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7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读后感10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由菲茨杰拉德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一):盖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

  给名著几分薄面,选了还行的。

  不知道是我这个快三十岁的人肤浅还是早已深谙人情冷暖。总之这个故事在我心里没有掀起任何波涛甚至连一点涟漪都没有。

  上大三的时候,住在我对面的女孩儿是个很上进的人,出身农村,但是却有股倔强劲儿,是那种誓死要拼出头角的人。有一天她突然捧着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读起来。我便问她,书里所讲何事?她说是一个立志的故事。盖茨比为了一个女孩儿成为了一个富人,后来又因为这个女孩儿献出了生命。当时听后,揣测内容必是盖茨比如何怀揣着和女孩在一起的梦想拼搏的故事。成为富豪后仍心系初恋甘愿为她献生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像俄国文学经典情节

  最近闲来无事,准备看看这个了不起的人物

  可以说从头到尾翻译有点晦涩(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了)很多句子翻译的不顺畅。其次是这个故事的几个主角,简直让我从头鄙视到结束

  先说一个屌丝爱上一位白富美这段,他所爱的不是女人传统内在,而是爱的白富美生活光环。羡慕这个白富美所生活的圈子,所用的高级货。这是一个屌丝前半辈子所无法触及的。而且一个屌丝娶了白富美,自以为就是证明了自己是高富帅。而他的暴富也只是运气好罢了。根本没有卧薪藏胆的过程。对于盖茨比只有深深的瞧不起,根本没觉得有多了不起。而最后的死,也是不明真相的牺牲。只能说盖茨比是个虚荣的梦想产物。死也是理所应当的。

  黛西的虚荣与自私。这是全人类都知道的女人的弱点。如果一个女人不虚荣不自私,或许是值得歌颂,值得一个屌丝的牺牲的。

  高富帅的汤姆也如同全世界男人一样,以为隔离犬马声色的世界,也就无需过多关心自己妻子。在纽约就可以恣意妄为的包养情妇了。最后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是一个抢手货,反而却在乎起来。当知道情妇要远走他乡的时候,心里又其纠结。不过和别人一样,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情节。

  不明白盖茨比哪里了不起,所谓的梦想只不过是看不清虚荣所营造的幻像。苦苦追寻却失掉性命。而那些蹭吃蹭喝的客人们,也是虚荣的海市蜃楼罢了。连出殡都没几个人来参加。盖茨比的死,梦想消逝,虚荣的幻象消逝罢了。

  这本书里到处都宣扬着的梦想,确实一种虚荣的幻想。我真不明那么虚荣又追随着别人潜入梦想,再造悲剧

  如果题目叫做可悲的盖茨比,我会给一个更高的分数,我实在不知道这个题目的意图。如果置身于更高领悟境界的,与此有不同观点的,欢迎批评指教。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二):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双城记》著名的开篇,“那是最美好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崩盘之前的黄金时代的假象蒙住了不少经济学家的眼,但也成了不少艺术家笔下背景布,同一时期涌现出来了不少顺应时代的产物,如盖茨比,这个所谓的“爵士时代”和“迷惘一代”的代名词及其精神象征。与其说菲姿杰拉德是个讲故事的老手,不如说他只是作为那个在流光四溢时代的经历记录下自己的故事-《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而后者帮他奠定了他在文学堆里的地位,在那个股市大盘大涨,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时代,这部作品的快节奏,仿佛快餐,但菲姿杰拉德用他优美流畅的文笔把盖茨比还有自己内心挣扎以及爱情的失望一一呈现出来,《了不起的盖茨比》书我总共看了2遍,前几天在上海得空看了电影,虽然内心暗暗会有各种设想,但是还是对电影里面的纸醉金迷和超奢华的排场还是令人咂舌。

  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里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她说:“人类是迷人生物,尽管有种种缺陷和劣迹。”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无疑就是这迷人般的生物。他的优点和他的缺点一样突出。盖茨比只是他一生的缩影,一样的宿命爱上了另一个阶层的富家小姐泽尔达。记得他慧眼识得了刚开始写作的海明威,而两个时代大咖从最开始的惺惺相惜到后来海明威在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兼回忆录《不散的筵席》里面把菲姿杰拉德是一个牢骚满腹,极度无能而又整日酗酒的一个失败者,也为他们的友情划下了句号,这其中的是非争论很多,但海明威与泽尔达的长期相互看不顺眼占了不少成分,泽尔达称海明威“如橡皮支票一样的虚伪”,海明威则多次指责泽尔达鼓励菲姿杰拉德酗酒影响了他的写作才华。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忽略菲姿杰拉德的才能

