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有人走的路2》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2》的读后感10篇

2017-11-03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有人走的路2》的读后感10篇

  《少有人走的路2》是一本由M·斯科特·派克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一):以爱之名

这是这套书的第二部。如果说《心智成熟的旅途》讲述的人性之善,那这第二部《勇敢的面对谎言》便是明显的描述人性之恶了。
人生苦难重重。
第二部中作者的好多案例,看着都特别有代入感,似乎许多人的性格缺陷在我们身上都是共通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得抑郁症,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杀倾向,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受到过心灵的创伤。作者的理论里,童年时代父母孩子的影响,是造成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主因,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其实一定是受到过大人世界各种各样的误导的。
在我们正式接触这个世界的之前,我们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必然是爱孩子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问题在于,这个“爱”并非那么简单,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如第一部中观点指出那样,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付诸努力才能获得的一种能力。纯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驾驭,很多时候不是爱,反而是恶。父母的施加,孩子只能接受,这往往是造成多数人心理缺陷的最大由来。
恶的由来有时候是爱的一种假象,所谓“以爱之名”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们一旦接受了这种错误的引导,往往也就会掩藏自己最一开始内心深处受到过的伤害。人生确是是苦难重重的,我们不会轻易的承认自己的过失,很多时候即使自认坦诚了,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也没有那么容易去承认自己为什么想过要掩饰自己的过失。
为什么不愿意去深究这个问题呢?
因为痛苦
潜意识里,我们都不愿意去面对问题的,为了逃避,于是,我们有了谎言。
人生啊,果然是苦难重重。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把恶性自恋上升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上面去了,瞬间感觉本书的格调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有没有?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二):邪恶=欺人OR自欺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尽管几乎人人都知道有这样一条路——
认清真实的自我,勇敢地面对谎言。
1.前言
首先接触到的是第一本《心智成熟的旅程》,那本书我没看完,直接还回去了——
他说的或许是真的,然并卵。
这是我最初的看法。
会有这种想法也怨不得我,就像是做了半辈子的逃犯,突然有人跑过来对你说,“嘿,平常。你应该做个好人,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然后长篇大论得批判你过去的生活,向你展示所谓真善美的魅力
可是就算你说的是真的又怎么样呢?我已经做了半辈子的逃犯了,你现在才叫我做好人,还有什么用吗?有用!只对你们有用!我现在去做好人,警察就不会抓我了吗?法官就不会给我判刑了吗?既然横竖结果都是一样的,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一次借了三本,还了第一本,还剩两本。
2.谎言的本质
——为了逃避痛苦,人们选择了谎言,扭曲了心灵。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因轻易相信他人而被人笑称为单纯(第三声)的经历,似乎世上所有人都会撒谎,不会撒谎的人都是傻子。所以当一些作家毫不避讳得写下撒谎大王的特征,即自称“我从未撒过谎”这类的故事句子时,人们只觉心头一快,不禁拍案叫绝
