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寂寞烟花梦一朵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寂寞烟花梦一朵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2 20: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寂寞烟花梦一朵读后感精选10篇

  《寂寞烟花梦一朵》是一本由陆小曼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4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烟花梦一朵》读后感(一):《爱眉小札》序

  lt;一>

  振宇连跑了几次,逼我抄出志摩的日记。我一天天的懒,其实不是懒!是怕,真怕极了。两年来所有他的东西我一共锁起,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总也没有勇气敢去拿出来看,几次三番想理出他的信同日记去付印,可是没有看到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因为我老是想等着悲哀也许能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溶化的,谁知事实理想简直不能混合的。这一次我发恨的抄,三千字还抄了三天,病了一天,今天我才知道,等日子是没有用的。不看,也许脑子印象可以糊涂一点,自己还可拿种种的假来骗自己。可是等到看见了他那像活的似的字,一个个跳出来,他的影子也好像随着字在我眼前来回的转似的,到这时候,再骗也骗不住了,自己也再止不住自己的伤感了,精神上又受不住,到结果非生病不可。所以我两年来不但不敢看他的东西,连说话也不敢说到他,每次想到他,自己急忙想法子丢开,不是看书就是画,成天只是麻木了心过日子,甚么也不想,甚么也不管。

  这本日记是我们最初认识时候写的,那时我们大家各写一本,换着看的。在初恋的时候,人的思想动作,都是不可思议的。他的尤其是热烈,有许多好的文字,同他平时写的东西完全不同,我本不想发表的,因为他是单独写给我一个人的,其中大半都是温柔细语,不可公开的。不过这样流利美艳的东西,一定要大家共同欣赏,才不负它的美。所以我不敢私心,不敢独受,非得写出来跟大家同看不可,况且从前他自己也曾说过:“将来等你我大家老了,拿两本都去印出来送给朋友们看,也好让大家知道我们从前是怎样的相爱。等到头发白了再拿出来看,一定是很有趣的。”他既然有过意思要发表,我现在更应该遵他的遗命,先抄出一部分,慢慢的等我理出了全部的再付印成一本书,让爱好朋友们都可以留一个纪念。

  三月十九日小曼灯下

  lt;二>

  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甚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俗仪式有价值有意义得多。

  提起这二部日记,就不由得想起当时摩对我说的几句话,他叫我“不要轻看了这两本小小的书,其中哪一字哪一句不是从我们热血里流出来的?将来我们年纪老了,可以把它放在一起发表,你不要怕羞,这种爱的吐露是人生不易轻得的!”为了尊重他生前的意见,终于在他去世后五年的今天,大胆的将它印在白纸上了,要不是他生前说过这种话,为了要消灭我自己的痛苦,我也许会永远不让它出版的。其实关于这本日记也有些天意在里边。说也奇怪,这两本日记本来是随时随刻他都带在身边的,每次出门,都是先把它们放在小提包里带了走,惟有这一次他匆促间把它忘掉了。看起来不该消灭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消灭的,冥冥中也自有人在支配着。

  关于我和他认识的经过,我觉得有在这里简单述说的必要,因为一则可以帮助读者在这二部日记和十数封通信之中,获得一些故事上的连续性;二则也可以解除外界对我们俩结合之前和结合之后的种种误会。

  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说来也十年多了),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娇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为了家庭和社会都不谅解我和志摩的爱,经过几度的商酌,便决定让摩离开我到欧洲去作一个短时间的旅行;希望在这分离的期间,能从此忘却我——把这一段因缘暂时的告一个段落。这一种办法,当然是不得已的,所以我们虽然大家分别时讲好不通音信,终于我们都没有实行(他到欧洲去后寄来的信,一部分收在这部书里),他临去时又要求我写一本当信写的日记,让他回国后看看我生活和思想的经过情形,我送了他上车后回到家里,我就遵命的开始写作了。这几个月里的离情是痛在心头,恨在脑底的。究竟血肉之体敌不过日夜的摧残,所以不久我就病倒了。在我的日记的最后几天里,我是自认失败了,预备跟着命运去飘流,随着别人去支配;可是一到他回来,他伟大人格又把我逃避计划全部打破。

  于是我们发见“幸福还不是不可能的”。可是那时的环境,还不容许我们随便的谈话,所以摩就开始写他的“爱眉小札”,每天写好了就当信般的拿给我看,但是没有几天,为了母亲关系,我又不得不到南方来了。在上海的几天我也碰到过摩几次,可惜连一次畅谈的机会都没有。这时期摩的苦闷是在意料之中的,读者看到爱眉小札的末几页,也要和他同感罢?

