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4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精选10篇

  《渴望死亡的小丑》是一本由[日] 野村美月 文 / 竹冈美穗 图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一):拙評文學少女【無劇透】

  「如果人不愚昧,就不會有藝術和文學了。」

  第三篇文首的這句話從我看到它的第一刻開始,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反過來說,「文學少女」這部「文學」作品,是不是也是爲了讓愚昧的我們彼此獲得共鳴,從而接受自己的愚昧,獲得開創新生活的勇氣呢?

  遇見文學少女這個系列完全出於偶然。三個月前的某日,在收集eufonius的專輯的時候,被推薦了劇場版文學少女的主題曲遥かな日々這首單曲。簡單溫柔又悲傷的曲調我一聽即迷上了。順著一查,發現評分很高,人設和劇情似乎又很有趣,便下載了本篇來讀。

  說實在的,對於久未捧書的我來說,看書卷味濃重的第一篇難度太大了。複雜的架構,文藝的行文,電子設備又不能體現出插話的那種粗黑字體感。但無論如何,看到最後,我徹底被作者野村美月小姐的編劇能力折服了。最後結局處連續的逆轉、「抖包袱」,是最考驗功力的,讓人乍看之下覺得不自然,但一翻回前文就會驚歎「啊,原來這裡就已經暗示了啊」的那種。光明黑暗的交差,溫柔和殘酷的混合,就在作者深刻的構思下、通過她的代辯者,文藝社社長、文學少女天野遠子,與一眾角色一起,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一篇可謂是這個系列里,對這個系列的風格詮釋得很漂亮的一篇。如果看完第一篇不甚得心,那這個系列可以棄了。如果觀後感是跟我一樣的,那麼在你面前的是一次感受心靈震撼旅程,體驗一個寬廣深刻的故事的機會。

  接下來的每一篇,都是讓人看了覺得既溫馨又沉重的故事。仿似讀者走在作者為他們架設的畫廊上,看罷一幅幅喜怒哀樂、冷暖人間。每到曲終時,總是由遠子學姐,用溫柔而哀傷的語調道出她的「想像」,為故事寫下完整的一筆。讀者往往也會發現事實與自己所想不同,明明覺得這是個像味噌的故事,但或者這是個更像蜜糖的故事,也許這是個更像苦茶的故事。由此帶來的思考和閱讀快感是難以言說的。大概就像辣椒一樣,明明讓人很苦惱、很不自在,卻又覺得很喜歡、想要繼續感覺下去吧。

  今天看完了本篇的終局。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尾方式,即使不算完美至少也不差。但我還是很怨念。或許也有完結了不捨的心情存在,但我更多的是對某個主人公的狀況感到苦悶。不過,感覺也許也是我庸人自擾了。可能只有這樣,每個人才都能跨過「窄門」,獲得他們所要的「幸福」呢?

  故事到這裡其實沒有結束,故事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它帶給了我們苦痛、悲傷、迷茫不安,讓我們體會到身處矛盾困境的絕望,與過去割裂不開的沉痛;卻也有喜悅、寬恕、溫柔和解脫,讓我們感受到脫出牢籠的歡暢,從今後邁向新生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像遠子和心葉,也像七瀨、千愛、美羽、麻貴、一詩和流人,在掙扎中前行,在淚水中成長,在黑暗中尋找幸福和感動。那些無數一瞬間的幸福和感動,就像天上的繁星一般夢幻,照亮著黑夜,帶領我們前行。然後,等到黑暗過去,天空晴朗,它們便會流入我們的心中,持續照亮下去,讓心中永葆光明。

  「——吶,未來可是既明亮又美麗的,懷著可喜的心情去想像一下吧!

  ——美麗的夢境,就算在醒來之後,也會在心間留下它的故事的哦。」

  ——天野遠子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二):文学青年成才指南

  由野村美月主笔竹冈美穗担纲插画的轻小说《文学少女》2006年在日本发行,随即便大受好评,获得了2009年读者票选的年度轻小说大奖,目前主系列全八卷已经完结。看似平凡的高二女生天野远子拥有一个惊人的特异功能——吃书,一方面吃书赖以为生,同时通过吃书来欣赏文学作品又是她最大的爱好,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少女”。主角虽是学姐,但叙述者却是一入高中就被怪学姐拉入文学社天天替学姐写“点心”的倒霉学弟井上心叶。故事就在学姐和学弟之间展开。

