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笑的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笑的爱》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笑的爱》的读后感10篇

  《好笑的爱》是一本由米兰·昆德拉 (Kundera M.)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笑的爱》读后感(一):好笑的爱

  很喜欢上课的一个理由是,上课可以有大段时光专门走神。一个非常不好从小开始习惯,原来也只是发呆、睡觉和说话,现在改成稍微正经的看小说。今天看到的是好笑的爱。里面的爱情好像都是里比多的关系,或者是出于一种自恋而来的。但谁说那就不叫爱了呢?

  昆德拉的书里觉得总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调侃,又深深的陷入了关于民族,关于国家,关于罪恶和审判的东西。但是却没有对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爱也好,恨也好,虚伪也好,欺骗也好,都是一个场景之下的特定表演,随时都处于转变之中,任何情况可能发生,一秒之间再尖锐的对立,都不算什么,又管什么承诺永恒?不过是证明着自身的伟大而已。但是又逃脱不了一种灰暗。好吧,也许那不叫灰暗,叫人生。又其实是悬挂在了任何一种人生之外的东西,无关道德,无关信仰,无关法律,什么都无关,只是人情绪的舞蹈而已。那个隐匿在人们面具形象以外的小小自我。这样,似乎真有一点点刻骨的寒冷突然就觉得什么都不是,包括爱情。呵呵,不过,这也还是,关于现实以外的猜想。

  但是爱情,也许有阴霾和猜疑,却仍然是一种美好坚定。只是有太多人太过于相信了,所以反而更加艰难的才能见到。就像书里的那个关于犹大的故事,不是因为不信上帝,只是因为那份信太过于强大,无法经历长久等待,无法相信持续不断的艰难,所以把耶稣推向了祭坛,只是为了证明这份信的真实。这个解释真的很有意思。因为有太多关于爱情的坚信,以为一份爱情可以承受许多,可以拯救许多,只是太多的试验,太多的负重,最后却走向分崩离析,而没有机会时间看到爱情的美好和璀璨,我想,也没有一颗悠闲的心去感触到那份等待里面的温柔和坚定。

  或者,其实很多很多东西,我们说、我们想和我们做是不一样的。而又是那样,只有穿过现实的层层迷雾,很多年之后才能醒悟当时的爱恋。也许会责怪着在那段美好时间里为什么不抓住多一些的东西,或者是敞开更多的心胸开怀享受,但也只是无法修正的过去,即便现在有偏执拉扯的机会去修正一个曾经遗憾,但也那么无济于事,转而变成了一个关于现在的重新开始,或者脱离或者继续沉迷在假象之中。也许太多的时间,爱情只是假想而已,就像曾经我以为那么的爱着,也只是一出虚拟的戏。或者连这句话也是一出戏。不是吗?谁说写下的一定是真实,谁说故事里的人就是自己,谁说言语里的各式情绪就一定是心里所想。那样的审判不是太傻?或者都是太傻。

  之于我,真的不知道爱情会何时经过,虽然还是祈求,也有些担心恐惧,但只能随缘,也还是相信万能的命运,至少那样能够开心一些。哈哈,从小到大都是个不招人喜欢小姑娘桃花少得可怜,好不容易出的还都与自己无关,真是该苦笑。舅爷爷前天电话还在问,有男朋友了没?有目标了没?估计也是有点担心吧,但还说着,恩恩,别着急,会遇到的。呵呵,也是这样想,始终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岁月匆匆,莫不静好。会遇到的吧?呵呵~我相信。

  《好笑的爱》读后感(二):一杯两性关系的浓咖啡

  故事二:《搭车游戏

  男人女人,你和我,我们都要经历破茧化蝶的过程。从青涩成熟,从单纯世故,从小白兔变大灰狼,从一张白纸变一本书。这个过程得花一辈子。《搭车游戏》把一辈子要做的事,浓缩在一个下午都给做了。

  故事设定在一部车里,一对年轻恋人假期的第一天,开着车子驶向规划好的目的地。他们彼此相爱。男人爱女人的纯洁羞涩和真实,女人爱男人的温柔、体贴真心。跟着一个契机,他们开始角色扮演,变成彼此的陌生人,就像酒瓶塞“噗”一声被拔出,酒香四溢,游戏开始。

  玩着玩着女人就变得圆滑轻佻,话中有话;男人就变的嫉妒粗暴,时不时对她冷嘲热讽。这是他们没见过的彼此,也是他们没见过的自己。当你发现爱人变了,当光环褪去,当本性毕露,爱还在么?见过的世面不能忘,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那么淡了的爱呢?但生活还要继续,这才是假期的第一天。

  这个故事几度让我联想到《合法副本》。都是角色扮演,《搭车游戏》中的男女是熟悉人扮陌生人,《合法副本》里的男女是陌生人扮离异夫妻。但演着演着都当真了,入戏了,不能自拔,然后不知不觉到达沸点,最终迷失在两性关系的迷宫里。

  世间感情有几份是一帆风顺的?只盼有一天和自己一同走入迷宫的人,能手牵手一起走出来。

  故事一:《谁都笑不出来》

  主人公不忍心对自己的崇拜者说:你写的东西不具备任何文学价值。加上碍于面子,顾于对方感觉,就撒了一个谎,答应为论文写篇评论。这个谎被对方信以为真,自此纠缠不清,招致一连串噩梦

  在试图从这场噩梦中醒来的过程里,男人撒了一个又一个的谎,每一个都是为了弥补上一个谎言戳开的窟窿。每一次都随着性子来,没有深思后果。就这么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残砖满地。

  从噩梦里醒来有个直接的办法,就是兑现承诺写这篇评论。若实话实说的写,就违背了撒谎的初衷,他可怜崇拜者和他的妻子欣赏他抛开一切坚持不懈精神和他妻子对他深信不疑忠诚的爱,他不愿伤害他们的感情。这是善。

