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3 21: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经典读后感10篇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是一本由倪一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一):去寻找一头骆驼

  去寻找一头骆驼

  说实话,我是不屑的。为这女孩儿心思千回百转婉转缠绵,写尽她一双眼睛里看到的世界,又非要把它区分出某种意味来,再用那些金玉般的语句串得叮当作响

  看过照片颜值太亮,目光妖娆又机敏。

  然而我也是敬佩的,敬佩她能解读出自己的世界,,并且丰腴自身,安全地摆放着自己,宛如梦幻中的光圈,因为有些人,连自己内心世界都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所以当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用这一种非常矛盾心情——这么漂亮、机敏、聪慧文字精致刻薄,甚至带些年轻人独有的偏见女孩,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

  我恰恰被她打动了。

  打动我的,是我随手翻到的一篇文章,叫做《走在拖拉机上的骆驼》,这个故事非常非常的平淡。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在南疆买了一头骆驼,一路开着拖拉机运送,轰轰隆隆,穿过甘肃、陕西、湖北,然后陡然一转,兜向西南,再经两广、江西,直到在杭州被拦下。

  他走了整整一年,走的都是偏僻乡镇,治安不严,媒体不勤,只有居民注意到他。前半段行程积蓄,一旦钱花光了,就把骆驼借给人拍照,照一次五块钱,骑上去十块。

  最后他被警察逮住了,警察给了他一笔钱回乡,而那头骆驼则被送去了动物园。

  倪一宁的朋友老K想去采访这个男孩,因为他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一个穷困的打工青年,在遥远的南疆买了一头骆驼,就这样走过千山万水,最后骆驼算是“被没收”了,他也只能回家继续摆摊。这样一个平实又带些莫名躁动感的故事,犹如之前微博红的那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仿佛总能够引申出什么……

  然而找到之后,那个青年却瞪着圆溜溜的眼睛说:“我喜欢骆驼呀,想买一头带回家。”

  哈!

  ——我心里是这种反应

  接着倪一宁便说:有意义和有意思是两回事儿

  我喜欢这个女孩儿,因为她觉得有意义和有意思是两回事儿。并不是我觉得自己的思想成熟,而这个女孩多么跟我相似

  而是我喜欢她论述的格调,详尽的记录下自己整个内心活动,包括初听到这件事时的所有心理反应。

  这是一个大新闻吧?——微博能够炒红——挺有意思的——唉,为什么是这样呢——哈哈(对于他回答的会心一笑)——嗯,有意义和有意思是两回事儿,人生不是阅读理解,不需要给每一段故事都添上有意义的注脚。

  所以我发现原来这本书并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是倪一宁写给自己的看。而且看的人并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未来的某个自己。

  她如实的记录下了那些隐秘,包括内心的肮脏、势利、柔软无辜疑惑与化解。

  在整个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很打动,“一个肤浅青春期,不可能理所当然地接续一个深刻成年期”。

  于是为了那个“深刻的成年期”,倪一宁必须记录下自己年少时这些隐秘的欲望冲动,哪怕只是梦想屠龙的中二病幻想

  所以后来我看到倪一宁将她同学的故事,并不觉得惊讶。在这里面,倪一宁的角色是一个刻薄的旁观者。

  她用着自己擅长且精妙的句子,记录下一个从农村考进上海高校的女生,因为羡慕而嫉妒城市的女孩,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变化的。

  首先试图讨好,继而愤怒,之后不甘,最后不屑,放之任之。

  在这里面,倪一宁作为一个叙述者的角度,她的心态同时在变化着。对于一个穿得土里土气的女孩堆满微笑试图讨好她,她内心莫名生出优越感与不屑,最后那个同学变得自暴自弃,她心里面又有一些愧疚,心想:我当时要是稍微对她好点就好了。

  还有一则非常棒的故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却突然决定离婚。别人都压根想不通为什么,明明就差一步,就可以得到现实中的“圆满结局”,然而那个老太太却想:只要这个结局不是我想要的,那么就不算。

  这个故事倪一宁用了一个很精妙的比喻:有个人在海里游泳,因为望见一处彼岸而奋力向前,然而当手触摸到彼岸的土地,他蓦然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他掉头而去,往海的深处游去。

  真正的彼岸是什么,能不能找到,也许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可是只要不是我想要的,那就不是“彼岸”。

  这个看似有些太意气的故事给了我非常大的感动。这种感动不是来自于这则故事中的老太太看似酷酷的选择,而是倪一宁记录下来的这件事对她的震撼

  我们年少时总会有很多奇妙的幻想,譬如自己会成为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亦或者是一个能够引领整个时尚潮流的大明星,或者名震一方的设计师和作家,像我还曾经想过自己要去做一个大富婆,然后给自己的家乡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

  倪一宁真的是个会写“少女心”的作者,这种“少女心”并不是电视里那种蠢蠢欲动懵懂恋情,而是那种“我其实是一个英雄,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我可以开心时就笑,不开心时就哭,看到自己讨厌的地方就去修改,有想法就去实现,有梦想就一定能做得到的”那种少女心。

  那种在初中高中就知道——未来,我一定会改变世界的“少女心。”

  直到此刻,我才真正理解到了文案中的那些话。“梦想屠龙的少年,淹没于市井之中,但是那一腔热血还在蠢蠢欲动。”最美的故事是:公主死了,屠龙的少年还在燃烧。这份燃烧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一颗心。

  真庆幸啊,倪一宁居然把这些东西写下来了。那些不好的刻薄,那些好的情怀,那些告诉自己要忘记的“意义”,那些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哪怕过了五年十年,哪怕结婚生子,也绝对绝对不能丢弃的“幻想”。

  所以此时此刻,25岁,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想。

  我也要去远方寻找一头骆驼。

  哪怕去不了远方,哪怕找不到骆驼,也不要忘记自己喜欢一头骆驼,想要去寻找它的这件事。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二):风物长宜放眼量——倪一宁《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

  风物长宜放眼量

  ——倪一宁《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

  □曹辉

  偶尔目睹宝贝,心里自然兴奋。无意读到青春少女倪一宁的《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当真眼前一亮。这小妮子的语感和视野那叫一个好,心地慧黠,简直似极了八三版的黄蓉,极尽古灵精怪,才气逼人,却不失善良底色。旧日读暮年黄裳文集时,曾慨叹黄老是廉颇老矣,一转眼,这老矣竟然与我劈面相逢,在码字中也能把自己写老,不外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小文青已当仁不让,打马而来,而且,势不可挡

