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5 03:01: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精选10篇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是一本由伊坂幸太郎 / Isaka Kotaro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80,页数:560頁,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一):拼了命地活着,然后好好努力

  又一次给了5星,是因为与伊坂幸太郎同期的作品《Modern Time》相比较,《Golen Slumber:宅配男与披头四摇篮曲》(这个译名很多人都在吐槽,但我觉得还可以,纯粹而直白,就像摇滚曲一样)让读者读起来一气呵成,犹如一部节奏紧张又充满青春回忆的电影一样,而《Modern Time》的节奏感我感觉没有如此强烈(《Modern Time》更像一部带喜剧色彩的悬疑大片)。

  这本小说说的就是一个平凡人陷入了一个“巨大阴谋”之中,然后发生了一连串逃亡事件,平凡男主角身边的朋友、亲人等都一一被卷入事件当中。

  最后平凡男主角绞尽脑汁,终于以整容后的身份活了下来。

  小说的大框架当然是那一个“巨大的阴谋”,但究竟阴谋的发起者是谁,作者给出的答案有一点模糊。

  然后小说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主人公的逃往事件,故事里悉数登场的人物亦使整个故事剧情丰满起来。

  特别注意的是,导致男主人公不停逃往的除了那个“巨大阴谋”外,媒体的力量以及人类的从众心理也是“功不可没”,可以看去,小说作者其实对这两种力量挺不满的,不时会借故事的人物之口说出对媒体夸大事实真相的批判。

  凭借主角的幸运(逃往路上遇上了几个乐意帮助他的怪人)、友情亲情的力量,我们的宅配男最终还是努力的活了下来。

  最后,我在写这篇书评时,想起了日本另外一个作家的话。

  树上春树:“活着就意味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

  请好好努力。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二):隐藏最深的最强伏笔!(泄底,没看过书的勿入)

  我看伊坂的第一本书是<奥杜邦的祈祷>,看完后惊为天人.但是之后连续看了<重力小丑><家鸭与野鸭><死神的精确度>,都不是很喜欢,也不是很满意.我曾一度以为伊坂也是那种不断退步的作者.

  但是在看完这本<金色摇篮曲>后,我这个可笑的想法改观了.我不是一个很会表达的人,看一本书只能评价"好看"或"喜欢",但是具体哪里好看,为何喜欢,很多时候我却说不出来.

  这本书故事非常紧张,曲折,但是比起每年层出不穷的各种好莱坞大片还是略显简单的.所以尽管这本书的故事比较精彩,但是并不是本书的亮点,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就是"线索"与"伏笔"

  这本书篇幅很长,中间穿插了很多过去和现在发生在主角身边的小故事,乍看是感觉作者想通过讲述这些与主线无关紧要的小故事来拉长篇幅,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些宣泄与感悟.但是在看完整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么多的琐碎故事,都是一处处无比精妙的伏笔与线索.

  这本书在故事结构,线索,伏笔以及前后呼应的剧情,比起经典电影<两杆大烟枪>还要出色很多.其中多达几十处的线索和伏笔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各位在看完此书后一定会深有感触的.下面就指出一处作者隐藏得非常深的伏笔,相信在看完全书后,很少有读者会留意到这一点,呵呵.

  好了,手头有书的朋友请跟随我一直同步翻阅.

  一:先翻到书的第398页,这里提到了几个看起来象是不良少年的感叹,说因为他们是坏学生,所以经常被冤枉,一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第一个就会怀疑到他们,"就好像美国一样倒霉".这乍看是以为作者在对普通人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这个现象所表达的一种不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伏笔,或则说线索.

  二:接着大家把书翻到73页,这是小说的第3部,讲的是案件发生20年后,一个纪实作者对当年案件的分析.在这一页,作者提到自己曾在多年曾听过几个年轻人抱怨自己都是被人冤枉,"就好像美国一样倒霉".这时你回顾398页的剧情,会发现当时那些年轻人这些话是对本书的主角---青柳说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假设,第3部的叙述者,也就是那个纪实作家,其实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青柳.当然,那几个年轻人说的那句话,可能其他人也说过,所以第3部的叙述者即便不是主角,也可能从别人那里听说过.但是一本小说里,2个不同的段落出现了同样的文字,而且纵观全书的结构,很难不把这句话当成是一个揭露叙述者身份的线索.

