后,希望你会感觉那些一直困扰着你的情绪——噢,不过如此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大人”。

  遗憾的是,我一直很失败

  但如果你不是一个和我一样生活在孩子世界的成人,你永远都体会不到我心里的这份纯净快乐、美好和满足

  所以,谢谢亲爱的你们。是你们以及你们问我的那些事,让我更多地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成长期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

  青春万岁。

  饶雪漫

  2010年12月3日于江苏镇江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二):预习青春期

  遇见饶雪漫《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纯属意外,网上借书的时候只是对书名好奇,带着一颗窥探的心,“有哪些事是不能告诉大人的呢? ”阅读之前并不知写作的是哪一个年龄层的孩子,翻开扉页才明白,是一封一封青春期孩子的来信。就让我为孩子以后的青春期先预习一下吧!

  越看越思虑:我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吗?在她青春“转型”期遇到的麻烦困惑会向我吐露心声吗?如果孩子和父母终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的话,希望她也能遇到一个“知心姐姐”,重点是在她写给知心姐姐的信中附上我——孩子妈——的邮~箱~地~址~,希望知心姐姐在理解劝慰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提醒我:“你在为人父母这方面出问题了。”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她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第一个0-6岁的关键期,不管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大部分孩子自己意识不到,她们按照成年人要求成长 (这个问题,又能balabala展开很多,此处略去)。如果说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那么青春期——“精神胚胎”同样发挥着作用,指引她们用更自主自我的意识与现实世界的教条戒律不断碰撞摩擦,同时还要接受身体变化,荷尔蒙的冲动。所以青春期是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要适应,要挑战,要质疑,要做主,要对抗权威,要发泄能量,要自己去验证去实践的一个困难时期。可她们毕竟还是孩子,肩膀还不宽广也不厚实,心智还没完全成熟,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也一直在变。面对问题, 要青春懵懂的孩子单向的学会理解,学会爱,学会沟通,大人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随之而来便是压力焦虑无所适从。之所以用了“单向”这个词,是怕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她们不但没有给予孩子引导、理解、支持和帮助,甚至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投射在孩子身上而继续犯错,我担心那些孩子的问题能解决吗?孩子不会觉得委屈吗?不会觉得不公平吗?为什么要改变的总是孩子而不是那些问题更大的大人们呢?

  所以万一我做不成孩子的“知心姐姐”,希望有那么个“知心姐姐”在关键时刻能让我醍醐灌顶,及时醒悟,先改变我再求改变孩子。但从小我们就受到“别人靠不住”的教育,所以更为了不对“知心姐姐”的出现抱有幻想,我就得学会观察学会反省,谨记!谨记!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三):十七岁为何总是不晴天

  ——读《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

  一开始选择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儿童教育,没想到收到的时候竟然是青春文学,但是也正因为这本青春期的教本,让我深有感触,让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十七岁这个青春叛逆期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活法,有着自己的一切,但饶雪漫告诉我们:十七岁的那些想法和活动还有一切都是不成熟的,或者说是不够成熟的,我们还需要继续活动二十岁,三十岁,我们需要接受更多来自多方面的接触和成长,她用许多别人的故事点化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离经叛道。

  翻开书的序言,读到七七的故事,我泪了,当雪漫用“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上轻飘飘地扔了下来。”时,我眼眶湿润,泪流满面,虽然我读不懂七七的内心,我看不见她的绝望,但是我明白那种痛不欲生,我能理解孩子与家长相隔咫尺却彼此明白不了对方的心的那种代沟。但是雪漫是理智的,她用她收存的千百个小故事感化所有在青春期的这些纠结,让更多的人不要重蹈覆辙,不要飞蛾扑火!

