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零和时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10篇

2018-01-28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10篇

  《非零和时代》是一本由【美】罗伯特·赖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一):一刷

  不知为何,读起来不是特别畅快,也许是自己历史知识的缺失,也许是作者论述逻辑不够清晰,也许是翻译所致。总之,阅读过程中略痛苦的一本。

  第一遍粗略读完,对于一知半解问题很少深入思考,得到的启发也是碎片式的,缺少总体的把握

  作者的观点,历史的演进有其规律,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地区间的发展平衡或是同一地区的兴衰上,而应该从更加宏大的视野去把握,总体来说,历史是向上发展的,其中技术的发展是主要推动力。一个地区首先通过技术发展强大起来,然而技术的传播可能使周边野蛮民族受益,从而威胁,甚至倾覆强大的民族。但是即使民族覆灭也不要紧,因为他们的技术和文化因子中有利的部分都会流传下来。此外,一个强盛国家的衰落大概是因为它没能顺应历史演进的规律,这种对于历史规律的违背也许只是由于某个统治者的错误国策。

  有种感觉,历史的规律总是高高在上,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稍有松懈或差池就有可能成为炮灰。

  评论晚了几天写,竟记不清当时读完的感受了,以后看来还是要读完当天立马写啊。或者写个粗略的笔记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二):人类历史发展与生物进化背后的基本的规律:环境恶劣,非零和的策略更容易生存

  本书作者视野非常开阔,试图给出人类历史和生物进化的发展的规律。

  作者综合人类学的研究,认为原始社会并非大多数人想象一成不变,而是在向更复杂的社会结构,更好的技术的方向发展。证据来源于近代以来现代人得以近距离观察的原始社会,和考古学的发现。

  作者认为人类有据可靠的历史,也是一部逐步向更复杂的社会结构,更好的技术发展的方向。欧洲领先美洲亚洲,但是玛雅等被欧洲人毁灭或征服的文明,其实也是在不断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

  作者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原则是采取非零和策略的人或者组织更容易胜出。所谓非零和,就是说对双方都有好处比如说商业是非零和。对应的则是零和甚至负和。正是非零和的策略,让人类逐渐发展出了家庭、部落、酋帮、国家、帝国等组织。期间不采用非零和策略的组织(比如限制商业禁止自由择业的罗马帝国和明朝)则更容易被采用非零和策略的组织打败。

  最后作者用比较少的篇幅论述生物进化也遵循了非零和更容易胜出的原则。正是非零和更容易胜出的原则,导致了细胞核和线粒体合并在一起,多个细胞和并在一起形成多细胞体,生物演化出复杂的器官

  作者基于自己的分析,对人类的命运谨慎乐观态度。作者认为非零和更容易胜出的原则,会导致地球上的人类社会逐步融合为一个超级政治体,毕竟人类需要共同面对气候变暖之类的问题。

  感觉本书跟《枪炮,病菌与钢铁》同样的视野开阔,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当然侧重点有所不同,功力比《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略差。依旧是超五星的作品

  另外一本刚开始看的新书《集装箱改变世界》则基本就是这本书的一个注脚。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三):内容新颖,观点具有创意。文字东拉西扯,珍珠稀少而太多垃圾

  这本书相比大部分书还是【言之有物】的,其它书籍通常是老调重弹、言之无物,本书能做到内容新颖,观点有创意,主要内容是【用博弈论对若干历史事件产生的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新的角度带来新的理解】,这点就是书值得称道的地方

  但是这本书东拉西扯的地方太多,里面的历史没有中国历史,净说些欧洲中世纪、美国200年的往事,对中国读者而言难免陌生、远离理解范围。使得【本书垃圾太多】。可以这么比喻:我们买螃蟹,最恨绑在它身上的麻绳,一斤蟹光绳子就占了四两,那么钱一部分就等于是买麻绳了。我吃卤猪蹄,最恨猪蹄没什么皮可吃,骨头反而占了大部分重量,而且还这么大块,结果都是骨头。这本书是不错,可是就像【绑着麻绳一起卖的●猪蹄】,你买这本书,首先麻绳就占了四成重(40%篇幅的文字是在引用历史,讨论事件),最后吃猪蹄(余下60%篇幅) 时八成重是骨头,也吃不了,能吃的只有60%×20%=12%的内容,这些内容言之有物,其余通通都是废话。

