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兰陵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兰陵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4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兰陵王》经典读后感10篇

  《兰陵王》是一本由(日) 田中芳树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兰陵王》读后感(一):田中芳树在小说《兰陵王》中的失误

  田中芳树在小说《兰陵王》中的失误田中桑你这次真的是没仔细撸资料啊~~~~~我大致说一下小说里的邙山是这样写的:二十万周军来犯洛阳,高湛让兰陵王救援,然后兰陵带了五百人轻松进入洛阳(……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好像田中的意思是洛阳和金墉是分开的,周军重兵围困金墉而不在洛阳……这……),顺道在黄河边抢了段韶那句“就是老天派我来惩罚你们的!”霸气侧漏的台词(……),然后在洛阳城里与守将斛律光汇合(…呃…)。最后从洛阳城里又跑出来到了邙山上开始打金墉……(到这里我已经风中凌乱了)

  有问题地方明显

  1、金墉不是独立于洛阳之外的城池。所以尉迟迥大军围困洛阳其实是和围困金墉指的是一件事。不存在突入洛阳后又去攻打金墉的情况

  2、洛阳的守军是由独孤永业和段思文统领的洛州军队(参考后来北周伐齐围攻洛阳的记载,洛阳兵力是三万左右)。斛律光(五万骑兵)、兰陵王(兵力未知)作为援军到达洛阳地界后无法与重重包围中的洛阳守军取得联络,一直驻扎在邙山上停留了一个月,直到高湛派段韶领一千骑兵前来商定战术后才开始了邙山大捷的战斗,这些可以在《北齐书》上述诸人的传记中看到记载。而正是因为北齐援军和守军的联络不通,才需要援军派一队人马入围通知守军内外夹击周军。以金墉的战略意义之重,北周对洛阳北的包围之重,可以想见当时作为守军统帅的独孤永业的位置应该是在金墉,所以兰陵王入阵突入金墉是出于快速联络到守军将领的任务需要。但是小说中可能因为1的缘故,导致了骨牌效应,后来有好些与史料和逻辑不合的情况。

  3、田中在后记中提到高湛在高演称帝时期有谋逆的阴谋《北齐书》没有记载,其实这段记载是在《北齐书高元海传》中记录的。

  《兰陵王》读后感(二):七分历史,三分虚构呢,更何况于我

  长恭是乾明元年(560年)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称兰陵王。573年才被赐死。谥“忠武”。

  《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可见,兰陵王高长恭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

  可惜,历史上的兰陵王才活了三十来岁就死了,正所谓天妒蓝颜。

  因为怜惜,所以明月才写了此文,以历史为大背景,但又并不完全同于历史。

  只是一部言情小说,请大家不要与史书相较,《三国》还七分历史,三分虚构呢,更何况于我?

  《兰陵王》读后感(三):这是一本拼接历史的小说

  以田中的名声和以往的作品来说,这本书真的是太太糟糕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将那段混乱的历史整理,然后翻译成白话而已。

  人物没有个性姑且不提了,月琴的感情线真的是完全没有感情,好歹莱因哈特和希尔德还能琢磨出逻辑来,月琴这个真的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就算莱因哈特和希尔德的感情比较奇怪,至少没有人会否定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的感情吧?这证明田中不是不会写感情,是这本小说就没写好。

  再说这本书的翻译,田中到底是让谁代理了这本书,这个翻译简直令人发指。书中有一段提到三女神因金苹果比美的故事,上面写着是希腊神话里的故事,翻译的时候爱神的名字却用了罗马神话里的维纳斯,而不是希腊神话里的阿佛洛狄忒。这也就罢了,可能是原作者写的问题。可是雅典娜的名字竟然翻译成了阿西娜,我说翻译,难道用通俗译法不行吗?翻译成阿西娜很难联想啊。

  其中还有一段是括号注明长公主皇帝长女的意思,以中国人的习惯长公主从汉朝开始似乎就是皇帝姐妹的意思。不知道那个括号的注解是田中本人写的,还是翻译补充的。就算是田中本人写的,这个翻译对于历史的了解也太太太……糟糕了。

  且说其中有很多引用史书的地方,田中是用日文没有办法,但翻译用中文竟然也用白话。好歹去查一下史书原文吧……

  有了田中的名字这本书理所当然应该是一本畅销书,但只是因此就如此马虎,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兰陵王》读后感(四):假面英雄的旷世挽歌