  源自日本的轻小说,是一种将小说和漫画相融合的文学体裁,小说的主要角色会出现在作品的插画中,同时作品的行文风格追求漫画一般流畅易读即一种“用文字写成的漫画”,以期给读者带来直观冲击。轻小说目前在日本已成为动漫产业的生力军,日本人也相应创造了一个非常Japanish的名词——Light Novel。

  台湾尖端出版社早在2007年就发行了《文学少女》繁体中文版,相较繁体版的火速跟进,简体中文版一方面姗姗来迟,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内尚属非主流小说类型的轻小说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接手又显得意味深长。在国内已经引进的众多轻小说中,《文学少女》显得很特别,作品富含丰富的文学知识,每一册结束都附有参考书目,从作者的用功程度来看,可谓史上最苦逼也最有内涵的轻小说。

  《文学少女》系列以学姐天野远子和学弟井上心叶为主角共7个故事分为8册,每个故事以一部主要文学作品为背景,分别是:《人间失格》(太宰治)、《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友情》(武者小路实笃)、《歌剧魅影》(卡斯顿·勒胡)、《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夜叉池》(泉镜花)、《窄门》(纪德)。事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因受作品负面因素影响太深,因而不断把自己带入作品中,企图将生活复制为作品的翻版悲剧。天野远子和井上心叶的任务就是利用文学知识进行推理,揭露事件背后的真相,并通过重新诠释作品来帮助心理受伤的人们重新接受生活。

  实在来说,这八本各有主题的小册子合起来简直就是中文系读书指南。首先作品中提到的所有文学作品加起来就是一张出自“文学少女”的书单,这张由女主角亲自吃出来的书单显得亲民又可信;其次在以速食阅读为主旨的当下,《文学少女》渗透出来的恰是相反的“慢”,这一点和昆德拉不谋而合,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对同一部作品而言,要从不同的视角多读几次才能有更立体的感受;对同一个作家而言,也要多读几部不同时期的作品才能对这个人有更完整的把握。毕竟太宰治写过《人间失格》也写过《跑吧,美乐斯》,毕竟在指认自己缺少爱人的能力之前,他也曾经人类不断求爱,毕竟不能因为爱生出了恨就抹杀了爱的意义。因此这里的慢并不是指速度,而是强调重复,经典小说作为耐用品,如果只做一次性阅读那就太浪费了。

  作者将天野远子的特异功能设定为吃书,这使得小说中提到的文学作品有了第三层诠释:第一层是事件主角的暗黑负面理解,第二层是天野远子和井上心叶的二度正面诠释,第三层则是作者赋予作品以味觉的独特体验。有的小说“像新雪在舌头上悄悄融化般”,冰凉与虚幻交错;有的像是“加了很多牛奶的浓汤”;有的像“装饰着油菜花的散寿司”;而有的则像“豆腐味噌汤里浮现红豆馅”一样不伦不类。用味觉比喻读后感,系统的通感使得中文系必读书目瞬间变身为美食指南。莫言也曾经在一篇演讲(《小说的气味》)中用气味来形容小说,“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文字本是平面的,多增加一重感官就又多一层空间。比如《文学少女》的系统移觉,双重诱惑之下让人既想读读那本书,也想吃吃那个比喻,这种内外兼修的写法的确很巧妙。

  《文学少女》的推理元素让天野远子扮演了一个文学侦探的角色,破案的过程既是解谜,也是对经典的重新诠释,而这七个故事中最值得一读的又莫过于一首一尾。第一卷《渴望死亡的小丑》以《人间失格》为背景,太宰治的作品连同他传奇一生在日本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就文本而言,作为众所周知的超强负气场作品,作者如何扭转局面当然是最大的看点。就情节而言,学姐培训学弟写作,两人并肩大作战也从这里拉开了温馨的帷幕。最后一个故事以《窄门》为背景分上下两册名为《迈向神境的作家》。井上心叶曾在初中以井上美羽的笔名意外获得了文学新人奖红透日本,但却因为笔名被误以为是个美少女,也因此和初恋女友之间发生愉快,凡此种种使得他对写作心生畏惧。经历了千山万水的大结局,首先揭开了天野远子的身世之谜,其次也使井上心叶终于解开了心结,故事最终收尾在关于作家定位的剖析上,尽管作家是要独自走向窄门的职业,但他心中却有着全世界,这便是作者心目中的写作使命和意义。