  为什么我会如此感触,因为我有个妹妹,他就正值十七岁。生于80年初的我,十七岁对于我来说还是勤奋学习的最佳时代,哪里有什么时间去责备父母,去要求别人,去和人恋爱?当时的我们很天真,接受的外部信息也多是刻苦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考一所好的大学!之后,便一头心思地埋在重点高中的教室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是这么过来的,但我却不能理解我的妹妹,她现在的生活状况,当然她同样理解不了我们!

  正如书中的开篇,假如代沟有1米宽,有0.5米的责任一定是孩子,当孩子站在沟的这一头,拼命去埋怨家长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妨试着先走近他!是啊,在我妹心里,爸妈的钱都应该天经地义的给她花,如果爸妈不给,那就是不理解她,那就是不管她之类的,但是她有没有想过,父母的钱并不是她的钱,父母有权利不给她钱花,更何况我妹已经都上班了,她自己有赚钱,只不过赚的钱永远都没有她花的快,她还没有到懂得感恩的年纪,永远都觉得是家里人欠她的,永远都是比别人的吃穿用玩,怎么比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挫一大节,这是为什么呢?她曾经说过,她们就读的中专就是那样,那些女生都不读书,统统都是谈恋爱的,化妆的,甚至还有更过激的行动,她在其中还算好的,我说难道真的没有读书说得好的?但她的关注点不在此,她觉得没有,因此她也只是跟那群不爱学习的MM混,没钱就找家里要,一个月花上千块还要到处借钱,不给就说家里人对她不好,不懂得她的痛苦,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是再幼稚不过的把戏,但是作为家人,又不敢不给钱,然后一直纵容,变成恶性循环。她跟书中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忧郁、自闭、自卑,也甚至想过自杀,不过我想她还没那个勇气!但是整天都想的一些恋爱啊,不通过自身努力,想依附男人的思想我怎么样都觉得没骨气,哎!于是,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我妹妹,希望她能在其中找寻到些许慰藉!

  书中的很多观念都是很正确的,我庆幸当年我就有如此睿智,没有走歪路,一直朝着正确的康庄之路前行,因此现在我的婚姻工作都还是不错的,但我妹妹就不一定了,她学习不好,只是念了个中专,以后的日子还真的很迷茫,我这个当姐姐的着实为她担忧。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受不得委屈,受不得诱惑,什么都是脆弱的,什么都是不屑的,但是我想告诉青春期的孩子们,纵使你们再不理解父母,但是父母总是在想方设想理解你们,父母们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好,过得好,能比他自己更好,这样他们才会不枉带你们来这世上走一遭!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儿,其实沟通起来并没有什么,因为大人们也曾经十七岁过,大人们也曾经有过妄想和轻狂,有过青涩的情感,有过最初的懵懂,所以当你们选择与大人“诉说”时,你们就是选择了将心门敞开,不要害怕家长会打会骂你们,所谓虎父不食子,兽之常情,更何况是人呢?

  好吧,十七岁为何总是不晴天?因为十七岁的你并不喜欢太阳,觉得太阳太刺眼!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四):那些灿烂花季的成长之痛

  一看到书名,我马上选定了这本书。尽管从未看过饶雪漫的书,准确说是听都没听过这样一位作者。

  拿到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封面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遍布着如夜空繁星般闪烁的朵朵小百花,最独特的是书腰,一片暖暖的大红色,上下各有一个牛皮纸做的活扣,用细绳前后缠绕。一眼便道破了书的内容:《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是的,因为不能,所以要有扣子,要有绳结缠绕,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者可谓深谐书的内容。

  翻开书页,全书是55封遇到各种问题的青春期孩子写给作者的私密信函,以及作者对此的回复信。第一部分:我们和爸妈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分:那个名叫“友谊”的东西;第三部分:无伤不青春;第四部分:初恋这件小事。这些标题下所涉及的,无不是现在的孩子们所困惑,所关心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与烦恼,其中充斥着那么多的孤独无助,那么多的伤痛无救,那么多的迷茫无依,那么多往往被大人所忽略,所轻视的种种,想起自己那已然久远的青春,那些似曾相识的挣扎与无助,似曾相识的痛楚,似曾相识的欢乐与悲伤。。。。。。那些触动人心的字句直抵青春的最深处。