  这是我近几个月看的最喜欢的一本书,这不是我第一次阅读日本写的中国历史,但是是我第一次完整的了解关于兰陵王的一生。我想也许男子会因为兰陵卓越的战功而认识他,但是女子知道他多半是因为他俊美的外貌。兰陵生于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分裂混乱的年代,而且还顶着一个尴尬身份,身为北齐高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的儿子母亲的身份却在历史上扑朔迷离,书中田中芳树认可了其中“荀翠荣”宫女的这一说法,但是终究这还是一个争议,无论哪一种都可知兰陵生母身份低微,也许甚至连宫女都不如,安德王生母为妓女他因文宣帝高洋的偏爱所以早年封王,兰陵身为第四子却是兄弟六个中最后一个封王的。幼时丧母连母亲的相貌都完全没有印象父亲身为皇帝儿子众多,想也知道兰陵王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虽然身为帝胄皇孙,但是却因为不明的身份莫名的顶着巨大压力,所以他其实一直活的很低调小心翼翼。

  书的开始从兰陵十八岁成人说起,这开篇第一章就是兰陵功绩中重要的战役之一“邙山大捷”,也是兰陵第一次作为主帅上场的经典战役,但起始却是出于残暴无道不怀好意的君主高湛故意针对为难兰陵而让兰陵出战的,给了兰陵一万士兵先去战场对方周国却是有二十五万人马,数字看着都让人觉得可笑事实上兰陵几乎都是“临危受命”,打的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哪怕如此他还是正气凛然“无论多么庞大的军队,周军都是无义之师,不足畏惧”在他的战场上从来没有恐惧怯懦的字眼,无论多么困难境地他都是骁勇善战神勇无敌,一身白银甲胄发出“战神”的光芒,只要战士们看到他就像看到胜利,作战“如有神助”。破军邙山同时也是兰陵与段韶、斛律光的第一次合作,虽然王朝内部腐败暴虐佞臣当道,但是前线战场上的热血拼杀大败敌军还是让人高喊痛快,战士们钦佩赞叹兰陵王的勇武、俊美,欣赏他的为人处世,武将相率歌谣编成《兰陵王入阵曲》在军中演奏歌唱,但是没想到这首曲子却成为黄帝高湛心中的一根刺。

  书中徐月琴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此人是小说杜撰出的人物,她机灵活泼、直爽敢言,际遇让她与兰陵王相遇,我就开始一直期待爱情的出现。她随兰陵入府成为郑妃的侍女,但是大家都将她视为兰陵的侍妾,其实兰陵王只是喜欢这么一个有趣小姑娘,并没有跟她有过关系。兰陵待人亲和,虽然身为皇室公子又是朝廷重臣绝代美男同时也非常富有,但是他从来洁身自好不好女色,身边也只有一个孝昭帝高演许配给他的正妃“郑灵素”,他死的又早也难怪他死后无半个子嗣。兰陵王还带点卖萌的幽默,兰陵王的手下得知徐月琴是徐之才的女儿八成是来当卧底的,事实上徐月琴也的确是被徐之才派来刺探情报的,徐之才说只要兰陵王稍有异动便立即上报皇上除掉兰陵王这样他就可以升官位及宰相了,宰相的位置可是他一生奋斗目标,这个白胡子的胖老头对待他妻妾的态度可真是让我失笑,真是“宽容”啊,但其实徐月琴从小不与父亲住在一起也没有感情,他只是应付着父亲丝毫没有把父亲交给她的任务放在心上。兰陵王的手下沮山对兰陵王说:“徐之才是医师,而且不仅仅是医师,也许是要毒害殿下呢!”“是吗,那我得行动了。”“怎么行动?”“我去求月琴,别毒死我。”沮山瞬间无语,看到这我笑了,这娃真是太可爱了,兰陵王之后也会猛不防的冒出几句冷笑话,显示一下他在这一方面才能

  安稳了也没多久,突厥来犯,“把兰陵叫来,正好给他一个不再无聊机会”,又一次兰陵王被皇帝派去领土最东北端的边境白狼城作战,这次带着他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兰陵王用他的智慧巧妙的获胜,在他的勇武下又一次大败敌军,而在兰陵王立下新的功勋时,他的三哥河间王高孝琬被杀,事实上北齐的皇帝即位如果不出那么多的“意外”导致四个兄弟都当过皇帝如此混乱的话,高孝琬才是正式顺位的继承人,也有这个皇位正统继承人的原因迟早高湛会对他下手。高孝琬祭拜自己的父亲文襄帝却被高湛以对现任皇帝不敬的借口将他杀害了,高湛是准备一个一个除去兰陵王他们六兄弟的,现在已经死了两个了,安德也差点被高湛整死,我当时就觉得兰陵也是迟早的了,除非他造反。高湛怕兰陵再立战功,看似的升官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兰陵也早知自己处境危险,只能无聊的过着贵族生活,这是兰陵一生中最平稳清闲的五年,狩猎、歌舞、读书、探讨兵法,兰陵一直很喜爱兵法。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大喜的事,高湛病死了,此等残忍奸秽、事极人伦的暴君,我从一开始就期盼着这狗皇帝赶快死,每次看到他的所作所为都不由的怒火中烧,后世的史家说高湛:“残忍且不知羞耻,连做人最低道德都没有。”简直是骂的太对了,和士开谗言高湛想做什么就去做,平常人家都无法随心所欲,作为君主身居高位,享受着别人享受不到的待遇,就应该做你所在位置上该做的事,由着性子为所欲为如果不是齐军勇武坚韧又有能人守护,齐国这个时候就该亡国了,和士开还被他称为才识胜过张良、萧何十倍,远在伊尹和周公之上,真是臭味相投,我都替他说的话感到羞愧。回头看看这北齐的六位君主,除了高欢也没个能看的了,高澄还可以,再就是高演但是他才当了一年谁知道之后能否经得起考验,其他三个都是昏庸暴虐的君主。高兴的是罕见的暴君终于死了,但难过的是暴政却没有因此结束