  “吃货”天野远子那教授级别的阅读量想必令无数中文系同学汗颜,也让文学青年们纷纷警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山还比那山高啊。在“文学青年”逐渐趋向一个贬义词的今天,天野远子的形象稍稍带来一些矫正和慰藉,所谓文学青年是对文学充满热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学的爱好和个人生活之间可能会相互渗透,而不仅仅是某种穿衣风格和说话语调。

  从前讲为何读书总离不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两句在今天看来却显得有些脱节,既难以形成具体价值观,也没有切实可行指导方针,容易让人沉浸于遥不可及想象。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文学少女》虚构了一种理想可能性,但这种虚构却又让人重新看到了力量——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只要好好读书,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就能像学姐一样斗得过学妹破得了案,考得上大学hold住学弟,成为“杠杠”的文学青年。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三):随便写写

  虽然这样说很失礼,但该小说巧妙化用其他小说中的剧情加以提取,虽然可读性提高了,却导致原创性大大降低,再加上我在阅读该小说已经前阅读过太宰治名作《人间失格》《斜阳》等以及其他短篇,所以对该作品在本小说中再次出现的感受与未接触过《人间失格》的读者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在未读过《人间失格》前读该小说,一定会怀着好奇憧憬的心情去读《人间失格》,这样说也许不太合适,但看过太宰治的小说被当成普及百科或读后感般被介绍,心情还是有些不快,嘛,不过比起某些作家的炫学好多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继我在看过《挪威的森林》第二次被小说提及了,让我很想读读看,非常的感兴趣

  以某些作家的小说为蓝本所创作出来的小说,看久了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我希望能够以自己虚构小说为蓝本再创作剧情的小说,比如《魍魉之匣》。

  希望接下来的剧情能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让我期待,越来越喜欢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四):不辜负盛名的杰作,太宰治的迷茫其实是我们共同的迷茫

  《文学少女》系列的市场定位应该是那些上中学女孩子吧,因此对于我这个大龄女来说书中的有些情节还是太过幼稚,什么吃书啊,跌倒时露出小熊内裤之类的让我多少觉得有些不舒服

  不过这本小说整体来说还是很出色的,内容很忠实于《人间失格》原著的思绪和意念,小说的结构也很精致巧妙。

  再闲扯一下关于死亡的问题,日本社会一直因高居不下的死亡率为世人所诟病,抛开社会压力不说,我觉得日本人和我们相比更脆弱无助更喜欢思考关于人生自然和自我的问题,他们同时也更诚实淳朴,我们中国有如此伟大语言和文字但却世故圆滑,我们有绮丽华美的诗词歌赋,天马行空幻想故事,史诗般宏伟的长篇巨制,洞察世事人情智慧之作,我们有佳作杰作不朽的名作,唯独没有的就是关照心灵的质朴之作。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五):是轻松的文学介绍吗?

  《文学少女》这本日本很著名的轻小说,一直我都有所耳闻,也曾改编过OVA的样子。看完《暗黑童话》后心里太过阴暗,所以决定改读一本轻松的书看看。本书是本很特别的轻小说,作者在每一本书里围绕着某个日本著作展开故事,但是这种介绍文学的方式很奇特,不是向着读者直接朗诵内容简介,而是用一个类似的书中的情节来展开。比方说在《文学少女1》中介绍了大文豪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描述了一个苦闷少年想要寻找生存的意义而又找不到的故事,所以在《文学少女》中出现了一个女孩竹山,竹山因为带着面具活着而感到迷茫,又因为间接害死了唯一能看穿自己的朋友而不知道该如何活着,这时她在读《人间失格》的时候,发现了书中夹着的一封信款从而了解到10年前学校里有一个跟自己有着类似心情的男孩。所以竹山利用“我”找到了杀死这个男孩的凶手,希望能使自己得到解脱。就在最终远山还是想要选择自杀的时候,书中女主角也就是那位文学少女远子学姐告诉竹山,实际上太宰治除了《人间失格》以外,还写了很多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作品,鼓励她去学习这种生活阳光一面

  这本书的独特就在于故事中套着故事,创造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去了解它所想要介绍的作家和作品,而这种介绍又丝毫不带任何刻意地人工地造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口气读完的我不仅也对太宰治和《人间失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就是本书的目的吗。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六):关于文学少女主旨的一个详细的解释

  这里说明下,本文纯属个人观点,细节方面可能有所差异,但是主旨应该是这样没错,此外凡是用""号标注的句子全部都摘自原文,(记忆中的,个别词句不一致)当然词语主要是为了强调.不一定是原文,因为我水平拙劣,很多原著的精华言不达意,因此建议看完后把原文重看一遍.

