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爱书经典读后感10篇
《幻爱书》是一本由(美)阿纳托利•托斯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4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充满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描写得细腻,情节起伏跌宕,让人仿佛在刀刃上散步。这本书真像施了什么魔法,使人着迷,非得把它读完,而读到最后,令人振惊的结局才会豁然开朗,确实有一个这类畅销书拥有的很完美、留有无限空间的结局,我甚至羡慕那些刚刚开始读这本书的人,于是我紧接着又翻开书的第一页并开始读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带着问题能看清很多东西。《幻爱书》讲述了一个不是特别漂亮,充满幻想的,无限渴求真爱的女人的故事。雅克琳一生中有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三位情人最终因她皆以死亡告终。她隐居到滨海小屋,发现了一部神秘的手稿,追忆起了无数美好时光后,却被寄来的新的匿名小说完全摧毁。书中作者显然对她与三位情人的私生活非常了解,究竟书的作者是谁,真相是什么?作者在告诉所有读者,生活比人所有能想象的还充满幻想。由于其对情爱的自然主义优美描写加上书中书极具悬念的情节与出乎意料的结局,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失乐园》巧妙结合起来的独特性。
《幻爱书》读后感(二):男性的爱情幻想
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它当然是一本很棒的悬疑爱情故事,而它更大的价值是:一面通过女性第一人称叙述投射男性的爱情幻想之镜。
《幻爱书》读后感(三):动人心弦
《幻爱书》使我惊讶,最近很多年几乎没有任何书让我如此惊讶了,很久没有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这样的享受了,这是一部异常优美的小说,很长却手不释卷,引入入胜,动人心弦的书。
《幻爱书》读后感(四):镜像
迪诺和阿尔弗雷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雅克琳和他们几乎同时认识,而且还在同一场合,青年迪诺代表了肉体之爱,而暮年后者则是情感心灵之爱。
从未有一个女人,被男人爱得如此热烈。
作者在告诉所有读者,生活比人所有能想象的还充满幻想。由于其对情爱的自然主义优美描写加上书中书极具悬念的情节与出乎意料的结局,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失乐园》巧妙结合起来的独特性。
这本异常令人激动的书,奇妙之处在于:风格和体裁的融合,叙事难以置信的细腻和坦诚。我暗自想:男人不可能如此准确地描写女人的状况和心态,这一思想更加燃旺了我的好奇心。一位男作家怎么能够如此细腻地体会女人的感受并描写得真真切切,完全像生活中那样,轻而易举地攫取了人的心, 一些情节竟然那么幻想。
女主人公在地下室发现了一本没有书名的书,书中一些故事深刻地讲述了关于生存的意义。重又出现一个层面又一个层面------每个思想都使人着魔,都好像是自己的,是从意识的最深角落被挖掘出来的。让人感觉也许真的是这样!爱女人爱到何等热烈的程度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有的时候我很多女人想处在女主人公的地位,因为她们极少有她的那种机缘。可这位文坛鬼才,这个男作家托斯,是如此地精确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他的创作风格特别奇妙,独树一帜,很有意思。如评论所说,他很像罗曼•罗兰。他们同样赞美女人,歌颂女人善于爱他人和博得他人的爱,歌颂她们在精神层面达到高峰的能力和天才。
第一次对有情爱描写的书总是有点不好接受,然而随着成长看惯外国文学名著,看过《洛丽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恋爱中的女人》后渐渐习惯了,这种情节对于高雅文学的内在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据说《幻爱书》中文版删减了少部分细节描写,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刚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感觉这样更加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也能充分理解故事曲折的情节,并对很多艺术的情节更加充满想象空间。有个评价说得好,书中毫不矫饰地保留了情爱意境,读起来很轻松,很愜意,我觉得自己被一种暖乎乎,毛茸茸的东西裹着,陶醉在心爱的人的真爱之中,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书中的情境,就在大洋岸边,浪涛拍打着我,太阳高照……
不过呢,台湾版更让我期待了,确实没出呢,大陆版还挺快。不知道删节内容好不好看,嘿嘿。
真诚地建议每个18岁以上的人都读一读《幻爱书》,它会让你陶醉,使你沉迷,可以让男人更懂得女人,让女人更加了解自己,很多熟悉的情感和心态将激起我们自己的回忆。生活比我们所有能想象的还充满幻想,读完后你将会说:“谢谢!”
