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行列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夜行列车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1: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行列车读后感10篇

  《夜行列车》是一本由梅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列车》读后感(一):《杀人者,人恒杀之》

  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曾经所爱之人的鲜血,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爱与恨。每一个人都是凶手,每一个也都是救赎者,人心本就是世上最琢磨不透的东西,曾经的海誓山盟转眼就成过眼云烟,曾经的卿卿我我转眼就是刀斧相加,你跟我说,还怎么相信爱情,还怎么去看待每日睡在身旁的贴心人?

  本书只有8个小故事,出场的人物却不多,也都在一个小城市发生,看似不相连的案件,看似没有关系男女,其前一秒还是阳光少年,下一秒就是杀人凶手。上个案件中的无辜少女在下个案件中就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凶徒,看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仿佛这才是最真实人生,我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比案件本身要可怕的多。

  说是推理小说,但我更倾向于本书是一本反爱情小说。书中的大多人物都是为了心中所爱在杀人在犯罪,但是爱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你爱着她,可以为她去杀人,过段时日又不爱了,又为新欢杀掉旧爱,而用的名义还是爱,你的爱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故事看完我也是浑身发冷,现在要是谁对我说一句我爱你,我可以为了你做任何事,我怕是会立刻躲的远远的,不带这么吓人的!

  而作者对于杀人手法上也是下过功夫,每个人都看似无辜,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杀人方式,也有着推罪的借口,看着这些随手就杀掉所爱的人面对镜头的无辜,让人寒毛直竖,果然如果现实需要,那么每个人都是奥斯卡演员,也包括你我。

  作者的语言功底很厉害,并且知晓轻重,没有刻意的炫耀文字,平铺直述在这种推理杀人案中更显得森然。再加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插叙、倒叙、反转,拿起书就让我一口气看到低,根本不想放下,并且大气都不敢喘。

  爱是作者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当然看完却是让人很难再相信爱,这也算是一个反转吧。作者没有强加给你这个观念,但是看完故事脑海中已经不自觉的认同了,所谓爱情,跟死亡一样,跟活着也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最后不过是虚无。

  每个人都有快乐痛苦,无论是什么身份生命只有一次,能体验人间百态我认为这是一种幸运,我们只要虚心接受,多谢宽容,少些戾气,何必呢?

  我们已经生来就有罪了,何必罪上加罪。

  《夜行列车》读后感(二):真相会说话吗?

  青年作家梅骁的《夜行列车》是一部推理大剧,让人总有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总觉得真相并不远,但是掩盖真相的似乎只是那点点滴滴蛛丝马迹

  几个看似孤立的案件,却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就是人性是所有案件的核心外表善良的人未必心理光明,而长相丑陋的人却往往心中有阳光。暴力,从来不会写在脸上,也不会让相处的人一眼就看穿,但是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它好过你皮肤上的疤痕心灵创伤

  作者在本书中并不侧重于心理的刻划,但对于嫌疑人的表情描写却独具一格,那一笑一哭、一站一坐,正常人与嫌疑人存在着潜在而深刻联系,比方说,中国人讲究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具有极端的片面性,好像人死了,万事皆空,可以放下面具,抛弃伪装,但是真的事实是,人往拄不甘心自己的寿命终结更何况经过那么多年的春夏秋冬,已经把终极目标看得很清晰,就不再有敬畏之心。以天堂为诱导,希望灵魂得到升华的,只是宗教的把戏,却不是人性的使然。为了名、为了利,或者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走一遭,他们就更加放肆,更加纠结,更加阴狠,让故事的高潮一而再再而三

  无须为作者的情节设计击节称好,只要你认真去推测,就会发现所谓的几个案件的内在联系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不是必然的联系,更可能是或然性。就拿本书的最后一章《夜行列车》为例,校园霸凌本来就是让人厌恶的、痛恨的,但是在本书中却成为精心设计的情节,是两个心心相印的人欺骗社会、迷惑媒体手段,这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种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好似有个词语叫作混淆黑白。即使是这样,这两个号称是心心相印的人,只能在某一时点阴阳相隔,再多的忏悔思念于事无补,这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既不是犯罪技巧,也不是法律敬畏,最多是博得一笑,笑作者的自说自话,自圆其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句诗写出了小说的立意与构思,但是毕竟梅骁的年轻,使其阅历不太丰富,造成讲故事的能力水平还是与大家东野圭吾有很大的差别,但没有关系,哪位作家不都是从青涩到丰裕的吗?