  显然,今天的社会比起我们那个年代,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们从小衣食无忧,很多人可说是要什么有什么,只要父母能力所及,一切都以孩子的需要为主。大人们则以自己惯常的想法,总觉得生活在这种环境的孩子们应该幸福无比,不可能有什么不满足。然而事实是,如今的孩子比我们原来的烦恼不是少了,而是更多更复杂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比起我们当年更加让人困惑迷茫,他们所面对的世界,许多甚至是连我们成人也难以判断与选择的难题。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是日益密集的信息爆炸,日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日渐令人眼花撩乱的社会现状。父母与孩子都面临着同样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同样巨大的生存压力。我想,这种时候,理解万岁,更应该成为每位家长和孩子心里长鸣的警钟!一味地一出了问题就只会指责孩子,效果必然是适得其反的。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总觉得,青春期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青春期的所有伤痛,随着年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地痊愈。我想告诉大人的是,那个让你头痛不已的孩子,也许,她需要的就是你一个暖暖的眼神,一次倾心的问候,一双路过时可以顺便扶她一把的手。请相信,当她跨越了成长的障碍,她会变得比你,甚至比她自己想象中的都还要美好,面对生活,永远微笑,无所畏惧。

  但最重要的就是,你这样做了吗?你重视她或者她的那些“疯狂小病”了吗?”

  不错,当大人们在一味指责孩子的贪玩,冷漠,没有上进心,无可救药时,孩子们心里也在埋怨父母的唠叨与不可理喻。其实将心比心,为什么那些所谓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却可以告诉孩子们心里信得过的某一位成人,实际上孩子们心里的困惑与无助,是多么希望能得到一位理解他,帮助他的良师指导,可是往往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了有效的沟通,无形中构筑了一道厚厚的高墙,日积月累,生出许多难以消除的隔阂。所谓好心办坏事,沟通的不畅难免带来许多误会甚至怨恨。

  青春,本该是一个多么让人振奋与羡慕的年纪,但伴随其左右的往往又有那么多的困惑与迷茫,甚至伤痛以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也许这就是生命中无法回避的成长之痛,是每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必经之痛,仿佛蝴蝶破茧而出前的阵痛,痛过了,就长大了,成熟了。阴云过后,必定是更加灿烂阳光的明天。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五):十七岁为何总是不晴天

  转自当当: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detail.php?review_id=7703445

  一开始选择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儿童教育,没想到收到的时候竟然是青春文学,但是也正因为这本青春期的教本,让我深有感触,让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十七岁这个青春叛逆期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活法,有着自己的一切,但饶雪漫告诉我们:十七岁的那些想法和活动还有一切都是不成熟的,或者说是不够成熟的,我们还需要继续活动二十岁,三十岁,我们需要接受更多来自多方面的接触和成长,她用许多别人的故事点化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离经叛道。

  翻开书的序言,读到七七的故事,我泪了,当雪漫用“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上轻飘飘地扔了下来。”时,我眼眶湿润,泪流满面,虽然我读不懂七七的内心,我看不见她的绝望,但是我明白那种痛不欲生,我能理解孩子与家长相隔咫尺却彼此明白不了对方的心的那种代沟。但是雪漫是理智的,她用她收存的千百个小故事感化所有在青春期的这些纠结,让更多的人不要重蹈覆辙,不要飞蛾扑火!

  为什么我会如此感触,因为我有个妹妹,他就正值十七岁。生于80年初的我,十七岁对于我来说还是勤奋学习的最佳时代,哪里有什么时间去责备父母,去要求别人,去和人恋爱?当时的我们很天真,接受的外部信息也多是刻苦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考一所好的大学!之后,便一头心思地埋在重点高中的教室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是这么过来的,但我却不能理解我的妹妹,她现在的生活状况,当然她同样理解不了我们!

