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劝导》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劝导》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30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劝导》读后感精选10篇

  《劝导》是一本由[英国] 简·奥斯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页数:2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劝导》读后感(一):大龄女青年的自我拯救

  “凡是春心蠢动的少女都一定会看简奥斯汀的小说。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同广大妇女一般,声名最盛的傲慢与偏见是我看的第一本简奥斯汀小说,95版湿身的Colin Firth亦曾激的我少女心濒临炸裂。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最为难忘的最为偏爱的始终是劝导这一部。只是这一部。

  劝导故事简单,讲起来简直是知音故事会风格

  贵族出身的19岁小姑娘Anne,遇上没有身份背景一穷二白小伙子Frederick,深陷爱河,私定终身。但是在长辈的劝阻下,姑娘心下动摇,毁了婚。之后Anne又心生悔意,然而Frederick早已远走他乡。8年半后,Anne是27岁仍待字闺中的老姑娘,Frederick却成了衣锦还乡的海军上校。到这里,要按照起点男写手的尿性,接下来的故事绝对是“今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的节奏,甚至连女作家可能都会写成希德克里夫式衣锦还乡,然而作者是好心眼儿的简奥斯汀,结局最后自然是二人扫清误会,再续前缘。

  相较于傲慢与偏见里Lizzie自始至终的冰雪聪明,Darcy不似活人的深情完美,劝导讨喜可贵主人公真实接地气。“我和我男友十分相爱,但是我爸妈嫌他条件不好,我自己也越来越没信心,怎么办?”,“前男友他对我是不是余情未了?”,豆瓣天涯上这种贴子天天可见。200年前的英国少女跟200年后中国的广大妇女在婚姻大事上的烦恼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这个故事里,女主角很现实,也会犹豫,也曾动摇,男主角也会心怀怨愤,也曾尖酸。但在故事结局,他们能跨过历史,演变成更好的自己。

  Anne早早丧母,父亲姐妹愚蠢不着调,让她对于身边仅有的靠谱长辈Lady Russell格外依恋,对她的意见也格外重视。所以当Lady Russell表示不赞成这门亲事时,她受到的打击无疑比从父亲姐姐处遭受到的更为强烈,她心慌了。母亲早逝,所以在记忆中的母亲形象至臻于完美,聪明美丽温柔善良持家有方,这样的光辉形象无疑在成长中成为Anne的奋斗理想,如母亲Lady Elliot般成为某个庄园的女主人对于她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但是Frederick是个穷光蛋,短期内她的美好理想看上去毫无实现可能,她的心更慌了。所以她悔婚了。因为理智,因为现实,所以此处没有私奔剧情。多可惜,无论男女年轻时总是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Frederick消失,Charles Musgrove求婚之后,她越来越清楚意识到相比于物质条件,她更看重两人间情投意合,与爱人优秀人格高尚情操。Frederick的捷报不断传来,她的懊悔日长。同时她也自责于伤了少男心,错失了一段美满姻缘。这种自责甚至演变成一种自我惩罚,她开始觉得不值得幸福的结局,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心理准备

  Jane Austen写的很妙的一处是Anne并未苛责于Lady Russel的劝导和自己的被说服。“She did not blame Lady Russell, she did not blame herself for having been guided by her; but she felt that were any young person,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to applyto her for counsel, they would never receive any of such certain immediate wretchedness,such uncertain future good.”

  Frederick被悔婚,心碎之余,更多的应该是怨愤。一个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的直男的怨愤在海上发酵八年多,这能量想想都觉得可怖。再见Anne之后,旧恨翻涌,叠加着屌丝逆袭的扬眉吐气,所以他开始话里有话的往Anne心口扎刀子,所以他无意识的在安妮面前和Louisa、Henrietta打的火热。

  “Yes, here I am quite ready to make a foolish match. Anybody between fifteen and thirty may have me for asking. A little beauty, and a few smiles, and a few compliments to the navy, and I am a lost man. Should not this be enough for a sailor, who has had no society amongwomen to make him nice?”