  或者也可以撒个谎,写篇赞美的评论——谎撒都撒了那么多,多一个何妨?不行!因为他爱的东西,他信的真理,他遵循的原则,被他心中一条分割线规划在一边,保护起来,不容践踏。当撒谎不和原则冲突时候,他选择用撒谎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玩世不恭、对生活琐事一笑置之态度。但当谎言与原则产生冲突,他坚守原则,哪怕要付出惨痛代价。这是真。

  在这个故事里,男人的代价是工作心爱的女人。可最终他说这是一出喜剧。这是讽刺的笑,也是欣慰的笑。因为分割线的一边颓垣断壁,另一边却琼楼玉宇

  《好笑的爱》读后感(三):MR.天真

  唐璜是个征服者,

  甚至是一个大写的征服者,

  是一个主子,

  而收集者,

  是一个奴隶

  读完最后一行字,我合上书,心情很糟,换了衣服,拿上钥匙决定出门走一走。外面风很冷,刚好把那些将要溶化思绪再度冷藏。

  昆德拉给这本短篇小说集取了个顶好的名字——Risibles Amours。可是不好笑,一点儿都不好笑,至少我笑不出来,我甚至心灰意冷。昆德拉说,好笑的爱情,是没有严肃性的爱情。那严肃的爱情是什么诗意神圣的?我原来一直相信是这样,现在也相信,像童话一样相信。一段段文字,像是一片片散落的拼图碎片,我挑拣了几片,拼凑起来,尽管不完整,但我依稀辨出了一个轮廓——我那爱情的轮廓。这很可能,只是我又一次毫无保留的代入经历而已。但是下面要说的,与这无关,甚至与爱情无关。

  这是一本男性视角的书,男人只有两个,尽管他们每次走进新篇章时都偷偷更换了名字,但他们各自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名字,一个叫玩世不恭,一个叫天真。

  先说说玩世不恭先生吧,他是这本书的主角,我们就简称他为Mr.W吧。在Mr.W眼里,一切都是非严肃性的,“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游戏人生”,“人应该不断地骑上新的种种历险的马背,无畏地驰骋在奇遇的疆场”,他投身于一场叫做“永恒欲望”的游戏当中,哪怕最后“欲望”已经在游戏中途退场,说明白点,就是不在为了那勃起的欲望,而是仅仅为了游戏而游戏。昆德拉上来就给了Mr.W一场厄运,毫不留情的夺走了他游戏人生的最后一片阵地,真是大快人心!我以为昆德拉就这么轻易地摊出了他的底牌,然而,他当然要高明得多,狡猾的多。他在最后一篇中,竟然让Mr.W完胜!变成一个现代版唐璜,一个彻彻底底的收集者——“他越来越成功地尝试着引诱不同的女人和姑娘”,他“无论在爱情里,在工作中还是在思想里都没有找到本质”,因此他从不信仰什么。“他微笑着,而且他的微笑幸福的……”

  “啊,女士们,先生们,当人们对任何事,也对任何人都不认真对待时,活在世上是多么凄惨啊!”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好了,现在让我们再聊聊天真先生,他常常作为Mr.W的崇拜者、跟随者出场,他爱纯洁的姑娘,却不能容忍她的影子(每个人都有阴暗面,想影子一样存在着,只是通常不会暴露在强光下),他或许能看清追逐游戏的本质,但大多数时候他可能会被Mr.W所愚弄,痴迷于爱情的幻象,正如,弗雷什曼爱上伊丽莎白,记者爱上女大夫。如此看来,天真先生是个愚蠢的可怜虫!但讽刺的是,尽管爱情是幻象,而痴迷却是真真切切的。尽管对象是上了年纪的老女人,他们也在做“爱”,而不是毫无激情机械运动。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遭遇陌生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也许幻想药物管用。”

  令我心灰意冷的,是昆德拉告诉我们好笑的不仅仅的爱情,我们周遭的一切,我们的整个生活都是那么可笑!如果只有两个名字可以选择的话,我想,我还是想要认真的生活,尽管看起来很蠢。

  (越写越觉得神叨,还是草草收尾,回窝睡觉吧……)

  《好笑的爱》读后感(四):爱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1、谁都笑不出来

  一个大学在职美术教授偶然出版了一篇文章,随之招来了自己的仰慕者。仰慕者请求他给知名杂志写一封推荐信,不过该仰慕者本身的文章不怎么样。教授没有办法说出拒绝二字,在三番两次的无意躲避后,开始了漫长的恶意躲避游戏,并在背后嘲笑他们的愚蠢和执着。但是仰慕者和他的妻子却始终不肯放过教授。最后教授不得不撒谎,说仰慕者侮辱了自己的女友,这更加激怒了仰慕者和妻子,他们百折不挠的想要找教授讲理,最后闹得教授身败名裂,不得不去检讨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发他的思考

  “您想人们对您说什么呢?明摆着,一切都很清楚嘛。现在,人们回过头检查您以前的行为,人们寻找着您的过去和您现在行为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含有不计其数的变因,”教授说,“一招人的表现方式不同,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过去,都可以变成一个受人爱戴的国家领导人的历史,同样也可以变成一个罪犯的历史。”

  “我甚至还记得,当大家讨论严肃的问题是,您嘴里会突然蹦出来一个笑话,弄得大家好不尴尬。当然,这些尴尬,大家马上就忘记了,但是,今天,当人们重新回忆起这些往昔的尴尬,它们就突然具有了一种确切定义。”

  “我可以公开地解释事情的本来经过,假如人类还是人类的话,他们只会一笑置之。”

  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些时候我们必须委曲求全。必须丢卒保车,放弃那些并不十分重要的阵地,以保全基本的阵地。然而,在我看来,我的爱情是我最后的阵地。是的,在这些动荡不安日子里,我突然开始明白,我爱她。

  “既然你已经撒那么多次谎了,你再多撒一次谎,给他的论文说句好话,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是挽救局面的唯一办法。”

