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10篇

2018-02-06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10篇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是一本由白落梅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一):因为缺憾,所以才更真实

  不知这位来自才子之乡的女子白落梅是如何能写出这么典雅的文字,真怕我的拙笔亵渎了这本令人心旷神怡的佳作。活佛仓央嘉措的人生压抑的,但他留的情诗却让人世间的俗人欲罢不能;仓央嘉措的人生是勇敢的,作为万人敬仰的活佛他不顾身份偷情于酒馆里多情女子;仓央嘉措的人生是威武的,终生研究佛法,普度众生。也许正因为他的多重及不完美性才让他更像一个有修为的普通人而获得众人的尊敬。

  从拥有记忆以来,学校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德志美体劳的五好学生家长期望我们是人中龙凤,社会期望我们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茁壮”的成长,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批一批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人。无数去过西藏的朋友回来都会说:那是个神奇地方,在那里人可以找到自己,可以找到自己心灵深处宁静。但我更愿意相信,碧蓝的青海湖只是让浮躁心灵拥有了片刻宁静的假象,迷惘灵魂暂时脱离的躯壳,但真正的灵魂又飘向也无从知晓。而产生这一切的原因无非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朝九晚六的工作拥挤不堪地铁,房东老板客户已经把我们这些“飘”在都市男男女女修炼成了九命猫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沟通本能,我们都快忘记自己的心理到底想说什么。就怕房东给我们涨房租让搬家,老板炒我们鱿鱼,客户不给我们签单,为了生存我们失去了自己,为了去追求所谓的完美的生活,我们都不知道把自己丢失在那里?恐怕这也是我们自己不敢去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是个失败者而已。

  曾经我们年少轻狂,曾经我们光芒万丈,曾经我们梦想着自己是颗钻石闪闪发光,但活回现实我们不过沧海一粟,尘埃里一颗用放大镜都可能无法看到的灰尘。万人敬仰的活佛喇嘛仓央嘉措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何苦要让自己完美呢!青海湖是无法找回我们快乐童年,布达拉宫也无法让我们找回懵懂青春时的初恋情人,西藏湛蓝的天空更不会让我们远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与其因为追求完美,而让自己困顿虚假迷茫之中,那还不如接受现实中的缺憾,让自己活得更加真实。

  借用书中的一段:“世间有许多情感,都背负太多的无奈,欲爱不能,欲罢不忍。谁又可以静坐在云端,淡然俯瞰凡尘烟火,而自己做到纤尘不染。尘世美丽的相逢,总是让你我情难自禁,只是从来没有一段缘分,真正可以维系一生。但我们依旧不管不顾地爱着,接受相遇与离别轮回,接受缘起缘灭的因果宿命。今天我是你心头的朱砂,明天辗转又天涯。”

  白落梅的文字是优美的,仓央嘉措的人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这两者的结合让暴躁的我拥有了数个小时的宁静。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二):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寂寞大清文坛双子星

  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寂寞大清文坛双子星

  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与《寂寞空庭春欲晚》

  文/方木鱼

  读到开创“唯美传记”一派的作家白落梅新书《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时,正在追剧《寂寞空庭春欲晚》。书是好书,剧是好剧。文字温暖画面明艳。不由得将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作比较。二人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性。

  他们都是清代人,都生活在康熙年间,且都与康熙有过交集,或深或浅。

  他们都有双重乃至多重身份。诗人之外,一个是灵童转世,六世达赖,一个是名门之后,御前侍卫。

  他们都才华过人。却英年早逝。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他们都聪慧、多情、有才,却过早殒命。天不仅妒红颜,天还妒英才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小品。唯独清朝没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文体。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这一满一藏,一东一西,两大才子,遥遥相对,交相辉映,照亮了大清文坛的半壁江山

  他们都有脍炙人口的名诗名句名篇传世。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写: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

