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通稿2003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通稿2003读后感10篇

2018-01-19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通稿2003读后感10篇

  《通稿2003》是一本由韩寒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元,页数:1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通稿2003》读后感(一):成长中的文字

  有看头。

  韩寒与我同岁,他这些评论于我很有同感。

  文字流畅不装,偶尔抛出来的几句脏话让读者和他自己都颇有快感。

  特别是关于教育部分的评论,有的地方偏颇绝对,但绝大部分论点提出的问题都值得思考,亟待改进。

  我很理解,也可以想象,03年的时候,作为辍学青年,在小有名望,颇受争议的阶段里,写出一些回顾反省挖苦教育体制及体制内人物的文章来的状态

  老练的文笔,每隔几句挖苦中都能抖搂出来的聪明俏皮和小幽默,就像年轻时候侃山吹牛逼时,一些本不该绝对地观点语言,为了配合语境和情形就吐噜出来了,力道过了点。

  个人臆测今年31岁的韩寒再看自己10年前的这些文字,琢磨琢磨也会有点囧罢。

  不过没什么,还是挺欣赏。

  另外说个题外话,虽然只是看过韩寒的文字,在相片或电视上看过形象,不过我还是坚决瞧不起方舟子那厮说人家文章不是自己写的,没时间去考据,就是直觉,那家伙挺讨厌。

  《通稿2003》读后感(二):通稿2003.韩寒.外9条

  原文地址:http://www.shenc.cn/archives/66

  1.一件好事往往是一个人随手一做就可以,但是一件坏事情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2.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

  3.总之学校里学的那些行文的模式思维方式,也就是为了最终那张文凭而已。但万一根深蒂固,就算你是一个博士,也只是比普通高中生多考了几次试而已。后者说,你比作者明白《飘》是怎么写出来的,却怎么也写不出《飘》。我只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保留自己真实一面。为必要再很多时候显露。学校所教授的事情,很多是因为考虑有很多的人,而对自己来说,自己只有一个。戏结束后还太入戏,也只能是个戏子。

  短评:这段意思我能接受,行文不是很喜欢

  1.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唯有中国敢说:要富强,就要休养生息。而更多的是:要富强,去抢!

  2.托克维尔:在所有美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了。……对美国社会了解越深,我就越意识到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滋生的基本事实,也是我所有观察的核心要点。

  3.美国社会左右派的含义:这个分野有三个方面。第一,外交事务上,一般右翼倾向于扩张性外交,传播美国价值,强化美国地位支持伊拉克战争;第二,经济事务上,右翼一般主张自由贸易,削减福利,削弱工会;第三,社会文化上,右翼一般是“保守”的代名词,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婚姻,反对非法移民入境等。而左翼则主张外交上的收缩,经济上的政府干预,社会文化上的开放。因为文化上的分野,一般右翼也被称为“保守派”,左翼也被称为“自由派”。但是实际上,右翼倾向文化保守的同时主张经济的自由,左翼主张文化自由的同时有主张经济的控制,严格来说还真说不清谁比谁更拥护真正的自由。(联邦党人:麦迪逊、汉密尔顿、华盛顿;反联邦党人:杰弗逊、乔治·梅森、帕崔克·亨利)

  4.自由之不存,平等将焉附。

  5.哈贝马斯:充分有效对话政治现代性的要旨。

  6.制度就像是钱,如果没有人去“花”它,那么它就什么都不是,不过是一堆废纸,而不断“消费”这些钱的习惯,则是文化。

  7.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8.只掌握了“权利意识”,而没有掌握“责任意识”,只是学会了民主精神的“皮毛”。

  短评:以上几段忘记从哪里摘录的了,第8句需要主义的是,责任不等同于义务,我倾向于权利本位,所以认为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所以偏向于将责任意识理解为一种属于公民的社会权利而不是个人的义务。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9.当人们普遍缺乏“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时,制度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就意味着大到惊人的实施成本

  短评:如同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提到的,自由来源于对自由的束缚,权利也来源于对规则的遵守。

  注:原文笔录于2011.12.16,博客录入于2013.7.24。

  《通稿2003》读后感(三):谁都在成长

  我最先看到韩寒的一本书是《光荣日》,很奇怪,韩寒也算火了很久,听闻他作品大名也很久,翻开的第一本却也不是他最出名的几本。当时一翻,我对自己说,我喜欢这个名字,我喜欢这个封面装帧,完全只是喜欢而已。

  我不知道《光荣日》写在《通稿2003》之前还是之后,我猜是之后吧,那里韩寒的影子比在通稿里的要冷峻严肃地多,黑色幽默也来得多。通稿我看得很快,其实他指出的问题挺对,也很深刻,有不少都戳中社会的痛处,只是我在想,2003年的韩寒是不是也年轻,也会有愤慨到有点偏激而会有一叶障目的时候?