  “你瞧,克拉拉”,我说,“在你的想象中,一个谎言跟另一个谎言是相等的,可是你错了。我可以虚构无论什么东西,尽情地讥讽别人,搬弄各种各样的玄虚,开各种各样的玩笑,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撒谎者,那些谎言,如果你想把它们称为谎言的话,就是我,就是我本来的面目;这些谎言,我不会用来遮掩任何东西,用这些谎言,我说的实际上是真理。但是,有些东西,提到它们时我是不能撒谎的。有些东西,我认识它们的本质,我理解它们的意义,我爱它们。我不对它们开玩笑。在这些问题上撒谎,就会降低我的人格,我不愿意,不要强求我那样做,我是不会那样做的。”

  我们彼此不能理解。

  我突然明白到,我原先还想象我们自己跨在人生离线的马背上,还以为我们自己在引导者马的驰骋。实际上,那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幻觉;那些离线兴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自己的历险;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本事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它们根本就不能表现出我们的特点;我们对它们奇特的驰骋根本就没有责任;它们拖着我们,而它们自己也不知来自什么地方,被不知什么样的奇特力量所引导。

  一个学者应该永远带来新的东西;一个学者没有权利抄写众所周知的东西,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

  “如果我能给你一个建议,那么,在未来,你最好还是真诚一些,不要撒谎,因为,一个女人无法敬重一个爱撒谎的男人。”

  2、永恒欲望的金苹果

  我和马丁是一对臭味相投的死党,马丁最大的技能就是勾搭女生,他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问出女生的信息并和她们约会,这个技能让我又爱又恨;但是马丁非常爱他的妻子,这根本就是很矛盾的。

  “我需要有一种巨大的意志力,才能勉强忍住不发牢骚,因为我不愿意在任何情况下坏了我们的游戏,从我小时候起,我就明白到要重视这一价值,我知道,我应该压制我所有的个人利益和个人愿望来服从它。”

  我喜欢一切事物中的秩序性和客观性,也包括爱情之事中的秩序和客观性。

  任何东西都不能平息马丁的那份担忧,那是他期待他妻子平静心态的忧虑;任何东西都不能动摇他的信任,那是他对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情爱的无限可能性的相信。

  丑陋自有一种积极地功能。没有人愿意在任何地方久留,人们一旦待在一个地方,就打算马上离开,这给了我们生活一种理想的节奏。但是我们不要因此而自寻烦恼。

  人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太当真了,那么信任就会把这件事推向荒诞的地步。一种政策的真正捍卫者,永远不会把这一政策的诡辩看得太认真,他们看中的,只是掩藏在这些诡辩之后的实际目标。因为,那些政治谎言和那些诡辩的存在,并不是让人们来相信的;它们更多地是被人们用作心照不宣的借口;那些把它们太当真的人,迟早会发现这里头矛盾多多,漏洞百出,都会开始反叛,最终可耻地成为叛徒和变节者。不,一种过分的信任永远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不仅对宗教体系和政治体系是如此,而且对我们为吸引小姑娘所采用的的体系也是如此。

  我心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对女人的这种追逐中,女人越来越少,而纯粹意义上的追逐却越来越多。只要涉及的是预先就知道无用的追逐,那么我们每一天都可以去追逐无数的女人,并由此把追逐变成一种绝对的追逐。

  好,我对自己说,马丁已经成为了自己幻觉的俘虏,那么我呢?那么我呢?我为什么还在这可笑的游戏中充当他的助手?我不是早就知道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圈套么?我不是比马丁还更为可笑么?

  我想到了犹大,犹大之所以背叛耶稣,是因为他无限的信仰耶稣;他没有耐心等待奇迹来到,没有等到耶稣借助奇迹向所有人表现自己神圣的强力;于是,他把他交给了暴徒,迫使他最终行动。他背叛了他,因为他想让他胜利的时刻快速来到。

  确实,将来某一天,我是不是也能自行放弃那些意味着青春年华的行动呢?除了满足于模仿它们,除了在我理性的生活中,试图为这一非理性的活动找到一个小小的地盘,我还能做什么别的么?一切本来就是一个无用的游戏,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我早就知道了这一地点,这又有什么要紧呢?难道因为它是无用的,我就讲拒绝玩这一游戏了吗?

  3、搭车游戏

  情侣二人难得休假,在开往既定目的地的过程中,两个人玩起了“换角游戏,”女生扮演起了一个搭车的陌生姑娘,小伙子则是扮演者遇到艳遇的人;原先二人的纯洁爱情因为“换角”游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小伙子认为他纯洁的女友本质上竟然是一个放荡的人,而女友也发现沉浸在角色中已经难以自拔。

  嫉妒并不是一种可爱的性格,但是如果人们不滥用它的话(如果它和千寻伴随在一起的话),它的所有不当就被扯平了,它就有了一种我说不上来的动人之处。至少,他是这样想的。

  她反复对自己说,任何一个人在生下来时,都在几百万可供使用的肉体中获得了一个肉体,就仿佛人们分配给了她一套住所,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大厦中其他几百万套住所一样;她对自己说,肉体是一种纯属偶然的、非个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件借用的和现成的物品。她常常把这些车轱辘话来回倒着对自己说,每次都有一些小小的边走,但她总是无法把这种感觉方式真正灌输到自己的头脑中。这种灵魂和肉体的二元论,对她来说实在太陌生了。她总是对自己的肉体迷惘不已,以至于不能不为自己的肉体感到担忧。

  她认识他一年,感到很幸福,无疑,这是因为他从来不把她的灵魂和肉体区分开来,以至于跟他在一起时,她可以身心合一地跟他分享生活。幸福来自于那种二元论的消失,但是,从幸福到怀疑,距离就不远了。