  三:接着,在把书翻到85页,依旧是纪实作者的叙述,这里提到了"森林的声音",这句话也主人公最常回忆到的一个词,在文中曾多次出现,而且除了主角,女主角以及学弟阿一外,应该就没有其他人知道"森林的声音"这个典故了.你们也许会说,这个典故的始作俑者森田在大学时曾无数次向别人炫耀过"森林的声音",所以知道这个典故的人应该很多,但是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连龙套都算不上的角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再结合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推理,可以很明显的断定,这个纪实作者的身份应该就是本书的主角青柳无疑了.

  四:最后,第3部的题目是20年后.据我所指,日本刑事案件的诉讼实效似乎是20年,我不知道刺杀首相算不算刑事案,但感觉应该差不多.在事情发生的20年后,这个纪实作者才开始撰写对当年那个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报告,我觉得他应该是怕太早写出这个分析报告后会被当局和媒体关注,从而调查自己的身份.所以才选择20年后再写,因为那时自己当初被诬陷的案子已经过了时效,所以即便本来身份被揭露也不怕了.

  综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第3部的叙述者就是青柳本人.这就是本书相比其他线索和伏笔,隐藏得最深和最强的一个伏笔.由此也可以看出本书的强大,伊坂的强大.甚至连推理出这个真相的我都有那么点强大了(笑).

  宫部美幸曾赞誉伊版幸太郎:「像他这样的作家将背负起日本文学今后的命运……他有独特的文风,是个天才。」

  当初看到这句话时,感觉真臭屁.现在想来,美幸阿姨的话还真是一点没错.伊坂幸太郎,真不是盖的!!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三):我们的摇滚青春——《Golden Slumbers》和伊坂幸太郎的其他作品

  读完这本所谓的“伊坂幸太郎集大成的作品”——一个与他过去所写的故事绝对不同的,被冤枉的总统暗杀者用力逃跑的故事——我忍不住开始回想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伊坂小说——他的出道作《奥杜邦的祈祷》——时的感觉。2000年的《奥杜邦的祈祷》让我觉得他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我惊叹于他天马行空却又颇有章法的想象力,和构筑一整个世界的能力。从那个时候我开始知道他喜欢音乐,对于杀手、警察、奔逃有自己独特的观感。这些主题后来在他的小说里不断出现,就好像一首歌里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旋律,升格降格冲入我们的耳膜。在《Golden Slumbers》里它们终于升华成了主题。

  2001年的《Lush Life》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这本书把伊坂对于时空碎片的把握能力发挥到极致,故事精巧、人物极具代表性,我以为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伊坂风格的奠基作。在《Lush Life》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每一个在自己的剧本里扮演主角的人,在别人的剧本里不过是路过的。你只在自己的故事里重要,这个认识在《Golden Slumbers》里被翻了个个儿来被理解,别人只是偶然踏进你的生活,可能明天就离开了,but you never know,这个路过代表了什么,又会给你带来什么。《Golden Slumbers》里出现很多和主角青柳雅春完全不相干的人,连环杀手、小偷、停车场里的小混混……还有游戏机里那条娃娃鱼,他们随机的出现或消失不仅仅是故事完成的必然条件,更代表了某种不能被重复的宿命感;至于那些在青柳人生里reappear的人们,则更多展示了伊坂写故事和玩弄时间的方法,这些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

  《Golden Slumbers》里的叙事不会乱,但其实相当复杂。在最长的第四部分里,青柳雅春(现在)、青柳雅春(过去)、樋口晴子(现在)和樋口晴子(过去)是四条比较重要的主线,它们包含了较远的过去以及两条错位的现在时间线。过去的部分比较早的被叙述完毕,剩下两条现在时间线时,最初的时间起点是不同的,因而叙述的速度也有差异,这样,在小说最后逃亡的关键部分,两条线终于融合,达到了叙事上最大的完整性。这个手法其实在《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里我们也见过,虽然两本书里时间差异还是略有不同。另外这本书五个部分覆盖了或前或后的不同时间段,精心安排的出场顺序给我们的阅读带来的是惊奇度的最大化。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巧妙的写法我倒是觉得和他前面的作品都不大相同了。

