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霓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东霓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0 21: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霓读后感精选10篇

  《东霓》是一本由笛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霓》读后感(一):可不可以给自己一点希望

  已经忘了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心情,只记得是先看的东霓,然后在看的西决。

  冬霓,现在是2010年11月19日,在这个薄秋的晚上,忽然很想和你说几句话。你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伤害那些在你生命中还算爱你的人呢。这么多年了,你已经三十了,虽然还有倾城的容貌,还有手中暂时不会挥霍完的钱。还有你自以为是的精明和谁都无法捍卫的自私。装好人有什么用呢?像西决那样卑微厚道没有个性的活着有什么用呢?永远可能像郑南音那样做温室里的花朵,那么让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你是谁啊,你是郑冬霓啊。你是从惨绿和泥泞的青春中爬起来的郑东霓,你是对这个世界早就失去耐心爱心的郑东霓。

  这个世界上还有温暖可言吗?小时候,他对她说,你是个杂种,你是野孩子。你是你妈和嫖客生的孩子。读书的时候,身边的亲人,最崇拜的老师他竟然背着自己的妻子勾引班上的女生见识了那么多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夜夜笙歌,只为今朝今朝醉的男人。你还需要相信什么是温暖,什么是积极向上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钱才是最温暖最不会出卖自己的。

  、 你对西决说,情愿是孤儿,至少做你父母的孤儿是骄傲的。也不要这样卑微,没有爱的父母。郑东霓,我心疼你。你看那些异常懂事的人,你没有错,因为不管怎样你一直在那么努力的赚钱。因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稀烂。你那么害怕背叛,害怕这身对你边的几个人不好,所以你用了最决裂的方式来对付他们,你仅有的那么一点温暖被你自己弄的支离破碎。你真可悲,你真可怜,你真可怕

  我知道你一直按自己的方式活着,我知道你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我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界里尼有你自己存活的方式。可是郑东霓,你可不可以,可不可以给自己一点希望。当你打了南音,赶走了冷杉,辱骂了西决,没有了成功,可不可以不要在那么凛冽,你已经三十岁了,你可不可以长点记性,不要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伤害那些对你还有爱的人。那么多人爱过你风华正茂年华,可是有谁爱过你这样的锈迹斑斑,杂草重生的心灵。郑东霓,你已经那么不容易了,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希望吧,你曾经父亲带去看过最美的风景,虽然他们给你的爱那么少,可是这么多年的报复已经够了。好好爱吧。

  《东霓》读后感(二):从冷杉看到以前的我

  我一般从不在作品看了一半的时候给这个作品下评论,可是这次我忍不住了。《东霓》看到快一半,冒出了个粉可爱的孩子,冷杉。他出现的时候,我脑海里跑过了一溜儿人物,最后我把他的脸定格成了阮经天那样的阳光型男,特璀璨一张脸。我之所以写这个评论,纯粹只是讲讲我看到的冷杉。

  东霓和方靖东歇斯底里的用言语干完架、一个人喝着啤酒抽着烟的那个晚上,冷杉出现了。我只看到了这儿,但是这孩子的一大缺点已经暴露了出来,他让我想到了我——或者说是之前的我。喜欢用很多的话来诠释自己的行为,而丝毫不介意别人有没有在听,他永远找不到一句话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也不知道世界上很少会有一个陌生人有耐心了解你,他就这么把自己的世界毫无戒备的展开给别人看——虽然别人可能根本就不想看,但是在旁人看来,他真单纯

  以前我的一个好朋友,她说我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不是指外貌——这点儿自知之明我还有的。我当时特不明白,问她说是漫画里的好人呢,还是坏人。她说她也说不明白,就是感觉特像漫画。后来我知道了,就是像我这样傻、特活在自己世界里、随便把谁都当知己的人,只能活在漫画里,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改变,要么灭亡——毫不夸张。所以冷杉也只能是一虚拟出来的人物,他起初惹人生厌,但又因天性美好,从不计较而散发出单纯的魅力。只有圣洁的人才毫不畏惧向这个世界展露自己。

  而至于我,早已被这个世界逼得有所保留了。

  但是《东霓》的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有所保留,冷杉的全盘托出才显得尤为珍贵

  《东霓》读后感(三):越扯越远的《东霓》书评

  我很喜欢笛安的文字平静之中又透露着憾人心魄的力量

  我觉得,对于东霓,我并不是抱有憎恶的心理,反而对她充满了同情,怜悯,社会就是这样,高低贵贱就存在于无形之中,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这一枷锁,东霓也只是被生活人性所迫,她知道自己属于卑贱的人,因此只不过是极力想摆脱这一现状。社会和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无奈

  我们也不过是生活之中的一粒棋子,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由自己操控,有时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屈服于社会。或许到那时我们已经麻木习以为常了吧。永远要记得,社会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单纯......

  不好意思的说,我好像扯远了...不过我希望东霓最后能有一个幸福归宿期待《南音》!