  她愿意他全身心地属于她,而她也全身心的属于他,但是,她越是努力地全身心给予他,就越是感到自己拒绝了他一种轻薄的、肤浅的爱所能给予的东西,一种调情所能给予的东西。

  一个女人总是更容易原谅一个陌生人,对她的朋友,她反倒不那么会原谅了。

  一旦她的男朋友不在展示自己诱惑者的才能,而只是换上一副冷冰冰的面孔,那么她的嫉妒也就随之化为乌有。她可以在她的角色中忘却自我,抛弃自我。

  他心想,既然她那么善于变成这一人物,那就意味着,她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确实,那不是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从何处冒出来,并钻进她皮肤底下的人的灵魂;她如此体现出来的这个灵魂,就是她本人;或者,至少也是她的一部分,平时被她深深地掩藏起来,而凭借着游戏从樊笼中挣脱出来的本性的一部分;她兴许一味,自己可以通过这一游戏否定自己;但是,事情难道不会是正好相反么?难道不正是这一游戏还她以她本来的面貌吗?使她自己挣脱出来了吗?不,在他面前的,并不是藏在他女朋友肉体下的另外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女朋友,就是她本人,而不是其他任何人。他瞧着他,心里感到一种不断增长的 厌恶。

  但是,还不仅仅只是厌恶。她在道德上越是于他陌生,他就越是在肉体上渴望她;灵魂的陌生使得她作为女人的肉体就更为奇特;更有甚之,这种陌生最终使这一肉体只是一个肉体。

  一直为未来那一刻而心惊胆战的她,突然感到一种彻底的轻松。她置身其中的这另一个人的生活,是一种没有羞耻的、没有传记确定性、没有往昔和未来、没有介入的生活;那是一种彻底自由的生活。成为搭车姑娘之后,她就无所不能了;一切都在允许之中;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感受任何情感。

  最糟糕的是,他欣赏她远远胜过他爱她;他总是对自己说,姑娘只有在忠实和纯洁的界限之内才具有现实感,一旦超过这一界限,很简单,她就不存在了;一旦超越这一界线,她就不再是她自己,就像水一旦过了沸点就不再是水了。

  在游戏中,人是不自由的,对游戏者而言,游戏是一个陷阱;

  她知道,游戏越是推向深入,它就越是一场游戏,她就越是应该乖乖的玩下去。无论是向理性求救,还是警告昏沉沉的灵魂尽量保持距离,不把游戏当真,都将无济于事。恰恰因为这是一场游戏,灵魂就不害怕,不自我保护,而是像沉湎于毒品那样沉湎于游戏。

  4、座谈会

  值班室中留下三个医生、一个年轻的实习生、一个护士。在漫长的夜里,他们五人开始交谈,关于爱情和欲望、人性和背叛、自由和规律等话题。

  性爱不仅仅是对肉体的渴望,在同样的程度上,它还是对荣誉的渴望。一个为我们所拥有的性伴侣,看中我们并爱着我们的性伴侣,变成我们的一面镜子,她衡量着我们的重要性和我们的价值。从这一观点看,对付那个小婊子对我来说就不是一项容易的使命。当您跟谁都想上床睡觉,您就不再相信,跟性行为一样平庸的一件事情还能具有一种重要性。这样一来,您就得从反面来寻求真正的性爱荣誉。只有一个想得到她却遭到她拒绝的男人,才能为我们这个小婊子提供一面镜子,衡量出她的价值。正因为她想在她自己的眼中成为最好的和最漂亮的女人,她才需要选中唯一的一个男人,通过拒绝他,通过对他表此案出极端的严格和苛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接受过更丑陋、更年老、更泼辣的女人。人们可能会就此得出结论,认为我最终必定会接受她。所有的统计学家都会这样想。所有的电脑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你们瞧,兴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接受她、我兴许相对必然性说一声不。把因果规律绊倒在地。以一个自由仲裁者的任性,来改变万物的规律,来挫败无聊的预见。”

  “可是,为什么在这一目标中选择了她?”

  “恰恰是因为这根本就没有原因。加入有一个原因的话,人们可能早就发现了它,并由此早就规定了我的行为。而恰恰是在这种没有原因中,上帝赋予了我们一点点的自有,我们应该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自由,让这个充满着铁定规律的世界中,还能留存一点点的人类无序。”

  “但是,我无意中所做的,当然跟我没有关系,因为我对此无能为力,所以我也没有任何责任。”

  “假如人们只对自己有意做下的事情负责,那么,白痴不管犯什么过错,事先就已经得到了宽恕。只不过,做人就应该有自知之明。做人就应该为自己的无知行为负责。无知的行为就是过错。”

  “在爱情和性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关系,反正比人们想象的少得多。”

  “当她和他面对面相处时,爱的焦虑使她惊慌失措,以至于无法跟他做爱。您可能无法想象,您爱一个人会爱到根本无法跟他做爱的地步吧?”

  你们纯粹出于偶然巧合,出于疏忽大意,把问题的本质揭示了出来。瞧瞧,唐璜对抗者不可能。而这才是真正人性的东西。

  从这些话语中,他看到了正在衰老的男人和女人的无动于衷,看到他们成熟年龄的冷酷无情,像一个敌对的堡垒那样横在他的青春面前。因此,他很高兴眼下能独自一个人信步而行。

  确实,他难道可以把自己简化为有意识的、有觉悟的那一部分吗?他无意识中给别人带来的影响,难道就不属于他个性的组成部分吗?除了他,还有谁要对此负责呢?

  难道您不知道吗,人们所说的全部话语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空话。就说您自己吧,在大多数情况下,您难道不是在为了说话而说话么?

