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9 2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的读后感10篇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是一本由[美] 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7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一):最后一案(泄底)

  其实抛开 悲剧 来说,整个案子的美丽依然宛如艺术品般熠熠生辉

  不合逻辑的盗窃,双生子,放倒了的纸板,怪异的化妆,爆炸,历史疑案……环环连扣

  已是完美的逻辑推理

  然而缺少 我们的老演员

  一生光辉人物

  可以接受带着悲剧落幕

  这才是无尽的勇气

  也是整本书的,罪犯与侦探身份交织的灵魂

  +++++++++++++++++++++++++++++++++++++++++++++++++++++

  书腰上说“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落泪的侦探小说

  ——东野圭吾”

  我也一样

  再一次向哲瑞·雷恩,和他钟爱一生的莎士比亚,还有真相

  致敬

  ——“他们说他安然离开,尽了他的职责,所以,愿上天与他同行”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二):关于“凶手为何那么早就能做出刀斧手的举措”之讨论

  此案的凶手,在很早很早,甚至在得到信件之前,就做出杀人取信件的举动,其预判能力让人费解。因为那时尚未见到保安先生,亦未听到威廉 · 赛德拉的阐述,显然他也根本不知道炸药的事,这位地球从古到今绝对是最棘手的凶手,如何能在笼罩案件之雾还如此浓厚,所有人都还刚刚开始推理的时候就采取了那惊人措施同时也算是为保存历史文物作出伟大牺牲。

  整理之后,或许也没有办法拼凑成功凶手的思考路线

  故事的顺序是:

  1.哈姆内特绑架威廉,哈姆内特埋下炸药;

  2.凶手潜入阿莱博士的家,控制了管家。

  3.凶手从管家处获得钥匙,进门,乃是第一声铃铛。

  4.威廉苦思之后,还是将藏信件之处告诉了兄弟(这件事或许发生得更早)。

  5.哈姆内特在某个时候赶到了阿莱博士的家中,决定取出信件销毁。(这是本案的一个争论热点,他完全可以等待炸药爆炸,亦是第二声铃铛。)

  6.凶手大刀阔斧破坏整间屋子也没有找到信件,他藏了起来(或走到了屋子的别处)。

  7.哈姆内特进屋后大吃一惊,赶忙去查看信件(或按照原计划取信件销毁)。

  8.凶手看到了如上事实,为了保下信件,砍向凶手。

  9.犯罪后的离开,门上的铃铛第三次响起。

  但是疑问就接连出现:凶手为何要到那屋子中?凶手怎知屋中有他要的东西?想这个问题:刀斧手的乱砍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完成了,那时的证据甚至都还不充分,他为何能完成那样比常人能提前数日的犯罪?目前可能解释或许是 他可能是根据下面这些线索来猜的,应该没有办法做到完备。

  1..双胞胎哥哥哈姆内特迫切不择手段要得到信件(他在案件早期得出阿莱博士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结论)。

  2.那个密码是莎士比亚的签名。

  3.那本1599年版本的封皮被隔开了,其中若要藏物,势必是一张较薄的文件

  4.文件如果有签名的联想,得出那可能是一张信件。

  5.如果双胞胎哥哥想要迫切获得文件,也没有必要使用犯罪那么严厉的手段。可以以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获得。

  6.说明莎士比亚的信件的存在势必让哈姆内特非常着急,他必须快速获得这些信件,不让它们落到别人手中。

  7.莎士比亚的信对哈姆内特构成某种威胁。

  至此,他并不知道哈姆内特要毁掉信,也不知道所谓哈姆内特的祖先是杀害莎士比亚的凶手云云。

  但他知道为了历史文物的保存的以及莎士比亚的传承,他作为一个莎士比亚演员必须保护这信件,他必须赶快采取行动,开始他或许只是凭借头脑狂热想要冲入屋子寻找信件罢了。但他在那屋子里根本找不到那个信件,直到哈姆内特来到屋子,取出信件想要烧掉它。凶手情急之下用斧头砍掉他的手臂,保下了信件,随机又在搏斗中不得已重伤或杀死了哈姆内特。

  这大概就是故事隐藏的一切事情,我亲爱的华生。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三):是我看过奎因小说中最差的一本(未看勿入)

  看完后,丝毫没感到有何悲伤

  -----------------------------------------------------------------------------------------------------------------------------------------------------------------------------------------------------------------------------------------------------------------------------------------------------------------------------------------------------

  没有一点铺垫,雷恩突然就变成凶手。

  仅仅为了保留信件,何须杀人?

