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10篇

2018-01-25 21:4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10篇

  《长生殿(插图版)》是一本由洪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一):长生殿,恩爱

  如果要选史上最八卦最多绯闻的皇帝,除了那个游龙戏凤的正德皇帝,恐怕没人能与李隆基比肩了。如果要选史上最幸福的妃子,恐怕连可以媲美杨玉环的第二位都没有。汉宫飞燕虽然一时间风头无二,但终归只是恩宠,小小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尚需要姐妹二人齐心协力共侍一君。而长生殿里,杨玉环却被塑造成了完全不同于任何后妃的形象,她听说玄宗与梅妃相会而气冲冲赶往时,历史上哪一个妃子有这样的自信,敢于把皇帝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那一刻,她不过是个普通的妻,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夫。人生自此,亦足矣。

  其实按道理说杨玉环应该不是一个聪明女子,史书里对她的描绘把她写成一个贪慕虚荣还有点市井气的小女子。她一天就忙着在后宫里游乐,担着架子说是替安禄山洗三朝,指挥排练霓裳羽衣舞,时不时还跟玄宗赌个小气回个娘家。能这样在宫廷生活里活下来,不得不说杨玉环是个奇迹。历史上也有恩宠加身的女子。很多年后的明朝有一个万贵妃,年长皇帝十九岁而得恩宠无限,她因自己不能生育害怕将来无所依,因此下药毒死了皇帝的许多尚未见天日的孩子,她在位时,皇帝基本没有子嗣,后来还是有人瞒着她才给皇帝留下了一个儿子。就算如此,皇帝依旧对她言听计从,她死去之后,皇帝辍朝七日,不久也死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史书里对她的记载却是她为了怕自己恩宠被夺,一直殚精竭虑地在后宫内打压其他人,对于皇帝宠幸新妃,她也只能日夜怨泣。比起她,杨玉环过得滋太多。可能也正是杨玉环那种市井气吸引了玄宗,她不太了解宫廷中的争斗,像个平民之妻一样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依靠着自己的丈夫。也许在她身上,玄宗才能感觉到那种市井的温暖

  但是如果能够依靠这样简单方式就能在宫廷里过一辈子,那也太想当然了。所以杨玉环以身死马嵬坡为她前半生所拥有的一切付出代价。人身在某一环境中却没有自觉,那真是天真的罪孽。而更让人心寒的是,让她生的是玄宗,让她死的也是玄宗。她不过是他的所有物,身前死后寸步不能离,这才是真正的虎与伥的关系,永世不得解脱

  还好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总觉得人世间还是应该有一些情可以存在。于是就有了《长生殿》的故事,继《梧桐雨》和《长恨歌》之后,再次把这两人的感情翻出来唱一曲。在这里,两人都是来凡间历劫的神仙,于是种种苦难只是一场梦境罢了。两人情还在,于是天上地下永相随一起归居月宫了。似乎是玄宗既然后来那么思念杨玉环,他杀她也不过是被逼无奈,于是文人们都替杨玉环原谅了玄宗,为了感念他的深情给他一个完满的结局。

  实际上玄宗也的确是深情的,至少杨玉环气冲冲地去讨个说法时,是充满了尊严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后有一段记述,面对来拜见她的新得宠而失了礼节的妃子,她不过是受了拜就走了没有多言语,就被皇帝责问。言谈不合间皇帝将她推摔在地,她也只能以绝食抗争。而皇帝也只是送了件新衣服,问了问她的起居,她就不得不了结了此事,与那宠妃言归于好。所以杨玉环应该是很幸福的,长生殿里的岁月绝无仅有的。

  写了这部剧的洪升因为这部剧而成名,却也因为国丧期间观看这部剧被革职,最终在回乡路上失足落水身亡。而再过了许多年后,有一位京剧大师,把这部剧中的一个片断改成了出名的《贵妃醉酒》,艳惊四座。

  http://hakulamatata.blog.hexun.com/15322375_d.html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二):殿长存,情非长,心不真,何来爱恨之说