  “家家争长《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白落梅的文字,一如她的笔名,她居然给自己的书斋取名叫落梅山庄,这个任性而充满灵气的女子。读她的文字,唯美、空灵诗意精致。她写情僧苏曼殊:恨不相逢未嫁时。她写民国才女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她写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字字句句,打到人的心里,深处。

  看惯了影视剧中恩爱情仇,看遍了演员真真假假卖力或拙劣的表演,最终方知,那些泣血的文字,和那些美如画的历史剧里,用鲜红的血染成的历史,抵不过一个“情”字。

  仓央嘉措,易读难书。

  他的作品,太过璀璨,太过耀眼。他的一生,太过凶险,太过短暂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死了真的有转世轮回么?

  很难想象,仓央嘉措诗传居然会以这样的问题开篇。

  在白落梅的文字里,我们看着他出世,看他被指为灵童转世,看他茁壮成长,看他情窦初开,看他成为活佛与傀儡,看他消沉,看他被“执献京师”,看他不明不白死在青海湖畔。然后看那些不甘心的人一厢情愿让他得救、复活、重生……

  他这样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那一天,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三):雪域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

  住在布达拉宫,他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纯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这个极具才华的诗人,本可以和心爱的姑娘在开满格桑花的村庄里放牧写诗,与牛羊白云相依,与溪水花草对话。奈何抵不住命运的愚弄,只能在布达拉宫的孤独深夜里写下一首首感动人间的情诗,演绎一场诗歌凄美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 为途中与你相见。

  白落梅在《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中用她一贯温柔而凄婉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红尘深处那一抹红色袈裟的身影

  门隅邻村的青梅竹马,华美的布达拉宫,小酒馆的玛吉阿米,美丽哀伤的青海湖……他的一生都在跌宕起伏旅途中辗转徘徊,被命运钳住的哀情,是述说不尽的别愁。

  白落梅写仓央,有深情,有痴迷,有觉悟,也有向往。尽管絮絮叨叨,但也把他一生的孤苦与愁情、无奈与悲哀淋漓尽致地泼洒出来。

  那个时代,那片雪域,他竟成了人们心目至高无上信仰。即使人们知道他们的活佛就是沉迷小酒馆的浪子,也没有影响他们对他的敬意。恰恰相反,正是写出如此多情诗句的仓央嘉措更能让他们信服。因为他深入民间,与人们一样享受烟火迷离的绝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若为王,焉能为情郎。

  叹兮。悲兮。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四):脚踏莲花,终其一生探寻西域雪山最深的情缘

  前世因,今生果,无可选择的宿命,当红尘飘落墙外,自踏入拉萨那一刻,他便只属于这苍茫雪域的旷远。从此肩负作盘莲花的使命,身居权利之争的刀刃间,以一颗明净多情的入世心,修一世的思念情缘。

  纵使他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也要如同囚鸟般禁锢在高阁之巅,然上苍眷顾,时至三百年后的今昔,仍有众多的信徒及文人将其传奇的一生诉说。白落梅以其绵绵文笔,将历史款款而谈,仓央嘉措的血肉灵魂随着兼具渗透力的文字,那份坚定与追求,那份挚爱与澄澈,深深融入这天茫地阔间。

  依稀雪山脚下,一个英俊的背影,一披红色袈裟,遥望曾经家乡方向,听到的是心底平凡生活的呐喊,看到的是茫茫雪山的无奈。活佛亦是人身,在作者笔下的仓央嘉措,让人们看到了那最深沉眷恋,一个凡人挣扎,一个佛陀的智慧不是表现在天生从容淡然的气势,而是在历经扶摇飞旋的命运后,重归菩提的慧根。

  仓央嘉措明知已与红尘无缘,却执着无悔的去追寻真情。对于我们这些凡胎俗体,爱情尚为极致奢侈品,更何况是一个不能沾染人间真爱的活佛。他尽情的抒发着一首首流传百年的情诗,因为害怕丢了自己,纵然是飘零的归宿,也要活得不悔。“他信因果,信来生,更信今生是自己的唯一。”如若真的有来生,只怕他愿倾全部的福报,遥寄心绪只求那来生的相逢。

