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3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精选10篇

  《少有人走的路2》是一本由M·斯科特·派克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一):“杂评”——勇敢的去面对自己,去行路

  本来是一周一本书一周一评论的,还是没能坚持,虽然一直在坚持每天看书,书也看完了,但没能抽出时间来去写每本书的评论,想想还是决心不够吧,也罢!突然觉得,越是压迫自己越是难以完成的感觉顺其自然吧,尽量去坚持,不求全不责备

  看完两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的面对谎言》和傅佩荣的《易经的智慧》,同时手机上看着《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和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

  现在才能静下心来写写《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评论,惭愧

  我认为这是作者付出了大量心力和大爱写出的作品语言客观乃许多著作者少有。虽有个人感情在里面,不过也是客观描述体现了一个心理学家的基本素养,对彼此区分较好。值得许多人尤其是中国人反复咀嚼消化,付出实践。因为,我认为谎言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风气影响下十分普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社会、国家,无不充斥着谎言与虚伪,这是为什么?每个人心中有每个人自己的答案,个人认为最为根基的部分可能是不愿承认自身的不完美欢迎讨论和拍砖)。

  M.Scott Peck因为自己一个曾经治疗3年多未果的典型病人而萌发了对这一系列病人的分析总结成文,从微弱的自欺而内疚,到撒谎成性,到自欺而不自知,再到心灵的谎言,从儿童的谎言到成人的谎言,作者循序渐进的叙述着撒谎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的迫害,直至导致的犯罪事件,最后再到国家层面的谎言和欺骗,历史的谎言。谎言使一个人邪恶,使与之接触的人染上邪气,即使是训练有素心理学家,使一个国家也变得恐怖,通过对这一系列相关谎言的总结,作者分析了其中可能的原因,提出种种在理的假设

  作者认为一个成人的谎言来自他对自己缺陷的遮掩和不承认,这种人存在自恋或恶性自恋(两者存在质的差别),而一个儿童的谎言来自对自己的不自知(也可以说不认可),而这种不自知来自与父母小孩的某种不认可、不尊重或缺乏爱的给予,甚至是以恨相对导致。但是谎言对儿童的迫害却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和面对的,这种无力和残忍让人汗颜,而很多大人却还不自知,直到最后自己的小孩发生可怕事情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作者所描述的美国,在国内也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谎言可以歪曲一个正常小孩的心灵,最后导致行为异常,做出匪夷所思行动

  可以说任何一个不接受自己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自欺欺人,因为不承认自己的缺陷或错误,也许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某一个方面总会以某种方式进行对自己或他人的欺骗,对于不自信的人这种处理方式尤甚,不自信的人总会对自己存在种种不满,因此总会向外界寻求某种认可,评判也会来自外界,而对于自已不满的特点则大多会采取部分隐瞒、遮掩或是欺骗,而欺骗会进一步导致谎言的蔓延,最后撒谎成性。

  另一个较为普遍的可能便是书中首个案例里面说到的,恐惧导致欺骗,由于一个人对于自己可能会死亡,或是对某件事情、某个人的恐惧,会将这种恐惧以欺骗的方式进行转移,久而久之可能会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导致撒谎成性,最后可能进入撒谎而不自觉灵魂层次,被作者称为心灵的谎言,这类撒谎者连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也不易察觉。在生活中,许多撒谎者都不被人察觉,他们智商过人(也许外表看起来笨笨的),就像一台精密的撒谎机器,充斥在我们周围而不自觉。撒谎者,即使是撒谎成性、邪恶的撒谎者,也不易被人察觉,也许仅仅是给人的感觉很异常或特殊

  身为当权者或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持已得权利和利益,总会或多或少的撒谎,这在现今的社会被很多人诟骂和不齿,以当事人立场来向,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为了逃避失去和恐惧,我们总会欺骗自己,欺骗身边的人,有时可能撒谎也不自知,已成某种习惯,尤其是不顾任何非达目的不可的人,这又是何其正常。