  其实,看他的杂文还挺解气的,会变得有那么些时候有激情和责任感,通稿里这些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话语和完全不屑一顾的嘲讽,很多时候,至少我很羡慕。

  《通稿2003》读后感(四):中国教育的问题

  一听说韩寒写了一本抨击分析中国教育的书叫通稿二零零叁,立马就买了。我很少在没试读的情况下买书,但是根据我对韩寒的认识,这本书不会难看。

  事实也是如此。

  我虽然是从小接受社会主义传统教育的,至今也是,但是对中国教育这个大问题很有感触

  也许是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就上的所谓的重点学校,对于学校里pretentious的甚至迂腐的本质看了个透。不能说这些环境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也许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很好地成长起来。

  但是即使如此,公平,普遍,这些中国现代教育的代名词依旧符合我国的国情,也只能无奈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的子女依旧需要接受这样的教育。

  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对现代教育的厌恶,那就是变强。

  睡觉怪床的总是那些自身有睡眠问题的人。

  不管老师怎么没本事,学校怎么不公平,我们都控制不了,能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把自己变强,然后居高临下地笑看沙场,然后说一句:

  你们玩吧,还有光明前途等着老子呢。

  我现在上大一,对于“管好自己就好”这件事无比赞同,不管大环境是怎样的,抱怨的那些都是没有能力的人,能在这喧嚣中保持自我,才是最厉害的呢。

  下面是一些我觉得精彩的语段,分享给大家。

  《通稿2003》读后感(五):这本书几乎毁了我的高中生活

  好吧,我承认,这是我除了教科书以外唯一购买的正版书。虽然它只有9快钱,而且当时书店打八折,我以七块二毛的价格买到的一本在班级传烂了的好书。当时逆反心里很严重,和韩寒的叛逆感觉很投缘。而且心里就是一句话:“你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韩寒是很讨厌别人这么想的,因为如果我们有这心声,完全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当时对老师的讨厌升级到一个无以复加地步,在加上这本书的引导,让我认为我当初做出的很多幼稚行为都是正确的。

  高中的时候,正经出书的人我只看三个人的,韩寒,郭敬明,孙睿。都是不怎么学习的主。对我影响颇深。在高三之前就读完了他们哥仨出版的所有书,所以可想而知我的高三是怎样的心理挣扎

  如果这本书在高中评分我一定给5分,因为当初几乎是当圣经来读的。但是现在我给4分。大学毕业一年了,工作中碰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当老师的朋友。明白了很多的无奈和妥协。感到当初的韩寒有些偏激和冲动。我想韩寒再看自己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感觉自己当时是不成熟的。就像我们翻看自己小时候写的日记一样,是幼稚的。

  韩寒是我高中时期最喜欢的作者,没有之一。。。

  《通稿2003》读后感(六):只适用于一部分人

  高三在校内发过一个状态: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人生 韩寒说这话多牛逼 但是人家是韩寒你是什么

  是啊我说了我做了我这一辈子就傻逼了。。。

  看了看班里挂着的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自己没有音乐体育绘画相貌==的天赋 所以选择大多数人的道路 韩寒的一些理论我不敢苟同如果没有大学而是直接把我扔进社会里我混的应该不如现在好

  其实高考很公平 虽然也有像书里说的不少校长亲戚走后门进来了(一位同学就凭父母的教授身份进了传媒TAT)但大多说还是凭着自己的实力 与日后工作里的人际关系勾心斗角相比 函数语法足够简单。而且在我大天朝学历就是一张通行证它不重要但没有它是万万不行的。