  “钗不单分盒永完”是唐明皇和贵妃的誓言;“并头莲傍有一枝开”是二人定情的导火索;“怕花老春无剩,宠难凭”是贵妃月夜秋空下的哀怨,“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是唐明皇对玉环的月夜承诺,“感陛下情重,妾死生守之矣”是玉环感君恩的拜谢。观此,唐明皇对贵妃有宠无爱,贵妃对唐明皇有依无爱。

  很快马嵬坡一役就验证了他们的誓言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这位信誓旦旦的君王在六军止步不前下,“忍痛”缢死了国色天香美人;“绝代佳人绝代冤,千古芳踪千古传。”叛乱平定后,唐明皇思念贵妃肝肠寸断表现也不过是念了几句“猛想着旧欢娱,止不住泪痕交”,请了个道士替他上天入地寻找佳人芳踪。文学家们就一厢情愿地站在自己角度,想着死后的贵妃也应该是很思念这位帝王的,于是制造了一起贵妃升天归位,帝王就有机会请杨通幽上天入地把那贵妃找出来了,然后欢欢喜喜地再续前缘。

  结局很喜剧,想着很悲剧。洪昇若能在马嵬坡下顿笔,《长生殿》也算是完美了。可惜偏偏来了个破镜重圆。杨贵妃本可以作为广大女性前车之鉴,让女同胞们认识到“红颜祸水,皆君之举”,不应再依着单薄的君恩。可是洪昇这一狗尾续貂,倒写傻了杨贵妃,写高了唐明皇。在他笔下,贵妃是那种看不清男人真面目的女人,唐明皇是那种迫于无奈之举才缢死自己爱妃的男人。

  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的杨贵妃若真成了仙,即使没有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气势,也应该要有恩断义绝,从此陌路人的觉悟吧。毕竟,唐明皇是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男人。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三):躲不开的历史

  我们的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史学质素,另立新朝的王侯将相,少不得匆忙忙修前代之史,聪明特达的学者文人,也常常喜孜孜记一下往昔之事,而且,这绝不是简单的载录事件以期实事求是,师法董狐,绍继春秋,其间免不了抑扬评骘。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这些时间的遗尘、往者的辙迹,一旦化为文字,便有了充分固定性,棺已盖矣,墓木拱矣,论已定矣,无能为也矣,每一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都被贴上了各种掀揭不掉的标签,要么高大全,要么低贱恶,翻案文章难做,局部的修订已然是不易得的成功。所以,简书着实可畏,扮演着决定死后何去何从的阎罗,把守着流芳百世或是遗臭万年的岔路口,且号令一出,往往便是终审判决。

  而且,这些历史论断,绝不仅仅存在于冠冕堂皇的史书中,供学者考辨、读书人批阅。它们可以以种种形式,传递于闾阎街巷,流转于黄口台文,称诵于愚夫愚妇,见知于白发谁家翁媪。大字不识的人也有对历史的基本认识,知道秦始皇穷凶极恶、唐太宗从谏如流、汉高祖下流地痞,魏武帝狡诈奸猾,闲谈扯淡,可以从项羽乌江到萧何月下,从火烧连营到水淹七兵、从陈桥兵变到烛光斧影,娓娓道来,毫不含糊。热衷于考辨史实者可以含笑指出其中种种虚构诬枉之处,然而人物的贤愚奸恶,却难以断然推翻,总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史书的褒贬美刺,终于成为了民众的常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渐渐有了固定的想象。

  所以,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写历史小说、拍历史剧,总有一定的难度。大家会拿自己脑中已有的印象去衡量,说,汉武帝何尝如此,明太祖岂是这样,丝毫不体谅作者的捏造虚构,改窜历史,其实不过是想增些曲折,多些噱头,费尽心思,逗尔一乐。还有一些好事较真者,必以真实标准,将不得已的虚构斥为子虚乌有、不合事实好处半点不提,只顾嘲谑有加。最后,能立得住脚的作品也就寥寥了。历史类作品的创作,便是在历史事实与民众想象的挤压之下腾挪,争得一点立锥之地,供作者言志抒情、添枝加叶。如若大开大合,全不顾这二者,少不得便要流失读者——当然,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有玄幻和穿越。