  正如书中的开篇,假如代沟有1米宽,有0.5米的责任一定是孩子,当孩子站在沟的这一头,拼命去埋怨家长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妨试着先走近他!是啊,在我妹心里,爸妈的钱都应该天经地义的给她花,如果爸妈不给,那就是不理解她,那就是不管她之类的,但是她有没有想过,父母的钱并不是她的钱,父母有权利不给她钱花,更何况我妹已经都上班了,她自己有赚钱,只不过赚的钱永远都没有她花的快,她还没有到懂得感恩的年纪,永远都觉得是家里人欠她的,永远都是比别人的吃穿用玩,怎么比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挫一大节,这是为什么呢?她曾经说过,她们就读的中专就是那样,那些女生都不读书,统统都是谈恋爱的,化妆的,甚至还有更过激的行动,她在其中还算好的,我说难道真的没有读书说得好的?但她的关注点不在此,她觉得没有,因此她也只是跟那群不爱学习的MM混,没钱就找家里要,一个月花上千块还要到处借钱,不给就说家里人对她不好,不懂得她的痛苦,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是再幼稚不过的把戏,但是作为家人,又不敢不给钱,然后一直纵容,变成恶性循环。她跟书中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忧郁、自闭、自卑,也甚至想过自杀,不过我想她还没那个勇气!但是整天都想的一些恋爱啊,不通过自身努力,想依附男人的思想我怎么样都觉得没骨气,哎!于是,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我妹妹,希望她能在其中找寻到些许慰藉!

  书中的很多观念都是很正确的,我庆幸当年我就有如此睿智,没有走歪路,一直朝着正确的康庄之路前行,因此现在我的婚姻工作都还是不错的,但我妹妹就不一定了,她学习不好,只是念了个中专,以后的日子还真的很迷茫,我这个当姐姐的着实为她担忧。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受不得委屈,受不得诱惑,什么都是脆弱的,什么都是不屑的,但是我想告诉青春期的孩子们,纵使你们再不理解父母,但是父母总是在想方设想理解你们,父母们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好,过得好,能比他自己更好,这样他们才会不枉带你们来这世上走一遭!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儿,其实沟通起来并没有什么,因为大人们也曾经十七岁过,大人们也曾经有过妄想和轻狂,有过青涩的情感,有过最初的懵懂,所以当你们选择与大人“诉说”时,你们就是选择了将心门敞开,不要害怕家长会打会骂你们,所谓虎父不食子,兽之常情,更何况是人呢?

  好吧,十七岁为何总是不晴天?因为十七岁的你并不喜欢太阳,觉得太阳太刺眼!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六):18禁

  解释题目,18岁以上没必要阅读。这里的18岁是泛指成熟的人。

  平心而论,这是一本使我成长的书,读过这本书甚至可以成为我叛逆期结束的标志。然后又读了许多饶雪漫的作品,发现也没有那么多的共鸣,就放在一边。

  尽管这样,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仍旧不可动摇。写书评前看了许多负面评论,也对“在书中植入广告”这种行为反感,但我想,“好书”这种说法其实是相对的,只有自己读了有收获、有感悟、有共鸣,才是对自己来说的“好书”。这本书对上初中的我改变很大,它促使我开始思考交流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闭塞自己的不理智与可悲。在那段时间里我变开朗了许多,但是仍旧套着自卑的环,到现在也没能彻底自信起来。我开始知道,女生需要让自己变的更优秀,自然而然就会招人喜欢,漂亮的女孩不等于有魅力的女孩。。。等等。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提了太多早恋的反例,让我对男人很没有安全感,怕受到伤害。但其实受伤是必然的,受伤才会成长,这样才坦然。

  现在的我看这本书,虽怀感激,却也觉得用处不大了。还是送给我那上初中的妹妹好了。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七):写给青春的信——读饶雪漫《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