  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他要不就随遇而安,接受他眼下的状况,就是说,接受这个令人同情的他自身往日形象的残骸,要不就是他不接受,而假如他不接受的话,他又该怎么办呢?他还有假装不是他现在的样子;他只有通过一种精心的延时,重新创造他所不再有的一切,他所失去的一切;去发明、扮演、模仿他的快乐,去激活他的青春形象,努力跟他融为一体,用它来代替自己。在这一出喜剧中,我看到的是我自己,是我自己的未来。但愿到时候我还剩有相当的力量可以拒绝服从,因为比起那种忧郁重重的喜剧来,屈从当然是一件更糟糕的坏事。

  我认为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不生活在一起时,当他们仅仅彼此只知道对方的一件事,即他们还活着时,当他们彼此感激对方,因为他们都还活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都还活着时,他们会更加相爱。这就足以使他们幸福了。

  请告诉我,在生活中,是不是有着一种唯一绝对的价值,使得自杀从原则上就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爱情吗?或者友谊吗?我可以向您担保,友谊也跟爱情一样脆弱多变,人们不能把任何东西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或许,至少还有自爱自恋的虚荣心吧?

  5、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

  一个出于中年危机的男人,面临着秃顶的苦恼,也为自己对女人没有吸引力这件事深深地沮丧着。突然某一天遇上了自己年轻时候爱慕的女人,女人比他大20岁,已经即将老去,新近丧偶,独自一人来这座城市处理丈夫的身后事。男人想要和女人重温旧梦,但是女人害怕自己儿子的责怪,害怕男人看到自己衰老身体的厌恶,身处于强烈的欲望与自责中。

  他羞愧,因为他不体面地在这个地球上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生活经历。

  当说到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生活经历时,他到底在指什么?他想到了旅行、工作、公共生活、体育、女人吗?这些他都肯定想到了,但首先是女人。女人对他而言成为了生命密度评价的唯一标准。

  是的,她要自己美,就像他人要一种精神需求;一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丑,她就会绝望。

  他意识到曾经令他陶醉的这种得体的魅力、这种诱惑、这种优雅,尽管隐藏在年岁的面具之后却依然如故,尽管隔了一道栅栏,却依然那样撩人。当他想到这道栅栏式年岁的栅栏时,他感到对她的一种巨大的怜悯,而这种怜悯更使她贴近他。

  她不喜欢人家谈论衰老和死亡,因为这些话中有令她方案的身体丑陋形象。

  她说,人不仅是他那日渐趋老的身体,因为最重要的是人的事业,人留给他人的东西。

  她只是回答说,世间任何人都在完成一项事业,无论它多么微小,但恰是这个,也唯有这个,赋予人价值。

  她从未允许一个男人把意愿强加给她,但是亲生儿子却把她束缚在桎梏中,她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她很早就想到,这种担心与其说是出于对父亲的爱,倒不如说是出于专横地压迫母亲,把她限制在符合寡妇身份的范围内的愿望,因为事情就是这样,尽管他从没有承认而她也努力不理睬这件事:想到母亲还可以有性生活就令他反感,厌恶考虑她身上任何可以靠性存在的东西,且因为性概念是与青春概念相关的,也厌恶考虑她身上任何可以靠青春活力存在的东西。

  而她呢,尽管有时意识到儿子这样做是在把她推向坟墓,但最终还是顺从儿子,屈从儿子的压力,甚至将这种屈从理想化,让自己相信她的生命之美正是源于对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另一个生命的后面。

  此时,想象尚未被经验充斥,没有成为常规,人们此时认识不多的事情,了解不多的事情,因而不可想象物还存在;但如果不可想象物即将转变成现实事物,人们就恐慌和眩晕。

  她想,假如我的一点点青春继续活在这个男人的记忆中,我就不白活了;她随后想,这正是对她信念的再次认可:人类存在的整个价值就在于超越自我,存在于自我之外,存在于他人中并为他人而存在。

  您在您的记忆中为我竖起一座碑,我们不能允许它被推倒。请理解我。

  他太了解自己对身体的过度敏感,对女人身体的种种缺陷所感受到的厌恶与年俱增,而这种厌恶,最近几年,导致他去接近一个比一个更年轻的女人,就像他痛苦地意识到的,也是一个更比一个愚蠢的女人。

  先死者应该让位于后死者,这些碑毫无用处,包括现在她身边的这个男人为十五年中所敬畏的她而立的碑,所有的碑都毫无意义,毫无意义。

  6、哈维尔大夫二十年后

  在《座谈会》那章中提及到的被称为“死神”的哈维尔大夫已经渐渐年迈,和一个年轻女明星结婚,但是他的肾脏出了问题,不得不去疗养院修养。他的年轻妻子很爱他,也很担心他的出轨。但是作为“女人收集者”的哈维尔大夫肯就此收手么?不会的,他还教会了另一个年轻人,如何去获得女人的欢心。

  小说、传奇或者幽默故事中的人物与我们相反,是不由遵从生老病死法则的一种物质构成的,不,我们并不想说传奇和幽默故事是不朽的;它们肯定也会老,它们的人物和它们一起老;只不过他们老的方式不同,他们的面容不变,也不被歪曲,而是变得模糊不清,慢慢消失,最后混入空间的透明中。

  他知道,在女朋友身上,他的选择,他的趣味、他的层次因而也就是他本人在被人评价。正是因为他靠别人的评判行事,他不敢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相反,直到那时,他都只限于倾听舆论的声音并根据它说话做事。

  您不知道一个小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还要继续住在这儿。中能够使我已经烂熟的这么一圈子人。总是这些同样的人,他们想着同样的事情,而他们所想的无非是无聊和庸俗的事。我不管愿意与否,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以致我不知不觉渐渐与他们同流合污。多可怕啊!我竟会成为他们的一员!我竟会像他们一样鼠目寸光得看世界。

  7、爱德华与上帝

  爱德华在一所学校里谋求了教师职位。他有一个信仰上帝的漂亮女友,他很想得到她的身体,但是基督的信条横亘在二人中间。于是,他不得不假装信仰上帝,用上帝的名义来获取女友的身体。而与女校长之间的风流,不过是他对上帝的玩笑不恭。