  这里先提及下托尔斯泰的其中一个美学观点:真与美不是统一的,真实的并不一定是美丽的。之所以先提及,是因为我认为文学少女表达的不少和其类似,下文还会陆续提及其他的观点。

  本篇第八卷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心叶的成长,一条是揭开真实,并将美好瞬间的"真实"定格,给予人内心的充盈,所谓"文学"就是如此.

  两条线是相连的,心叶的不坚强正导致他逃避真实,不敢将其揭开.此前美羽跳楼如果说是他的"钝感"导致无法看清黑暗的现实,而之后沉浸于迷茫无措的黑暗中无法自拔,不敢探索美羽跳楼的真正原因就是"胆怯"了,而他却将这表象上的黑暗误解为真实"都是"黑暗而难以抗拒的,因此必须与他人保持距离,不介入太深以免受到伤害(回想下,文学少女的头几卷不都是从重重迷雾下揭开真实么,而心叶却一直不想牵扯过深么.)

  而他在前7卷虽然的确有一定的成长,毕竟他在面对表象上的黑暗时(即是远子叫他写小说,隐瞒事实的"背叛")也能直面"黑暗",并坚决决定不写小说,维护日常,与黑暗绝缘.其实看到这里我也认为所谓美羽的跳楼只是代表着人生随时可能遭遇的挫折,黑暗,痛苦,而心叶的成长就是能够坦然地面对这些不可抗力,因此我对于心叶的做法还认为他是在一步步的成长下终于成熟,遇到远子学姐这个最终BOSS也能直面抗衡.

  然而这些都是"真实"么?真实真的全部是黑暗么?心叶真的成长了么?这只是作者诱导我们的想法罢了.无论是美羽还是远子的故事,一开始都只是黑暗的"表象"罢了,美好的"真实"也是存在的,而背后的真实必须要勇于深入探索才能了解究竟是美好还是黑暗:美羽的真实交织着绝望与黑暗,而远子的真实实际上却只是个美丽的误会.而心叶的"维护日常"依旧是不敢在黑暗的迷雾中寻找出真实,颇有点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灵魂的宁静只是懒惰在虚荣心下道德的掩饰"所以说我仔细寻找成长的痕迹却发现只有第3卷一个,因为本来作者的意图就是 "心叶还不够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两人在最后的分离也是情理之中,他们在离开时心中却充盈着美好真实的物语,回忆,再次点明了另一条主旨.

  顺带一提,这里对所谓“表象”之说有个很好的佐证,在第5卷有句:“人会在大雾中迷茫,也会在晨光揭露的真实中,悲痛痛哭。”

  因此最后卷并不是我一开始认为的那样,避实就虚,把一个本该直面的东西用"误会"来搪塞,将黑暗粉饰成美好,而是把事物本来存在的另一面揭示而已,并不是什么都要直面,抗击.,而不敢探索本身就已经是不坚强的表现了.

  接下来是第2个主题:"文学少女难道只是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么,每次都通过剧情的构造化黑暗为美好,并给予人治愈,显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和心叶的<宛若青空>一样,毕竟现实可不是总能化黑暗为美好。

  但是,我之后才发现作者只是表现“事实不仅有黑暗,还有美好。”罢了,也许世间有诸多的痛苦与挫折,但只要有那么一瞬耀眼的光华与感动,就能成为我们心中充盈着的勇气,力量与物语!而这不正是文学吗,将美好的瞬间,真实定格,给予人 救赎,重生,前行的动力!而我们将其怀揣于心中,并将独自成长的坚强浇铸,如远子学姐般“痛苦时也能漂亮微笑。”

  而贯穿这2条主线的经典场景就是远子叫心叶写小说的那一幕:当心叶拒绝时,她“如坏笛子般”地质问,痛苦着,这正是因为她认为心叶的“软弱”正是因为她不断将心叶“扶起”的做法。而在心叶看来却是令人窒息的黑暗的“表象”。