  其中我想到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人,这个人就是祖珽,祖珽先与和士开此等祸害朝野的佞臣头子一起害死河间王,他应该也就是佞臣其一,可是他偏又突然缘由的向高湛弹劾和士开的罪行,被高湛贬官,之后和士开不擅政事又将此人召回,虽然此人是个祸患但是他的学识才能还是可以得到部分肯定的,之后朝堂上的实权实际上是握在祖珽手上的,大小事务也都是由他在打理,当时朝廷淫乱无道但他却置之不理,之后他又请求高纬流放佞臣,再次下台,从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祖珽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但是肯定的是他有所图谋心怀异志,最后才得知他的确是为了自己,虽然他才识过人但是却是危害国家的祸害。

  兰陵王平静日子被周国再次举兵来袭给打断了,兰陵受命领军出发,再次与段韶、斛律光两名良将合作大获全胜,这也是他们三人最后一次并肩作战,不久段韶病死,斛律光被懦弱昏庸只知享乐的君主高纬听信宦官造反的谣言无辜杀害,兰陵王听闻消息心中充满了愤怒惋惜,赵郡王高叡、斛律光、斛律羡,都是被朝廷处死的,段韶也已离世,朝堂上只剩下逢迎拍马、愚昧凡庸的佞臣们,连百姓都知道这个国家怕是要亡了。“这个国家没有忠臣和良将了。没有了柱子和墙壁房顶也不可能平安。这个国家已经完了。”兰陵王无奈又寒心,“不是还有你在吗?不,已经只剩下你了,你别自暴自弃啊,四弟。如果你也撒手不管,这个国家才是真的彻底完蛋了。”他的二哥广宁王劝说着兰陵,但是有什么用呢?这个国家是在自取灭亡。齐国在荒淫享乐的时候,周国的天子宇文邕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终于除掉一直以来专横至极的独裁者宇文护拿到了皇帝的实权,善用能将可称明君,兰陵再有能耐手下无可用之人,国家的状况他一人也无能为力,除非造反,我也像月琴所想当今天子是个昏君,不值得对他效忠,造反不是不轨,是放伐。可偏生他是一个忠义之士不会造反,那么他迟早会被除掉,更何况他一直是皇帝的肉中刺,欲以除之而后快,无论是高湛还是他的儿子高纬,高纬一直很嫉妒兰陵王,男人的嫉妒有时并不比女人的少。很多人说兰陵王是因为功高盖主,我认为不尽然,就算他不是战功显赫皇帝也容不下他,你看他的弟兄们的下场就知道了,他的六弟渔阳王也明白,他肆意借钱导致领地富翁破产,其余几个兄长找他问话,他却哭着说:“只有让天下人都瞧不起我,我才能活下去,不用被人杀了,如果被人尊重、声望高,在这个国家就会被杀掉。”也许他的想法做法并不一定对,但是他却说出了一个国家的悲哀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总有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看到第九章血浴江淮的时候我有些不忍再看下去,悲剧是命定的结局,只是不愿面对。高纬害怕兰陵王再立战功,不让他成为大军主帅,却派了不堪大任的战将领着大队人马,而只给了兰陵一万兵马去对付陈军的二十万,这让我想到最初的邙山之战,高纬真不愧是高湛的儿子,尽得高湛真传,两个人都怀着一样的想法就是让兰陵王战死在战场上。我真的是很无奈,如果这些人都死了,你倒是的确不用担心有人会造反,但是你的国家强敌来临时又如何防御呢?也许不可尽信他人但是也要因人而异适当进行防卫,当然对于这种皇帝他是从不想这些的。无愁天子高纬又调走了唯一兰陵王能看的上的可用人选,兰陵心灰意冷,尽管如此兰陵还是调整了心情说:“马上就可以亲眼看到长江啦,至少这是值得期待的。”他又显示了一下他的风趣,但这其间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兰陵的表现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他是名良将,但是没想到他能强到这种程度,在大军败落不敢应战之时,他领的人马打的部分战役依旧全胜。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战役,他的一生百战百胜,无一落败,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兰陵战争中途被朝廷召回,由一杯毒酒赐死,刘桃枝站在徐之范身后拿着巨大的棍棒,刘桃枝在整个历史中完全扮演的是侩子手的身份,所有皇帝下令杀死的人都是由他打死的,兰陵王却轻易用一支柳枝解决了他,我实在无法不钦慕这样一个男人。人们认为是因为兰陵王说错了话“祸从口出”我则认为不是,因为皇帝寻的那个错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道理在朝廷原本就行不通”。他兰陵王还能说什么呢,为了保全亲人只能领死哪怕他还是打了胜仗回来的,多要了一天时间处理了一些事情,第二天月琴便看见身穿甲胄脸带面具的他平躺在宽大的椅座上。官邸外面的士兵全部都在痛哭,边哭边唱着《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享年二十七岁,在历史上兰陵王的岁数也是个迷,有人说恰好三十,也有人说是三十三,正如他的兄长所言兄弟们都活不过四十。兰陵王就这样去了,我已经不自觉留下了眼泪。