  近日不学无术,读了点传奇杂剧。《梧桐雨》和《长生殿》,原是在一事上发挥,却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前者的主题,自从大家热衷于概括段落大意以来,便有争议,总的来说,不过是说它更重于写史,还是更重于写情。两种说法,皆不为无据,白朴的写法,确有其模糊性。就全剧关目来看,似当以写情为主,但不过四者一楔子的篇幅,他拉拉杂杂,生生写进了许多相传有据的事件,从玄宗免不了燕台之讥的夺子之妻,到《元曲选》中删去的那句杨安奸情,历历在目。他不欲对这些传闻剪裁遮掩,所以在前三折中,读者对玄宗玉环的印象,想也不会多有好感,一个不过是好色乱国之君,一个不过是以色倾国之女,终至大难,罪有应得。于是,最后一折的听雨,虽是一段整部《长生殿》都难得有的绝妙文字,接在前三折之后,总因了那个荒淫无度的唐明皇是主角,不那么凄绝美绝。

  当然,白朴写作时候,未必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兴亡之感、离合之情与评史鉴史之愿杂糅在一起,他有些无所适从。如果他意在写情,那么,他显然没有意识到,他对历史的夹杂书写,将唤起观众脑中早有的那个道德评判,从而使李杨之间的感情变得超越伦常,尽属冤孽。这种写法,势必博取不了对这段感情的最大同情,大家熟知的那点常识,会使钗盟钿约变得引人发笑,会让幽明两隔后的睹物伤情,变得矫揉造作

  《长生殿》则聪明的多。洪昇虽对之前有关此事的作品表示不满,却也明确的意识到“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所以“情”自然是其着力摹写的对象,他所批评的末流所以堕落,不过是因为“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鲜,兼乖典则”,将写情跌落进恶俗烂套里而已,“情”本身并非质疑的对象。“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情具有了不可忽视乃至最根本最直截泉源的伦理意义,这种观念,对一向重性轻情的理学的反叛以及对时代思潮的折射,且不去论,至少我们知道,洪昇的创作,有其明确不移的目的:“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他说,“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非曰匿瑕,亦要诸诗人忠厚之旨云尔。然而乐极哀来,垂戒后世,意即寓焉”,长久以来对这句话,我有些疑惑不解,后来方知,这不过是打着经的名义,剥除了史的价值,为存“诗人忠厚之旨”,免不了牺牲了史家直书之义。对明明是历史真实的“史家秽语”,他略而不谈,只是将这些可做后车之鉴的前车之辙一概删削,他到底有些不那么心安理得。好在,“乐极哀来”的整体情调犹在,仍可“垂戒后世”,他总算还有些自我安慰的余地。

  虽为秽语,但终究是历史,洪昇将之弃置,与其说是法诗人之忠厚,不如说是写情之必需。我国民众在历史中浸淫太久,在亡国覆家的结局面前,李、杨二人纵然情真意实,少不得也是个幽王褒姒,何况,在“史家秽语”的记载之中,这段感情有多深本身就值得怀疑。洪昇既以写情为务,少不得将这些推廓开去,“太真”一名的由来换了门面,玉环与安禄山也并无关联,祸国之由,尽数归之于“外有逆藩,内有奸相”,只不提上有愔主;《弹词》一出中李謩且有一番辩解,替皇帝老儿开脱。如此者夥。玉环之殒命马嵬,也一再说她是“为国捐躯”,本一个醋劲极重的弄宠女子,成了个临危一死的舍命巾帼。总之,千方百计,无非是为二人撇清,无非是为写情做铺衬与帮闲:只有二人无辜,其情之坚贞,方才值得怜悯,值得钦叹。

