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快来了的读后感10篇
《你是否快来了》是一本由章筱琰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一):一切都是缘来
我们都期盼着快点长大,挣脱牢笼
慢慢地,我们都长大了
那还剩下什么呢,除了赤裸裸的欲望
可是,无论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或是正在经历着什么,都无法阻挡
我们都希望,那一个真爱的人相伴在左右,直到地老天荒
无论你是否快来了,我都在静静地等
————给章筱琰新书《你是否快来了》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二):从文字的骨血里寻你
从文字的骨血里寻你
----写给天涯咫尺的你
在这西风惹人神伤的季节,接到你央我的电话,要我为你的新书写点文字,无奈这央向来是我受用的。记得某年也是西风乍起时,一场无与伦比的偶遇,瞬间把你我的距离无限拉近,然还未交会便已错过。原来岁月就像条抹香鲸,劈波斩浪,一路前往,扔下一地潮湿的记忆。但我相信,从记忆中牵出的这条线,哪怕细若游丝,仍是你我间穿越时空的“金石之音”,无论经年。
偶然总是上天的神来之笔。正是一串串的偶然连接成了我们扑朔迷离的人生,虽然这些偶然常被冠以缘分这种宿命的称谓,但缘分一般是解释幸福的相遇,那只是因为人们期待生命中幸福的相遇。尽管人们期待生命中幸福的相遇,可一生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更多的是鬼使神差般的误会。幸福的相遇----性情的相契才是幸福的相遇,然而要找寻一个与自己生命的欲望所想象的性情相契的人,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般的意外与偶然。而你,却从不放弃对这偶然的痴顽,对这幸福相契的奢望。在你华丽的文字里,掩藏着生命的清冷,在烈焰如火的情色里,不过是你寂寞的荼靡。你锐利的文字,是你敏感的心灵与现实摩擦的声音,在文字里,你堕入迷失,又走出迷失。你每天活一千次,又死一千次,纵然如此,你离爱的距离依然很远。正是这距离正是这危险的诱惑,诱惑着你,诱惑着你的灵魂,试图向着精神的完美迈进,一旦开始就难以终止,不可能终止。
生命是一棵荒凉的树,唯有爱才能铺展其华盖,也只有在爱里,我们岁月的荒芜才能得到荫蔽。爱,是生命波动的感觉,只需用生命去体验。在爱中,“上帝不能引导爱,爱只听随爱的引导”。造化身体时上帝无法插手,而经上帝之手造就的灵魂也无法抹杀生命的感觉。或许爱会无人理解或不断被误解,但我们依然怀有对爱的可能性的迷醉。爱情不怕误解,她有时间被误解更有时间被理解,因为爱最终要删繁就简,这是她最高也最真的美。
你是一个缺爱的孩子,也是一个懂爱的人。因为“缺”爱,你如此渴望爱,更因为你懂爱,你从不迁就爱。你的固执、你的坚持,都在你的文字里,抚去虚构的华衣,只剩你内心深处那声深情而温柔的呼唤:“你是否快来了”?人生,要的就是一个“懂”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懂你者何人?
