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10篇

2018-02-11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10篇

  《双生(2011纪念版)》是一本由Pluto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2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一):让我们一同记住一起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双生》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女孩灵魂探索的故事,一个温暖,一个残忍。她们互相倾诉、互相依赖。最后却惊愕发现,这两个灵魂都寄居在一个身体里,也就是常说的精神分裂。这个故事关于友情、关于成长、关于背叛、关于遗忘。故事中有梵高、小王子、“贵族气息、动漫式的日本男孩,当然,还有残忍、凛冽,孤寂,还有爱、温暖……它的语言清纯细腻、故事细腻感人表现出了年轻人薄瓷般的情感。看到最后,所有心中有爱的孩子都将泪流满面

  大片纯净炙热的铭黄铺撒在维罗内赛的蓝色中,那个女孩,和梵高牵手,从中升起,和谐宁静。女孩的眸中,仰望着她唯一的神和爱,文森特•梵高。木小葵,周浅浅,朝颜。洛遥,冬泽井,我在这些单薄的岁月中看到了他们并不单薄的爱恨生死,如同那些铭黄的线条相互交织,依赖,离散。

  文中的木小葵是被禁止绽放的生灵,她一直希望得到幸福,却从未被幸福垂青。朝颜出现在一个唯美场景。木小葵这样写道“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朝颜是木小葵的梦,当她开始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时,那个美好的梦,早已破碎。那夜,木小葵梦到了梵高,他说,我在这个凌驾于人间世界享受着你的爱。爱,如今触及这个字眼,便轻易的想到了这里。有一种神圣疯狂的爱,凌驾于一切爱之上。

  洛遥,是平淡宁静的,似乎找不到在木小葵的身上的那种惺惺相惜,但她身上的这份宁静却让人深爱。残忍和悲伤,终究不是生活的主旋律,在那一段躁动不安年华过后,我们,终归会走向一种安然坦途。与冬泽井牵手漫步,在夕阳的余晖里,在金黄的沙滩上,在小王子的微笑下,在那繁忙的青春中。尽管这一切待最后竟然是乌有,我却依然相信他们存在过,至少存在于我的心中。那年花开,芬芳弥漫,牵手走过,年华倒影。

  周浅浅是稳重的一个配角,她撕碎了朝颜和小葵美好的梦,但,我们每个人在一段时刻,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周浅浅,渴望得到,渴望自己是对方的唯一。这是人类特有的,极强的占有欲,无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那种小小的意念让我们颇为苦恼,和莫名的忧伤,甚至近于疯狂。

  《双生》在最后,给了我们一个完全意外的结局原本我已深深为木小葵扼腕叹息了——她失去了父母,好不容易得到的爱情也瞬间被掠夺,而即使是这样,我以为她仍是有洛瑶可以相依倾诉。然而尾声中,那个言语温暖、目光纯净的女孩子洛瑶,竟只是木小葵想象中的一个幻象。《双生》的戛然而止,给了我们太多叹息的理由,而我却绝不想说这个结局是绝望的。正如一无所有的木小葵,仍然是在那幅画中融入了希望的色彩。她有深度和厚度,充满了对心灵、青春的思考,在众多的青春类小说中如同一只高贵的天鹅,闪烁着格外耀眼光芒

  事实上,不论是木小葵、朝颜,还是洛瑶、冬泽井,原本都是那么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孤独地行走,梦想,看夕阳和星光。所以,何其幸运,木小葵遇到了朝颜,洛瑶遇到了冬泽井。读过那本书后,在很长的时光中,都不曾有勇气仔细去想旷野上的葵花、大片的芦苇地、层层翻涌的麦浪等诸如此类的意象。它们太美,而那样盛大的美丽中又有着不可言说的哀伤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二):不好