最后说,结局……让我马上重新又读了一遍。
《幻爱书》读后感(六):性与沉默
quot;演奏小提琴让一个样貌普通拘谨的女子神采焕发,在演奏同时,进入某种“鱼水之欢”的境界。与阅读文本对应的是很快作者扔出一个经典场景: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陌生情侣男性对女大学生的“情感征服”,也许说“征服”并不贴切。更像某种情感教育,关于灵肉之间徘徊游弋。
当男人将另一只手穿越情人的黑发伸向女大学生的微颤的手肘,来自陌生异性的抚摸,与男友疲劳的性义务感不同,这次女生第一次到感受触摸中的爱意。相触对于彼此都带有双重冒险的情感体验。男人游弋在公然偷情的边缘,而女生第一次体验被她人男友爱抚的感觉。
在性的快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禁忌”,违背禁忌所带来的快感往往超越了“性”本身。
感谢译者柏利老师,这一场景的文笔有默片时代黑白胶片般的诗意与庄重。
quot;
《幻爱书》读后感(七):我被这本书征服了
它使我着了魔,简直使我神经休克,我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没有读过如此真挚的爱情。我竟然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感受,通常我是不留言的。这本书使我窒息,我不知道用语言能否表达出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的激情。
《幻爱书》读后感(八):男人对女人的终极征服究竟是什么
也许这部书的构思来自于,某次饭局上的闲聊,源自于作者一个内心的隐晦念头,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终极征服究竟是什么?因此写起来像个游戏,一个才华横溢的游戏?
《幻爱书》读后感(九):女人,你到底要什么?—— 《幻爱书》,一场以爱为名的人性豪赌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本好书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不同人、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场景下阅读她,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幻爱书》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无法用寥寥几个标签来准确归类的“天才小说”。
看了书脊上的简介之后,我本来期待看到的是一个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或者一个类似《搏击俱乐部》的悬疑小说。但是让我迫不及待的读完一遍之后,心里涌现出来的最大感受既不是对男主角深沉爱情的感动、也不是对他表达爱情的诡异方式的惊讶,唯一能描述我阅读感受的就是书中反复出现的“深海”— —无数波浪在其中涌动的深海,广袤辽阔、苍茫寂寥,没有人能够看得透它。
虽然以一个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为名,而且穿插了无数性感的细节描写,但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却远在这些东西之外。他就像法力无边的魔法师一样,一边狡黠的微笑,一边给女主人公和身为读者的我们设下一个美丽的圈套:“告诉我你的理想爱情是什么样的?我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唯一要求是你要和他相爱到永远,否则一切都将灰飞烟灭。”
于是,书中的男主一人分饰三角粉墨登场,每个人都极具代表性。在我看来,斯蒂夫、迪诺和雷诺分别代表了理性、感性和兽性,或者委婉的说,是理智、情感与激情,完美的代表了女人理想中的三种男性形象。而且三个人都兼具英俊的外貌、过人的才华与对女主角深沉专一的爱恋。
看吧,魔法师多么慷慨,这三个男人随便拿出来一个都会有无数女人追捧迷恋。可是就与这本书的封面颜色一样,粉红的色调遮掩不住灰暗苍凉的迷茫感。为什么拥有了这么多,女主角还是不停的投入下一个人的怀抱?即使同时还眷念着上一段感情、甚至为此痛不欲生?难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谴责她的同时没有暗自心惊么?因为我知道,即使是出现了一个同时拥有这一切特质的男人,幻想中的完美爱情还是会慢慢变质,因为魔法师悄悄拿出了潘多拉魔盒中最致命的武器— —时间。
书中很多地方都谈到了时间,很多小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在致力寻找“时间停止”的理想之地,因为在那里,大家就会和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公主一样,从此"happy together",永远停留在最相爱的那一刻。不会渐渐找不到当初的激情、不会慢慢对一成不变的话题开始厌倦、不会有风霜和皱纹爬上你我的眼角、更不会面对不停涌现的诸多诱惑。
但是不能。多么遗憾,谁也挡不住时间的步伐,神话般完美的男人也挡不住时间摧枯拉朽般的魔力,只留一声叹息。这也许是为什么现实中那么多金童玉女、才子佳人最后却劳燕分飞的原因吧。要么像泰坦尼克或梁祝那样被天灾人祸人为截断在爱情之花盛开的那一刹那,要么选择妥协、在激情退去后安守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年复一年。
其实不光女性是这样。虽然作者站在男性的角度抛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从对他一手打造的爱情尤物——女主角洁姬的描述中就能看到,对理想对象有不切实际的过高奢望,同时喜新厌旧、永不满足是男人与女人的通病。唯一一个让作者和男主角倾心爱慕的理想女性洁姬美丽、聪慧、热情、善良、敏感、多情,既天真无邪又放纵不羁,即温柔多情又深情专一,即柔顺如水却又坚持自我......从这种种矛盾中不难看出,和理想男主角一样,完美的女主角也只是作者假想的产物。而即使是一对这样的完美造物,也难以拥有作者理想中“永不褪色的永恒爱情”。
说到这里,似乎面对的是一个注定失败的赌注。但是回过头想一想,我们都是人而不是神,过于追求完美本来就不切实际。柴米油盐、相濡以沫的平淡生活一样也可以很美,珍惜每一天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幻爱书》读后感(十):心灵的触动
所有对这本书的介绍都在强调女主角得到的爱多么无与伦比、情节如何悬疑曲折,这些意指模糊的话却令我有好感。在渴求结论的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文学的职责不在于喊口号与指导生活,而在心灵的倾诉与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