  写给青春的信——读饶雪漫《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

  书拿在手里就感觉很别致,绿色的封面外面还包裹着一个红色的腰封,腰封上还带着扣,那个扣学的是用老式的档案袋开口处,有一个圆环,上面缠绕着丝线,要绕开线,才能够打开书。我的书都包白色的书皮,所以遇到腰封都要扔掉,可是这个可爱的腰封,却怎么也舍不得扔,把书皮包上以后,却怎么也套不上腰封了,最后等书读完,干脆把书皮包到了腰封的外面。虽然这个设计这么可爱呢。

  早就听过饶雪漫的名字,不过和所有的青春作家一样,都没有进入过我阅读的视线。总感觉中国的儿童文学还有待成长,和国外相比距离太大太长。可是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吸引了,读起来以后,又由吸引变成了钦佩,这样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我放心让我的孩子看。

  这本书是去年年底才出版的,现在在当当上还没上架,是饶雪漫的一本书信集,是她从无数读者的回信中挑选出典型的故事,然后统一进行的回复。不让那么多稿件谁都回复不完。最近我一直在读心理学,也经常做一些讲座,可是我的角度都是从家长看出去的,听讲座的也都是老师和家长,却很少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角度去考虑,如何与他们说。我感觉虽然饶雪漫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心理培训,可是这本书并不比那些开业了的心理咨询师差。其实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本身就可以治疗好很多人的心理问题。禅、佛、宗教、心理学都是相通的,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好好生活。可是我们却很少考虑如何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和他们谈,他们最关心的话题。结果这些本来对于他们成长最重要的话题,他们都不肯和大人谈。还好他们知道有一个雪漫姐姐,雪漫阿姨,可以向她说,于是就有了这五十五个问题。

  雪漫的解答真的很棒,让人感觉她简直就是一个精灵一个老妖,好像阅尽了人间情感的沧桑,什么问题都已经看破看透了。什么都可以在她那里得到答案。而且她并不是给你讲道理,而是讲故事。每个问题,她都会给你讲几个故事,一般都是让你看看,如果这样选择,有这么一个故事,最后结局怎么怎么样,你一看就明白了,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是啊,讲道理不如讲故事,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当然就知道现在的选择。只是我很奇怪,这个黑山老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故事?好像从自己的百宝箱中一抓,就能抓出一个正好和你经历的一样的故事。有点太神奇了,神奇得让人惊讶。

  有时间一定要读读饶雪漫的书,为了对她的好奇,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女儿上六年级,正是这个年龄,前几天为她买了一本《嗨,青春期》她一边读一边说,我现在就是青春期。而且我感觉饶雪漫的书就是专门为女孩写的,给她写信的人,都没有写自己的性别,从信里能看出来,几乎全部都是女生。我相信,我的女儿也会喜欢这个贴心的雪漫姐姐,雪漫阿姨的。

  书一天就读完了,读完我才相信,书的序言中的那个故事并不是炫耀,有个女孩买了一本雪漫的《左耳》,被妈妈发现,给撕了,然后她又买了一本《左耳》放在了桌子上,这回妈妈没撕,给没收了,第三天她又买了一本《左耳》,这回妈妈好奇地把书打开,看完了以后哭得比她都厉害,结果带她去书店把雪漫的书都买了回来。我现在相信雪漫有这个魔力。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八):【转一个母亲的看法】送给孩子,也送给自己

  读《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眼泪一度打湿我的脸,从书中那些把自己的心事写在信中与雪漫沟通,寻求答案与指引的孩子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少时的自己与眼前成长中迷茫的女儿,痛苦或惶惑的样子,在我心目中女儿很乖很努力,也很有思想有主见,生活中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会给我一些有所思考的建议,我非常喜欢她这一点,却总是硬下心肠黑着脸以“小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大人的事情不要掺和”为由,把她的帮助与热情拒之千里。我的出发点是,不想让生活中其他琐事搅扰了孩子,我始终认为给孩子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就已然完成了作为家长的职责,而做为孩子呢,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了,生活的全部任务与目的就应该是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好,成绩不好其他免谈。