  原本以为小小年纪女孩子,写得再好也有个底限,没想到,搭眼几页,忽然郑重起来。这是让我觉着惊艳的文字。即便作者是个没经历风吹雨打的家庭优越的女孩儿,即便她写的多是身边事,还是得为她字里行间的犀利和霸气而欢喜。

  一个人的好,以文字的方式投射于书中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全是精彩。竟然连目录都倍有时代感,彰显出的活力激情,令人爱煞。别致到自然而然地讨喜,这是我钟爱倪一宁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书评呢,个人觉着书的封面封底,抑或精装简装是没必要评的,因它们不是书的灵魂,而是“外衣”,这与人靠衣裳马靠鞍还自不同,但书的内容则可为一本书添彩增香,如同人的内涵。《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这本书的亮点还在于章节的安排上,编排有趣,显然用了十二分的心,更在云淡风轻中就把作者的才气一览无余,是以老少通吃,味道好极了。第一章的题目是“世界刚虚晃一枪,你别掉头就跑”,我发现年轻人的写作真的是一种创新,贴近生活诙谐与才美外现的打眼,谁能抗拒?包括第二章的题目“和生活的阴影面来一次对谈”,第三章“清醒地看着世事旋转”,第四章“愿你的内心同时拥有雀跃与安宁”,怎么说呢,带着着少女明媚气息的文字扑面而来,有种春天蓬勃的架势,更有种意气风发的俊朗。

  恍然倪一宁是带着笑意在写作的俏模样,她在序首大咧咧地彰显她的内心,不矫柔造作,她说她恍惚觉着自己身处东亚文学论坛现场,莫言盛情邀她上台作报告。没读之前,我原本以为不过是本寻常的书,哪知才翻目录和序言,我的思想就有了改观,于是怀着宠爱与欣赏开卷展读。伴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怡然和喜悦,似乎这小丫头我的女儿一般,令我骄傲了。年轻的心那种年少轻狂赫然可见,像只凌空的雏鹰,展翅的雄伟,带着股不讨人嫌的盛气凌人,但是颇得人缘。不能否认,少女之心的张扬也是种美,有点意思了,满含宠溺地笑看倪一宁的二十年小结,她说完全出于自己意愿,少有外力干涉而坚持至今的两件事,一是写作,一是减肥,也笑她真诚地吐露心声说自己为别人而活;笑她说不喜欢人到中年的老师,仍然活成一只愤怒的小鸟。年轻真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轻说重,都可爱得很;笑她说自己的青春不够放肆,从描绘的甜腻未来中跳到这个五毒俱全却又清澈见底的世界的率性。

  在“被提前的和被推延的”中,感动于一颗心的早熟和睿智,还有意念繁花层出不穷的绽放。这样的倪一宁,放眼四顾,简直像个年少的一流剑客了,前途不可限量。能把寻常写出滋味,能在平淡中挖掘出厘头,这就是小姑娘的大能耐,一些写了一辈子的所谓作家,也不见得有她的本事。而我,失笑于她说自己的感觉,在把15岁、25岁、35岁混着过。要真是如此,我们岂不是把而立、不惑和知天命也搅成一锅粥,过成温吞样了吗?是还不是,我也不想深究,此时的我,乐于做一个读者,一个看客,同时也是滚滚红尘过客一枚。所有的因果,计较何必?牵怀何必?她说她用阅读来装点门面,这实在是戏语,阅读才成全了今日的她。从她的写作水平知识含量来看,显然她读了很多的书,古今中外的,这些书成为她精神的外衣和码字的神器,下笔如有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春天里读倪一宁的《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很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感情绪的通关,着实有趣。杨绛说,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不管前提是什么,这话说得端的明了,但捷才的倪一宁还是以棱角言:我们书读得不少,吸纳的也挺多,只是聪明到不敢试错。你佩服一个20岁女孩子的神思维吗?你领略到她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场了吗?你晓得现实嶙峋得一塌糊涂理想主义者必定粉身碎骨是因没能坚持初心吗?如若不知,那就让这个20芳龄的女孩子充当一下人生的老师吧。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人生分成两截,前半段为生计打拼为物质卖命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为稻粮谋做着原始积累,后半段爱咋咋地高兴了也能顺手支持一把高喊口号的年轻人,至于具体要多少钱才能切换人生主旋律,谁能确定呢?想多了,也不好。然,你以为这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主流吗?文字一转,倪一宁在文章结尾认真地问: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真的必须以经济发展条件吗?年轻人的忧国忧民天下,透着种复杂到不能理清的陷入。但旋即,倪一宁就笑了,她总结说:退一万步,就算现实真的步步紧逼,你也先勉强交手几个回合吧。这世界才刚虚晃一枪,你别掉头就跑。够机灵吧,够慧黠吧,这样的倪一宁于写作,真是个难得的天才,其未来更令人期待

  我不喜欢束缚,当然有些约定俗成的现实生活的规矩,也是人生的套儿,不敢轻易摘下。但年轻人则不同,他们仗着青春年少,敢说敢为。这种泼辣的个性,也是倪一宁的文如其人的一个方面。她过早地懂得了是非和社会的软肋,她似乎用自己的野性把生活这匹野马驯服了。好手段!哪怕她并不是个四平八稳的女孩子,哪怕她并不是个靠谱的小女生,要是她真的做到对生活俯首贴耳,她也就不是她了,更不可能写出如此美好的文字。她的快乐,她的自信,带给她于自己人生开疆拓土的能量和新天地,她轻易就做到了“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的成功。似乎,她这一路高歌猛进,是她跟自己谈判的经验得来的益处。然而,这社会除了很多湿软的“好”之外,还有许多坚硬的“恶”。可贵的是这个女孩子,她明白人生不能一味冲锋陷阵,争取改变而不是抱怨,尝试懂得而不是教训。必要时,她会活成一只有权利缩回壳里的蜗牛,只要自己觉得有必要。这份洒脱与镇定,远远超出一个20岁女孩的胸襟见识