  非天夜翔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深以为然。“爱的反面怎么会是恨呢?爱和恨常常会是一回事呀。爱的反面是不爱,再深一点,也就是恶心了呀。” 所以书中描写的远足返程时,当Frederick发现Anne很累,就让姐姐姐夫在马车上挤出了个位子,然后默不作声、不由分说的直接把她架上车时,也许主角们尚不自知,但身经百战的读者们都已经能猜到结局了:这哥们儿完蛋了,怨念愤恨了八年多,但你还是会忍不住关心她啊!

  与作者经历太过相仿的Anne绝对是简奥斯汀私人感情投射最多的女主角,被倾注了太多怜爱,整本书都甚少简奥斯汀赖以闻名的狡黠式尖酸。自己情路不幸,却给了笔下主角们第二次机会,以大团圆结局告终。故事背后的故事,已经足够心酸苦楚,大概就是应在Anne所讲的“在绝望之时,女人爱的更为坚韧长情”一论的最佳注脚吧。

  身为有点追求的大龄女青年,摆在面前的不过是两条路罢了。

  重修旧好,亦或是焕发第二春,总之是焦灼着找个男人,告别单身。要不就是与自我和解,与过去和解,坦然地面未来的路,做好孤独终老的万全准备。前者仰仗男人拯救,后者依靠自我解脱

  简奥斯汀看多了,总是对未来充满过多希望,附赠一小盆冷水与君共享。

  quot;Oh God, no, I never hope. Hope is pouting in advance. Hope is faith's richer and bitchier sister. Hope is the deformed addict bound incest monster offspring of entitlement and fear. My life results tripled the year I gave up hope and every game on my phone that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farming." by Frankie Community 603

  活在雾霾中,少做梦,多挣钱,是真。

  因为现实往往是这样的:

  A)弗雷德里克死在海上了

  )弗雷德里克到死都是穷光蛋,还养成了喝酒打媳妇儿的习惯

  C)弗雷德里克荣归故里,娶了路易萨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

  D)安妮在那八年间就病死了

  E)安妮嫁给了查尔斯

  F)安妮嫁给了威廉艾略特

  …………

  兜里有钱,才有心怀希望的资格,才有坦然生活保障才能永葆少女心呀。

  不见得每人都好命的能找到Darcy或者Captain Wentworth,但做好自己总还是容易的。做下决定不后悔,不执念,继续向前走。不抱有无端的希望,亦不破罐破摔的绝望,只是努力顽强地活着。

  《劝导》读后感(二):这是个苦涩故事

  “她年轻的时候被迫采取了谨慎小心态度,随着年龄增长,她逐渐染上了浪漫色彩,这是一个不自然开端的自然结果。”

  “他对她曾一度情意绵绵,后来见到的女子,他觉得没有一个及得上她的。不过,他除了某种天生的好奇心之外。并不想再见到她,她对他的那股魅力已经永远的消失了。”

  学英语中途看了本劝导,匆忙间就记下看了感动的两句话,回过头发现,很巧合的分别是“经过劝导未果的恋情多年后”男女主角各自的心态转变。

  这本奥斯汀进入中年后的小说,喜欢的说非常好,不喜欢的说很差,态度两极。

  之前只看过电影,男主角被商业化的一往情深,书更深刻一点。

  我倒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看到了中年后作者对人事态度的诸多转变——多了很多宽容,包括爱情里也容忍疑点。《劝导》看似是个长情故事,美中不足是女主角少年时并不坚定。但其实自年轻时代的爱情被迫结束后,他因为“这种犹豫是他的天生的果断所不能容忍的”使得“她对他那股魅力已经永远的消失了”,甚至在多年后遇见她,他说,她变得都让他人不出来了;她也有好多年不再想起他,至于再见时依然独身,为他是小高不成低不就是大。这爱情不像傲慢与偏见那么忠贞完美,但作者的态度分外宽容,对于这段感情峰回路转前的遗忘冷漠,甚至三心二意,奥斯汀仅仅将其看做一种不能避免的人性,进行了不做褒贬的描述,而当水到渠成破镜重圆之时,作者送上了不亚于对达西和伊丽莎白这对伉俪的热情祝福