仿佛他真的见过世上所有人,目睹了每个人的虚伪。
这种心理很好理解,撒谎会带来痛苦,痛苦来自良心的谴责。于是人们为了逃避这种痛苦,用了一个更大的谎言来包裹自己——是人都会撒谎,撒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谎不只是对别人撒的,更重要的是要用来说服自己。
是人都会有罪恶感,哪怕是再穷凶极恶的罪犯。
看看看,看到了没?我在撒谎!我又没有研究过全世界的人脑,我怎么知道人都有罪恶感?
我为什么要撒谎?
你傻吗?当然是让你相信我啦,你不相信我,我这文章还要不要写了?
逃避痛苦,追逐眼前利益,这就是撒谎的本质。
3自欺
继续谈谈那些穷凶极恶之人,比较有名的类似希特勒之流,这些年来不少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为什么这些人撒谎成性,却能逃避良心的谴责,始终坚守自己的所谓事业。他们如此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何而来?(我怎么知道!)
依据本书作者的说法,他们设了一个大局,将自己套在其中,用谎言欺骗自己。
—杀戮,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所谓优胜劣汰没听说过吗!老子就是上帝派来的选民,要挑选出一个优秀的种族,其他不知道怎么生出来的杂碎们,都去死吧!真理,真理是什么?能吃吗?不能吃谁管它!
在我看来,撒谎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不过我没有作者那样爱憎分明,对于这类人我个人认为无须拯救。既然撒谎已经确确实实得让我逃离了痛苦,那么我还要真相做什么?
不过很可惜,希特勒只这一个。绝大部分撒谎成性的人都只能在无人知晓的地方独自舔舐伤口,然后再撒下一个更大的谎言让自己逃离暂时的痛苦。
可是,由于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好像有些谎言又是不得不撒的。
你说,是让一个缺爱的孩子相信他身边的人从来没有爱过他残忍一点还是欺骗自己父母只是不善于表达残忍点呢?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前者的样子,可是孩子是敏感聪明的,他有时单从气息就能感受出对方的善恶。当他一次次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解不相符时,该怎么办?之前的谎言终于坚守不住了,这时他或许会撒一个这样的谎——
我这个人很特别,不需要被爱。
这样一个幻想的谎言与外界的现实就更是脱节了。而他长大后或许会时常陷入无尽头的痛苦中亦或者将他的痛苦发泄到别人身上,比如自己的妻子、孩子,极端点的就成了杀人犯。
“要想彻底消灭邪恶,就必须从每一个婴儿一出生时开始,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体验过爱和尊重的生命,才知道如何去尊重其他生命,才不会用伤害别人的方法来满足自己。”
——瑞士心理医生爱丽丝.米勒
4邪恶=欺人OR自欺
相信没有什么人喜欢被欺骗,那么,我们喜欢欺骗别人吗?自欺与欺人哪样更可怕?
在我看来,欺骗别人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欺骗自己是在否认痛苦。
欺骗自己比欺骗别人更可怕,欺骗自己才是邪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自欺的人,他可以毫不费劲得将所有过错推给他人、推给社会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天经地义,是神的旨意。
而一个敢于面对真实自我的人,即便他不得已要对他人撒谎,也不会是恶意的,因为他明白撒谎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有人说我可以面对真实的我,但我无法将真实的我展露在别人面前,我没有办法把有关我的真相告诉别人,这会把我的弱点暴露出来,我这都是为了生存。
这句话的逻辑我们暂且不讨论。假设它是对的吧,这样说起来方便一点。
把生存当借口这种谎言我听得太多了,实不相瞒,本人也是一个谎言家,生平骗人无数,几乎没有对哪个人没说过谎话,我都是被逼的,相信你们不会怪我的!
不过对于弱点暴露说我是不能赞同的,这个逻辑很简单,就像你看了那么多成功人士的自传,你还是无法复制他的成功。所以,你的弱点也不会因为你说了几句真话就暴露了,如果有人真这么牛,我都不介意跟他掏心窝,生活中不就缺个知己吗?只可惜就算是心理专家一般也不敢断言说,我懂你的全部啊!
相反你处处撒谎倒是暴露了一个大弱点——
你害怕谎言被揭穿!
微信公众号:pingchang1412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三):书摘

