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10篇

2018-01-16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10篇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是一本由蒋勋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一):一些笔记

  1.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绘画最早是象形文字。随着先民生活、情绪变得复杂文字和绘画分开。绘画用于记录简单真实生活。 2.从东西两汉到西晋:毛笔确立为书写绘画共同工具。这导致绘画重视线变化不重视色彩变化。 3.从南北朝到唐代:宫廷画师是主流创作者。他们记录各种皇家活动设计宫廷建筑和各种用品。另外,宫廷画师使山水画这一分类专门独立出来。 4.从五代、两宋到元:山水画巅峰。五代发明了“皴”技法。两宋受“格物”思想影响研究自然山水岩石的细微变化。元代政治失望,归隐山林,追求自然随意精神表达。 5.明清:商业繁荣,有人买画。画家独立,不依赖皇家。画家投入市井,画市井人物民间生活。 6.文人画:画家是文人,颜料使用水墨,题材主要是山水。因毛笔是绘画工具,从而画家多是文人。因文人读诗,诗画不分,甚至诗为主画为辅。 7.又因文人倨傲,不画宫廷画山水,不画帝王画市井。当文人政治失意,绘画便是情感表达处。 8.北魏时的敦煌壁画,以印度佛教故事为主,单纯模仿印度画。西魏时,大量中国元素融入。 9.隋唐时期,印度佛教画经过中国人自己的解读,变成中国式佛教画。所谓的净土,变成中国人日常幸福快乐的展望。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二):慢慢走,欣赏中国美术史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大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谷口路旁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先生在《谈美》最后一章以此点题。在这车水马龙世界上生活,我们需要适时地慢下来,流连身边的风景。有一种风景,叫做“中国美术”。如果把中国美术史比作一趟旅程,我们都是游客,那么,你会让谁来做导游呢?这个人,我选择蒋勋。

  席慕蓉曾如此评价:“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长存。”是否最佳或需商榷,蒋勋在艺术引路上的付出,的确是大众目睹而公认的。首先是因为他的学识。蒋勋年轻时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后长期担任台湾《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著有《给年轻艺术家的信》、《美的沉思》等多部艺术专论。其次是因为他的风格。旅游既为了开阔眼界,也是为了得到愉悦放松享受。蒋勋的讲解亲切平易,闻之如沐春风,贴近像我这般“到此一游”者的心理需求,何况他不是旅行社的匆促安排,更像是好客的主人周到地展现地主之谊。

  这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正是扣准了“大家”的定位,专业学人或许批它简浅,但它的普及之功却是晦涩的学术著作不可媲美的。

  踏上旅途。从哪里启程呢?得从遥远的记忆漫漶的时代开始。开篇先讲一个美丽的字——旦。拂晓时分,晨曦渐露,某个初民站在高岗上,遥望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美对心灵的最初冲击,他用草茎画下了一个圆圈,紧接着在底下画了一条横线。后来又有了许许多多类似情况。现在的人把它们统称为“象形文字”。中国人常说“书画同源”;也就是说:文字和图画原来是同一样东西。这样的理念,就是中国美术的源起,所以中国美术相比西洋美术更注重线条和形象,更强调妙悟和直觉。

  溯流而下。蒋勋从上古、春秋战国、汉魏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初年,彩陶、铜器、壁画、漆器、书法、绘画,一路徐徐展开的曼妙画卷,这是可以贯穿中国美术断代的记事,也是蒋勋将源远流长的美的讯息传达给公众的一点努力。其中绘画是论述的重点,分成宗教画、宫廷画、动物画、人物画、山水画、文人画等类型,一一分讲其中的代表作,这既让读者按照连续的时间序列形成较完整系统认识,又正如导游时不时停下来侃典故、说玄机,配合三联书店的这个全彩精装版,文图对照、细品渐悟,何谓美?美如何产生?这些沉默事实内涵的传承的经验、悠久的文化,就这样悄悄沁透心灵,在每一丝悸动中牵连我们的血脉,从远古、从每个朝代,向我们迎面而来

  以山水画为例。唐代的山水画被称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如《明皇幸蜀图》,即使处于人马纷乱的困窘,用色仍然是浓艳的青绿,甚至加入了金色来营造华丽效果;五代时,荆浩的《匡庐图》则呈现了分裂局面下绘画的新风貌,使用皴笔细细描摹崇山峻岭的纹理;北宋的范宽、燕文贵,都喜欢高大的山峰,南宋的画家则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比如马远的《水图卷》波纹潋滟,画面留有大片空白;元朝四大画家,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代表,追求安宁和静谧;明清的山水画,如八大山人,则是一派枯木怪石、荒村野草的场景

  研究中国艺术的英国学者苏立文说:“一个画家所能做的就是解放他们的‘思念’,让这种思念在宇宙无限的空间自由地漂游,即使是他们的山水画也不是最后的叙述,它不是一个终点目标,相反,这是一个开端。”随着蒋勋有条不紊、层层推移的叙述,我们跨越时空,心有灵犀,那些隐秘的审美方式,寂然屹立在理性的正史记载之侧,却不知不觉地将彼时彼刻最深切的“思念”披露于后人的眼前。 我们方能晓悟,为什么说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唯有慢慢走,我们才能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世界和人生