  盖茨比的故事的开端带着或许明亮的基调“我还年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还今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之后菲姿杰拉德借着尼克的诉说慢慢建起来整个故事框架,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之后的故事仿佛在对岸码头上的那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犹如他生命中的那道曙光,却永远也触碰不到。影片一开始,盖茨比的出场就和绿灯被命运网络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尽管这时的绿灯遥远而又微弱,但他仍要不顾一切的尽力抓住它。而厚重的浓雾和海峡让他永远摸不到,即使他多次伸出手去试着去抚摸那盏似明似暗的灯,最后的无力感与现实的薄情只会把盖茨比逐渐推向黑暗,这本书的经典还在于作者对时代的描写,他多次借尼克的视角将二十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东西部进行对比。东部俨然是每一个想发财有进取心的年轻人的梦想殿堂——贵族有钱品位阶层的聚集地,是股票、债券、期货的交易市场。而西部没落农村生活,却是盖茨比出生的地方。而这点也是盖茨比的致命伤,“all is born with the blood”只是,他有爱情,他有美国梦,他在海上救了那个曾经带他见世界,称他为old sports的亨利。随着引路人的指引他依靠“非一般”的经历与手段,很快便一跃成为“成功人士”。 但骨子里的那种自尊让他选择不愿意在心爱的人面前去接听那些黑暗里的电话,现实中的一切一切与开头的盖茨比明亮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盖茨比和菲姿杰拉德都最终死在自己的梦里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三):盖茨比的勇敢

  我始终无法接受盖茨比的死,那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事情

  他是如此神秘地出场,又是如此神秘地走近我们,最后又神秘地离开。留下许许多多的疑问,他在生命的最后到底抱有什么样的期待?他心目中的黛西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如果没有死去,黛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梦想中的爱情到底有没有在他心中幻灭?如果他知道黛西撞死的是汤姆的情妇又会怎么样?如果威尔士知道妻子的情夫是汤姆又会怎么样?可是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如果。生活只是一步步按照它的轨道向前驶去,一些人在这一战下车,一些人在那一站上车,先下车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火车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们再次上车,生活已经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盖茨比在他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了黛西,从此他生活在一种与黛西有关的幻想里。在他的脑海里黛西是那么完美,像女神一般在他们分离后的五年里成为他的信仰。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快乐,所有的行动,甚至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她。

  可是黛西却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了,他与她的重逢,以及之后的种种迹象表明她一直就不是他爱的那个女孩。他拼命为她的表现寻找借口,可是那次车祸最终毁掉了所有。他终于开始怀疑,他说:“不过,不管怎么样,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可怜的盖茨比。

  我非常非常赞同作者对盖茨比说的一句话,他说:“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把他们全加在一起也顶不上你一个!”

  盖茨比为了自己的梦打拼了五年不放弃。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承认那梦有多假。

  我想到盖茨比最后终于意识到这场所谓的爱情其实自始至终都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他该多么悲伤?他是否渴望过威尔士可以早一天找到他杀了他?

  到底是在谎言里死去比较幸福,还是真实痛苦的活着?

  再见,盖茨比,愿你来世的梦,不要那么碎。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四):盖茨比的悲惨