  人生的轻重之取舍是个多项选择题。做人当然不能为了琐碎波澜壮阔着,要擅于给情绪以光明正大的名分,如同给自己一个沐浴阳光的理由。一代人当然不可能是同一份性格简历,但彼此的互相渗透却客观存在。人生是有许多假想敌,也有不得不面对的潜规则,但年轻人还是不要把“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挂在嘴边,它有适用的条件和背景,不是万能的砥砺。所有的付出,到了一定程度,都有回报。有时候呢,姿态婉转地与现实接轨,并不是占现实的便宜,它是一种折衷,一种不失棱角的妥协。人想立足于世,首先自己要有本事,要有一技之长,否则,以情为经纬的成功,是不可能成为叩开人生机遇的钥匙的。情商充其量只是某些场合的润滑剂。靠真本事吃饭,还得有真本事才行。这一点,倒真是验证了“梦想是梦想者的通行证,务实是务实者的墓志铭”。而我,比较赞同倪家小姑娘说的人们对某些人遭际的兴趣,远远盖过了对作品本身的关注,对疾病对穷困的反复渲染也等于间接削弱了对才华的关注。他们作为专业行列中的插队者,社会秩序的叛逆者的存在意义,远比其创作者的身份更为深远和深刻。这种见地,更令我对倪一宁刮目。深邃的思想,少女的才气,家国天下的情怀,成为一种全方位的体现。她要的,不过是让艺术摆脱苦情,要的是提升水准的黄金时代,就艺术而艺术,不以其它为铺垫和降准的标准。看见了吧,情绪攥在手里,也会发酵变质。但是啊,倪一宁凤眼一瞪,手持人生滤镜抓拍的瞬间,绷着俏生生的小脸厉声问:谁不想活出现实里不存在的风生水起?生活中每一个敷衍,每一次低眉,都是向命运的妥协。现实,我是说,残酷的现实真的是足以让人失语的。

  人在旅途,与流年搭讪,挺值得玩味的,如果你肯用心的话。健康是为了成全自己的梦想,用多少比例的爱补偿自己,不亏待自己,抵达有计划的快乐,这是需要衡量的。倪一宁在”我只告诉你“中有段话,把我逗乐了,小丫头用与年纪不相称的成熟说秘密,说它是刚来月经的小姑娘跟好朋友分享内心的胆战心惊,是喜欢上非单身男士时的悲壮和忍耐,是对着某个看不惯的嫉妒的人放出的一枝枝冷箭……见地何其深也!而人当然会随着年纪的原因,送走发育期,送走发情期,也会于情于理在适当的时候送走更年期。

  生活中有鲜花,也有沼泽和阴霾,这是不可避免的,月儿不是也有阴晴圆缺吗?世事从来以不圆满为功课,太圆满的话,活着会没意思的。倪一宁以一颗敏感的少女心,和生活的阴影面来一次对谈,这是她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她性格里那种文人天性的细腻捕捉于文字外放的辐射。一如她的”用餐请安静"中的表现,有善良,也有隔岸观火的小自私刹那,这才是烟火女子,有动容,也有怜悯,她到底想没想通“穷是一种原罪”的枝节呢,这一点我不想饶舌多说,我想让有兴趣的人自己去寻求答案,自然比我这厢道来活泛得多。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这种东晋士大夫的倜傥,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衬托,成为一幕后人向往的画面。而世间的饮食男女,真有能力有才情有权势的毕竟少数。倪一宁的眼睛是具有杀伤力的,像x光透视那样,具有穿透力。现实社会的泥沙俱下是事实,当基数太小时,再微薄的利润,都变得可观起来。说到底叫,规则是上层社会定的,事关贵族士大夫阶层,于凡夫除了约束之外,在制定上并无关系。话说回来,这世上没人愿意往自己身上贴“势利”的标签,但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不争的事实。能安然于平常人的平常生活,不去打扰,这已然是种美德了,最好别做无聊之事以遣有生之涯,也不要让一些没有意义的闲花野草阻挠通往梦想的路并插手你的人生。天将愁味酿多情,小红骨贱一身轻,试问,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是否全部满意?

  要说这本倪一宁的《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还真是颇有嚼头,里面的味道也不单一寡味,文字的吉光片羽没能淹没思想的内涵,这是作者凌驾于同龄人之上的成就和本事,就算她真的骄傲,我也蛮喜欢的,毕竟有骄傲的资本。她在“别替悟空找妈”一文中,也有闪光语,她对立体人物的解读,透着干练和清爽:就是好人也有精打细算的私心,坏人也有良知的余烬。便这两句,足以将人性的复杂勾画得淋漓栩栩。事实上,规则确实是念给凡人听的,天才不屑于规则,我们对天才,自然也就只能艳羡和激赏。令我展颜的还有诸如“难听的话嘛,大多是对的”;“把你从一段感情中解救出来的,从来都不是下一段也不是下一个,而是你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建筑在物质的基础上,可是所有只建筑于物质基础的感情,都不能长久”;“后来我成了一个对感情特别‘省着用’的人,懒得费心讨好谁,也没有那么多爱来洒向人间”……语如春花,馥郁中带着强烈的动感,渲染欢乐,令阅读成为一种弥漫身心的愉悦。

  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子,一个生活在优越条件中的女孩子,能清醒地看世事旋转,看红尘百态,真是难得。她以“你往独处去”中的八十老太为蓝本,说明一个人为自己而活的难能可贵,向生活和世俗挑战的勇气,把规矩踏成门槛的强悍。倪一宁对老太的理解是,她不屑与共枕人一生一世将就自己的人生,委屈自己的生活,她想为自己好好活一次最后的流年,她想对得起自己,是以不顾儿女的议论眼光,她不需要平凡人那种浅尝辄止的恬淡,所以,她决然放弃了给人生一个虚假的圆满。这老太,成为一条闪着人性光辉的河流!她知道原本现实的生活根本不是她要的岸,于是掉头往苦海里去。这是倪一宁的这篇之结,我的看法与她迥异,在我,这离婚后的老太,才是得到了新生,怎知世人眼中的苦海,不是老太的福潭!

  一个有思想的人最大的好处,是能于生活中在所思。倪一宁的所思,还有于她凝聚的思想深度广度和厚度。她说,做女神是需要提着一口气的,不能松懈。然,女神的打造,不可能离开钱。要怎么洗掉一个人身上的铜臭味?办法自然只能是——用更多的钱!我赞同倪一宁的这个论调。贫贱中讨生活的人,怎么可能炼成女神呢!爱得剔透,爱得晶莹,这样的兰心女子,在物质保驾护航中,才有机会更接近于于女神。但是,就算用钱堆出的女神,也得接受规则的钳制,否则,不会是女神。

  就算生活刁难种种,阻碍重重,生怕尘多累美人,轻嗟着,我们因此四处碰壁,依旧持着阳光的心态去与命运对峙。小妮子虽未谈过恋爱,却有一套套的恋爱经。而爱情中的追求者,经历过苦难,“两个摸爬滚打过污浊尘世,犯过错误挨过打受过骗的人,用不再干净的手捧出真心的刹那,最动人”,这是触动我心的一句话,也是倪一宁的心灵之美于文字的闪光之处,欣然于这样清新犀利的文字能把真心道破。