  《东霓》读后感(四):“偏执女”的生产模式——从笛安笔下东霓说起

  载《文学报·新批评》,《中国图书评论》

  作为著名作家李锐和蒋韵的爱女,笛安进入文坛便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与期待,很多媒体将她称为“文二代”。笛安对于这个称号却有些不满,她不希望读者将她的创作成就与自己的父母联系起来,笛安就是笛安。可实际上,尽管不喜欢“文二代”的称号,但有意无意间,笛安却也安然享受着“文二代”独有的人脉资源,她的最近作品“龙城三部曲”获得了刘恒、苏童、张抗张、刘震云等大家的推荐(你很难想象,韩寒出版书籍时苏童会给他写序)。即便对于郭敬明团队出版的书籍始终有偏见,但就冲着刘恒等人的好评(虽然我知道“推荐语”往往得打折),还是决定读读笛安。

  “龙城三部曲”包括《西决》《东霓》《南音》(分为上下册)。三部小说分别以三个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从三个不同的人物视角讲述发生在一个家族内部的爱恨情仇。小说获得了评论家与读者的一致好评。《西决》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创下了近70万册的销售记录,《东霓》也卖出了60万册,而2012年出版的《南音》也牢牢占据着销售排行榜的前茅。可以说,笛安是为数不多既在传统文学领域站稳脚跟,又在市场上大有斩获的作家,她的新锐姿态丝毫不逊色于当年横空出世的张悦然。带着极高的预期进入笛安的文本,但是我的阅读过程并不显得愉快特别是对于东霓这个人物。但这却是作者本人最喜爱的角色,笛安在采访中说:“《东霓》是写得最痛快的,这个角色很原始,个性最像我自己。”[i]而评论家和读者对东霓也高度评价,认为东霓是“龙城”系列刻画得最复杂深刻的[ii]。——我不得不为自己的阅读观感焦虑了。为什么单单我觉得这个人物单薄、肤浅、令人厌烦?同时我又觉得她是那样熟悉,她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我似乎在哪些人物身上见过,甚至到后来,我完全可以猜到她的结局。一番绞尽脑汁,我终于想到了安妮宝贝和张悦然笔下那些偏执恣意的女性,比如《莲花》里的苏内河,《誓鸟》里的春迟。东霓与她们不过属于同一个人物模板,即“偏执女”,东霓不过是这个人物模板下的产物。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将东霓与苏内河、春迟进行一番比对。

  一

  “偏执女”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定会有一个破碎的童年或者一段非常坎坷痛苦乃至非人的经历,统而言之为“创伤体验”;这个创伤体验会让主人公有一种被遗弃心理,无法确认自我生存的意义价值,这决定了主人公的性格气质。她们往往很放纵,通过自我放逐来寻找爱和自我,她们更是执拗和偏激,对人事都有一种仇恨态度、一种玉石俱焚般的残忍和决绝。而她们最后的下场都很凄惨。但是作者对这个角色充满同情和喜欢,赞赏的理由是:她们为自己而活,她们活得“活色生香”。

  1、创伤体验:童年经历一定凄惨,一定是无爱的童年,父亲的角色一定缺失;成长过程一定要充满坎坷和不幸

  《东霓》:东霓,父母是“是一对千载难逢的极品夫妻,崇尚暴力,热衷于侮辱对方。他们俩的吵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夫妻拌嘴,而是真正的搏斗。只要你见过一回,你就会相信,这两个人对生活源源不断热情,恰恰来自于长年累月的相互攻击跟诋毁。”文中自然会有令人悚然的打斗场景,比如东霓的父亲将壶胆碎片往母亲的嘴里塞。自然,东霓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甚至在东霓幼年时期,她的父亲(抑或母亲)竟然想亲手掐死她,东霓始终无法忘记那种窒息的感觉。后来东霓去了新加坡,为了赚钱,不得不卖笑为生。

  《莲花》:苏内河,母亲生下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父亲,她从来都不知道这个人是否存在。她被寄养在舅舅家里,“舅舅对我素来温和慷慨,但无法代替我对一个男子的期许。一个可以扑到他的背上,骑到他脖子上,对他撒娇,向他需索食物玩具感情的男子。”她同样有一个无爱的童年,舅舅家并不会真正关心她,在学校所有人都排斥她。

  《誓鸟》:春迟,父亲是高官,母亲是戏子,父亲对春迟极为严厉和苛刻,春迟从小活在重重限制与禁忌之中。后来春迟远渡重洋,可是途中遭到了海盗劫持,母亲被杀,爱上她的男人为她而死,她在一场海啸中丧失了记忆

  2、寻爱过程:“偏执女”的的创伤体验决定了她的气质与个性,她们往往放纵、冷漠残酷——自然不幸的创伤体验是“罪恶的渊薮”,她们的残忍一定会被作者美其名为她们这是在追寻爱和自我。作者总会通过“偏执女”的感情经历来体现她们的性格。她们对感情往往“随便”,轻易地便“爱”上别人——往往认识不久;然而会迅速离婚,落下不幸的下场。但结局的不幸,往往又会成为作者同情“偏执女”的筹码。

  且看东霓为何要与方靖晖结婚的:

  “去年夏天他放假回来,跟着什么熟人到我店里来。然后他就来约我了,后来他回美国去,我们保持联系。再后来,他说他想结婚,我说,我也想。”当西决问东霓她看上方靖晖什么时,她无所谓地说:“我从来没有看上他,我只是不讨厌他而已。”

  而《莲花》中苏内河是这样爱上画画老师的:

  “她所看到的男子,不过是与她一起搭上轮渡的过客夜色中面目不清。……她是幼小的完美主义者。不要靠近。不要带着火焰走向我。可是你与我已经抵达。这内心被藏匿起来的煤炭,期许粉身碎骨地燃烧,以此完成自我。她迅猛扑向他。扑向自己的爱情。她的爱情,不过是拥抱镜子中那个寻求自我认同以及感情的女子。”

  东霓与苏内河谈恋爱均不是因为她们真正爱上对方,而不过是企图通过对方来获得对自我的认同,因此,婚姻于她们都是小事一桩,不过尔尔。苏内河后来结婚又离婚,离婚又结婚,均是出自此。但是结局往往不幸。苏内河与画画老师的恋情搞得满城风云,被老师的妻子找上门来痛打,甚至老师当众揍她,她被送往精神病院。东霓得不到方靖晖家人的认同,她生下的小孩患有21三体综合征。