  然而美好真实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心叶在《宛若青空》中的美好回忆最终证明只是一场虚幻。但是正如托尔斯泰对艺术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这和当时的情感是否偏颇并没有关系。”当时的“表象”即是感受到的情感本身也是真实的,用〈文学少女〉里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丽的梦境,就算醒来后也会留下故事哦。”因此心叶,美羽和宫泽贤治虽然都曾沉溺于黑暗之中,但是当时美好的心情,感受,触动却决非虚假,而文学恰是将此定格,由此水户夕歌感受到了纯粹透明的〈宛若青空〉,心叶等人也感受到了宫泽“不畏风,不畏雨”的当时瞬间的豪迈,而我们将5这些由他人那里得到的美好的“真实”紧攥在手心,成为穿梭在无垠黑暗中的力量。正如“文学少女”所言:

  ——只要打开书本封面的话,就能在其中与谁的想象相会了哦。

  ——抬起头看看这天空吧!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书本还是想象,都如同这漫天繁星一样多哦!

  这里再提及几个分论点,都是围绕着“揭开真实”这个主题:

  1,传达自己的心情.很多的误解都是在自己未能将真实揭开导致的,只有每个人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心情,很多如心叶这般钝感的人才能及时察觉,如第3卷被甩的小西也对芥川说:“你终于说了,如果早点就好了。”而琴吹的目标正是传达自己的心情,我在看第4遍时才发现她在第8卷终于明确传达自己的心情“井上大笨蛋,花心大萝卜。”(额```),而美羽也曾经多次问心叶“你喜欢我吗“而没有回应,直到心叶在天文馆时把自己的心情明确传达给她时,她才终于得以释然。而远子学姐正是能大方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心叶与叶子两人则是通过书籍传达自己的心情(侧面映证了感受是可以传递,感同身受的)

  2,打破现状,作出决定,将一切"真实"摊牌,这也许会"一时天翻地覆",但是这亦是开创崭新篇章的前奏曲."书本阖上了,故事就终止了吗?这种阅读方式太肤浅了,他们的故事在无限中延伸."而美羽在第5卷时其实是自己将真实揭开的,哪怕知道这会导致谎言的幻灭"痛苦的不得了,难熬的不得了,我想知道将一切破坏,是否还能剩下什么."因此她也走出了阴霾,得到了重生.

  其实EVA与<文学少女>所表达的无奈是类似的:"人们总是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真实",互相伤害,戴着面具,保持微妙的平衡."而<文学少女>则给予我们另外一种可能性:"别人不了解自己?那就大胆传达自己的心情吧!真实的揭开会伴随着痛苦与黑暗?那就更必须与过去斩断,随着书页的翻过,一定会有更美好的篇章展开!凡事一定要洞悉对方的本心么?当时的感受即是"真实"的部分!

  因此,文学少女带给我们的与其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如说是面对黑暗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乐观,坚强的态度.,"远子学姐也受着伤,自己爱的人却不爱自己,她在每天不能实现的愿望中度过每一天,但是,她相信着希望相信着未来,继续翻开故事的下一页."还有7卷末一句:

  这一页,我已经翻过去了.

  那些美好的,就要开始了..

  最后,我以第6卷末的话结束吧:

  因此,我在心里轻声说了,带着我所有的感谢与爱情,亲爱的"文学少女"

  我,不会忘记.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七):有爱的天野远子之人间失格的救赎

  一开始还觉得有点像那些很狗血的青春小说,但是越看越有意思。那个总是被学弟称作“吃书的妖怪”的恬静少女,每次瞪着眼睛纠正别人,说自己是文学少女的样子很可爱。很喜欢天野远子这个人物!也很羡慕她能够将每一部文学作品尝出那么多奇异的味道,这使我一度怀疑她的味蕾(笑……)

  去书店找到了《人间失格》这本书,好像很多介绍都说《人间失格》就相当于太宰治的遗书,因为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文笔显得有些暗沉,可是在作品靠后的部分,那些语句就像是在忏悔,可见他的心中是有光亮可言的,否则一个无心忏悔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呢?!他体会过沉沦的生活却又被救赎,才会有像《人间失格》这样的作品来感悟、感叹吧……

  文学少女系列的第一部,最打动我的是书中的那个小丑,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吧,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丑,表现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同样渴望死亡,那时才会显露出真正的自己……