  洪昇成功地摆脱了历史的羁绊,却堕入了另一段孽缘。在此之前,恰恰刚读完了《桃花扇》,总觉得孔尚任太重史,于情的风流旖旎,描写太过省俭,恐怕失却了传奇本色。所以,初读《长生殿》时,免不了觉得此作要胜出一筹。然而,情写得多,同样未免令人生厌,洪昇到底有些后劲不足,终究堕入了他所讥刺的子虚乌有,并且,相思成灾之后,写情的套路用尽,他也难以翻新,看得鲜活的曲辞,找不出多少了。到底不如《桃花扇》一气贯注的质实厚重

  在与历史的搏斗中,更为成功的是《汉宫秋》。当然,马致远面临的空间,比白朴洪昇等大的多,汉元帝虽不是圣明君主,至少没有败家亡国,他承担的历史谴责,远比唐玄宗少;王昭君经过一群落拓寒士的书写,形象从来正面,不会有人将之等同于檿弧箕服。所以,洪昇犹自小心翼翼地安排穿插,马致远却可以大手大脚的书写,第二折中,元帝对群臣的反复问责,最多使之成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无奈天子,非但使人不忍责其软弱,反而滋生爱怜许多。对于生性怯懦、不谙世事的小儿女,纵有些差错,谁又忍心再苛求什么?用可怜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一类的理由来为马嵬坡前的李三郎开脱,毕竟有些做作,然而这些手段,用在汉元帝这里,确是触处生春。何况,马致远早早安排下许多铺垫,即如第一折中,元帝便善戏谑兮,对昭君说“俺官职颇高如村社长,这宅院刚大似县官衙,谢天地,可怜穷女婿,再谁敢欺负俺丈人家”,于是后来自怨自艾不如“小家儿”,关节照应似一语成谶,自然而然,毫无牵和之迹,帝王的举动不得自专由,增人慨叹。于是,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痴痴缠缠,竟似一十七八岁、偶然做了些错事悔恨不迭又无计可施的孩子,令人痛惜;第二折之后,可以想见,三四折的抒情,将有怎样的排江倒海之势。

  当然,大部分的历史作品是不用这么纠结的,它只要按着大家那些业已成型的印象写便是了,比如《三国演义》之类。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四):唐玄宗的无奈

  这本书描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是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段爱情了。富于传奇色彩,再经过众多文坛宗师尤其是白居易的渲染铺陈,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旷世绝唱。

  洪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其实是在众多前人基础上完成的。从戏剧这个角度说,也许他站在了这个主题众多戏剧的巅峰。但是平心而论,从广义文学的角度,白居易的《长恨歌》显然影响更大,艺术成就也更高。

  然而如果跳出文学来讲,从历史的角度看,为什么这么多的骚人墨客热衷于这段爱情故事呢。是大众对于皇家的猎艳心理?还是红颜祸水历史观的再次证明?抑或是耶非耶难以判定的腾挪空间?

  所以,跳出文学看文学的角度很重要;它让我们尝试用另一种角度去分析文本。

  那么这段传奇爱情中,又有什么是最值得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呢?

  毫无疑问,当然是马嵬坡事变中,唐玄宗的无奈。

  在《长生殿》接近尾声的第49出《得信》中,有句话很有意思,李隆基因思念杨玉环卧病不起,在病中触景生情,说道:“活时难救,死时怎求?”这部戏剧的后半段基本是再讲两人阴阳分隔却依旧难舍旧情,那么既是如此,为什么活时不救呢?

  回到历史,我们看最基本的史实是,安史之乱,安禄山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到马嵬坡时,军士哗变,乱中杀死杨国忠等人,并且逼唐玄宗赐死杨玉环。

  军士为什么要针对杨氏家族,不惜哗变。从已知的历史来看,是因为杨国忠倚仗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所以在朝堂弄权,为一己之私,逼反安禄山。遂使国事不堪。所以哗变军士针对杨国忠与杨玉环,自然是一种要求有人对于安史之乱负责的呼声。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个非常关键的人物——陈玄礼(因避康熙讳,故书中为陈元礼)。