  笑着想,人如何哄自己开心,如何以力量浇灌骄傲的花蕊,去摆脱季节的差遣,完成自己的化茧为蝶,真是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我用不惑想明白的,倪一宁用我一半的年纪就想通了。摇摇头,深深的喜欢涌上心头。她对父母之爱的领悟是超出同龄人的,对性甘微苦人生的诠释,都是可喜的。我们理应看到倪一宁的努力和她努力后的收成。见证过更多不堪的眼,这花花世界中的我们,总算知道了,一个人如果付出的努力够多,她就配拥有更好的。一如此刻,这些鲜花和掌声,是倪一宁该得的,因她为此的付出,所有的荣誉便在情理中。

  2016.4.2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三):已有金盔甲,何必再装傻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不得不承认这个书名起得颇具吸引力,给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气场。

  封面图,天地两片紫蓝,天地交接之处是“火烧云”似的橘红,苍茫的大地上站着渺小的一个人。色彩搭配和谐中有碰撞,风格简洁、大方,有韵味,内涵深远,与书名遥遥对应。广袤的天地之处散落着零星的文字“故事,总是要故去”“愿你还是那个简单的人”,恍若清丽的音符在世间调动,带着灵性。

  未及翻开扉页,便想象着书中或是如诗般的美好脱俗,或是如鸡汤般的富于营养、热血沸腾。青春如此多娇,阳光都在歌唱吧,这样年轻的90后新锐写作者,该是满腹美好与大志吧。

  然而,这一次“闻名推文”的游戏我偏离得有点远。这篇文章,也许会是我第一次用狠话,下笔到这里我都纠结是否继续。有些话,不吐不快,对文不对人,还请作者谅解,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碌碌无为的80后爱书者,不得不惊诧于90后写作者的思想。客观地说,作者文采不错,思维够灵巧,文笔也坦诚。但其字里行间散发着年少轻狂的味道,大言不惭、放浪形骸、故作成熟、自嘲他讽,这种极具自我主义的文字,也许25岁以下的人更有共鸣吧。

  担心我的个人感觉有失偏颇,特意跟90后朋友讨论读后感,有同感:文字让我们感觉莫名的不舒服。也许是年轻气盛,文字带着明晃晃的刺眼之光。

  当看到“清醒地看着世事旋转”,心里有点凉凉的感觉。我们大学毕业挣扎着立足时他们笑傲高考标新立异的这群人,心智早熟,也看社会百态,有这种“看破红尘”的心态很正常。但我情愿相信二十岁的少年有痴人说梦的执迷和天真无邪的呆萌。也许是太想念过去纯粹的美好,才更难接受当代少年的这份清醒与世故。毕竟你的阅历,不足以支撑起这份情怀。

  正如作者所说“我把40岁的感叹强行一直到自己脑袋里”,这文字上的未老先衰,不算可爱。

  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后, “被生活捆绑却反身拥抱”的心态虽不错,但也抵不过历经苦难之后发自内心的从容,挫折该是财富,怎可能是捆绑?

  本书多处用到“底层”“贵族”“上层社会”等标签,这源自作者心底根深蒂固的东西吧。迫不及待地与她口中的“穷人”站到一起,高喊“同情”之口号,带着有色的笔书写“公平”。何必如此迫切地欲盖弥彰。笔端带着尖尖的犀利,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标榜着盛气凌人的博爱。

  “亲情就成了重灾区”,“故乡……不适合劈面相逢”,“平庸者的指点江山”,“血亲也可能包藏有祸心”,用冷冷的语言嘲讽这份温情,一再地讽刺原本美好的东西。描写远方弟弟的故事,字里行间难掩那份厌恶与轻蔑。

  报菜名,曝小资,用自嘲之语,来掩盖炫耀的心态。这份年少的矫情,可以理解。

  所有人都经历过这种年少轻狂吧,何其相似的倔强与矫揉造作,作者不过是坦诚地付诸笔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勇气。

  书名和章名很美,内容与思想却不敢苟同。作者笔下的“世态炎凉”与“自嘲戏虐”、“冷眼冷血”,读来挺心疼的。

  纯属个人之见,毕竟年轻就是资本,我们这些已近而立之年的人也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四):如果要成为一个“对小姐”

  伊能静在离婚六年之后嫁给了她的秦先生,全身都散发出一种幸福女人的香气,却让很多人感受到她对曾经世界的满满恶意。曾经的父母不和,曾经的辛劳打工,曾经低下的爱情……都在她的言语中化为前行的铠甲,也成为很多粉丝信奉的宗教。

  伊小姐甜腻腻地和秦先生对着《对先生对小姐》,无非是在说:“哎呀呀,我等了好久才等到你,幸好没有放弃耶!你要喜欢我的好,也要喜欢我的不好,还要陪我一起变老……”

  难道这就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对小姐仅有的态度吗?

  越来越多的女孩愿意在别人的故事中寻找生活的态度,看看别人的生活,想想自己还能找到哪些可以突破的盲区。可也有一些女孩,自己在生活中奋勇冲撞,从来不愿低头。倪一宁算是这样一个女孩儿。

  书中36个故事也如她在《门》中所言,“……我们家的事情,我只字不提。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扇门。”她讲述在自己生活中来来往往的那些人,讲述那些人的起起伏伏的生活,可是我们却也在字里行间看得出来,她才应该是我们寻找的那个“对小姐”。

  对小姐的无奈

  作为一个从小要做“别人家小孩儿”的女孩儿,要让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同学老师都满意,只能多多少少地掩盖起自己的真实,尽心尽意地表演出别人喜欢的样子。

  《不吃肉的小孩》里有个不爱吃肉的表妹沉沉,她跟着离婚的妈妈来到了姥姥家。沉沉拒绝姥姥加到碗里的肉,拒绝向家里表达我要努力学习,拒绝一切好孩子的标签。字里行间,我们看得出对小姐内心的窃喜和骄傲,享受别人的称赞和宠爱。可是她也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些。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如此争斗的痕迹。取悦他人还是坚守自己,这永远是一个“好好先生”和“好好小姐”难以抉择的问题。纵使用一张虚伪的脸面换取他人的开心,至少也能让自己感受到踏实和心安。

  “其实我没那么爱吃肉,也不是真的无辣不欢。……我试图用没心没肺的笑容平衡多心,用爱吃肉来遮掩其实爱吃醋的真相,用重油重辣的口味,来扮演坦白直率的明朗少女。

  嗨,其实,即使知道对小姐带着假面,我也乐得去讨好。她多多少少是在意我的感受,而不是任由我的喜怒哀乐躺在她脚边被拾起或者践踏,我为什么不去爱她?”