  3、创伤体验加上寻爱过程中的种种失败经历加剧了“偏执女”个性中的冷漠和偏激。她们的言语往往无情犀利,不惮以最坏的方式伤害自己身边的人、甚至伤害自己。但作者对她们的残忍与冷漠抱着一种理解和同情的态度,认为这都要归咎于她们的创伤经历。似乎她们越是冷漠越是偏激,就代表她们以前受到的伤害越大,她们也便越值得同情。

  东霓对身边的人不仅冷漠,而且狠毒。她总是以恶毒的语言来伤害父母,以获得报复的快感。当父亲瘫痪在床时,她到医院探望,她和母亲有这样一段对话

  她挺直了脊背,仰起脸,慢慢地説:“他情况严不严重?”

  大妈漠然地説:“他现在不会讲话了,面瘫,也不大能走路。不过医生説,恢复的好的话,还是可以拄着拐杖走走的——你不用这么看着我,我不会跟你要钱,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我能想办法应付。”

  “是吗?”郑东霓像她少女时那样,粲然一笑,“他怎么还不死啊。”

  当她的孩子有智力缺陷时,她在厌烦之际,总是用力掐着婴儿,使得婴儿遍体鳞伤,却欺骗他人那是胎记,甚至有些时候她想掐死他;与方靖晖离婚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赡养费,她机关算尽,布下重重的骗局;为了占有西决对她的宽容,她总是破坏西决的每一段感情。

  而《誓鸟》中失去记忆的春迟对人事也是极端冷漠。她一心想找会记忆,除了骆驼以外的一切人都无法打动她的心。不管是淙淙、苏亚迪、钟潜还是宵行,他们都可以说为了春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乃至最宝贵的生命,但春迟始终冷漠。——然而,对于东霓或春迟这种变态畸形的“报复心理”,作者不但不加以批评,反倒处处流露出赞赏之情,将她们的固执视为对完整爱(与记忆)的执著,将她们的人事的冷漠视为一种淡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4、“偏执女”的结局往往以悲剧收场。或者她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找到内心的归宿,或者她们最后均走向了死亡。但是作者一定会大大抒情一番,赋予“偏执女”种种赞赏:她们勇敢,遵循内心,执着——哪怕因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正因为如此,她们的生活是那样充满“激情”和“力量”。

  东霓最后茕茕孑立,她与方靖晖离婚,失去了冷杉,西决也离开了她,但是笛安却给了她最多的赞美。她在后记里面这样赞扬道:“在看着东霓的时候,脸上也要堆起平静的笑——我和她的关系早已不是一个作者和笔下人物的关系了。我是如此依赖她,虽然她只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虽然她比我还看不开,虽然她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可是她身上那种活色生香的力量就是我的光,让我愿意咬紧牙关,把自己变成一个火把,照亮前面的路,穿越无边无垠的恐惧,去接近她。”

  《莲花》中的苏内河,最后到墨脱支教,在一次泥石流中失去了生命。但是她成了善生,乃至庆昭心中的神,也是安妮宝贝心中的神。“是你如何来界定一个人生活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属性,还是放任自流,或者哪一种更接近幸福的真相?命各有途径,不管它最终抵达的目的是卑微还是荣耀。这是力量的控制带给我们的界限所在。……请原谅我。原谅我们。也许我们都将终究获得释然。”——在安妮宝贝看来,只有苏内河最接近幸福的本身,只有她最后抵达了荣耀。

  《誓鸟》中的春迟,她没来得及拾得记忆便死亡了,死在士兵的屠刀之下。但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她丢失的那段记忆比死亡来得更加残忍。但是不管怎样,在宵行看来,春迟依旧是最令他着迷与动心的。小说的最后一段描写了春迟的死亡:“在锋利如匕首的阳光下,士兵们看着盲女疯狂地拾捡贝壳,那副如获至宝的模样令他们哈哈大笑;他们又怎么会懂得她呢——这个天底下最富有的女人。”——好一个“这个天底下最富有的女人”!

  二

  即便“偏执女”获得了诸多好评,但我却认为这类人物形象相当失败,无法令人信服。不难发现,三个女作家都将女主人公的“偏执”归咎于她们童年时候或者成长过程中的创伤体验——这也并非不可,只是,她们的“论证”——即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没有给予阐述。康凌在一篇文章中讨论到《青春之歌》,他有一段评论:“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人格的形成‘过程’,都被作为叙述的重点而加以凸显。在这个‘过程’叙事中,主人公与诸种具体的社会议题的不断冲突,成为其自身人格发展的契机与动力,这些冲突的结果被沉淀、内化为个体自身性格、气质特征的一部分,个体的时间因而具有了某种历史性,也成为有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成长’的主体。”[iii]之所以将这段评论移植于此,是因为这段话讲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在创作过程中,主人公人格形成的“过程”应该是描述的重点,外界发生的一切是如何与她发生关系,是如何缓慢影响她的生活——特别是有精神分析学派倾向的写作而言,更应该着重体现这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恰恰是三个女作家创作中所阙如的部分。以笛安的写作为例。对于东霓的童年与新加坡期间所经历的创伤,她只有通过几个片段性的描写便一笔带过。比如东霓的童年成长,她只是概述性地转述了东霓的父母如何吵架,却没有真正地以东霓的视角,或者进入到东霓的内心,缓慢而细致地道出破碎的童年如何一点点腐蚀她的心灵,如何一点一点铸造她那种冷漠的性格。笛安只忙于刻画东霓那些“活色生香”的生活片段,忙于刻画东霓的“狠”与“毒”;只是每次东霓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时,她立马让东霓崩溃、脆弱,然后让东霓涕泗横流地回忆一些成长过程中的惨痛经历——东霓的所作所为便有了理由和借口,“创伤体验”不过是叙述上一种蹩脚的偷工减料。