  韩寒的观念到底是太片面了 上大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得看选的专业是吧 工程师翻译靠的是知识挣钱 韩寒这样的靠耍嘴皮子 郭敬明是靠毁人三观==个人很佩服小四 当年是个学霸立志考复旦 小说尽管有一部是抄的但霸占了榜首 成立了最世文化公司囊括了一帮销量王 懂得这个社会的规则 然后玩死它 所以中国的教育体制对于那些真正想成功的人来说根本不算啥

  《通稿2003》读后感(七):哟喂

  1.韩寒是跳出体制的幸运儿,因为他有自己的积累打算所以跳出体制就可以攻击体制

  2.中国教育的确在很多方面是失败的,而往往说这话本身的人就是失败者存在合理也好,更多的是,我都看明白他的失败之处更别提那些更明白的人了。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体制内的人的确也有难处,那么多年的教育希望在一夜之间完成改革是幼稚的。在这一点上韩寒恰巧迎合了一小批青年读者。相信真正优秀人才不会被这些条条框框弄死呢。他们得很好而且一直都在。

  3.决定人生的的确是选择。既然选择了这个游戏,那就是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不是虚伪不是装,你其实可以不选的,只是你知道不选这个其他的路更难走。所以你选择了高考,用一考定终身。不合理不公平都是虚的,你首先问问自己合不合格,有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对自己的忠告,做好体制内的事情,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标准。你的选择就是不仅要活着,而且活得好。加油。明儿还要早起,睡觉去!而且要减肥减肥减肥orz。。

  《通稿2003》读后感(八):见高识远

  有调侃,有抬杠,有喧战的意味在里面。作为一名中学生,而且高中生,觉得那简直合乎我的想法

  客观的说,那些关于种种的文章也许是有那么一点太主观了。但是在这个追求创新性思维的年代,又何乐而不为呢。

  真是高兴有那么个韩寒,说出了那样的话。

  真是高兴有这么本小书,被我看到阅读几遍过后,次次都觉得如此的有趣

  关于教师的问题。

  现在一度反感自己的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事管得相当多。

  最没有意思的!她曾经是一名记者。十分万分,直到我临近崩溃,也还是想不通为什么她要专业当老师来迫害我们这些祖国未来花朵们。

  在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有人对着她说,有你在我就不在。偏激的存在,哪里还有师恩难忘之说。

  班主任对于高中生来说似乎都认为是骨灰级贱人王。每当看着黑板上写下的“今日作业”。嘴里和心里不是骂作业多就是说老师贱。

  对于老师的尊重,哪里还有多重要呢。好点的就是朋友,差点的仇人都当不成。更别说什么老师进门学生则出门的现象,真是比比皆是

  学校有位找关系进来的老师,他教育学生的时候拍了两下桌子,便有同学说到:不要把你的社会习气带到课堂上来。(妈的,真让人哭笑不得。)那位老师接着说:我起码也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也要尊重我一下啊。便有某女同学接嘴道:你还值得别人尊重啊。班里顿时哄笑爆棚。老师突然流泪苍惶而逃。当得知,是位男老师的时候,更是觉得人活成这样也真是够了。找关系来混个老师当遭学生躏辱,也算是老师的一大乐趣么。科任老师哭哭啼啼跑去告班主任,班主任再来骂这些同学,班主任高兴了再请学生的家长来学校一趟,可是班主任想不到现在的家长得再也没能把学生怎么样。第二天来学生还是兴高采烈的骂着笑话着找关系进来的科任老师,恨着无敌骄傲自以为是的班主任。

  说真的,意思在哪里呢。老师追求什么呢。

  说了那么多题外话。最后还是说点正相关。

  爱韩寒。不管什么,随性创新各自坦荡。

  《通稿2003》读后感(九):为了叛逆而叛逆

  少年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更何况少年走的是与同龄人与众不同的路。少年用自己的辛辣的文字,告诉读者,离开学校后他并没有沉沦。我们都在适应规则,而少年在看透规则后,甚至试图改变规则,告诉读者,规则改变后也很好。少年很有才华,但少年真的离开同龄人太久了,走到了一种为了叛逆而叛逆,为了辛辣而辛辣的胡同。把家教比作妓女确实能逞口舌之快,认真思考,确实牵强附会。

  指望少年每部作品都是惊世骇俗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少年

  《通稿2003》读后感(十):读《通稿2003》所想

  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韩寒写过文章是有关于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只是听过看过从中抽取的一两句。始料未及,韩寒这批判,一写就是一小本书。

