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玩法变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玩法变了》读后感10篇

2022-05-15 02: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玩法变了》读后感10篇

  《玩法变了》是一本由胖胡斐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法变了》读后感(一):草根卖家的品牌出路

  目前淘宝上有600万卖家,商城有4万多家,但是消费者真正记得住的品牌寥寥无几,

  记得住的店铺更是屈指可数。 因此,大多数卖家都是没有品牌的。少数几个卖家有一定的客户积累,

  但是这些客户又同时是属于淘宝的,另一种是有品牌,但是没有多少知名度,没什么分量的,这些都是弱品牌。

  首先是为什么要做品牌,胡斐大师提出了一个弱品牌的概念。

  从整个淘宝的大环境出发,运营需要流量,自然流量有限,那就需要广告投入。

  但是近两年来,随着传统品牌和资本的进入,广告费越来越贵,卖家抱怨日子不好过。

  于是,萌生“出淘”想法; 出淘的几种方案,a 多渠道营销; b 自建独立B2C;

  但是事实上,多渠道的人力成本非常高,货品库存也不好把控。

  再看看独立B2C, 那更不是中小卖家能玩的。 真的做了,才发现站外的流量还是很贵的,淘宝上的流量还是很便宜的。

  于是,回过头来,中小卖家们还是暂时死了出淘这条心,安安心心的再淘宝上做,一方面要进行原始积累,另一方面,不能玩大的,就玩小的,在淘宝上划一块地盘,也能够做淘品牌。

  弱品牌在淘宝怎么玩?

  玩法1: 流量,转化率,回头率,评价,传播;

  按照孙老师的市场营销3模型

  拉客:免费流量理应分为两块,搜索流量和活动流量;搜索流量在本书中一带而过,活动流量是要有销售基础和价格优势的;因此,花钱买流量是一个必经阶段;花了钱,如何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地流量,这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了。当然,广告流量要和搜索流量,活动流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就是推广上的策略;

  接客:有了流量,就要提高转化率;这个点很大,产品,价格,购买用户体验...

  留客:如果说前面两个是一个销售,这就把运营工作上升到做品牌的阶段;形成品牌之后有什么好处,说的具体一点,用户对你的定位有了一些印象,他们会自发地讨论,主动地传播,进行二次购买;具体到运营角度,你的流量成本会降低,转化率会提高;

  这个应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然你的推广越多,积累的速度就越快;

  回到前面的弱品牌的概念,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你的品牌就会慢慢从弱到强。

  玩法2: 如何做品牌;

  CI(企业识别)=VI(视觉识别)+BI(行为识别)+MI(理念识别)。

  这个公式比较抽象, 具体的说,logo,颜色,口号等构成了VI,便于人们能够记住他,可以称是一个品牌的硬件基础;

  MI,品牌给人的一种印象;操作上,卖家们通过市场调研,结合自己产品的优势,确定自己的定位;

  I,在运营的过程中,卖家把这些定位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买家看到我 -> 进入我的店铺 -> 买家挑,逛,比较, -> 下单成交 -> 收货评价 -> 买家再来买

  于是,在卖家购买的过程中,就有一种独特的体验。

  这种体验如果是好的,与众不同的,买家会口口相传,会相互谈论;对于网店,还会在店铺留下评价;

  玩法3: 如何做促销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促销是招式简单,内功复杂的东西;我们需要考虑时机,考虑产品,考虑赠品奖品,考虑利润,考虑投入产出,考虑客户类型和心理,再结合数十种基本的操作形式。从而提高转化率,客单价。

  玩法4: 如何定价,如何高价位卖产品;

  我们都希望高价卖产品,但实际情况是高价卖不动产品,所以选择低价道路; 这根本的问题是需要提高我们的营销能力,胡老师提出一个魅力属性的概念,不仅仅要挖掘我们产品现有的卖点,而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卖点;作为生产厂商,更可以改良产品。当然,定价也是一个策略性,实操性很强的方面,我们要产品和品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玩法变了并没有系统地提供给我们运营工作的招招式式,比如提升转化率,如何投放各个广告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它在宏观上描述了整个淘宝平台的运营趋势,以及顺应形势改变玩法地众多优秀卖家,让我们对淘宝运营更加了解,更加能够把握形势和方向。