  《双生》,不怎么好看。假假的晦涩,很矫情,没什么实质内容。还有模特,巨大的败笔。

  好好的梵·高要说成是文森特,除了梵·高就是莫奈,为什么不再找些更加小众的来卖弄呢,想起青歌赛决赛一个女的选了关于动漫的题目,余秋雨问了5个问题愣是没答出一个,不会不要紧要命的是还乱说,比如,问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画家是谁,她可以答朱德庸,问《千与千寻》的作者,可以答是几米,漫画和动画都没搞清还敢选。Pluto就给我这样的感觉,那些生硬的绘画术语很会糊弄不是很了解绘画的人,模仿安妮的抑郁症主角也觉得很生涩,很多时候我觉得生涩是褒义词,意味着单纯,但这里不是,是觉得她是一边GOOGLE一边写的,专业人看着绝对的搞笑,虽然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看着就觉得Pluto在装B。还有《小王子》,总觉得这些东西在书中是作为卖点出现的。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三):破茧——《双生·2011纪念版》

  看着《双生》修订版的时候,窗外刮起了大风,据说台风就要来了,疾风满楼大概就是它的前兆吧。我在想,那些向日葵和芦苇丛在这样的狂风之下会是什么样子呢?

  时光绵延。在初版时隔两年多后看到了《双生》的修订版,在这样一个下午看完,颇觉惊喜。那些颜色鲜明的场景一个个又出现在眼前,那些少年少女的故事又在眼前重演。光泽耀目。而木小葵、洛遥、朝颜、冬泽井,这一个个好听名字下依旧潜藏一段段难了难忘的故事。

  准确地说,《双生》是两个故事的拼合。

  拥有绘画才华理想执着的少年遇见同样拥有绘画才华却有着阴暗的过去的少女。

  喜欢《小王子》的单纯的少女遇见同样喜欢《小王子》的留学少年。

  两段故事各自喧嚣,最后合而为一。一个惨烈,另一个温馨,最后温馨的故事却成为臆想被融进了前一则故事,让人无限唏嘘。最初以为是两位女主角相依相偎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希望彼此温暖,到了最后才发现全书唯一温暖的故事都只是出于臆想,整个故事的惨烈更深了一层,失落与虚无感狂袭过来,像是要将自己吞没。从初版书的后记可以知道这两个故事最初并没有关联,最后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两个故事合而为一,这样处理得失见仁见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作者确实很用心地在述说着这整个故事。

  命运是个魔术师,你永远不知道中间过程是怎么一回事,只看得到令人诧异结果,你也永远无法预料下一刻出现在面前的会是如何的不可思议。就像书中所写:“然而我始终记得印度的阿兰达蒂曾经在一本名叫《微物之神》的书中写道:事情可以在一天之内改变。在比现在更为久远的时代——我的少年时代,这句话曾可怜地遭到我无数次的鄙薄。然而,当我进入大学的那个秋天,在十几岁的尾巴上遇到那个男孩之后,才恍然发现这句话何其正确。”命运让洛遥爱上了只相处了两个星期的冬泽井,同时命运开了个玩笑,让木小葵遇见朝颜,中间还有个周浅浅。起初以为在经历那么多的波折之后,木小葵与朝颜之间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没想到看似温馨恬淡的场景霎时被撕裂露出了命运那狂躁的面目。故事结束在一片苍白中,留给我们的是夹杂着感动的悲怆。

  对比新旧两版的《双生》,主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许多的场景与情节几乎都是推翻重写,也增加了许多内容。看到这些渐渐成熟冲出桎梏的文字,就像看到细丝缠成的白茧上开始渐渐裂开的罅隙。从文章开始关于木小葵的一大段梦境描写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与初版相异之处。之后的场景亦是如此,作者用比当年更为华丽细腻的语言重述着故事。时隔两年多,作者的文字日臻成熟,不再像最初那样在字里行间流露着青涩稚嫩的气息。

  文字上的成熟真的很让人惊喜。许是岁月磨去了棱角,作者的文字渐渐褪去当初的轻狂,变得从容笃定,更显温暖细腻。也许就是这就是岁月的力量,它夺去的是我们的青春年岁,却又能给予我们笃定成熟。

  然而,修订本不仅仅是在文字上更加流畅,在故事叙述上也是大有进步。初版为人诟病的部分情节的逻辑缺失在这一版得到了很好的修补。新版书增加了许多内容,把很多情节垫得更加丰满合理,前后因果明晰。甚至把整个故事背景都从中学移到了大学,这确实是让很多的情节更能圆满,不再显得突兀与出于情理。自然人物性格也就因此变得和缓而丰满。就像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都随着作者一起成长,逐渐褪去当初的年少轻狂,出落得更加美好。