  请勿随意转载,豆邮联系本人。

  既然是图文书,图片还是很重要的。内页如图,摄影可能拍得模糊,仅供参考: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三):略感失望的书

  买这本书纯属是因为看过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同时也是因为蒋勋的名头,可是这本书让我略感失望。

  这本书的语言小学生写的吧,你觉得是不是,可能在写这本书时作者正在照顾小孩子罢。整本书几乎都是上一句的这种语言,实在受不了

  这本书的排版可不怎么样,出版社肯定一点都没用心,在用文字描述一幅画时,对应的该画的图片却在1,2页之后,没法一边看画一边看描述

  书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以中国朝代为界限,介绍了每个朝代的代表性的作品,并介绍了各个朝代的一些特点美中不足的是艺术的划分不是以绘画风格为基础,而是以朝代为基础

  总体来说,算是一本好书,可以拿来读读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四):由神到人的跌落

  ——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有感 认识蒋勋是因为喜马拉雅。他的声音是唯美的、是治愈型的。因此买了他很多的书,比如,《美的沉思》《吴哥之美》《舍得舍不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蒋勋破解凡高之美》等等。

  最先读的是《美的沉思》。坦率地讲,看他的书远不如听他的音频来得有趣。可能是自己的学识比较浅薄,《美的沉思》并不吸引我,反而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以致于将其他的书也一并束之高阁

  因为李泽厚《美的历程》讲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时谈到,菩萨塑像面部表情随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但我左看右看(可能是观察不细致,也可能是对细微差别敏感度不高),并没有发现什么大的不同。因此买了一本《中国佛像历史》来看。这是梁思成先生所写的书,配了很多插图,尽管文字上有些东西我不太理解,但幸好有图像,还勉强能够理解一些。

  偶然间在书架上发现了《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抽取出来,打算看看以弥补知识上的空缺。结果书一到手就放不下了,这是一本通俗易懂、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书。即使对中国的历史不够了解,对美术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仍然能够愉快地阅读下去。

  在序言中,蒋勋先生写道“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 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的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

  对蒋勋先生的观点深以为然,实际上,对普通人来说,只要能从阅读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并进而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那这本书就是功德无量的,反之,如果过于的艰深,作品就容易被束之高阁,就像开在幽谷中的芝兰,只有孤芳自赏。王阳明在论述自己的心学时,就曾经谈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对于书籍来说,只有越普及,才越能发挥作用。如同《圣经》,如果只为教会所有,并只有牧师能解释,而不是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那么,人们无法“直接与上帝对话”,马丁.路德运动肯定无法兴起,自然也不会有文艺复兴,更不会有欧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自己的初衷,也为了达到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蒋勋先生开始写作这本通俗易懂的书,并且在写作的时候把他的干女儿作为叙述的对象,作为这本书的顾问。正因为有孩子的参与,所以那些陶罐、青铜器、壁画、雕塑,以及美丽的画作,就变得不再遥远,而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娓娓道来,讲述着他们那个时代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以及人们内心深深的渴望和追求。

  通看全书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的美术史反映了一个从神到人不断跌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的自我不断觉醒的过程。

  远古黑陶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人头蛇身、人头鸟身,以及一个动物长着八个头等千奇百怪的雕刻,塑像,壁画。无不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的了解是有限的,也透视着人类对自然发自内心的敬畏,先人们觉得在冥冥之中应该有一个神的力量决定着整个世界。因此,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数是充满了瑰丽的想象,甚至于龇牙咧嘴,凶恶异常,让人从内心感到害怕。

  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来,而这个时期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一个年代,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惶恐、无助朝不保夕生灵涂炭的生活让大家急需心灵的安顿。佛教恰恰在这个时候提供了这样的帮助,因此,从敦煌到麦积山,从庙堂到民间,佛教就这样蓬蓬勃勃的枝蔓开来。

  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政治画并应运而生。比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画像、帝王群臣图等等。就算是描绘女性的画作,也是宫廷中的侍女,比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舫的簪花仕女图等等。

  到了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人群开始聚集,清明上河图便应运而生。普通百姓的生活得以在绘画中展现。进入明清时期,市民绘画逐渐兴起,就连衣衫破烂,面目丑怪的乞丐也进入到了画家的视野特别是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戏曲的传播,类似于现代“海报”类的作品也出现了,那些高高在上神怪自然不再流行,即使有鬼怪故事,也具有了人的生气和灵气。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五):涤荡眼和心

  真的美,中国画。

  我是彻彻底底的下里巴门外汉,本着膜拜圣典的心情学习入门知识,真的被触动,眼睛和心灵都被涤荡得干干净净。不仅是对中国画本身觉得好美,还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很感慨,不是矫情,真的看到一幅幅的画觉得内心充满感动

  这本书比之前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要更精彩更细致,我觉得是蒋勋老师本身对中国美术有着更深厚的感情言语中的“吗”“呢”各种语气助词,很像一个老师在和小孩子讲授基础知识,又怕孩子没懂,要一直用听着能接受的方式来沟通——这大概有修养接受台湾教育男人性格体现哈。