  《玩法变了》读后感(二):接地气的一本书

  非常接地气的一本关于电子商务运营的书,作者根据自己在淘宝内的工作经验,先是探讨了当前关于品牌策划、传播的问题,再详细讲述了流量、品牌、促销、产品四个方向的做法,借用的例子个个具体,大白话,容易懂。

  虽然说的都是淘宝,但是里面的营销思维却是相通的,所以说是说淘宝卖家人手一本,外行人如我倒也能从中获益。比较有感慨的是关于价格体系。定价需分出高中低端,高端树立形象,中端创收,低端作为抵御价格战的防线。

  而全书最让我惊艳的就是最后几页作者关于“魅力属性”的论述。当时我就想起了之前在《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里提到的“真实感强于调查”这一论点。

  胡斐说道,品牌等于体验,要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魅力属性”,把客户没想到的都想到了。我觉得这一点很好地概括了我之前有过的“有些东西是靠自己感觉的、不用总是做调查”和“能感动自己的东西也能感动人”的想法。

  以下是我自己最有印象的几点:

  1 不要总是想着有第二次,事实上如果从最开始不能一击即中的话,以后再也无法翻身了

  2 关于魅力属性的,他提到很多时候你的调查对象也不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的,这时候做调查也没有用

  3 魅力属性有可能是最开始人们觉得没有必要或没有用的一些小伎俩,经典例子google的百变logo,如果在问卷中问一个每天都会变化的logo会影响你的心情吗?回答者肯定会不屑一顾。google这个做法不是调查问卷出来的,却在做成之后博得了大量好感,从而形成了对品牌印象的建立。

  4 魅力属性有可能需要别人慢慢适应的,比方说office系统的操作,刚开始很多人用惯2003版的,对07版的完全不适应,甚至反感;但现在大部分人喜欢上了新版本,因为它确实能够提高效率。

  我也有些想法:

  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做调查得到的,有些则不然,

  如果想做出新意,做出独特之处,可能需要的不是向外调查寻求数据,而是回过来看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付出多少&对它的情感;

  普适性的数据当然还是要有,

  但如果是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话,

  应该具备以下两点:

  ·想到顾客想到的,还要想到顾客想不到的

  ·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如果自己不是投入地去做这件事情,连自己都厌烦这个东西,又怎么能让别人看得上这产品呢?

  《玩法变了》读后感(三):淘宝创业

  作者在开头提到了淘宝存在着两年一次的变革/洗牌。

  据我观察,到现在2015年,小的弱的假的淘宝商家基本消失,剩下相对不错的不卖假的商家,并且马云也是下令严打假冒系列商品。

  书上主要两个观点:拒绝经常性自杀式的打折促销,以及努力建立自身的品牌。

  商家现存问题。

  1.越陷越深的打折促销模式:崇尚“流量为王”的价值观,商家陷入广告——爆款流量——销量——利润——广告...的死循环。

  而价格战中,降价——降低成本——质量差——用户体验差——卖家跟风购买销量高产品——同质化竞争——降价...

  而实际情况中,这种种的广告都大多数没有想象中的威力,以致商家的投入变为沉没成本,越积越弱。

  2.建立没有根基、浮于表面的“品牌”。商家通过所谓的策划人员,或者亲身上阵,略去建立品牌最重要的根本——质量以及服务,而直接建立其他支末的环节:LOGO、包装等等。

  ----------------------------------------------------------------------------------------

  其实我觉得作者提出的四个解决方法可以有一条思路串联。

  就像YY创业课上所学到的,

  首先,你要热爱、投入、创立自身的品牌,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与细节,以及优秀的服务。——就如那个例子:新开的淘宝卖家为同城的买家亲自送货上门并且悉心服务,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

  然后,当你有了这个产品以及服务的时候,一开始时,对仅有的顾客全身心的对待,已达到一个效果——人拉人的效应【最重要的广告手段】

  因为,销量=销售率*转化度。

  之后,当接收了正确的反馈之后,据其继续完善你的品牌、产品、以及服务。

  书上有必须属性、可有可无属性、魅力属性、以及无用属性。“魅力属性”就是我们的“定位”!

