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基因革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基因革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基因革命》经典读后感10篇

  《基因革命》是一本由沙伦·莫勒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因革命》读后感(一):用杂糅的案例来提示关注你那“不同一面

  从亚马逊上买的纸版,200页厚度,行文流畅,可以不费劲的很快读完,从内容上讲满分5星可以给到3星,不如我之前买的那两本遗传基因研究方面的书《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和《天生的烦恼》。

  全书各章节的标题就可以表明作者的行文思路,更可以作为本章大概,书的内容其实用第八章尾端的一句话总结合适不过:“在遗传编码中,哪怕是在最微小的变化都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影响”,第一章是概述,第二章是提出现象引出问题,从第三章到倒数第二章,就是作者用一个又一个来自全球各色病友的案例来阐述这个现象,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他与你不同”,这些人,在遗传基因上一个悄然无声的基因突变,就使TA们或者身体机能异于常人,或者有着伴随短暂一生的奇怪病痛,很特别,很惊讶,也很唏嘘不已。生物就是这么有意思吧!

  原先买这书其实真的跟之前某个网友类似,是冲着副标题“跑步、牛奶童年经历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基因”这句话去的,结果书中说的不是这回事,副标题仅仅是现象,而原理“为何会这样”作者自然无法解释清楚--这依赖于长远的科学,就像作者那句话说的:“它们将引导我们探索一个新方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否有选择性的xxxxxx”,普通读者看完这书的目的,其实就是多了一丝对未来研究成果期待吧。

  作者在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也表达了关于探索遗传基因对社会伦理的抗击方面的担忧,及对罕见病研究的必要性的坚持,从罕见病的探索上,人们发现了更多的遗传密码,可能惠及全人类。

  作者文笔不错,翻译也OK,但要吐槽的是国内这个出版社的作风,注释放后面很烦人,腰封也很讨厌,有一点要夸一下,送了一个挺好看的书签夹书里了,挺高兴

  总结:还可以的书,不能算是基础科普读物,没事的时候聊胜于无解解闷儿吧。

  《基因革命》读后感(二):依然可以攻玉

  非常反感的就是注解又是放在书尾而不是当页。请问这样脑壳有屎的设计究竟是如何得到认可的?

  我以为会大讲特讲饮食改变DNA,结果只是一笔带过。主要还是在讲各种千钧一发万里挑一的惊悚案例。

  如果可以,很想去做一个基因检测。

  对于很多突变基因导致的疾病要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生。偶发。但谁能说得准这一生是否会遇到这个TIME?

  12

  如果你发现有些多余的睫毛,甚至多出一排,那你就有可能患有双睫症,你和很多漂亮名人一样,伊丽莎白泰勒就是其中之一。

  44基因表达变化的发生,通常是通过一种叫甲基化作用的表观遗传过程

  51 基因不仅是我们自身人生经历的总和,也带有父母和祖先经历过得每个事件的印记,无论是欢愉还是令人心痛。

  106

  左利手(左撇子)的女性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的概率是右利手女性的2倍以上。

  117

  服用合成维生素E会抵消食物中含有的天然维生素E.

  127

  无痛症

  或许还有更多得人出生时患有这种罕见的遗传病,(无法感受痛或许觉得是值得开心的天赋

  但是他们都或不长久--因为事实证明,人如果感觉不到疼痛将很难生存下去。

  尽管没有人喜欢疼痛,但疼痛却一直在保护着我们。它帮助我们从幼稚变得成熟,通过对它的条件反射,使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做决定

  碰这个会疼吗?好吧,那我再也不碰它了?

  165

  与我们的内在相比,过去和未来都不算什么。

  168

  大部分时间,对于我们坚持的存在,身体并没有要求太多回报。每天,不过是几千卡路里,少量的水和些许轻微的运动,仅此而已。这就是维持我们宝贵生命仅需的酬劳。

  173

  父母没有突变的基因,却有超过一个以上的孩子发生相同的基因突变---这被称为生殖系嵌合体。

  182

  莱伦氏综合征

  很矮,额头突出,双眼深陷,鼻梁低陷,下巴微小,躯干肥胖。他们几乎都对癌症有免疫力。

  是与生长激素受体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引发的,这让患者对生长激素不敏感,对细胞增殖有一种束缚作用,就像细胞集权主义。

  189正是了解到自身基因遗传的局限,我们才会有绝佳的机会超越局限,认识到自身基因遗传的特性才有改变基因的力量

  188

  每一位罕见遗传病患者体内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秘密。如果他们能够将这个秘密分享出来,或许有一天,这些秘密的揭示不仅能够使他们疗愈,也会惠及每一个人

  《基因革命》读后感(三):遗传的灵活性--摆脱宿命

  与我们已知的基因理论不同,我们的基因更加灵活,除了孟德尔定律,还有另一个衡量基因变异的指标:变异基因表达度。由于基因表达的不同,相同的基因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双胞胎就算有相同的基因,也会有不同的遗传病表现特征。比如遗传了某种基因的人,也会以不同于前代或者同代的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一切的原则是“我们的身体只在需要的时候制造必要的东西,并把库存限制在最低量”,一切为了适应环境。克努森2次打击假说:遗传了突变或缺失的基因的人,也能够依赖另一个正常的基因维持细胞生长,如果知道自己只差一个基因就会得癌症,那么就应该更小心的对待基因。