  其实本书我是有点心不在焉地看,因为一开始盖茨比大搞舞会跟第一人称卡拉威关于他身边的事物的描述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到了后来,盖茨比跟黛西见面,而且汤姆发现后也掺入其中,这时才到了所谓高潮,从他们去城区,汤姆逼盖茨比摊牌,然后盖茨比本心以为黛西会在此刻跟他丈夫恩断义绝,跟盖茨比远走高飞,因为他一直认为,他们两个才是真心相爱的,谁知黛西却支支吾吾,话说得不清不楚,在汤姆爆出盖茨比是通过不法勾当致富的时候,黛西更是无法接受,因为她可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她在所谓的上级社会生活了那么久,这么可能跟这些偷鸡摸狗的人有染呢?于是她走了,盖茨比此时还不知黛西为何,只知自己不能再失去她,于是便紧跟其后,后来发生了撞死汤姆情妇,盖茨比替黛西顶罪,汤姆跟黛西两公婆合谋害死盖茨比,接着便毫无顾忌地出国旅游,然后盖茨比的葬礼无一人出现(除了他年迈的父亲,还有一位根本不起眼的房客),那些之前在盖茨比家里纵情欢歌的所谓的上层人士,竟都无动于衷,仿佛就没他们事一样,而提拔盖茨比的那位仁兄,一直只把盖茨比当做棋子,根本就不在乎他的生死,至此,盖茨比可算是辉煌而又悲惨的一生已结束,留下的是他破碎的幻想的梦。

  卡拉威跟盖茨比说过:他们加起来都比不上你一个,你不值得这样做!

  可是又怎样呢,人总是靠着一份希望活下去的,黛西就是盖茨比的希望,而她却不当一回事,甚至盖茨比死后连一束花什么的都没送!盖茨比这个幻想了五年的梦,在破碎的一刻,也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五):为你我忘记了自己

  当我坐在那里缅怀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了黛西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所感到的惊奇。他经历了漫长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草坪上,他的梦一定似乎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的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道什么地方了,那里共和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

  ——the great Gatsby

  我静下来想盖茨比的一生。所有的苦难和辉煌都在“黛西”这两个字上暗淡颜色典型的美国故事,用美酒笙歌编织出的公子哥和美丽女郎之间的爱情纠缠。黛西是盖茨比的梦。五年的等待,五年的守望,换来的不过是那盏路灯带着他逆水行舟,却是怎么也回不到的过去。

  这个美丽的“千金小姐”,是盖茨比的一个劫,注定躲不过。他爱上她,义无反顾。他为了她离开她,为了她失去她。当他回到当初的那座城市,走过每一条曾一起走过的街道建筑物依旧如往昔,只是身边的佳人已嫁为人妇。那一刻他穷困潦倒。为了她去奋战去争取,回过头却发现想要庇护的人已经躲在了别人的怀抱下。

  然后他寻找,带着他的梦。他变得如希望的那样富有,他在那盏绿灯的对面举办一场场声色犬马的宴会,宴请各路名人富翁。他们在他巨大草地上喝着他的酒,却对他做着各种揣测,散布各种流言。他却很少出现在他的自己的宴会上,很显然,在那个美酒笙歌的世界里,他不是主角。但是他要过那样的生活,那是关于一个叫“黛西”的女人的梦。

  我也不知道当他认出对面黛西家的那盏绿灯的时候会是怎样惊讶表情。但他对着朝着幽暗的海水颤抖着伸出双臂动作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他是想拥抱海对面的那盏绿灯,想拥抱挂着绿灯的别墅里的女主人,想拥抱年少深刻的爱情。

  他是注定悲剧的。虽然黛西如他所愿看到他华丽的别墅,盛大的派对,然后来到他的怀抱。但她已经不是她。就连她的声音里都充满了金钱。可是就算是这样的黛西,他又怎么能放弃呢?我想起他说这不过是“一个人的事”,我为他心疼。他为了她变成她喜欢的样子,他为了她投身于声色犬马,他为了她忘记了自己,却最后也为了她牺牲自己。最后那一刻,其实他可以选择澄清的,但他还是为黛西背下了罪名,也许他知道他等不来黛西的电报,他知道他梦里的绿灯下现在也不过是个势利的物质女人,他的梦破了,所以他甘心了,甘心地为黛西接受了死刑。然后他死了。

  就这样悲惨地死去。曾经出现过他草地上的汽车一辆也没有来为他送别,没有人为了他的死亡伤心难过,得到的回应也只是“不想被牵连”。

  我一直不明白所谓的“美国梦”究竟是怎样的,但盖茨比的梦却是纯粹地,认真地让人心疼。

  我想努力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可是最终,你却不再是我想的样子。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六):该如何生活——了不起的盖茨比