西风乍起,难免秋伤。其实西风不过是引子,根源还在于内心深处的孤独。而这孤独,你仍在独自嘬饮。
----N城的我。
收到你的文字时,深圳亦是起风。多年来,我想用尽全力逃开这座城市,却又在拼命的挣扎中无所畏惧的留了下来。你对我都是赞美,甚至可以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看。连我吸烟时,你都不顾一切。我曾相信这会是一段幸福的相遇,直到后来我把自己变得更糟糕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退缩。我相信要得到的时候,实际上它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害怕着失去,而这种感觉像是一种恶魔的呼唤,它驱使我越来越害怕,直到我真的消失在你的眼前。所以你说,我像刺猬。你第一个这样说我,直到后来有更多的人这样形容我。
深圳今天开始降温。我读着你的文字,怀揣着你的气息,甚至感觉到了你的那一丝忧怨的冰凉。于你,我是一个你不懂的人。于我,你早已读懂我的心。可是奈何,这内心的荒芜却是无法消滞呢?刚刚一只令我恐惧的刚出生的小老鼠沿着花园墙角爬动,我站在它的前方,一动未动。我的害怕越来越深切,而你的怀抱能让我永远逃离恐惧吗?我相遇的所有人,你是我希望永远能坚持下去的一个,在你的身上我能看到那种坚定的最终结果。而我的到来,怕是会让你产生更多的虚幻和游移,只有我的离开,你才会无比坚定着。
书架上仍然摆放着你送赠我的很多书。严歌苓,里尔克,海鸣威。阅读能缓解我不安的情绪。还有你寄给我的信件。但我始终认为啜饮孤独绝不是好事情。我没有你幸运,你找到了爱你的女子。我们不谈幸福的计划,幸福的将来,是否你已经找到了所谓的“幸福相遇”?而她是否也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一连串的问号又像是好奇,又像是妒忌,而我呢依然在嘬饮着世间孤独。我们的相谈从来都是在云端之上,而一切都是美妙的。
----章筱琰。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三):落入凡间的绿玫瑰
落入凡间的绿玫瑰
----写给章筱琰
一个偶然,你的文字使我们结识,从此岁月的柔情里,看你诉说着似水流年。
轻扣记忆之门,多愁善感的心迹,一怀伤感的思绪,娓娓道来,轻轻地诉说。在天性敏感而忧郁的气质背后,燃烧内心的激情。你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细腻温柔的内心坦露着唯美纯净;你沉浸在自己的精神领域里,演绎着完美主义情结;你沦陷在浮华的世间,潜伏的爱无限的滋生着蔓延着,等待邂逅一场纯粹的真爱。
你如同你的文字一样具有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是内心散发的执着、坚强、敏感、脆弱等矛盾的混合引力,散发独特的魅力。你就像你所钟情的绿玫瑰,纯真的带有几分稚气,不染尘世的铅华,一种超脱于凡尘之上的质朴与圣洁。
你的勇敢、你的坦诚,让很多人了解了同性之爱,理解了同性之爱,也让很多走在这个道路上的人,找到支撑,勇敢的走下去,更从你的文字里,看到一种信念、一种希望。看到你笔下的唯美,谁又有权利去阻止与指责同性之爱呢?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筱琰,从她的文字中了解的筱琰,和她的聊天中熟悉的筱琰,一个世间的奇女子,有着如水的情怀,有着驾驭文字的才华,有着穿透岁月的思想。看她的文字,常常会炫目的窒息。
我们常常被记忆的碎片惊扰着灵魂,也常常被寂寞的感伤咄咄着乘虚而入,更是被尘世的纷扰搅拨着坠落。其实所有的过往,不过是那飘落的花瓣,任年华荏苒,低吟岁月蹉跎。时间冲刷着往事的创痕,慢慢归于平静。
心的守候,寂寞孤独,期待的是一生的牵手,更期待心与灵魂的契合。不管怎样,好好生活吧,只要你执著,只要你坚强,相信总有一天,你不懈追求的爱,定会羡煞所有求爱之人的眼眸。
祝福筱琰!----海豚。
我一度猜测“海豚”会是一个幸运的女人。这种幸运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身处北京,良好的环境,优越的生活,丰富的经历,还有能令人快乐起来的工作。直到后来我们更深入的交谈时,她用最简短的言语告诉我关于她的情感历程时,原来才知道每一个女人背后都会有另一个自己。而这个自己往往不被人知。
见到她的那一次,是我鲜有的在北京可以放松自己的一段时间。开始清凉的北京,露天的星巴克咖啡馆,还有另外一位北京朋友相聊甚欢。由傍晚五点左右开始聊至晚上接近十点,密谋了我这次的出书计划。当时她给我的鼓励不亚于我的博友“蝶”给我在出书方面的点拨与帮助。她出过几本书,有着实战经验,不过与我不同,她关注更多的是关于学术理论文面的文字。
