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法树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魔法树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2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法树读后感精选10篇

  《魔法树》是一本由[英]伊妮德·布莱顿著作,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法树》读后感(一):多么神奇的魔法树

  多么神奇的魔法树

  我喜欢这《魔法树的故事》,喜欢那三个善良勇敢快乐孩子:乔、贝茜、弗兰妮,还有那神奇的魔法树上奇特可爱居民们:丝丝仙女月亮脸、红松鼠、什么名先生、平底锅先生、洗太多夫人、易怒的皮克精等等。当然,孩子们在魔法树上的一系列神奇冒险更是令人着迷。

  作者的笔真是太厉害了,把这个魔幻故事写得这么温存美好,丝毫不标新猎奇,却处处出人意料扣人心弦。我最喜欢其中关于“三只熊”一家、平底锅先生身上有家什和因他的家什引起的耳背、丝丝仙女在随便之地带回来的聪明的小钟、玩具之地的兔子、圣诞老人滑滑道、大家伙合作对付可恶的红地精、生日之地的聚会、以及孩子们与魔法森林里的树木对话等的描写,穿插在孩子们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冒险中,显得那么温馨快乐,妙趣横生

  尤其当我读到丝丝仙女和乔他们向玩具之地的玩具兔子承诺会给他写信,丝丝仙女吻了兔子一下后,兔子说:“我以前从未被人吻过。从没。一个吻、一些信,天哪,我是只幸运的兔子!”时,我心中微一酸涩,这样微小幸福,却被这样珍惜感动,这是多么纯净心灵

  魔法树的故事系列另外还有两本,目前我只读到这一本,所以看到《魔法树上的居民》的简介说“魔法树却在渐渐死去”时真的好紧张,恨不得赶紧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魔法树能否平安存活。

  另外,小感慨下,相较起我少时的阅读经历,现在的孩子在童书上的选择面大了许多,而现在的童书内外兼具,内容丰富且质优,设计上也非常卡通非常可爱(包括字体、插图等),很能迎合孩子们的喜好

  《魔法树》读后感(二):About《魔法树》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先说一下这本书的缺憾——其实,也许不算是缺憾,只是我找不到一个更合适词语

  这本儿童读物没有明确读者群的年纪情况。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上了小学的孩子来阅读。

  首先,这本书是平装版,内页的图案不够丰富绚烂,不太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阅读。因为幼童的阅读兴趣主要在于图片。那些花花绿绿的绘图更受幼童的喜爱

  第二,这本书是一个长故事。我记得以前我追爱网络小说时候,作者总会在一章的结尾处留下一个悬念。而这本书,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却没有在适当地方激发起孩子追着看下去的兴趣。幼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就短暂,大概15分钟左右。在这个期间,家长一个章节读下来却未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也许就换一种娱乐的方式了。大一些的孩子关注力相对强些,能继续阅读下去。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比较适合大一些的孩子来阅读。

  这本书最值得称赞之处,在于它的故事的纯净。没有血腥、没有暴力

  其实我很反感将那些所谓的经典童话故事读给孩子听。我个人觉得那些童话故事是给成年人而非少年儿童看的,那些故事里隐含着一些不太美好的事物,比方说,后母必然是用心险恶的,妖魔鬼怪不是吃人就是血淋淋地把人撕开的。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冲击。世界已经如此丑陋,何必在孩子尚未经历风霜的时候非得让他提前看到这种血腥呢?

  所以,我觉得《魔法树》这本书胜在故事的干净纯粹,没有暴力血腥。而这一点在现在市面上的儿童读物中比较难得——除非是那种幼儿认知类的图书,只涉及简单的句式,没有故事情节。

  因此,我觉得,等我的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会给他看这本书。

  《魔法树》读后感(三):让魔法在心田绽放

  这是无数个琐碎而美好的冬日晚上,关于温暖,关于童趣,关于令人心向往的魔法树……

  伊妮德·布莱顿用一只色彩斑斓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温暖又美妙的长篇画卷。在这次第展开的画卷里,我们看到了一棵结满快乐的魔法树,这里有懂得分享爱付出爱的弗兰妮兄妹、讲义气爱捣蛋的月亮脸、美丽温柔的丝丝仙女、荒唐搞笑的平底锅先生、暴脾气的皮克精、鼾声震天的什么名先生,还有洗太多夫人那无休无止的肥皂水瀑布……