越是心理健康的杰出人士,他们所承受的磨难往往越多。睿智优秀而伟大的领袖都能忍受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完全体会过焦虑忧郁、疑惑和失望情绪的人,一定比懦弱懒惰、自恋、撒谎的人健康得多。
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疾病:身体或性格结构中,阻碍人类实现潜能的种种缺陷。
圣贤之人:一流的智慧,充分的认知;尽情享受生命;坦然面对并接受死亡;工作效率高,并有创意。
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成长和成熟。
不仅在面临压力和痛苦是,个人的心智会退化,只要处在集体之中,个人的心智都有可能出现退化。
邪恶:用谎言维持病态的自我,由此集聚的一股企图扼杀生命力或活力的力量。所谓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的自我。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四):少有人走的路II--勇敢地面对谎言(summary)

少有人走的路II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关于谎言的,书中案例很丰富,较之I感觉可读性更强。
首先第一章就指明为什么要专门用一本书来写谎言——人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逃避问题和痛苦造成的,而人们逃避的方式就是说谎,所以说谎是心理疾病的根源。接着第二章就在写谎言背后的故事,为什么会撒谎——不敢自省,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第三和第四章则在讲述谎言对我们的影响,分别从孩子和成年人两个角度来阐述了谎言对他人的影响。第五张我觉得是一个补充,是关于撒谎人更高的一个境界,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撒谎。虽然我目前还不是很赞成作者的这个观点,我认为他们对自己的撒谎行为是有自知的。最后的一章也就是关于如何战胜谎言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谎言在集体中的影响和表现,由个体上升至集体。
就文章的结构,如果我来写这本书,首先会先写谎言的定义,现在越来越觉得定义的重要性了。以前觉得一帮人在讨论的时候总会花上好久先来确定探讨主题的定义是很无趣,也很无用的。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如果你连自己思考的中心都不知道是什么那又如何来进行探讨呢?接下来讲谎言对我们的影响,如果没有意义那就不用讲下面的这些东西了都。然后我会讲述谎言的产生机制,为什么会有谎言的产生。接着谎言的表现形式,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识别出谎言。最后如何解决。可能还会加一部分关于后续调差,即那些说谎者在经过心理辅导后面对谎言,他们的生活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是否还会又重蹈覆辙呢?这么一溜写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写病例报告,和专业书上真真一样啊。。。所以这也是这么多年的学习对自己影响的一种表现方式吧~~思维定式~~
看完这本书,觉得总体来说对谎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了更多的理解,需要勇于面对困难和痛苦,而缺爱又是导致我们不敢面对的最大原因,所以解决的根源在于爱。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谎言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虽然我现在还说不上为什么,但在人类出现这么多年中,谎言也一直如影随形,所以肯定有其存在的土壤。就好像恐惧,对蛇的天生恐惧感使得我们躲避和蛇的接触,提高人类的生存几率。所以谎言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意义呢?
还有个问题——撒谎成性之人为什么是邪恶的?这是我看这本书时始终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整理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撒谎成性之人在面对问题时选择逃避痛苦和责任,所以他们就会选择编造谎言。其实就编造谎言这个事情并不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你说你的,关于pi事。但重要的是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吧,如果不是你那就是别人。还记得那个哥哥自杀的男孩父母吧,由于他们没有承担起哥哥自杀的责任,所以他们就不会疏导弟弟心中的想法,导致弟弟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哥哥,最后弟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撒谎之人也就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各种影响。
end~~国庆快乐祝~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五):当遇到问题和痛苦,逃避无法解决问题

医生对那位前来咨询的与魔鬼签订契约的约翰说:
“你每次遇到问题和痛苦,都不敢去正视,只知道用谎言来欺骗自己;你不愿意采取行动,甚至连想都不愿意想,只会选择逃避。当你感觉自己几天之内就会死时,你逃避;当你面临不幸的婚姻时,你逃避。然而,这些事情不是你想逃避就逃避得掉的,它们会以病症、妄想和强迫行为的形式来纠缠你,折磨你。你一心希望心理医生帮助你摆脱那些纠缠你的妄念,但却不明白,自己必须直面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任何人都无法包办代替,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终日为问题所困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戳穿意识中的谎言,只有这样,你的心灵才会成长。”
这也是派克医生对我和对千百个读者说的话。
逃避问题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
为什么人会养成坏习惯呢?因为他们的坏习惯收到了嘉奖,或者一直被允许。
有些人习惯面对,凡事自己抗下,而有些人总是那么脆弱,总得别人来解决问题。我时常自问: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我总是把问题想得那么难?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缺乏经验。正如那个时候我去参加教师证考试,台下坐着三位老师,而我却紧张得嘴里发不出一个字;而当我一年后不得不站在讲台上面对四十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却有种说不出的淡然。因为我知道,我可以胜任。
其次,我认为,是因为人生中有太多次的自我成长都被阻挠了。
应该是家庭教育使然。请不要怪我责怪我的父母。人在有了孩子之前都不知道怎么为人父母。直到父亲因为我选了理科而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不断责怪我的时候,我也默许了他这种放马后炮的行为,只是在自责。但是当我想考二专得不到支持,想去游戏公司发展得不到支持,想一个人独立生活得不到支持的时候,我觉悟了。我知道我已经被禁锢在牢笼中,因为父母的自私而越陷越深,手上脚上套着以爱之名的镣铐,自己若这样逃避下去,便将永远地成为井底之蛙。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天地很大,我想去闯闯。
我是一个女孩,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并不意味着我应该受人安排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更不意味着我不能为自己争取自己的前途。
我是太不独立了。有一个控制欲强的父亲,虽然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事情都无法如愿。希望我以后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六):人不能总走轻松的路