  代表军士与唐玄宗谈判,并且提出要求的,恰恰就是这个陈玄礼。但凡军中哗变,必有主谋。马嵬坡之变的主谋也正是陈玄礼和李辅国二人。

  陈玄礼是李隆基诛韦后的旧部了,一直是近卫军的统领。二人君臣十分相得。不是非常之时,非常之势,陈玄礼断不敢行此大逆之举。

  而陈玄礼和李辅国的目的也十分明确,逼唐玄宗退位,传位给李亨。如此朝堂便可以从以往由杨国忠把持换作陈、李二人做主。

  由此可见,马嵬坡之变实在是一次有组织的政变,而且取得了成功——杨国忠、杨玉环等人之死,令李隆基心灰意冷,很快把印信传给了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

  在有组织的政变面前,李隆基是无奈的,也是无力的,所以只能听任宛转蛾眉马前死。

  这可以从这部戏剧的第50出,最后二人在天上相会的《重圆》中,李隆基的一句话可以说明:“都只为时衰力软。”即使是后来成为太上皇,到了成都的李隆基也很难能为杨氏翻案,陈玄礼一路“保护”李隆基到成都,又在一年多后,“护送”他回到长安。

  李隆基自然是心情十分郁闷。我注意到洪昇在书中有几出戏着意写李隆基在事变之后的心情。

  第26出《献饭》,李隆基不愿面对昨日还苦苦相逼的众军士,想解散他们,众军士便问:“莫不因贵妃娘娘之死,有些疑问吗?”皇帝这时连忙说不是。兵强主弱,可见一斑,皇帝的心情,也可见一斑。终唐一世也始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第32出《哭像》,“领军元帅威能大,失势官家气不长”“恨只恨陈元礼啊”。到了后一段,李隆基痛悔当初。“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挡,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永成双。”当然这也只能是杨玉环死后发发狠罢了。

  第45出《雨梦》,李隆基做梦去见杨玉环,又为陈玄礼威胁要兵变,这回在梦中,李隆基雄起了一会,直接叫人把陈玄礼给斩了。

  综合以上的种种,李隆基并非不救杨玉环,而是难救杨玉环,怪只怪当时兵强主弱,怪只怪当时时衰力软。如此之下,唐玄宗也就只能是无奈了。

  跳出文学,回到历史,想见古人当时情境、心情,把历史和文学参证来读,真是十分愉快的阅读经验。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五):情根历劫生死,看到底终相共。

  我是冲着四大名剧来的。之前看过西厢记,觉得长生殿要比西厢记差很多。西厢记全部为原创,而长生殿后面的七言律诗都是引用的别人的诗人。喜剧中也有诸多引用。

  我只是MARK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讲述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根据历史材料改编。写于白居易长恨歌之后,其实比白居易的长恨歌也逊色许多。

  【第一齣 传概】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第八齣 献发】

  我想一身之外,皆君所赐,算只有愁泪千行,作珍珠乱滚;又难穿成金缕,把雕盘进。哦,有了,这一缕青丝香润,曾共君枕上并头相偎衬,曾对君镜里撩云。可惜你伴我芳年,剪去心儿未忍,只为欲表我衷肠。(这一幕是杨玉环跟李隆基耍脾气,李隆基派太监探望,杨玉环剪掉头发向皇上诉衷肠,其实头发也是你父母所赐)

  【第十八齣 夜怨】

  宠极难拚轻舍,欢浓分外生怜。只恐行云随风引,争奈闲花竞日妍,终朝心暗牵。

  【第二十一齣 窥<。#)))≦浴】

  (丑扮宫女上)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

  (生)妃子,只见你款解云衣,早现出珠辉玉丽,不由我对你爱你,扶你觑你怜你!