  我在上海住了不久,我的计划居然在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完全实现,我离了婚就到北京来寻摩,但是一时竟找不到他。直到有一天在晨报副刊上看到他发表的《迎上前去》的文章,我才知道他做事的地方。而这篇文章中的忧郁悲愤,更使我看了迫不及待的去找他,要告诉他我恢复自由的好消息。那时他才明白了我,我也明白了他,我们不禁相视而笑了。以后日子中我们的快乐就别提了,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一年后在北京结婚,一同回到家乡,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过了不久因为兵灾搬到上海来,在上海受了几月的煎熬我就染上一身病,后来的几年中就无日不同药炉做伴,连摩也得不着半点的安慰,至今想来我是最对他不起的。好容易经过各种的医治,我才有了复原的希望,正预备全家再搬回北平重新造起一座乐园时,他就不幸出了意外的遭劫,乘着清风飞到云雾里去了。这一下完了他——也完了我。

  写到这儿,我不觉要向上天质问为甚么我这一生是应该受这样的处罚的?是我犯了罪么?何以老天只薄我一个人呢?我们既然在那样困苦中争斗了出来,又为甚么半途里转入了这样悲惨的结果呢?生离死别,幸喜我都尝着了。在日记中我尝过了生离的况味,那时我就疑惑死别不知更苦不?好!现在算是完备了。甜,酸,苦,辣,我都尝全了,也可算不枉这一世了。到如今我还有甚么可留恋的呢?不死还等甚么?这话是现在常在我心头转的。不过有时我偏不信,我不信一死就能解除一切,我倒要等着再看老天还有甚么更惨的事来加罚在我的身上!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现在还说甚么?还想甚么?要是事情转了方面,我变他,他变了我,那时也许读者能多读得些好的文章,多看到几首美丽的诗,我相信他的笔一定能写得比他心里所受的更沉痛些。只可惜现在偏留下了我,虽然手里一样拿着一支笔,它却再也写不出我回肠里是怎样的惨痛,心坎里是怎样的碎裂。空拿着它落泪,也急不出半分的话来。只觉得心里隐隐的生痛,手里阵阵的发颤。反正我现在所受的,只有我自己知道就是了。

  最后几句话我要说的,就是要请读者原谅我那一本不成器的日记,实在是难以同摩放在一起出版的(因为我写的时候是绝对不预备出版的)。可是因为遵守他的遗志起见,也不能再顾到我的出丑了。好在人人知道我是不会写文章的,所留下的那几个字,也无非是我一时的感想而已,想着甚么就写甚么,大半都是事实,就这一点也许还可以换得一点原谅,不然我简直要羞死了。

  《寂寞烟花梦一朵》读后感(二):写到湖山总寂寥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这是一本收录了陆小曼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书信、日记等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字作品的书,虽然容量不大,但对于打开陆小曼那鲜为人知心灵一角却极为重要

  在女性刚刚被社会注视的20世纪二十年代,她的确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性,也是众说纷纭精彩人物。她精通两门外语,读过很多英法原文版的小说;为人热情豪爽、真挚大方个性鲜明,我行我素聪明伶俐。在那个时代女人只能逆来顺受循规蹈矩,而她却能够冲破礼教的防线,排除社会舆论,挣脱家庭束缚,去追求真挚的爱情,成为当时轰动北京城乃至全国的一个大事件。

  对那个年代的女性,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莫名的距离感,没有多少接近的欲望,尤其是所谓的才女,难以在她们之中找到共鸣者。然而我却又能从她们的作品中,看到在那个社会中她们思想和精神的挣扎,对人生的迷惘深刻思考。她们把这些挣扎和思考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细细品读下,总能感觉到一个正在经历天地裂变中的民族无可言状的忧伤

  我对徐志摩不感冒,所以对陆小曼、林徽因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也不大关心。但是,越有争议的人物,越能引起我的好奇。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青春清丽的面容带着一点俏皮,有点惊异她的美,不是以为的那种奢华的庸脂俗粉。翻开这一本书的时候,我被那些章节的标题刺痛了眼睛:“心寄云峤”“湖山寂寥”“前尘梦影”“溪水无心”“江山清空”“去路无缘”分别对应的内容是对志摩的怀念、她自作的诗歌及题画诗、和志摩合著的小说与戏剧、日记及书信等。

  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

  当年胡适曾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刘海粟赞其“一代才女,旷世佳人”,更说“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这些一代天才文人画家感叹如此之深?一个凡俗女子怎能担此盛誉?如若这道风景真如被世人所扭曲的那般,那么该被扭曲的又何止陆小曼一个,那些所有为她所迷的人,包括徐志摩又岂能独清?