  对小姐的正义

  受到周一清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洗礼,每个人似乎都曾被教育成拾金不昧、刚正不阿、见义勇为的“小卫士”。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天平似乎决不能向邪恶的一端低头,否则将会迎来道德的无尽鞭挞。

  《共你同途偶遇在这生死场上》讲到生活中听闻的每一场悲剧,地陷、塌方、爆炸、杀人。当这种不幸只是通过网络和电视传递到我们面前,它不过是新闻、是数据。哪怕见到了通过信号传输过来的图片和视频,不过让我们多了一个在微博、微信点蜡烛的理由,我们靠转发显示自己的爱心,却在心底多多少少滋生出“还好我当时不在”的庆幸。

  活得越久越发现正义不过是年少时的戎马幻想,面对办公室的尔虞我诈尚无力应对,何谈呵斥公交上的小偷,何谈救国救民。正义的光环越发灰暗,我们能够保守的能量不过是让自己不逾底线。

  “我们除了识相的沉默,什么长进都没有。

  “事件一过,话题一散,你我继续埋头,不是汲汲于富贵,也要换取一个嘹亮的功名。

  “而跟你同途偶遇在这生死长上的我,又能做点儿什么呢?我也只能给就近的人,一个凄凉的,但是足够用力的拥抱了。”

  对小姐看到的爱情

  才子佳人自古被奉为佳话,白头偕老也是新婚之际的祝福。两个人爱上彼此也许只是一个眼神相对的瞬间,之后却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各种磕磕绊绊。

  《姑娘不漂亮》中有个土豪景丽,爱着家境一般的帅哥,虽然知道对方喜欢自己口袋中的人民币,却也坦然接受这种别人不看好的感情,用尽自己的所有对他好。即使面对劈腿室友的狗血剧情,却也能够不哭不闹地放开手。

  《你往独处去》中有个七十岁的老太太,颇有教养,却也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在所有人都认为应该颐养天年,和老伴搀扶着彼此走向金婚的时候,她却选择了离婚。他人的不解和劝阻并没有成为回头理由,离开仍像她平日的态度,云淡风轻。

  爱情不是别人眼中的甜蜜和苦痛,而是自己感受过的真实。会面对他人的鄙夷与不屑,会面对他人的羡慕和祝福。可别人眼中的爱情终归是镜花水月,自己的口味适合清粥小菜还是麻辣香锅,只有吃过了才知道愿不愿意一直品下去。愿意,就尽全力去爱,不愿意,就果断地放手。

  “哪怕已经看到了彼岸,哪怕听见了观众席上的鼓掌,哪怕筋疲力尽很想入港,可是当我知道那不是我要的岸时,我还是掉头,往苦海里去。

  走过了懵懂的少女时代,似乎很多事情都烙上了“如果重来,我绝不会……”的痕迹。对小姐也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颠覆着自己曾经一沙一石堆砌成塔的人生观、道德观、爱情观。犯错也好,固执也罢,既然走过、笑过、哭过,也不要再介意对与错。总会期盼在下一场生活的格斗中“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

  已发表在《新华书目报》2016年4月4日A06版

  http://b.xhsmb.com/20160404/news_6_1.htm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五):你快乐就好

  “你为何做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做什么事都不动脑子?”你会以为这是家长说孩子吧,其实不是,是一位领导说他的员工。其实听到这样的话,我突然觉得,我似乎也这么说过自己的孩子,只有你被被别人扁的一钱不值,你才会发现原来被认可是那么重要,我现在的感受,孩子一定也有,为何要那么说人家呢?谁不想把事情做好呢?谁会那么没有羞耻心,就连孩子都会有?难道成人会没有吗?

  倪一宁著的《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我读完之后,脑海里闪现的就是你快乐就好。倪一宁是1994年出生的孩子,为什么说他是孩子,因为与我的儿子差不多,说道这,心里有点小伤感,我怎么一不小心就老了。好了,还是别矫情了,言归正传,这本书应该是倪一宁写给自己的,里面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梦想与现实,虚荣心、好胜心与不甘心,我一直想,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他们长大了,有思想了,能独立思考了,他讲了36个令自己心潮澎湃的故事,这些故事会打动别人吗?我只能说打动我了。

  其实人活在世上确实很艰难,大家如果看过央视的《开讲啦》,就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些名人所经历的艰辛和磨难,没有一个人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这档节目,我还喜欢看《欢乐喜剧人》,每次看这个节目都是为了放松的,但是大多的时候却笑不起来,都说笑星幽默、机敏、睿智,其实他们苦恼的时间更多,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他们冥思苦想,费尽心机,耍宝卖乖也未必有好的笑点,带给别人欢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最近单位工作非常忙,你会发现,工作量一大,有些工作质量就会下降,这些与人的精力是有关的,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做工作自然不能贪大。现实中你会发现有些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揽了很多活,以为自己很出色,实际却是井底之蛙。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每一名成员都要心往一起使才会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你站得多高,摔得多惨。

  人确实应该勇于挑战自我,所有有梦想的人都不会甘于平庸,但是你在挑战自我的时候一定得认清自己。如果是一个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就要有凝聚力,怎么才能有凝聚力,作为团队的领导自然要为手下事事着想,如果你是团队的员工,那你就要时刻以这个团队利益为重,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看文学类的书,看别人的故事,自然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读年轻人的书,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总会被一些文字所打动,人生跌倒不怕,出错不怕,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这又让我想起文章开头那位领导批评员工时所说的话,教训别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种是激励他,让他有些信心,然后努力去做好,还有一种就是打击,把他的信心完全打击没,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让你每一次都会觉得他愚钝,他无能,时间久了,他就真无能,真愚钝,可是当他去别的单位时,被另一位领导激发出潜能,或许还会成为你强大的对手,这就是领导的管理学问。最后我想对那位被训斥的员工说:你快乐就好。你快乐来自你的付出,你付出多少,你就收获多少,勇敢向前没有理由,有的只是你披甲上阵的勇气,有了这个勇气,你自然会勇往直前。

  都说年轻人是在不断碰壁中成长起来的,人生苦短,往前奔跑的同时,还要时刻记住,人生,快乐就好!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六):青春的成长是一种痛苦的蜕变