  瑕不掩玉,《夜行列车》值得一读,更适合在漫漫旅途中打发时间,抚古思今!

  《夜行列车》读后感(三):是你戏多,还是这世间反转太快?

  多年前,一段拿手机拍的简陋视频曾传遍网络。视频中,几个高中模样男生正在围殴一个瘦弱苍白的男生,被围殴的男生一开始还能勉强站立,但很快就在几个人连番的拳打脚踢下,倒了下去,他抱着头缩在墙角,任由那几个男生殴打,再没有站起来过。

  几个男生边打边讲脏话咒骂被打男生,听得出无非是青春男孩女生争风吃醋的鸡毛小事,拍视频的男孩在一旁兴奋地煽风点火,镜头都在微微颤抖。为首的男孩站在包围圈中间,冷冷地看着脚下的男孩,勾起左边嘴角笑笑,然后狠狠一脚踹下去……

  视频一经上传,便立刻引起网民关注。很快,打人和被打男孩的身份被查明,有他们共同的同学出面爆料,说事情不过就是打人男孩喜欢被打者班里一个女孩,而女孩却喜欢着被打者,打人男孩追求不成,恼羞成怒,遂导致视频中打人事件发生。

  竟因为这种事便对同学下如此狠手,网民舆论几乎一边倒要求严惩打人者,警方也迅疾逮捕了几个打人男孩。一个月后,舆论渐渐平息,打人男孩都结束拘留,回到家中。可后来这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后续发展远出乎人们预料。

  被打者失踪了。他的父亲很快报了警。

  目击证人一个个冒出来。有人看到打人男孩带着一群人在校门口把被打者劫上车,他们都凶神恶煞样子……舆论再次发酵,网络和现实都一片沸腾。警方加大警力,地毯式地搜寻被打者,却始终没有找到,活着或死掉的,都没有。他彻底消失了。

  警方一筹莫展,他们顶着上头“尽快破案平息舆论”的压力,又要面对各方媒体的轮番攻击,更重要的是,打人男孩始终不承认自己做了任何伤害被打者的事。

  随着案件进展的停滞,网络叫嚣重判的那些人都尴尬地不再发声,警方一筹莫展,打人男孩终于被释放。而被打者的父亲到处哭诉自己失去儿子悲痛指责警方的不作为,他的癫狂、绝望和痛苦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但案件至此已经没有回转余地,被打者失踪了,他父亲发了疯,打人男孩被无罪释放。

  这个贫穷家庭就此覆灭,打人男孩一家却仍旧安然无恙生活几乎没受到任何影响地继续下去。就这样了吗?

  后来有老师透露被打者的父亲私自篡改了被打者的志愿表,改成那些他绝对不可能考上的超级名校,于是有警察顺着这条线查下去,发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原来被打者长期忍受着父亲的家庭暴力,而为了继续让儿子忍受自己的暴虐,他病态到以毁灭儿子前途代价也要达成的地步

  于是被打者和打人男孩先是设计网络视频事件,然后当众让被打者上了打人男孩的车子,就此消失,让所有人都以为是怀恨在心的打人男孩杀害了他,并且还完美处理了他的尸体。他们利用警察,利用媒体,利用大众舆论,只为从恶魔手中逃离。

  他们的每一步都如此艰辛危险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但即便如此,他们竟然真的走了过来。一个受尽苦难,无力挣脱。一个蔑视一切,无法无天。他们在这个旷达寂静人世间相遇、同行、并肩作战。他们在不被人知晓时,已经结下如此深厚以至于为对方付出声誉、乃至生命都在所不惜感情