  有时候所谓的前世因,所谓的宿命,听起来是那么荒唐可笑,可今生就在这荒唐之间沦为了遗憾。他用尽一生在追寻真情,经过世间沧桑变幻,今世儿女情缘已断,生杀权力争夺,让这位情僧放下了爱恨情仇,至此消匿在青海湖畔。

  有人说他化作佛陀乘莲花归去真正属于他的故乡,有人说他颠沛流离尝尽世间清苦作为前半生放浪不羁的惩罚,有人说他隐姓埋名留在青海湖畔与牧女过上了自己渴望的平凡生活,有人说他得证菩提云游四海传教。无论他是否完成了一辈子的夙愿,也不管他曾经犯下多少的过错,人们怀念那个率真、慈悲、气宇非凡的仓央嘉措。

  上天有好生之德,每一个最明净的渴望都是值得的,所谓的看淡不是放弃,而是随缘。“和有情人,做快乐的事,莫问是劫是缘。”他留下的情诗那么的暖心,而非晦涩难解的经文,百年风雨依旧无法冲刷去仓央嘉措第六世达赖喇嘛在信众心中的神圣,他的情诗也让雪山之外的凡尘为之动容

  人总会被一些事直戳心底的感动,不知道是感动了众生还是仅感动了自己,带着旷莽的凄凉。“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今生为人,来世不知道是何种生灵,也许是花木,也许是鸟雀。”携带活佛的使命,在人世行走,普度众生。那是因为人生有情,他是情僧,他把情感传染给世人,把命运托付给岁月

  自青海湖畔别于众生,再无新诗来慰藉世间的苦乐,但佛陀慈悲,他顿悟了人间情缘,人有情,故不应断情以渡人,不管是情诗还是后事的传奇故事,仓央嘉措从未停止对真情的探寻。

  脚踩莲花而生,终其一生演绎着雪域高原最唯美的佳话,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信众,这便是佛陀与红尘的情缘——一场荡涤心灵的执着,一世的自在从容。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五):在红尘最深处相逢

  轻轻合上手中的书,却无法平静心中的情思翻涌。冬日午后阴冷的天,窗边书桌一隅,一盏热茶柔情里,恍然间时空交错,竟似随着这清淡隽永的文字一起见证了仓央嘉措那刻骨铭心,让人恻然的爱情。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任人摆布的棋子人生,命中注定的不凡使命。一边是放不下的救世济壶,一边是割舍不了的魂牵梦萦。该如何选,得以双全,如何顺从自己的心,又如何得以安心?漫漫长夜,青灯古佛,想起那份谴绻情思,心中会是多一份温暖的慰藉,抑或眼中平添几许难以自抑的落寞?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该是无怨尤的。身不由己,怪只怪造化弄人。如若此生不曾相逢,是否便也甘心清心寡欲,顺从命运的安排?如若没有这场绝美的邂逅,我的世界将是一片荒芜,我的人生亦如死水般沉寂,又有何意义可言?相对无言,惟有你懂我眼中深沉的爱恋。不可言说,怕一开口便惊动这抑制在内心深处的情深似海,一发不可收拾,惊涛骇浪席卷开来,便再无法如此相安无事隔山邻水的遥遥相望了。

  邂逅仓央嘉错,缘于无意中翻到了他的诗。“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简单的字字句句,遇上了,便再也忘不了了。情到深处无怨尤,莫问是劫是缘。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慈眉善目虔诚地跪拜于佛祖前,他是否从无边的佛法中参悟过自身的宿命因缘?若说普度众生的佛祖在天有灵,会为他的赤子之心唏嘘,指明前路呢?低眉顺眼的佛祖,纵使生恻隐之心,亦不会泄漏天机的。宿命难违,惟有自参自悟,方能得以解救,见禅莲,脱离苦海。贵为活佛,也只是血肉之躯,亦有翩翩少年郎的风流不羁。身既不由己,心却是自由的,历经红尘痴恋,将炽热的青春演绎到底才是仓央嘉措不可言说的宿命,不可逃,何处逃,亦不想逃。既说宿命难逃,那便从容以对,享欢愉,担劫难。生来无所恨,死亦无所悔,真实的活过,便不辜负活佛的使命了。

