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幻爱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幻爱书》读后感10篇

2018-02-14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幻爱书》读后感10篇

  《幻爱书》是一本由(美)阿纳托利•托斯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4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爱书》读后感(一):性与沉默

  quot;演奏小提琴让一个样普通拘谨的女子神采焕发,在演奏同时,进入某种“鱼水之欢”的境界。与阅读文本对应的是很快作者扔出一个经典场景: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陌生情侣男性对女大学生的“情感征服”,也许说“征服”并不贴切。更像某种情感教育,关于灵肉之间徘徊游弋。

  当男人将另一只手穿越情人的黑发伸向女大学生的微颤的手肘,来自陌生异性的抚摸,与男友疲劳的性义务不同,这次女生第一次到感受触摸中的爱意。相触对于彼此都带有双重冒险的情感体验。男人游弋在公然偷情的边缘,而女生第一次体验被她人男友爱抚的感觉

  在性的快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禁忌”,违背禁忌所带来的快感往往超越了“性”本身。

  感谢译者柏利老师,这一场景的文笔有默片时代黑白胶片般的诗意与庄重。

  quot;

  《幻爱书》读后感(二):我被这本书征服了

  它使我着了魔,简直使我神经休克,我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没有读过如此真挚爱情。我竟然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感受,通常我是不留言的。这本书使我窒息,我不知道用语言能否表达出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激情

  《幻爱书》读后感(三):幻爱书:与爱情无关

  如果不是最后50页的情节突转,《幻爱书》可能只是一部冗长沉闷、胡编乱造、充斥着大量情色描写的末流爱情小说故事主人公雅克琳先后在美国、意大利和法国与三名男子经历了一见钟情热烈爱情,但是最终三人在短时间内全部死亡,雅克琳伤心欲绝来到海边独自神伤。但是阿纳托利·托斯像变戏法一样,让这个爱情故事在最后50页里先是变成了惊悚悬疑剧:雅克琳怀疑三人都是被人谋杀,而自己的生命也面临威胁。但最终谜底揭开是又成了一段绝世惊情:原来先后与她相恋的三个人其实是一个人——一名真实姓名始终没有披露的作家,这个作家先是以大学教师斯蒂夫的身份与她相恋,后来为了挽救与两人逐渐平淡的爱情,先后整容成了意大利演员和法国赛车手,以期与雅克琳再续情缘

  由此书卷首所列互联网上读者的反应来看,这个看起来凄绝无望的爱情故事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心。但是,这个爱情却未免太过离奇,其中有太多不合情理的内容。例如,斯蒂夫仅仅是一名美国作家,却何以能对欧洲的大学和顶级建筑公司产生巨大影响?雅克琳在欧洲学习结束后为什么没有回美国去找斯蒂夫?斯蒂夫的容貌声音可以改变,但是生活习惯却往往很难改变,雅克琳从头至尾怎会毫无觉察? 雅克琳为何从来没有突然上门找过她之前的恋人?……

  上述这些不合情理的内容不禁让人猜疑:阿纳托利·托斯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部隐含漏洞经不起推敲的小说?除非他写的根本就不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确实,如果从比较学术化的角度来看,在爱情故事的表象之下,《幻爱书》更像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小说。

  小说的主题看似是爱情,但实际书中上处处都是对爱情的反讽和消解。雅克琳看似很专情,但实际上是非常滥情;与此相成鲜明对比的是,“作家”专情的又走向了偏执甚至变态。雅克琳和她的恋人们似乎更多地忙于交媾而不是交流,雅克琳和“作家”的叙述充满了自怜、自恋和自虐的色彩。“作家”将其与雅克琳的感情逐渐稀薄归结于雅克琳的智力成长超过了他,这无疑非常牵强和可笑。从故事最终的真相来看,他们之间的表白誓言更多是矫情和谎言。从故事的情节来看,《幻爱书》对很多爱情小说中那些巧遇、坚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桥段的嘲讽。“作家”试图要精密地安排他和雅克琳的爱情,但是无论他准备得多么充分、多么努力,最终都是徒劳,最后的结果都超出了他的掌控能力,最终他的分身恋爱法只能以假死来草草收场,并直接导致了雅克琳的精神崩溃。这倒应了佛教的话:“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从作者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对理性思维传统小说中的必然性、确定性的否定。当然也可以看作是阿纳托利·托斯对作家创作的反思:作家总是试图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理想作品,但最终创作的作品,甚至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走向,都可能和作者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从小说的结构上来说,雅克琳在海边读到的书,“作家”送给雅克琳的关于他们两人爱情的两本书,以及“作家”将要创作的下一本书——《幻爱书》,形成了俄罗斯套娃式的小说结构,带有强烈的互文性和元小说色彩,而这种元小说的手法又正是对小说内容真实性、可靠性的消解。

