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十二日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第十二日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6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十二日读后感精选10篇

  《第十二日》是一本由项维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十二日》读后感(一):凶案背后爱的教育

  凶案背后爱的教育

  评∕《第十二日》

  文∕小鱼儿

  近来,各大网站纷纷热传一则“小女孩声称被亲生母亲剪掉手指”的新闻,众多网友对狠心母亲的声讨之声也不绝于耳。后经警方证实,女孩手指系自伤发炎导致萎缩,非母亲家暴所致。所幸,虐童惨案被证实为“冤假错案”,人伦悲剧没有上演。但女孩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孩子沟通照顾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自伤以博得众人关注,可见父母的关爱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了不可磨灭作用

  新闻中的女孩是幸运的,她并未遭到父母虐待而仅是无暇顾及,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就不如她那么幸运了。或因贫穷,或因重男轻女,或因还赌债,”刚出生的婴儿被亲生父母卖给他人“的新闻也不少见。更令人发指的是,因为养不活,因为孩子没用,选择断其生路的父母也大有人在。比如悬疑小说集《第十二日》的小女孩二丫的经历

  《第十二日》是专业商业调查顾问,兼职悬疑小说作家项维的最新力作。小说集由长篇《第十二日》,中篇《未遂的杀意》,短篇《迷藏》三篇小说组成。在项维既往推理小说《谁是第十二个》中,同为小说主角的《洋紫荆日报》记者项维因求真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协助警方找到真凶“制裁之手”,深得警方的信任。对真相的不懈追求,严谨的逻辑判断助他在《第十二日》中如英剧《神探夏洛特》两位主角夏洛特,华生一样大展身手,协助警方率破奇案。

  要命的父母之爱

  俗话说,三岁看老。记者项维十岁时便展现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真相的追求。《迷藏》中,小村庄中不断有孩子失踪,他们的父母不但不担心,反而借口“到土地公公家做客去了”。到村庄做客的项维和外地来的养蜂人一平及爸爸剥丝抽茧,拨开重重谜团,解开了"孩子失踪之谜",真相令人发指。在项维,一平的不懈努力下,村庄里的小女孩二丫幸免遇难, 还被好心的两父子带离了这个"虎毒食子"的魔窟。杀人凶手阿牛哥最终也得到了正义的制裁,永远不能伤害村庄其他孩子了。与前两篇小说相比,《迷藏》的推理成分退却不少,却包含了作者对于人性,对于父母之爱的剖析,引人深思。因为孩子“养不起”,因为“没用”,所以选择“捉迷藏”的方式让他人将孩子遗弃。虎毒尚不食子,更何况自己的亲生骨肉呢?

  父母---间接的杀人凶手

  如果说《迷藏》中小村庄的自私父母们是直接的刽子手,而《未遂的杀意》中,受害者陈辉的父母则是导其死亡的间接凶手。家底厚实的陈家独生子陈辉是个未出柜的男同,为了尽孝,和深得父母喜欢的自家酒店年轻服务员李家晓闪婚了。婚后两年,夫妻相敬如宾,一直未有子嗣。李家晓难忍守活寡之苦出轨并怀孕了。为避免东窗事发失去长期饭票,身为人经理的家晓招聘了张易成---陈辉喜欢的类型果不其然,陈辉动心了。在家晓的暗示下,陈辉带着实为维生素心脏病药驾车载易成去户外探险了。途中,陈辉目睹一场劫杀案,突发心脏病身亡。为撇清关系,张易成转移了其尸体并盗卖了汽车。项维追查事件真相过程中意外救了差点被人撞死的张易成。随后,顺藤摸瓜查明了事实真相。正如小说名称《未遂的杀意》,劫杀案造成了陈辉的意外身亡,家晓的目的达到了。却不承想,还有一个更大的真相等着她,而这个真相将她原本幸福的生活打破了。