  此外,新版《双生》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比如说叙事人称的转换、叙事的技巧以及文中所引用的作品的增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描写林染与朝颜的一段故事时,插入了大段《大明宫词》的内容,两段故事以相似的内核交相呼应,这样的节奏恰到好处,让我联想起白先勇先生《游园惊梦》里面的意识流手法。当然Pluto的技巧远没有白先生那般纯熟与精湛,但她今年不过二十岁,前路还很长很长,不可限量

  新书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字句缺乏锤炼,但是这些都瑕不掩瑜,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而且,年轻便是最大的资本,Pluto二十岁已经站在这样的一个起点上了。就像一只蝴蝶已经破茧,扑腾着,振翅欲飞。

  2010/10 夏澈允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四):向pluto学习

  向pluto学习

  《人民文学》副主编 李敬泽

  《双生》中有梵高、莫奈、《小王子》、“贵族”气息、动漫式的日本男孩,当然,还有残忍、凛冽,孤寂忧伤,还有爱、温暖……

  看上去很美,而且美得很正确。大概适于十七八岁的男生女生阅读

  作者Pluto,生于90年4月——有朋友提醒我注意这个日期,这很重要,这不是“80后”而是“90后”啊!我知道,广大出版界朋友们和广大记者朋友们和某些评论家朋友们正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一刻,然后齐声欢呼——

  具体欢呼什么我不知道,反正重要的是欢呼;我毫不怀疑我们会习惯性欢呼,虽然我很怀疑是否还有人肯劳神为90后另想一套说辞

  至于我,我不会蠢到为一代人欢呼。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人出生,他爸他妈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欢呼是应该的,但别人跟着欢呼那是瞎凑热闹。相反,我倒是为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担心,不知他们是否真的喜欢来到这个世界,也不知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喜欢他们——想到这儿,我就觉得有那为什么零后欢呼兴奋的工夫,不如做点成年人该做的事。当然,我的这种想法也是瞎操心。

  就这样,Pluto——顺便说一句,这个名字翻成中文就是“冥王星”——生于哪一年我不关心。当然,我知道她是个十七岁的孩子马上十八岁了,在这个岁数写了这么长的一部长篇很了不起。冥王星小朋友是学美术的,她的构图能力很强——长篇小说时间中展开,但就整体来看,它是个空间工程,前后左右,远近高低,张力平衡,对称呼应,虚虚实实等等,一个好的小说家写长篇时如同建筑师,建筑师不称职房子会塌,中国每年有那么多长篇,如果是盖房子早塌得遍地瓦砾,所幸小说是写在纸上,塌下来压不死人,所以每年的长篇照例那么多——绝大部分不过是顺着时间往前推,那不是盖房子,是犁地。

  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应该向冥王星小朋友学习写长篇,学习画画儿盖房子,学习如何反抗线性时间。当然话说回来,如果四十多了像我这么老了还没学,我看也不必学了,继续犁地吧。

  要向冥王星学习的另外一点是“干净”——Pluto喜欢“干净”这个词。小说分为“残忍故事”和“温暖故事”两个相互映照、伸展的面,如物体与物体的影,如白日与白日的梦,如实与虚;在幻想性的“温暖故事”中,冥王星在描述两个人物时,都用了“干净”一词。

  幻想并非都是“干净”的,这一点任何成人都知道,但幻想是有可能“干净”的,或者说,问题在于,人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念勇气或者足够的天真与诚挚去幻想一种“干净”。

  冥王星无疑是有。其实不仅是“温暖故事”,即使在她所谓的“残忍故事”中,那里边的人依然是“干净”的,甚至可能过于“干净”以致损伤了现实感。

  但这个所谓的“现实感”,它足够强大,它已经盘踞在我们心里,它可能有朝一日也将盘踞在冥王星的心里,这种感觉让我们的文学不惮在最琐屑、最卑微之处揣度人,让小说家变成刻薄的老姑婆,就像张爱玲那样,只会对这个世界做“苍凉的手势”。

  冥王星却依然相信“干净”的可能性。当然,她还年轻,我不敢肯定她十几年后是否仍有这份信念、勇气、天真和诚挚,但至少现在,我认为我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对人、对人性的宽厚看法——我知道,“宽厚”差不多就等于“幼稚”,但是,谁能说我们的不幼稚就比冥王星的幼稚更值得向往

  冥王星距热闹的太阳最远,冥王星已被国际天文联合会从九大行星中除名。——很好,我喜欢这个偏远的、被除名的、不知在不在的冥王星。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五):一切还来得及?