昨天一个人去看了高群书导演的西风烈电影。当中杨采妮与夏雨的一段对白让我顿生感慨。命运通过什么可以改变?他们互相说的是后悔与愧疚都不能改变这突至的偶然。可是,路不能回头。电影是在西北拍摄,那荒凉的戈壁沙漠仿佛就是我今年由兰州一路开到敦煌的情景。最让人轻松的,是当中那一段模糊的性爱情节,女配角念起了海子的诗,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大漠当作海。可最后却被无情的杀手一枪杀死在睡眠中。命运的改变就是一念之差,是么?我家里没有海子的诗集,唯一的一次是把海子的诗送给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人。只是怕她大约也忘记了当时的我们,当时我们经常说起的那句话----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转眼已是冬季,连秋天的影子都没有触摸到,岁月好像很快过去了。而我的幸福还没有找到。甚至,看电影都没有人陪伴。去年的这个时候,花园杂草丛生,加上各方面的原因没来得及处理。自从这几天见到异形的小老鼠之后,恐惧就没办法消散。也是刚好在书从北京运送到深圳的这个过程当中,我找工人,报价,希望用最简单的方法把这恐惧消灭掉。转移一下焦点,当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吧。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总是希望给自己放一个假期,无奈工作不允许。海豚今年去了四川边界旅游,想到她的工作着实让人羡慕。
重情重义是我对她的评价。虽然相识时间很长。也从未聊天,却也能一见如顾,实是难得。命运选择我们这样走下去的时候,我有想过最坏的结果。但多少好坏,我都认为自己能够承受。其实往往结果快要揭晓时,反而是自己把自己弄的坐立不安起来。也因此我的情绪总被困扰其中。生不出更多的美好,倒让自己被束缚。我有时觉得自己就像游园惊梦里的王祖贤,被困在了一个我需要的环节里,可无法跳跃。是自己不够勇敢呢,还是真的因为自己在现实的生活里缺乏拥有的实力。越是这时,越是彷徨无比。
最近我看了一部老片,沙漠之花,讲述一个黑人模特儿的成长故事。有喜欢的朋友,可以找它来看看。
章筱琰。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四):走近“章筱琰”背后的她
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透过封面传递给读者。拿到书的一瞬间我尝到了一种青涩的苦。封面每一朵玫瑰都代表了一段故事,忧郁的表情告诉我每次经历的结局都让她失望,甚至绝望!所以即使是玫瑰没有真正被点燃过,红色又如何出现。但为何是绿色?正是它的青涩吧,还有它蕴藏的丰厚生机。书上玫瑰失望的眼神应该是留给世俗的眼光,以眼还眼!而玫瑰的生机是每个在背后默默支撑她的人们!
打开这本书就好像一部电影拉开了帷幕。也许作者也爱电影,因为电影里的主人翁可以演自己可以伪装自己,亦正亦邪,穿越时空也是轻而易举!可以体验经历那些发生或不曾发生的故事。而作者不过是亿万尘埃中最普通的一个,没办法和他们一样去演绎。但,没关系!至少她是自己生命里唯一的主角!而文字就是她的“灵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符”。用它去到作者想到的地方,见作者要见的人.......
而“章筱琰”不过是作者用第一道“灵符”画出的主人翁,她接下来的经历也许是世人不能接受的。也许作者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她大胆的文字是否会带来不良效力?读者是否会将书里的“章筱琰”和现实中的她混为一团?虽有所顾忌,但依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的世界袒露心声。在她的人生舞台上创造出“章筱琰”让她尽情的演绎或悲或喜,或美丽如画,或温暖如春,有或近似癫狂,或抑郁至极,不过是她用文字的“灵符”布下的虚幻。至于各位能欣赏到哪就看你们的功力啦!
最后我这个保姆管家想为作者添上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人生如戏!希望大家喜欢“章筱琰”喜欢这本书!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五):开在冬天的绿玫瑰
在爱情几近套牢的时侯,散漫的视野里捕获到一支新绿的玫瑰。那是09年初新浪荐到博客顶的“章筱琰”之新锐博客,如今这朵绿玫瑰随《你是否快来了》这本新书上市而骄艳绽放了。
她的文字瞬间让人沉沦,沉在她几近绝望的忧伤里;她的感情近乎完美,固执地放任在她的世外桃源里。书中女人的任性无孔不入,但成熟的的冷静无时不在。她常在深度的孤寂里哀怨,却总是能成功地证明到逃离孤独的坚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否快来了》是对我们生活软环境的补救。
平等包容是美,不能因自己异性恋强势而歧视“外人”,这是我对同性恋的态度;参差多态是美,性取向的不同呈现,说明人类认知越需要重新思索,这是我对爱情观的态度。
生活如此多娇。与人多娇,与自己一样多娇。
章筱琰,开在冬天的绿玫瑰!惜花的你,快来吧。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六):指尖裡彈跳的感性
期待一本書, 期待很久; 期盼一個作家, 也期盼了很久.