  《基因革命》读后感(四):关于基因的常识

  书中知识点的简单总结。

  1.基因的确会表现在人的外表上,所以人的审美差异本质上就是基因匹配筛选的差异。有经验的遗传学家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貌迅速判断他的遗传特征,找出他的潜在遗传病倾向与生理特点

  2.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达与抑制,所以即使是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与抑制,所以基因并非生来就固定不变,它是可以逐渐变化以适应期望与环境的。

  3.基因并非只和人的身体特征有关,它和人的心理特征也有关:一方面它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基因的表达与抑制,另一方面又会把这些变化继续遗传给下一代。精神心理疾病往往有家族史,原因在此。

  4.并不存在绝对合理膳食标准,因为人情况往往非常不同,偏食、挑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个体本能的排斥反应,但这需要懂得遗传学与基因学的医生具体诊断才可下结论。食物对人产生的作用还有赖于体内的菌群(和基因一样,不同的人体内往往不同),即使吃同样的食物,不同的菌群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5.服药和食物同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药反应不一,轻则无效,重则致命。

  6.通过基因检测来预估人的发病概率以便做到提前预防,是未来的医学趋势。但存在的伦理问题是:不是人人有勇气去接受那些还未表现出的问题——这会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也许还会因为不良的预期而让本来有机会避免的问题成为现实的几率增加。

  这书很薄,内容不多。因为是医生写的,所以提到很多罕见的病例,感受深刻的有两点:1.人的悲惨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很多都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2.中国医疗太落后,一方面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庞大的人口,另一方面整体技术观念发达国家比仍有相当差距,在医疗基础和深化研究上都很薄弱。

  《基因革命》读后感(五):超好的基因科普书

  当你的体检报告显示极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或许因为近年来全素饮食风靡全球,很多人知道极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意味着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于是,人们建议这一指标升高的人,食用更多的蔬菜水果,减少油脂、胆固醇的摄入。或许你也听说过一种罕见遗传病叫做:果糖不耐受症(hereditary frutose intolerance,HFI)。患有HFI的人身体无法完全分解食物中的果糖,使得有毒代谢物聚集,尤其肝脏。这样的患者如果每日一个苹果,那就不是更健康,而是会招致死亡。

  如今你去医院或许医生会告诉你,多吃这个少吃那个,但你不会知道这样并不是有效方法。就好比常规药剂使用量未必对每个人都合适。如果医生要给你使用青霉素,你一定不会让他忘记进行“皮试测验”,即便这种皮试测试也未必能保证接下来的青霉素使用中你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但至少人们已经不会忘记谨慎使用这类药物。如果近期医生给你开了一些可待因药物,你可能不会想到需要做一些检测。如果恰巧你和10%欧洲血统或者30%有北非血统的那部分人一样,有第三个CYP2D6基因,那么推荐剂量的可待因止疼药或许就会在你体内迅速转化成大剂量吗啡,甚至导致死亡。

  《基因革命》涵盖的内容很多,有关基因的知识,或许我们了解的还太少,这本书用大量故事和实例讲述了,基因组形成过程中一个小的表观变化都可能带来对一个人的巨大改变,好比仅仅靠改变饮食就能将工蜂变成蜂后一样;也有可能读完这本书,你会很想窥探你的爱人客户、他们的基因携带了怎样的秘密。

  书中可以看到一些作者沙伦·莫勒姆博士叫人敬佩的日常工作,半夜赶往医院,坚持不放弃极其罕见的遗传病例研究,希望对罕见病秘密的揭示不仅可以疗愈患者本人,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秘密也能惠及到每一个人。这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坚持,最终引领沙伦·莫勒姆博士发现了Siderocillin,一种全新的、用来对抗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或称为“超级病菌”的微生物抗生素类药物。曾出版《病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ickest)和《性之谜》(How Sex Works)。《病者生存》一书在国内非常畅销。讲述了生病对于进化的意义,叫人深思。

  《基因革命》读后感(六):基因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如何改变基因

  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作者不仅从医学和生物角度探讨了基因对我们身体和生活的影响,还从人文角度阐述了罕见病患者和家属的伟大,正是他们给无数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告知我们有关人类的医学知识。

  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基因相似;从个体上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表观基因也会有所不同,正是这些微小的不同,产生了多样化的表现。同一个基因由于其表观不同,就会成为截然相反的表现。基因拥有巨大的潜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基因会随着个体的成长环境、境遇、饮食等等发生改变。如果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或阴影能写进基因并遗传下来,那么我们是否会更积极地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既然不好的经历能写进基因,那么乐观的经历也能写进基因。这也许就是平时人们说的,你真的是这样想吗?你真的原谅一切了吗?这的确发人深思,让人不禁反问和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

  总之,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书,写得非常好。让人思考地方也很多。

  :把书中的注释都放到书末尾并不方便作者阅读,但是如果这些注释大部分是扩展阅读的书目或文献又另当别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