  倪一宁的《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里面的36个小故事,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很贴切,平常的语句却能表达比较深刻的寓意,非鸡汤让人读过就不曾再想起。青春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下不同的青春过往,青春的成长是一种蜕变,而且是痛苦的蜕变。

  青春的最早记忆应该都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吧,或小学、或初中、又或者是高中。在每个时段我们的记忆侧重也会不同,小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天真的打打闹闹开开心心就好,好像很少会发愁考试怎么怎么样,最愁的可能是每到春节的时候是不是能得到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

  到了初中的时候,稍微的情窦初开,我们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天真,开始真切的意识到有异性这种物种的存在,除了学习之外会谈论异性如何如何,开始为学习发愁,经常会被老师教训不该如何如何,晚上写完作业写私密日记的时候会纯情的写上,暗恋的那个男生今天如何如何,自己开始关注他的种种,中考打断了这种暗恋。

  高中时期渐成熟的我们狂妄的自以为懂得了很多,无论是对感情还是学习,甚至是未来。渐成熟的我们逐渐熟练的应用妒忌、猜忌、撒谎、狂妄、自大......。很多人都在抨击高考如何如何扼杀了学生们的种种,但是我觉得正是因为又高考,才让我们静了下来,慢慢的改善自己、提升自己。

  这是成长的历程,这是青春的成长的蜕变,面临每一次的蜕变我们都是痛苦的,像蛇脱皮一样,把自己身上的好的、不好的,你留恋的、你憎恨的都通通的褪去。

  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也又五六年了,我觉得大学那段时光真的是用来挥霍的,原以为大学或许就等于半个社会,可对比社会的现实来说,大学真是温暖的巢穴,你不用去畏惧任何东西,你也敢于任何压迫自己的人或事去做斗争。本应用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被我用游戏、旅游、吃喝玩乐通通摧毁了,自以为是的认为大学 就应该这样,好像真的是为了高压下的高中三年的一个发泄。当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一霎那,我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无情撕裂我的“保护壳”,一点不留情面的片片撕下来,我好像赤身露体的暴露在社会上。我开始彷徨、开始迷茫了。

  在我的身上大学进入社会是一次彻底的蜕变,彻底的把我身上种种的优越感带去了,同时也有可能带走了我一丝丝的纯真和向往。

  青春的记忆是美好的,青春的成长却是痛苦的蜕变。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七):山川与湖海,都是必经之路

  3月18号,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经推出,便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又是一首有关情怀的歌曲,而情怀说到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听着这首歌,我阅读了倪一宁的《赐给我理由再披甲上阵》,如果说情怀是对年长的人来说的,那么对于年轻人,这个词的转化词就应该为梦想。

  对于作者和我们来说,需要披甲上阵的生活,应该就是追寻梦想的生活,文中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她急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是因为她意识到,人越成长,愿意说出来的话越少。

  我想正是因为这个,作者才会将自己想记录的想法与生活的琐碎,完整清晰地写出来,也许在几十年后,我们再翻出这本书来看的时候,才会明白,到底什么是“情怀”。

  情怀就是人心底最脆弱不堪的部分,它一直在假装掩饰,不会被轻易触碰,但一触便会引起轩然大波。

  年轻时,总会觉得生活在于追寻远方,所以,面对眼前的挫折与困难时,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说,没关系,这只是生活的磨砺,好的都在后面。

  只是这种磨砺的截止日期,我们都无法预测,而无论多强大的内心,也终抵不过日复一日的平淡与苦闷。

  这些我们一度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事,也会渐渐忘记,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来这世上一遭,所收获到的礼物。

  每个人的二十多岁都是生命中最纠结最快成长的阶段,刚刚走出校园奔向社会,我们需要保留的是我们对人生的美好期望,需要成长的是认清生活。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勇敢的人,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还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纠结的年龄,作者将能回忆起的所有往事,那些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精髓的事情,一吐为快的写成了这本书。

  许巍的歌中,最洗脑的莫过于副歌部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了人间,为找寻那片海不顾一切”

  副歌部分在整首歌中一共重复了六遍,而这脍炙人口的词条,也成为了生活的标杆。告诉人们,不管你有没有追寻自己的梦想,都还有机会,梦想就在远一点的地方等你。

  所以,在二十岁的时候,驻足停下,好好看看前方的路和已经走过的路,留下那些可以带给你希望,带给你回忆的事情,一起前行!

  很多时候,停下也是一种前进!重振旗鼓,才可以出发去更远的地方!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八):我为什么而写作

  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恍惚觉得自己身处东亚文学论坛现场,莫言盛情邀请我上台作个报告。

  但短暂的羞赧过后,我仍觉得这题目是合适的,哪怕身后没有一堆记者举着话筒追问,哪怕面前没有读者热烈举手提问,哪怕我只是一个人蜷在椅子上,噼里啪啦地打字,偶尔停一会,就像之前很多次那样。

  也时常会被问起,小姑娘怎么喜欢写东西呀?我通常都含糊地笑笑,说平时太闲了。一则写作这事总给人以不好的预感,从仓颉造字那天风雨大作起,文字就伴随着灾难和凄苦而生。我小时候一想到作家,脑子里就浮现出光秃秃的墙壁和乱糟糟的书桌,穷困潦倒的酒和愁云惨淡的烟。另一方面,一个二十岁的女生,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总显得特别“失意”。敏感有时就是难搞的同义词,而拨开真相需要的犀利和刻薄又是那么容易混淆,大家还是更愿意接纳一个讲话自带波浪号的女生,而不是一沓充斥了观察和意见的稿纸。

  其实人生理想还是做一个,发“今天长这样”配自拍都能转发量过千的肤浅女子啦,可惜我妈生我的时候不太走心,于是我只好走了另一条路。

  几天前二十周岁生日,睡前我想替这二十年做个小结,突然发现,直至今天,完全出于我自己意愿,少有外力干涉而坚持至今的,只有两件事,其中一桩就是写作。另一桩是减肥。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好学生,就是在青春电影里,草草几帧剪辑就能概括的那种,镜头扫过我翻书的侧影,然后定在了主角挺拔的鼻梁上。但就是这么平淡无奇的成长,我也和所有人一样,要靠二十年来完成。我学过奥数,有男生一边转笔一边心算时钟十二点时敲几下,我老老实实地对着答案倒推步骤,虽然最后拿了16分吧,可每次课我都风雨无阻,草稿满满,也算对我爸妈有了交代。我学过钢琴,学会了把闹钟拨快把小说放在琴架上单手翻页,也学会了怎么用喝水上厕所这个无限循环打发时间,但也拖拖拉拉学了十年,考出十级,爸妈的钱不算打水漂。我是个特别爱面子的人,容易被眼泪和温情击中,一旦谁对我有过期望,我就会尽力满足他的期待——用陆琪的话说,就是为别人而活。