  一帧帧,一幕幕,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令人心弦紧扣,时光就在这起起伏伏情节推进中慢慢走远,而心也从中收获惊喜刺激,这里面有成人世界中早已遗失的美好,有一颗年少的心关于童年的所有美丽幻想

  孩子的心永远是最纯净、最无邪也最富有幻想和创造力的。他们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实,也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灵动想象力。记得一个一年级的小女生曾经看着满天飞雪感叹:“大雪茫茫,这就是我的爱情。”如此诗情画意的“爱情”,令多少已经被岁月风化的心灵为之震撼,进而惊喜、感动。在童年这座缤纷绚烂的城堡里,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样的惊喜。

  最初的最初,上天给了每个人一个纯净无邪的心灵,它未经雕琢,浑然天成,有着对这大千世界无尽的好奇和幻想。慢慢的,我们融入了生活,奔走进岁月,横冲直撞成长,从婴儿到幼年,从幼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最后到老年,这心灵被不断地填充,丰富,有的也被悄无声息地同化。在日复一日的生活漩涡里,无数的想象力被扼杀,早已蒙尘的它们被庸常的思维大军围困在逼仄的一角,不得伸展。

  而《魔法树》系列,呈献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奇幻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即使是最普通美食,也拥有了无穷的魔法,会“砰”的一声爆炸出浓浓蜜香味的“砰砰蛋糕”、每一口都会变幻出不同味道的“绝不是卷饼”、吃过一次就不会忘记的“惊悚太妃糖”、咬上一口嘴里就会充满美丽泡泡的“咕嘟嘟甜面包”……每一种都带着创意,每一次都令人垂涎欲滴,忍不住跃跃欲试,这是作为吃货的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地方。

  图书的装帧设计方面,从清新耀眼封面到简约却可爱至极的插画,从醒目生动标题形象灵秀的特别字体设计,处处透露出创意的魅力,捧卷品读,仿佛连那些文字都拥有了神奇的魔法,或颠倒或飞翔,或震惊或发怒……被赋予了魔力的它们变得如生命一样鲜活,给读者带来各种独特的感官体验

  童年是人生中有趣味也最值得回味的时光,它汇集了日后可以细细翻晒、用心品读的美好记忆,这自我成长的必经阶段中有智慧、有温暖、有勇敢、有关爱,也有魔法。一个失去幻想失去魔法的童年,必定是黯淡无光、遗憾重重的。愿每一个稚拙纯美的童年天空中都能绽放出最美的魔法,也愿每一个从梦中醒来的大人可以在忙碌的时光之外再次入梦,寻味那似曾相识的美好。

  《魔法树》读后感(四):种一颗魔法树在童年

  在童年里,我们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往往遇到什么就是什么。但相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童年还是意味着美好,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快乐,虽然那些快乐里掺杂着些许无可奈何。但是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性格与命运往往在童年里就已经有了它的形态,因为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所以我们只能尽力地把握住那些扑面而来东西

  现在想想我之所以会一直有一颗长不大的童心,一直依赖在文字的世界里像个无知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与童年那单纯的生活环境有关,而后来形成的文字风格又莫不是与童年所遇到的少有的几本书有关。童年时读到的童话不多,但是那一本本小人书里公主王子的故事情节,甚至那些人物衣着都如此深刻地固定在那里,让我每一想起,就仿佛还是当年的自己。

  现在我喜欢儿子读书的样子,喜欢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才是真正的童年。假如童年是一片花园的话,那么孩子的内心里就完全应该有一颗神奇的《魔法树》,就像是英国作家伊妮特 布莱顿用文字种下的这棵树一样,这棵树生长在美丽的乡村一片神秘的魔法森林里,这片森林里没有阴森恐怖,只有无限神奇的事情发生,它让孩子们永远都张开渴望眼神期待。在一颗魔法树上,住着许多有性格的小仙子,在他们的树顶上还有一个永远未知的神奇国度,它不会一成不变,它有时是欢喜的,有时是冒险的,有时的安全的,有时是危险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出现在这里的国度会是什么,所以你会不由地敞开你的心,也希望与三个孩子一起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冒险。

  应该说,在童话这个文学国度里,我们中国儿童文学还远远不够丰富与神奇。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说出的每一句有趣的话每一次有趣的想像时,我会觉得童年的想像真是让人折服,我在想,我的童年时代为什么会没有这样的想像力呢?那时的我似乎很小就变得呆板起来,而后来这种思维也让我的文字一度不够自信。当我在与孩子一同进行一个想象力的话题时,他往往能够说出让我意想不到结局,难道懂得更多的我,反而不如孩子吗?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想像力的问题,我们太习惯那些固定的模式了,我们太喜欢重复走过的路了,而孩子会全面开启自己思想空间,只顺着自己的想像走下去。但是我们的孩子越长大,想像就越拘谨,这里面固然有教育模式的原因,但也有家长引导与独立思索的原因。如果我们愿意让孩子保持足够的自我,我们就应该学会保护他的想像力不被外界打击与嘲弄。想像力的丧失将会是孩子最大的悲哀