  一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位是红颜知己,相知相惜。向来情深,奈何缘浅。达娃卓玛,无疑是幸福而无悔的,无论故事的结局如何,嫁为他人妇,抑或是为此命丧黄泉。拼尽一生,尽君一时欢。都说世间的感情莫过于两种:一种是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向来都是知其不可为而倍惜之,来得容易便是理所当然。

  原对布达拉宫的向往因仓央嘉措而心心念念,当某一天踏上那一片神圣的净土时,该用怎样虔诚的心跪拜在活佛曾经仰望过的佛祖面前。但是我知道当我摇动手中的经轮时,我会许下一个诺言:在红尘最深处相逢,即便是过客,也为君对镜描红妆倾情演出。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想最后问你一个问题。”

  “爱过。”

  如此对话,若放在仓央嘉措的一生中,恰恰是因为爱过才这般揪心。人生15年的开端,上天给他尝了一口爱情的甜。转瞬间,说拿走便拿走了,接下来的三年他只能坐在佛床上苦苦回味。试想假若“活佛”之位并非有名无实,仓央嘉措也不是政治的傀儡,那会怎样?也许人们记住的就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吧。可偏偏草原上的恋人已嫁入人家,日子过得怎样,我们都不知道,但至少有了后半生的依托。我们总是会偏爱苦情的一方,所以,仓央嘉措苦于重情,也得名于情深。原谅我的肤浅,我信“情场失意,商场得意”那一套道理。他若能在高处叱咤风云,也未必会为情所困,为自由所痛,至少不会痛得这么深。

  爱情的糖果被夺走的第四年,仓央嘉措发现一条通往爱情的小道,与琼结姑娘相识,爱得醉生梦死。可那琼结姑娘终究只是一个“梦姑”,醒来就要面临爱人的离去,并且不知去向哪。在这段爱情里,不好意思,我心疼的依然还是女方。仓央嘉措对整件事知根知底,他只是没有勇气坦白他们之间没有未来,他拿眼前短暂的欢愉抚慰白天囚禁般的生活。而琼结,哪怕知道他是活佛的真相后,依然不离不弃。只可惜,棋子就只能是棋子,仓央嘉措的爱情还是再一次被斩断了。

  有时候爱情和物质一样迷惑人,不碰则已,一旦沾上便一发不可收拾。正如白落梅所言:“爱情,在到来之前,你不知道是什么,到来之后,你就不再是自己。”《蜗居》里海藻对着哈根达斯的柜台眼巴巴的望着,假如一辈子都吃不上会怎样吗,不会怎样。可是有一天,她忽然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别人手上接过来品尝,这个简单的动作已经不是说戒就能戒掉了。同样的,对于仓央嘉措来说,最开始的爱情来得太容易了,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自由与生俱来。任何事情,从容易到难求都令人无法接受。

  白落梅笔下的仓央嘉措就如诗歌那样美丽婉转,可爱情这尤物,你得与不得,它也就在那。如果人生若只能如初见,不如不见;如果爱情不能由自己做主,我愿意这样远远的观赏;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只读过仓央嘉措的诗,不想知道他这身不由已的一生。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而且,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七):白落梅眼里的“仓央嘉措”

  ----------读《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文/纪汐

  白落梅,这个被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字。”的女子,她的文字如她的名字,她的人亦如她的名字,凌霜傲雪,凭一只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这些从她之前的作品就可见一斑了。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白落梅以她自己对仓央嘉措的了解和搜集到的历史及记录,结合仓央嘉措的诗写下这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传奇的一生。她以禅意书写滚滚红尘,用佛法论道漫漫人生,在这本《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故事无论是真抑或是假,是杜撰抑或是结合历史,又何须刻意去追求所谓的真相呢?

