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降风》读后感10篇
《九降风》是一本由纪培慧 / 林书宇、蔡宗翰 原著故事著作,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降风》读后感(一):谁没有过十八岁?
我一向是个贪小便宜的,所以豆邮里得到免费读书的消息自然当仁不让,《九降风》的电影是易智言推荐的手笔,我因此得到的讯息是清浅的蓝色故事,忧郁是一定的,但是会怎么打动人心却是不足的好奇,都是成年人的洗练,至少我的心已经外表坚硬,就算是温水渗透也需要时间,这书看起来薄透,不堪重任的样子。
选了周六的下午开始翻看,午睡对失眠的人不算必要,我花了不到三个小时读完,开始的时候就有罪恶感。
太容易读了,据说是书中主演之一的小女生执笔。交叉着从每个人的角度说故事不算新鲜手法,然而到底我也十七八岁过,淡淡的青春气息从并不老练的文字里渗透出来,青春期忧郁,还在象牙塔里不论社会生计,就一个情字可以烦恼整月。
首先其实是友情。
人是社会性动物,女生只要一两个交心的连上厕所都恨不得一起,男生却是一群,三三两两,打架都要气势。只是人心是偏的,自然在群体里亲近谁,和谁稍微疏远些,平常时日显不出事情,危急关头为自己还是为密友就是考验。
人往往经不起考验。
女生来写男生的心情,就算知道故事也未必精准,但是暧昧有暧昧的好处,风靡学校的痞子偶像对管乐队的清秀美女,架构看上去是《斗鱼》,然而这故事是真实,于是两个人都撑着,不让对方知道非你不可的心思,他的好友喜欢她。他的那个好友喜欢他本身。青春交杂着,这时候加重的责难就是死亡了。
生活本身充满戏剧,据说来自导演本人证实的存在痕迹,作为团队中心的男生逝去,攒起来的人头跟着散落,中学时代也就翻过去了。
我矛盾着不想再多透露故事,记得的细节是台湾联考相当于我们高考后的那个早上,管乐队女生叫上那个好友一起去排队准备重考的补习班报名,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不后悔。但是他们去错了时间,太早了,于是在昏暗的廉价旅馆里,打发时间报复谁一样地脱衣服,抱头痛哭。她和他从此有了不能说不用说的秘密,这本身的牵系使得他们再也无法靠近了。
我那个年纪是不是也跟谁有过约定,或者看过什么秘密,因为太久远了,翻查起来很伤筋骨,于是看这个故事,跟着起伏一下,文字比影像更细密。至少电影院里哭泣很丢脸,而这个下午,我唏嘘得很有尊严的样子。
《九降风》读后感(二):先看电影后看书
我觉得电影《九降风》的小说,相较于《蓝色大门》的同名小说,要好看的多;当然,前提是,你看过了电影。
同名小说是根据原著电影剧本改写的,跟电影情节推进的节奏一样,只不过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分切成若干个小篇章,每个篇章里,分别以电影里的9个主人公为第一人称,是一大段一大段的内心独白。这是一种很美妙的二次体验,因为你看过了电影,对每一个主人公都有了印象,所以当这些文字印入眼帘的同时,脑海里投射出一幕幕画面,这些情节并未出现在电影里过,而是你自己根据眼前的文字与之前的演员,构画出来的。电影里,我们只是看到了某一幕里两人的戏剧冲突,从眼神揣测,从动作里体会;而在小说里,却是他们自己直白地毫不保留地坦诚出来,更会看到作为旁观者的第三人的内心挣扎。你会惊喜地发现某些个你在电影里忽略掉的经典,或许是你看的那个版本当中有删节,或许是当时根本就没有明白。
《九降风》读后感(三):【转】《九降风》:谁说青春不能错
《九降风》比想象中的要好看很多,原以为我会像看众多韩剧一样,在贫乏的剧情中,可怜巴巴的去寻找青春时那遥远的激情。然而凌晨,当 105分钟的片子静静看完,胸口却微微的有些疼,那些年少时的青春记忆,夹杂着影片中7个男孩的各自命运,在思绪中慢慢混为一团。
我也曾经经历过叛逆的青春期,曾经有一帮好兄弟,曾经一起在大晚上喝的烂醉压马路,曾经爬到高高的天台上顶着烈日去打牌,曾经在台球厅里集体哼唱伍佰的歌,曾经看完球赛骑着单车在城市里飞奔,曾经在网吧里通宵上网……我所经历的往事历历在目,尽管没有《九降风》里那么激烈惨痛,但是我珍惜并且热爱那份逝去的青春,因为它的不完美,因为它的少许遗憾。