  作者最后提到了“对于一身邪气的不自知的撒谎者该如何?”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评判标准,好与坏,善与恶,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教育我们的基本认知,我们总会对某一类特质性格的人产生反感(这在心理意义上是对自己某个方面的外部投射),对于撒谎者尤为如此,而作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产生反感或是敌对,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我们自己也产生邪气,被他们感染。尤其是对我们身边的这种人,也许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撒谎者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不是每个人都能让其他人识别。关于此,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个概念“不敌对的坚守”,虽然相关性不大,但是这里面提到的“不敌对”很有力道,对于撒谎者的针锋相对,不需要反抗和敌对,也不迎合,可以采取旁观者的心态去冷眼观之,并去理解包容,接纳那个人,也许是接纳我们内心中那个撒谎的一部分灵魂,勇敢的去面对撒谎之人或是撒谎的自己,以诚待人,以诚待己。

  面对谎言难在觉知与坦然、勇敢!!只有坦然面对自己,坦然面对恐惧,坦然面对失去与离开,用爱去接纳一切,爱能给予我们面对这一切的勇气。用爱去化解矛盾,去化解对谎言的敌对,才可以减少谎言,减少邪恶。

  关于傅佩荣的《易经》

  是选择性看的,算是了解性的,并无完整阅读,一直觉得易经是本很神圣的书,高深莫测,一般人难以揣摩,看过了解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仅是一种人生判据的智慧方法,有其自成一体哲学体系说白了其实是借我们的因缘际会,让我们得到来自自身的某种暗示,让我们心安的在该有的路途上行进,以这套哲学为指导,通过德行、能力、智慧不断提升自己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

  占卦包括习知每个卦象的义理,还有对象数的解读应用问题。虽是求助于某种神秘的方法,却也是对自己德行的要求努力方向确定,也不失为行走人生正路的良方。总之既有其科学一面,也有其实用的一面,不愧为第一要经。值得花时间反复习得,作为人生智慧储备。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我觉得这本书应是恋爱中的男女或是婚后男女必读书籍,以前听过身为心理学家的师母谈过多次,男女的思维方式、谈话方式的差别,以及造成这种差别可能的人类演化进程影响等等。看过这本书之后有了更为系统和详尽的了解,男人对于信任、赏识和能力的需求是女人难以想象的,女人对于交流沟通、感情表达的需求也不是男人寻求解决之道所能解决的,不了解或是不接受这种差异,只会适得其反,让爱生恨。仅看了一半,后续的回补。很值得反复研读的一本书。

  《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

  这本书是一个弟弟推荐的书,他是去年年底接触的这方面的知识,春节期间我们谈了几个下午,交流很多想法体会之后,他推荐了这本书给我。也是一种缘分吧!生命中的相会总是有理由的,我相信

  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因为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很多概念,没事的时候拿着手机一点点的啃,有些话需要反复咀嚼和实践才会有体会和微弱的效果。作者的主张是: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亮照亮自己。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看似不同,却有相同,相同在于“佛性”(个人理解),只有用自己宁静的内心去如实观看,才能觉察到真相,任何真理不是向外寻求或获取,应都是来自自己的体会与悟得。每个部分内容都很精简,然需要静心去体会与琢磨,是一本需要长时间阅读的书,不能急也不能放。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二):少有人走的路II--勇敢地面对谎言(summary)

  少有人走的路II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关于谎言的,书中案例很丰富,较之I感觉可读性更强。

  首先第一章就指明为什么要专门用一本书来写谎言——人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逃避问题和痛苦造成的,而人们逃避的方式就是说谎,所以说谎是心理疾病根源。接着第二章就在写谎言背后的故事,为什么会撒谎——不敢自省,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第三和第四章则在讲述谎言对我们的影响,分别从孩子成年人两个角度来阐述了谎言对他人的影响。第五张我觉得是一个补充,是关于撒谎人更高的一个境界,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撒谎。虽然我目前还不是很赞成作者的这个观点,我认为他们对自己的撒谎行为是有自知的。最后的一章也就是关于如何战胜谎言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谎言在集体中的影响和表现,由个体上升至集体。