  “这世间的事,可以当真,亦可以不当真,这世上的人,可以全信,亦可以全不信,一切听凭自己的心,心会告诉你,该做些什么,该听些什么,该喜欢些什么。”

  所以对于这本书,批判有之,喜欢有之,然仍不能否认白落梅,用那落笔生花的文采,透过字里行间,找寻和她心灵相通的有缘人。这也是白落梅再次出版此书的目的。至少我是喜欢这样带有禅意的文字。萦绕着淡淡的古典气息,却又似触及了作者的内心,想随着作者一起重新品读仓央嘉措。

  她书写过张爱玲,书写过三毛,书写过林徽因,亦书写过纳兰容若,苏曼殊。都让我们重新梳理了这些人的传奇人生。她对这些人的解读,正如阿旺伦珠达吉的《秘传》,会让人不由自主沉浸其间,假装这些故事主人公都经历过,久而久之,就变成真的了。 这算不上自欺欺人。人要学会自我调解,才能获取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倘若意味执着于真相,将会失去许多美好的想象过程,失去原来追求的意义。

  是的,也许因果轮回里出了差,总之,那我们就难得糊涂的过完我们的一生。因为任何人的离去,都无法令天地动容,日月失彩。青山依旧常在,绿水依旧东流。

  所以我想也许这样的女子,就是被仓央嘉措,这位情僧的一生感动了,以至于挥挥洒洒写下了仓央嘉措的传奇一生。

  2016/02/26本文均属原创,转载请豆油。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八):雪域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

  一直以来,好像都是从别处的文字知道仓央嘉措。最早听过的是: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而后又看过“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些都是最美的情诗,也好奇是怎样的男子能写出如此细腻柔情的动人情话。直到这本《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的评论》,作者白落梅结合史料传说和记载,将仓央嘉措写过的诗融汇在他的生平中,为我们展现他精彩的一生。

  仓央嘉措自身是一个有点矛盾的存在,身为受万民敬仰、身份独一无二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的身 份尊贵无比,“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他的一生应是与红尘隔绝、潜心佛法、带领人民走向安康生活的。红尘里的俗情俗爱与他无关,而且教规也严禁僧侣接近女色。而他真实的一生却是,在前十五年里的时间并不知道自己是第六世转世神童的存在,在红尘俗世里成长,接受父母的关爱、与喜欢的恋人纵情的驰骋在碧绿广袤的草原。在十五岁的时候,一切美好生活的幻想被打破、安静宁和的日子戛然而止。一转身,他披上了僧袍、住进了布达拉宫、受戒、学经,过起严苛古板单调的生活,俗世里最简单的喜怒哀乐远离他而去,他由还是天真无邪的孩童,变成肩负重担的首领。奇特的命运与自身的性格,早就了仓央嘉措一代的传奇。

  在书里,作者没有将仓央嘉措一生的经历描写与诗集作品分开来写,而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不同的生命时期有不同的表达,多情的他与命运离奇的他结合在一起,才成就那个雪域的王、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要读不仅是仓央嘉措留下的最美的情诗、最真的诗句,还有他一生热爱人生、想要为自己而活的恣意与潇洒。作为第六世的活佛,他手中并没有真正的实权,更多的是傀儡的存在,在布达拉宫里单调苦闷的诵经学习,没有消磨掉他的本性率真,变装流浪在拉萨的街头,寻找自己想要的娇娘,变成最美的情郎。

  他是俗世里最好的诗人之一,在最深的红尘里,仓央嘉措带着他的诗,在现代里,与我们再次重逢。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九):不负如来不负卿

  诗人这个标签可以适合很多人,现代的、当代的、古代的,但是达赖诗人你定会想到的是仓央嘉措,而且都是让人感动至深的情诗。从《那一天》的“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到《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无一不深深撩动着心中那根琴弦,让你如同身受感觉爱情的幸福的期待和无奈的向往。