日本寒冬, 我左手不停瀉地着手自己拘謹的生活, 右手依舊輕觸章筱琰文字裡的溫度. 無論讀者與寫作者存在了多少時差, 多遠距離, 或多大的背景差異, 文字中存在的那一份共鳴感, 拉近了彼此原有的隔閡. 隔着時空, 以方塊字搭成的桥, 生動鮮活的她, 不再讓讀者隔岸觀摩, 字裡行間裡埋伏着的無比細膩, 也不得不讓讀者們動容驚嘆.
章筱琰的文字, 傳送的不只是訊息, 而是濃濃的溫度, 是你我潛意識裡沒被喚醒而一直沉睡的情感. 她指尖裡彈跳的感性, 讓我們看到了無論多脆弱的一個人, 也會延伸出堅韌不拔的愛.
這本以豐厚情感而鋪成文字絲路的書, 無論如何都要支持到底. 這位難得的新晉女作家, 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
因為章筱琰, 所以值得.
那《你是否快來了》呢?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七):落入凡间的绿玫瑰
落入凡间的绿玫瑰
-----海豚
一个偶然,你的文字使我们结识,从此岁月的柔情里,看你诉说着似水流年。
轻扣记忆之门,多愁善感的心迹,一怀伤感的思绪,娓娓道来,轻轻地诉说。在天性敏感而忧郁的气质背后,燃烧内心的激情。你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细腻温柔的内心坦露着唯美纯净;你沉浸在自己的精神领域里,演绎着完美主义情结;你沦陷在浮华的世间,潜伏的爱无限的滋生着蔓延着,等待邂逅一场纯粹的真爱。
你如同你的文字一样具有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是内心散发的执着、坚强、敏感、脆弱等矛盾的混合引力,散发独特的魅力。你就像你所钟情的绿玫瑰,纯真的带有几分稚气,不染尘世的铅华,一种超脱于凡尘之上的质朴与圣洁。
你的勇敢、你的坦诚,让很多人了解了同性之爱,理解了同性之爱,也让很多走在这个道路上的人,找到支撑,勇敢的走下去,更从你的文字里,看到一种信念、一种希望。看到你笔下的唯美,谁又有权利去阻止与指责同性之爱呢?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筱琰,从她的文字中了解的筱琰,和她的聊天中熟悉的筱琰,一个世间的奇女子,有着如水的情怀,有着驾驭文字的才华,有着穿透岁月的思想。看她的文字,常常会炫目的窒息。
我们常常被记忆的碎片惊扰着灵魂,也常常被寂寞的感伤咄咄着乘虚而入,更是被尘世的纷扰搅拨着坠落。其实所有的过往,不过是那飘落的花瓣,任年华荏苒,低吟岁月蹉跎。时间冲刷着往事的创痕,慢慢归于平静。
心的守候,寂寞孤独,期待的是一生的牵手,更期待心与灵魂的契合。不管怎样,好好生活吧,只要你执著,只要你坚强,相信总有一天,你不懈追求的爱,定会羡煞所有求爱之人的眼眸。
祝福筱琰!----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八):你在我就在
你在我就在
----空古
琰,几天以来我一直在想要怎么写,才是我真的想说的。但是我发现,我越认真,越失去方向。我重新梳理了一遍记忆,从11岁开始喜欢的女生一直回忆到现在。对她们的印象原来都开始模糊了,越来越清晰的是你在校园路上的回眸一笑。我记得那天你说"你在我就在”时我都哭了,但是我心里暖暖的。你说过的话,经历过的点点滴滴都似乎在我的世界也发生过一样。在家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心事,心里有什么都会说出来,我喜欢的女孩子我会带回家,因为那时还小,思想很纯,就知道喜欢,就知道要和这个女孩子一辈子做好朋友。但是渐渐的我分不清楚友情与爱情。从学校出来,我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两年,她比我大半岁,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小事打架,每次都是她疯一样的打我,再跪下求我原谅。最后我背叛了。第二段整整一年,她比我小六岁,她对我只是一种依赖,并不会像我可以付出一切,一年来我努力尝试改变,也想像你一样执着到底,但是你懂得的,她保持一贯若即若离的态度,让我终于决定放开。就在昨晚2010年11月1日我们彼此坦白和平分手。她希望我以后还能一样的照顾她。说如果我是男孩,她会嫁给我做新娘。我躲在被子里哭了。我想她终于自由了。