  假如我们肯有孩子心中留下这样一片魔法森林,让神奇的魔法树上留下许多小房间,里面住着不同的小仙人,在不停生长的树顶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国度,我想,我们的孩子的童年,就是神奇的童年。

  转载发表通知本人。谢谢。

  《魔法树》读后感(五):让孩子享受单纯的快乐

  看完《魔法树》,我不得不感概现在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书的种类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书也越来越多,我看过很多书,但《魔法树》还是深深吸引我了,不仅仅是魔法树书中的文字变成了可以跳跃的文字,就是里面所讲述的故事,都是那样快乐、干净和温暖。

  现在很多家长和专家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成人化了,衣装打扮成人化,语言动作也模仿明星,一点孩子样都没有,现在孩子身上的童贞越来越少,提前进入了成人期,而很多娱乐类的节目却把孩子的这些行为放大给观众看,观众把孩子当成了“猴子”,只顾自己取乐,而全然忘记了媒体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影响力发挥价值引导取向。

  《魔法树》讲述了三个在城里生活的孩子因为父亲工作关系搬到乡下,有机会探秘森林里的魔法树,发生的一个个离奇的故事,在故事中,孩子学会了相互帮助、珍惜友谊,并得到了巨大的快乐。乔和两位妹妹贝茜、弗兰妮,为了能够得到出去玩耍的机会,在家努力帮助妈妈干活以期获得去森林玩耍的美好时光,非常符合孩子的心里,而不像现在的孩子们为了看电视、玩游戏也假意答应父母的一些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得的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而是禁锢他们心灵的“牢笼”。

  当三个孩子带着完成家务满足感奔向森林的时候,他们是了无牵挂的,身后不再是父母的唠叨和不满,而是真正回归自己的那种自由自在,单纯快乐。他们一起冒险,去爬森林的魔法树,对待魔法树上居住的各色人等,他们一一应对:对帮助过他们的丝丝仙女和月亮亮,他们想办法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感谢;对那些有着古怪脾气的“坏蛋”,他们想办法巧妙应对;当面临困境时,他们一起努力,团结帮助,共同走出困境;他们富有智慧,比如和魔法雪人的斗争中,他们用烤火的方法逼迫魔法雪人融化取得胜利……在一个个故事中,他们帮助别人,也被别人帮助,不断成长,感受快乐,在虚构的童话世界中怡然自得。我想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孩子都有一个美丽的幸福童年的。

  《魔法树》读后感(六):干净的魔法

  魔法一词妇孺皆知了。哈利波特就是一股风潮。何谓魔法?利用精神力,催动外界的游离物质,并加以控制,以达到特定效果的一种技巧。我看就是类似与我们童话里的神力。会魔法的女的叫女巫,老的叫巫婆,很多童话里都有。白雪公主里有神奇的魔镜。中国神话里比如神笔马良,也是有神力,画什么就变成什么。我觉得魔法可能更需要借助一个道具,而又写神力似乎不需要任何工具,想变就变。

  这本书的原作者比哈利波特的作者资历更老。此系列3本。除这本外,我还看了《魔法树顶的国度》,可以看出本系列的一些特点。开本不是很大。故事内容上一脉相承。都围绕这魔法树这棵神奇的树展开。《魔法树顶的国度》讲到了很多稀奇古怪国家挑战我们的想象力,而本书同样异想天开,是各种奇怪的人,奇怪的事。月亮脸有一张大脸,平底锅先生总是戴着平底锅帽子……