  正如这本书的英文名“Fantasies of a middle-aged woman”所显示的,《幻爱书》更多的是消解、反讽爱情的荒诞狂想。不过由于作者的巧妙结构安排和出色的戏仿能力,弥合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鸿沟,从而吸引了很多喜欢爱情故事的读者。

  《幻爱书》读后感(四):心灵的触动

  所有对这本书的介绍都在强调女主角得到的爱多么无与伦比、情节如何悬疑曲折,这些意指模糊的话却令我有好感。在渴求结论的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文学的职责不在于喊口号指导生活,而在心灵的倾诉与梳理。

  《幻爱书》读后感(五):男人对女人的终极征服究竟是什么

  也许这部书的构思来自于,某次饭局上的闲聊,源自于作者一个内心的隐晦念头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终极征服究竟是什么?因此写起来像个游戏,一个才华横溢的游戏?

  《幻爱书》读后感(六):三个男人互相传递雅克琳,有种将一个优质萝莉教育改造成绝世尤物使命

  quot; 从斯蒂文到意大利情人迪诺,他们占有雅克琳的方式都是主动式的,侵略式,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换句话说是在公共窥视视角之内的个体行为

  而斯蒂文放养雅克琳去欧洲,对美国人而言,老欧洲历来有文化优越感,Grand Tour计划,意大利又是那么一个充满想象力地方,于是雅克琳与斯蒂文的隔天高密度的鱼雁传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写作业思想汇报,斯蒂文享受的是古典意大利式的情人帮助他将雅克琳塑造成他跟渴望看到的样子。这是一个男人对女人养成类计划的一部分,再想起在大洋中,他对雅克琳的所作所为便不难理解了,甚至我怀疑他也看出了鲍勃对雅克琳的企图心,只是他忍而不发而已。情欲可以改变许多,从体态开始,生活习惯等等一切,继而思想观念,这一切都源于情欲的改变。

  quot;

  《幻爱书》读后感(七):动人心弦

  《幻爱书》使我惊讶,最近很多年几乎没有任何书让我如此惊讶了,很久没有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这样的享受了,这是一部异常优美的小说,很长却手不释卷,引入入胜,动人心弦的书。

  《幻爱书》读后感(八):镜像

  迪诺和阿尔弗雷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雅克琳和他们几乎同时认识,而且还在同一场合青年迪诺代表肉体之爱,而暮年后者则是情感心灵之爱。

  《幻爱书》读后感(九):无名书稿与大洋的镜像

  quot;从断片文字切入正如人在彼岸望向无边无际的大洋,都构成了某种意向上的误读:作者试图引导出一种书本的终极隐喻:博尔赫斯最擅长这个不是么?作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他在内心始终有一个愿望:有朝一日将所有书本的书脊连串起来成为一片汪洋,作为神秘主义者对书籍最终隐喻那是一个圆形的世界,那是一个阅读没有终点所在全世界所有书本的书脊相连,这本书本身就是上帝。一个很书斋乌托邦式的想象,不是么?本雅明也试图写作一本蛇咬蛇尾全由引文组成的大书。从表面上看大洋是不可分的,连贯的。与之相反:无名书稿是碎片式的,裂片信息的,重组式的。从岸边望向一望无际的大洋构成了认知上的错觉障碍那是无差别的,此处的水珠与彼岸的水滴,100米深的水与300米深的水是同质的,同样断片式的文字看起来是异质,可是事实上他们是一体的。