《九降风》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新竹,也就是“九降风”的发源地。在当地,农历9月会刮东北季风,当地人称之为“九降风”。 影片讲述的主要是7个高中生朋友的故事,他们热衷于同一个棒球队,尽管他们的性格很不一样,有的很喜欢泡妞,有的很害怕教官,有的喜欢说笑话,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团伙捣乱。但当7个男孩的领袖阿彦在一次撞击之后沉睡不起时,他们的生命乐章开始变调。太快的巨变,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承受不起的,于是有人退学,有人撕掉所有精心收集的卡片,有人收起兄弟间用来互相联络的呼机,还有人带着一整箱签了名字的棒球与境遇尴尬的偶像不期而遇,在棒球场上举行属于自己的成人礼。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如此的相似。他们需要英雄来拯救。喝酒,泡妞,早熟,打架,抽烟都是为了证明:我与他们——那些带着眼镜的读书好的乖乖仔格格不入。
《九降风》里的7个热爱棒球的少年,会一起抽烟逃课喝酒,会在半夜翻进泳池游裸泳,会无聊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要7个人全部到齐,会一边在天台上吃午餐一边拿袋装的冬瓜茶砸老师的车。他们肆无忌惮地闹、没心没肺的笑,在感觉自己无比自由的同时,也愿意讲哥们义气,为兄弟挨打、顶罪。然而青春是矛盾的,在通过群体认同来感受自我价值存在的同时,又不能完全对群体忠诚,在相同保护色底下藏的是片片逆鳞。于是,有的人开始讨好老师,有的人为了个人前程出卖朋友。
《九降风》里不断地穿插着他们钟爱的棒球队时报鹰的新闻与比赛,从万众瞩目的焦点到卷入黑社会赌博风波。这似乎暗喻着青春渐远,单纯与热情不再,同伴间的情义与信任面对人性里原本的懦弱与自私,是那样脆弱和不堪一击。
当看到李曜行拿着铁棒,满校园追赶逃避过失的林博助时;当看到林博助扶着女厕所的洗手池泣不成声、抬不起头时;当看到李曜行无奈地挥舞着铁棒将厕所门砸了稀八烂时,我的泪水随他们的一起滑落。
阿彦长眠不醒、阿升被开除、阿行退学,成长永远都是要以血淋淋的青春作为代价的。当美好的东西被撕碎,当我们在一次次的失望与无奈后,不得不面对真实残酷的成人世界时,回首往事,我们开始会念过去,开始对曾经的过往释然一笑时,我们才真正成熟了。
这就是青春,漫天的荷尔蒙、过剩的精力,我们都以为可以永远这样无法无天、坚不可摧,就像九降风,暴烈而不加节制。然而九月的风就像青春一样短暂,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回头,风过境了,却没留下任何涟漪。
面对青春,因为年轻,我们曾经天真的以为所有的错误都可以从头再来,于是我们毫无节制的去伤害自己和对方,到头来却发现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无法改变,它会慢慢变得残缺,成为记忆中刻骨铭心的遗憾。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所残缺,因为有了残缺,才会变得分外美丽。缺失的是遗憾,欣慰的是成长。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有些事情我们在劫难逃 。
《九降风》读后感(四):就青春那点事
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九降风》。
个七个男生与两个女生故事。
关于青春的故事,无非是那些事儿——抽烟、喝酒、打架、偷车、A片、三角恋、朋友……
台湾的青春小说总有着残酷的影子,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淡淡的天空的蓝色——忧郁的蓝色
这群人的青春在不断地冲突与摩擦中悄然成长。我总觉的年少的岁月里一定要人以某种方式的离去,所有隐藏的冲突才会爆发,所有幼稚的心灵才会一夜长大。而在这个故事里,那种方式是死亡。
最好的朋友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喜欢他最好朋友的女朋友,这个情节好老套。