琰,我在笔记本上写了好多好多,可无论我说再多我也就是想告诉你:我和你一样,永远和你在一起,支持你。我打算送你的书给我的挚友。相信她终于会慢慢懂得我们的世界,不在为我的人生担忧。
琰,你说你也会回家。也更加坚定了我回家的念头。而且开始期待这一天。亲情是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在我们有生之年不要留什么遗憾。
你也一直在我的心里。不管你等的那个人什么时候来,请你都要收藏好自己的幸福。记得要低调。别忘记你说过的“好吧,我低调。”我记着呢。我无论做什么都会想,如果是琰,她也会这么做。我也会学着像你那有浅浅的微笑,看开一切。我们的距离我心里自知。但只要我们都好好的活着,相信还是有机会的。哈哈哈,“玉不琢不成器”,只是什么都可以尝试改变,有一点很难:天生纯T.你不喜欢的类型。
琰,你在我就在。“你是否快来了”快来吧!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九):落英凝痕,依稀桃花榭
写给永远不会爱上我的章筱琰
----男,枫语疯言。
看了多篇众博友写给琰的文字,高山仰止,鉴于本人文拙笔秃,一直没鼓足勇气。藉琰新书上市之际,实觉再也躲避不过去,遂高举我可能是琰众粉丝中唯一男性之大旗,聊以自慰,战兢下笔。
文字是用来描述的。那么反过来,文字可不可以描述?所谓的爱情,可能一个女子对另一个女子的描述中显现得更为委婉而清新,抑或一个女子对另一女子的爱情更为凛冽而决绝。在我的内心世界里,能够感知,却体会不到。每个人内心都会保留一小块洁净,那上面存放着纯真。这种感情让一个在浮世里挣扎并走在世人看来无比正常路上的人艳羡不已。
文字是用来呵护的。象是孩子。我们异常小心地孕育它们出来,留于世间,不管它是精美还是粗浅,都是某段时期,某种环境里真实的写照,也许是某种情愫的结束,也许是与某人的告别,更也许是初相识,是旅行的开始。真正需要呵护的,其实不是那一堆堆的方块符号,一堆堆的段落,而是当时码这些符号时的心情。
文字是用来喧泄的。这个世界不符合任何人的梦想,我们有很多无处安放的想法、隐私、情绪和对青春的怀念,我们努力地寻求另一个世界,可以任意地挥霍,纵情地歌唱。琰找到了她的,我找到了我的,那么,你呢?我相信这世上每天都是晴朗的,相信每个人都是善良的,相信很多的痛苦都会过去,相信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相守。但前提是,必须在我真正成熟麻木之后。也就不需要另一个世界的存在,用来排遣内心不平,用来学习成熟,学习成长。人生可能就是这么一个逐步学会放弃的过程吧,这个过程用积极健康的说法叫做成熟。
文 字是用来营造的。琰用话语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柏拉图。里面收藏着憧憬、美好、希冀、忘却、幻想、阴郁、颓废、放弃、麻木种种。她用半醒半梦的状态,在另一个世界里,坐在这条船上,飘荡着,不愿靠岸,不愿醒来。
一切都会过去,有如落花。但是琰,请你相信,那些印记,它仍然在。有如这篇破败的文字,有如你的那本书
《你是否快来了》读后感(十):十年
2001年2月19日,至今。我来深圳要十年。2006年2月16日,至今。我写博客要五年。公开自己的文字,显然比情感来得容易些。十年间,由北方漂泊至南方,在细细咀嚼每一个大变化时,都不知如何下笔。而关于我自己的爱情故事,却只能在字里行字中透露出丝丝微弱的疼痛,从未人前诉说。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写关于十年的故事。看,我的第一个十年就这样快要到来了。