  下面要说到最感动我的部分了,青春、热血。从森田和青柳的会面,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开始,我就一直觉得写得正中心坎,直到他们坐进车子里,森田哼起披头士的歌曲,那种忧伤的感觉终于被伊坂写到最大值。说实话,这个时候我想起个人并不十分喜欢的《沙漠》,两者的主题多么相似。看看创作年表,这两本书的创作年份也算是接近的。可是为什么带给我的观感却如此不同?《沙漠》里的青春年少是现在进行时,它就好像一个pre-Golden Slumbers的时期,你总要回过头来,才惊觉“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可它早已不在眼前了。青春这个东西啊,你真的要怀抱着一颗年轻又苍老的心,站在进退两难的沼泽地里,回首望去那一片青葱美好,才会真诚地被打动吧。

  这本书里其实探讨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充满政治性的总统暗杀事件就不提了,其他的还包括对于警察权威的挑战、对媒体话语权的挑战、对大众心理毫无证据的所谓“印象”的讨论,甚至更多的对社会、国家机器与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讨论。这一度让我确信伊坂想要写的是一部另类的社会派冒险小说,而所有那些个人化的伤感怀念忧愁只是无可避免被带出来的附属物。就像伊坂自己在文中写的:“就好像拿出钥匙打开一扇门,门内的东西不停向外倾泻。” 而你的本意大概只是打开那扇门而已,里面的东西却是自己跑出来的。当然读到书本的后半段,这个念头慢慢的就淡去了,因为很明显的,青柳那场刺激的逃亡牵涉到的普通社会个体(他们都很神奇的帮助了青柳)远远多过“那个幕后势力”成员,除去大量让人恐惧的高科技描写外,扮演反面角色的“警察们”其实相当符号化,所有政治化的安排最后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点还是归于小人物们的行动,他们的情感。

  我十分的喜欢书本最后的那个结尾,多么温暖人心。“人生最幸运的事,是有人记得你的一生是怎么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真的很“摇滚”,层层剥去愤青的外壳以后,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最人性、最个人化的动人的内心世界。

  河狸有一个书评(泄底慎入:http://www.douban.com/review/2027904/),分析书中一个非常厉害的伏笔——真的非常厉害啊——看懂以后大概就会明白这本书最明显的一个主题,关于人生的奔逃与抗争,当不可理喻的命运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又要提起伊坂之前的作品了,《死神的精确度》最后一篇里面那个老婆婆。无法反抗的时候,我们选择从命运的掌缝里溜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必然要失去的东西就让它去吧,“至少没有完全失去人生”。

  你看,这是多么可贵的态度,过去那些自闭型宅男的故事里,他们再怎么凄惨不过是生活与别人不同;可是被逼到绝境的青柳雅春那抛开一切包袱的忘我奔跑,正是这样人生态度的极限了。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四):《金色梦乡》——写给一代人的宣言

  游离与回归

  在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对世界充满天真而浪漫的幻想。当然,这种幻想,并不主要是指拥有超能力或是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或许我们只是简单地想把年轻时候的快乐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想像大人一样要考虑那么多令人烦恼的方方面面。我们是追求简单快乐的人:想睡就睡、想笑就笑、想玩就玩。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们去拯救,也不需要我们去改变,只要让自己、让朋友快乐便好。关于社会的一切,关于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都不用去细细追究,因为我们眼中关注的,只有值得我们关注的快乐与忧伤,这是一种游离于社会的状态。

  但人总要成长,总要carry that weight。当年在街头放声高歌、可以逃课几天几夜去旅行的张狂少年,最后也要打起领带、穿上西服,人模人样地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当年在快餐店里高谈阔论的森田森吾和青柳雅春,多年后再度重逢时,两人都有了不小的改变,森田森吾成家生子,而青柳雅春刚刚失业几个月。当年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的好友,再度见面时,才突然发现对彼此的情况都不甚了解。“经过这些年,我们都有了改变。”可是当森田森吾告诉他首相将被暗杀,而青柳雅春就是凶手的时候,青柳才意识到不对劲——