头一次发现原来男生间吵架了,也或用送礼物的方式来和解。就像阿彦为了送小汤一只由棒球名将廖敏雄签名的棒球而报废了一废纸篓的球,我想那是有关友情的一种练习。这是我最喜欢的情节。
故事的结局似乎是没有结局。除了离开人世的阿彦,我只知道小汤去了去了屏东……
其实我写了半天有没有写清楚这个故事。我只是觉得有很多东西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虽然对我来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们的青春纯粹得没有杂质,一种天然的状态。我想也许高中的孩子都是那样,只是他们更多了几分张狂与义气吧
书中有许多句子我都很喜欢
“那一年,我们都在青春里挣扎,只要曾经存在过的,就是真实”
青春 是一本 太仓促的书——席慕容
《九降风》读后感(五):九降风——最后的青春,再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不再是学生时代的那个自己,丢掉了沉重的书包,丢掉了写满签名和考试答案的校服,丢掉了最爱的白球鞋,曾经走完的小巷也就那么长,曾经跑不完的操场原来小成那样。原本那个天真浪漫的自己现在变成了一个没有笑容无法真正表达自己感受被条条框框限制的奋斗小青年,但是当我们和青春说再见的时候是否认真的想过青春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到我们身边,又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的,当它离开时,我们所能抓住的又有什么,或许只有苍白的回忆陪着我们,那些曾经的炙热,疯狂,欢喜,疼痛到最后都只会变得灰暗苍白,而它所带走的却是我们此生再也无法拥有的东西。
新竹高中,九个性格各异的高中生在属于他们的青春舞台下华丽转动后悄然离场。
同校的七名大男孩因为都喜欢职棒时报鹰队而经常聚在一起看棒球,加上七个人都是学校大大小小的“问题”学生,所以七个人经常在学校后的大榕树下在一起吸烟,打屁,在他的眼里上学根本毫无意义,青春就是有一群像兄弟的兄弟和不停地把妹,他们不受约束,他们奔放自由,他们可以在夜间无人的泳池内嬉笑打闹,他们以为自己的青春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却未曾想过绚烂如烟花的青春却给他们最为难忘的东西。
三年一班 郑希彦
七个人之中,郑希彦就像是一个隐形的老大,他们沉浮于他,同样也羡慕着他,因为拥有帅气的外表,希彦很受女孩子的欢迎,而他也总能在众多的女孩中左右逢源,害的黄芸晴吃醋伤心,但是希彦并不是真正的花心,他只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罢了,看上去很强大的他其实内心十分害怕孤独,害怕失去。因为家中的独子,在家上父母在家都很少交流,所以希彦从小到大都是孤单的,因为害怕自己一个人,他把自己的这些朋友真正的视为兄弟,所以在他眼里没有比朋友更重要的东西。因为是兄弟,每次把妹留的都是小汤的呼机号码,结果害小汤无辜被打,因为是兄弟,即使超人再怎么说他会刻意不在乎小汤帮芸晴补习,因为是兄弟,为了向小汤道歉他偷练了一整箱的廖一雄的签名,因为是兄弟,在自己出了交通事故后害怕连累兄弟而不去医院检查,为了不让大节担心他甚至还邀请大家去家里玩,以一种放松的心情让大家放心,结果自己却再也没有醒过来,为自己寥寥的青春画上了一个永恒的休止符。有时候觉得郑希彦就像是一个一根筋的大白痴,单纯的很傻,有太多想要保护想要抓住的东西却从来不会表达,最后带着一丝遗憾在自己的舞台华丽旋转后纵然离世。
三年一班 汤启进