  他不是厚颜无耻的人,也羞于说谎;谎言的赤裸裸的直截了当令他反感;如果谎言是必须的,至少他想在其中保持与事实最大的相似。

  当我看到我周围这么多的不幸,我常想,一个允许这一切的上帝是否可能存在。

  让她不安并且构成一种真正挑战的唯一一条戒律:是第七戒:著名的汝不得通奸。为了实现、表明和证明她的宗教信仰,她必须充分警惕的正是这条戒律,也仅止是这条戒律。就这样,她把一个空泛、弥漫和抽象的上帝,变成了一个十分确切、清晰和具体的上帝:反通奸的上帝。

  通奸始于何处?每个女人都会根据完全神秘的一些标准界定这条线。

  她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线,横亘在这条线以下的是有神圣禁令、摩西的不妥协和圣怒的疆域。

  为了保住他不喜欢的职业,他会毫不犹豫的背叛上帝。

  此时对他最重要的,就是要延续这样的事实,更确切的说,要延续他给这些人造成的既成印象,如果他想在某种程度上纠正这种印象,他就要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这种印象。

  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人总是为了什么事活着。问题在于知道为什么。是为某些真实的事情,还是虚幻的事情。上帝,这是个漂亮的概念。但是人的未来,是一种现实。我正是为了这个现实活着,奉献一切。

  别人自吹自擂,但是你,你沉默不语。正是因为这个我爱你。

  既然命运不肯给他他应得的那些馈赠,他就有权接受他不应得的馈赠。

  但是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事情:人们自以为在某出剧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没猜想别人已经悄悄地给您换了布景,以至于人们完全不知情地在另外一场戏里登台了。

  “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说真话?是什么迫使我们这样做?为什么要把真诚当做一种美德?假设你遇到一个疯子,他确信他是一条鱼,我们大家也都是鱼。你会同他争论吗?你会在他面前脱掉衣服向他证明你没有鳍吗?”

  “如果你只对他说实话,只说你对他真正的看法,这就是说,你赞成和一个疯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而你自己也是疯子。我们同周围世界的关系恰恰也是这样。如果你固执地当面对它说实话,就意味着你认真看待这个世界。而认真地看待那些不怎么严肃的东西,其本身就失去了整个的严肃性。我本人,为了不认真地看待疯子,也为了自己不变成疯子,我必须撒谎。”

  《好笑的爱》读后感(五):原来我并不爱真实的你

  《 搭车游戏》写的是一对年轻的情侣在假期期间驾车出游时,趁着女孩买汽油之机,双方自觉地滑入扮演陌生人的游戏。女孩扮演起陌生的想要诱惑陌生驾车司机的搭车姑娘,而男孩则扮演起诱惑搭车姑娘的驾车司机。这是一个双方都确知的,充分假定的游戏。

  旅行就在轻佻、挑逗中进行着,也逐渐使两个人远离了自己的本真,小伙子一直想把女郎变回自己心爱的女朋友,但是在女郎与陌生人的搭讪中也由于嫉妒而变得低劣和粗暴起来。也愈来愈以对待妓女的方式来对待他心爱的女朋友,而这种方式对于他来说却是如此的陌生和刺激。

  看了短篇的开头是猜不到结局的,本来以为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结果却发现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游戏。

  作者表明,男孩喜欢女孩是因为她的纯洁、害羞。所以,在小说开始时,透过男孩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一个纯洁乖巧,羞涩与端庄的女孩。她绝对纯洁,绝对乖巧,绝对羞涩,认识一年在他面前还会脸红,这让他觉得她和他之前认识的其他女生都不一样。但是在搭车游戏中她蜕变成为一个轻浮放荡、无忧无虑、恬不知耻的女人。男孩在旅途后半部分是以对待妓女的态度来对待女孩了。里面有一句很轻浮的话是:“我已经付过钱了。”他觉得性没有什么稀罕的因为用钱就可以解决了。

  而从女孩的心理来看,她在旅途中渐渐卸去伪装的面孔而进入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这在她自己看来是一件很兴奋很刺激的事情,连走路也更加高傲、风骚。但是在看到后来男孩对待自己的态度是像对待妓女一样时,她想要请求回到原来的身份,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发觉已经太晚了。

  女孩太过于投入,太过于想要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到头来才发现那个“不像自己的自己”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她想要脱离游戏中的身份,拼命像男孩解释:“我是我”,然而无济于事;男孩在整场游戏中太过于清醒和决绝了,他是这场游戏中的胜出者。但从我的角度来看,两个人都失败了。一个迫切想要证明爱情可以接受自己的任何变化,另一个则坚守要一份纯洁、与众不同的爱情,在这场心理较量的比赛中,女孩失去了本真的自我,男孩迷失了对纯洁的苛求。

  张爱玲说过恋爱的时候往往是人性最美的时候,双方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的吸引。男孩和女孩也是这样,但是当两人在游戏中变成了陌生人的关系的时候,人性真实的一面就被赤裸裸地展示出来了。

  所以“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当一个最真实的自己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有误区的。《奇葩说》里面艾力说他喜欢在颜如晶面前的自己,因为那个自己很美好,不敢太放肆。“喜欢就会放肆,而爱是克制。”或许我们对于那个不拘小节的,最真实的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尽管那个时候的自己让自我觉得很放松,但是并不美好。不美好的事物自己都不喜欢,更何况别人呢?