  文学少女·渴望死亡的小丑OVER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八):其他的话

  翻出了很久以前自己写下的关于这本书的治愈系(?)读后感。(其实这一卷的故事真的已经忘记得差不多的,现在想想的话反而是《渴求真爱的幽灵》那本,不知为什么打击得我非常厉害,大概是惧怕“命运”一类的东西吧。而最喜爱的,一定还是《银河铁道之夜》相关,嗯……)某些话至今仍不想忘记,或者说,要记得自己曾说过的这些话——所以,也贴在这里:)

  ——————————————

  走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是该感叹人多呢还是节日氛围愈浓呢?但即使这个时候,思绪还是会飘到很远的地方去。昨天夜里读了所谓的“轻小说”,名为《文学少女》的第一卷,副标题是“渴望死亡的小丑”。这一系列小说应该都是与书有关的故事吧。略微夸张但又给人某种奇异之感。另一方面,和风总是不可思议地让人倍感亲切。

  如果说,“一本书的力量”(确切说来,是“一本书引发的血案”?),大概会先想起《玫瑰的名字》。真是惭愧,貌似这应该是一套丰富的文本,但此时的我只能回想起类似于推理小说的情节,荒诞不经却又无懈可击。而昨天的故事中,“那本书”则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如果说书真有力量的话,那应该是“教导”或者“教唆”。“教导”可以算作某种“智慧”的传递,但有些时候“智慧”也可以被视作是危险,被视作异端,也有某种“教唆”的意味了。但是觉得真正的“教唆”,意义应该更为广泛,也更暧昧不清。

  这个故事中太宰治的“我”如幽灵般时时浮现,那些句子呢,在黑夜之中读来还真让人有些不寒而栗。我最初读《人间失格》,回想起来,是在盛夏时候的图书馆吧。明媚的阳光和图书馆的安宁,或许无形中将书散发出的黑暗气息冲淡了。合上书,除了感叹“主人公真扭曲啊,看心理医生其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那个时候还自视心理出身嘛-__-\),似乎就无他了。而过了许多时候,再读到那关于白羊里的黑羊的比喻,那为什么人人都在悲伤只有我无动于衷的恐慌,那无时不刻不在演戏的小丑的痛苦时,突然觉得心中的某处也被触动了。

  呐……其实,关于人群中的孤独感,那种因缺失共同情感的不安,害怕被视作异端的恐惧……这样的情感,每个人多多少少,在某些时刻,都会存在一点吧。

  (突然就想起了三岛由纪夫某张少年时代的照片,那绝对是个安静的美少年样,只是,却有种不太好的感觉呢……仿佛能感到,那是个内心某处坏掉的少年。为什么会想起呢?大概是两者的印象重叠了o(╯□╰)o···)

  《人间失格》,应该就是“私小说”那一类。时至今日的我朝,也有“私人化写作”的流派划分(复习过的名词解释题- -\)。这样的小说,作者不做群体代表,不做时代回响,不揭露,不讽刺,不号召,不呐喊。(不过归入文学史之中的话,或许它也是某种“代表”,只是不是作者的自觉罢了。)他全身心关注的只是那么个小小的自我,却也是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ゎたし……读者读来,会有“震惊”的感受——因为以前都没有察觉过这样的自己啊,第一次审视自己的内心吗。

  但除了审视内心,或许还会不断咀嚼,迷恋,上瘾,沉沦,像面对黑洞一般无力招架,最终成为和主人公同步率极高的个体,书中的话总是越看越有道理,越看越如己出。说是“代入”呢,似乎不太准确。或者说“模仿”?好像也武断了。其实前提应该是,那读者本就是个“怪胎”,才能够跟那些谵言妄语一拍即合……抱歉,说过分了。绕啊绕又要回到psychology,虽然某段时间之后我也已经觉悟到psychology也是有其狭隘和武断之处……-__-\

  从遗传的角度看人与人神经系统上的差异绝对是存在的,于是有——至少感受性上的——大条与敏感之分。很多人也论述过了童年的影响至关重要(以下省略千字)……内向与敏感合起来正是抑郁质人格,所谓“多愁善感”,但也不是坏事。但若采取了不当的防御机制,也许会越陷越深,异常痛苦吧。小丑,总是个悲哀的角色呢。某一刻我甚至要猜想,那许多优秀的演员,说不定也是抑郁人格吧,如果说,一方面“敏感”使他们能更好感受与理解,另一方面,“表演”正是他们不得不为之之事——只有不断的扮演他人,才能驱散内心那份害怕“被认出”的恐惧。