  我不怎么喜欢读书,但我喜欢爸爸在家长会上被别人的爸妈羡慕,喜欢妈妈跟一堆中年妇女聊天时抬得起头来,所以就尽量读得好;我也不怎么喜欢学术,但当导师郑重其事地夸我有天分时,我就自觉有了研究许广平到底讨不讨厌萧红的义务。虽然鸡汤大厨们反复告诫,要抛开他人目光的束缚,挣脱虚荣心的捆绑,为自己而活。

  但说真的,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也挺好的,跟着指示牌,哪怕走的不是最便捷最有趣的道路,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有次跟人闲聊,说其实想读的是考古和历史,钻在瓶瓶罐罐线装古书里不出来,对方是个热血青年,抓着我的手说那你为什么不退学,离开这个敷衍的专业,去追求你的梦想?我愣了一下,反问她:“你知道我跑进这个敷衍的专业,费了多大劲吗?”

  是挺没劲的,我就像一个刚从老虎机里赢了两千的新手,把钱攥在手里,不敢趟进一场新的赌注。握有很多资源的人可以随便挥霍,哪怕下错了高架口,都可以通过封锁路段来掉头;一无所有的人特别无畏,他们赤着脚随便变道,红绿灯也只是摆设;只有我们这种,攒着钱买了辆大众的人,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离栏杆近一点都怕刮花了车。

  所以我还是跟着大部队,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地,走在据说指向平坦前程的道路上,而写作,就是时不时开一趟小差,哪怕没勇气彻底变道,也试着把一只脚,颤颤巍巍地,踩在不远处蓬松柔软的土地上。

  我没法过一百种人生,但幸运的是,我可以观察。

  上大学后第一次回家,是搭舅舅的车回去。舅妈坐在前面剥橙子分我们鸭脖,大一点的妹妹梗着脖子跟他们冷战,小一点的坐在我膝盖上,兴高采烈地跟我演示iPad排行榜第一的游戏。不知怎么的,我提到了八九年著名的学潮,舅舅接腔说:“那时候我也去啦,我们武汉的抢了一辆火车,直接就进北京了。住在广场上的帐篷里,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我有点懵了,他一边按喇叭一边继续:“其实我也没跟着抗议,就竖了块牌子——武汉大学支持你们,就跑去爬长城了。”

  舅妈在旁边掐他胳膊:“是不是你们那个系花跟你一起爬的?”

  我想起来了,我见过那张照片,当时还清瘦的舅舅戴着巨大的黑框眼镜,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招牌下,旁边是穿着长裙长发披肩的系花。他搂着她,一脸志得意满,和广场上那些人一样踌躇满志,他们都觉得,那些设想里的场景,都会一桩桩实现。

  二十多年后,他成了要刻意控制肚子的中年人,旁边是年轻的小妻子,身后的女儿们埋头于微信和ipad,她们对那场惊心动魄的往事一无所知,而他也只是随口带过,连细节都过滤。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宽大的车厢变得拥挤,二十年前那个假装热衷国事兴致勃勃泡妞的愤青,和这个关心证券指数楼盘广告的中产阶层代言人狭路相逢,他们两两相望,他们不曾相忘,他是他深埋地底的火山口,他是他喷薄过后的岩浆岩。

  我总是迷恋这样的时刻。人的一生像是一条澎湃的大河,来路不明,高深莫测,只有偶尔涨潮时分,在沙滩上留下一两枚贝壳,暗示曾经在哪一处绵延过。我总是被那些小小的贝壳打动,被这样蜿蜒的线索打动。“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那一点微光,总让我想要凑近,窥探里面的庞大而幽深的全貌。

  这学期我选了门课,名义上是讲孔孟,老师却是吴思刘瑜们的忠实信徒。坦白讲,我不太喜欢他,人到中年,仍然活成一只愤怒的小鸟,心态固然年轻,姿态却已不甚体面。印象中最深的画面,他穿着夹克衫,领口处沾了灰,头发乱蓬蓬的,站在讲台上激烈地抨击三峡工程,底下学生一片平静,手指按键时丝毫没有停顿,我旁边的女生小声嘟囔:“他好像油漆工哦。”

  果然被学生举报了,那天早上,系主任亲自过来听课,就坐我斜前方。

  系主任和他年纪相仿,墨绿色的套装还很挺括,起身时小心翼翼地,用手拢了拢裙子边。指甲弧度圆润,手上皮肤微微松弛,却也还细腻,显然不会找不到黑板刷就拿手背擦。她侧过身来问我,平时这老师也说这些吗?我 “嗯”了一声,然后看着她脸上浅浅晕开的淡紫色眼影,补充了一句:“也讲教材上的内容。”

  讲台上的老师显然有些发慌,心知是学生举报了他,却也不愿意认怂,他话讲得越发狠,评论得越发肆无忌惮,甚至用食指猛烈地敲击桌子:“我现在说的这些,不过都是常识。”

  我看着他一簇簇立起来的头发,和前面女老师手腕上的宝格丽,觉得这一刻荒谬又现实。他们是大学同学,一个进了中文系,一个读了哲学系,二十余年后,他们一个在讲台上努力维持声势,一个坐在下面不动声色地生杀予夺。

  我没有权利或能力去评判这两种人生轨迹,就像我端坐在车里,看两个舅舅短兵相接又握手言和,却始终说不出更喜欢哪个。我能做的,是用眼睛记录这一瞬,我相信这些记录会像pop star游戏里那样,层层相叠,霎地消除,然后就能蹦出全新的世界来。

  这可能就是我写作的原因。有时世界像田径跑道,有人致力于奔跑,有人就想晃荡到终点,我是那个拿着相机的人。我迷恋曲径通幽的人性,和它偶尔泄露出来的那点秘密。我迷恋人们遮遮掩掩的小心思,也迷恋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我迷恋失败者念念不忘的“假如”,也迷恋成功人士唠唠叨叨的“人生哲学”,我迷恋祖母们在豆油灯下有条有理地诉说平生一幢幢伤心事奋斗史,也迷恋孩子们为了争夺长辈的宠爱大哭大闹假装懂事地分玩具;我迷恋男人们在酒吧里一杯杯倒鸡尾酒陈述深情的同时收好女郎递来的写有联系方式的纸巾,也迷恋女人们对着前男友的老情书哭得一塌糊涂然后补好妆去赴新的约会。我迷恋那些人性中的不光彩和不服输,那些表演欲和控制欲,那些拆台和成全,伟大和委屈。