  女侦探仅仅根据凶手是个聋子,就武断认定老雷就是凶手,难道纽约就老雷一个聋子?

  除了耳聋,还有其他证据佐证凶手指向老雷吗?

  动机牵强,情节发展牵强,推理牵强。

  很差的一本。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四):让人震惊的小说

  埃勒里·奎因的《瑞泽·雷恩的最后一案》是我读的第一本侦探小说,从上海到成都的飞机上,漫漫三小时,读完了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还是让我挺震惊的,虽然我一开始就猜到凶手就是侦探者瑞泽·雷恩。如果你读古龙的小说多了,熟悉悬念与推理的套路,你就会知道凶手一开始就是在出场的人物之中。这本书人物形象鲜明、性格饱满、故事逻辑性强,算得上较好的文学意义上的小说。书名对人误导不少,一开始,你会将“瑞泽·雷恩的最后一案”理解成瑞泽·雷恩侦探的最后一案,事实上,它既是瑞泽·雷恩侦探的最后一案,也是瑞泽·雷恩所犯的最后一案,侦探与罪犯是同一个人,在侦探中推进情节。很具有动感。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五):老糊涂了才是真正的悲剧

  之前读《Y的悲剧》,当雷恩“自作聪明”处置掉凶手后,我对这个优雅、时不时把莎士比亚台词挂在嘴边的老绅士就始终抱有一丝成见。这不仅是因为在逻辑上我从来都认为私刑者是一种极其恶劣的犯罪循环,另一方面,是雷恩自己想不出来别人也就无法做到的自负激怒了我。虽然,就侦探的基本能力——推理和演绎法而言,雷恩绝对够的上伟大的级别遗憾的是,雷恩的本职却是一个戏剧演员。于是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四个故事,我忽然觉得,也许所谓的四大悲剧并不在于案件本身,而是在向读者展示一个雷恩式天才的陨落。

  再回到《最后一案》,雷恩的死是有迹可循的——日渐衰老身体,对佩蒂如继承人般的赞赏以及、这个毫无节操的标题作者有意要让雷恩走上一条有别于福尔摩斯、波洛式侦探的道路,《最后一案》中的故事原本刚好合适。我想作者的初衷可能是想描写一个有血有肉也有纠结而不仅仅只有风度翩翩的雷恩,于是在前3个案件中,你能读出雷恩的睿智正义善良,哪怕与此同时,还有自负和愚蠢

  如果刨去佩蒂这个多余角色,故事本身尚算成功。雷恩的谢幕演出,个人感情色彩严重影响了他的行为,这或可追究为雷恩对莎士比亚的狂热崇拜。雷恩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长时期潜移默化使雷恩即使退役也依旧摆脱不了莎士比亚与自己的羁绊——直到最终雷恩不惜亲身犯罪,用谋杀案来保护莎士比亚的遗产。我很难想象,当雷恩与萨姆巡官一起分析案情时是怎样的心情,那具千苍百孔的尸体,是雷恩不惜一切也要保护莎士比亚遗产付出代价,也是对法律的亵渎。于是当最终巡官得知真想后发现雷恩已经悄然离世,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却也是最好的结局

  他曾为正义而战,甚至忍受莫大的痛苦“私刑”结束掉杰奇的生命

  那时雷恩也曾痛苦的想过,如果杰奇能幡然悔悟,他一定不会死掉;

  可是,垂垂老矣的雷恩,在已经保护好莎士比亚的遗产后自己也没有选择自首,这才是全书最大的悲剧。

  雷恩并不畏惧死亡,可是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动摇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六):莎士比亚的密码

  本书的腰封小王子比不管梁文道抑或郭敬明之流都要强大,是博尔赫斯加希区柯克。

  其实我不是推理迷,看过的侦探小说不多也不算少。现在想想,本书的确是部顶尖的侦探小说。

  我认为,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等等通俗文学,是属于文学范畴的,但是其中的异数。可以比喻成文学中的游戏,因为它们带给人的不是严肃正统文学的思考(当然不排除优秀作品也有这些因素),而是一种刺激快感,这是与游戏的宗旨相通的。

  推理小说也算通俗文学中的贵族了,历史悠久,其中的佼佼者业已成为文学宝库中的明珠。据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80年代刚被译介进入天朝时,冯至先生甚为不快,觉得它们太堕落太腐朽!