 看了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感触还是颇深。。
经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口头上总是“无所谓”、“不在乎”,但挫败感还是实际闷在心里了,以为这就是洒脱了,其实只是换了个轻松的方式,让自己更好接受而已
当然,我知道,应该直面自己的问题和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但总也不愿意,“那样多累啊,下次注意就是了”,在不经意之间就选择了逃避,或者逃避多了就会成为习惯把。。
对自己的一些问题,自己其实知道,但总不愿意去改,总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难堪。。
或许是时候去拒绝逃避了,打破自己的心里舒适区,直面自己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做到两点1、做事要坚持,不能三分钟热度;2、和见面的每个人打招呼,哪怕自己不喜欢的人,不断改变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七):读书笔记之《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对全书几个逻辑做的概括,两个方面:
①谎言→→→邪恶的人(已堕落的人)
   逃避痛苦→→→懦弱的人(正堕落的人)
②邪恶的人→→→使别人遭受压抑→→→人的心中产生愤怒→→→两种结果:
→→→反抗,eg:偷窃,是发泄愤怒的一种变现形式。
→→→不反抗→→→懦弱,因为害怕、逃避痛苦→→→说谎(即逃避),把痛苦压抑到潜意识→→→潜意识通过造成心理上痛苦警示人面对解决它。
③生命live——爱的活力。
   邪恶evil——死的东西。(把“活”的东西变成“死”的东西,便于掌控;表现,压抑别人。)
④邪恶的本质就是谎言来维护病态的自我。换句话说,邪恶总隐藏在谎言中。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最近看美剧摩登家庭,发现美国人每每撒谎了都很不安,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坏的事情,而往往每一集的结束,这个谎言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承认了出来。而这应该也是符合他们的主流价值观的。
  有时候小孩子撒了谎,大人发现了就像担心他长大就会犯罪一样,虽然电视剧有夸张成分,但是应该也是根据生活常态改编的,跟这本书联系起来,勇敢面对谎言是美国人的一种文化、性格吗~?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八):大多数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是对我个人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一直滋养着我的心灵,让我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挫折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说之前的那本书告诉了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人,那么《少有人走的路2》就是告诉你坏人是如何长成的。很不幸,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坏,这是一条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

在评论这本书之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对自己撒谎?骗人一般都是为了利己,那么骗自己是为什么?如果正如这本书里所说,对自己说谎是伪善、恶的开始,我们知道这一点后还会继续骗自己吗?阅读本身不会带来改变,阅读后的行动才会。

这本书和上一本不同,基本都是用案例加评论的方式来阐述。格局变小,但让读者对论点的理解更深。整本书的观点是,缺乏爱是谎言的开端,而谎言是恶和伪善的生长地。当我们不被爱、缺乏爱的时候,我们会用谎言来维持自尊,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提醒我们注意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生机。

我相信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给你不太舒服的感觉,但是外表看不出什么问题。一旦你深入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会说一些太明显的谎言,并且从内心深处认为他说的是实话,是你不太宽容/太敏感/不够重视他们。这些人在遇到某些特定的事情的时候,仿佛失去了思考能力,固执己见,对再明显的证据都会视而不见,让你感觉他们完全像是封闭了的人。有的时候,他们是受害者,有时候他们又是施害者。施害者制造了受害者,又让自己的病情也更加重。很不幸的是,这是很多亲密关系中的现状。一个施害一个受害,互相依存,少了哪一方这变恶的公式都不再起作用。

我想重点说一下孩子,因为孩子其实是一张纯白的纸,是养育他的大人、周围的环境在他的心灵上涂涂画画才造就了他。如果大人不敢正视自己,那么孩子往往是他们谎言的攻击者。改变自己太难,歪曲事实指责别人却很容易,孩子是家庭里力量最弱的人,通常也成了牺牲者。当家长不重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存在问题,想走一条轻松的道路,往往意味着他失去了改变的机会,而开始形成一套固定的、不合理的行为模式。这套行为会给他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困惑和自卑感,但始作俑者却很难从自身下手做出改变。

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心理的形成机制,或多或少有一些行为偏差,其实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我们的心灵通常都会走上一条自毁之路。正如我之前说的,当我们明确知道谎言只会阻碍心智成长,逃避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我们还会选择欺骗自己,逃避真相吗?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本书,会让与他们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大大受益。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九):《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读后感和摘录