  兰陵王是个真正的君子,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忠以侍上、和以待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在那样一个动辄就杀人砍头的疯狂年代,他却能够宽厚仁和的待人,他的颜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他的为人也是所有人钦佩的典范。这样一个人存在于真实世界里怪不得那么多的野史小说进行YY,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屡次想起日本的民族英雄源义经牛若,觉得二人有相似之处,一样的俊美如斯却都不得善终,没想到田中芳树在最后的结余中也提到了,可他却说“源义经、冲田总司,死后不知从何时开始被载为美男子的人,跟兰陵王明显不在一个档次”。我顿生愧疚,义经的确还不如。四大美男里我最喜欢也是唯一喜欢的就是兰陵王,有机会准备去河北邯郸看一下他的墓冢。

  兰陵啊,只能怨你命不好啊,给了你超凡的才能却不给你对的时代。丘吉尔说:“美德与伟大不能兼得”。这是否寓意着非心狠手辣者不能夺得天下,也许兰陵还是太过仁慈。封面上狰狞的面具代表着他神勇无敌、骁勇善战的过去,一段传奇的人生从此画上句点。

  《兰陵王》读后感(五):霓虹的入阵曲隐隐有些渗人...

  不过起码在海那边还是留存下来了。

  或许是源于中日文化间的天然联系,又或许是天朝历史实在太悠长,总有那么一些霓虹作者对创作天朝背景历史小说情有独钟,然而作出成品多半不是因为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大相径庭就是因为作者对史实了解不详又脑补过甚而不堪一读。今番凭着对高长恭个人的小小兴趣和自银英传起积累的对田中大神的好感,不算勉强的入了本作。看上去颇有些页数却几小时便能读毕,大致的史实基本无误,就连月琴也不是全然无凭无据杜撰出的人物,文字绝不能说是斐然,倒也通俗顺遂(不过月琴相关情节却多少有些《彩云国物语》之类的错乱感…)虽然人物塑造还是有些单薄故事背景多少有些空洞,但总是强过脑残言情(譬如直接把高长恭变性为女那本)或烂剧(譬如干脆让高洋娄太后母子乱伦那个)不少,对语言文字要求不高,对南北朝史不甚了解者,倒也不妨视本作为高长恭小传甚至北齐简史一读。

  说到北齐这个短命却频频换帝的王朝,最可怖的当然是那些野蛮残酷的杀戮,惨死枉死的官员、妃嫔、侍从、宫人等等也就罢了,兄弟叔侄间丝毫不体恤骨肉亲情的虐杀尤为令人发指,甚至整个北齐高氏皇家史总共也不出一部你杀我儿我杀他儿你淫我妻我淫他妻的残酷荒诞剧。

  -------------------------------骨肉残杀的分界线------------------------------

  高欢(神武帝)三子高浚、七子高涣。高浚因言获罪(跟左右说皇帝又喝酒了喝酒败德啊,皇帝跟女人玩游戏了非君王所为啊,宰相为什么不进谏啊),高涣因行七,而高欢忌讳的黑色中以漆最黑,漆又通七这种莫名的理由与高浚一同关进地窖铁笼。高洋(文宣帝)“参观”地窖时,在高湛(武成帝。高湛行九,八子高淯亦是嫡子,且有器望,若非早逝,北齐史或许是另一番模样)推波助澜的进谏后,亲自用长矛猛刺这两个弟弟,两旁随即群矛齐下,随即高洋又命人以柴火投笼,再埋上土石,待两人尸体被扒出时已被烧成炭灰,皮发皆无,惨不可闻。