  所以我说:这本书不错,【但不建议花钱买,建议从图书馆借来看】,或者两三人合买一本,降低开支。

  读书越多越觉得【东拉西扯是图书出版行业普遍现象,而且似乎没法避免,就像买猪蹄,市场就没能提供去除骨头的猪蹄,导致虽然你买了,但是大部分都没办法吃,大部分都只能扔掉,真正有价值的只有这么一丁点儿,这本书68元,我看有用的篇幅只占8元~】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四):很有冲击力!

  在看其他人评价以前,我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首先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它引起了我的想象,世界是否真的是由数学构成的。书虽然是以历史顺序展开,但是在每段历史的叙述涉及了不同领域,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作者提出了假设:1.无意识的的算计是人性的一部分,扎根人类的基因中。2.人类天生以某种残酷方式追求社会地位。这两种假设的对错很难判定,但在我们的历史进中是这样表现的。也可能是只有这种特征人才能被历史保留,才铸就了这种历史现状。但是,这可以给我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那样争论就不是人是否为理性与感性的了,而是人本身就是理性的,即使是感性的决策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当然能否实现这种结果则要看其他条件(好像西方经济学里假设人本身是自私的就是这样的出发点)。3.大自然创造的社会的不相容性,因嫉妒竞争虚荣,以及对财产权力沟壑填平的欲望促进了竞争与进步。

  经济:只有人密集的地方才能促进交易。因为信息的处理成本以及“决定资源该往那里去的成本”比较低。并且多样的大脑也会产生创新。

  战争:零和互动促进非零和互动,外部战争促进了内部团结交流。持续的战争负值是缔造和平基础,因此挑起战争就是促进和平。

  经济和战争分别作为拉力和推力,促进了人类的团结。

  不得不承认,这些观点在历史上多次被证实,但是我们仍然要怀疑,存在就是合理的吗?

  农业:采集社会的共产制度是错误的观念。人类对生存与社会的追求促使农业演进的驱动力。

  宗教事实不等于价值观,不真实不意味着信仰有害。这个观点让我重新思考宗教存在的原因

  权力:新技术带来的力量经常会集中在创造这些技术的人身上。经济权力的下放导致政治权力的分散。新技术的产生意味着领导权的重新分配。

  国家:技术扩大了非零和范围,新的非零和威胁会出现,只有更大规模的治理和管辖才能反击这些威胁。

  野蛮人:野蛮人不是真的野蛮,只是发展的阶段的不同,环境不同。而他们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文化:文化的多元性保证了文化的回弹能力

  帝国:帝国的稳定会促进日常贸易的进步,但是却不利于创新技术的发展。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民国时期我国技术进步飞快的时期。

  媒介:印刷术的出现导致交流的增加,民族认同增加,从而产生统一的国家,权力上升。但是也导致了信息沟通的边界,交易市场化,从而使得经济权力下放。作者认为,任何一种媒介的经济因子,而非气质才是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因此媒体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成本的降低,传播范围的更具有针对性。

  思想:我们可以用现在解释过去的合理性,反过来也可以。

  合作:是自主权和控制权牺牲和协调的结果。

  现在:拯救世界要加快适应变化减慢物质变化。体现在,政治全球化减慢了经济全球化。发挥道德的力量,简单的说就是用人的虚荣的欲望来抑止自私的欲望。对于减慢物质变化,即减慢全球化的进程,我很不理解。而且,作者的观点里政治和经济似乎是具有对立性的,这源于作者认为权力是信息和技术的产物。但是,我觉得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下去,为了的组织应该是单个领域的全球化,扁平化组织。

  在这本书里,作者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历史进步是非零和的结果,而 这结果需要的是信息和信任,这就要借助新技术力量的产生,从而引起政治权力和经济力量的变动。整个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产生的。我 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尤其是支付宝的整个发展历史,绝对印证了这句话。