  在淘宝上,就可以“正正经经玩促销”: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特色去构建属于自身的促销节日【找好自己的借口】,还可结合淘宝的节日形成自身的特色。

  【PS:在促销打折时,需要认认真真计算好各种数据】

  关于促销,最重要的是三个问题:要买家做什么,有什么好处,怎样做。

  -------------------------------------------------------------------------------------

  各促销手段的优劣

  主要的模式:只要。。。【商家的利益】。。。就能。。。【买家的利益】。。。还能。。。【商家的附带利益】

  1.满就送/减/返,返相对不好理解并且需要顾客有二次购买的行为。

  2.抽奖:考虑符合客户的喜好程度,以及中奖的概率。

  另外,用户需要有“参与感”,否则就像接到诈骗电话。

  还有,宣布中奖消息的时机可以选在指定用户的社交时段,增加影响范围。

  3.秒杀:限时限量限价。

  存在秒杀前和秒杀后两个阶段,都可以利用这一闲时流量增加客户购买的可能性。

  【重点是,利用秒杀引导购买,而不是为秒杀而秒杀。】

  4.加价购:1.商家可利用附送销售库存过剩的物件

  加价的点可以独创。

  5.积分换购:属于长期CRM的建设。

  6.折扣券/储值卡/代金券:锁定用户重复消费。

  【淡季发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钱=钱/物/机会。

  7.真正的团购:团购是维持成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客源与收入,从而增加利润。

  最重要的是通过人拉人的带动提升销量。这个人拉人最好可以直达社会团体中的“小头头”,并增以适当的鼓励。

  [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户反馈]。

  《玩法变了》读后感(四):淘宝“科普读物”

  这确实是本很好的“科普读物”。这本写于2011年的书,几乎是从淘宝的“农耕时代”讲到“工业革命”,大量事例娓娓道来,对于了解卖家、理解淘宝相当有帮助。只是一竹从网上下载的这个pdf版图表几乎完全缺失,促使我在阅读完电子版后又定了本纸制书。

  回味初读,在这几个方面比较有触动:

  1、精细化。淘宝确实早已不是拍拍照片、发发宝贝就可以等着数钱的阶段了。秒杀、限时促销、满就送、包邮、满减、团购、硬广等等促销工具的出笼,带来的不只是更多的曝光方式,也是对卖家、对小二提出的更高要求,告别一股脑的“冲”和“杀”,讲究策略,讲究方法。从胡斐对各种营销工具出笼细节的回顾来看,每一个新方式的产生都是因为一种新的细化需求。作为电商和电商平台,诉求当然是“卖货”,但这大诉求细化为“提升转化”、“提升客单价”、“提升回头率”、“促进老客带新客”等等时,才有了包邮、满减等新的方式方法。先有需求的梳理细化,才会有运营的精准直达。

  精细化趋势是淘宝的“丛林法则”,卖家面临这样的筛选,不再是人人开店都能赚钱。表现于淘宝平台,人才引进更看重小二的专业背景,公关宣传不再宣扬无门槛解决就业。淘宝已经不再是残疾人上传个宝贝就能养家糊口的地方,而更成为懂成本控制、懂店铺运作、懂营销策划的商家和小二的战场和舞台。所以,TP、卖家培训公司都是顺应潮流的产物;所以,小二不能只会跑堂传菜卖气力。

  2、策与划,想与做。这是胡斐书中说引用重阳的一个PPT的观点:“策”说的是方案、想法、创意,是“想”的层面;而划说的是项目管理、用户体验设计、沟通、危机处理等“做”的东西。“思行合一”是一种境界,但往往尤其是宏大的项目常会让人感到自己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关于实施的技巧》几乎算是一个营销策划的执行范本,详细讲述如何谋划,如何把握好步骤和细节。有机会做项目的话真应该把这几页撕下来贴桌子上啊。

  “想的好,做的差”其实是挺普遍的现象,原因五花八门,但个人感觉常会出问题的情况是“忘记初心”和“眼高手低”。过分发散的脑爆会让人想不起来为什么要开这个会,而不顾实际条件的畅想最终是瞎想。保持初心,认清自己,才会有成功的方案和漂亮的执行。