  这其实暴露了作家日常经验的严重不足。她们都有着不俗的想象力,她们往往擅长于构思一些突如其来耸人听闻的戏剧冲突——虽然其中不乏狗血滥俗的戏码。但她们无法沉稳缓慢地描写那些平凡细碎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她们也无法体悟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小细节中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她们急于将人物推进一个个事件的漩涡当中——否则她们的小说将无法向前推动。于是,我们只是看到她们笔下的人物莫名其妙地爱,莫名其妙地恨,莫名其妙地争吵,莫名其妙地死亡,始终找不到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东霓与方靖晖突然就结婚了,突然就离婚了,他们时而争吵,时而相敬如宾;东霓一会儿爱冷杉,但冷杉一说可能去美国她就立马分手。西决为什么那样关心昭昭,仅仅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认为他和昭昭同病相怜?他为什么开车撞陈医生?南音怎么就突然爱上了陈迦南?——人物只是一个躯壳,没有灵魂,只是作者安排的每一个狗血桥段中的甲乙丙丁。另外,因为写作能力的不足,笛安的小说时常陷入窘境,除了依靠不知所以的戏剧冲突来推动外,她只能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化。比如突然冒出了个雪碧,突然来个昭昭,还有个陈医生;还比如西决爱的陈嫣竟然是小叔当年的情人,江薏竟然与方靖晖有过恋情,昭昭喜欢陈医生,南音竟然爱上了仇人的弟弟等等——各种适合上八点档的电视剧戏码一一在小说中上演,大洒狗血。不讳言地说,读罢“龙城三部曲”中,我无法回忆起一处具有烟火气息的生活场面,一个令人难忘的细节或者熨帖的环境描写,纷至沓来的是各种纠纷、争吵、阴谋、秘密,大开大阖,粗制滥造。

  “偏执女”这个形象的另一缺陷在于,她宣扬着某种偏执极端的价值观。“偏执女”在寻爱过程中对于情感过度放纵,“为自己而活”虽然冠冕堂皇,但并不意味着全世界必须以她为中心,为了自己便可以无条件地伤害别人的情感。比如东霓,她在与方靖晖和冷杉的两段感情中彻底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甚至卑鄙。她设局陷害方靖晖,甚至不惜以自己的亲生儿子为筹码,以换取更多的抚养费。当冷杉说他可能考虑去美国留学,她那种出自占有欲的癫狂与发作也让人觉得可怕。另外,“偏执女”的个性往往冷漠、残忍,对于身边的人都极尽伤害之能事。东霓对于父亲、母亲数次的言语伤害都令人毛骨悚然,对于自己孩子的残忍“体罚”也不堪入目。然而,这些在作者看来竟然都是那样自然而然。对于人物变态畸形的心理和行为,作家本人不但不加以批评纠偏,反倒是急于为她们寻求开脱的理由,甚至加以推崇,为她们贴上了诸多正面的标签。而诸多评论家和读者对于这样的畸形人物也竟然都报以淡然的态度,这实在令人震惊!

  三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安妮宝贝、张悦然、笛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偏执女”作为她们作品的主人公大书特书?这首先应该归咎于某些知名作家、评论家对这些年轻作家的错误“引导”。在一篇评论张悦然的文章中,邵燕君曾对此有过深刻解剖。她指出,张悦然向纯文学发展面临着的首要困境是经验的匮乏,年纪轻轻的她较为熟悉的只有少女经验和校园经验,因此她首先是以“忧伤玉女”的形象出现的;然而当“忧伤玉女”形象过气后,她不得不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张悦然的选择是“往狠里写”,抓住人物的每一个点往极端方向进行,以达到“大喜大悲”的“震撼”效果。而这一点果然得到了文坛的热烈回应,白烨、莫言等“深刻”的评价,还有一大堆传统期刊争先恐后以发张悦然的稿子为荣——都在鼓动着作家的写作继续在偏激、极端的方向上滑翔[iv]。文坛的这种错误“引导”同样发生在安妮宝贝和笛安身上。比如对待作家一向严苛的郜元宝对于安妮宝贝倒是充满赞赏,连续撰文对她的《莲花》《春宴》进行玄乎其玄的夸赞(虽然《莲花》整体水平确实远远高于笛安的“龙城”系列、张悦然的《誓鸟》);而笛安更是凭借着“文二代”的优势得到了许多文坛的大腕的支持。《西决》是苏童写的序,《东霓》是刘恒写的序,到了《南音》,书的封腰有一大堆名人推荐语。刘震云:“从《西决》到《东霓》,再到《南音》,树根虽然扎在与别人相同的土地上,长出的树干又如此不同——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笛安越来越露出大家风范。” 张抗抗:“笛安讲故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用超乎年龄的理智审视并构建着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凄绝城市。她是一位分寸拿捏得当的作者,无论从语言表达、情节设置方面,都可谓冷静处之、准确无误。”张颐武:“这是一部宏大的作品。谓之宏大,不单是故事情节架构,更是对作品立意的挑战。可以说,笛安是一位很有野心又具备实力的作者。”……我真看得心惊胆战。正是因为这些知名作家、评论家的“不吝赞赏”,使得这些刚步入文坛不久、经验有限的青年作家名不副实地享受着“著名作家”的待遇和称赞,使得她们沉溺于缺陷与失误当中却不自知。