  原来,我并不爱真实的你。

  《好笑的爱》读后感(六):写作与阅读都是私人的事

  小说不只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更多是在思考宇宙和人生,比如自我比如价值比如存在和真实。现在才开始有些认识,虽然听说这个年纪不需要担心肤浅和幼稚,我接受这些不美好的字眼但当然更希望能摆脱。出发迟了,自然得多走走快些。

  最后那篇不知是书评还是导读的东西,尤为反感那种把各个短篇的位置篇幅甚至是持续时间都拿出来比较的数学式剖析,总有假装内涵的牵强附会的做作之感。 短篇小说集完全可以也或许是该有个统一的主题,我却一直认为写作是件私人的随性的事,过于强烈的目的性只能够破坏这种自然,也从不企图透过作品去认识作者的内心,更何况我们常常连自己都没办法了解。作品就像孩子,由作者给予生命,流淌着作者的血液,可他又有着独立的灵魂,一旦出生,便会有自己的路。

  也可以说我不懂昆德拉,只懵懵懂懂读过两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说实在的连这本书我都是因为听过小机场的歌才去找来看。阅读也一样是私人化的事。很多事情变得越来越不敢确信,唯一能肯定的,只有我的无知。

  《好笑的爱》读后感(七):是否应该严肃的爱情

  我是在岘港的酒店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好笑的爱》的,伴着明亮的午后蓝天,听着浪涛声,喝冰凉清甜的椰汁和西瓜汁,不自觉就遇见了粉红色的烟霞。

  第一次读他的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有时候比长篇更能看见这个作家深刻的观感——对人生,爱情,哲学,美学。因为长篇需要故事背景与戏剧性,对这些的demand远远大于作家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也需要,但往往在长篇稀释了)。短篇则不然,短小精悍,给作家直抒胸臆的范围更浓缩。对故事背景和铺排没有巨量苛求的情况下,他可以更抒一气呵成。比如以前读余华的《活着》和《兄弟》,觉得现实主义得一气呵成,但读他的短篇则不然,太实验性,有的甚至完全架空于具体的时间社会背景,那是他真正勇于踏出一步前往的雷池。

  同理,《好笑的爱》是米昆的一次探索,他之后更耳熟能详的作品影子,都能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找到影子,比如哲学、政治、美学以及角色的塑造。

  爱情,是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以及,它是否有一个固定的样子?

  在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一句形容男主人公阿里萨成年后的感情生活——人心啊,比婊子的房间还多。意为阿里萨即使面对费明娜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倾慕以及单恋,但同时他能同任何女人发生愉悦的关系,其中有妓女、寡妇以及未成年的少女。《霍》于我是一本“爱情的百科全书”,它描绘了任何爱情的样子——隐秘、禁忌、纯洁、不伦等等。

  但是,《好笑的爱》描述的爱情只有一种,那就如书名:“好笑的爱”。

  米昆小说中的男子总有着一些共同点(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比如热爱女人,比如对责任有着本能的抗拒。你说他们自私可恨么?也许。但不可否认,也难以找到如此热爱女性的男人们。他们视女性如珍贵瑰宝,他们懂女性独特的美感。比如他们懂得,女性的美并不在于肤浅的俊俏,而更应该看重她们难以名状的独一无二的美,而这有时候,是通俗意义上的“丑”的(《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又比如,他们同情无人青睐的女性,在这时候,男人甚至可以委身做一个救世主的角色,用一些虚伪的善意赋予她们心中稀缺的存在感,这使得她们朦胧又快乐(《座谈会》以及《爱德华与上帝》)。这是男角色在书中的作用,他们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伴侣,而是女性的“收集者”。但用国人爱用的“集邮”又未免粗暴,因为,他们收集女性并非有目的性的增强自己的虚荣心和自信心,而是真正地欣赏某个女性,从而倾慕。有时是看见她一个眉来眼去的眼神儿,有时是一瞥苗条的身体,一条漂亮的灯芯绒裤子,一个像马一样的身材(“啊,就缺这种的!”)。

  爱情就该有严肃的样子吗?在这本书中你找不到任何严肃的关系。前一分钟老大夫仍在思念美丽温柔的演员太太,后一分钟却在为自己的年老无性吸引力而伤神——他仍想魅惑更加多的女孩子(《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前一刻年轻医生仍然在同情为羞愧自杀的女护士,后一刻他竟被美丽女大夫的眉来眼去而吸引(《座谈会》)。

  书中男女关系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年龄差,在这类关系中,就并不只有欢愉单纯的爱,而是充满着征服和角力,是一个老手和新手的对决,如导师与学徒,是一个“如鱼得水”另一个充满着天真。在这本小说中,年龄相近的爱情关系都不得善终——在《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年轻的记者通过哈威尔大夫云淡风轻的几句话,随即便认为自己美丽的年轻女友是如此的不堪一提。在《爱德华与上帝》中,爱德华在夺取阿丽丝的童贞后,翌日便以信仰的诡辩和她告别。年轻的和同伴的爱情,在米昆眼中,无疑只是一种puppy love,但撕裂他们的并不是现实因素,而是一方(尤其是男方)思想上顿悟的成长——无论是看待女人,还是看待关系。而只有那些有巨大年龄差的关系中,男女的交合才更加丰富以及游刃有余。对于老手,这是另一个美妙的“收集”经验,对于新手,这是快速的成长与蜕变。即使分开,双方仍能全身而退,竟全无年轻人的伤感和心碎。

  回到那个问题,“爱情就该有严肃的样子吗?” ——此书的答案是,爱情的真正美妙欢愉和滑稽可笑,是技术娴熟,是个人审美,是时光积累,是人生哲学的思考。双方待在一起消耗时间的陪伴不是爱情,好笑可乐的爱情是一个经验,一段故事,一个晚上,一段佳话。爱情,“情不知所起”,但并不需要“一往情深”。那些汲汲于对错是非对爱情的拷问,无疑是弱者的思维模式。

  《好笑的爱》读后感(八):真诚可爱的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果然比不上后期作品,但是这本书无疑是他后面的小说的源头,而也正如他所说的一样,这是在这本小说的创作时期,他找到了自己。