  就文章结构,如果我来写这本书,首先会先写谎言的定义,现在越来越觉得定义的重要性了。以前觉得一帮人在讨论的时候总会花上好久先来确定探讨主题的定义是很无趣,也很无用的。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如果你连自己思考中心都不知道是什么那又如何来进行探讨呢?接下来讲谎言对我们的影响,如果没有意义那就不用讲下面的这些东西了都。然后我会讲述谎言的产生机制,为什么会有谎言的产生。接着谎言的表现形式,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识别出谎言。最后如何解决。可能还会加一部分关于后续调差,即那些说谎者在经过心理辅导后面对谎言,他们的生活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是否还会又重蹈覆辙呢?这么一溜写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写病例报告,和专业书上真真一样啊。。。所以这也是这么多年的学习对自己影响的一种表现方式吧~~思维定式~~

  看完这本书,觉得总体来说对谎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了更多的理解,需要勇于面对困难和痛苦,而缺爱又是导致我们不敢面对的最大原因,所以解决的根源在于爱。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谎言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虽然我现在还说不上为什么,但在人类出现这么多年中,谎言也一直如影随形,所以肯定有其存在的土壤。就好像恐惧,对蛇的天生恐惧感使得我们躲避和蛇的接触,提高人类的生存几率。所以谎言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意义呢?

  还有个问题——撒谎成性之人为什么是邪恶的?这是我看这本书时始终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整理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撒谎成性之人在面对问题时选择逃避痛苦和责任,所以他们就会选择编造谎言。其实就编造谎言这个事情并不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你说你的,关于pi事。但重要的是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吧,如果不是你那就是别人。还记得那个哥哥自杀的男孩父母吧,由于他们没有承担起哥哥自杀的责任,所以他们就不会疏导弟弟心中的想法,导致弟弟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哥哥,最后弟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撒谎之人也就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各种影响。

  end~~国庆快乐祝~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三):善与恶 上帝魔鬼

  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上帝和魔鬼的话,那么人类的灵魂则是他们争斗的战场

  上帝赢在生命的起点。他巧妙的利用了向外扩散、不断流逝宇宙能量,创造了一种逆流而上、蓬勃发展奇迹——生命。

  但是魔鬼也一直在生命的终点迎接着所有人。虽然魔鬼在充满生机的事物面前遁于无形,可是一旦你的生命力消亡,魔鬼便会趁机而入,带你随着他的脚步漂泊、消亡。

  关于善恶的思考,有人说这是与生俱来性本善的世界,但因恶而蒙尘。

  事实上物理学的自然律来解释事物的腐朽,诠释“恶”比较容易。 而生命进化为益加繁复的形式,则太难被了解。

  依惯例,懒惰勤劳常见

  如果我们谨慎的思考其中的道理,假设这是性本恶的世界,却不知不觉受到善的“沾染”,所以逐渐转好。

  那么就是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生命,那么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宇宙不断扩散、温度渐渐变低的规律来进行的。这种规律本无善恶可言。

  而生命却恰好在这种不断扩散的能量洪流中,在万物消亡冷却的大环境中,吸取了光和热,像水车一样在自上而下溪水中转动,开始生长、繁衍、蓬勃不息。

  如果生命的力量是善,那么产生生命的大环境中,那种无法抗拒的消亡,便是人性中的恶。

  说谎、偷窃、欺骗,以及一切扼杀生命力的行为,都是由此而来。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四):心灵成长之旅2

  这不算是一次愉快的阅读。相对于《心智成熟旅程》,《勇敢地面对谎言》所包含的内容有些触目惊心。这种心情,就像无能为力地看着一位陷在流沙边上,想要拼命远离又不得不被沦陷,而不断挣扎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是第二部作品,也是与旧版相比新增加的一本内容。网上实在没有找到分享,买了实体书回来看的。

  先来看一段派克在书中为乔治治疗时所说的话,“你每次遇到问题和痛苦,都不敢去正视,只知道用谎言来欺骗自己;你不愿采取行动,甚至连想都不愿去想,只会选择逃避。当你感觉自己几天之内就会死时,你逃避;当你面临不幸的婚姻时,你逃避。然而,这些事情并不是你想逃避就能逃避得掉的,它们会以病症、妄想和强迫行为的方式来纠缠你、折磨你。你一心希望心理医生帮助你摆脱那些纠缠你的妄念,但是却不明白,你自己必须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我之所以在你折回现场这件事上不给你建议,就是要让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任何人都无法包办代替,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终日为问题所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戳穿意识中的谎言,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成长,心智才能成熟。”