  可他们最终还是在无望的、透心彻骨的挣扎里四散逃亡,再没相逢。

  在事件发展的最初,我们不明背后真相,只对眼见感到愤怒,觉得始作俑者不可原谅,没有人会在意这一切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只会质问为什么法律是这样的,为什么人类是这样的,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隔着屏幕谩骂当事人时候,我们不会想着或许你所以为的迫害人恰恰是受害人。

  而当真相被揭开,我们被打脸时,就又会觉得曾经坚守过的一切都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可曾经说出的那些攻击之语再也无法收回,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再也无法弥补,有人或许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但也有人继续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也是被蒙蔽被欺骗的一个,这不是他的错,因为他也是某一方面来说的受害者。

  很多时候真相扑朔迷离,受害者也许隐藏着秘密,当命运反转之时,行凶者也可能会变成受害者,不明就里的围观者就这样成为那些翻云覆雨手的帮凶。这是所有人的不幸

  这个故事其实是梅骁的新作《夜行列车》中的一篇,他擅长用看似无解的推理案件去描述人类心中的那些爱与恨,纠葛与欲望,而在这些之外,他书中的人物太早看清人间荒芜本质,又太晚明白人心本善的难能可贵。当一切真相水落石出,需要反思的也许不仅仅是所有的涉案人员,还有曾逞一时心直口快的围观者。

  希望我们都不要让那些仰望帮助的人,深陷绝境,再也看不到希望!

  《夜行列车》读后感(四):人

  扑朔迷离的“失踪”假案、欲壑难填的情爱谋杀、侥幸逃脱法律制裁却陷落“恢恢天网”的诡计骗局……都在情节高潮与结局反转中巅拔出人性的 恶意,呈现出无法以 “爱与救赎” 回归初心荒凉人生。

  而小野作为所有案件的目睹者,在亲历各色人生的跌宕起伏后,对人世变幻的感喟及人性异变的思索,使通俗推理小说的架构中具有了旨意遥深的人文关怀

  《夜行列车》从封面到故事人名,甚至故事情节充满着浓郁的日式style。封面上,深夜,伴着昏暗灯光,一列火车喷洒着白色烟雾缓缓驶入站台,两个男人背对镜头默默等待着,身边放着两个行李包,完美契合了小说书名《夜行列车》,一股浓浓的压抑感透过照片扑面而来。封面左上侧,橘黄色的日文片假名书名“ヤコウレツシヤ ”会带给你“此乃日本小说”的错觉。且慢,翻开书,映入眼帘的作者“梅骁”个人介绍会让你哭笑不得,知晓原来“书不可貌相”。而书中随处可见的故事人名“彦一”,“安仁”,甚至故事中的城市“沼津”都透着浓浓的wasabi味。

  几个看似孤立的案件,却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就是人性是所有案件的核心,外表善良的人未必心理就光明,而长相丑陋的人却往往心中有阳光。暴力,从来不会写在脸上,也不会让相处的人一眼就看穿,但是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它好过你皮肤上的疤痕和心灵的创伤。

  作者在本书中并不侧重于心理的刻划,但对于嫌疑人的表情描写却独具一格,那一笑一哭、一站一坐,正常人与嫌疑人存在着潜在而深刻的联系,比方说,中国人讲究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具有极端的片面性,好像人死了,万事皆空,可以放下面具,抛弃伪装,但是真的事实是,人往拄不甘心自己的寿命终结,更何况经过那么多年的春夏秋冬,已经把终极目标看得很清晰,就不再有敬畏之心。以天堂为诱导,希望灵魂得到升华的,只是宗教的把戏,却不是人性的使然。为了名、为了利,或者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走一遭,他们就更加放肆,更加纠结,更加阴狠,让故事的高潮一而再、再而三。

  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曾经所爱之人的鲜血,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爱与恨。

  《夜行列车》读后感(五):一个好的设定与不好不坏的内容 ——《夜行列车》过度模仿造成的缺失

  一个好的设定与不好不坏的内容 ——《夜行列车》过度模仿造成的缺失

  最近微博上面热搜的话题中一个围绕着口碑大爆的两部推理剧,一个则是前段时间的热搜话题小四与他的签约作者的那些事儿,《夜行列车》也不知道是不是出版的时间拿捏的太好,刚好两个话题都有点擦边球:最世文化的作者,写的一部推理小说,以短篇幅相互联系,一环一环相扣。但是除了尚且及格的“新本格”要求的推理基础,这本书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说相信都没有它的腰封和宣传语那么优秀