  奥斯汀识文断字,聪明绝顶,一生都在眼耳口分分钟的捕捉爱情的细微,却在中年之后总结出生活更真实的模样。想到《劝导》之前那些热情洋溢决绝果断的爱情或是缓慢时光里奥斯汀静静的接受着生活对她的改变,于任何一种境遇,我都觉得,这是个苦涩故事。

  《劝导》读后感(三):理智与情感的斗争

  “几乎没有一个女人能拒绝简•奥斯汀。”记不得是在哪里看过这么一句话。虽然不知道其他女同胞们怎么看,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简•奥斯汀的小说的。她的小说中关于婚姻和爱情的主题人类永远探讨的话题;即使抛开主题,单就她的讽刺艺术而言,就是很值得研究学习的了。

  言归正传。在简•奥斯汀流传于世的六部小说中,《劝导》是比较特殊的一部。它是在1818年(作者去世后第二年)出版的,并第一次署上了作者的真名。这部作者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被公认为倾注了作者最多的心血,也被许多评论评价为简•奥斯汀最好的一部小说。撇开这些光环,《劝导》和其它作品一样,依然是关于婚姻的,也依然是描写作者熟悉的乡间所谓体面人家的生活和交往,看起来平凡琐碎。贵族小姐安妮•埃里奥特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相爱并订下婚约。但安妮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因等级观念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安妮为对方考虑忍痛接受了教母的“劝导”,解除了婚约,并开始了八年痛苦漫长等待。八年后,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思回到家乡并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对安妮怨忿难消,但两人最终破除了阻碍,走到了一起。在“两寸象牙上细细雕琢”的奥斯汀依然通过笔下一场一场的舞会、一次一次的串门喝茶、一顿一顿的家宴、一桌一桌的纸牌和数不清的散步闲谈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以惯有的幽默口吻讽刺了中产阶级虚伪和势利。

  从“劝导”来看,即使同样是反对安妮与温特沃思的婚事,拉塞尔夫人的“劝导”与沃尔特爵士的也决不相同。身为安妮母亲的朋友,拉塞尔夫人真正看到了安妮品质上的优点,出于真心关怀和爱护劝安妮放弃这桩不平等的婚姻,以缔结更美满的姻缘。而身为父亲的沃尔特爵士则显示出中产阶级惟利是图、骄傲自大又愚昧无知可笑之处。奥斯汀对沃尔特爵士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全书最具讽刺意味的,完全不亚于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对乡绅威斯丁的刻画。沃尔特爵士本就不喜欢安妮,也看不到安妮优秀的品质,一味偏爱大女儿;但得知安妮的婚约后,又出于自私、自大、惟利是图的本性加以阻挠。他不知节俭又一味玩乐,导致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家道中落后家里人都劝他搬出开支巨大的宅院,选择更适合的住所,他又死要面子,不肯答应。在这个人物身上,奥斯汀对资产阶级的讽刺是尖锐而深刻的。

  《劝导》里的婚姻关系,没有《傲慢与偏见》里的复杂,但也并不简单。安妮与温特沃思的爱情是故事的主线。由于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或者不如说是资产阶级的财产观念,两人的婚事一开始就备受阻挠。温特沃思是穷军官,既没财产又没地位,安妮•埃里奥特出身贵族,家境良好。这种不平等招致的反对是必然的。而安妮家道中落以后,本来可以有良好选择空间的她变得被动了,八年中拉塞尔夫人虽然试图帮她做媒,但都没有成功。除去安妮自己感情上的原因,自己条件和财产的不理想更是大大限制了她结婚的机会。温特沃思升官发财后,便印证了《傲慢与偏见》开卷第一句话:“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英语中“in want of”指客观需要,不是主观想要。有了钱又有了地位的温特沃思自然要开始物色对象,并且要在和自己财产、地位相当的人中物色,失去了青春美貌财产地位又伤害过他的安妮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于是他开始追求自己并不爱的xx小姐(sorry名字忘了)。虽然最后又在爱情作用下和安妮重新走到了一起,但这一过程深刻地体现出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即占有欲泛滥成灾的社会条件下的婚姻中的决定作用。关键是“财产”二字。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利益的结合。在这种大环境下,爱情造就的婚姻为人所不屑,但却是难能可贵的。