  如果陈辉的父母没有逼着儿子相亲,而是顺其自然,也许陈辉也不会闪婚,也不会在心如毒蝎的妻子手上间接丧命,毕竟陈辉“一点也不急,若不是父母催促得紧,他这辈子也许就黄金单身一生了”。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 也许同性性取向现阶段很难被大众认可,但子女幸福毕竟掌握在自己手中。父母关心子女没错,但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期望陈辉式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不再有!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爱亦是如此。

  《第十二日》中,因为爱,为了保护不慎“杀人”的爱人苏见心,同时,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悯,为了保护因儿子/弟弟被拐走而误杀人贩子李忠国的母女何燕/叶海兰,从小被李忠国拐卖的唐成周不惜以身犯险,“制造”多起命案混淆大众视野,用己命换取她们三位的安静生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成周,沉舟,破釜沉舟,他早已做好牺牲打算,“所以,所有的罪行,都让他来背就好了,那样,她们还可以各自幸福地继续生活下去,而他,也总算有一次,保护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成周五六岁被拐骗,本以为被收养后能展开新生活,却在养父母亲生儿子出生后饱受养母虐待,身心遭到巨大摧残(命根子坏了,患密室恐惧症)。从小未感受到爱,现在却能为心爱之人牺牲自我,足见爱的力量

  亲情中的爱同样伟大。当记者项维将各“犯罪嫌疑人”聚在一起,通过推理逐渐揭露真相时,为了保护第二起“十二日的肖邦”凶案(李忠国被杀案)的真凶---母亲何燕,叶海兰勇敢站出来,“坦白”自己的凶手身份(最终在项维的逼迫下,何燕不再假装失忆,承认了杀人事实)。你给予我生命,我要用我的方式报答你---这份家人间的关爱,透过薄薄的书页,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温暖。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曾看过的报道---泰州兴化11岁男孩徐宇航捐一半骨髓救白血病妈妈。在感恩父母之爱上,叶海兰和宇航用行动给你我上了生动一课。忠国,忠国,名字“忠于国家”,人却干着拐卖了六十多朵祖国未来花朵罪恶勾当。小说人名“唐成周,李忠国”可见作者项维的良苦用心

  同样是爱,第一案受害者音乐家戴乐的未婚妻原子慧则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原子慧---一个患有严重洁癖的钢琴家之女,意外得知戴乐脚踏两条船后,一怒之下夺其性命,并在案发后欲栽赃给“十二日的肖邦”凶案凶手,所幸在明辨是非的项维追查下,落入法网。

  什么是爱,爱很简单,简单到“我爱你”可以三秒说完,爱也很复杂,复杂到我们需要穷尽一生找寻爱的真谛

  愿接受了《第十二日》爱的教育的每个人,在爱中不再迷茫,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所有书评均为原创,如有转载,需经授权。请豆邮联系笔者或dingding2046@sina.cn。

  《第十二日》读后感(二):读“《第十二日》”,便知“真相大白”。

  一直认为,没有一定文学审美,以及逻辑思维的人,是无法读懂项维的作品的。说这句话,是看了《谁是第十二个》以后,我以为这部作品代表了国内推理这一类型小说的最高水准,这部作品兼含了许多方面东西语言的锤炼,文字美感内涵社会性与思想性,当然,也少不了推理小说最关键的,推理逻辑性。从目前来看,仅此一部作品,就能把我国的推理类型小说拉到世界水平的一流席位,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推理的典型代表,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当初次在天涯上发现这部作品的时候,我非常期待,还有幸接触到了作者,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担心,特别是久候不见有出版消息的时候,甚至觉得,这部作品,是不是出现得太早了?对于目前国内读者的阅读水平,有多少人读得懂这个文本,能鉴赏其中的绝妙之处?其次担心的是,这个作者啊,太没有身为作者的觉悟,最后是,担心她过于才华横溢,因得不到应有的赞赏而不再关注于这种推理的类型文学,而跑去做其他的事情