  其次,选择以“偏执女”作为写作对象,也是这些女作家的能力所限。正如前面所言,年轻写作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验的匮乏。这些女作家要么是刚从象牙塔出来,要么长期离群索居,说到底“不食人间烟火”;她们只能避重就轻,抓住人物的某一个特点,然而将其推到极端,通过各种戏剧冲突来凸显人物的模糊影像,而无法通过日常经验和生活细节来完整地还原出人物性格。

  最后,“偏执女”的形象也迎合了当下消费文学的需求,符合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女性想象。“偏执女”往往被作者贴上几个华丽的标签:为自己而活,敢爱敢恨,洒脱,勇敢,身边总有一大堆痴情男性的爱慕,但是她们内心却孤独。这样的形象极易打动青春期少女或者朝九晚五的都市女白领。一方面,“偏执女”的“偏执”的追求做了她们所不敢做的事,但是“偏执”女的孤独又让她们心生共鸣。读者在每一部小说的百度贴吧里不难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像苏内河,所以我这悲哀的一生啊”“我爱东霓”……另外,女作家的小说都是以情节取胜,并且这些情节往往与身世之谜、背叛、虐恋等相关,虽然老套滥俗,但却简单好读,惊险刺激,丝毫不逊色于电视台八点档电视剧,自然受大众青睐。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虽然与同龄作家相比,笛安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还算不错,但是她与所谓的“成熟作家”的距离还相当遥远。这样的评价同样适合张悦然。她们的日常经验严重匮乏,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还显稚嫩;她们笔下的人物只活在大悲大喜的戏剧冲突中,并没有真正的灵魂;她们的写作虽然探索的是所谓爱、宽容等主题,然而她们给出的解释也太过浅薄和浮面,甚至有偏激消极的成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她们得到了太多不相称的“高度”评价。某种意义上,我愿意把这些“高度”评价视为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关怀,因为写作是一件艰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写作者而言,更是困难重重,我们确实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鼓励。但是,我也必须指出,鼓励并不意味着信口开河的表扬和漫天漫地的赞赏,恰恰相反,我觉得鼓励更是切中肯綮的批评和言之有理的纠偏——因为恰当的批评往往能够让你做得更好。不恰当的表扬就像是糖衣炮弹,它比批评令人愉快,但是它却比批评可怕得多。要知道有一种“陷害”,就叫“捧杀”。

  --------------------------------------------------------------------------------

  [i] 《笛安:我不喜欢被称作“文二代”》,《新快报》2012年1月16日。此文大概为通稿,多家大型报纸都发表了这一篇“采访稿”,但记者名字都不一样,真令人哭笑不得。

  [ii] 百度笛安贴吧里有过这样一个投票“最喜欢《东霓》中的哪些角色”,有70%的读者投了郑东霓,位居首位,参见http://tieba.baidu.com/f?kz=817144298。

  [iii] 康凌:《林道静在21世纪——青春文学、成长小说与微博文化》,《文学报》2012.2.9,第7版。

  [iv] 邵燕君:《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南方文坛》2005年第3期。

  《东霓》读后感(五):酒——浅析《东霓》

  东霓像杯酒,一杯烈酒。入口即如烈焰灼烧,在喉管肆意驰骋;随后,攀附在脑际,进行漫长的第二次“战役”;最后,在胸臆化成一股暖暖的细流,久久不忘情味。最后你会想,“这酒原不太劣的”。但对“酿酒师”笛安来说,她面临的却是马尔克斯似的难题:最难的不是咽下这杯酒,而是独自忍受这漫长的“酿酒工序”。面对东霓,笛安放言:“我干了,你随意”。但,放下酒盅,顾影自怜之时,笛安难保不是另一位东霓。一个敢于豁出去的作家,决计不会轻易放开那位让自己“酒兴”大发的角色。东霓之余笛安,大概就是那杯上头已久的酒,她果断地举起酒盅一饮而尽,而一旦放下,就是下笔千言的另一位郑东霓。当读者眼睁睁地看着东霓独个饮下杯杯苦酒,感同身受之时,笛安的“庆功酒”便可以开始品酌了。而实际上,作为创作者的笛安,最希望获得的,也许正是与若干读者的“对饮”。

  初看,东霓这个角色是不怎么可爱的。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是笛安的有意为之。如果说中庸属于西决,可爱属于南音,那蛮横大概可以属于东霓。这位拿着双刃剑的姑娘,不但伤人,而且频频自伤。不可爱的原因在于她的怀疑。当然,一个常人具备一定的怀疑并没什么坏处,因为这淡淡的怀疑可以让你相信希望,接受失望。但东霓的怀疑却是可怕的,像镌刻在心上的“怒”,一旦发作,便不可遏止。因于此,我们在《东霓》里看到了一位小事机巧,大事糊涂的郑东霓。她辗转在前夫与女友之间,搞些让人不屑,甚至啼笑皆非的阴谋;她对弟妹与爱人的感情虽然真挚,但也不惜以若干谎言织起与他们隔离的大网。而这一切的结果便是预料之中的鱼死网破。一个个美好,总是被这位被猜忌,怀疑占满脑浆的女人搅得天翻地覆,最后,她则彻底毁掉了自己的生活——爱人远走,亲人远走,连自己最疼爱的,有先天智障的小儿子郑成功,也被前夫“掳走”。

  但是,设若让东霓只有冲动,只有怀疑,只有蛮横,那这部被唤之《东霓》的小说也注定将是不完整的,我们也很难看见一位丰满的角色。于是,笛安给这层怀疑套上了两个厚厚的圈。