  奥斯汀刻画过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最经典的是《傲慢与偏见》中聪明独立又桀骜不驯的伊丽莎白。而《劝导》的女主角安妮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善良、温柔,但比其他女子多了份隐忍。正是这种隐忍,造成了她八年的痛苦,也支撑她度过八年的痛苦,迎接自己的幸福。一开始她虽然放弃了婚事,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这种坚定更能引起我们的喜爱和同情。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努力向大家证明,选择理智才能获得幸福,不加控制的情感会带来痛苦;那么在《劝导》中安妮正是因为选择了理智才给自己和爱人造成八年的离别和痛苦,是不是简•奥斯汀对理智与情感的重新反思呢?据说《劝导》的确带有作者自己经历的影子。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却写出六部伟大的小说,她的伟大之处在于“把自己的悲剧变成别人的童话”。从这些小说的完美结局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本人的辛酸。因为理智而放弃情感的奥斯汀或许是用文字纪念自己无疾而终的爱情吧。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有句名言说:“在所有伟大作家当中,简•奥斯汀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的。”之所以不能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是因为她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形形色色的婚姻观、爱情观影响着人类,也影响着社会。《劝导》批判了资产阶级财产至上的婚姻观,今天这种批判依然有意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不仅影响着婚姻,还影响着社会生活各方面,让人们淡忘了亲情,友情,爱情。我们知道,爱情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之一,我们要珍惜。当然,爱情是婚姻的基础,金钱也是婚姻的基础;如果真的不考虑客观条件,婚姻便如《伤逝》里的那样,苍白而脆弱。这是奥斯汀想说的东西,而现实会证明它。

  The end.

  《劝导》读后感(四):他是她的劫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有一种错觉。安妮就是奥斯汀,奥斯汀就是安妮。这本书弥漫着浓浓的哀伤。

  安妮不同于奥斯汀其他作品的女主角,那些女主角是年轻的,只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她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享受生活,追逐爱情。他们拒绝了一个笨笨的求婚者后还有大把的时光可以等待自己的真爱,她们是年轻的漂亮的。但安妮不是。28岁的安妮青春不再。她已经嫁不出去了,她将要变成一个老姑娘了。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由的同情安妮。但是安妮不需要同情,她是坚强的,在家境败落到离开祖宅是,她从容的安排,让自己的家人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她是聪慧的,她三言两语可以让平迪克中校摆脱恋人离世的忧伤。她是富有洞察力的,只有她能理解从前恋人的情绪,只有她明白他是嘲讽还是高兴,明白他欢喜还是忧伤。安妮几乎是完美的。对于温特沃思上校来说,他真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太早遇到了完美的安妮,年轻漂亮的安妮。他已经不能再爱上其他人了,他太早遇上太好的女孩。我不奇怪他的选择。虽然剧情的转折有些突然。

  温特沃思上校恨安妮是因为八年前安妮的放弃,他有理由恨她,他认为她软弱也是有理由的。安妮真的是软弱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安妮面对强大的家庭压力,这是温上校所没有经历过的,他的哥哥姐姐全都欢迎安妮。安妮呢?自私的父亲和姐姐的反对也许不算什么,但是从小将她视若己出的拉塞尔夫人的话她却不得不考虑。拉塞尔夫人也许看错了温上校,但是阻止教女陷入长期订婚的中难道不对吗?奥斯汀借助他人的嘴说出了她的看法,长期订婚对女子是有害的。当时温上校和安妮没有钱,没有办法立即结婚,而且谁又能知道温上校什么时候能攒够钱结婚。安妮是理智的,她明白这一切,她结束了订婚。但是她管不了自己的心。她依然爱他,他是她的劫,无论在不在一起,无论是否订婚,她都那样爱他,她都不幸。