  幸好,如今等来了她的《第十二日》,一如以往的水准,文字不摆弄,不故弄玄虚,只是用最朴质的语言,讲述一个触动人心故事。行内之人便知道,最擅长使用文字的人,非辞藻华丽,非铺张雕琢,而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完美讲述一个故事娓娓动听。至于在推理小说方面,自然还要加上逻辑合理环环相扣,悬念迭生。《第十二日》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如我之前所述,没有一定文学审美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每个角色性格设置,结构的层层递进,没有直白说出来的蕴含在字里行间温情与控诉,无一不恰到好处

  多说无益,读《第十二日》,便知真相大白。

  《第十二日》读后感(三):真相背后有什么?——读项维《第十二日》的一些思考

  刚看小说《第十二日》时,便在思考作者为何采用“十二”这个数字,其背后有何深意?十二个月份十二生肖?十二星座?也许这个数字更好地代表着芸芸众生吧。一些案件,一部分人,也是大多数的缩影。善与恶、罪与罚、爱与恨、对与错……这之后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细读反思。

  小说《第十二日》由“我杀了人”开篇,由所谓的犯罪者唐成周揭开案件序幕,吊足了读者胃口,让读者不由去揣测他的动机和心理。然而看似相似,相继都发生在第十二日的两个案件,现场都播放着肖邦的音乐,但项维还是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经过反复走访推理,最终找出两桩命案的真凶。然而人性复杂,真相可查,善恶却难分。

  《第十二日》读后感(四):有一种爱叫向死而生

  你觉得我的人生有意义吗?

  生无可恋,浑浑噩噩,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们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残缺的人生,如果再失去她们,他继续拥有也毫无必要

  这世界上总有另一个人会因为弥补你的缺陷存在的。

  所以,所有的罪行让他来背负好了。

  能让你放弃未来的无数可能的,是爱还是恨?

  ——节选《第十二日》

  《第十二日》读后感(五):《第十二日》之于我(文字转载自当当评论

  一本经典的书,经典于它的宽容宽厚。那么多年它对你的不离不弃。它只是不会说话,却一定比很多人懂你,比沾染着唾沫的承诺来得深沉,来的温暖。 是一种陪伴,当你在突然文字饥渴,心里迫切想着想要大餐一顿时。瞧,它就在那儿等着你,静候多时呢。原来它一直都在,在你内心柔软地方。 这就是一本书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

  《第十二日》读后感(六):评项维的《第十二日》

  评项维的《第十二日》

  读项维的作品,缜密的逻辑思维,环环相扣的情节,跌宕反转的一个个迷局,都让我觉得,写得这样丝丝相扣的推理小说作者,一定是男的。当我搜到作者竟是位美女时,真的是又吃惊又叹服。

  内容简介:《第十二日》里,项维受到好友妻子的委托,开始调查谋害好友的凶手。猝不及防中,他遭遇了继“制裁之手”之后更为强大对手……

  相继发生两起相似的案件,都发生在当月的第十二日,现场播放着肖邦的音乐。项维认为是有人在模仿犯罪,以此转移警方的注意力。然而,随着对受害者身世的进一步发掘,他动摇了。

  我们每个人,原本有着不同面孔,最终却和他人一样,戴着毫无表情面具——真的没有表情吗?