  乔治是一位强迫症(最典型的强迫症就是总觉得自己忘记锁门,还跑回家去求证,虽然极不情愿,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折回去)患者,他总是无端在脑海里幻想自己的意外死法,并且为了验证自己那样死不了而跑回现场去求证,在治疗的过程中,病症却不断在恶化。这段对话时派克医生在最后的努力中直剖内心的一段。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是很能明白书中所谓的“撒谎成性的人”,思考后的总结,直白一点来讲,就是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真实内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理想形象,而塑造出一种自我防卫的心理空间,拒绝心 灵成长,拒绝心智成熟。

  派克在书中对这种“撒谎成性的人”概括出以下一些特点:

  1、 习惯于别有用心地找别人替罪,而这些行为又往往令人捉摸不透。(实际上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而把责任推卸在别人身上,以获得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

  2、 难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且极度不服他人对自己自恋的伤害。(谎成性的人不是自信,而是自恋,更有甚者成为恶性自恋。)

  3、 很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极力地维护唯我独尊的形象。一方面追求稳定的生活,一方面又心存恶念、蓄意报复。(其实也不都是唯我独尊的形象,从书中的例子可以看出来,这是概括的说法。可统一的是总在自己心中有一个形象标准,想让别人那样看待他。假如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是恼羞成怒就是心怀怨念。)

  4、 在压力面前思路混乱,类似患了轻微的精神分裂症。(这算是比较重症的患者才有的表现。)

  这些特点之外还有一些特点,作者没有单独列出来,不过在案例中都表现到了。还包括:自以为是、控制欲强、自欺欺人、不知反省、缺乏愧疚感。

  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嘛。(当然那些特点不会在一个人身上全部拥有,要不然真的是没救了…)

  可以想象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被拖进流沙不断掩埋的过程。事实上,派克书中的例子介绍了撒谎成性之人的孩子或者伴侣,有自杀、失去个人独立人格以及陷入忧郁症的。

  庆幸我们不是这样的人之余,还可以借用书中的知识让我们去辨识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撒谎成性之人,不自觉的会让人感觉到压抑和恐惧。派克也说这样的人对于心理医生也是难以应付的,并且他们的治愈率要比其他心理症状的治愈率要低很多。

  “心灵的谎言,是指甚至连撒谎者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撒谎者的潜意识将他们的心理蒙蔽、欺骗的谎言形式。”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能得以成长和成熟。

  认识到撒谎成性人的危害,并不是说他就不能不被治愈。只有勇敢的面对谎言,才会去解决问题。

  所以,正视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人的观念具有某种惰性。这种惰性是指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和思维模式,便不愿意去改变。”(还记得心灵成长之旅1中提到过的人的惰性问题吗?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

  “人之所以将错就错,就是因为惧怕改变的观念,因为那将花费相当大的气力,并需承受痛苦。一个人要想改变观念,首先要有自我怀疑及自我批评的心胸,敢于承认自己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想法也许并不正确。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各种纠结和困惑,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因为此时的我们会难辨是非,不知应该何去何从。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变得虚怀若谷、毫无偏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希望找到正确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成长了,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

  一个自己陷入撒谎成性病症的人,只有依靠所给予的爱,才能最终拥有战胜谎言的勇气。

  派克还提到了除个人之外,大到一个集体,或者一个国家在撒谎成性的阴霾下发生的惨烈事件。派克提到了希特勒的纳粹,根据最近看的书,瞬间就想到文革…

  我想,我们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照料自己的心灵,不断的以正面和积极的能量生活,也仅是为了最简单的愿望:快乐和幸福。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五):大多数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是对我个人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一直滋养着我的心灵,让我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挫折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说之前的那本书告诉了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人,那么《少有人走的路2》就是告诉你坏人是如何长成的。很不幸,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坏,这是一条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

  在评论这本书之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对自己撒谎?骗人一般都是为了利己,那么骗自己是为什么?如果正如这本书里所说,对自己说谎是伪善、恶的开始,我们知道这一点后还会继续骗自己吗?阅读本身不会带来改变,阅读后的行动才会。

  这本书和上一本不同,基本都是用案例加评论的方式来阐述。格局变小,但让读者对论点的理解更深。整本书的观点是,缺乏爱是谎言的开端,而谎言是恶和伪善的生长地。当我们不被爱、缺乏爱的时候,我们会用谎言来维持自尊,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提醒我们注意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生机。