  第一个圈是东霓情感上的疏离。东霓与父母自小上情感的疏离,甚至对峙,构成了她的零容忍(尤其对于欺骗),与对任何人的出于本能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使东霓轻而易举地在自我与他人之间竖起了一道道情感的壁垒,这一道道厚实的壁垒也成为了其最后的自我保护。解开这复杂圈套的,是在《东霓》中出现的,东霓的男友冷杉。很难说笛安所写的《你是一棵树》不是在隐喻里尔克早期的诗篇《而你是树》,但至少,我们可以从小说所取得的实际效果验证与这首诗歌的相似性,即:冷杉,可以算成是东霓生活的一个出口。他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窗子——在冷杉这,东霓可以放开自我,倾诉自我。于是,在冷杉那,我们看到了一个母性的东霓,一个女性的东霓,甚至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年轻女子,东霓。

  第二个圈是家。笛安对家的诠释。我们从三部曲的前两部——《西决》,《东霓》中,能反复看到一个关键词:家。《西决》开篇,主人公西决便有“我们家南音”云云,《东霓》里家更是呈现“泛滥”趋势。笛安在小说中,不断补充着自己对中国人“家”的概念的理解。是家,让东霓恨,也让东霓学会了爱。她对拯救自己的西决的爱,对妹妹南音的爱,对三叔的爱,等等。是爱,让东霓选择了为三叔保守关于西决身世的秘密。爱的源头,正是家。没有家,东霓也就只成为了厌世的东霓,报复的东霓。是家,使东霓成为了一位真正可爱的年轻女子。

  当然,《东霓》是不完美的。整部小说虽然完整,但故事的节奏却很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越至末端,越陷入了“为情节而情节”,而没有把整个故事说圆,说透;另外,部分剧情很俗套,如初遇冷杉等。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整部小说丰盈的故事性与笛安那细透到骨髓的才气。

  于是,在《南音》开始连载的时候,有必要再次推荐这本《东霓》。还有必要再说几句:东霓是杯烈酒,如果你酒量不好,可以说一句,“我干了,你随意”。因为你知道,在你犹豫之际,那位可爱的女子已仰起脖颈,把人生的苦辣酸甜一饮而尽。

  《东霓》读后感(六):献给《东霓》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或者说有一种生活状态或者说一种自己无法知晓非要别人指点或者说经过很多很多的错误才能明白的心理问题。叫害怕幸福。东霓就是这种人。童年的悲惨遭遇,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得不到正常人的的生活。她对幸福渴望着,但是每当幸福和快乐来临的时候,她正常的反应不是接受,而是逃避。逃避的原因是自己儿时的快乐是很少的。所以害怕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幸福不会长久,会很快失去。到最后还会伤害别人。但是每个人都是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幸福和快乐。所以她总是徘徊在幸福的边缘上。无法得到,但是又不忍失去。她不能失去三叔三婶,不能失去西决,不能失去南音,不能失去小叔。也不能失去和后来和小叔结婚的陈嫣。还有江蕙,那个友情的承载体。她不但不能失去这些,而且要霸占着这些人给她的那份仅存心灵的安慰。更糟糕的她还不很聪明,就是这些安慰还需要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她才能明白。她不能明白西决所阻止的一些事情是真的以后为她好。能让她早日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和感情;也不能明白三叔告诉她西决身世的秘密是为了让她承受下一代照顾兄弟姐妹的重任的,而她只是用这个秘密出了一口恶气。所以三叔也无伤大雅的报复了她一下,告诉了大家关于雪碧的秘密,以示自己的失望;也不能明白她王彩霞让南音去偷文件的良苦用心,只是看到南音的背叛并因此而发作等等。

  在我的理解里,其实东霓并不是一个敢爱敢恨,不认命的,并且敢于坚持自己的人。反而她很弱小。就如书中西决所说

  “西决,”我走到墙角去,背对着他,轻轻地用手指抹掉了眼角一滴眼泪,“你是好人。可是我不是。我最不允许自己做的事,就是像你样活着。”

  他突然被激怒了,“姐,我不在乎你看不起我,但是你也别忘了,咱们俩,到底是谁更在乎自己会不会被人瞧得起?是你,不是我!”

  是这样的。内心弱小的人是总会害怕别人瞧不起的。

  童年里遭遇过太多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必须默默承受的人都会有这种弱小需要保护的心理。即使成年人遭遇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也会有这种心理。而化解这些心理最好的方法是不再逃避,用于承担起责任来。就像是一只母鸡为了保护一群小鸡必须要面对一只大黄狗一样。如果东霓选择让郑成功留在自己身边。那么她就强大起来了。而自私的东霓没有这么做。她也选择了一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对自己的不公怪罪到别人头上,如果自己实在是找不出别人的原因就责任推到老天爷或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去。就如热带植物离开的那天,她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却认为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就是因为她而把一切都搞砸了。于是她就那么说

  “这不公平,老天爷你他妈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我是女人,我只能做女人,我没的选择,没有谁问过我愿意不愿意。我的手腕就是比他们细,我的力气就是没有他们大,他们就是可以轻轻松松地把我推开,把我抱起来,把我攥在手心里,再看着我挣扎。老天爷我操你妈!”我重重地喘息着,骂给自己听,“我害怕,可以了吗?你不就是想要我承认这个吗?我自己也不愿意这么没出息,可是他们对我挥拳头的时候他们用力对我吼一声的时候我就是害怕!你听见了没?郑岩,郑岩你个王八蚩,你个孬种,郑岩你让我害怕了那么多年你现在满意了吧……”

