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芙蓉国(上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10篇

2022-03-11 12:26: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10篇

  《芙蓉国(上下)》是一本由柯云路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874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08-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一):文革,一列不会停的火车。

  每一个80后,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会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很多事。

  所以,真的还好,有这么一本书,把这些全告诉了我们。

  如果说拨开历史混沌,刮掉政治属性,文革是什么?我认为作者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它是一列没有制动的火车。如果在平庸的时代如同现在,也许一个人因为一件事、一个想法会突然火起来,但他激起的涟漪很快会被时间的大湖镇压,社会依旧如昨,不会有太大改变。而在那个十年中,也许你会因为写一张大字报就名扬全国,接下来你会成为学生领袖,会被中央领导召见,会投入十年不间断的革命过程直到最后为其献出生命;也许你会因为一次会议上的大胆发言就一鸣惊人,接下来你会成为几十万工人的领袖,会统治一座城市,会成为最顶层的人物;也许你会因为在考卷背后写一封给毛主席的信就登上报纸,接下来你会成为典型人物,会成为中央领导,会载入史册。文革是一个放大器,他将所有的火焰放大成森林大火,将所有的水花放大成滔天巨浪,它的作用是没人能档的。就像一趟火车,开动它的人,为他填煤的人,纵身跃上它的人都没有想到,它竟然真的越开越快,无法控制,停不下来了。

  文革是一场局,设局者轻易地利用了全中国的人,只为了达成一个老人生命最后十年的痴念而已。在这场局中,原本就癫狂的人如黄海是让人感叹的,不过在别的社会中他也不会好很多;原本就市侩的人如马胜利是让人不齿的,无立场无节操让他不论在文革中还是在平常岁月中都不至于混的太惨,而文革又给了他根深蒂固的自卑一个出口:受惯了屈辱的人作威作福起来,比谁都厉害;原本就单纯的人如鲁敏敏是让人怜惜的,她不知道文革是什么,只是单纯地为了青春,为了喜欢的男生而奉献自己,却最后落得最悲惨的下场;而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就是卢小龙这样,在正常社会里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智慧,坚韧,尊严,胸襟,果决,成大事的条件在他身上都具备了,连长相上,他高凸的额头都符合了帝王的条件。印象最深的描写出现在快结尾处,关于他到铁道部工作,那种做事的魄力和手段让人拍案叫绝。文革这场局给了他很多,却夺走了他的一切。最后他贴反江青大字报的那种胆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表演,可惜,命运不给他翻盘的机会。看完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会想,如果历史上卢小龙这样的人活了下来,会不会就是今天的柳传志,张瑞敏。历史没有如果。

  看过了这本书,很多事突然间就明白了。以前会纳闷,那些老人现在还在纪念文革,是那时受的苦还不够多吗?原来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轰轰烈烈,真正的一夜成名,不花钱游历全国,靠着几根木棍就能霸占一方政府,这滋味,你们小年轻懂吗?他们觉得,他们那个年代的青春,才叫青春。诚然,疯狂是青春的必须元素,但如果这疯狂带来的是文化的破灭,经济的停滞,人性的丧失,我宁可青春过的平平淡淡。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我们中国人才能敞开了谈论文革到底意味着什么。到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才会真正明白,人这一辈子怎么过,真的会影响国家的命运。谨以此文,纪念那段不堪回首却必须回首的往事,愿历史不再重演。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二):法西斯专制暴政下的如火青春

  首先很欣慰这本书没有被禁,这段历史需要被真实的解剖和正视,我们才能在悲痛中清醒,认清一些黑暗,坚持一些光亮,勇敢的走下去。也感谢作者写了它。

  作者的后记是本书最佳的书评!!但全书带来的震撼仍然是看过后记也不能宣泄的。

  黄海跟田小黎死的那段,哭得发抖,想起他们被剥夺的父母与幸福、想起他们在黑暗中用爱挽回自己生存的意志、想起田小黎临睡前说的话,“弄来弄去,我们还是弄在了一起”“能这样死去也挺幸福,因为有你”他们真的很累,很痛,浑身被打断打破,最后的一点力气,就用在拥抱吧。

  卢小龙死的时候,我一直反不过劲儿来,不敢接受。他作为主人公,有太多的细节和镜头,我被裹在他往昔的回忆里,每一幕都让我爱慕、心疼、愤恨。

  首先来说说作者通过人性角度解说的权利本质:

  权利最开始出现时,大家可以想象出来,一个原始部落,大家遇到各种抉择都茫茫然,总会有一个思维广、看得透、勇敢果断的人、或是经验派、或是理论派、甚至仅凭鼓动才能、抑或身上散发出的值得依赖的气息,人们会愿意跟随,这跟狼群的原理一样,人作为社会型动物,也会把选择风险让出去,人在自知选择能力不济,硬选择只会是瞎蒙撞大云的情况下,更愿意相信别人,一位老人、一位巫师、一位最好的弓箭手……

  于是,他有了提出建议的地位,当然每个人都有,但无形中,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会高瞻远瞩把部落带入繁荣,人们要遵循他的体制规定,如何居住、打猎、劳动、分配、婚育,都会有领导者自己的尝试,一个集体作为少数服从多数也会听之任之,权威和信任一旦形成,人们会拥戴自己的首领和决策,不愿意的人可以一直阻拦劝道,但他无力自己单过。

  所以,最初的权利,是下给上的,即,是人民给予一个人的。

  继续发展,当部落壮大,人口太多,领导者不能以一领百,部落中当然也人才辈出,他会召集民众推选、比赛,选出中层干部,这时的中层干部多少还是受人爱戴的。

  但当历史继续发展,中层干部的出现必将造成一个结果:它的层数越多,迷雾就越大。

  高一点层次的干部,已经无力靠人民推选了,而是最上层指派。第n层,无法了解n+2、n+3……的真正态度和实力,甚至无法了解同层其他领导的态度实力。

  人多,心一散,队伍不好带呀。出现分歧也就在所难免。臃肿的机构就像一团云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这个体系的高层拥有暴力军队,且放弃民主和人权,变成无情的利益魔鬼,整个体系其实就已经失控了,广大人民已经无力再主导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

  这个时候权利已经变成上给下,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它损毁了一切。

  我们再来说说人性:

  我们说社会主义是必将失败的、人民公社制度就是最失败的实验例子、共产主义更是遥不可及,是大跃进式的思想,也许在未来是必然的,但在现在,则是害人的。为什么?因为“社会”这个词淡化了人的个体,而真正驱动社会的是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当人性还停留在自私自利上,当社会无法给人们安全感,自私自利会演变成大量圈钱、权利攀爬、暴力竞争、残杀同类。

  当人生活在苦难中,他会愤怒、会对有钱者嫉妒、会对不公仇视、会想报复、想战斗、想得利,这种最基本的动物属性,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最最本质的驱动力发动机作用。从上到下,从发起到、到策划者、到阴谋者、到实施者、到疯狂的平民,都在暴力被公允的情况下发泄着、刺激着人性中的兽性。共情心惨淡熄灭。下面的人想把上面的人踩在脚下,官场上的人互相倾轧争取存活。所有人无暇顾他保命要紧,恐怖高压让人们无法团结人人自危,生产力荒废,社会瘫痪。

  人在权利棋盘中,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就连中庸之道也不行,只能无怨无悔任凭青春的奔腾,留给晚年和后人无语凝噎。

  权利体现在“无权”、“对其他人权利的践踏”、“剥夺”、“无隐患”之上。

  当一国民众普遍善良,没有太大血性,摊上了一批爱好权利的精神病疯子时,民众就变成了棋子、石头、玩具小兵,没有生命,没有人权,没有任何“共情”的体现,是道具,是工蜂,是愚蠢的军队。

  卢小龙像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显然与浑浊的世事稍有差别,即使他最开始也本能的为权利而战,但他骨子里有爱,有人性,有思考,没有被权利弄疯,当他在刘堡村第一次品尝到仇恨的滋味,他仇恨的是暴力,是无良,是虚假,是权利斗争,它们将美好的东西屠戮。黄海当时在反对文革时,也表现出了清醒与正义,虽然那是令人叹息的微光,也造就了他后来坚持真理不畏暴力强权的结果。

  他利用人性,威逼利诱加强迫,让全民陷入野狼状态,于是自下而上的,下面的人会想满足虚荣把下面的人拉下来踩上去,想要践踏所有自己未拥有的,抢夺自己想拥有的。

  有个细节,黄海跟卢小龙在北京偶遇,黄海逼卢小龙承认他们是混蛋,是别人的炮灰,卢小龙不承认。从大局看,所有人都成了炮灰,善良点的邪恶点的好的坏的,都成了炮灰,最后死刑的死刑入狱的入狱,但说到底,全是受害者,被制度迫害、被权利游戏挑拨。