  我相信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给你不太舒服的感觉,但是外表看不出什么问题。一旦你深入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会说一些太明显的谎言,并且从内心深处认为他说的是实话,是你不太宽容/太敏感/不够重视他们。这些人在遇到某些特定的事情的时候,仿佛失去了思考能力,固执己见,对再明显的证据都会视而不见,让你感觉他们完全像是封闭了的人。有的时候,他们是受害者,有时候他们又是施害者。施害者制造了受害者,又让自己的病情也更加重。很不幸的是,这是很多亲密关系中的现状。一个施害一个受害,互相依存,少了哪一方这变恶的公式都不再起作用。

  我想重点说一下孩子,因为孩子其实是一张纯白的纸,是养育他的大人、周围的环境在他的心灵上涂涂画画才造就了他。如果大人不敢正视自己,那么孩子往往是他们谎言的攻击者。改变自己太难,歪曲事实指责别人却很容易,孩子是家庭里力量最弱的人,通常也成了牺牲者。当家长不重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存在问题,想走一条轻松的道路,往往意味着他失去了改变的机会,而开始形成一套固定的、不合理的行为模式。这套行为会给他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困惑和自卑感,但始作俑者却很难从自身下手做出改变。

  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心理的形成机制,或多或少有一些行为偏差,其实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我们的心灵通常都会走上一条自毁之路。正如我之前说的,当我们明确知道谎言只会阻碍心智成长,逃避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我们还会选择欺骗自己,逃避真相吗?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本书,会让与他们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大大受益。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六):少有人走的路,到底几本,有何区别,可以怎么读?解答贴

  科普一下:

  《少有人走的路》老版是白封皮,共3本。

  1、我个人不推荐买第三本,第三本不是派克的作品,而且非常隐晦,晦涩难懂,大量象征性的神话的说法。

  2、第一本比较正统说教,第二本比较亲切随和,所以我推荐先看2,再看1,在我心里最美好的就是2,《少有人走到路-与心灵的对话》

  新版有4本,黄封皮,

  1、新版1=老版1,

  2、新版2《勇敢的面对谎言》是派克的另一本书,被出版社整合到“少有人走的路合集”里。曾经作为独立书籍,中文译作《邪恶心理学》,或《邪恶的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这本因为研究的太深刻,太黑暗了,放到最后读。

  3、新版3等于老版2,新版4等于老版3

  所以综合下来。我推荐买新版的前三本,不买第四本,作为一个体系合集。推荐阅读顺序

  新版3-1-2.老版就是2-1.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七):以爱之名

  这是这套书的第二部。如果说《心智成熟的旅途》讲述的人性之善,那这第二部《勇敢的面对谎言》便是明显的描述人性之恶了。

  人生苦难重重。

  第二部中作者的好多案例,看着都特别有代入感,似乎许多人的性格缺陷在我们身上都是共通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得抑郁症,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杀倾向,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受到过心灵的创伤。作者的理论里,童年时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造成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主因,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其实一定是受到过大人世界各种各样的误导的。

  在我们正式接触这个世界的之前,我们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必然是爱孩子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问题在于,这个“爱”并非那么简单,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如第一部中观点指出那样,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付诸努力才能获得的一种能力。纯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驾驭,很多时候不是爱,反而是恶。父母的施加,孩子只能接受,这往往是造成多数人心理缺陷的最大由来。

  恶的由来有时候是爱的一种假象,所谓“以爱之名”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们一旦接受了这种错误的引导,往往也就会掩藏自己最一开始内心深处受到过的伤害。人生确是是苦难重重的,我们不会轻易的承认自己的过失,很多时候即使自认坦诚了,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也没有那么容易去承认自己为什么想过要掩饰自己的过失。

  为什么不愿意去深究这个问题呢?

