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上下)读后感精选
《芙蓉国(上下)》是一本由柯云路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874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0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芙蓉国(上下)》精选点评:
●年轻人也可一读
●时代 时代
●刚读完,无语凝噎,五星,建议二十岁以上的同学阅读。
●故事写的有些乱,但是很值得看。新中国历史上我们最应该读解的十年。
●写实的文革~
●算是我第一本没读下去的书 言情小说味太浓
●看的时候投入的像言情小说
●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人来说,那场“浩劫”经常被父辈提起,虽然耳熟但却并不知悉。这本书能带着你去重邮那段历史,真正理解浩劫的残酷、人性的泯灭和善良的力量。值得一读的好书!
●说实话看的不是很懂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一):告诉我们历史的原貌
我花了两天两宿把芙蓉国看完了 读罢给我的感觉是 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是一个年轻人, 从小被灌输的历史教育是正面的,积极的。 从来没有,抑或是很少去涉及这样的斗争,高层的斗争,高层与民众的纠葛,民众之间狂热地斗争。这个历史期间,中国人的恶、丑、虚被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二):还算好,有这本书
我们是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40年前的那段历史,如今的80、90后有多少人了解?有多少人关注?现在我还能从父辈们的口中了解一些那段讳莫如深的十年中的事实和真相。然而,将来如果我的孩子问我,我又该如何回答她?还算好,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一代代的将那段离我们最近的、最黑暗的历史流传下去。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三):能够走入人们的阅读视野
柯云路的《芙蓉国》之所以能够走入人们的阅读视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择取的历史时间的特殊性:1966-1976。面对这样一段历史,越来越多的人将是赤裸地走近它。所谓赤裸,是因为它的阅读者不再是历史的亲历者。阅读历史,并非因为我们是它的历经者,并非因为历经才会对此有真实的情感,同样认识判断历史的价值不应当以对历史的依恋情感为基础。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四):一切都不是自己的
那个时代是如此荒唐,也是如此真实。一个国家陷入疯狂,究竟是为什么?我一直追寻答案。有些人很喜欢那个时代,但大部分人很讨厌。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能机械的喊口号,没有自己的行动,只能听从上级的安排,没有自己的生活,只能活在别人的指挥中。我们读来好像很好玩,实际上满纸血泪。卢小龙,本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在这场漩涡中,只能去斗争而最后的良知换来一颗子弹。中国几千年来,也没有如此的灾难。只想问,还会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很难说。
《芙蓉国(上下)》读后感(五):《芙蓉国》
谁说没有讲述文革的作品,本书就是很好的一部,或是国情如此,鲜为人知罢了。可以说是部全面描写文革的作品,最高阶层权力争斗、民主党派、大中学校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农民、大中学生(红卫兵),几乎照顾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
故事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场血淋淋地批斗场景,给读者们一个下马威,即使是在文字上,也能感受到凛然不安。
刽子手们平素积累的压抑和自卑心理终于在施暴中爆发,打着正义凌然的“革命”旗号,干着千百年来摒弃的暴行。短短几个小时的功夫,无辜地两位老师一死一伤,除了施暴者的张狂,更多的是鲁迅笔下看热闹的人们,正义和良心此时都被麻木和盲从替代。
一次次被这野蛮残酷的场面震惊,无休止地批斗、殴打、羞辱,暴力血腥、恐怖四射,让心一次又一次颤抖。
作者从描写最高权力阶层、从一个个大事件揭露在一切堂而皇之的口号之下隐藏的政治斗争真相。从中学生(卢小龙)的角度认真思考了文革,从刚开始的热心参与,每一阶段不同的境遇和思考,到最后的反抗,直到被定为反革命被判死刑。从马胜利、呼昌盛、黄海等讲述红卫兵们可憎可悲的遭遇。沈昊、卢铁汉、胡象、李浩然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给我们还原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