  权利上层的战斗对象不是民众,即使看上去民众服服帖帖了,他们的生产力和顺从也不是权利的目标。

  权利的目标是展现其力量,得到上层分配的权利,震摄其他臣子。

  国君通常会给一堂朝野2-3个权利团伙的抗衡,彼此牵制,无法独大。为什么国君会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利?为什么每一层领导会拥有权利?最终的暴力力量是兵,兵的直接管辖是排长级别的小人物。但为什么权利会分级形成?因为下面的人不知道上面的那个人的底细,不知道权利的分布,并且没有足够的暗中团结,所有没有反叛会形成,只有遵守。下面几个人,永远不知道上面某个人的权利分布和真正实力,所有没有任何一级会反抗上一级,所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建立。如果下面某一层足够团结,上面几层权利就会架空,甚至被颠覆。在一个很难存在“起义、放抗”的金字塔中,就出现了唯一的权利规则:上层赋予下层权利,也就是跟最开始权利形成时相反的方向,不是下层给予上层,而变成了上层给予下层。所以,就出现了唯一的现象:安全感少的人、欲望野心大的人,会通过贴合上层拿到中间层权利,然后一级一级往上爬,而不会对自己之下的群体负责,所以卢小龙中途很惨,因为他搞错了方向,他跑去为下层人民做好事,他没有在上层搞暴力,所以他得不到权利。在官吏们贴合上层的过程中,上层的权利地位就安稳了。所以金字塔结构是自给自足的,是自己稳固自己的体系。并且有很强的驱动力。因为人性,即使是平衡中的权利团体,如果上层要驾崩,下层就要抢,就不平衡了,历代如此,因为他不抢,抢到的人绝对会干掉你,不是你放弃就能闲云野鹤的,所以权利游戏停不下来,没人能跑,你进去了,就得往上爬,停着就要失眠。正因为如此,林彪集团才沉不住气,历史就在这些微妙的人性中酝酿了。

  中国,一个如此多灾多难的国家,只要一日不对曾经这段法西斯本质的专政进行罪恶魔鬼判定,就一日在等待多灾多难的继续。

  卢小龙是真正意义的领袖,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领袖不是通过权利游戏、不是通过暴力、不是通过靠他人的恐惧取得的,而是他人的爱戴,他也许生错了时代,但这种人永远是时代的希望。他最后也死在了对权利的追逐上,如果他放弃了,他也终将是个大人物,但他被年少时的经历所蛊惑,被那感觉牵引。

  每个人,都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体,不停的变换着,时而清醒时而沉迷,但这就是青春。只不过我们的青春很和缓,只要不死,什么都好说,好改。但他们的青春太烈太绝对,无法后悔,也不需要后悔,毕竟,每个人要对自己的抉择、自己的思想感情负责。这是那代人必须承受的人生。

  我们也忘不了那些善良淳朴的村民,我很喜欢来旺,喜欢寒岭大队那个小姑娘,那个年代,必定有更多不在漩涡中的,在边缘依旧善良的人们。

  我想,我八成要为卢小龙的死难受一个礼拜吧,他的黑瘦矮、缺失的门牙、肮脏的衣服、破了洞的鞋子、显得腿短的裤子、在窗台砸馒头吃的样子、抚摸白猫的样子、想沈丽时的样子、他的字……全都在脑海中任性成形。但我不同情他,他不需要同情,他是一匹最骄傲的野狼。他把他的青春完完整整的绽放了,没有遗憾。而我们呢,我们这代人拥有勇敢吗?我们因得到太多而懦弱。

  景物描写超级多,视觉倒是丰富,慢镜头画面把想象力用得好累~~好累!!