  过于精致的外表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期待,但是内容上,好的设定在实现的时候,由于过度模仿,造成了重要的缺失,就是读者的代入感。是的,这是一部模仿日本推理作家风格,甚至连内容上都在讲述日本作家最喜欢的出轨、情杀话题的推理小说,并且毫不掩饰地使用了日式的名字和地名,如果不看折页的话你怀疑是一本不好坏的小说的翻译版本。

  这并不是说我个人对模仿日本作家式的写作风格和写作套路有什么歧视,毕竟我们也是读过同人文的嘛,但是在这本小说中由于过度模仿却没有丰实细节,让这个假设变得过于虚假,这点相信《夜行列车》的作者自己应该也感觉的到吧。比如说在其中一起看似巨额骗保的事件中,看似虚弱的肾衰竭透析患者,和出轨的有夫之妇坠入河中,然后看似是在救人,其实是在谋杀。这中间关于案件发生的地点,河道的宽度,河流的水速度这些细节没交代,甚至连这条河除了边上有能散步的河堤,其他什么任何能够提示这条河深度不够的提示都不行,想要模仿东野圭吾甚至写上了大神的句子给做宣传,问题是大神同意了么?这些细节的不完善,让小说缺乏了说服力,每个人物都是为了完成案件而在活动着,而不这些人本身活在故事当中,他们发生了那些事,这就让故事空有一个想法,却不好不坏地让人记不住。

  我依旧记得在蔡骏曾经的短篇恐怖小说《月香》当中,他就通过外围的氛围的营造,温柔的女子月香与“易子而食”式的悲惨真相之间的强烈对比,即便已经有十来年没有重新看过这篇文,我还是能够想起这个景象就有点起鸡皮疙瘩,氛围的营造能够让推理小说的读者更加投入到案件当中,而不是对案件一过性的泛泛而读,这种感觉就让这本书显得很假,而推理小说,最怕的就是假。紫金陈的《无证之罪》真人化之后,我觉得为啥豆瓣给这么多好评,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非常有三线小城市发生的那种真实感,而真人化突出了这种真实感,丰富了书中提到的细节,让细节变成有血有肉的人物。同样是河,在大神的《祈祷落幕时》就变成了河上的不同的桥的细节点,然后时间不同有不同的变化,这点上,我们是随着小说中的主角在一起完成案件的,而不是案件本身自己跳出来说,我就是这么完成案件的,这有本质的区别。

  也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完成度更高,更能响应读者的期待,而不是空有腰封和好看的外表,毕竟像鬼吹灯系列那样丑的要死的封面,内中的故事却让读者爱不释手呢。

  y 林怿 2017-9-23 17:17:36 写于御庭园

  《夜行列车》读后感(六):反转的人生

  反转的人生

  《夜行列车》是青年作家梅骁的最新作品,本书也是一本集合推理题材和犯罪题材的小说,一共九篇文章,看似独立的案件又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在人物的表面之下暗藏着反转的真相。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心理思想,层层铺垫,在细节上给读者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在剖析人物的爱恨情仇中,展现人性复杂和异变。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城市沼津,每个案件都会涉及到报警,各案件中的人物相互勾连,警官小野在各种扑朔迷离的案件中,一边回顾警察生涯中的经验之谈,一边见识人世中变换的命运。各篇的故事情节前后呼应,不论是设计巧妙的情杀谋案,还是为了金钱利益的诡计骗局,在案件的逆转和反转中,亲眼见到各种人生的跌宕起伏,给读者留下思考人生的空间。

  知人知面不知心,横看成岭侧成峰,也许我们表面看到的真相并不是我们真正认识的真相。每个人心的复杂性有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一定真正的了解对方。在青年情侣阿南和彦一之间,彼此恐怕早生嫌隙,你厌倦了我,我也不信任你。彦一想做最后的挽回,才发生雇人假装抢劫,趁机杀人的案件。在警察破案过程中,抢劫案变成杀人案又变成正当防卫,最后真相大白,又变成了故意杀人案,这些离奇的案子了结之后,那个目睹了杀人过程的冒牌警察秋野不仅是证人之一,竟然也是阿南的新男友,我们感叹世界真小,再缜密的计划也会有落网的一天。