  面具之下,触目惊心

  音乐家没有那么光鲜,门卫也没那么平凡主持人、店老板高中生、心理医生、拾荒老太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隐藏着全部答案

  第十二日,真相大白。

  读着作品,情感总不能在一条线上平稳,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总是随着他的身世之谜的层层抽剥,心绪复杂到难以用一个准绳去判断去定义他。

  唐成周的舍身救护,开始真的是认为爱情使然,看到最后,才真切明白压抑心灵深处的无法克解的痛。幼年时的遭遇,让他心里永久装着一个悔恨,一个渴望强大到庇护他人的残梦。

  当苏见心受到不公的伤害,心底深处,妹妹无助的喊声,唤醒他曾经麻痹的神经。他悄然出手,为的是维护着这个弱弱的女孩。

  被拐卖的命运,被养母虐情的岁月,让他对人贩子,仇恨到要用尽一切办法毁灭他们。

  在丝丝线索里,好像,一切的杀伐,都是唐成周的布局。

  当项维步步紧逼,逼迫着唐成周一步步就范,心里不免同情这个受尽伤害的大男孩世事难料,正如孔子说:“目犹不可信”。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真相揭晓时,不由得长舒一口气文章最后以暖,平复了读者内心的万种纠结。

  原子慧的纯净,让她走向了不可逆转的毁灭。而这一切的根源,带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一个人成长的环境,造就了她日后的心理状况。原子慧的故事,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心理教育课题的思索。

  《十二日》这部小说,围绕着爱情主题,唐成周对他人的维护,以飞蛾扑火的方式,让人心内疼惜,作者的描述还是很细腻的出来。

  《十二日》,正如作者说,是“工笔彩画,毫微分明。”

  《第十二日》读后感(七):评项维的《第十二日》

  评项维的《第十二日》

  读项维的作品,缜密的逻辑思维,环环相扣的情节,跌宕反转的一个个迷局,都让我觉得,写得这样丝丝相扣的推理小说作者,一定是男的。当我搜到作者竟是位美女时,真的是又吃惊又叹服。

  内容简介:《第十二日》里,项维受到好友妻子的委托,开始调查谋害好友的凶手。猝不及防中,他遭遇了继“制裁之手”之后更为强大的对手……

  相继发生两起相似的案件,都发生在当月的第十二日,现场播放着肖邦的音乐。项维认为是有人在模仿犯罪,以此转移警方的注意力。然而,随着对受害者身世的进一步发掘,他动摇了。

  我们每个人,原本有着不同的面孔,最终却和他人一样,戴着毫无表情的面具——真的没有表情吗?

  面具之下,触目惊心。

  音乐家没有那么光鲜,门卫也没那么平凡。主持人、店老板、高中生、心理医生、拾荒老太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隐藏着全部答案。

  第十二日,真相大白。

  读着作品,情感总不能在一条线上平稳,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总是随着他的身世之谜的层层抽剥,心绪复杂到难以用一个准绳去判断去定义他。

  唐成周的舍身救护,开始真的是认为爱情使然,看到最后,才真切明白他压抑在心灵深处的无法克解的痛。幼年时的遭遇,让他心里永久装着一个悔恨,一个渴望强大到庇护他人的残梦。

  当苏见心受到不公的伤害,心底深处,妹妹无助的喊声,唤醒他曾经麻痹的神经。他悄然出手,为的是维护着这个弱弱的女孩。

  被拐卖的命运,被养母虐情的岁月,让他对人贩子,仇恨到要用尽一切办法毁灭他们。

  在丝丝线索里,好像,一切的杀伐,都是唐成周的布局。

  当项维步步紧逼,逼迫着唐成周一步步就范,心里不免同情这个受尽伤害的大男孩。世事难料,正如孔子说:“目犹不可信”。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真相揭晓时,不由得长舒一口气。文章最后以暖,平复了读者内心的万种纠结。

  原子慧的纯净,让她走向了不可逆转的毁灭。而这一切的根源,带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一个人成长的环境,造就了她日后的心理状况。原子慧的故事,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心理教育课题的思索。

  《十二日》这部小说,围绕着爱情主题,唐成周对他人的维护,以飞蛾扑火的方式,让人心内疼惜,作者的描述还是很细腻的出来。

  《十二日》,正如作者说,是“工笔彩画,毫微分明。”