  我想这是超过了一个承受极限的人说的话。其实这也是一个转折。

  之后东霓成长了。也就是那段冷杉告诉她自己要去美国的时候,她赶冷杉走,让他离开自己寻找自己更好的人生。而故意激怒他,语不着调故意冷嘲热讽的内容。

  记得有人曾经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就得让他承受巨大的超过临界点的痛苦吧。在她尽情咆哮和宣泄那天。她改变了。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给5星。

  《东霓》读后感(七):东霓

  东霓不爱任何一个,她最爱的是自己,可以从书中最后一章江薏对她说的话中看出。她与西决之间应该是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东霓讨厌西决的不敢抗争,而西决的不敢抗争也让东霓依赖。冷杉与东霓之间,应该说都是因为新鲜感、好感。在冷杉心里,他爱的人,应该善良,或者说,人就应该善良,否则也不会在得知东霓抛弃郑成功后冷下脸。他没有见过像东霓这样的人,所以一种好奇心让他接近东霓,而东霓是一种越接近越喜欢的女人,所以他们才会有关系。

  冷杉之于东霓,也是一个新鲜人。在以前的日子里,即使快乐,即使悲伤,从来没有人像冷杉一样,从龙城到海棠湾,寻找她。东霓相信自己的魅力,她不屑纠缠于过去的生活,她想要新的生活,而冷杉便是一个契机。他们,不过是相互体验,相互利用罢了。

  《东霓》读后感(八):看到约一半的我只想说,我看其他人,除了她郑东霓

  虽然是小说,还是青春小说,但是我还是抛洒了一堆热泪与鼻涕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与生活方式,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可是,骨子里我们改变不了,因为这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不是轻描淡写的决心所能改变的,是时间与机遇造成了不同的我们。所以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可以评价可以诉说的,换个方式来讲,也没有什么标准来评判对错与应不应该。

  有些事情,由不得我们自己选择。

  我们都在这种主动的改变与被动的改变中成长,是时间,时间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变成一个更成熟的自己,我要好好爱自己,无论那是怎样的一个自己,但毕竟是我,我也相信,我会活得越来越像想要的好的自己。

  2、对自己不要有那么多要求,可以活得恣意洒脱一点,只要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不改变就好

  3、每个人都想活得有自尊,如果可怜一个人,帮助一个人,不如给他自尊。

  4、有很多东西是天生注定的,样貌、家庭等。在不经意间,周遭的环境与国王的岁月,都成就了不同人的不同气息。我之所以用“成就”,是因为我不想按世俗的眼光来评判不同美丽生活,它们各个都美丽,也许会带来无尽的忧伤。

  5、多少多少年,我也在梦中期望着那么一个男孩:挺拔。

  像一棵树

  然后,有着风一样自由的灵魂

  和会流露出雨水的眼睛

  却,不妨碍一身阳光的气息。

  6、长大了,很难快乐

  长大了,更会因为原该伤心的事开心,原该悲伤的时候开心,一种很奇妙很奇怪的开心。

  7、谁都不那么简单

  8、现在长大的我,真正学会了原谅。有些人,活得实属不易;有些事情,我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包容了他们,我也能放下对自己的恨,活得更舒心,更坦然一点。大家都活得不容易。。。

  9、生活就这样,又简单,又复杂,有恨,更有爱。

  一直一直都想知道:生活的朴素本质是什么?

  《东霓》读后感(九):伤痛之上,是绚丽的霞光

  很久没遇到让我动心的故事了。很久没有哪本书想让我在读过之后写点什么。长期的失语使我惶恐,因为我总是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失去敏锐,会失去触摸文字触摸心灵的能力。好在,这个夏天的伊始,我遇到了《东霓》。

  在目前那些贴着80后标签的作家当中,笛安是出道较早、却是较晚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的一位。虽然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她的《告别天堂》,但是,我却也是在看过《西决》之后才动了去找找看的念头的。而相比于《西决》,《告别天堂》的笔法确实更为生涩。在《西决》里,我看到的笛安是内敛的。她不动声色地筹谋布局,沉着地落子,连叙述都显得那么平淡而朴实。然而在我们惊觉之前,我们早已置身于笛安的世界。郑家的每个人都是笛安舞台上的一份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幕落的一瞬间我们蓦然惊醒,收获的却是温暖和感动。

  这是笛安的魅力。

  《东霓》作为《西决》的续章,以郑东霓的视角讲述着郑家的生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在外人看来琐碎而平凡的外表下,其实掩藏着谎言和伤痛。只是,每个人都在着幸福的外表下庸庸碌碌地活着,走完自己的路。然而,当谎言被揭开的那一天,谁有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故事就在东霓慵懒而略带讽刺的叙述中展开。郑西决和江薏之间的纠葛,以及西决的身世,郑南音和苏远智近乎闹剧的婚姻,东霓和研究生的爱情,以及东霓自己关于前夫关于雪碧的秘密——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东霓的世界中上演。郑东霓一直是个热烈的女子,她爱得淋漓也痛得淋漓。她自私可是并不无情,她多情。她的爱情是盛夏的烟火,绚丽,短暂,每一次绽放都是全力以赴,却总是迅速地落幕。相比于南音,她的家庭生活拥有的是不断的纷争,她的父母彼此仇恨,相互争吵,却是刻骨铭心地相爱着。年少时的某一个下午,父亲哼唱起年轻时的歌谣,在忘记歌词时母亲的歌声迟疑地响起,最终,两个人的歌声和在一起。尽管父亲还在清扫着他们早晨吵架时摔碎的碗碟,尽管前一刻母亲还在扮演凶悍而罗嗦的家庭妇女,可是这一刻他们相拥在黄昏的光线里。也是在那时,东霓懂得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