  他的好基友在最后附的书评中所说, 这是他主题的源头:“自我哄骗和幻象,性欲和爱的滑稽,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辩证关系,历史、青春和抒情诗,记忆和遗忘,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悖论”,他之后的小说,在我读过的《生活在别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可以看到对他的《好笑的爱》中提出的困惑的解答,在《不朽》中,他给出了一个悲观的答案——阿涅丝必死。正如在《轻》中那个客观的透彻的冷漠的叙述者和分析者一样,他是不快乐的,人类试图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种严肃性,但是在这过程中的滑稽却让作者笑出声来。我们可以相信在写《好笑的爱》时期的作者比写《轻》和《不朽》时期的作者要善良得多,我不得不再次拿出我那不打算被人认可的星座分析——白羊座的自我认识之路,《好笑的爱》时期的作者会将自己真实感情渗透作品,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在《爱德华与上帝》篇中那句“当人们对任何事,也对任何人都不认真对待时,活在世上是多么凄惨啊”是作者真实的呼喊,而爱德华嘴角的无奈的微笑也是当时的作者的无奈和迷茫。不得不说在《轻》中,作者已经完全腹黑了,以至于当我看到微博上那些将他书断章取义的时候,觉得很好笑;他故作严肃评论托马斯和特丽莎和萨比娜的情感的时候,可以感到他心理升起的嘲笑和不快。当对这个世界的严肃性完全失去的希望之后,唯一快乐的来源只存在于对这种不严肃性的解构和嘲讽过程中所带来的愉悦,这一点在《不朽》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好笑的爱》是源头,在《轻》中旁白君与小说人物的距离就像《搭车游戏》,而在《不朽》中,作者已经腹黑到一定程度了,他进入了作品(这个在小说中其实也很平常,但是关键是他实在是太腹黑了),他走进了他的作品并且让他的角色从书中走出来和他相遇了,并且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不朽》中,“我”故作忧伤地叹息说:“我的小说,读者哪怕少看一行都看不懂……”,这难道不是对对他书断章取义的所有人最大的嘲讽?与《轻》中的完全冷漠不同(也许他对萨比娜还有一些肯定),在《不朽》中,我看到作者对阿涅丝的喜爱,因而在最后,阿涅丝必然孤独地死在一次意外中;阿涅丝是他的理想而萨比娜却是他的现实,他所喜爱的角色最后都必定孤独,像他本人一样,我相信这是流亡生活带给一个人必然的影响。在《好笑的爱》中,他已经开始了学会了嘲笑和玩乐,我们可以看到哈威尔大夫对记者开的玩笑,这样的玩笑在他后期小说中重复,他对读者开着玩笑,《轻》是所有小说中火的一本(至少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和这故弄玄虚的题目不无关系,可以想象这位畅销小说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脱离自己被放置到无数人的书架上,供他们进行各种各样误读和误导时候的愉悦。然而也许是我把作者想得太坏,毕竟他曾说,作者应该退到作品以后,不该出现在大众媒体的面前。

  七个故事,按照他在《小说的艺术》中的说法,是受了交响乐的影响,可以简单来概括一下

  Ⅰ一个自作聪明者妄图欺骗世界,反而被耍的团团转,最后失去了他和世界的既定和谐关系的故事

  Ⅱ一个忠于妻子的情人收集者的故事

  Ⅲ一对情侣在游戏中发现了只存在与幻想中的自己和对方的实体化的故事

  Ⅳ一个老男人,一个有魅力的中年男人,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个成熟的女人针对一个没有魅力却妄图引人注意的女人(女屌丝)的评论的故事

  Ⅴ一对旧情人最终如何再次做爱的故事

  Ⅵ那个有魅力的中年男人在二十后失去魅力时如何通过他的妻子找回自信的故事

  Ⅶ一个想寻求爱情严肃性的年轻人是如何失败的故事

  难道没有作者的影子吗?怀着巨大的诚意,最后发现被耍了该是多么伤心?

  雅罗米尔;爱德华;马丁,哈威尔;托马斯;《不朽》中的“我”和阿弗纳琉斯。

  不过我始终坚信出路不止于与世界的玩笑——人只有通过自我哄骗才能安然度过一生吗?不完全。不要幻象,不要自我欺骗,找到人存在本身的荒谬和无力感的出路,有人在为此努力,我并未见过作者的一生,我相信他也曾经寻找过,然而他已经老了;而答案必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昆先生是个吐槽帝,曾一度让我不爽(有人拼命地吐槽,你一次次中枪倒下,真的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

  ------------

  不能就这样看小说,毕竟我似乎还没有找到实习呢....

  《好笑的爱》读后感(九):小小的遗憾

  昆德拉的书里面这是我一直没读到的一本,不知道为什么老是买不到,这次买了2011年的新版,急不可耐地拆开来阅读。第一次读昆德拉的短篇,感觉异常的好,翻译也很好,虽然昆德拉的译者并不统一,但老昆的文字感是一致的,这点很好,不会让你感觉在读各种各样的昆德拉。

  但有一点小小的遗憾,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方案应该是很不错的,封面很有味道,但正文的用纸差了一些,应该是60克的胶版纸,很薄,字都印透了,拿在手里,书都是软乎乎的,无法挺立,本来很好的设计因为用纸的问题,整本书就坍软了,我看了版权页,11个印张,定价29元,按成本与定价应该可以用更好的纸,况且老昆的书,销量基数是摆在那里的,这一点让人对出版社产生失望。

  对内容也有一个小遗憾,第39页有一个注释,正文是“因为她丈夫长着一头棕红的头发,在我看来就像是墨涅拉俄斯”,页下有个对墨涅拉俄斯的注释写着“希腊神话中的斯巴达王,他抢夺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妻子海伦,从而引起了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这个注释完全颠覆了我对希腊神话史诗的常识,不知道来自于译者还是作者。即使从昆德拉在文中的寓意,也应判断出是完全相反的意思,这一点译者和编辑我觉得都是有责任的。译事和编事都是这样,你做得最好,不一定得到欣赏,你只要出现一个错,就立马有人吹毛求疵。但不因为这样,就逃避我们的责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