  因为痛苦。

  潜意识里,我们都不愿意去面对问题的,为了逃避,于是,我们有了谎言。

  人生啊,果然是苦难重重。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把恶性自恋上升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上面去了,瞬间感觉本书的格调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有没有?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八):《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读后感和摘录

  14年11月8日,第一次读这本书,到今天15年1月14日,2个月时间,我把这本书读了5遍。每一次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地方让我边读边很想哭。从书里,我读到了我自身一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我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改善自己。

  读这本书带给我以下收获:

  【1】主动面对现实并且承受解决问题的痛苦,比逃避现实感受暂时快乐安逸,对我来说更有益。

  【2】对我的人生主动选择、承担我选择的结果,比把选择权交给父母或他人并且被动听从,会承受更多选择的痛苦,会在做出选择之前花费更多心力面对更多困难,但是,也会让我真正获得成长,变得更加独立、成熟、为自己负责。

  【3】现在的我20岁,我的性格、习惯、观念等等很多决定于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但是,我已经长大,长大到有能力清晰的看到我自身的各种优缺点,有能力清晰的分析出我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改正哪些缺点、养成哪些优点,那么,我就应该认清并放弃过去的自我,承认和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优点,理智分析该怎么做,并且努力去实现。

  【4】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对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的观念决定着我的行为,我的行为带来结果。而改变观念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并需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痛苦。我要有勇气承认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某些观念的不正确,并且有毅力坚持用行动改变我的观念和习惯。

  【5】“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可爱”。我曾经看过一句话:“这是我仅有一次的生命。”所以,我希望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我希望成为的优秀样子,实现我想要实现的事情,获取我希望的丰富的生活,见识这个丰富的精彩的世界。生命很美好,要珍惜时间,希望1年后的我,5年后的我,10年后的我,想起现在的自己,不会感到后悔。

  *************************以下是读书摘录**********************

  【P10】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成长和成熟。

  【P11】童年时,我们没有能力去面对问题和痛苦,因而选择了逃避,现在我们长大了,就要勇敢去面对真相,承受痛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让心灵获得成长。

  【P17】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将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P27】我不会也不能帮他做决定,他必须自己拿主意。让我帮他做决定,这是一种依赖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

  【P48】所谓善,就是从本质上热爱生命,对一切充满生命力的事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种人拥有正常人拥有的情感和意愿,能够努力去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发出自己的光,但不会吹熄别人的灯。

  【P116】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要父母替孩子生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P137】所谓的“被动”,指的就是懒惰、缺乏行动力——只会接受,不会行动;只是随波逐流,不会勇敢地探索。所以,“被动”这个词也可以用“依赖”、“幼稚”和“懒惰”等来替代。

  【P139】寻找真实自己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受罪恶感所带来的痛苦。

  【P140】越是心理健康的杰出人士,他们所承受的磨难往往越多。睿智、优秀而伟大的领袖都能忍受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所以,不愿承受心灵的痛苦,往往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源。完全体会过焦虑、忧郁、疑惑和失望等情绪的人,一定比懒惰、懦弱、自恋和撒谎的人健康的多。

  【P153】能清楚的界定自我界限并同时认清他人的界限,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与前提。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在于他人交往时,懂得尊重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不会去侵扰别人的界限。

  【P168】如果黛西不能够克服掉自己的弱点,又怎么能真正地与母亲抗争呢?既然自己也同样不愿意忍受寂寞,又怎么能一味的责怪母亲黏住自己不放呢?

  【P188】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可爱。

  【P189】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的意志。在某些特定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下自己内心的欲念,顺从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P198】不愿意放弃病态的自我,是觉得病态的自我很好。

  【P210】所谓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着的自我。这个自我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愿正视自己。说谎的人虽然外表从容淡定,但却始终不敢去正视自己的内心,因为正视内心会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他们不明白痛苦正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否认痛苦也就否认了生命力。

  【P212】没勇气正视过去,就不会有未来。

  【P221】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要认清并放弃过去的自我很困难,但对于已经成年的人来说,放弃过去的自我则是必须的。20岁以前,你的问题可以由父母负责,20岁以后,你的一切问题,都应该由你自己来负责。

  【P221】为什么人会抱着过去的自我不放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自我被溺爱,自己感觉很舒适,不愿意去改变,这种懒惰的心理注定会阻碍成长的道路;二是过去的自我没有获得父母的爱,甚至还遭到伤害,内心充满了恐惧。

  【P222】承认病态的自我需要勇气。佛教有一句名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是岸,意味着勇敢地回到过去,在承认过去自我的基础上,放弃旧我,获得新我,促使自我不断拓展和完善。