  3、传播的放大镜:借力。多花1块钱的成本能挣多少钱?10块?1000%的收益!可为什么不能是11块?逐利是商业的本质,能赚11块的时候当然不希望止步于10块。所以除了硬生生一板一眼的直通车、硬广投入,还要期望口碑和影响力产生贡献。胡斐以双11战绩、天使之城的名胜实景模特照为例,讲述了为什么有些时候要“多花1块钱”,当你用这1块钱带给用户惊喜,让他印象深刻,无形中,他会愿意为这“1块钱”付出更多,而且愿意为你传播。这方面淘宝有着丰硕成果。

  在传播成本上,“借势”比“造势”的成本更低,也更轻巧。如“清明上坟纸二奶”、“第一夫人同款”事件,为淘宝赢得巨大曝光和流量,不亚于搞一次大型发布会或**节。这种“势”虽然可遇不可求,但诸如换季、节假日则是固定的可以好好准备来借的“势”,内衣频道冬促做的给父母送保暖内衣的微电影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玩法变了》读后感(五):怎么做电商运营?

  淘宝确实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一, 不再畸恋流量

  很有意思的是,但你很关注销量的时候往往没有销量,而当你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时候销量自然就来了。 ---OSA品牌

  4C和6P理论评价品牌的强弱。

  老客户的流量更重要。

  运营的关键环节: 引流量,提升转化率,客户关系管理。

  通过服务建立起用户满意度。

  客户分类:潜在客户,新客户(有过1笔交易),老客户(多次在你这里购买,但仍可能去买别人的),忠诚客户(认你的产品,被你的服务打动的),数量呈金字塔。 还有沉睡客户。

  淘宝广告获得一个订单成本是50元。

  网站运营思路框架:

  市场推广阶段,软硬广告,关注店铺流(量),拉客;

  销售阶段,关注转化(率),接客;

  服务阶段,提升满意(度),留客。

  越往后阶段,越决定网店能否长久持续发展。

  顾客心中的“好”,来自你的店铺呈现给他的印象和体验。

  二,品牌是运营出来的

  是否等于 logo + 口号 + 品牌故事 + 新包装 ?或者 VI (visual identity) ?

  品牌是接触前的印象 + 接触后的感受 ,综合起来是一种体验。

  品牌是运营出来的!!

  营销解决不了品牌问题,营销负责拉客,运营负责接客。

  对品牌产生的影响的工作主要在和客户的接触点上,例如:网站风格,购买过程,产品包装,甚至不相干的送货上。要在服务细节上感动用户。

  运营做的事:

  基础工作:拍照,网店装修,页面文案,内容安排;

  销售;

  促销活动;

  客户满意度提升,老客户关系营销。

  三,促销

  自己店铺活动,更多是提升客户体验度,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还有促销目的是清仓。

  新买家,包邮效果好。 VIP而言,满赠活动会好一些。

  促销不是只做打折,多了对品牌不利,价格战,恶性循环。

  千万不要用线下没做过的促销方式,消费者会弄不懂。20秒时间可以给他说明白你的活动。

  对消费者: 干啥? 啥好处? 怎么做?

  自己评估: 花了多少钱?卖了多少货?影响了多少人?

  四,产品(商品)

  找到魅力属性,不容易被复制是最好办法。是那些能打动人的小细节。

  一维属性是功能越好,客户越满意。必备属性,完善到一定程度后,满意度会趋缓。魅力属性越多,满意度会极大提升。

  魅力属性是同质化的最好解药。 具有极强的传播力,甚至具有病毒的作用。

  怎么找魅力属性? 只有满足自己时,人才会兴奋起来。

  做事步骤:先树立正确产品观,整理出完整的产品线和价格体系;然后店铺可以做促销,积累经验,进行创新;最后建立自己品牌。有了这些,流量不是大问题了。不要天天盯着活动,抢广告位了。

  《玩法变了》读后感(六):理论需转化成自己的

  几乎一口气读完,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简单口语化,但结构混乱,知识点不清晰,废话太多。