  看书的时候我经常走神,我在想奥斯汀和她的恋人汤姆,他们可能也是这样相爱,但是他们却无法在一起。不幸的是,汤姆是通过婚姻当上爱尔兰的大法官的,她永远等不到他功成名就回来娶她那一天。

  《劝导》读后感(五):自传形式

  《劝导》,一个讲述等待的故事,等待的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转变;一个讲述蜕变的故事,蜕变的不仅是思想,更多的是心态。

  在简·奥斯丁的小说里,一直最喜欢《傲慢与偏见》,压箱底的小说,闲来无事时就翻出来看看。但在某天看完《劝导》后,就彻底改变了我原先的想法。《劝导》结合了奥斯丁一生的想法,有些类似的人生轨迹,是饱尝人生的酸甜后写出的作品,与年轻时的心境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比起《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里的女主人公,安妮受到的波折更多,同样都是理智,聪慧的女子,安妮没有伊丽莎白的坚毅与果感,没有埃莉若的判断与观察力,但她却是最贴近生活的普通女子。当韶华已逝,青春不再时,安妮并没有后悔当初拒绝温特沃思的求婚,也没有责怪教母拉塞尔夫人的劝导,只是在默默承受自己当年做出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年轻时的人都是那么富有理想和热情,也都是那么脆弱和懦弱。安妮是个谨慎的女子,她听从了家人的劝诫,放弃了一段地位相差悬殊且拥有不安定元素的婚姻,只是事过境迁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原先被家人所诟病的温特沃思不仅拥有了地位,还拥有了财富,相反安妮自己却因为年华老去而不复年轻时的美貌,八年后的再度相遇,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少女,而她却因为家道衰败而将庄园租给了温特沃思的姐姐一家。

  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岁月,他们又再度重逢。这段等待,不仅是安妮的等待,也是奥斯丁本人自身的一个成熟过程。不再坚持自己年轻时的审慎态度,不再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式的理性选择为结局,而改为追求坚持与浪漫,让自己的情感战胜理智,为安妮和温特沃思写下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很多的人生都是这样,如果没有历练是不会品味出幸福来的,不同的年龄和心境阅读不同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一如我以前看《茶母》时喜欢头领,而现在却是坚定不移的站在大人的身边一样。奥斯丁人生的最后给了安妮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她却无法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结局,只有借安妮之手来谱写未来幸福的乐章。

  《劝导》读后感(六):和爱情无关

  作为女主角,安实在挺悲催的:年轻时错过真爱,被蹉跎成了老小姐。这让人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她不是女主光环罩体,大概只有孤独终老的命运。但其实应该这么说,在去而复返的旧日恋人再度出现搅乱一池春水之前,安已经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早已打定主意要怎么过自己的生活:在第一次错失爱情的教训之后,安并不是没有结婚的机会,是她自己拒绝了那桩在别人看来合适的婚姻。

  安没有像奥斯汀的其他女主如伊丽莎白等的年轻、美貌,她是已经过了被允许骄傲的年纪了,甚至差不多算是掉出了婚姻市场之外。但安的优势,在她有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谨慎和明智,有察人和自知之明。劝导最令人着迷的,并不是安那失而复得的爱情(还有令人欣羡的英俊爱人),而是她那一双细致入微衡量评判的眼睛。这双眼睛固然没有伊丽莎白的那么夺目,却也自有它的魅力。

  她为“女人的爱情”辩护,同时也是她的自白,她的爱情,或她对自己人生选择,并不会因为那个对方在不在而发生偏倚。她选择了让自己成为什么人,同时谨言慎行保持恬然淡定,在周围人的生活里成为那个冷静敏锐的旁观者。