  好吧,我是个提高不了什么境界的读者。看不出什么上层阶级和下流社会人员间人性的差别探索。

  我只能简单的觉得,盖茨比的悲剧让人有种无法喘气又无法发泄的悲哀。

  书的最后写道

  “我坐在那里思索着这个古老未知的世界时,也体会了盖茨比的惊奇,当时他发现了黛西家码头末端那盏绿色的灯光。他远道而来,最后找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他的梦一定让他感到近在咫尺,不可能抓不到手。可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身后,已经迷失在这个城市广袤的朦胧后面,这个共和国的黑暗田野在夜色中从那里延伸向远方。”

  黛西是他的梦想,而梦想即使触手可及也不是他的。在没有确定之前,他就被抛弃了。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

  满心期待想要得到想要生活的人,死在了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一个粗人手里,让他魂牵梦萦的人可笑的跟着那个在我看来卑鄙胆小的丈夫逃离事发地。故事的发生全部终结在高潮。

  脑里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盖茨比好可怜”,或者他与金钱欲望结合的爱情,他的守望。而是我突然有些迷惑“到底该要怎么生活?”

  聪明勤劳如盖茨比,坚定包容地等着心爱的人,全力的为她打造梦想的王国,迎合她,取悦她,争取她,保护她。从这里看来,盖茨比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在生活中认真进取的类型。我的意思是说,命运对待这样的人,不说飞黄腾达一马平川,但至少给他一个对得起曲折遭遇的安慰结局。又或者是可以与他匹敌的对手,比如和汤姆为了情人绅士又绝对地来一场决斗。死于此或许是更顺应人心绪的情节。

  恩,是我受于大众电影剧情的影响,脱离不了主角就是死不了的套路。受于这样的冲击就有点低落。

  生活就是这样的吧,不会是因为你是谁而特别施恩宽待。

  财富是你的,爱情就不是你的。情人是你的,仇恨也会是你的。

  几乎是,不会有个圆满的平衡点。

  可能是细想如此,我才这么迷惑。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七):卑微的盖茨比

  盖茨比是卑微的。

  卑微的盖茨比,在路易斯维尔遇见了使他一见钟情的黛西。他用“每个女孩子有时都会喜欢的那种目光望着黛西”,但他只是黛西众多追求者中贫穷而卑微的一个。在他眼中,黛西已经化成一个无比美好但又遥远的美梦。地位的鸿沟横亘在两个年轻人面前,五年的光阴改变了一切。纯真的黛西早已变得玩世不恭,选择嫁与富豪。从战场归来的盖茨比,依然对黛西恋恋不忘。。。。。。

  卑微的盖茨比,追寻恋人的足迹。从路易斯维尔到西卵镇,从一名不文到家财万贯。但他依旧还是那个卑微的盖茨比,只为了他那段“卑微”的爱情。

  卑微的盖茨比,站在桑德海湾一头,望着那头的黛西。他远离身后豪宅中的繁华喧嚣,不与客人们饮酒作乐,不与姑娘们嬉戏调情。他只是一个人凝望对岸的灯火,用豪华的派对向以往的恋人发出无声的呼唤。可是只有大海低沉的呜鸣向他回应。

  卑微的盖茨比从没等到黛西的回来,当他与黛西开着车回来时,当黛西驾车碾过莱特尔的身体时,他们的人生注定要走向不同的地方。当威尔逊的子弹穿透他的心脏时,他只是作为黛西报复的牺牲品,只是一颗卑微的棋子。就像游泳池里的那只橡皮艇,漂泊是他最终的归宿,在金钱和欲望的洪流中从未靠岸。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宾客没来,黛西没来。陪着他的,只有那个美丽而未曾实现的梦。“愿雨降在其上的这一卑微灵魂得到安息”

  “嘿,老伙计!西卵镇怎么走?”