  一切还来得及?

  文/蝶舞

  简介说,这是一部纸上偶像剧。我承认,我是爱上了那些人物照,那张张铺陈着明媚青春的如花脸庞上,是有着让我产生共鸣的东西的。比如忧郁,夹杂着一丝丝略带神经质的伤痛,眼神清流,表情倔强而敏感。没错,这些让我联想到季节这个词。

  我喜欢用季节特有的色彩来界定生命。古往今来,人们赋予了春天太多喜庆与喧闹的内涵,似乎,所有的希望都是由此而始。可是,每当我走在这个季节里,我感触最多的便是娇嫩脆薄,花瓣柔软,芳草菁菁,暖风轻盈,一股细流缓缓地淌过生命的每一寸皮肤。彼时,你我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觉香甜之后,娇憨地伸伸懒腰。欢快的情绪覆盖了每一个细胞,笑容像枝间晶莹的晨露,不经意间,坠落了,那是生命既定而无法避免的疼痛,在清澈的双眸里,闪烁而过。暖伤。

  总有某种触动,像一枚小小的磁石,在你纤细的内心里找到属于它的磁场。比如说,暮色中背着大大的画夹,默默行走的木小葵,单薄的,瘦弱的,落寞的。比起她不羁的笔触,木小葵本身更像一幅画,线条略略生涩,线条错落有致。不是浓墨重彩的油画,某个落日之后,一个少年的随意涂鸦,看似不经意地扬起嘴角,眼睛是满满的,快要盈溢出来的温暖。随着那抹身影渐行渐远,眼底笼上了一层浅浅的失意。

  朝颜是美丽的,和他的名字一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众多女孩校园时期的一个梦。光彩熠熠,所到之处,风靡至极。这样一个校园明星,越多关注的目光,越是让他高不可攀,来自多方的赞誉,像一颗植物一般,迅速地繁植,茂盛。久而久之,他头上的光环越来越璀璨,他变得像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总有一小部分人是例外的,比如木小葵。在她脆弱而骄傲的灵魂深处,文森特像神一般屹立不倒。木小葵像最最虔诚的教徒,对他顶礼膜拜。他是她的救赎。

  木小葵像一个伤口,所有与她有关的词句,事物,人群都是伤痛的。就像,你目睹了一场血淋淋的厮斗,自己的左手与右手,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眼睛也就跟着火烧火燎地刺痛了起来。父亲的暴戾,母亲的隐忍,支离破碎的悲剧。悲剧是会衍生悲剧的,家庭的不幸衍生了木小葵的悲剧,木小葵的遭遇衍生了朝颜的悲剧,朝颜的死又衍生了木小葵的悲剧。这像一个迷阵,让你迷失其中,再也找不到希望的出口。

  幸亏,有了洛遥和冬井泽。否则这是一本太过赤裸裸的伤痛的书。他们的故事,挣脱了全书的灰色,脱落其间,成为一道缤纷的暖色,总算,让我的心有了一些些释然。每个城市,总有一些交叉纵横的路,向着某个方向延伸,我们麻木地穿梭其间。殊不知,兴许,我们走过的某一条路,发生过一些故事。路边的一朵花儿,在某个清晨提前醒过来,它看见了,又告诉了另一朵花儿。当我们漠然打此经过时,也许,路边怒放的花草,正在沸沸扬扬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要代表青春,木小葵太灰暗,朝颜太完美,洛遥太朴实,冬井泽太羞涩。我思考着青春,发觉,青春始终是木小葵,朝颜,洛遥与冬井泽,是灰暗,完美,朴实与羞涩的综合体。青春是破蛹的蝶,疼痛着,美丽着。疼痛的是过程,美丽的是记忆。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六):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花了两个晚上匆匆的看了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故事的魅力

  而是真的想快点把它解决了.

  最初引起我购买欲望的就是它的名字.还有小王子和文森特.