  《第十二日》读后感(八):爱与恨,才是最可怕的凶器

  神探项维自上次海边渔村的“制裁之手”一案(详见作者的上一部作品《谁是第十二个?》)之后,再次出马,受朋友的委托,开始调查谋害音乐家戴乐的凶手,而这一次的案件,也是前所未有的扑朔迷离。。。

  相继发生两起相似的案件,都发生在当月的第十二日,现场播放着肖邦的音乐。项维认为是有人在模仿犯罪,以此转移警方的注意力。然而,随着对受害者身世的进一步发掘,他动摇了。心理医生唐成周,死者的情人苏见心,死者的未婚妻原子慧,心理疾病患者何燕和她的女儿叶海兰,还有第二个死者李忠国。一个自故事开始就已经揭晓了谜底的案件:音乐家戴乐的情人苏见心杀死了他,而心理医生唐成周为了帮她躲过警察的怀疑,并且帮助另一位患者何燕报仇,唐成周在第二个月的十二号精心策划了又一起杀人案,杀死了李忠国。项维受好友原子慧的委托开始了调查,查到苏见心身上时,唐成周为了帮苏见心脱罪,故意制造第三起案件并落网,揽下了所有罪名和案件,警方认为一切结束了的时候,项维却说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的,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就直接摆出来的凶手都是假的。

  在项维摆出所有证据,指出唐成周没有杀人时,如我们在开头所看到的真相一般,真正杀死戴乐的凶手苏见心认罪了,可是,唐成周如果没有杀人,那李忠国的死又是谁干的?最后揭开真相的项维指出,是何燕的女儿叶海兰时,三个认罪的嫌疑人却再次让项维摇头不已。原来苏见心只是打晕了戴乐,而随后赶到的原子慧因为忍受不了戴乐脚踏两只船却不和她分手于是痛下杀手并清理了现场,而李忠国一案是因为何燕在认出其是拐卖自己儿子的凶手后痛下杀手,随后赶来的女儿叶海兰因为见过戴乐的案发现场,于是照葫芦画瓢,制造了连续杀人案的假象,最后赶到打算杀人的唐成周发现李忠国已死,却因为太过“谨慎”地留下肖邦CD导致现场和叶海兰留下的MP4一样,重复出现了死者压根不喜欢的肖邦音乐。一个离奇的案件就这样被项维解开了真相。

  环中环,套中套,计中计,除开这案件本身的扑朔迷离,或许我只能说,看完之后有种出一身冷汗的感觉,从原子慧一开始的委托案件开始,就只是打算利用项维对她的感情来把案件推到别人身上,还有唐成周的无论如何都要把案子往自己身上揽,并把这作为自己使命的心理,这两人身上带着截然不同的东西:爱和恨。原子慧对戴乐的恨和唐成周对苏见心的爱,或许才是构成这个故事的主线,人心真的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作者在腰封上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适合概括剧情,当然,那句也很适合故事中任何一位角色的台词:“你曾经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是你的劫难。”

  《第十二日》读后感(九):爱你,甘愿为你牺牲

  西德尼·卡尔顿曾经说过:“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命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但在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甘为自己所爱所珍惜的那个人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人”的又有几个呢?饱含深情的爱,向来是深沉而让人难以忘怀的,爱一个人,向死而生,义无反顾……爱让人失去理智,同时也在人性的问题上踟躇,选择很重要,怎样的选择却让人难以琢磨,是继续选择沉默,还是在沉默中无声的呐喊?作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得不承认,故事很好,结果也颇让人意外,推理的还算合乎逻辑,但是读完却感觉意犹未尽,也许这也是作者在叙事上一点为人所不喜的地方吧,而且,说是《第十二日》其实却还有其他故事,而且要提的一点是,之后的远没有第一个故事《第十二日》精彩,也许是作者有自己的考虑吧,但总觉得,有点多余,更像是吃完正餐之后的甜点,是不错,但却容易让人发胖啊,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比较纯粹的,短篇集就是短篇集,各个短小精悍;中长篇就是中长篇,这样还能给人回味品读的时间。本书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差强人意的。总的来说,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第十二日》读后感(十):创作小札——主题谈