  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起了谜样的AKIRA君。尽管知晓的讯息不多,但还是能想象生活中的他散发出的某种“不要靠近我”的气场。保持单身,独来独往,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不过好像也有好友(工作上的朋友?)。是后辈心中尊敬又不敢靠近的前辈,是同辈看来总是“勾搭不成功”但又腼腆可爱的家伙(?)对各方给予他的关注与喜爱,似乎有种“并不被真正理解”和“承蒙错爱”的无奈。另一方面,演技却好得令人不安,因为……那只是单纯的“演技”吗?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人的话,其实是把真正自己藏起来了吧。如果把观众都感动得哭了,那演员其实心中无动于衷,只是将自己看作小丑狠狠嘲笑——这样的情景,我实在不敢想象。好吧,其实我还是想相信这位比我年长的先生,绝对也比我拥有多得多的阅历与智慧。但愿那些他参与过的故事,也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痕迹。总是推掉应酬乖乖回家的先生,希望你并不是为了躲在屋子里看《人间失格》什么的(笑)。

  为一本书死去是不值得的——敲下这句话后,突然觉得可能会引起误解。嗯,我的意思是,在这个故事中因为读了《人间失格》感同身受而像作者那样去自杀是不值得的。因为——用最简单的道理来说,这个世界并不是《人间失格》这一本书啊。活的理由,甚至死的理由,没有了解更多就作了决定,实在是太草率也太遗憾了。这么说的话,与故事中的远子学姐想法挺相似。其实这个话题够大,现在头脑空空也说不出什么个头绪来,暂且搁置。只是,若心中还存有困惑,还对这个世界或者自己感到好奇的话,是不愿轻易地死去的吧。

  我还是相信,人是有追逐光明与温暖的本能。(任他弗氏怎么说。且精神分析之类也只是理论之一不是么~)书的力量,除了shock之外,还有很强大的一点,就是温暖的力量吧?绝非为了happy ending而happy ending,而是创作者内心思索与追寻的东西,而这正是抵御日常人生的力量。(虽然人生需要“抵御”这种说法也有点令人沮丧)就算是黑暗系的作品,谁能说那不是那时苦苦挣扎之下对美好的眷恋呢?正因求之不得,才会有悲伤与痛苦,否则,只是归于虚无与空寂了。

  2011-01-30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九):寻找救赎的道路

  因为大家都说这是以人间失格为蓝本写的小说,所以一直坚持在看完《人间失格》之后才捧起这本书。

  有人说这是对人间失格的完全阐述。没错,翻开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回首往事,竟是些耻辱的事”。对于本书的两个配角“片岗愁二”与“竹田千爱”内心,自己就是那个一直扮演自己的小丑。一直渴望着死亡,不是因为对于世间的惭愧之情,而是觉得自己就像是没有感情的动物,对于大家感到好笑或者悲痛的事情自己在内心却是无动于衷,却又不得不装作大家希望的自己,对于这样的自己而感到羞愧,所以,希望以死结束自己耻辱的一生。

  远子小姐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施的一个魔法,可以让任何一个人被带进他的故事中,让你认为自己和主人公一样有着近似的命运,同样内心的渴望不被人理解,同样孤寂,同样怀着悲伤的心情看待着自己惨淡的一生。所以远子小姐说,人间失格是她这样一个文学少女品尝起来都会觉得苦涩无比的食物,对于那些内心忧郁的人来说,看到人间失格都会忍不住去追寻主人公的脚步,然后踏向黑暗的深渊。这就是太宰治所施的魔法——让你们每个人都变成“大庭叶藏”的魔法。

  看到这里我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翻看之前写的那篇书评,我知道我也中了魔法。叶藏也成为了我的一个替身,他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忧郁绝望一直包裹着我,正如院子小姐所说的“会让人觉得,这怎么这么想我啊”。当然,无论是片刚还是竹田,都与我一样。但是他们的经历与叶藏太过于相似,所以,片刚在写完手札之后也尝试了结束自己。而竹田想看看拥有同样命运的自己到底会得到怎样的审判,才会这样锲而不舍的寻找片刚死亡的真相。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是耻辱的存在,早就应该从世界抹去”。