  对中国应试教育口诛笔伐的人太多了,韩寒也不过是沧海之中的一粟,尽管以他的经历以及名气,他充其量也不过是颗体积大些的粟。

  时代进步了,键盘的出现,使得从口诛笔伐中又多出一股新生力量来——键盘侠。

  批评中国应试教育的人多了,仿佛连批评的内容都能整个模板出来,好比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似的。更有些人云亦云的家伙,本身光有假把式,却硬要附庸风雅,好像不跟着批判一番就无法表现自己不多的墨水似的。也多亏了批判的人多了,要不然这些仅有假把式的人某天被他人从批判语中揪出点小毛病来恐怕就要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了。而现在则不然,他们已经不需要争了,只要随口一说:那个谁谁谁曾经就说这应试教育哪里哪里不好,紧接着就是之乎者也。猛地一听振聋发聩无力反驳,仔细思考又觉得有待深究。为什么那个谁谁谁说的就对,我与他观点相悖就错了呢?也许您要说了那个谁谁谁有着某某某大成就呢,你有吗?诶,惭愧,我还真没有什么成就,但这和个人所陈述观点的正误也不见得就紧密相连啊。他有所成确然值得敬佩,可凭甚么他说出来的话就非得是真理,我毫无成就并不代表我就不能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憋出一句真理来啊。

  说实话,批判应试教育的文章听闻得多了,我也开始为应试教育和制定应试教育的人(当然此处不包括一些尸位素餐的人)感到冤屈了。总有那么些人,批判就是为了批判,从没有拿出过什么具有实质性作用的言论来。

  也许您又该不满了。您说:我不会制冷,我还不能批评一台制冷效果差的空调吗?您可别误会,我还真没有这个意思。可是您看,如果您不具备改善这台空调制冷效果的任何方法,不论是自己动手亦或雇佣别人,你光发这牢骚有什么意思呢?这批判应试教育和您这批评一台空调可是两码事。您批判应试教育的时候可不是自个儿言语的吧?你这批判总得找个和你有共鸣的人来批判吧,不然怎么能显示您的水平。您这批判渐而会广。就好像你遇着人就对其说:哎哟!这空调真够差劲的,一丁点凉的意思也没有。可惜,也许那么一天,你就遇着个儿感冒的人,别人不买你的账了,跟你说:我都快冷死了。这下好了,你又不爽了,你又跟他说上次谁谁谁还有谁谁谁以及众多的谁谁谁都说这玩意儿不凉快。

  光批判而不给出点实质性的建议,您这可就是瞎胡闹了。您动动嘴皮子敲敲键盘,在一堆和你有着共鸣的人群里头,发其所未能发的批判性言论,然后哗众取宠,试图从中声名鹊起。

  还是收起这点小心思吧!

  韩寒在《通稿2003》中着重强调过某些言论是针对自己而言,而总有些人忽略了“对我而言”,光说中国这教育哪里不好,毒害了多少人群。得了,别再发自个儿牢骚的时候拿人群当宾语了。韩寒也提及自己是离开学校4年才写下《通稿2003》,为避免因刚离开学校的情绪而影响对部分问题的认真思考。总是有那么些人儿吧,一面批判着这应试教育,一面又希望通过这应试教育达到鲤鱼跃龙门的效果。结果,门没跃过去,八成是脑袋撞到门槛气愤了,又把这应试教育从头到脚数落个遍儿。不是真正因为受到教育毒害,是自己不上进,没法在应试教育里头占便宜,又不愿意去寻找其他的发展方向。

  我吃不到的葡萄,我总得说说它的酸心里才算过瘾。

  作为一个读12年书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我同样也对这应试教育极其不满。但是,仔细一思考,自己也没个甚么特长的玩意儿啊。也许有那么几个有点长的方面,可是遇到别人那些个儿更长的,也就相形见绌了。自己都没几个斤两,再离开这高考,我还能去干吗呢?难道去卖体力活吗?不到万不得已,谁不希望自己能过轻轻松松的日子呢?

  人之愚在于脚不沾地却高谈阔论,总以为自己能运筹帷幄却免不了纸上谈兵。我想我自己大概就是这么个人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通稿2003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