  但事实上组成大洋本身的水和组成书稿的文字本身都是同质的。水流暗涌之下与潜伏在文字之下的信息本身又构成了同质。这里,作者托斯又提出了一个对理想书籍的新隐喻:大洋。

  可是随着文本的行进,作者并不满意这么一个静态的隐喻,雅克琳在一场甲板上酣畅淋漓角色扮演的性爱遭遇了风暴,此时大洋又变化了另外一个隐喻,变成了欲望本身。

  quot;

  《幻爱书》读后感(十):女人,你到底要什么?—— 《幻爱书》,一场以爱为名的人性豪赌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本好书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不同人、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场景下阅读她,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幻爱书》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无法用寥寥几个标签来准确归类的“天才小说”。

  看了书脊上的简介之后,我本来期待看到的是一个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或者一个类似《搏击俱乐部》的悬疑小说。但是让我迫不及待的读完一遍之后,心里涌现出来的最大感受既不是对男主角深沉爱情的感动、也不是对他表达爱情的诡异方式的惊讶,唯一能描述我阅读感受的就是书中反复出现的“深海”— —无数波浪在其中涌动的深海,广袤辽阔、苍茫寂寥,没有人能够看得透它。

  虽然以一个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为名,而且穿插了无数性感细节描写,但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却远在这些东西之外。他就像法力无边的魔法师一样,一边狡黠的微笑,一边给女主人公和身为读者的我们设下一个美丽的圈套:“告诉我你的理想爱情是什么样的?我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唯一要求是你要和他相爱到永远,否则一切都将灰飞烟灭。”

  于是,书中的男主一人分饰三角粉墨登场,每个人都极具代表性。在我看来,斯蒂夫、迪诺和雷诺分别代表了理性、感性和兽性,或者委婉的说,是理智、情感与激情,完美的代表了女人理想中的三种男性形象。而且三个人都兼具英俊外貌、过人的才华与对女主角深沉专一的爱恋

  看吧,魔法师多么慷慨,这三个男人随便拿出来一个都会有无数女人追捧迷恋。可是就与这本书的封面颜色一样,粉红的色调遮掩不住灰暗苍凉迷茫感。为什么拥有了这么多,女主角还是不停的投入下一个人的怀抱?即使同时还眷念着上一段感情、甚至为此痛不欲生?难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谴责她的同时没有暗自心惊么?因为我知道,即使是出现了一个同时拥有这一切特质的男人,幻想中的完美爱情还是会慢慢变质,因为魔法师悄悄拿出了潘多拉魔盒中最致命武器— —时间。

  书中很多地方都谈到了时间,很多小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在致力寻找“时间停止”的理想之地,因为在那里,大家就会和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公主一样,从此"happy together",永远停留在最相爱的那一刻。不会渐渐找不到当初的激情、不会慢慢对一成不变话题开始厌倦、不会有风霜皱纹爬上你我的眼角、更不会面对不停涌现的诸多诱惑

  但是不能。多么遗憾,谁也挡不住时间的步伐神话般完美的男人也挡不住时间摧枯拉朽般的魔力,只留一声叹息。这也许是为什么现实中那么多金童玉女才子佳人最后却劳燕分飞的原因吧。要么像泰坦尼克或梁祝那样被天灾人祸人为截断在爱情之花盛开的那一刹那,要么选择妥协、在激情退去后安守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年复一年。

  其实不光女性是这样。虽然作者站在男性的角度抛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从对他一手打造的爱情尤物——女主角洁姬的描述中就能看到,对理想对象不切实际的过高奢望,同时喜新厌旧、永不满足是男人与女人的通病。唯一一个让作者和男主角倾心爱慕的理想女性洁姬美丽、聪慧热情善良敏感多情,既天真无邪放纵不羁,即温柔多情又深情专一,即柔顺如水却又坚持自我......从这种种矛盾中不难看出,和理想男主角一样,完美的女主角也只是作者假想的产物。而即使是一对这样的完美造物,也难以拥有作者理想中“永不褪色的永恒爱情”。

  说到这里,似乎面对的是一个注定失败的赌注。但是回过头想一想,我们都是人而不是神,过于追求完美本来就不切实际。柴米油盐、相濡以沫的平淡生活一样也可以很美,珍惜每一天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