  初中时因为成绩太好而错过了我们那片的混混头子,高中的早恋对象都品学兼优得像是相亲市场抢手货,眼看大学过了一半,还是踢踢踏踏地,跟着大家一同前行,哪怕偶尔心不在焉,边赶路边打哈欠。我猜你也一样,是裹在洪流里的那颗砂砾,只能跟另一颗砂砾,擦身而过。我们的青春不够放肆,没法像美剧主角一样把周围人睡一遍,后座女生只会拿圆珠笔戳你却不会替你讲解习题,甚至连那点残酷,都和社会的残酷别无二致——弱肉强食,阶层清晰。但我想,记录本身,就意味着质疑和反抗,就意味着从心灵鸡汤的勺子里跳出来,从描绘的甜腻未来中跳出来,跳到这个五毒俱全却又清澈见底的世界里。

  我们就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只是有时啊,我说有时,我低头分辨泥潭里的足印,从陷下去的码数里,我照见了你的脸。

  ——摘自倪一宁《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序言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九):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坚强

  倪一宁的书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与我力量,而这本《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则让我学会了坚强,字里行间给我力量。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没有了坚强会如何的懦弱与不堪一击,所以我渴望它快些来到我的灵魂深处。

  我渴望坚强,是因为灵魂深处早已经只剩下了一片稀疏的草地,培育它们的,只有我的泪水以及无法掩盖的懦弱。灵魂深处的小草们呼喊着,呼喊着需要坚强,需要坚强来照耀他们成长。而我,又何尝不是像他们一样,无声的呼喊着坚强,可是它却迟迟没有到来,没有到我的灵魂深处,去照耀那些可怜的小草。我渴望他的到来。我渴望着。

  我渴望坚强,是因为我不想成为温室中的花朵,我渴望像站在风雨底下的大树一般,不惧风雨,英勇无畏,笔直的抵抗暴风雨的打击,大喊着:“我不怕!”。可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我缺少了一份坚强,因此我不能像大树一样无所畏惧的抵抗暴风雨。正是因为如此,我渴望那份我缺少了的坚强,我一直渴望着。我渴望着。

  我渴望坚强,是因为我日记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记录着自己的不安与懦弱,它每一秒每一刻都在向我耀武扬威着,举着胜利的白旗,白旗上很显眼的五个大字:姚乐很懦弱。我不想被懦弱的泪水与做作的笑容掩盖自己的坚强,我想让它重新回到我的身边来,替现在懦弱的我与内心的不安战斗,成为新的自己,成为勇敢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渴望着。

  我渴望坚强,是因为人生仅有一次,就像郭敬明所说的:“人生只有一次,何不活的飞扬跋扈。”对啊,人活着,哭着是一辈子,笑着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不用自己最美丽的微笑与最闪耀的坚强去应对这只有一次的人生呢?人只有一次的机会,这一次之后,就不容许你再后悔什么了。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你快乐了,结局就是你快乐了;你哭泣了,结局就是你哭泣了——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定理。即使是上帝。所以,我渴望那份本来属于我的坚强,来牵着我走向我不会后悔的道路。我渴望着。

  我渴望坚强,是因为自己早已被泪水淹没,就像淹没在海底的可悲的人,没有任何救命的机会,那种时候,是多么渴望有一根救命草来救你啊。我就是那么渴望着坚强来拯救被泪水淹没的自己,让自己变成不易悲伤,不易落泪,永远笑哈哈,没有烦恼的自己。我渴望着。

  我渴望坚强,是因为很渴望自己变得坚强与坚如磬石。

  我渴望着,那个站在阳光下的女孩,能变的阳光与坚强。

  你呢。谢谢倪一宁——愿每个人都能披甲上阵。。加油!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读后感(十):稍作休憩 继续驰骋

  阴差阳错的拿到了这本书。第一眼,碧蓝的封面图上略带橙红的霞光,再加上书名<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不由自主的给我对内容有一种唯美的想象内容。

  翻开书籍之后。透过文字我看到了些许淡淡的冷嘲热讽,或对人,或对事。感觉和书名有种分道扬镳的呈现。当然,我并没有否认这本书,看过作者介绍,我看到作者跟我同龄的时候有种难以言喻的恓惶。应该说从怎样的生活环境就能活出怎样的文字吧。二十来岁的青葱是简洁的,从不同的成长就有了不同的某某某。

  其实倪一宁的某些看法我很赞同,大多数的我们,对于周遭的情况更多的是想了解参与弄清脉络,然后成为之后某一刻和人聊天吹牛的谈资。大多数成长是付出代价的,但我们属于有资本的,因为我们还有时间。

  在她的笔下不是一往直前的灌鸡汤。而是用更贴近我们的调调,轻描淡写的叙述了人间的冷暖月缺喜怒哀乐。刚看不久的时候我给朋友翻过几页,朋友说这类书并不好看没有太多的意思。其实我是想反驳的,想想便罢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不能强求不是。正如文中文字十五岁的我热衷于刺破别人的自尊,而二十岁的我尝试去同情和体谅。当然,这儿用不到同情这么高大上的字眼,只是每人都有所差异罢了。

  其实翻阅的时候,经常看完一章又翻到封面或是目录,由上至下的浏览一遍,总觉得内容与标题的分道扬镳又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字里行间有股小资的情怀涌现。或许这是当下的趋势。从一种对豪情万丈的期待变成了哟,这样看起来也不错。并不是鸡汤文,但给我了一种另类的鸡汤感觉,不掺假,无重油重盐。清清淡淡的直刺心肺给予力量。

  看着文字给人一种身处咖啡屋在周遭静谧的环境浅谈生活。正如<恕我想做女二号>,是的,女一号太坎坷,虽然大多数有着完美的结局,但是并没有愉快的开头总是跌跌撞撞兜兜圈圈之后才走向终点线,而女二号却在开头就可以愉快的望向远方然后身披铠甲重装上阵。不是害怕失败,而是能愉悦的旅途何必坎坷。

  她文中的角色其实经常能在我们的周围寻觅到,典型的80、90故事模版。对我们的青春来说,这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只需要稍作休憩就可以继续驰骋。总觉得自己可以仗剑屠龙,最后漠然众人。然后可悲可泣一副生无可恋。其实只是缺少一点点理由。差那一点点动力。

  因此,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