小汤应该算是七个人中的“异类”吧,长了一张乖学生的脸,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功课落后,甚至连黄正翰这样的学弟都怀疑过小汤为什么会和希彦超人他们混在一起。或许是因为自己实在放不下希彦和芸晴吧,他是希彦的好兄弟,希彦偷偷把妹,他却可以为了希彦被打后默不作声的向对方道歉,但是同样他也默默的喜欢着希彦的女友芸晴,那种喜欢是一种压抑的躁动,或许小汤会想如果自己和芸晴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每天等她放学,不再让她为了思念一个人而伤心,不会看到芸晴为了希彦默默流下的泪水,但是希彦是自己的兄弟,所有的这样都只能活在小汤的想象中,特别是小汤看到希彦送自己的棒球签名后,想必那时候他的心是坦然的,但是这份坦然却随着希彦的昏迷而陷入了另一种无止境的困境之中。小汤每天都活在内疚中等着希彦回来,等到的却是更大的打击,希彦不在,他努力扮演着希彦的位置,但是兄弟们之间的四分五裂却让他更加的无助与迷茫。虽然最后顺利的毕业,可谁知道他失去的东西不会比希彦少很多,就像他们所喜欢的时报鹰队一般表面上光线亮丽但是内部混乱不堪,青春对于小汤来说就像最后南下的单行火车,永不回头。
三年一班 林敬超
超人,一个默默陪在希彦背后的家伙,对于希彦,超人或许是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吧,他视希彦为唯一的朋友,帮他收拾房间,整理希彦遗落下来的各种杂物,他嫉妒希彦和小汤之间的兄弟情义,因为小汤帮芸晴补习而提醒希彦要小心小汤却被重朋友的希彦赶回家,他知道希彦是在意的,是不开心的,但是他却比希彦更难过,他早就为希彦买好了呼机,看到希彦和小汤重新和好坐上小汤的机车自己一个人默默的骑在后面更幻想要把小汤撞倒。超人的所作所为有时候显得是那么的幼稚,他只是太在乎希彦了,他把希彦当做是自己的太阳,却只能活在小汤的阴影之下,可想希彦的离开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打击,可使连希彦都不恨小汤,自己又以何种理由去恨,他对希彦的爱,对希彦的好,希彦都看不到。
二年五班 李曜行
曜行的父亲因为相信自己的兄弟结果被害的很惨,母亲离开他们不说,父亲还被迫重新回到黑市做打手,所以转校来的曜行记住了父亲的一句话,不要太过相信任何人,不要把任何人视为兄弟,一开始他只想平静的在学校过完高中,不去理会班上的任何人,要不是林博助跟他打招呼,他不会在乎这样不起眼的男生,不会和他做朋友,更不会认识小汤他们,跟着他们打架,看球,被教导主任提名。看上去并不好相处的李曜行或许和父亲一样骨子里还是相信朋友的,所以对于兄弟的背叛自己看的比什么都重,为了兄弟可以帮谢志升顶罪,为了兄弟可以不顾一切的拿着棒球杆冲向学校,虽然嘴上说着要干掉林博助,但是却因为是兄弟只能气愤无助的击打无辜的门,在敲打的时候谁知道他内心的痛,他的痛不似超人可以默默忍住,他是暴躁与激进的,嘴上提醒着自己不要相信朋友,到最后却为了这些所谓兄弟赌上了自己的青春。
二年五班 林博助
林博助,真的很孬种,因为害怕记过被学校除名去校主任处告密,把机车借给谢志升结果害他被抓却不敢承认是自己偷了那辆机车,反而让谢志升帮自己顶罪,直到曜行挥舞着棒球杆冲到学校他还是不敢面对,林博助的内心有一份自私和懦弱,他不愿长大,不敢面对,他害怕面对了到最后又只会剩下自己一个人,希彦是一个人,但是至少他还有父母还有一群好兄弟和喜欢他的人,但是博助是真正的一个人,没有谁可以一个人一直走下去,那份孤单是十七岁的林博助所不能承受的。但是还好最后,曜行打醒了他,懦弱的他告诉了学校真相并最终被学校开除,但是至少在成长漫长的路上他还要走很远。
一年三班 谢志升
一年级的小男生,周围又有希彦这样学校风云人物的学长做朋友,会不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同龄的男生很不一样,有没有曾经幻想过自己也可以和学长一样,活的很轻松潇洒。但是他却傻的被林博助利用了还要装作大人一样讲什么所谓的朋友义气帮他顶罪。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变得像希彦,小汤他们一样,这个大白痴,因为自己的天真害了真正重朋友义气的李曜行,成全了懦弱的林博助,多年以后他是否会明白自己当时的错,但是那是他的青春,即使错也错的很值得。
一年三班 黄正翰