  我非常努力地扮演着母亲这个角色,可是就是总觉得和女儿心目中的好妈妈还是存在着那么点距离,有的时候,看到女儿对我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责与迷茫在心底缱绻,一时又不知道何从解决。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很多很多,对孩子爱得很深却不懂得应该如何施用爱的教育,一不小心又充当了怨妇或悍妇的角色,不是埋怨就是暴粗口,严重的甚至还动粗打骂……

  说实话,没读过饶雪漫的作品,总觉得青春文学类读物都是一些光怪陆离花里胡哨的泡沫文学,只能用来哄骗青春懵懂的少男少女,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根本没有阅读价值。如此选择这本《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的驱使,毕竟家有小女初长成,又正值青春期,我好奇于这样一本备受追捧的小书,究竟能告诉我一些什么,或者说,身为一个孩子的母亲的我,面对成长中的女儿,有的时候还真有那么点无能为力或者说是力不从心的感觉,在这里我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吗?

  显然,结果是完全肯定的。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和故事中似曾相识的我们,她们以别人的样子跳出来说着我和女儿的故事,或者说是明天、后天即将要发生的事。或许我真的需要这样一本书,需要一种指引,饶雪漫说“有时候,成长真不是一个人的事。”看着眼前女儿一天一天长大,我就想:我的成长呢?我的爱是否已经伤到了我至亲至爱的孩子?

  我已经太久没有了这样的诘问。不过,看过《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我的转变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是将这本女儿心仪已久的书郑重其事地送给女儿(青春文学的书我是从来都不允许女儿看的),女儿也是表现出来非常意外并欣喜,然后就是尝试着时时处处以女儿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给孩子以理解……我期待着我的孩子的心向我敞开着,我希望着我依然是女儿温暖的港湾。

  原文链接: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detail.php?review_id=7886444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九):青春期战斗指南

  青春期,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

  青春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阶段,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对其整个人生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段时间里,需要家长和老师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接纳他们,引导他们,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慢慢地等待他们成熟。但是,不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能做得到做得好这些工作的,因此总是有所谓的“代沟”,成为青春期少年和大人们无法沟通的借口。

  所幸,有饶雪漫这本书《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郑重地推荐给所有青春期的家长和孩子。这本不是言情小说,也不是教科书,甚至里面有不少信函,所谈论的话题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但是,请拿起书好好地读完,因为要缩小或者消除代沟,确实是需要在代沟两边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事情。那么这本书,可以说就是一道桥梁。对于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家中那个可能比自己还高的天天嚷着独立自由的家伙,其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社会也会有让人吃惊的见解;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也会知道其实自己的父母也是从少年人过来的,只是父母很多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

  这本书《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确实可以称之为青春期战斗指南。对于少年们而言,因为即将要进入成人世界,自己做为菜鸟,有本战斗指南可以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对于家长而言,如何更快更好地和孩子沟通,这本书可以大大地帮助到你。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饶雪漫的书,但是拿起来就放不下去,一口气读完了,唏嘘不已。虽然我的青春期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是现在想来,如果当年我有这本书可以看,或许我会减少迷惘和痛苦的时间,能够做出更多更好的判断和选择。往事不可追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我当上母亲之后看到这本书。虽然我的孩子才3岁,可是他会长大,会长成少年,总有一天他也会产生青春期的迷惘和困惑。我愿意从现在就努力,努力搭建我和孩子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读后感(十):分享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秘密

  看过不少所谓青春疼痛类的小说,象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彼岸花》,张悦然的《樱桃之远》、《誓鸟》,还有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1995-2005夏至未至》……在那些书里,青春的决绝和激烈总是以很极端的形式呈现出来,那样美好纯真的韶华,却有着那样敏感而脆弱的存在,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都会在他们心底激荡起痛苦的涟漪,从而导致一场无法控制的毁灭。