  高洋堂叔高岳。因多年前与仍是歌妓(后为高洋妃嫔)的薛氏姊妹饮酒取乐被赐毒酒(薛氏姐妹结局更惨,薛妹先被高洋亲自斩首,尸体又被肢解,高洋甚至将其腿骨制成琵琶高歌“佳人再难得”;薛姐后被吊起用锯子活活锯死)。

  高洋嫡子高殷、高绍德。高殷被废后为高演(孝昭帝)密令杀之(既成废帝,活命便已是公认的奢望,虽亦可怜,但总归不是无妄虐死。高演是北齐诸帝中唯一可称得上是英主的帝王,更因高殷之死精神异常,实不是个做惯恶事的);高湛因怒高洋皇后李祖娥(李氏曾遭高湛逼奸成孕,高湛所怒其实不堪)迁怒其子绍德:“你父打我时,竟不来救!”,令人将绍德按在地上,当着李氏的面,亲自用刀柄将其活活敲死,又亲自埋在园内。

  高澄长子高孝瑜、嫡子高孝琬(长恭之兄)。孝瑜因进谏(为甚进谏皇后不该与臣下和士开玩游戏互摸手会被罚,因为和士开才是高湛的真爱啊)与小人谗毁激怒高湛,不但被罚连饮三十七杯酒,更被在酒中下毒,归家途中孝瑜难忍痛苦投水而死(高湛与孝瑜名为叔侄却年岁相仿实有兄弟之情,此前孝瑜颇受宠爱,竟是如此收场);孝琬平素颇以北齐皇室嫡子嫡孙身份自负,又曾公开悲孝瑜之死,加之有小人诬告,激得高湛大怒,命人将孝琬倒挂于屋内以鞭抽打,孝琬负痛呼“阿叔”,更惹得高湛暴怒,“谁是尔叔?敢唤我作叔!”,孝琬不但不求饶更称自己乃“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外甥,何为不得唤作叔” 高湛愈怒,亲自操起木棍敲断孝琬胫骨,致其死亡。

  高演嫡子高百年。因习字时写了“赦”字,为高湛所忌,将百年唤至近前,令人拽其发以棍捶打,直打的遍地是血才当胸斩杀,随后弃尸于水池,染得池水尽赤,又疑不死,命人打捞百年尸体,在后园“亲看埋葬”。

  高欢嫡子高济。北齐皇位多在高欢皇后娄昭君之嫡子间兄终弟及,高湛病危时,高济非常没有头脑的流传出了”计次第亦应到我“的言语,被高纬(武成帝)派人刺杀。

  高湛嫡子高俨。高俨英武,遭高纬忌惮多次欲加害(叔侄异母弟也就罢了,高纬竟索性竟对胞弟下手),幸由胡太后将高俨藏在自己宫内饮食前亲自试吃才躲过数月,但最后仍被捉出杀害,四个遗腹子在出生数月后也皆被处死。

  ...

  长恭不必多做累叙,据载,高浚自幼聪慧善于骑射,高涣天姿雄杰俶傥不群,高岳屡次出征功勋卓越,高殷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孝瑜神采雄毅谦慎宽厚,高俨老成决断勇武果敢…这些被残害的高氏子孙几乎一律的有德有才,杀掉他们无异于自毁长城,北齐亡后高氏全族几近被屠灭除了自作孽也找不出什么别的词形容。

  ----------------------------------终了的分界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般看起来长恭饮一杯毒鸩得个囫囵尸首的结局竟然还算是比较好的下场了... 长恭生年虽无记载,死时再怎么约莫也不过三十前后,虽不是战死沙场,也仍逃不过“不许人间见白头”七字。不过其时斛律光等朝中大将被害者已不少,假若长恭不死,即便再如何力挽狂澜北齐也未必能得百年基业,如宗社颠覆,为他国所擒杀反是武将之耻(虽然如高湝的”今日得死无愧坟陵“也颇有气节令人敬佩),更不会有惯喜盛极而衰之美者将这段故事传颂千年,这样算来留一段佳话盛年身死倒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北齐皇室的遗传基因乍看相当之好,这个聪敏那个有才这个能文那个会武,似乎要找个昏庸愚昧之辈都不太易(高凝那般愚人也不是没有),更难得是还差不多个个都姿容俊美仪表出众(高洋除外...),当然凡事不会太过完美,在才能卓著容貌姣好之余还有短命与疯狂也被一并传承(为甚会想到坦格利安的真龙血脉,”坦格利安家族的伟大与疯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每一位坦格利安降生时诸神就将硬币抛向空中,七国子民无不祈祷这次究竟掷出了哪一面“),有意思的是疯狂因子多半出现在帝王身上,即便是前半世颇有德行的,一旦荣登大宝这份疯狂便会以残忍暴虐的形式逐渐显现,或许无限权力才是所谓”家族遗传精神病“发作的契机?(所以高淯的假设也许根本不会成立...这么说被塑造的完人一般的长恭如有机会也难逃这一宿命了?这反倒要幸长恭之母的无名了,无论如何都不必去体验这份疯狂。)