  在文字的编排上,本书也花了一些心思。记得低年级的数学书上面,有一些字小朋友认识,就用图片来表示。还有一些睡前故事书也有类似的处理方式,比如各种动物,直接就用小图片出现在故事中,是句子的一部分。这本书虽然是黑白印刷的,有图文混排,使本书显得活泼一些之外,对一些文字也做了处理,不是加黑加粗那么粗暴,而是哟变形、变化字体、加框、倾斜等方式,对象声词、动作还有一些要重点强调的词语或者句子做了处理,使单调的文字也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特别的纯净,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前段时间央视批评喜羊羊与灰太狼过于暴力,灰太狼总是想着要烤羊,红太狼总是一平底锅砸在灰太狼的头上,喜羊羊们战胜了灰太狼,灰太狼被炸得飞向空中……还有个新闻说是几个小朋友模仿灰太狼烤羊的情节将一个小伙伴烧伤了。哎,小朋友们的鉴别能力太弱了,稍不注意,暴力就影响了一部分小朋友。这本书特别的好,既有故事性,情节生动,又没有暴力,打斗,追杀等血腥暴力的描写。虽然也有一个平底锅先生,但他太太不会给他一平底锅。哈哈。

  本书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连贯而成,小学生的阅读一般不能太长时间,可以读完几个,就停下来,第二天再看。

  《魔法树》读后感(七):回溯心灵的魔幻旅程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里有这样一幕,农家院子里架上的葫芦绑着绳子,爸爸张亮想趁机教育儿子这是一种种植方式,于是问天天知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想到5岁的天天语出惊人,“这是‘西瓜荡秋千’”。相信包括我在内的每个观众在看到这儿时也都会感叹孩子的可爱纯真,同时我又在想,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简单,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那段时不时的期许着梦境变现实的时光,如今都跑去哪儿了呢。

  《魔法树顶的国度》再次为我打开那扇探索想象世界的大门。虽然伊妮德布莱顿被称作是用一生在为孩子们创造美好世界的“儿童图书大王”;虽然《魔法树》系列的主要读者是漫游在想象世界的孩子们,而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年青人,在读完这本书后惊奇的发现,故事里的孩子、魔法树上住着的伙伴,他们都是在我的生活里曾经出现或者正陪伴着我的家人、朋友、同学….;魔法树顶形形色色的王国,却又都是我,甚至是每个人都希望生活的真实世界。你看,勤劳温柔的波莉姨妈,淘气莽撞的瑞克,美丽大方的丝丝仙女,荒唐搞笑的平底锅先生,脾气怪异的皮克精等等,在看到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时,我总会不自主的将身边的人对号入座。再看那千奇百怪的魔法国度:魔法之地、为所欲为之国、美食国、魔药国……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施魔法来解决问题,我也喜欢自由自在、为所欲为的生活,我也是美食的狂热追求者,我也希望能够有灵药在生病时为人们缓解痛苦。这些为孩子们开展的惊险旅程和为孩子们创造的神奇世界,却也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在追赶现实的匆忙奔跑中,可以为之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心灵、回溯最原本的自己的那一处风景吧。

  书的最后写道,“只要魔法树还在那里,他们的奇遇就不会停止”。孩子们在看过了一个个好玩有趣的世界,在经历了一次次刺激惊险的冒险后,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变得勇敢、团结,都开始懂得心疼父母、珍惜朋友。这是魔法树和树顶的王国所给予他们的关于成长的旅行,而这旅行仍在继续从未停止。对于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帮助他们畅游想象世界、认知世界的好看的故事书;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本干净且温暖的书,会使我们更好的懂得,有时,人生需要一点点脱轨,生活品格需要一点点人性最原始的天真与淳朴,在加加减减的日子里,总要有一些些惊奇的冒险,才能让回忆更美。

  《魔法树》读后感(八):那些在战火硝烟中孕育的纯美童话

  虽然已过了公认的还能看童话的年龄了,但毫不伪饰的说,我仍然很爱看这些童话故事,甚至于热衷搜罗这类的书。我也从不认为,看这类被打上了“少儿读物”标签的书,就能代表那个人还幼稚什么的。又不是打游戏,确定了是少儿不宜的。

  反正,比起时下簇拥者众的“爱情悲剧”,我还是宁可多看看这样的童话故事的,也许只是希望,能够从这些水晶般动人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吧。今夜且让我尽情的徜徉在童话的纯美世界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安慰与放松,这样,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又是那个能够踏着三寸高跟鞋,奔行穿梭在摩登都市里的刀枪不入的女汉子了。

  说来有些奇妙,犹记得小时候得过一套《世界童话名著连环画》,前些时日收拾旧物的时候又翻出来几本残卷,偶然注意到上面的作者介绍,才发现,其中许多最能打动人心的童话故事,居然都是写自作者及其窘困的境遇……甚至,有些就是写在了战火硝烟的年代背景下,更甚而干脆就是作者在战场上编出来的。