  逃亡之路正式开始。

  自由与责任

  在青柳雅春的逃亡之路上,他受到很多人帮助:森田森吾、阿一、前女友樋口晴子、从前的上司岩崎、还有无差别的连续杀人魔、烟花厂厂长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个人隐私在社会面前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是说,他们帮助青柳对抗整个社会,其自身要冒极大的风险。但是他们敢这么做,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技术并非天衣无缝,全城都装上保安盒,虽然从表面上看来,那些监视器会忠实地记录下所有人的所有影像。理论上来说当然如此,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大量的监视就意味着大量的数据,而大量的数据就意味着高速计算的电脑,而高速计算的电脑就意味着高昂的成本——问题是,即使是政府,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成本。也就是说,所谓的监视一切,至少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是无法做到的。认识到这点,利用这点,青柳雅春在逃亡路上,躲过了很多追杀,为自己赢得了自由。

  而另一个原因,我想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所有的人帮助青柳雅春,他们不相信官方的说辞,不相信青柳雅春是暗杀首相的凶手,其原因是他们信任青柳雅春。就是说他们信任身边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从遥远地域传来的官方说辞。这个社会虚假的东西太多,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如潮水一般将我们包裹着,如何取舍,如何相信?或许,与其相信冷冰冰的文字和声音,还不如相信眼前活生生的人。“人类最大的武器是,习惯与信赖。”就连停车场碰见的小混混,也选择信赖青柳雅春。小混混和其他人一样,相信青柳雅春是被人冤枉的,为他加油打气。或许是这一代人因为当时的放荡不羁而受到主流社会的指责,小混混为青柳打气,恰好是这一代人对主流社会的反击。也就是说,这一代人认为,他们有责任让主流社会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决心,让主流社会改变对他们这一代人的看法。这是一代人的责任感,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在一路的逃亡中,好几个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死亡和生存

  这本书虽然有超强的结构和极赞的伏笔,但在我看来,《金色梦乡》更像是伊坂人生感悟的集大成之作。全书通篇充满了哲理性的对白,洋溢着浓浓的人生思考。书名金色梦乡,或说是Golden Slumbers,是披头士乐队最后一次录制的专辑《Abbey Road》中的第六首歌,而伊坂把这首歌作为书名,寓意颇深。这张专辑并不是在一起录制的,而是分别录制后再由保罗·麦卡锡合成组曲。本书反复提到了这首歌,伊坂用其指代听着披头士长大的一代人,原本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多年后再次相见,尽管感情依旧,但也明白,大家都再没办法回到从前的金色梦乡。青柳雅春在逃亡路上几次听这首歌,每一次都想起从前的美好时光。森田森吾为他的逃亡付出了生命,而樋口晴子也嫁人生女……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所走的路,都没有办法回头。过去值得怀念的生活是理想中的金色梦乡,但就算保罗把各人的曲子串成组曲,到了结尾处,还是有The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逝去的人、不远去的回忆。

  是的,“我得告诉你,人生可没那么好混!”而如何反击生活?青柳雅春的出逃,最开始是不想被人冤枉,想找出真相。随着裹入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他的逃亡,已经演变为一代人对现时生活的反击。尽管回归到主流社会,但这一代人骨子里的张狂和叛逆依然长存于心。就是说,他们搭上自己的生命,冒着极大的风险,也要反击生活,让整个社会看到这一代人的力量。所以,青柳雅春一定要活着,就算整个世界都冤枉他,整个世界都不信任他,他也要活着,因为活着才是对生活最生猛的反击。

  是的,这就是伊坂写给一代人的宣言:

  “活着才是最生猛的反击!”

  附上《Golden Slumbers》的歌词和个人的译文:

  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

  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

  leep pretty darling do not cry

  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e

  Golden slumbers fill your eyes

  leep pretty darling do not cry

  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e

  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

  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

  leep pretty darling do not cry

  And I will sing a lullabye

  曾经有一条路通往过去

  曾经有一条路回到家乡

  睡吧,亲爱的宝贝,别哭泣

  我会唱一首摇篮曲

  你眼中满是金色梦乡

  起床时,你带着微笑醒来

  睡吧,亲爱的宝贝,别哭泣

  我会唱一首摇篮曲

  你眼中满是金色梦乡

  起床时,你带着微笑醒来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五):讓我們用搖滾樂拯救世界吧!

  這是一次暢快淋漓的閱讀體驗,請一定一定不能停止,在beatles的歌聲中,一口氣讀完它!