  :1.作者的整个叙述中的哲学观点是;结果的合理性决定了行为的合理性。2.作者的视角实在广阔,全球的、整个进化的进程,所以,某个历史阶段,某个民族的生死经历都是无关的,因为文化是多元的,不管怎么样,历史一定会发展的,但是我想对于每个活生生人来说,进化的整个阶段,人类的发展不是那么重要,因此,即使作者的观点是合理的,但是对于个人未必是正确而实用的。

  《非零和时代》读后感(五):全球合作时代真的会到来吗

  全球合作时代真的会到来吗

  文/小巴

  生物进化过程中,非零和游戏最终胜出,并不在于生物体有意选择合作,而是以零和方式存在和活动个体群体更容易过早失败

  “非零和”相对的是“零和”概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团成员、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的罗伯特·赖特,有意区分了“非零和”和“合作”的概念,“非零和”是指可能、容易形成合作的潜在协同效应。他在鸿篇巨著《非零和时代》中分别叙述了人类文明演化和生物进化两方面历程,是为了证明演化和进化的重要动力都在于“非零和”。生物进化过程中,非零和游戏最终胜出,并不在于生物体有意选择合作,而是以零和方式存在和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更容易过早失败。

  在这本书中,罗伯特·赖特用了很大篇幅讨论狩及猎采集社会文明时期,人类是如何从个体结为较小的群体,再逐步扩大为大的群体,发展出各种集体合作的组织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形成集体合作关系前提在于消除零和博弈的打算,冲破沟通障碍和信任障碍。而为他提供事实依据的是,近代以来西方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分别在太平洋岛国和美洲一些仍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部落的考察发现。

  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形成了零和与非零和两种关系。美国和加拿大近代时期,学者发现印第安人在缺乏资金、技术处于原始水平情况下,仍然发展出了涵盖专业分工、大额投资灾难分摊等多样的经济体系。罗伯特·赖特认为,这可以印证人类的天性是无意识地追求非零和利润,进而塑造出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进一步指出,印第安人相对滞后的文明演进阶段,在人类其他古代文明同样出现过,具有普遍性。

  人类社会最典型的零和游戏,就是战争。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怎么理解零和式的战争最终服务于非零和的目的呢?战争的获胜者要巩固战果,仍需要通过非零和的互动来确保统治体系内部保持沟通和信任,《非零和时代》一书中提到的曾让西方人色变的阿提拉、成吉思汗,即便在征服过程中,也更多的是采用非零和方式凝聚和强化统治。另一方面,自农耕社会起,国家、城邦乃至一般的武装集团之间发生战争,需要就后勤等诸多事务在集团内外部开展非零和的有效组织,以确保战争动员能力。

  罗伯特·赖特在书中还梳理了从苏美尔楔形文字到今天的信息革命指出,文字、信息的演进历史,其实就非常贴切地证明了非零和互动影响文明、文化演进的逻辑。从汉字到字母,文字的出现和简化都旨在扩大群体沟通的基础,这也使得文字、书写、传播从一开始就承载了政治和社会权力。如果把持这方面权力的群体(利益集团)拒绝非零和互动的逻辑,阻断文字的传播、贸易的开展、财富的流通,就会遭遇零和式冲击。此种冲击很可能来源于所谓的“野蛮人”,也可能来自更自觉抓住或被动适应技术演进机遇的其他群体。《非零和时代》书中特别以中国明朝在世界文明交流的初次大潮中“临阵退缩”为例,进行了翔实论述和说明。简言之,文化、技术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促成旧有权力秩序解体,创造新的权力分散趋势,其间不排除出现权力集中的反向波动,但趋势就长远来说是不可逆转的。

  《非零和时代》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社会演进规律决定了新的信息技术、社会状态下,人类非零和前景将变得更为明朗。尽管当前因能源、资源、金融安全等多方面问题,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还未能达成充分合作的共识,摸索出可供复制和广泛推行的合作模式,甚至在一些地方“复活”了过去那种“坏的部落主义”;但在局部冲突、对立、矛盾凸显的同时,全球各地的人们却实现了更多的沟通,共识点在增加,这就为最终冲破全球背景下的信任障碍奠定了基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