  如果我是尼克,我不会告诉他,告诉“了不起”的盖茨比去追寻他那卑微的爱情。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八):梦

  读村上的《挪威的森林》,进而读了这本渡边喜欢着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那时我20来岁,青春在握,精力充沛。整个世界都在为难我,我也看不上这个世界。百无聊赖的时候,总是翻开《了不起的盖茨比》看上几页。书中描述的梦幻般的爱情震撼了我,原来爱可以穷尽一生的时间甚至是生命去追逐。这不是在追求爱情,而是在追逐梦想!与其说这是一本讲述爱情故事的书,倒不如说它用紧凑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梦由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黛西的那次光临之后,盖茨比的住所就不再夜夜笙箫;盖茨比死后,原本富丽堂皇的建筑迅速的衰败下来。即便如此,谁又能对他有半点的指责呢,平庸着的我们不都曾经有一颗火热的爱做梦的心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

  作为一个容易被外表蛊惑的肤浅的人,在很多年前遭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显然是只看了一下名字,就不以为然的断定它肯定非我杯茶。

  我当时稍稍动用了一下我那自以为是的联想:“了不起的”这个词太过于普通,而“盖茨比”让我可笑的联想到“比尔盖茨”,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文艺诉求的骚年,我断然是不会对“了不起的比尔盖茨”产生浓厚兴趣的。

  所以,这本书就是在这个极其不文艺的名字的掩饰下,从年少的我手中溜走,自然我也无法得知在这么个不起眼的名字下面,还有着那么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内容。用一个不甚贴切的比喻,就是锦衣夜行。

  然而多年以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得以一睹西方的纽约时报评出的“20世纪最优秀100部英语小说”的排名。排名在此我不一一列举,我特别注意到前三名有两个都是詹姆斯乔伊斯大叔的,只剩下一个第二留给这本当年横遭我睥睨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詹姆斯乔伊斯的牛逼世人皆知,和普鲁斯特的牛逼一样,这种牛逼是我等鼠辈所不能评说的。在知识储备和理解力尚未强大自足之前,最好不要染指这些书。当然你非要读也可以,如果你顶着头皮咬着牙一口气读下来了,我也不能拦着你,但是你要说你读懂了,我就跟听到有人说他读懂了《周易》的反应一样。

  我这里并非贬低说菲茨杰拉德的水平要次于乔伊斯,我想说的是,除去意识流写作手法所带来的非常规阅读观感,乔伊斯的小说里那么多满天飞舞天花乱坠的西方典故对一个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东方读者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却显得平易近人得多。

  如果我再打个比方,那就是高深莫测佶屈聱牙的骨灰级学院技术帝李义山和温柔敦厚深入浅出的已盖棺人民艺术家白居易的差别,非要比较哪一个更牛逼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言归正传,让我们谈论这本书本身吧。在看书之前,千万不要所谓的导读性文字所蛊惑,以免别人的观念先入为主,然后导致你在阅读过程之中,只为了寻找符合别人所说的概念的证据而至遗失掉许多美好。读这种书,请参照“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读法,因为书中遍地草长莺飞漫天落英缤纷,如果狼吐虎咽囫囵吞枣只为得到了一点点故事情节反倒是舍本逐末。

  所谓的“美国梦的破灭”这种意识形态浓厚的评论,就让他见鬼去吧;所谓“爵士时代的挽歌”的说法,那最多只说明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而你如果认真去想,这样的故事在哪个国度哪个时代都有可能发生,譬如今天的中国。

  剥掉一切意识形态和历史背景,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也是关于一个人的生命的历史,而这样的故事和历史可能在大多数人生命之中都会遇到。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那是因为这本书讲的是人性,反映的是人的情感。而这些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诚如其他一切不朽于世的伟大作品一样,这也正是这本书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传世的原因。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十):为什么菲茨杰拉尔德不能成为更伟大的作家

  几年之前读了菲茨杰拉尔德的最后一个长篇《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据说那是他本人最满意而评论家不太买账的一部作品。几乎在第二页的时候我就准备放弃了,而且在其后也几度想要放弃,最后完全是凭借自己的耐性读完了全书。

  结论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特别出色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叙事和行文不时让人感觉滞重蹒跚、总之就是“气”很不顺的一部作品,让你猜测这部书中间被打断过、重新开始过,最后才总算拼接起来。

  最近为了迎接明年的好莱坞大片《The Great Gatsby》,先读了一遍原版小说。

  还是先说结论吧:

  1. 菲茨杰拉尔德确实具有非凡的写作“天才”

  2. 菲茨杰拉尔德的作品很难支持他如今在文坛所享有的地位——甚至有人称他是美国现代第二伟大的作家

  和Tender is The Night 截然不同,The Great Gatsby短小精炼、一气呵成、流光溢彩、才气纵横。你几乎可以感觉到一个天才青年在二十多岁时的那种少年意气。确实是少年意气,因为那里面的情绪——那种年少轻狂,那种恃才傲物,那种不可自拔的自恋,有一点过火,有一点刹不住车的感觉,绝不是陈年老酿的味道。令人惊讶的是,这本小说虽然讲的是一个痴情男为爱所误的故事,而且明显是作者的自传式小说,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却是作者的深深的自恋!