  你若是觉得她自私你就错了,她不是自私,只是伤不起。其实她一直都是怕的,在她下定决心去新加坡的时候,在她决定更早地踏进成年人的世界的时候,在她骄傲的抬着头睥睨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爱自己,可是每一次在遇见爱情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全力以赴,将自己完全的交了出去。摔碎了,破掉了,拼起来虽然伤痕累累却依然是一个完整的郑东霓。这就是东霓。

  在东霓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新的西决和新的南音。东霓和西决同样经历了童年的伤痛,却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西决总是生活得小心翼翼,他的人生,用《西决》中的评价来说,是“乏善可陈”。可是东霓知道,西决只是害怕,他不能将自己的心完全的交付出去。看上去温和的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敏感。他宁可让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别人的视野里,让善良成为陈嫣和江薏手中恣意伤害他的武器。东霓比任何一个人都懂西决。

  而南音呢?与苏远智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她。她并不再是那个懵懂无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我要我们两个人理直气壮地在一起!我要我们一直一直的谈恋爱。恋爱应该是两个人永远快乐地打家劫舍,而不是躲起来唯唯诺诺的分赃!”这是南音想要的爱情。或许,她还没完全的长大,可是,她的理直气壮地叫嚷却是那么真切的打动了我。一直一直的谈恋爱,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是等她完全长大的那一天,她还会这么认为么?

  洗尽铅华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温暖而美好的《东霓》。她的外表有着坚硬而锐利的棱角。可是在斩尽荆棘之后,我们看到了她温暖而圆润的内核。《东霓》与恨无缘,与爱有关。

  伤痛之上,是最美丽的霞光。

  这个夏天,我遇见了东霓。

  《东霓》读后感(十):序是最大的败笔

  除了序,还有封面上郭敬明白字红地的一句话:

  我们曾经为《东霓》的宣传文案冥思苦想了很久,而最终我们发现,没有什么能比这一句话更足够证明它的优秀【这本小说的作者,是笛安】

  当时我轻微被雷。我想如果我不了解笛安这个作者,没看过《西决》,那我绝对不会买这本书。

  我从没见过哪位知名作者是这样风光的被推荐,然后华丽丽的出场。这如同葫芦娃的应该有的介绍,告诉我们: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以前我觉得序最根本的作用是把读者带入作品。

  但在精神食粮越来被越商业引导的今天,这里原来也可以成为奋不顾身极力叫好、大声赞美、放肆宣传的地方。

  我不排斥推荐。但是国家作协副主席刘恒,对于笛安父母“比翼齐飞已属不易,下一代竟然也冲天而起了,真是罕有的造化。”这样的话更适合在什么《东霓》大卖的庆功会或者是亲朋好友喜相逢的场合表达,而不是赤裸裸地放在序里尴尬地里刺人眼目。刘恒一再强调作家的差异在于——支配文字的能力,并大赞笛安的才华,难道他没看出来《东霓》中笛安的情节的衔接和文字叙述有很大的失误吗?

  郭敬明就更不用说,就是一个大老板坐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差点讲起了公司的发展史和商业运筹。如同站在了珠穆朗玛峰上,宏伟地拿着大喇叭向全中国宣告:《东霓》不是笛安的骄傲,是我们的骄傲;让我告诉大家笛安文字里的瑰丽壮阔;笛安的完结卷会成为年轻作家里很长时间都无法超越的一个巅峰,我这样期待,并且相信着!

  总之,不能说他们哪里说得不对,就像我肯定不能否定商业化带给我们的价值。但是看完这两篇序后,之前红色封面的大气,见到笛安本人的兴奋以及等待许久的期盼如同被淋了一场冰雹,没来得及感受湿冷,就半死在了途中。

  说序是最大的败笔是跟正文内容相比较下得出的。

  对于东霓这个机敏、鲜活的人物,不适合采取单一沉闷的叙述方式。文中大多是心里活动和动作描写+对话,然后循环。这样单一的表现手法对于东霓这个“不消停”的人物,略显笨拙,换做西决相对还算合适。东霓总是华丽丽的出场,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言语的毒辣犀利还有饱满的人格魅力是散射状投到每个角落,而不是像拧开水龙头一滴一滴沁人心脾。

  其次是情节的铺垫和高潮的引爆相对刻意缺乏生气。最开始对雪碧的出现和身世交代的刻意模糊,就暗示了后面会有关于雪碧真相的一个出人意料的小高潮,这样一来,再精彩的高潮描写都会大大减半。在《东霓》中几乎每个伏笔引爆前后,周围的环境都会在小段时间内突然的安静下来,好像害怕这颗炸弹炸的不够惊天动地不够绚烂不够震撼人心,虽然是一小段时间,但是对于爆炸来说它也会显得很长。这样下来一瞬的精彩就被抻长削减了,并且显得做作生硬。

  我记得我看过的青春文学名作《夏至未至》,运用这种手法,感动震撼了无数人心。是不是因为我青春将尽,才对这种手法感觉相当无力……

  不知笛安写《西决》的时候有没有计划出版《东霓》,但是比起《西决》,《东霓》的确少了一份蓄势待发的饱满,多了一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拼凑。

  但《东霓》不是一无是处,它展现了八十年代女性对代家庭伦理的新坐标。并且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人一直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意义和目标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理想、金钱、父母、子女,但是唯一不太可能的是像东霓这样,为自己。

  或许东霓是成功的,她始终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记得当时较近距离接触到笛安,看她回答读者朋友问题时专注的眼神,敏锐的思考以及那种注意力集中的神情和状态,给我感觉是无论从事哪方面工作都可以做的很出色的人。相信只要有好题材,一定会看到她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东霓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