  但是,她错了,远子小姐说了,她只是需要寻找救赎自己的道路而已,这条道路不是死亡这么简单。就像太宰治本身,他不仅仅只写过像《人间失格》这样令人悲伤的作品,他还有写过《跑吧!美乐斯》这样拥有积极向上人格主人公的作品。也并不是每个作品中的人物都如大庭叶藏一样有着这么悲惨的结局,有许多的人都已经找到了救赎自己的方法,而太宰治自己也曾经过上一段幸福的生活。所以,没必要以死作为结束。

  即使以后还要继续背负着小丑的面具,但是只要拥有可以让自己卸下面具的人,那么继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又有什么关系呢?总有一天这样的自己会找到救赎的办法吧。和大家一起努力看看吧。

  《渴望死亡的小丑》读后感(十):我想写一封奶油抹茶加苦杏仁和咖啡喳味道的情书

  其实坐在这里写一封类似给学姐的情书之类的东西是我自找的。

  在这个校园已如传说中的仙境花园般的大叔年纪里,虽然质素不错的爱情漫画和号称黑暗的乙一还能看几本,但坐下来顶着孩子的哭声看轻小说——而且一看就是四册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了,可我还是挺了下来。

  因为小猫曾经坏笑着说想看看我如何评论“文学少女”系列。

  我承认我被自己的两个想象蛊惑了。

  起先我以为文学少女就得是英伦乡村范儿的背景下描绘一些灵肉胸有纠缠的争议故事的妹妹,可拿到布满了透明水彩封面和插图的小开本图书时才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又转而认为会是LOLITA或是Wild Things那样的变态少女想人记。

  真正蹲在马桶上读完目前到手的四册才知道,自己对轻小说的认知度是白痴水准的。

  卖萌和勾搭是必须的,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树立水彩画般鲜亮的人物形象和能够无限延伸的故事情节,除了热情,还是要有一点功力。野村美月选择了一个很有爱的切入点:不是常有人对轻小说的文学性和存在价值嗤之以鼻么,那么干脆就把你们公认的经典搬来解构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它们也是在耍奸撒欢萌态毕露。

  比较起来我最喜欢系列第一弹《渴望死亡的小丑》,虽然它的话题度、治愈度和暗黑度都不怎么够,人物也涩涩地像首次登上春晚的镇文化站骨干,但它有三点直接击中了我脆弱的小心灵:

  一是序章里男猪脚井上心叶同学好死不死地得到了文学新人大奖却因为笔名的缘故被当作美少女作家,由此倍受困扰。这个另类的性别倒错事件一点也不夸张!我妄图在文字上阳刚了这么多年,可从给盗版碟写测评到影评书评到散文小说,无一不被认为是阴柔的女性作品,原先有人勾搭,后来干脆有来信探讨孕期心理及生理知识者,难道一个男人的笔名里就不能带有mimi之类的东西吗?其实我希望看到井上有一天变成咆哮帝的样子,那样虽然有些脖筋窘迫,但起码能够解决性别问题。

  二是本册选取了《人间失格》作为YY对象,很好的第一步。对于一个有志于读书写字或者一心想着死得重于泰山的孩子来说,太宰同学应该是个永远的偶像。他的生命多像在登峰,只不过人家是用挂钩,而他每自杀一回就能鼓起下一段力气,非常方便。如果他吃过人鱼肉该多好,那他光辉的去死去死派文字铁定会堆地比喜马拉雅还高。而后几册的选题震撼程度就差了好多,因为原本《呼啸山庄》之类就是改头换面的轻小说嘛。

  三是闪闪亮的文学少女天野远子小姐具备了两大迷人的物质,一是吃带字的纸,而且还把内容吃的明明白白,这一点从第一次发下课本那天起就在梦想,可这么多年了居然就没把它故事化一下,灵感果然是需要固定的恩恩;二是她平胸。我极度喜欢平胸美少女的故事,这一点机会倒是还有一大把,只不过要靠自己编写的难度太大,因为离开校园后生活实践就很缺乏……

  姐姐们我还来不来得及给你们写几封糊上的情书?你们如果答应我不拆开看而是直接吞下去我就动手寄去。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

  小猫你就笑吧,要是你一直送它们过来我就一直美美地吞下去,我喜欢奶油抹茶加苦杏仁和咖啡喳味道的,记住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