  终于退休准备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警官大川突遇儿子死亡,在外界儿子是有为青年俊杰,儿媳是贤惠的阿春,育有可爱的大孙子,一家人被当做幸福的典范,谁又知道其实儿子施暴严重,儿媳对儿子的死纵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最根本的死亡是另外的原因所致。儿媳阿春自杀被当做是殉情,谁曾知是内心受不了被揭发的煎熬,不想家庭的丑闻就这么光明正大的曝光,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无尽的黑暗。每个步入深渊的人都有不为人知的想法,那些或明或暗的思想指使着自己做出抉择。

  真相只有一个,每一个真相都是人性挣扎的结果。作者对当下的人性进行分析,剖析每个人的自白,给错综复杂的案件中,看到不一样的规则。人固有一死,但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人性的跌宕起伏中,走好每一步。

  《夜行列车》读后感(七):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评/《夜行列车》 文/小鱼儿 屏幕上,吴家三老爷的寿宴正热热闹闹布置着,赵大人带着官兵押着投案自首的三元典当行孙掌柜一拥而入。面对曾经的爱人,现如今为自保在酒中下毒欲毒死自己的柳氏,孙掌柜面如死灰,一一列举自己和柳氏共同犯下的宗宗罪案,和柳氏当面对质。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爱妻如命的吴蔚双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当众刺死柳氏后自尽,孙掌柜也难逃国法追责,作恶多端的两人终于尝到了恶果。屏幕外的我,不禁暗自为这一幕拍手叫好,脑海中浮现一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最近读的一本悬疑小说集《夜行列车》,作者梅骁---一颗文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通过几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真理。 《夜行列车》从封面到故事人名,甚至故事情节充满着浓郁的日式style。封面上,深夜,伴着昏暗的灯光,一列火车喷洒着白色烟雾缓缓驶入站台,两个男人背对镜头默默等待着,身边放着两个行李包,完美契合了小说书名《夜行列车》,一股浓浓的压抑感透过照片扑面而来。封面左上侧,橘黄色的日文片假名书名“ヤコウレツシヤ ”会带给你“此乃日本小说”的错觉。且慢,翻开书,映入眼帘的作者“梅骁”个人介绍会让你哭笑不得,知晓原来“书不可貌相”。而书中随处可见的故事人名“彦一”,“安仁”,甚至故事中的城市“沼津”都透着浓浓的wasabi味。 《夜行列车》共九个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悬疑,探案故事。通过追查事件的真相,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市面上许多“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悬疑书籍不同,《夜行列车》故事情节不断反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结尾将人心险恶,永恒的利益,兄弟情远胜夫妻情等现代社会的阴暗面血淋淋地摆在你面前,令人细思极恐。 无论是与名著同名的《套中人》,《警察和赞美诗》及《漂亮朋友》,还是来源于象棋“将军”的《将死棋》,又或是取自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黄雀》,章节标题无不展现了作者的别出心裁。读罢故事再品标题,你会发现故事精髓早已浓缩其中,着实可令人细细琢磨,把玩一番。 首先问各位一个问题吧。假设你是一个警察,抓住了一个杀人嫌疑犯,却怎么也找不到尸体,迟迟无法结案。你百思不得其解,尸体去哪了?被肢解?被烧成灰?无论如何,都可能留下痕迹。那么尸体到底在哪呢?一起走进悬疑故事《将死棋》寻找答案吧。 《将死棋》讲述了一个情节不断反转,读罢令人唏嘘不已的现代版“潘金莲”的故事。为了和丈夫明星秋野的专属摄影师乌森长相厮守,并且霸占秋野的巨额财产,阿南和乌森利用娱乐记者和查案警察设下了一个毫无破绽的圈套,成功让秋野“领盒饭”并继承了他的遗产。两人没想到的是,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他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秋野的粉丝无法接受偶像被害的事实,选择为秋野报仇,和他们同归于尽。 对于作恶之人,中国自古就有“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等恶人无好报说法。 现代文坛中,法律范畴之外的制裁比比皆是。国内紫金陈的“高智商犯罪”,日本推理作家凑佳苗的《告白》等作品皆是通过故事人物的遭遇告诫读者:千万别犯恶,人在做,天在看,法律无法制裁并不代表其他手段不可以!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回到文章开头,热播大剧中,害人终害己的例子不胜枚举:出于嫉妒和怨恨,胡家大小姐欲毒死周莹未成,反让她的吴聘哥哥丢了命;沈四海做伪证害得吴家家破人亡,等待他的可想而知……现实生活中,做了坏事现世报的例子比比皆是。三思而后行,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夜行列车》读后感(八):爱不会稍有偏差