14年11月8日,第一次读这本书,到今天15年1月14日,2个月时间,我把这本书读了5遍。每一次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地方让我边读边很想哭。从书里,我读到了我自身一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我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改善自己。
读这本书带给我以下收获:
【1】主动面对现实并且承受解决问题的痛苦,比逃避现实感受暂时快乐安逸,对我来说更有益。
【2】对我的人生主动选择、承担我选择的结果,比把选择权交给父母或他人并且被动听从,会承受更多选择的痛苦,会在做出选择之前花费更多心力面对更多困难,但是,也会让我真正获得成长,变得更加独立、成熟、为自己负责。
【3】现在的我20岁,我的性格、习惯、观念等等很多决定于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但是,我已经长大,长大到有能力清晰的看到我自身的各种优缺点,有能力清晰的分析出我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改正哪些缺点、养成哪些优点,那么,我就应该认清并放弃过去的自我,承认和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优点,理智分析该怎么做,并且努力去实现。
【4】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对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的观念决定着我的行为,我的行为带来结果。而改变观念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并需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痛苦。我要有勇气承认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某些观念的不正确,并且有毅力坚持用行动改变我的观念和习惯。
【5】“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可爱”。我曾经看过一句话:“这是我仅有一次的生命。”所以,我希望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我希望成为的优秀样子,实现我想要实现的事情,获取我希望的丰富的生活,见识这个丰富的精彩的世界。生命很美好,要珍惜时间,希望1年后的我,5年后的我,10年后的我,想起现在的自己,不会感到后悔。
*************************以下是读书摘录**********************
【P10】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成长和成熟。
【P11】童年时,我们没有能力去面对问题和痛苦,因而选择了逃避,现在我们长大了,就要勇敢去面对真相,承受痛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让心灵获得成长。
【P17】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将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P27】我不会也不能帮他做决定,他必须自己拿主意。让我帮他做决定,这是一种依赖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
【P48】所谓善,就是从本质上热爱生命,对一切充满生命力的事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种人拥有正常人拥有的情感和意愿,能够努力去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发出自己的光,但不会吹熄别人的灯。
【P116】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要父母替孩子生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P137】所谓的“被动”,指的就是懒惰、缺乏行动力——只会接受,不会行动;只是随波逐流,不会勇敢地探索。所以,“被动”这个词也可以用“依赖”、“幼稚”和“懒惰”等来替代。
【P139】寻找真实自己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受罪恶感所带来的痛苦。
【P140】越是心理健康的杰出人士,他们所承受的磨难往往越多。睿智、优秀而伟大的领袖都能忍受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所以,不愿承受心灵的痛苦,往往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源。完全体会过焦虑、忧郁、疑惑和失望等情绪的人,一定比懒惰、懦弱、自恋和撒谎的人健康的多。
【P153】能清楚的界定自我界限并同时认清他人的界限,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与前提。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在于他人交往时,懂得尊重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不会去侵扰别人的界限。
【P168】如果黛西不能够克服掉自己的弱点,又怎么能真正地与母亲抗争呢?既然自己也同样不愿意忍受寂寞,又怎么能一味的责怪母亲黏住自己不放呢?
【P188】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可爱。
【P189】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的意志。在某些特定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下自己内心的欲念,顺从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P198】不愿意放弃病态的自我,是觉得病态的自我很好。
【P210】所谓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着的自我。这个自我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愿正视自己。说谎的人虽然外表从容淡定,但却始终不敢去正视自己的内心,因为正视内心会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他们不明白痛苦正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否认痛苦也就否认了生命力。
【P212】没勇气正视过去,就不会有未来。
【P221】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要认清并放弃过去的自我很困难,但对于已经成年的人来说,放弃过去的自我则是必须的。20岁以前,你的问题可以由父母负责,20岁以后,你的一切问题,都应该由你自己来负责。
【P221】为什么人会抱着过去的自我不放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自我被溺爱,自己感觉很舒适,不愿意去改变,这种懒惰的心理注定会阻碍成长的道路;二是过去的自我没有获得父母的爱,甚至还遭到伤害,内心充满了恐惧。
【P222】承认病态的自我需要勇气。佛教有一句名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是岸,意味着勇敢地回到过去,在承认过去自我的基础上,放弃旧我,获得新我,促使自我不断拓展和完善。
【P225】正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逐步面对真相,逐渐戳穿谎言的过程,由于人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和弱点,如懒惰、恐惧和骄傲等等,所以人们往往不愿意面对现实,承受痛苦,总是用谎言来逃避。
【P226】戳穿谎言需要勇气,患者必须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挣扎,才能治愈。然而,由于人们普遍缺乏面对自己的勇气,所以,我才说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P228】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也就是赋予了人自主选择的权力。人生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选择组成的,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人生。
选择是一件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首先,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一条路,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路。
其次,选择会产生结果,人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受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许多人不愿意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痛苦,便会把自主选择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的人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力,也就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独立的自我,失去自己的灵魂。
【P235】恶性自恋,就是不愿意改变,也包括改变自己的观念。人的观念具有某种惰性。这种惰性是指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和心智模式,便不愿去改变。
人之所以将错就错,就是因为惧怕改变观念,因为那将花费相当大的力气,并需承受痛苦。一个人想要改变观念,首先要有自我怀疑及自我批评的心胸,敢于承认自己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想法也许并不正确。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各种纠结和困惑,这种滋味很不好受。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变得虚怀若谷、毫无偏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忠于事实。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成长了,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