  于是不得不再谈到菲茨杰拉尔德这个人,不知为什么,所有关于他的作品的讨论,都会很快地滑到关于他个人的讨论上面、他的个人魅力,他的恋爱和婚姻。所以我明白了,菲茨杰拉尔德真的是个“名人作家”,这也从一定层面解释了为什么他可以以寥寥4部长篇(第一部让他成为“年轻才俊”,第三部让他被写入文学史,第4部是死后出版的),一直以来可以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因为人们对他这个人的始终抱有极大的好奇和兴趣,于是也必须读一读他的作品——好在,起码有一部没有令人失望。

  有太多的人谈过了对于菲茨杰拉尔德著名的、成就他也毁了他的恋爱婚姻的看法。有人说是Zelda毁了他,有人说是他毁了她,有人说他们互相逼死了对方。甚至有法国作家以Zelda为原型,写了《阿拉巴马之歌》,还得了龚古尔奖。可见对他们的兴趣多么历久弥新。在参考了wiki上相关的所有条目之后,尤其是在读完这两部小说之后,我相信,所有的说法都是对的。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为什么菲茨杰拉尔德不能成为更伟大的作家:有两条再明显不过的线索:

  1. 菲茨杰拉尔德年轻时候因为成绩不及格而被迫从普林斯顿大学退学——只是正好去参军,避免了“退学”这么难听的说法。一个智力明显没有问题,甚至颇有才华的学生落到退学的地步——在1910年代,从大学退学可不是什么时髦的事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缺乏起码的自律性和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而自律性,对历史的责任感一定是成就一个伟大作家的必要条件——因为写作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业,几乎可以说是终身的劳作,而所有的伟大作家,都是写作狂。

  2. 看他的创作编年表:4部长篇,第一、二部是在22到24岁之间写的,最大的成功第三部是在27岁出版的,而之后的9年,他竟然没有写过一部重要作品(只写了不少好卖钱的短篇卖给杂志以维持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这个时间上太长的“漏洞”,说明了太多东西:意志软弱、玩物丧志、缺乏使命感。这几乎,是一个活生生的“江郎”的故事。

  从粗浅的线索中出来,回到两部作品中仔细体会,我认定菲茨杰拉尔德不能成为更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一直不能从自己的这点小生活、小情爱中脱离出来——没有什么伟大的文学是爱情小说——《齐瓦戈医生》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写了俄国一段动荡的历史;《红与黑》也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写了一个挑战教权和贵族的个人斗争,甚至《飘》也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写了一个旧南方的覆灭。好吧,你也许可以说《The Great Gatsby》是写了那个所谓的Jazz Age。但是所谓的Jazz Age很重要吗?不过就是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帮缺少“文化底蕴”的暴发户、做了十年纸醉金迷、无忧无虑的一场美梦而已。

  也许这是跟菲茨杰拉尔德有限的创作年份有关的——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22-26岁之间完成的,20几岁的人沉溺于爱恋还可以理解;而30岁以后,很遗憾的,这个天才并没有展示给我们他对人生、对世界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也许答案还得从他的作品中找。不论是在The Great Gatsby里,还是在Tender is The Night 中,男主角都是受害者,都是被女人给误了。几乎每个作家都是写自己的故事,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对自己无情解剖、狠狠鞭笞、在虚无中存在、在幻灭中永生。而菲茨杰拉尔德从20几岁到30几岁,竟然一直保持在这样一个对自己毫无自省的水平上,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一个狭窄的心灵,也许是从天才到伟大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说到底,我只是不能原谅一个除了追求女神、带着恨迷恋着财富甜蜜的腐蚀之外没有什么其它可写的作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