  悄偷窥,亭亭玉体,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娇辉。轻盈臂腕消香腻,绰约腰身漾碧漪。明霞骨,沁雪肌。一痕酥透双蓓蕾,半点春藏小麝脐。(写杨玉环的裸体)

  【第二十二齣 密誓】

  (生上香揖同旦福介)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旦合)情重恩深,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妇,永不分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生又揖介)在天愿为比翼鸟,(旦拜介)在地愿为连理枝。(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

  【第二十五齣 埋玉】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杨玉环在马嵬坡被迫自杀,以帮李隆基稳定军心)

  【第二十七齣 冥追】

  (贴扮虢国夫人魂上)艳冶风前谢,繁华梦里过。风流谁识当初我?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抛雨断重泉堕。

  呀,早则是五更短梦瞥眼醒南柯。把荣华抛却只留得罪殃多。

  【第三十齣 情悔】

  “一曲霓裳逐晓风,天香国色总成空。可怜只有心难死,脉脉常留恨不穷。(悲介)我想生前与皇上在西宫行乐,何等荣宠!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驿荒垣,孤魂淹滞。你看月淡星寒,又早黄昏时分,好不凄惨也!

  你本是蓬莱籍中有名,为堕落皇宫,痴魔顿增。欢娱过,痛苦经。虽谢尘缘,难返仙亭。喜今宵梦醒,教你逍遥择路行。莫恋迷途,莫恋迷途,早归旧程。

  【第三十三齣 神诉】

  虽如此说,只是以天下之主,不能庇一妇人,长生殿之誓安在?李三郎好薄情也。

  【第三十六齣 看袜】

  可惜了绝代佳人绝代冤,空留得千古芳踪千古传。

  紫玉常用来比喻早死的少女。相传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女儿紫玉爱上了青年韩重。后来不能嫁他,抑郁而死。韩重在坟墓旁看见了她,但又和轻烟一样消失了。

  【第三十七齣 尸解】

  死生别离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第四十六齣 觅魂】

  数不尽情河爱海波终竭,似那等幻泡浮沤浪易掀。他只道曾经沧海难为水,怎如俺这一滴杨枝彻九泉。

  【第五十齣 重圆】

  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

  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仞利有天情共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六):读《长生殿》记并诗

  佛言此世界名娑婆,意为“堪忍”,谓世浊苦多而众生竟堪能忍受。昔人问密勒日巴尊者:“君一生闭关,能忍至苦,诚不易也。”尊者曰:“尔等能忍甚吾矣,吾忍一生,尔等能忍生生世世。”顾城诗云:“破灭从不把幻想放过,幻想总把破灭宽恕。”此吾辈所以苦中作乐,未生出离之缘故也。唐皇杨妃,一个是九五之尊,一个是倾国无双,奇缘天赐,两情相悦,可谓尽幻想之极也,而终不免一朝无常阴阳隔。

  非唯世事无常,人心亦然。只三郎一度移情虢国,回心梅妃,虽反以小磨而情愈进,却难保不为未来由爱生恨之远因也。经云:“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恩爱合和者,必归于别离。”抱柱实是欠命,望夫岂非还泪?

  至若魂归忉利,得成天眷,博得个地久天长,到头来难逃五衰相现,福尽堕落之苦。余向读香山居士《长恨歌》,总谓末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较前文略嫌不入。今或明矣,天福纵久终有尽,而情执之苦、无常之恨无穷也。

  以余之愚顽,借人酒杯,作非非想,流连槐南,足慰闲情。虽然,不敢认真也。

  《九歌》《六乐》舞紫庭,天子垂衣对斜晖。

  只愿红颜共华发,不羡鼎湖乘龙飞。

  蓦然一顾倾城色,烛摇金屋夜未央。

  兄赐“国忠”封丞相,姊朝天颜不施妆。

  最是春色三分处,可怜鸠鹊本同林。

  孰料横枝平地起,顿分连理似商参。

  凉风瑟瑟青丝断,悔煞阑前朝饥人。

  始信酒浓甘长醉,从来别后倍相亲。

  梦回广寒闻仙乐,谱罢九重献知音。

  曲成信非人世有,曲终余韵久萦心。

  华清霓裳翾风日,渔阳羽箭上弦时。

  昭阳自是别春秋,东楼歌舞西垂泪。

  温泉柳风落旧梅,银汉双星誓新盟。

  云遏忽传潼关陷,花娇争堪蜀道峥。

  狼相虽诛军犹哗,虎将在外帝令微。

  水逝云散君莫念,钗坚钿合妾当归。

  未亡徒悔轻忠谏,痴魂难忏是情魔。

  可怪忠义明梨园,太平宴上老臣多。

  父暴子逆贼势尽,元帅收京妖氛平。

  玉砌未改雕栏在,露凉霜冷何觅卿?