  其实无论是正史还是笔记,对长恭所载多不过区区数百字,个中经历甚至也谈不上十分的波澜万丈(高氏的那些癫狂奇行的帝王们貌似要更有意味些),不过被害早逝的悲剧英雄总是惹人遐思,更何况这小子还是个出身在恐怖帝王家的美男子,悲剧性自是大大增强,悲婉痛惜之情则更要加倍,更不用说还有不知身份的生母,失传的入阵曲等为神秘感加分,于是长恭反而在后世成就了传奇精彩。

  最后的小贴士,在唐初《北齐书》中高长恭在解金墉城围时面上所戴之物还是“胄”(北齐的一千精兵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人马俱甲后只露人眼、马眼、马腿在外,不单只长恭一人如此),而到了唐中的《通典》乃至于后晋的《后唐书》中,铁面兜鍪却变成了“假面”。可能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中的艺术夸张被当做了实事,可能是因为甲骑具装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可能只是因为浪漫情怀——毕竟因美貌无法镇敌而不得不戴上鬼面的戏剧性要比单纯的防御面甲强得多,无论如何,所谓的鬼面不过是个美好的误会。

  《兰陵王》读后感(六):標準的田中式作品。

  田中寫這本也有兩三年以上了吧。

  尖端已經死心了,對岸可能趁著電視劇終於翻譯了。

  筆者對於蘭陵王的認識也是從光榮的三國志來的,好像是從某代開始他就會以隱藏武將登場。短短的列傳讓人印象深刻,等到筆者開始研究所謂的“後三國”,讀《北齊書》後,才知道有這號人物。

  坦白說,田中的歷史小說水平普普,不過,筆者對於本書期待很深,除了題材外,主要是大學快畢業時曾厚顏寫了一篇同主題小說,所以想看看別人怎麼詮釋他。其實也沒有太意外,看完之後,心裡想:「果然是田中會寫的方法啊!」這樣。畢竟之前尖端有出的歷史小說我都買了,而且蘭陵王也不是第一次登場了,在作者寫蕭摩訶時,就讓他出來串場過一次,這次寫高長恭,更直接讓兩個人PK了。不意外,其實也挺熱血的。

  其實這篇小說對於田中的粉絲而言算是很中規中矩吧。對於沒看過他作品的人來說也不算差,至少比起市面上一堆讓人吐血的YY作品而言,想要了解蘭陵王,還是得推這本。其他小錯誤就將就將就吧。

  順便談談這個時代。

  那位柏楊先生稱高齊是“禽獸王朝”,其實也不算冤枉,只是說高家的作為放在整個魏晉南北朝,也不算什麼特別例外的,不信可以比一比南朝劉宋等,堪稱不遑多讓不是麼?個人倒是還挺喜歡高歡,此公文采故然不如,但權謀武略就不亞於魏武,對待孝靜帝則更有而過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網路找一篇胡勝源先生寫的〈東魏北齊的政治與文化問題新探〉,這邊小弟簡單的敘述一下內容。

  胡先生在這篇論文中指出,由於北魏孝文帝推動的政治典範在短時間內依舊存在當時人的心中,雖然靈太后等人胡搞導致國家衰敗,但許多人仍認為魏祚未盡,高歡就是掌握住這種脈動才能趁勢而起。但他的霸府政治說到底還是跟皇帝有所衝突,結果背負了逐君的惡名。

  於是之後擁立孝靜帝,高歡的表面功夫就做了個十足十,對上維持了擁護魏室的忠臣之名,對下藉著皇權居於高位穩定威望,巧妙的平衡住霸府體制。只是說,這樣的政體需要有高超的手腕跟眼光才能做到,高澄、高洋不及乃父,終於篡位,爾後為了平息隱藏於底下的不滿而大開殺戒,成為北齊政治動盪不安的原因之一。全文當然有更詳細的論述,這邊只是把筆者印象深刻的部分提一提,比起過去執著於胡漢對立,這篇文章的論點的確讓人耳目一新,順帶介紹。

  總之,蘭陵王祖父高歡,也是個很可愛且值得大家研究的人。

  《兰陵王》读后感(七):既是兰陵王传,又是北齐简史

  最近好像流行翻南北朝的旧账,电视有《陆贞传奇》,图书有这本《兰陵王》。前者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把荒淫无道的齐国皇子高湛描绘得温良恭俭让,后宫乱政导致亡国的典型陆令萱竟成了中国女性的励志榜样,倒还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下历史真相,太让国人汗颜啊。