  从《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的张爱玲传,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林徽因传,再到这部《在最深的红尘里冲锋》的仓央嘉措传。白落梅文字华丽的外表深处藏有更深的禅意和感悟,写的人物传记总能如春风化雨般的清新淡雅沁入心扉。

  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我们都了解的很多,作为西藏佛学宗教的领袖,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也可谓是佛学界的一朵奇葩。诗很美,情很真,上学时候课文、诗词背诵都是弱项,几乎没有能完整背下的,但是仓央嘉措的诗,我能完整背诵下两首,时隔多年,记忆犹新。

  《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时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天》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每每背起这两首诗,我都会感动到流泪。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十):和喜欢的人,做快乐的事,莫问是劫是缘

  叹息,是因为冥冥之中世事早已安排,哪怕你是活佛,也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感慨,是因为对那片苍茫土地上淳朴明净的心和丰富情感的触动。

  足够深的情才能让人们动容至极。

  他就是那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仓央嘉措。住在布达拉宫的他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的他是世间纯美的情郎。我们看到了高高在上活佛的凡人心和对普通生活的向往。他用一生对爱情真挚追求,尽情的抒发着一首首流传百年的情诗。

  让我们回到故事最开始的地方。他本出生在一个叫门隅的美丽小地方,那时的他有青梅竹马的邻村女孩相伴,最纯粹的感情深处饱含着最真诚的爱。原以为可以一直守着这份平淡的幸福,安稳富足。奈何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真实身份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此生要为前世的债约,付出苍茫的代价。

  在仓央嘉措十五岁时,活佛身份被公开,他被隆重迎至拉萨,举行坐床典礼。像是突然被曝光在烈日下的手足无措,天壤之别的生活让他产生了排斥。活佛身份原本应该是上天对他的眷恋,但终日学经的枯燥让仓央嘉措仿佛置身笼中,青梅竹马注定分离的结局让他痛苦,他感受不到被赋予的崇高使命感,他向往的是自由。

  于是他开始趁半夜无人之时去拉萨城内的小酒馆玛吉阿米饮酒唱歌。在那里,他遇到了另外一个心爱的姑娘达娃卓玛,与之欢爱缠绵,并写下了无数动人的情诗。

  纸是包不住火的,偷溜出去的事情最终还是被发现了,也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活佛又如何可以拥有凡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欢的姑娘与水交换。拉藏汗以他放荡不羁、任性妄为为由向康熙帝奏书,表示对其活佛身份的怀疑。他的守护者第巴桑结嘉措也被拉藏汗所杀。康熙帝下令拘其赴京,途中至青海湖时,仓央嘉措下落不明,成为了千古迷题。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使命行走人间,他本是情僧,不适合驻足在高坛上被世人供奉,命运把他架到本不属于他的位置上,让他参与无情的生杀权力争夺,以至于最终消匿在青海湖畔。

  而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具才华的诗人。爱情可以点燃他,让他血脉喷张,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在爱情的心跳、忧伤、思念中,他写下了无数感动人间的情诗,在三百年前感动了当时的人们,三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感动着我们。

  正如他所追寻的,“和喜欢的人,做快乐的事,莫问是劫是缘。”有些苦涩的滋滋味,但又透露着无畏的勇敢和韧劲。

  白落梅用她一贯温柔舒缓又富有情谊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红尘中的那个袈裟身影。

  这也让我想起了佛祖的弟子阿难的故事,也是我看到之前的点评中所涉及的。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阿难明白,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他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但他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阿难太喜欢这个女子,所以甘愿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我们越来越世俗的时候,不妨回头想想仓央嘉措;我们精于算计讲究回报的时候,不妨读读他的诗。还有多少世间人可以做到:哪怕与你相知相爱是场劫难,我都无怨无悔呢?

  人生短暂,如果有机会和喜欢的人做快乐的事,是劫是缘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重要的是能和你在一起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