  挥霍、吸毒、捧戏子,这些听来让人生厌的名词,又如何顶得胡适,郁达夫,刘海粟等所言的那个曼妙女子?真实的陆小曼是如何的?她怎可如此的神秘?如若一个平凡女子,又何至于能令见多识广的徐志摩为她而众叛亲离?人们为何就不明白,一个人的美不是靠诋毁另一个人而成全的呢?

  世人总是偏心的,总把赞誉给那些符合循规蹈矩,符合所谓传统妇女美德的女子,比如林徽因,她似乎更有大众缘,永远姿态漂亮,永远令人仰慕,文学女子经常会作成她那种样子。而对于那些离经叛道,出位离奇的女子向来是藏着偏心的,自己不能为或者想为却不敢为,就偏要把那敢作敢为的人一棍子打死,非如此不能显示自己的正道,更有龌龊之人是得之不得,必竭尽毁之。

  林徽因无疑是美的,她几乎集聚了女性所有能闪烁的光辉,把一个完美女人演绎得让你心折而愉悦,她凭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专长上获得正面的不俗的成绩。然而我总觉得林这样的女子是模子里的,古来才女都是这一副大家闺秀状,她的完美让我觉得可怕,也可以看出她的城府及在世俗面前的屈服。而陆敢爱敢恨,更为单纯、热烈,活得很痛,却很真实。徐志摩以他毕生的灿耀光芒,燃烧着陆小曼孱弱的青春,同时也掩盖了小曼的绝世才情,加之“上不容于北平社会,下不容于家乡父老”,空负一身才华,终日消沉。一个好女人原是一个好男人成全的,陆小曼没有梁思成来成全,她只遇见了一个毁灭她的徐志摩,所以她成了悲剧。也或许他们本身就是相互的毁灭,注定了那短暂缘分长久遗憾,留给了世人一个一个可以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用坎坷灿烂的人生成全了所有人的好奇。然而,正如一句话所说:两个毫无瓜葛的女人却因为一个男人相互进行心灵较量,这便是女人所谓的悲哀。

  世俗对陆小曼的偏见甚大,把徐志摩的死归结于陆小曼,她得到的毁谤与愤恨更多于同情怜悯,不知道这样的逻辑从何得来。人们记住的只是她的奢华无度,只当她是一株醉生梦死的罂粟花,对于那些成见,偏执,曲解造就的种种不公待遇,陆小曼用她那孱弱的身体,顶着。

  守寡之年,她不过二十九岁。二十九岁的她,背负起所有罪名,之后的日子,是她一个人担当,所有的苦与罪,所有的寂寞与相思,所有入骨的痛与孤寂。从此,她铅华洗净,甘愿淡泊,素衣服丧,绝迹于公开场合,几乎不离开居所,对外界予她的所有指责不作任何辩解,孤独终老于63岁。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编就遗文答君心。”

  她的生命曾经燃烧过,与他的“五载哀欢”,她已经燃尽了所有的生命和热情。她是倔强的,倔强得可以对抗世俗的“风刀霜剑”;而她也是脆弱的,脆弱得只剩下自己软弱无依的心……她是真实的,她一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她按照自己的心去走自己的路,一生坎坷飘零,亦无怨无悔。

  现在我的确更欣赏陆小曼的风格,为自己的心而活,真实大胆,厌恶虚伪,林不及小曼的生命来得炽烈,真挚的爱与真挚的痛。不看中世俗的评价,旺盛的生命力,太率性,太热烈,而且那么有破坏性,偏偏又能嘎然而止、深情不移,让人瞠目结舌钦佩不已。她为爱而生,甘畅淋漓,活得精彩痛快。然而,陆小曼终于为她的性情与本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或许她是值得的,因为她爱,为自己所爱,即便穷途末路又如何?

  她一生的命运,总是一个“情”字。这样的女子,注定要为情所苦,注定要命运多舛,也就注定了要一生寂寞。她无须用语言去为自己做任何的辩解,她用后半生的孤独清苦换前半生的红艳繁华,她用一个女子柔弱的身心告诉世人爱的真谛。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命运有时候十分奇怪,有些人的一生,注定了便是坎坷难行的。而性格即命运,红颜薄命,其实是一种无法逃脱的选择。所谓宿命,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心。

  寂寞烟花梦一朵,此生谁解我情衷?