  一个年轻时就浸淫在歌德和杜甫中的哥自然不会瞧得起什么“菠萝”,不过,一个自小看福尔摩斯、奎因、明智小五郎等等的人,也总好过看神马《诛仙》《极品家丁》之流的吧。so,插一句,我就不明白现在神马狗屁网络文学能诞生那么多垃圾,且连篇累牍层出不穷跟风者无数。

  言归正传,本书的作者在悲剧四部曲中一直显示了深厚人文功底,起码是熟读老莎的作品。哪个中国的通俗文学写手通读过四大名著?

  不知道本书是否是将历史事件、人物与探索传奇题材结合的滥觞之作。即使不是,相信也对其后的作品给予了启发。

  萨姆巡官就像毛利小五郎一样,被作者一再处理反应迟缓的愚蠢角色,而后两部出现的他女儿,也就是个小兰了,年轻貌美,有勇有谋。不知道创作第三部时作者是否已经有了让这个角色做结束整个系列关键人物的念头

  起码,有了她,就可以避免侦探小说十诫第七条的麻烦了吧。

  至于双胞胎这个桥段,看了一点就猜到了,也不新奇(不过在那个时代就不清楚了)。

  悲剧四部曲除了Y的悲剧,其他三部都是暗含前戏的,且前戏对案件有重要影响,成为固定模式就不太好玩了。

  至于整个情节,我想可以借鉴,甚至模仿写成一部中国版,当然就是《曹雪芹的密码》了。

  貌似也有人写过了。但中国人写的侦探故事,我是不会看的。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七):我不哭,我松了一口气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崭新的被塑料纸封着,封赠的小页有许多名家对于奎因这本书的赞扬,就想名言名句一样。有希区柯克,有什么英国侦探俱乐部主席,还有东野圭吾。然后我看到东野圭吾说的是: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落泪的推理小说。

  因为之前啃了好几本这个日本人的书,所以觉得东野圭吾是个冷血且思维缜密的人,所以他的那句评价让我觉得,老雷恩在这本书里注定是要离开了。只是我猜不到是多么的令人悲伤。索性也不想那么多,开始进入奎因的NB闪闪的世界吧。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耐不住好奇心的人,每次都这样,尤其是对一本可以由我随意支配的侦探小说书,我更耐不住。在我看到三分之一处的时候,我终是偷摸的像个孩子一样翻到了最后,我看到雷恩的手重重的垂下去之类的话语,虽然我还不知道我越过的那些内容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但我的确是看到了,万能儒雅聪明的绅士雷恩死了!!!我的心真的沉下去了。

  然后我又返回去接着看那剩下的三分之二,奎因这次将一对年轻人爱情掺杂在案件中,把Miss佩辛思描述的聪明伶俐,让人觉得看着很舒心。再后来随着案件一步一步的进展,刀斧手的出现,知道最后我终于了解到,我们的老雷恩是怎样离开的。此时看到的最后,我竟然没有了悲伤,我忽然觉得奎因似乎像是要让雷恩离开的坦然,为了自己所想要保护的伟大的事物,雷恩不惜牺牲自己。这似乎是老雷恩并不后悔的。

  于是,我不哭,反之我松了一口气,终于,我们的雷恩先生可以休息了,即使我们是多么的不舍,我们的老雷恩,终于累了可以好好休息了!谢谢埃勒里奎因,带给我们的伟大的作品,带给我们雷恩先生,他们永存!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八):不要先读这本

  首先,我要说的是,如果阅读艾勒里·奎因的悲剧系列,不要先读这一本。这一本是其悲剧系列的最后一集,也是伟大侦探的谢幕作品。只不过因为这本书的结局,怎么说,太过诡异,也太反常规,读过这本以后,会让你感到不知道拿前几集怎么是好(我先读的这本)。

  当然,故事都是独立的,只不过这个结局,让我有点大跌眼镜。脑海中只冒出一个字,囧。

  我很早很早以前读过《X的悲剧》,现在忘光了已经。我只是觉得,爱读侦探小说、悬疑小说、恐怖小说、科幻小说等这类作品的人,大都应该是为了一个好故事而读的。是在找寻一个连贯性强、拿起来放不下的好故事而读。