  从商周青铜器上的刻纹我就已经觉得很厉害,工整对称完全看不出那是在文明初端的作品。

  春蚕吐丝的顾恺之是中国第一个有名字的画家。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图都有非常高的技艺水平

  敦煌壁画可以特别清晰地看出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从充满了印度内容和风格的佛教故事,到中西方风格的碰撞共存,到唐代典型的近似真人的菩萨像,中国文化同化异域文明的强大能力有了直接体现。

  阎立本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显示了王者皇者的尊贵。吴道子是因为在民间作画有名而被召进宫的,他的天王送子图和之前的宫廷画师风格有区别。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非常精致。唐代仕女像很多,和日本女性的传统妆面服饰非常近似,其实这是因为日本当年将唐朝文化学了回去并且一直保持了下来。

  韩幹给李世民画马的。刚看见牧马图册中几个大字写着“韩幹真迹”觉得非常有趣,而且显然是瘦金体,可这不是唐朝的画么?后来介绍果然是宋徽宗的题字,文人皇帝当然要把前朝的好东西收藏好。

  韩滉五牛图生动细腻,充满意趣。

  唐朝墓室壁画中介绍的墓葬还真都去过,可惜地方促狭人又多,自己艺术修养又不够,根本没有仔细看,遗憾啊。

  唐朝的山水画是青绿山水,明艳美丽,这是当时大唐盛世的底气。

  五代开始,山水画进入新阶段。荆浩、关仝、董源和巨然引领中国画进入新时期,皴的用法开始普及和发展。

  慢慢地,人物在中国画中越来越少,宋朝文人画开始占据主流,大江大河山水田园成为画的主题。

  水墨山水也替代了青绿山水,文人更喜欢用墨的深浅来体现层次和色彩的变化。名家名作太多,没法一一列举,风格又各有不同,真是各有各的精彩,让人看不过来移不开眼。

  赵孟頫字写得不必说了,原来画竟如此精彩,鹊华秋色图和水村图又分别有设色和水墨的不同美。

  留白是中国画特别哲学的部分,而王蒙这样满篇布局的却打破这个规矩,画出另一种充盈美。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充分说明了中国画的又一特色,不光是画作本身,作者本身,画的流转经历也是画作价值的重要部分,所以除了题诗和画以外,印章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随着市井生活的丰富,画里内容也从景到人。文徵明七十九岁的古木寒泉图真是苍劲有力。唐寅的诗亦是妙极“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曼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徐渭一生桀骜不驯,继承了宋代梁楷的泼墨画法并更加极致。杀妻入狱等经历竟让人想起张灵甫来。

  明末之后,很多文人失望至极,选择出家,但依然成为留名青史的画家。八大山人就是朱耷啊,画中动物有人的眼神。

  清朝开始西方画法传入中国,中国的人像画开始用光影、体积、距离来体现真实。不过虽然之前的古画没那么严格的透视法,却自有意境美。

  郎世宁是中西结合的大家,八骏图前景部分很像油画的写实,远处柳枝、芦苇又满是水墨感觉。

  民初齐白石把生活中的小鱼小虾画得惟妙惟肖,画里有了更多的生气和乐趣。他的画也是越老越好,不但不萎弱,反而更有生气和自由。

  徐悲鸿在国外接受了严格的专业教育,也有田横五百士和奚我后这样的油画大画,但他后来又回归中国画法,两相融合深入吸收后的九方皋等更加完美。

  一点小的遗憾是书中没有介绍宋徽宗的画,也没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再找其他材料学习吧。

  各个博物馆的书画馆藏,还有好多机会可以欣赏,想想就开心。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六):《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评论-100分

  虽然从小画画,高中、大学、工作都是与美术相关,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美术史的书。

  美术史是向来是被忽略的一个部分,我总觉得它太过于久远,那些历史中的画作与今时今日的需求并不贯通,并不吻合,虽说略知一二,但很不系统,美术史也过于繁琐和细密,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太过庞杂,这些都是长久以来抵触它的原因。

  最近需要恶补一下关于美术史的知识,我在当当网搜来搜去,觉得这本很是亲近,翻印了几种版本,说明大家对它的认同,果不其然,效果非常不错,正是我所需要的,很是惊喜。

  作者蒋勋,生于西安,成长在台湾,他的主张很和口味,书中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徐徐道来,图文并茂,装帧和排版都很精致,无论是否从事美术行业,都可以迅速在书中找到感兴趣的知识点。能把生涩的知识,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加彰显了作者的专业深度。有些结论需要评价的环节,用委婉的方式留给大家思考,也是值得学习的。

  犹如一个老师讲课,无论老师是什么职称是什么学者,都要以学生吸收的最终程度,来判定老师的水准高低。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讲的高深叵测,卖弄自己的专业水准,听起来云山雾罩,貌似很厉害,可以让学生们佩服一时,可是,最终却留下的甚少,这并不是理智的教学方式。

  如何把知识用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给学生,并让他们能够记住,这至关重要,说起来容易,其实过程更加的复杂,需要时间去尝试和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