  撕了包装纸后才知道原来写的是花季雨季的故事.

  心理咯噔了.(怎么买小孩的书)

  22的年纪看16,7的故事,说实话心理很鳖.

  喜欢洛瑶和冬泽井的片段,这股纯爱的力量还是温暖的.

  至于凛冽的爱情,不免让人想起自己那段像雾像雨又想风的岁月.

  当然,读后的另一个想法就是再重温<小王子>

  想找回无论何时翻阅它的美丽心情.

  PS:本人给了"还行"主要是不能否定作者在如此美丽的年龄写下这样的故事

  可能十六,七的人会更喜欢.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七):苍白

  因为喜欢小王子,所以记住了《双生》这个书名。待书到手,一见封面就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误——“偶像”一类的——不适合。为着小王子,还是翻完了它。读着感觉是虚无缥缈。

  不过一个十几岁的人能写这么多文字,我还是挺佩服他的。

  双生中文字的组合算是美丽的,大概是推崇者所谓的“构图能力强”。可这一幅幅的图画看着是那么的不实在,太虚。它的描写,许多也只是为了描写而描写,痕迹太重或可有可无,读着便是多余的。我不懂作画,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只觉得它的文字和描写深深地烙着故作深沉的印子。既是故作的深沉,看的人便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文字就仅仅是文字而已。没有感情的文字再美丽也是苍白的,没有血肉。情节更是不堪一提,特别是残忍的这个,老套、幼稚,不合逻辑。看的过程就仿佛在看一场小丑表演。也许虚构残忍比虚构幸福更加不易吧。

  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也当以事实生活的合理性为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小说便如海市蜃楼,便如沙滩上的建筑,不堪推敲。

  哎,顺便哀悼一下那些已经失去的充满幻想的年纪呀,或许在那些岁月来看这本书就会津津有味了。然而不知何时俺已不再沉迷于这些美丽却不真实的文字,也不知何时已然爱上了那些简单却活生生的白描。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八):还有比这更矫情的么?

  这是我在零捌年看过的,最烂的书。

  亏我当时在卓越网购的时候,还把它放在了首选。

  会买下它,完全是因封面上赫然印着的“安妮宝贝”四个大字。

  当时心想,既然安妮都推荐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唉,现在狂后悔啊。我真不应该受了噱头的欺骗。

  很怀疑,推荐这本书的所谓“知名评论家”究竟是不是真的看过《双生》?

  如果看过,应该不会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来,更不会要我们年轻人学习作者写这样的长篇吧?

  先佩服一下自己,居然能强忍着反感读完它。

  情节,就不重复了。

  真是做作到死啊。

  如果所有画面,所有描写,都“细到不能再细”,那还有什么出色可言?

  相当的假,相当地幼稚。

  也许是我真的老了。我不是90后。

  对这样的东西,无法不嗤之以鼻。

  或许真像序言所说,适合十七八的少年看。

  我早已过了这年纪。

  唯一的收获,是知道还有这么一首歌,叫《听小王子说话》。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九):彼岸花开,此岸双生。

  现在是凌晨,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华丽而巨大的沉睡。狭长的街道上,落满了点点清辉,梧桐树高大的影子开始摇曳,还有白日喧闹的痕迹不忍离去。此时,我正在洛谣的故事中,与一个单纯而忧伤的男子约会。

  张悦然说,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而此时,我感受到它细微的心跳如长河般连绵不绝地与我融为一体。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夜晚,带给我安详的温情,让我的心瞬间柔软起来。这种感觉是如此美好,深深迷恋。

  这个男子有着好听的名字。冬泽井。

  冬泽。冬泽。我一遍遍念着,如初恋情人般暧昧而充满喜悦。我看到冬日里初生的橘色阳光,温暖而不灼人。

  我相信,这必将是个美好的夜晚。

  安

  3月23日凌晨56分

  《双生(2011纪念版)》读后感(十):我们的双生

  我们的双生

  “这世上,有没有我的另一个,正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这世上,一定有我的另一个,正过着我想要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生存着一个木小葵和一个洛遥,她们像两枝青藤般相依相偎……

  今年五月的一个晚上,当我用了三个小时看完一本名叫《双生》的书时,心中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激动,于是我不断的对所有认识的人说PLUTO是个天才,时隔五个月之后,在我看完《双生》修订版时,这种激动依然充斥着我。