  据说饶雪漫是以写青春疼痛类小说而著称的,不过在此之前我却并没有读过她的小说,然而我又非常庆幸自己以这本书为起点去认识这个不做作不矫情,耐心细致,温柔呵护孩子稚嫩心灵的她。书名取的真是好:《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就连书的装祯设计也与书名极其契合,用热烈而妖娆的红色档案袋密密实实地将书封存在内,当你小心翼翼地解开那条细细的绳子时,就象无意中偷窥到少女日记本一样既忐忑不安,又带着隐隐的好奇和兴奋。封面是春天里蓬勃盛放的浅绿色,细碎的白色花瓣整齐地排列着,如青春期女孩的面容般洁净美好。

  今天是5月5号,很巧的是,书中收录的读者来信,也恰好是55封。一封封缓缓展开的信笺,记录着一个个或疼痛或悲伤或可笑或无奈的故事,以及如知心姐姐一样温暖而睿智的回复。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其特别的一个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身体日趋成熟,这种外在的强大令他们内心过度膨胀,以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一切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生活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却仍然处于稚气和片面的水平,这就使得他们内心既有着盲目自大、虚荣浮躁的一面,又有着胆小怯懦、孤僻自卑的一面。他们已经脱离童年时期的盲目接受,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然而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以及所接触的人性的弱点却又带给他们极大的困惑,令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盲目而急切地想要摆脱不愉快的事情,寻找属于自己的出口。

  当我坐在桌前回忆那些沾染着青春的稚气和无奈的文字,试图走进他们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我发现尤其令自己感动的是雪漫的回复中那恰到好处的亲切讲述。55封信被被分成四个类别:涵盖了与父母、朋友、自己以及喜欢的男孩之间的相处。从来信中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矛盾和茫然,令人在困惑之余却又备感无力。雪漫的回复都是很贴心的文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和刻板的说教,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去安慰孩子们的心。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为了列举这些小故事,她却足足准备了20年。只有一个长期致力于关注青春期孩子心灵健康的作者,才能在回答任何一个孩子问题的时候,信手拈来地例举出与他/她类似的例子,让他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也丝毫谈不上怪异,所有在心灵深处悄悄萌动过的情感和念头,只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反应而已。

  对于错误的观点,她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为其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对于存在沟通困难的孩子,她会建议他们敞开心扉,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面对生活无奈的孩子,她会用理解和宽容的心去接纳对方,鼓励他们从加强自身素质开始,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残酷,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生活;对于缺乏自信的,她会建议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用积极的态度去创造自身价值,从而赢得真正的掌声和尊重……

  如果单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或许不值一提。然而对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这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事实上,青春期孩子性格尚未完全定型,缺乏一定的承受力,青春疼痛类的小说看得太多并无益处,尽管他们能在书中找到理解和共鸣,却也会因沉迷于那种对孤独的自恋中而变得更加顾影自怜。而这本书却能为身处迷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解答他们内心无人了解的困惑,因而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性格大变,根本不愿意与自己交流。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不是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而是你没有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与其交流。孩子的心灵就象蜗牛的触角一样柔软而脆弱,他们在渴望理解和分享的同时,却又害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同甚至被父母鄙视,当他们试图向父母讲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遭到嘲笑时,他们就会本能地把触角缩回坚硬的壳,以保护自己敏感的心灵和可怜的自尊。所以,当孩子第一次向你表达他们内心那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时,父母万万不可大惊小怪或是大发雷霆,你的语言和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是否会向你完全地敞开心扉。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讲道理的方法,从雪漫的回复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不错的借鉴和参考。

  很庆幸我在孩子还很小时能读到这本书,那么至少,当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能够从容自如地应对他的每一丝困惑和每一缕变化,让那些原本他不愿意告诉大人的事情,成为我和他之间的小小秘密。事实上,能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一种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