  《寂寞烟花梦一朵》读后感(三):陆小曼到底错在哪儿?

  陆小曼,一直被世俗舆论贬斥的才女,但又是那不得不看的一道耀眼风景。徐志摩的遗孀,吞云吐雾的民国太太,活跃的交际名流,挥金如土的旷世才女,痴情娇纵的绝代佳人。

  很多人拿她跟林徽因比,确实也有可比性,都是徐志摩诗里的女人,也都是诗人阴影下的女人。她们给了徐少不同的答案,也得到了不同的人生。

  其实,我并不认为林徽因爱徐志摩而因理性去选择梁思成,不要因为徐志摩会写几笔酸诗(这里并不是有意诋毁徐大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令人叹服)就忽略梁家大公子的才情,所谓术业有专攻,梁思成在建筑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世间少有的。更何况林梁两家是世交,他们青梅竹马,也都倾心于建筑的魅力,说林徽因对梁思成缺乏真情,未免有些太冤枉了吧。又一次他们二人出去游玩,林徽因一扭身找不到思成了,正着急,一抬眼看到他爬上了一棵很高的树,他在看建筑的屋顶。瞧,梁思成虽然是个工科男,但也不见得俏皮程度逊于站在桥上等雨的文科男徐志摩。至于那一通深夜的电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爱情疲软时急需的慰藉,女人还不都是这样,需要多方爱的滋养。双子座的林徽因,经线与纬线交织的林徽因,选择梁思成自有自己的道理,她虽身处旧时代,但她有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女子她最后拥抱的是她的幸福,她心中最值得将一生托付的男人。(别听影视剧瞎扯,林徽因眼泪哪有那么多,她可是出了名的假小子。)

  在看小曼的文章之前,看过不少她的画作。其作品很对她的身份,用色瑰丽却不俗气。处女座的陆小曼继承了处女座完美主义和跟随心指引往前冲的特质,她与前夫大闹离婚而追随徐志摩,这在当时的社会而且还是上流社会是何等的困难,我们评价这一举动,持不同观点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形容词,但是你不得不承认陆小曼走出这一步是需要这个女子多少勇气。(梁静茹的《勇气》响起……)与林徽因答复不同,徐志摩得到了陆小曼的爱情。其实她前夫也不次呀,正儿八经的清华学子,还是普林斯顿的哲学毕业生,后又去了西点军校与艾森豪威尔同学,只可惜回国后当了武官。小曼被后世诟病的第一条就是这婚外情,林徽因虽然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太太角色,虽然也与金岳霖有暧昧关系,但是陆小曼是绝对的出轨,情感肉体双重出轨。中国自古重视家庭伦常,男人出轨养个小公馆即可,女人有私情可是要被骂化了的。还好,当时的社会都在倡导推翻旧思想,文学圈里都在换老婆,郁达夫、周树人包括胡适(他没换成,老婆拿刀架在脖子上),反正换成没换成的,大家都在情感中撕扯,都是新旧中煎熬,包办的婚姻折磨死人。

  最后还是改了嫁,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公婆也不认,各方祝福也别妄想,只是和圈内好友吃了一顿饭而已,风光定是没有了。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的征婚词也是这样的:

  “徐志摩, 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老头子还挺有意思,都到婚礼现场了还给人家两口子弄得下不来台。他第二天给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的信这样写道:“徐志摩这个人其实很聪明,我爱他,不过这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们对于他这番举动无不深恶痛绝,我想他若从此见摈于社会,固然自作自受,无可怨恨,但觉得这个人太可惜了,或者竟弄到自杀,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棍,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很难),免得将来把徐志摩弄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便了。”信中所谓的“那个人”,当然是指陆小曼。

  谁料梁启超一语成谶,陆小曼改嫁徐志摩,徐志摩不敌其前夫富有,但小曼改不掉的挥金如土,再加上她堕胎手术坐下的后遗症,疼痛难忍,吸食鸦片,志摩也就多大几份工,在各大学任教,吵架在所难免。据说出事前,志摩临出门的时候小曼还用烟枪砍过他。这段婚姻留给陆小曼的是无尽的眼泪和悔恨,世人更是责备小曼逼志摩上了绝路。其实,客观来讲,意外就是意外。而且,徐志摩赶时间回北平才坐的那架不靠谱的邮机,他赶时间是为了去听某人的演讲。所以,大诗人归根结底死在什么上更待世人琢磨。

  小曼的文作风格和徐志摩很像,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湍急的情绪,必须很好的保持书本的平横,否则那情绪的水流会倾泻出纸张,让书房不可收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