  嗨,我是项维。

  我想,大多数会翻到这个页面来看这篇小札的读者,大概,都是从《谁是第十二个》最先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名字叫项维的作者,在这样一个时代,相比大多数作者在网络或者其他传媒的活跃,我或许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正因为如此,我非常感激那些欣赏我的作品而愿意冒险买下我的故事的出版人,制作人,因此,先谢谢做这本书的九志天达,谢谢编辑刺青衫和刘盼,以及所有推荐和关注这本书的人。

  与《谁是第十二个》相比,《第十二日》显得细腻,温情很多。《十二个》布局谋篇的结构宏广,而《十二日》重在写情。如果说《十二个》是一曲交响乐,那么《十二日》则是一阙小夜曲,但并非说,小夜曲便不如交响乐精彩。读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教授曾经所过,这世间所有创作的主题,都可以用一部作品的名字来做个总概括,那就是《阴谋与爱情》,只是“爱情”指的是大爱,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也包括了亲情,兄弟情,等等世界上美好的感情。《十二个》是写阴谋的,于是大开大合,浓墨重彩,务必让人看时有峰回路转,意犹未尽的阅读喜悦,而《十二日》是写爱情的,于是有了唐成周对未尽兄弟之责后,对同病相怜之人的护卫之爱,有了陈辉无法宣告出柜的同性之爱,有了项维与一平对童年玩伴的救护之爱,对于这种种的感情,描写细腻,或许行文中并没有直白的写出来,但都蕴涵在了细节里,《十二个》是水墨山水,气势恢弘,《十二日》是工笔彩画,毫微分明。

  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观。譬如说,我的一些朋友说《十二日》不如《十二个》读来让他们酣畅淋漓,他们希望看更多阴谋的成分,而另一些朋友则非常喜欢里面的小细节,记住了让人同情的夏春好,记住了想成为蜘蛛而不得的唐成周,记住了爱美的李婆婆,记住了石坪镇的那些阿黑阿黄们,记住了追花的不羁少年一平,特别记住了觉得未婚夫很脏的原子慧告白的那一刻的震撼。我自己当然敝帚自珍了,但同时无法强求任何一个读者喜欢我的任何一本书,而在这里,我想要略谈的,是也许会被忽略的,那些角色们。

  《十二日》里,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受害人戴乐以及李忠国。我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在这两人身上,但通过前后的描述,以及假借他人之口,道出了两位受害人复杂的性格。戴乐该死吗?站在

  苏见心与原子慧的角度,若爱情真对她们重要得有如生命,那戴乐或许该死,但站在叶海兰的角度,他却是不该死的。至于李忠国,除了对他自己家庭,从头到尾,都是该死的,他对夏春好的好,也许是对往年犯下的那些罪孽的忏悔,试图补救,但很多伤害——对唐成周的,对何燕叶海兰的,对夏春好的,还有许许多多被拐儿童以及被拐儿童家庭,伤害已然造成,且导致了他们各自悲剧而不可挽回的人生,他的死,是无法同情的。

  《未遂的杀意》里,容易被人忽略的,也是受害人陈辉。无论对于他的父母,对于他契约形婚的妻子,或者是对于他渴望儿不可得的同性恋人张易成,他都做到了尊重并妥善安排,然而悲剧的是,他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妻子希望他死,张易成只想要他的钱。

  至于《迷藏》,是新瓶装旧酒,一段盎然有趣的少年往事,却以无奈而黑暗的社会为背景,悼念那些在无数村落被牺牲掉的孩子们,庆幸二丫的死里逃生。而这个故事,或许有可能成为史上最无存在感的侦探,以及史上最毒舌的助手的雏形。 ^ ^ ~

  配合宣传,我与作品。

  我与我的作品《第十二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