总是躲在哥哥们后面的小胖子,在他们中间他是默默无闻的,想打架却躲在后面等大家都打完了才觉得不过瘾,自认为自己台球很棒却只能安静的做个记分员,羡慕希彦的异性缘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希彦一样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就连谢志升都可以为了林博助顶罪,他却害怕的只能去求小汤帮忙,那些所谓的英雄事迹也只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很喜欢的电影的结局,当小汤抱着满满一箱签名坐上南下的火车,来到时报鹰的主场,看到大家的偶像,当他最后投出那颗球的时候会不会正式向自己的过去告别,告别那些欢乐和忧伤,那些聚和散,到最后都要散场,青春就是这样由不得我们多想就会离开,人生不是实验课不可以重来。当我们回忆起自己的清楚,跟它做最后道别时只要不后悔就OK啦
《九降风》读后感(六):青春是一场没有如果的大戏
如果说人生如戏,青春便是这场戏中最清澈美好的一出。合上书,眼前是飘动的长裙,白衣少年,阳光和单车,留下烟蒂的天台和充满欢笑的梧桐树下。你们的17岁,重叠着我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不断上演。这一场戏,怎么也说不尽,怎么也演不完。
《九降风》的书并没有电影那么出色,但是把书放在电影之后来看,却能更好的对这部电影进行解读。一些通过声光电并没有能完全表达出的情感,通过文字的延伸,让我获得更多感触。纪培慧把自己对这部戏的理解,通过九个人不同的视角进行叙述,让我们看到更为真切的17岁。
夏天是一个分隔号,把学期分割成段落。时间把段落连接成一片属于我们的故事。每一天的天气,每一次的考试,还有每一天都会看见的你。虽然日志很平凡很简单,但总有一点幸福的感觉。今年的夏天,故事就要划下句点,虽然有些不舍,但是我们会把你放在心中,直到再见面的那一天。
7个男孩和2个女孩的青春,之前的人生本无交集,却在一起谱写了彼此的青春,成就了共同的17岁。跟很多人记忆中的夏天一样,把妹,喝酒,抽烟,看比赛,打桌球,搞破坏,逃集会。他们一起跑过教学楼的走到,一起在训导处挨骂,一起背处分,一起对着女孩吹口哨,一起讨论身处青春期的小欲望。时光就在不经意的指缝间流过。在这点点滴滴的画面中,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17岁。其实我们谁都没有想过友情也会像期末大考一样,有需要经历考验的一天,原来人生也是需要经过一次次的考验,在这些是是非非中,我们不断过滤,不断成长。原来成长是这么惨痛的过程,剥夺走越来越的爱与快乐。我们没有想过那一晚的球赛,会输得一败涂地,我们没有想过那一晚的扑克牌,玩到昏天暗地,我们没有想过那一晚之后,我们的哥们,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那一晚郑希彦睡了,而我们所以人的梦都醒了。眼光还是依然的刺眼,都看不见嬉闹的男孩们了。在经历兄弟们的赌气,爱情友情的徘徊,课本考试的压力之后,我们都醒了。一觉醒来,却已是青春的终结,却已是毕业的来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时光竟然走的这么快这么无情,带走了太多快乐,留下了太多悲伤——而这就是大人们口中所谓的成长。
当小汤在蓝色蝴蝶响彻礼堂的同时,独自踏上屏东的旅程,九个人也就踏上了人生成熟的旅程。青春以一场九降风的迅猛方式,为这场戏拉上大幕。一棒击出的球,祭奠了所有的17岁,祭奠了所有人的青春。
我反复的听《蓝色蝴蝶》,那一年的点滴在脑海中不断重演。我真的好想问问每一人,当我们长大,我们会后悔吗?会为自己年少无知的行为感到后悔吗?可就算后悔有怎样呢。青春原来是一场没有如果的戏,一生只能出演一次,谢幕之后就没有再回头的机会。而如果不是当年那天的选择,又怎么会有今天眼前的我。成长的苦涩,只有一起经历才能懂得。成长的快乐,只有一起分担才够难忘。我们为这次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沉重到我不敢后悔。而我其实一直很想告诉你们,我一直在想念着你们,想念那年我们的放肆放荡,想念那年我们的洒脱不羁。可是我们却都再也回不去了。我只好把那年的夏天,和夏天里面的你们,都放进了我的心里。
如果有时光机器可以让我回到过去度过一年,我一定会选择那一年。尽管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在问自己,为什么青春那么苦涩。