  《双生》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并不是由于它阐述了怎样深奥的哲理,恰恰相反,它讲述的只是每个孩子在从儿童成长为少年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所可能经历的全部:友情、梦想、依恋……当然,还有爱情。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两个故事相连而成的:有着天生的绘画才能的少年和同样有着傲人才能的女孩。绘画于他,是曾经的依恋与现在的理想,绘画于她,是心灵的自由与灵魂的救赎。读着黄色封皮《小王子》的单纯少女和读着蓝色封皮《小王子》的留学少年,偶然的相遇,相通的喜好,短暂的两个星期留给他们一份美好而悠长的回忆。这两个故事在结尾处相交,本以为是两个寂寞的姑娘彼此诉说着内心的甜蜜与酸涩,却原来那个美丽而温暖的故事只是一段臆想,这无疑使整篇文章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这个世上是否存在着美好与幸福”?不禁让人疑惑。有人说,木小葵和洛遥的故事,一个惨烈一个温暖,我却认为这是两个同样充溢着忧伤的故事。木小葵的故事像是秋风萧瑟中的一朵向日葵,在萧条与衰败中残存着一抹亮色,这些许金黄是她和朝颜相处的点点滴滴融汇而成,是她晦暗的生命中的慰藉,是她忧伤故事中的温暖;洛遥的故事则像是初春时节的一阵细雨,青葱而柔美的春景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惆怅是冬泽井短暂的留学返国,美丽的少女、腼腆的少年,在刚刚感受到爱情所带来的懵懂的悸动时,却不得不享受分离所给予的深深的遗憾。这是她美好温暖的生命中的一缕忧伤,像品尝橄榄时最后的那一丝酸涩。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说作者的匠心独具。

  修订版《双生》在整体的故事和情节走向上并没有大的改动,但许多的场景都被推翻重写,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内容使情节丰富。相信所有的人都知道,修改,并且是修改自己的作品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表示你将有可能把自己曾经最为满意或者认为零缺点的地方进行整改甚至推翻,这是一项耗时费力且让人痛苦的工作,但这一版的《双生》却做出了如此之大的修改,PLUTO的用心和勇气可见一斑。

  从文章开篇的第一个场景我们就可以看出与第一版的不同之处,海浪中男子的形象是初版所不具有的,他带着绅士的风度走向木小葵,带她走进一场盛大的party。他是谁?或许我们可以猜测他是Vincent.Van.Gogh,又或者,他是朝颜……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被展现出来,朝颜对林染的依赖与眷恋,朝颜和木小葵的相互吸引最终两人的灵魂合二为一。《大明宫词》和《冰海沉船》中对白的录用似乎是对这两种情感的旁注。李隆基对太平无望的爱恋象征着朝颜和林染之间的渐行渐远,那根摇曳于风中的白色缎带不仅仅结束了太平的生命它更加结束了林染存留在朝颜心中的一切关于爱、关于美好的记忆,它们终将随风飘散。JACK和ROSE的对白更像是朝颜对木小葵爱的宣言,他和JACK一样,有着向往自由的不羁的灵魂,爱情是一簇火苗,点燃了他冰封的情感,最终他选择以死亡来保护自己心爱的姑娘,JACK的死令ROSE终身未嫁,而朝颜的死却使他和木小葵合二为一,那幅《天使》是他们灵魂的契合点,是他们精神的重合。此外,文中的其他人物,例如林染、周浅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丰富,使故事的发展具有了更强的合理性,每个人物获得这样的结局都是有着自身不可逆转的轨迹,不再显得突兀和刻意。

  《双生》初版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优美省净的文字,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风景画,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则是淡淡的渲染。在修订版中PLUTO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描绘着每一段文字,它们时而哀愁、时而明媚、时而黯淡、时而华丽,只是这些描绘在时隔多年之后显得更加成熟稳重,在磨去了所有青春的棱角之后,这个故事多了几分沉淀,少了几分张扬。另外,在叙事技巧以及叙事人称的转变等等都有着明显的改变,这些都是作者成长留下的痕迹。当PLUTO站在二十岁的时光上振翅时,我能看到她今后的高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