  像是《三株金苹果树》的作者聂姆佐娃因为政治迫害的关系常年颠沛流离,《丛林中的故事》的作者奥拉西奥·基罗加干脆就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杜里特医生的故事》系列甚至都是其作者在战场上编出来的,那个大名鼎鼎的《小王子》的作者干脆就死在了战场上。

  所以,并不奇怪伊妮德·布莱顿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世界正处于动荡之中的。或许,是因为世界已然如此残酷,为了抵御外界的严寒,人们才更需要一些温暖的东西来慰藉心灵吧。在贫瘠的沙地中长出了最甜蜜的果实,在最窘困的境遇中呈现的是最动人的情感。

  总有过一段时间,我们相信奇迹:小时候你相信在遥远的北极会有一位养着一大群长着麋鹿角的驯鹿的圣诞老公公,稍长你总感觉自己是《小公主》故事里那个“丢了的女孩”,后来你期待着期待着遇到一个人能够一眼钟情便是一世携手白头无悔,再后来,你只会紧紧盯住脚下免得下楼时一不注意踩空了……我们老的太早,却懂的太晚。以儿童读物为参照物,我不知不觉成了老人。

  说起来,我对儿童读物的偏好,多少代表着内心的脆弱。或许对我这个年纪而言,它们已然成了一种奢侈品,我不知道这个比方是否恰当,它们绝对美好,却不太实用,它们来得太精致,显得过于脆弱,也并非是生活中所必需的,和我们单调而乏味的世界格格不入。这些读物,往往内容形式上绝对的简单、明快,又不乏实质上的深刻,和人生的智慧。就像是纯净剔透的水晶——喜欢它们的纯净、温暖与光明,喜欢它们蕴涵的智慧与幽默,和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勇气。

  “魔法树的故事”虽然是许多年前写成的,但时至今日,仍旧盛行不衰。可能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污染的城市还在,人们对于乡村自然的向往便会永存吧。我非常欣赏伊妮德·布莱顿的想象力,她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完整世界,那些可爱的人物形象带给了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读了她的书,会非常愿意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有这样一棵神奇的“魔法树”,会幻想树上的居民,和向往树顶的神奇国度。

  看评论的时候,就有说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时候是受到了本书的影响的——猫头鹰送信、神奇的糖果等等,其实在我来看,这个魔法树的故事在创作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受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倒长的树》之类的作品的影响呢。只是很遗憾的是,和前者不同,这本书中真正的主角是那个男孩,他的两个妹妹完全是作为这个莽撞兄弟的附属品罢了,缺乏独立的人格魅力。虽然说不上作者是重男轻女,但很明显,作者显然是认为有些事是不适宜女孩去干的,比如说“领头去冒险”什么的。

  要说中国忽视少儿教育,也不是,最起码那套《十万个为什么》就一茬接一茬的出的挺勤,可为什么中国有神话,而无童话呢?说起来,这么多些年下来,国内以写童话出名的也只有郑渊洁一个,而且他赖以出名的童话系列,还都是魔幻和科幻的混合产物,说不上是纯粹的童话。事至如此,我们也能是说,“中国无童话,还好有译著”了!

  当然,这些引进版的童书做的都不错,毕竟出版社也是花了版权引进费的,书没做好卖不动,亏本就完了。这书也不例外,书的开本较小,正好适合小孩自己拿着看;字码行距都较大,看着不会累眼;版式设计的饶有童趣,时不时的书上会冒出来一词半句的别的字型,忽大忽小的,有些还会用可爱的动物来代替字,实在卡哇伊得很。

  令人感叹的是,即使作者身在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仍旧能够保持一颗纯粹的童心,能为孩子写出这么温馨纯洁的故事。这部作品中有着神奇的幻想,风趣的幽默,但是,更喜欢的是书中流露的质朴天真和无意识。无论是和《纳尼亚传奇》还是和《哈利·波特》相比,就像《柳林风声》那样,这都是一个不暴力、不惊悚、不冰冷的魔幻冒险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孩子就是孩子,没有离奇的身世,也无需为了保护这个世界而战斗。

  小主人公们都是非常普通的小孩。有自以为是,会冲动冒险,一如曾经的你我,当然,也有着美好的天性。爱家人,友亲朋。他们不贪婪,到了“随便拿之地”,只带回家了七只绿翅膀的母鸡、一只雪白的羊、一把崭新的花园铲,“生日之地”也很克制的一人只取了一件礼物。他们很守信,答应了月亮脸要给它带太妃糖,就算是没有时间也要晚上偷偷去送。没有西欧传统儿童文学中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一切只是故事,只是人物自发的行动。