  整本书最有用的就是促销部分,增加了我对促销更多的认识。促销方式的确多种多样,能适当的玩透促销,客户自然跟着跑,所以要深刻理解各种促销的优缺,适合时间,实施方法等。但我认为,促销除了里面说的形式,还可以延伸出很多,例如跨品牌合作,通过合作,达到双赢。

  另外一部分我认为有用的是“弱品牌”,作者通过4P,4C的理解,转换成他认为的淘宝4C4P,非常使用,可以用于鉴定和发展自己的淘宝品牌。所以就联想到,经常自己学习些国外的理论,例如kotler的营销管理,但是往往只是达到理解,没有很好的去结合实践,更别说产生自己的理论。

  知识是通的,通过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之,本书可以算是给一个刚刚开始经营淘宝店,或者经营中而有没有太多想法的人看的,比较容易理解的入门知识和注意点。但时代是变化的,书中的理论很快就会变化,希望作者可以保持更新。

  《玩法变了》读后感(七):讲的是电商,却又不只是电商

  说实话一开始给这本书打分的时候挺纠结的,从内容深度上讲,这本书绝对值得5星的评价,它对当前电商——不只是淘宝——的品牌运营做了详细且深刻的分析,指出了整个运营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本书的结构太乱了,很多内容前前后后交叉出现,还有很多内容与所在章节没有明显的从属关系。最后还是给了满分,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在内容上的优势足以让我忽略它的其他缺点。

  作者身在淘宝,自然要从淘宝说起。按照作者的说法,淘宝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洗牌”,每次洗牌都引发了诸多卖家成批量的死亡,其中既包括五皇冠的老店,也包括刚入行不久的新人。对这些卖家衰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原因是“基本功”。这个基本功,说的就是品牌运营能力。从客户角度来讲,就是客户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从卖家的角度来讲,就是自己“接客”和“留客”的能力。大多数卖家提升店铺业绩的方法就是砸广告,做活动,吸引流量,但是却忽略了转换率的提升和客户关系的维护,而这两者才是品牌的关键,或者往大一点说,是打造百年老店和核心竞争力。“电商不学好,永远在淘宝”,不是不想单飞,实在是因为缺少了淘宝的平台,没流量,没客户,也没有品牌认知,他们无力自己经营下去,最终不得已选择“二进宫”。

  书评的标题我写的是“讲的是电商,却又不只是电商”,因为我觉得,品牌运营的道理同样也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一生中要接触无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说,我们不缺“流量”;在这些接触的人中,有多少人原因驻足与你交谈,在你身上投资,这就是“接客”的能力;在此之上,又有多少人原因与你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关系,这就是“留客”的能力。品牌是一个商品的标签,同样人也应有自己的“品牌”。书中说品牌=客户体验,那对我们而言品牌=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书中说用一句话和别人解释你的品牌,那对我们而言就是用一句话向别人做自我介绍。书中说的“出淘”,对我们而言就是换一个环境,是否能够快速的适应,并且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仔细想想,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

  以上。

  《玩法变了》读后感(八):需要将一些内容,作为平时的参考

  我是每天读一点的,因为很久不读书了,很难一次把整本书读完,不过这本书我吸引我每日都读一部分。也算得上是吸引了。

  书中介绍了一些淘宝曾经做过的促销活动,典型的例子就是“爆款” ,看似很繁华的一个活动,其实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淘宝的直通车的业务以及算法的绑定。使得一些商家变成了畸形销售。

  而不管是聚划算还是淘金币还是试用中心,永远都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打折。不正确的打折,会让一个品牌失去溢价的能力,从而变成一个无能为力的产品。这一系列的讲解,值得我们深思,是否,我们只有打折这一条出路。

  最后重点从流量、品牌、促销、产品等四个方向讲解了淘宝的运营,其中流量方面,会员这一部分写的很精彩,从新会员到流失会员,用户想要什么,需要我们怎么做都做了介绍,值得借鉴余做会员体系。

  品牌介绍中,强调了弱品牌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品牌。

  促销部分将各种促销适用范围以及作用都做了介绍,可以用于做促销的时候的参考,非常精彩,对做淘宝或者做营销都有一定的借鉴,引人深思。而最让用户了解的促销公式是:

  只要。。。就能。。。还能。。。

  以后,所有的促销活动,都可以套用这个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公式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说产品的时候提到的的魅力属性,如何做好属于自己的魅力属性,这个是一个不太应注意但是有时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去深入挖掘。

  《玩法变了》读后感(九):Notes:接地气的淘宝运营方法

  新玩法:

  1.不再畸恋流量

  没有好的用户体验,没有转化率,没有忠诚顾客,神马都是浮云

  光有流量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提高转化率

  销售额=客流量×购买转化率×客单率

  客户分层思路 P79

  2.告别残缺的品牌观

  品牌是印象、感受和体验

  用一句话向别人解释你的品牌,要让一个不认识你的品牌的人,马上理解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点,现在什么档次。

  什么会影响品牌? → 什么会影响客户体验?→ 优化客户选择和购买流程。

  数据分析指标 P124

  销售量=∑(流量t×转化率t) 对流量来源进行分类,对不同来源做不同的优化

  3.正正经经玩促销

  促销的误区:把促销做成常态,别人搞什么我搞什么,除了打折还是打折。

  正确的时机(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合理的借口

  不要使用线下渠道没做过的促销策略,消费者会能不清!

  只要”商家利益/条件“,就能”消费者利益“,还能”附加价值“。

  加价购 在同质化严重时,差异性产品就脱颖而出了

  加价方法:包装差异点、创造差异、占领新的细分市场、适时推出新款和新版

  促销方法汇总 P176

  4.重塑产品线和利润构成

  《玩法变了》读后感(十):由《玩法变了》想到的

  最近读了一本书,详见《玩法变了》 ,副标题是“淘宝卖家运赢弱品牌时代”。虽然是讲淘宝店该如何运营的,其实对于互联网产品同样适用。

  什么是弱品牌、品牌?

  书里提出了一种名词——弱品牌。弱品牌就是用户记不住的品牌,这些品牌只能通过购买流量得到用户,完成购买(我自己的理解)。与其相对的,就叫“品牌”,比如顺丰快递、海底捞、谷歌、小米手机,这些都是很好的品牌。

  品牌有什么用处

  参加的一个讲座里说,某手机输入法在功能、用户体验、准确性上,都已赶超搜狗手机输入法。但是当用户在手机上选择输入法的时候,大多数还是选择搜狗输入法。为什么?因为人们在PC上就是使用搜狗输入法。

  一旦形成了品牌有什么好处?世界一直在变,渠道一直在变,品牌的作用是当用户在新的地方,还会继续使用你。微博盛行的时候,用户在微博关注杜蕾斯,当微信盛行的时候,用户也会在微信关注杜蕾斯。

  弱品牌有什么缺点?仅仅以书中为例,很多淘宝店仅仅是通过购买流量广告、关键词优化、促销打折、打造爆品获得用户购买,一旦离开淘宝、淘宝搜索规则变化、用户对打折促销免疫,这些店将一蹶不振。这就是弱品牌的缺点:只能靠源源不断的投入获得产出,一旦外界改变,很快就被淘汰。

  玩法变了

  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有一个公司叫运营。运营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品牌运营和“促销”。

  先说促销,促销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KPI,如PV、UV,出货量等,其特点就是效果是临时的。

  品牌运营就是树立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般是融合到日常的工作中(一般再配合上一定的营销手段),如海底捞的服务好,顺丰快递又快又安全。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部门,一般都是极热衷于“促销”,各种抽奖活动,各种专题,仅仅是为了部门、自己的KPI。反而对品牌的运营几乎忽略,做出的产品没有任何特点可言,就像大杂烩一样。

  奇怪的是,公司也往往更看重促销的效果,因为效果是直接的,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当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如此短视时,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虽然增加社区活跃度是重要的,通过组织话题讨论「甄嬛传」是好的"促销",通过抽奖、乱发消息增加是坏的促销。

  "促销"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

  大家可以想一想,新浪微博是什么?再想一想twitter是什么、Facebook是什么,高下立判。好的运营能让产品朝着想要的愿景前景,坏的运营只会制造假象,模糊了产品本来的样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