《九降风》读后感(七):曾经存在过,就是真实的
九降风的电影是去年就看了的 昨天书展看到有卖小说,很少对影视小说以及青春小说感冒的我忍不住买了。书看的很快,忍不住还是眼眶湿润。 如果要说去年最红的台湾电影非《海角七号》莫属,但是要说最好的台湾电影,在我心里应该是《九降风》。这是一部90年代台湾少年的集体回忆电影,也是和棒球有割不断情缘的电影。伴随着中华职棒的由盛转衰,曾经的棒球偶像成了签赌丑闻主角,而曾经一起抽烟喝酒吃饭打屁的少年们友情崩裂又试图弥补,各自面对现实残酷与迷茫以及肆意挥霍青春的惩罚。 初看时觉得还是一如台湾青春电影,充斥着绵软罗嗦的废话,那些有的没的剧情,甚至是略显做作的,但是不知不觉间却看进去了,在脏话和罗嗦之余,不由得被一种久违的青春惆怅俘获,那种自以为世界就是为我们而转的感觉曾经如此真切,那些笨拙的掩饰 自以为聪明的判断,朋友间的友情维系和淡淡的暧昧的情愫 ……曾经校园内的那个小社会间每天发生着的就是这些事情,曾经冷眼旁观着多少人走上同样的道路,曾经以为校园就已经够复杂,再回首却觉得还是温馨的多。 饭岛爱 中华职棒 射雕英雄传 台球间……这些元素是上世纪90年代台湾高中生的集体记忆,之于大陆的我们多少也能引起共鸣,或是找到对应的元素。 对中华职棒了解并不多,更谈不上什么感情,这几年看到的更多是些借棒球明着暗着标榜台独 谈政治的言论 原本的羡慕与好感多少也冷淡了。从这部电影更形象的了解了中华职棒假球以及时报鹰由盛转衰乃至消亡的历史。也感受到中华职棒当年的社会地位,比照大陆当年的甲A联赛,同样感同身受。 印象最深的是小汤没有参加毕业典礼 独自一人带着一箱阿彦练习签名用的棒球搭台铁下屏东的场景。背景响起竹东高中的毕业歌。在屏东棒球场与廖敏雄相遇一起打棒球亦真亦幻的场景是整场电影的点睛之笔。 九降风的风格和安达充有某些地方比较相似,比如突如其来的车祸,比如小汤载阿彦时转交给他小芸的信。很像《逝去的春天》和TOUCH的剧情。而小说中也特别提及了大家在阿彦的阁楼上看安达充棒球漫画的细节“已经看了上百遍的经典剧情,在凌晨时却变得没那么好看了”……让人更加纠结。 查了一下,果然编创人员是安达充迷,去日本宣传时还穿了件安达充的T恤。坦言很喜欢安达风格。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取这个奇怪的名字 九降风 据说是九月新竹地方吹起的某种风,主角正好是九个。也有人说这也暗合了棒球九人制九局的意思……也许吧 难得的是九降风的小说文字功底还算可以,很好地还原了电影的独特氛围,不似有些影视小说敷衍了事。推荐给喜欢安达充 喜欢棒球 喜欢台湾还有喜欢青春类电影的朋友 —————————————————— 白色的全垒打划过黑色的天空 满场的观众疯狂的叫喊,脚底传来微微的震动 只要曾经存在过,就是真实的。
《九降风》读后感(八):向过去SAY GOODBYE
2008年,24岁的本命年,犯太岁,诸事不顺。
读到《九降风》的时候,刚刚丢了两只猫并和男友彻头彻尾的吵了一架。在地铁上含着点怨气的看完这本书,走向出口掏包刷卡时候,想起了一些过去。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曾经住过这样一群孩子:一起在凌晨的街心花园里抱头痛哭;一起因为夜不归寝被迫记过写检查;一起义愤填膺检举不公的老师;一起偷偷抽烟喝酒做自以为聪明的事。而仅仅两年后的今天,小团体中一人已将为人妻,一人仍在飘游,如我则匆匆地读完这本书,并笃定地相信这样的日子已离此刻的我很远了。
其实看来看去,最爱的还是小说头尾的两段自白。那个人应该是小汤。
事业有成,也有了婚姻之约,但独自的时候,电话本里的号码翻看100遍都找不到可以一起哈拉的人,怀念吵闹骂娘的声音,想起廖选手击打出的那个球,身边的女孩子也不是过去惦记的那个谁。于是你又默默的喝起酒来。
这些,我们都共同的体会过,只是现在,这些个过去只会在心里涌动些波澜而不会再发起场海啸。
那么既然是真实的,就让它淡淡地过去吧。只希望你30岁的那天,身体里那个17岁的小汤依然存在。虽然有过内疚、有过羞愧,也请不要忘记了那样的日子。没有什么过去是为了被浪费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