  不用多说了,让我们快快领略故事的魅力吧——【平淡的人生我不要,乏味的童年我不要,枯燥的生活我不要……我要去冒险,我要去探访那些住在魔法树上的神奇的居民们,他们都上过魔法树了,他们都去过魔法书顶的国度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我已经等不及了!】

  .【】内来自网上,非原创。

  《魔法树》读后感(九):让孩子感受愉悦的故事书

  作为80后,我们小时候阅读的外国书籍,大概也就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但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阅读经历:这两本书其实并不太能带来阅读快感,更多的是阴森与隔阂。魔法带来阴森和恐怖,城堡带来的是隔阂。尤其是书里面的木版画,让我小时候的阅读很不愉悦。这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排斥外国文学,甚至不看外国电影。这种不愉快经历,让我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很为难,国外的阴森,国内的《喜洋洋》神马的又太肤浅弱智。后来经朋友推荐这本《魔法树》,试着阅读,才发现魔法已经不再那么恐怖。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可以选择的好读物确实太多了。

  《魔法树》布局有些像咱们中国的《镜花缘》,都是周游不同的国家:魔法森林里有一株高耸入云的魔法树,在魔法树的顶端是一些五花八门的国度,魔法树上居住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精灵、仙子和小动物。不同的国家就把场景拉开了,故事于是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是符合孩子的阅读思路的,也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也有助于孩子们的角色代入。通读全书,我们不由得感叹伊妮德•布莱顿的想象力,更感叹她对于儿童世界与儿童心理的洞悉。她为孩子们开启了一个神秘世界的大门,还为他们选择了三个同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的心理、想法,与现实中的小朋友是可以实现共鸣的。而小精灵、月亮脸、大胡子先生、洗太多夫人、丝丝小姐、平顶锅先生等等这些角色与象征,对于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建立对于这个世界的温馨印象,是很有帮助的。孩子们阅读这本书,可以在愉悦中成长。

  尤须指出的是,这本书的翻译特别好,语句之间没有隔膜。而且在排版的时候,将一些词汇用其他字体标出,可以强化孩子对于这些词汇与运用语境的记忆,显得非常用心。中国的出版界,是不太在意童书的出版的,中国的作者,好想无奈才会涉足童书创作。但是伊妮德•布莱顿却影响了整个英国,我们互换国产的伊妮德•布莱顿尽快出现,毕竟,无翻译无隔阂的本土童书才最适合中国的儿童们。

  《魔法树》读后感(十):这是一次奇妙的阅读

  我的书柜有一本英文版的《The Enchanted Wood》(魔法森林),是几年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送给女儿的。她隆重地向我们介绍了那个风靡英国几十年而不衰的“英国人最爱的作家” Enid Blyton(伊妮德•布莱顿),天真而残忍到近乎病态的悲剧人生和她一生源源不断写给孩子们那些盛满了真善美的童话作品……我因而记住了Enid Blyton(伊妮德•布莱顿)这个名字。

  可能是我们英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有限的原因吧,说实话英文版的《The Enchanted Wood》(魔法森林)并没有带给我们多么丰富多么难得的阅读趣味,那本崭新的《The Enchanted Wood》(魔法森林)也随之被束之高阁了。给侄儿选书的时候,意外看到了这本中文版的《魔法树》,于是赶紧选来。

  其实最初选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是想与原著进行比较,谁知一读我却如何也放不下了,更没有兴致拿去比较什么了。这是一次奇妙的阅读,我的注意力完全被故事中那三个孩子在冒险闯入了魔法森林并意外攀爬了一颗高大而神奇的魔法树之后的种种奇妙经历所吸引,因为在Enid的叙述中,那些故事不仅丝丝环绕扣人心弦,还具备了将神奇无限延展的可能,并且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就如同一不小心开启了一个神秘世界的大门的三个孩子一样,与想象之中与预料之外的小精灵、月亮脸、大胡子先生、洗太多夫人、丝丝小姐、什么名先生、平顶锅先生……相撞满怀,于是我们一起疯狂一起玩乐,于是很久都不读童书并早已失却童真的我甚至还出乎意料地开心着他们的开心也紧张着他们的紧张。

  多么神奇,Enid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确实令人叹服,我甚至不敢相信,即使在合上书页之后,我依旧沉浸在那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不愿自拔,有时候想想其中的某一段甚至都会笑出来。至此我才真正明了了为什么她的作品之所以长久地存在于几代人的成长之中的根本原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