  这本书页数并不很多,故事并非很长篇。有3个小时大概基本可以读完。只不过我感觉这个故事犹如很传统的推理小说,在前面80%的情节都很平,只是最后20%突然一个激动,最后再有一个惊喜,这个故事就说完了。比起如今的东野圭吾和宫部美雪一类的作家,甚至于哈兰·科本的小说,从故事性讲,悲剧系列的最后一集,雷恩侦探的谢幕,显得有点平淡了。

  当然事情可能不能这么比。因为写传统推理小说的作家,展现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细致的布局能力。推理小说作家的最大乐趣就是偏读者,读者读这类小说的最大乐趣就是思考答案。

  或者可以说,推理小说应该读一点,放下再思考一点。所以,与作者对话,就是推理故事本身最大魅力。不管过了多久,你都能和作者做推理游戏。就像变魔术,精彩的其实是过程。真正揭秘了,就不好玩了。

  但还是建议不要先读这本。先读雷恩神探的其它故事。我个人感觉,这个结局,恐怕并非那么好吧。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九):最后的最后

  在图书馆花了一个下午,在寝室花了几个零散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解决了,只是看完后有小小的失落感。我觉得自己很笨诶,标题明明是最后一案却没猜到结局。傻子都会知道雷恩先生会离我们而去。当时看完后就在微博上发了条心情,心情异常的沉重。

  案件接连发生,我现在连细节都记不太清楚,映象深刻的只是看到最后佩辛斯赶往庄园的时候我的心怦怦直跳,似乎有不祥的预感,却不想承认真的会这样。不过,先生最后还是离去了,不带走任何遗憾的离去。我想,做了一辈子的演员和业余侦探,其最初的爱好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吧,所以这次事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毕竟他以一名文学爱好者的身份保护他所认为珍贵的东西,他是真的爱莎士比亚。

  也许这本书的精彩不在于他的推理,令我感动的是雷恩先生的精神,是他追求人生理想的境界,我,先他致敬。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读后感(十):告别雷恩

  这本书买了很久,可是一直不敢看。一方面是我个人一直认为悲剧系列在质量上平均要高于国名系列。而这最后一本看完后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看到水平比肩巅峰时期奎因的作品了。另一方面就是对老哲瑞·雷恩的不舍。然而至今为止,除了西村的《七个证人》外,我没有看到任何一本书在逻辑上能够和奎因的巅峰作品相提并论的。而且之前这本书差点被人泄底。于是在纠结了一周后,我终于决定开始读这本书了!

  悲剧系列一向与国名系列齐名,而本书作为悲剧系列的终章,也的确是为全系列划下了一个即完美,又遗憾的句号。

  之所以说其完美,是因为本书贯彻了悲剧系列一贯的逻辑至上和悲剧结局。

  奎因的作品经常被人认为只有逻辑,没有故事。但本书的故事性很强。开篇就是一个打扮怪异的委托人请萨姆巡官为他保存一封信。并声称这关系到一大笔财富。之后连续出现了“多出来的游客”、“被更加珍贵的版本调包的藏书”、“真假难辨的博物馆馆长”、“失踪的警卫”等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几乎全是围绕着那位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最终,萨姆巡官和女儿佩辛斯不得不请雷恩帮忙。然而,这一行为却最终酿成了一场难以挽回的悲剧……

  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书又有着后期莱特镇时期的细腻和老练。人物刻画十分生动。我一直认为悲剧系列强于国名系列的原因并不是全系列平均水准高。毕竟拿只有四本的“悲剧”与九本之多的“国名”比本就不太公正。但是要说在故事和人物方面,悲剧系列绝对要高于国名系列的。说句体外话,我个人认为国名系列里故事性和人物刻画比较好的是《暹罗连体人之谜》。

  在推理方面,虽然雷恩早就看穿了整个事件,但这次他却没有说出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解决的办法。真正锁定凶手的推理则是由自《Z的悲剧》出场后就表现不凡的佩辛斯来完成的。而那个推理也是十分精彩的。而奎因惯用的“密码破解”与“关键证物”依然作为本书的关键线索被给出,也让我有种见到老朋友的感觉。

  至于遗憾,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我也不想多说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