  有这样的自我认知,即使外在的世界给予她更多逼兀,她的内心世界也早就能够做到自由而自足了。

  《劝导》读后感(七):安妮的选择

  年轻时喜欢轻快的《傲慢与偏见》,现在开始喜欢更耐人寻味,或者说更虐一点的《劝导》了

  奥斯丁的女主脚都是很孤单的,男主们总是因为误会或是离间,冷冷的站在远处旁观着,让女主脚一个人挣扎和自我折磨。而所有奥斯丁的女主脚中,安妮应该是最孤单最无奈的一个了,家道中落,年老色衰,甚至因为爱情的逝去已经不复有情感的朝气。而且别人起码还有有爱的姐妹或家人,安妮,真是谁也没有,唯一的教母,也还是始终有隔阂的(因为正是她使她失去了真爱)

  看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安妮当初接受了后来的妹夫查尔斯,她会幸福吗?也许还是会的,起码她在那一大家子人中还是感觉愉快和有作用的,而且她们也真心的喜爱她。也许会有“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遗憾,但相信以安妮的聪明才智,会平衡的很好,也会在照料孩子和其他方面找到乐趣,其实她逝去的母亲不也是如此吗

  当然在书中她最后的等待是值得的,如果她嫁给查尔斯,那么也就永远的失去了和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机会。不过,这毕竟是书里,现实的可能会是奥斯丁自己的版本,因为不肯屈就,而永远的错失了机会

  一定要十分的幸福,所以宁可放弃可以获得的六分的幸福,最后一分也没有得到?但怎知十分的幸福不在前方呢?尘世中的你我,最终大抵也还是选择了六分的幸福,就已经该感恩知命了。

  《劝导》读后感(八):一个女人的爱和天真

  一晃八年多过去,曾经相爱却分手的人再次相逢,会上演怎样的一幕?

  八年前,她是生长在优渥环境中的贵族小姐,他只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前途的青年海军,她听从父亲和教母的劝导,离开了他;八年里,她一直恪守心底对他的浓浓爱意,拒绝了能带给自己下半生安定生活的其他人;八年后,她已经过了一年会比一年美丽动人的青春年华,她父亲因为奢侈生活加不善理财,被迫搬出凯林奇庄园,而他却收获了财富和名誉,衣锦还乡,他的兄嫂租下了凯林奇,他也住进了她之前的家。如同命运的玩笑,两人再次相逢,她依然爱他,但却更没了自信,在她看来“岁月虽然毁掉了她的青春与美貌,却使他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气度不凡,落落大方,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身上的优点长处都是有增无减”。《劝导》的女主人公安妮已经预备在此生剩下的日子用孤独埋葬自己,只为能安安静静在心里爱他——温特沃思上校——一个再也得不到人。

  安妮唯一一次真情外露,是在哈维尔上校聊起男女之间对彼此爱意的保存时长时,说:“我认为我们女人的长处,就在于她们对于自己的恋人,即使人不在世,或是失去希望,也能天长地久地爱下去!”脱口而出这句话的安妮,并不是存心要让一旁正在写信的温特沃思人听见,却给整个事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温特沃思很快在给安妮的一封信里说:“我再也不能默默地倾听了……我除了你以外没有爱过任何人。我可能不够公平,可能意志薄弱,满腹怨恨,但是我从未见异思迁过……请相信我最炽烈最坚定不移的爱情……”于是,两个失去八年悠悠光阴的人终于在重逢后走在了一起,给了读者一个“简奥斯丁”式的美满结局。

  这个预料中的Happy Ending,如同一剂虚假的迷幻药,让合上书卷的我满心欢喜,却在接下来的回味中越发觉得这是一个拙劣的收梢。我相信安妮能无怨无悔等待温特沃思八年或者更久,我甚至能相信《傲慢与偏见》里达西会爱上与众不同的伊丽莎白,但对于名利双收的温特沃思还肯牵起当年抛下自己的初恋情人的手,则微觉得不可思议。或许是现实太残酷,发迹后抛弃糟糠之妻的都大有人在,怎能不觉得温特沃思还肯回到青春不再的安妮身边,只是一个脆弱的童话故事呢?