  【P225】正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逐步面对真相,逐渐戳穿谎言的过程,由于人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和弱点,如懒惰、恐惧和骄傲等等,所以人们往往不愿意面对现实,承受痛苦,总是用谎言来逃避。

  【P226】戳穿谎言需要勇气,患者必须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挣扎,才能治愈。然而,由于人们普遍缺乏面对自己的勇气,所以,我才说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P228】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也就是赋予了人自主选择的权力。人生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选择组成的,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人生。

  选择是一件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首先,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一条路,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路。

  其次,选择会产生结果,人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受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许多人不愿意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痛苦,便会把自主选择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的人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力,也就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独立的自我,失去自己的灵魂。

  【P235】恶性自恋,就是不愿意改变,也包括改变自己的观念。人的观念具有某种惰性。这种惰性是指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和心智模式,便不愿去改变。

  人之所以将错就错,就是因为惧怕改变观念,因为那将花费相当大的力气,并需承受痛苦。一个人想要改变观念,首先要有自我怀疑及自我批评的心胸,敢于承认自己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想法也许并不正确。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各种纠结和困惑,这种滋味很不好受。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变得虚怀若谷、毫无偏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忠于事实。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成长了,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九):当遇到问题和痛苦,逃避无法解决问题

  医生对那位前来咨询的与魔鬼签订契约的约翰说:

  “你每次遇到问题和痛苦,都不敢去正视,只知道用谎言来欺骗自己;你不愿意采取行动,甚至连想都不愿意想,只会选择逃避。当你感觉自己几天之内就会死时,你逃避;当你面临不幸的婚姻时,你逃避。然而,这些事情不是你想逃避就逃避得掉的,它们会以病症、妄想和强迫行为的形式来纠缠你,折磨你。你一心希望心理医生帮助你摆脱那些纠缠你的妄念,但却不明白,自己必须直面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任何人都无法包办代替,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终日为问题所困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戳穿意识中的谎言,只有这样,你的心灵才会成长。”

  这也是派克医生对我和对千百个读者说的话。

  逃避问题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

  为什么人会养成坏习惯呢?因为他们的坏习惯收到了嘉奖,或者一直被允许。

  有些人习惯面对,凡事自己抗下,而有些人总是那么脆弱,总得别人来解决问题。我时常自问: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我总是把问题想得那么难?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缺乏经验。正如那个时候我去参加教师证考试,台下坐着三位老师,而我却紧张得嘴里发不出一个字;而当我一年后不得不站在讲台上面对四十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却有种说不出的淡然。因为我知道,我可以胜任。

  其次,我认为,是因为人生中有太多次的自我成长都被阻挠了。

  应该是家庭教育使然。请不要怪我责怪我的父母。人在有了孩子之前都不知道怎么为人父母。直到父亲因为我选了理科而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不断责怪我的时候,我也默许了他这种放马后炮的行为,只是在自责。但是当我想考二专得不到支持,想去游戏公司发展得不到支持,想一个人独立生活得不到支持的时候,我觉悟了。我知道我已经被禁锢在牢笼中,因为父母的自私而越陷越深,手上脚上套着以爱之名的镣铐,自己若这样逃避下去,便将永远地成为井底之蛙。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天地很大,我想去闯闯。

  我是一个女孩,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并不意味着我应该受人安排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更不意味着我不能为自己争取自己的前途。

  我是太不独立了。有一个控制欲强的父亲,虽然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事情都无法如愿。希望我以后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十):书摘

  越是心理健康的杰出人士,他们所承受的磨难往往越多。睿智优秀而伟大的领袖都能忍受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完全体会过焦虑、忧郁、疑惑和失望等情绪的人,一定比懦弱、懒惰、自恋、撒谎的人健康得多。

  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疾病:身体或性格结构中,阻碍人类实现潜能的种种缺陷。

  圣贤之人:一流的智慧,充分的认知;尽情享受生命;坦然面对并接受死亡;工作效率高,并有创意。

  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成长和成熟。

  不仅在面临压力和痛苦是,个人的心智会退化,只要处在集体之中,个人的心智都有可能出现退化。

  邪恶:用谎言维持病态的自我,由此集聚的一股企图扼杀生命力或活力的力量。所谓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的自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