  这是一部专政暴力的法西斯历史,是一部人性爆发的历史,是一部暴露出社会权利本质的历史,更是一群人的如火青春。无语凝噎。

  我只暗自祈祷,这样的无明,再不要在人间降临。

  逝者已逝,生者应记。抛弃的应该坚决抛弃,悲剧不应重演,坚持的应该坚持,同情与善良是文明的希望。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小说,对于那些亲历过文革的人来说,是记忆重现;而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是触碰历史。

  在看这本小说之前,我对文革的概念始终只是停留在历史课本上干巴枯燥的一页纸上,十年,浩劫,四人帮,唯一的生动感也仅限于选择题中那个有关文革的唯一考点——选项貌似是什么《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甚至都没有细细思考过“十年”所需要的历史跨度。从小被正统历史灌输的我们,默然的接受了这样一个已经被定性的名词,以至于完全忽略了隐藏在这十年背后的鲜活生命。

  每个人心中都有像卢小龙、马胜利那样想成为人中龙凤的原始冲动,特定的历史时期给了他们这样的空隙,而他们也用各自的方式完成着自己出人头地的使命。卢小龙有一种赌徒心态,当每一次凭借自己的判断跳出头的时候,就坚定轰轰烈烈活一回的决心。无论是早先“反工作组”时的欲扬先抑,还是最后“反革命传单”的穷途末路,无论是当年在圆明园遗址召集小分队时的领导者地位,还是面对沈丽急于表现自己的冲动,都暴露了这个人物不甘平凡的性格特征。也许,卢小龙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终极目标,他的快感只是存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来自于亲人、情人、同学以及同道中人的瞩目,更确切的说,出身于高干子弟的卢小龙在我们现在看来完全是既得利益者了,所以,他做这一切,只为名。

  而马胜利不同,身处于底层阶级的他完全是结果导向型。所以,他很在意做出一个决定的后果,其亦步亦趋的谨慎态度也让他在动荡反复的十年浩劫中始终跟对了队伍。他输不起。

  沈丽在我看来是个文革的旁观者,他和卢小龙的爱恨情仇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插曲。看到她和儿子、丈夫站在轮船上重游长江时,我的思绪突然飘回到老年Rose在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幕。纵使卢小龙并不如Jack之于Rose般刻骨铭心,但同为她们生命的过客。也许,最美的时光不过留在记忆中的温度。

  最令人心疼的就是鲁敏敏,每每看见她再度遭遇厄运时,我就会一遍一遍的想,如果不是文革,她的人生会是怎样?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还是知名作家;居住在一整座四合院内,在家中排行最小;长相最漂亮,身材也最好。如果换成现在这个时代,只怕是标准的白富美。然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莫不如此,中枪、变傻、变胖、被玷污,再到最后默默的落脚于山中的小村落中,在自己的世界里度过余生……这前后鲜明的反差让人唏嘘,而这一切,从马胜利带着红卫兵迈进他家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而李黛玉这个和林黛玉有着一字之差的名字从一出场就显得瘦弱敏感。她对马胜利逆来顺受,也从未点破对卢小龙积蓄了多年的感情。她就像一根浮萍,父亲的自杀,母亲的劳教让她忘记了家的滋味;马胜利的强势让她失去了掌控自我生命的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女人在逆境中的意志力往往大得惊人,看看米娜,看看李黛玉,便可见一斑。正是这样一个集柔弱与坚挺于一身的女孩将故事引向了最终的结局。我想,那一刻,她会想起文革前她暗恋卢小龙的那些岁月的,毕竟,想要亲手斩断这些挂满记忆的长藤,是需要勇气的。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只是那段历史中的那些人,不能够也不应该被忘记。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四):《芙蓉国》

  谁说没有讲述文革的作品,本书就是很好的一部,或是国情如此,鲜为人知罢了。可以说是部全面描写文革的作品,最高阶层权力争斗、民主党派、大中学校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农民、大中学生(红卫兵),几乎照顾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

  故事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场血淋淋地批斗场景,给读者们一个下马威,即使是在文字上,也能感受到凛然不安。

  刽子手们平素积累的压抑和自卑心理终于在施暴中爆发,打着正义凌然的“革命”旗号,干着千百年来摒弃的暴行。短短几个小时的功夫,无辜地两位老师一死一伤,除了施暴者的张狂,更多的是鲁迅笔下看热闹的人们,正义和良心此时都被麻木和盲从替代。

  一次次被这野蛮残酷的场面震惊,无休止地批斗、殴打、羞辱,暴力血腥、恐怖四射,让心一次又一次颤抖。

  作者从描写最高权力阶层、从一个个大事件揭露在一切堂而皇之的口号之下隐藏的政治斗争真相。从中学生(卢小龙)的角度认真思考了文革,从刚开始的热心参与,每一阶段不同的境遇和思考,到最后的反抗,直到被定为反革命被判死刑。从马胜利、呼昌盛、黄海等讲述红卫兵们可憎可悲的遭遇。沈昊、卢铁汉、胡象、李浩然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给我们还原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间百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