  还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我,第一次看简奥斯丁的书,就被英伦风情下的绅士淑女所深深吸引,《傲慢与偏见》的明亮欢快,也深深根植于心。后来才知道,尽管写下了六本美好的爱的故事,简奥斯丁自己却终身独自一人。之后年岁渐长,更觉得面对复杂的现实,她笔下的故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但当我又一次翻阅《劝导》,看着文雅柔弱的安妮耗尽青春,悄无声息地把自己掩埋在一个无人能碰触内心世界的角落,等待着一场或许永不降临的爱情,我突然泪盈双眼。温特沃思是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一个女人的爱,是不管是否还有希望,也能天长地久地爱下去!而简奥斯丁在孤寂的一生中,还写下如此美好的爱情童话,给后世女子无穷的抚慰。或许,女人关于爱的不切实际的想象力,正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禀赋,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周遭多么嘈杂血腥,都值得用心去呵护。

  女人独有的天真和温柔,是要一直好好保留着,给最后那个深爱你的人。

  《劝导》读后感(九):BECOMING JANE......

  偶尔在图书馆的最下一格看到了这本用牛皮纸包着的劝导,似乎旧的有些过分了,但凭借着对AUSTIN的好感毅然地借下来了......

  一直说不清为什么会喜欢AUSTIN,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三本书读下来,并非太大的感动,却一直被吸引着。电影里,坐在打字机旁的她抬起头,“我的爱情在哪里呢?”似乎是在那时,被深深地触动了,灵魂深处有了那所谓的共鸣被我感觉到了,很好笑地,渐渐觉得我们的距离并不远...

  还是一堆前奏废话....

  特意不去看前言,好让一切有个悬念在,确实效果很大,整颗心都一直在颤抖,十一三天旅游的最大收获也许就是断断续续看完了劝导。总觉得看到了AUSTIN的身影,好像她把安妮的爱情当作是她未能实现的梦想去完成。一步一步,安妮的犹豫和惆怅,费雷德里得的每一个动作或者神情,都那么让人吊起了心急于看到后面。他坐在她坐过的钢琴凳上,他说一定要找个坚强的女人,他帮她解决困境把孩子抱走,他扶着她上了马车,他为了她来到巴思,他终于把心意表明在了那封信里,他还深深爱着她!8年的时光,可以让人青春消逝,可以让人功成名就,却把爱情都留在了两个人的心底未曾变更,像是童话一般让人觉得心暖又不可思议。

  她还是爱着他的吧?尽管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但是初恋的痛与甜却从未从她身上褪去,她绝望地期待着再也无法实现的爱情,想象着他回到身边来的一切可能。

  后悔,遗憾,却改变不了任何,所谓的覆水难收,抱憾终生也不过如此吧。

  2月16,原来也是水瓶座女子

  再去写个读书笔记,好好写......

  《劝导》读后感(十):寂寞开无主

  我的好几个朋友都不喜欢《劝导》。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小说。在他们看来,安妮没有个性,只会默默地隐忍,他们更喜欢活泼大方的伊丽莎白。

  我想,《劝导》之所以对我来说非同一般,是因为安妮走进了我的内心。我被这个寂寞的小女子所打动。安妮是奥斯丁所有的女主人公中最不惹人瞩目的。就像墙角边寂寞开放的野花一样。就像我一样。

  我们都是平凡而又寂寞的女子。我们都习惯于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一个被人忽视的小角落里默默地守候着我们所关爱的一切。默默地爱自己所爱的人。甚至不奢求被人理解。甚至承受被人遗忘。

  安妮不是没有个性,只是在她的个性里包容了更多细腻、温柔的东西。安妮从来不是用语言和别人交流的,不是。安妮在用心在与世界沟通。

  不管怎样,安妮还是获得了幸福。这是俗世的大团圆里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安妮的幸福太来之不易了。她是在寂寞中默默绽放了多久以后才得到了爱人的理解与原谅的呀。

  如果上天没有给予第二次机遇,不让他们重逢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安妮会一生寂寞吗?安妮的美是静默的美,可是俗世却不愿意花上太多的等待去静观她,去理解她。她在墙角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谢。于是人们会说,那是安妮,她是个老姑娘,人很好,但是没有个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