  其实我是鲜少阅读“嫌疑、推理”这一类型的小说的,内心隐隐会产生一些恐惧,但纵使封面被化不开的黑色所笼罩,空空的站台,乘客逆光的背影,喷出白色蒸汽的黑色火车无不暗示着故事仿佛会向着深不可测的地方前进和发展,我仍旧选择去阅读,只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梅骁。 梅骁的短篇小说我读过不少,印象深刻的篇目是一个发生在很优美的环境里一开始很美好最后的结局却有点悲伤的故事,像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迷,有别样的吸引人的美。 如果之前的篇目给我留下的是善用环境去覆盖残酷真相的印象,那这一本《夜行列车》更让我对他的出众的才华赞不绝口,看似普通的事件背后是延绵不绝的意想不到,身份在事件分析被推翻又成立的同时悄然转化,杀意与爱意交织成一首首荒谬的悲歌,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还有多少个真正的走向,每一步都悬而未决又柳暗花明。 在阅读前有看到简介写“九篇短篇小说独立又相互勾连”,但选择阅读的第一个篇目却是放在最后一篇的同名小说《夜行列车》,也是全书读到现在最喜欢的篇目,或许是因为它没有那么血腥,更多的是关于爱的遗憾吧。 《夜行列车》里的列车并没有在夜间开行,但大概是“黑夜”或许能够隐藏比“白昼”更多的秘密吧——杀意,逃离,亦或是无法言说的爱,等待与坚守。 所以这一篇书评打算用一种全新的,【剧透】的方式和读者一起分享这个故事呀。 【剧透一】:我真的非常喜欢【高梨透】这种【年轻英俊】又【聪明狡黠】没有想到最后还如此【成熟深情】的男孩子啊,【同性真爱】的情节是加分的啊,【名字】哪里奇怪啦明明就很帅气啊。 【剧透二】:就算是记者也不可以乱讲话的哦。 影射现实真的太棒了,真正杀害【人命】的帮凶其实是部分记者错误的舆论引导,【人命】对于无关紧要的【记者】来说才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记者】可以用来【揭露】真相,同样也可以用来【隐瞒】真相啊。有些【隐瞒】未必就是不好的啊,看似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小的光明下其实犯罪更不容易被察觉,大概就是那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所说的啊。犯错的可能是人类的【惯性思维】。 【剧透三】:没有【证据】是因为【证据】根本就不存在还是因为一开始就找错了【证据】呢? 【剧透四】:【失败】的人不是【记者】和【警察】 【剧透四】:眼见不一定为真。(疑问:是真还是戏?) 【剧透】部分到此结束。想在最后写一下与这本书没有关系的【网络热议事件】“孕妇产前跳楼自杀”,这本书想告诉我们“不要妄下论断”也一如这一事件的一波三折到最后有人相信家属,但我还是要说,医院可能有错,但不管是从事件最后的处理是家属答应拿到赔偿平息还是种种不合逻辑,面对众人质问给不出答案的所谓证据,都指向了致死的只能是家属的人性泯灭。【网民关注】都是一种社会责任不应该被压制和怀疑,若是加以阻拦这未必会让事件真相的调查更顺利。“不参与不发声”的提倡都是是另一番别有用心的利用,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接受到的只是“不要妄下论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夜行列车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