  因为写南北朝史的书好似不多,第一次接触这段历史,没想时局竟是这样混乱失道。另外,本书也可看做一部北齐简史,特别是第二、三章的徐之才历史课堂,普及地不错,他女儿的回答更是好玩,像看漫画里的人物对话一般。

  不过,出身于北齐日子真难挨啊,尤其是皇族,寿命都过不了三十岁,这等尔虞我诈,甚似五代十国。还有和士开大白天与徐之才的妻子私通,后者竟然还允许,说什么“甭管他,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不值得生气。”天哪,这是徐之才思想的通透还是伦理观的大倒退。

  读完前三章,便有两大疑问。

  一是月琴的潜伏行动会怎样?我猜以月琴的灵秀,反而会倒戈去帮助兰陵王,甚至还会发生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月琴本来对其父就没什么感情,对抛妻弃女的家伙报复他一下也好。结果真是如此,月琴成了兰陵王的红颜知己,从铜雀台上的偶遇,从此相知相守,直到兰陵被赐死,陪伴他的最后一晚,唉,天人永隔,无尽的惆怅。

  一是兰陵王的命运会如何?武成帝高湛显然已经对这个击败周军,勇冠三军的侄儿起了杀心,高长恭会如何应对?没想到高湛虽疑心重重,可却未下毒手,因为他清楚,只有倚重兰陵为他守疆护国,才能维持那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可惜,继任者高纬不愧叫“无愁天子”,只知宠幸佞臣,奢靡淫乱,听信谗言,妄杀忠臣良将,终至国政大废不起,被北周吞并。可叹,兰陵王高长恭俊美倜傥,雄才伟略,不世出之英雄,却英年陨落,只留旷世挽歌。

  最后,我做为一个在吴方言区出生长大的人来说,对徐之才自称“侬”实在看不惯。因为在江浙沪的吴语中,“侬”就是“你”的意思。虽然“侬”在文言文里有“我”的意思,但书里说:“徐之才自称时用“侬”,这显示了他的出身。“侬”是江南方言,也就是说徐之才原本是南朝的人。”很明显,徐之才,江南人也,也是操吴语的,那么他应该知道“侬”是“你”而不是“我”。

  勘误:

  1 北周•隋皇室系图:“宇文惠(齐王)”应该是“宇文宪(齐王)”。

  2 P255 第一段第一行和第二段第一行:“宇文斌”都应该是“宇文赟”。

  3 P265 附录:《西阳杂祖》应该是《酉阳杂俎》。

  2013/7/21

  《兰陵王》读后感(八):醉卧沙场君莫笑

  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皇族、绝世战将。相貌俊美而武功赫赫,临阵时,常以狰狞面具示敌,大戟所向,未逢敌手。后因功高被国主所妒赐死。

  历史上,北齐是个得年二十有八的短命王朝,前后倒出了六个皇帝。昏君配佞臣,昏庸伴血腥,北齐末期俨然一副亡国的标配。虽天子昏庸至极,齐军却在一干良将带领下强悍如斯。而功高盖主的莫须有之罪,却是徘徊在多数良将头顶的阴霾,兰陵王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对于兰陵王,战死沙场或许才是他的善终吧,然而天不从人愿。破碎王朝留下的,不过一阕旷世挽歌。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而作为个人,在相对的大环境下依然能够寻找自己的方式,为玉碎,或为瓦全。正如书中描述的兰陵王同父兄弟渔阳王高绍信,他选择了酒池肉林的方式保全自己,纵为勇将所不齿,却也让人无从以道义而责之。而兰陵王及更多的勇者,却毅然走上一条阵前不凡的敌人也好过身后昏庸君主的不归路。战场上,他是英雄、是猛将;生活中,他为保全家人及身边人尽心尽力。作者田中芳树先生在后记中写道:“正史不是’正确的历史‘,而是’各王朝编撰的前王朝的历史‘……但即使是那样也不能不读正史。”正史即便有勘误与篡改,多少也体现了后人对先人的看法,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后世说了才算;战将是忠是逆,帝王之说与御赐毒酒皆不作数。

  历史已尘封,《兰陵王入阵曲》在长河的彼端依然响彻,只要文字不死,一代英雄依然在史书中生辉。

  《兰陵王》读后感(九):一个日本人笔下的北齐史

  说来有些惭愧,可事实上却是,关于北齐、关于兰陵王的这一段历史,可能这个日本人写出来的是最符合史实的那一部,原本应该是中华瑰宝的《兰陵王入阵曲》反倒是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上下五千年,太多的历史人物被淹没在滚滚红尘,却形成了一个无比丰厚的文化宝库。兰陵王并不见得是其中如何著名的一个,却因为某些有趣的事让我默默的想了多少年,如今终于成书,却是一个日本作者将中国历史上的这样一个人物娓娓道来。在那样一个昏庸的朝代,即便是骁勇如兰陵,也注定无法成就一个时代的霸业,却不影响他在短暂的二十七年生命中,留下那一页可歌可泣的篇章。