  龙驭重临葬花地,四百女工收玉骨。

  玉骨不见化清风,香囊空留对宫月。

  为了刘郎心头愿,仙师设坛招魂遍。

  踏破虚空入幽冥,飞渡沧海蓬阆院。

  羽衣飘飘凌波至,从前玉妃今太真。

  旧物密誓亲嘱寄,寄与汉宫愁病身。

  八月十五重圆夜,前缘重续会相见。

  离恨别绪一时酬,许向忉利作天眷。

  相携步虚上钧天,万古千秋共婵娟。

  莫问衣垢身光减,更向何处伴花眠?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七):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中国古典戏曲之经典《长生殿》,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写得很美,刻意忽略了残酷丑陋,用极美的词曲诉说了一段旖旎情事。 《长生殿》刻意避开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公媳乱伦的事实,这非常有趣。我一直以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之所以传唱千年,不是因为痴情高尚,而是因为包含着乱伦、祸国、动乱、惨死这样的猛烈元素,太有戏剧性,引起各朝各代的人的注目。不但有《长恨歌》、《长生殿》这样雅致优美的作品,也还不断有人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作为黄色小说的题材尽情创作——恐怕读者还不少。仿佛是镜子的两面:一面明亮,一面黑暗;一面是琴瑟和谐的爱情,一面是低级下流的奸情。公媳乱伦的事从古至今都有,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何以这两位的故事就被文学家艺术家披上了美丽的霞色面纱,而新闻网站社会版的当代公媳乱伦实例却遭人唾弃没有人为他们唱赞歌?这大约是因为唐明皇是皇帝,皇权之下,赞歌纷涌喷薄。这也与“窃国者侯,窃钩者诛”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事,皇帝干是可以的,而草民不可以。 然而就算是《长生殿》,也避不开杨贵妃之死。贵妃之死体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精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妾也不得不死。杨贵妃该不该死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保全自己,唐明皇只能让杨贵妃去自缢,既不会在这危难一刻挺身而出为自己的老婆说句话承担自己本该承担的那份责任,更不会与她同生共死,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那是哄人的。利益当前,谈爱情?太奢侈。危难灾祸过去了,流两滴鳄鱼泪,祭奠一下,做几场法事,就算是极其痴情的帝王了。这就是人性里黑暗的那部分,亘古未变的那部分。

  《长生殿(插图版)》读后感(八):杨玉环她不是个胖子啊她不是

  终于死乞白赖把这套四本书看完了,桃花扇开头,长生殿收尾,中间夹着牡丹亭跟西厢记。

  四本书连着看下来,长生殿论逗趣不敌西厢记,论词句不及牡丹亭,还好有无聊透顶的桃花扇陪衬垫底。后半截完全当成志异小说在看了。

  单从书里的描述来看,贵妃娘娘她不是个胖子啊她不是,

  第十六出【舞盘】,贵妃娘娘伴舞《霓裳》曲,自制了翠盘,“整顿衣裳重结束,一身飞上翠盘中。”在翠盘上舞蹈,这哪是个胖子做的事啊。。。

  以及第二十一出【窥浴】,贴身丫鬟偷看主子洗澡,里面用到了“亭亭玉体”、“轻盈臂腕”、“绰约腰身”、“纤腰”等词,以及出浴后,李隆基夸“妃子,看你似柳含风,花怯露。软难支,娇无力,倩人扶起。”这都不是胖子该享有的赞美啊。

  第三十八出【弹词】,伶人李龟年流落江南卖唱为生,里面谈及杨小姐,说的是“花输脸颊柳输腰”,应该不是在跟柳树比腰粗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