冬天了,小雨淋在身上的感觉像是一种提醒。在冬季寻找到一个温暖的怀抱,那该多好。发呆着坐在酒吧台上,手里握着刚刚煮好的浓香咖啡,CD机里放着林忆莲的角落专辑。有些CD大约都是十年前的,有2000年许美静的专辑《静电》。因为喜欢听,有时候开车也会带上它。可是已经很卡。还有一张蔡琴的遇见,在播放到第三首时总是卡着接不上来。恍惚十年,有些保存也如同这些光碟一样,记忆里的真实是需要问那个曾与我共同经历的人才知道,原来我们都走过了十年。她由40岁走进了人生过半的年纪。而我由那个忧郁的少女小yanyan蜕变成了如今习惯自我封闭的女人章筱琰。
清晨六点,常设的闹钟还没有响起来。远在澳洲的jacky打来电话,她说正要准备考试。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我这个时候说话的声音真好听。放低电话,隐隐地听到窗外小雨滴答的声音。开始降温了,我已经早早的把厚床褥准备了出来,夜里多些温暖才好。接着再也没有办法入睡。打给她电话,在不断地的沉默当中,我绝决地切断了这通莫名的期待,我想就让一切到此为止吧。
此时,我听到的歌曲是游园惊梦里的明明。于是,我打给J,我们真的认识要十年了么。她说是啊,你看,时间过的多快,要珍惜眼前人啊!她的一句话让我哽咽起来。挂掉她的电话,泪水滚在眼眶里不争气地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就连她都找到了伴侣。而我还在自嘲的站在我们这类人群当中成为剩女。独自装修,装修饮醉,独自承受岁月的欢喜孤独。我告诉自己其实没关系,我已经习惯独自的日子,要来的始终会来。
给妈妈打电话,问她愿不愿意来深圳陪我一段时间。她总是摆出很多理由来慢慢细数说给我听。说的最多的便是,妹妹的孩子她要经常去看望,不舍得分离太久。时间久了,我倒也很习惯她的这个理由。她在弟弟六岁时离开。或者,她那母爱里的情结又全部倾放到了妹妹孩子的身上。这算不算是她的另一面呢。弟弟在我出差时给我打电话要我给母亲寄去生活费,我还取笑他怎么长大变得懂事了。他说,我想我妈了。那一刻,我刚好走在大风凛冽的大连街头。而那股温暖又不知道如何诉说出来。
漂泊太久,总是会想到家乡的味道。妈妈做的素菜。甚至还有父亲疏离我的眼神。在出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跟我的母亲谈及此事时,我还在成都。一个人跑去这座住了十个月的城市,却从未感受城市的印记。当天,我站在杜甫草堂的门口,给母亲打电话。那一次,我们聊的时间很长,大约半个钟的时间。她也第一次跟我说,什么都不要强求,如果累了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也是她的一番话让我下定了离开成都的决心。要知道,所有事情都由自己去取决时,矛盾的心情会让选择变得更加艰难。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我甚至不能明白她至今是否理解和认同了我的身份。有些焦点我们总是把它不断地的缩小,或是置之不理。我认为有时候我们都在逃避。母亲怕见我,有可能是怕见到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她会更疼痛,所以宁愿不见。而又极有可能的是她已经非常习惯了我这样长年在外的漂泊。但无论如何,我都想在今年冬天回北京,回老家去探望她们一次。请假,多住上一些时日。妈妈说,要我送她一本书。我调皮的告诉她,不可以,一定要买,因为这跟投资人有关系。
我就是太倔强。有心事也不愿意说出来,宁愿让人猜测。而我的倾诉方式已经不是言语,而是文字,这更加重了我面对面的那种坦白交流的方式。有些苦自己受就罢了,又何必非得让自己曾经爱过的那个人跟着一起不幸福呢。我总是倾尽心血的对待这个我爱的人。都是怪自己,没学会做好开始,自然没好结局。
妈妈不来,房子装修就一点一点的来。一个人总有很难应付的时候,又不肯给弟弟打电话叫他过来帮忙。不过一切都是生活的琐碎,自己也有承担它的能力。想想也就不会总是叫苦,苦中作乐啊。这才是生活的态度。
小雨停了,音乐的声音也停止下来。一切好像从周而复始般的从头开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