  历史上的兰陵王妻郑氏,另有一妾,而这两个女子都未曾留下过详实的文字记载,而关于战名远扬的兰陵王,起戎马一生在各式的史料上只有寥寥几笔。大概也正式如此,更为这个末路英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算是我们不想承认,那个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一定在战场上勇冠三军,可战场之下太多的猜疑或许使得他只是以一种委曲求全的姿态生存着,可终究还是没能够逃脱被残害的命运,在北齐灭亡之前遗憾的离开了人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概正是因为生活在那样战乱的年代,侍奉着那样一个昏庸的君主,兰陵王才会留下如此美名,以他的才干如果自立为王,我们看到的恐怕又是另外的一段历史了。恰巧正在看两宋风云方面的文字,在兰陵王和岳飞两个人的身影似乎在某些方面慢慢重合起来。

  《兰陵王》读后感(十):偶像的力量

  首先要说的是写这篇全然不是因为对此书入迷或痴恋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兰陵王》,太久没写字,手生,难得看本小说,练练笔吧,最近小脑袋过分蠢钝(韩剧看多了?),需要锻炼思维能力,另外这本书和现在播的电视剧也没什么关系。

  我又是如何对这位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人物产生兴趣的呢?近来晚间散步听广播时,听到了丁当的《手掌心》,后来又听到五月天的《入阵曲》,两首歌听来还行,于是对电视剧《兰陵王》有了印象,匆匆一瞥,发现演员阵容还算讨喜,略微看了几集,虽是从场景到台词都被雷到外焦里嫩,我等经过各种雷人剧集洗礼的小心脏还招架得住。

  虽然不是五月天的铁杆粉,但对他们的音乐才华还是一贯持肯定态度的,听着《入阵曲》,我开始想历史上的兰陵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百度之后发现了田中芳树先生的《兰陵王》,虽是本小说,但看到评论对其历史严谨性的肯定,马上入手并用了大半天时间一气读完。

  这是本负责任的小说,作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也没有过度渲染战争或人物性格,作为一部小说,它不够跌宕起伏,作者没有采用常见的第一人称叙述,而是如一个时间的见证人,站在幕后,将他看到的陈述出来,平静却生动,于是,北齐时期邺城的市井民情,皇宫贵族的 荒淫无度跃然纸上,书中对兰陵王的着笔并不密集,更像是以这位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骁勇善战,有着皇族血统却最终死在自家兄弟刀下的悲剧英雄为引所作的北齐大事年鉴。

  北齐是个短命的王朝,27年间经历6位君王,最终自断命脉于无愁天子高纬。有看到过北齐高氏家族精神异常的说法,觉得有些道理,除去文襄六子,其余皇族尤以历任皇帝为首,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暴虐残忍,全然没有一个正常的皇帝,不禁怀疑这帮人是不是从小就被人下毒了。。。

  兰陵王容貌俊美,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深受军民爱戴,君妒其才,若其放伐,并不是没有机会,因此有人说,兰陵王高长恭最终落得被赐毒酒的下场也是他自己造成的,看到尾声,看田中先生借兰陵王诀别之口道出了与我心中一致的想法“对天来说,我是有罪的。我为了齐国的安定和高氏一族的平安,对朝廷的荒淫无道视而不见。如果是真正的忠良,就应该像赵郡王那样,苦谏陛下而死。”

  这本书很容易读,时间线清晰 ,读来非常顺畅,一气读完,轻松而沉重,轻松的是田中先生是位负责人的作家,参考了许多史书,尽力还原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让我们得以了解这段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模糊的历史,沉重的是,若是民间略有疾苦,我们还有为之鸣不平的气力,而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能生存下来实属不易,礼崩乐坏之际,一切倒行逆施,有悖常伦都是平常。

  田中先生在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时引用了《廿二史札记》“古来得天下易者,未有如隋文帝者”的评论,又引《北齐书》如果兰陵王尚在,未来不可估量的评论,可见得作者心中兰陵王形象之高大。然历史即为历史,兰陵王即为兰陵王,不知他是对自己出生介怀还是无极权之欲,消极点说,一切都是命,其他的只能留后世各自幻想了。

  唯一对书中人物有疑问的就是徐月琴这个人物到底真实存在与否,由于翻译原因,作者关于这个角色的解释我看的不知所云……至少作者借月琴快口说出了对时局的见解。电视剧版的杨雪舞搁这儿就是借了郑妃之名,仅有四成相似的月琴……

  最后要说感谢阿信的词,让我通过一首歌进而浅浅地了解一段历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