  小說的節奏高潮迭起相當完美,堪比一部精彩的好萊塢電影腳本,然而多出的伏筆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又不乏推理小說的精髓。這種閱讀樂趣讓我想起浦澤大神的《20世紀少年》前半部,同樣的多時空交錯,同樣的多細節處理,同樣的搖滾樂拯救世界!但是浦澤的野心更大,太多想表達的主題導致故事到后半部反而越走越弱(但神作地位是不變地!)——相比之下,《golden slumber》則是很聰明的故事主旨:對抗國家機器的個人逃亡為主線,伴隨主角身邊令人感動的友情、愛情(暫且算有吧)、親情!伊坂幸太郎絕對是個super movie fan!《刺殺肯尼迪》《全名公敵》《異想天開》《肖申克救贖》。。。太多經典的電影珠玉在前,而我們的主角特別之處就是:他身上一點兒也沒有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特征,反而東方人的靦腆、懦弱的特質卻很明顯,他和晴子分手的那段最能說明問題。同是被冤枉的人,但青柳除了長的好看之外,就是一條生活在小框框里的小魚,過著乏味平凡的生活。但這是條善良的魚,一條被逼上梁山也不得不拼了命逃跑而自救的魚,雖然最后小魚也沒有變成鯊魚(變成了小丑魚。。。),但誰能說奇跡沒有發生呢?

  書中給出的理論是:人類最大的武器是習慣于信賴。雖然一次次理智地提醒自己這是作者過于美好的希望:每個人都永遠有一顆赤子之心——習慣(雖然更多的是主角的個人生活和工作習慣被用作推理元素,但我覺得主要還是指主角和他身邊的人的善良的本質);每個人都愿意與他人為善——信賴。因為你是個好人,所以你永遠不會改變,所以就算別人不知道,你身邊的人也會支持你。龐大組織的險惡用心,媒體的推波助瀾,被爸爸的一句話擊得粉碎:我的兒子我還不知道!(大致這個意思)于是乎,被作者煽得淚流滿面。。。習慣與信賴啊!這些熱血相助的朋友們甚至殺人魔先生(幾乎是最扯的一個起著關鍵作用的出場人物,也最讓人唏噓)為我們帶來了最真摯的感動,那么單純那么直接,類似的只有尾田的《one piece》和古龍的《歡樂英雄》吧。

  相反的,對立面的描繪就是粗暴和撲克臉。。。所以,作者一開始的設定就是如此簡單,國家機器和那些巨人的手是無比強大的,既然反抗沒有出路,我還躲不起嗎?太TM中國思維了,被壓迫和被奴隸的人們,我們就是想在小框框里生老病死就可以了嘛,拜托~好吧,我想多了,這是個日本人,但是不可否認,這個層面上作者的覺悟是不高的,點到為止的,和大多數好萊塢片是一樣的。。。當然,贊頌弱小生命的高尚情感也許是最好的反擊了,但溫暖的同時卻愈發覺得可悲。

  總而言之,搖滾樂我不熟,black jack本人和最近的《the boat that rocked》卻是大愛,所以,作為一個容易被煽的推理迷,用村上春樹的話說:我就是那顆蛋!面對邪惡勢力,讓我們撞得頭破血流!lets rock n roll!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六):一场反击厄运的交响曲

  《Golden Slumbers》,这是伊坂传达给人们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从一开始,主角青柳雅春被蒙上不白之冤,奇怪的事不断发生,当然,这是个阴谋。主角甚至想过自首,可是越来越多的人信赖他、支持他,不惜生命的帮助他,他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温暖,他具有了使命感,他所做的,唯有不断的逃。人类最大的武器是什么?“是习惯和信赖”“是微笑”“是决心”。“身为文明人,怎么可以被冲动牵着鼻子走呢,”这些哲理的话,更加增强了青柳的信念。在这本书中,伊坂几乎放弃了推理,但无数个小小的伏笔到最后却不断带来惊喜和感动。就连一个小道具,在后面也会显得很重要。

  有一条路通往过去,年少时曾怀抱的梦想长大后才知道发现自己不断遭受挫折。这就是生活不是吗?就像青柳给小混混说的那句自认为俗套的话:“告诉你们,人生没那么好混的。”他用坚强的信念来反击厄运。作者用超现实的题材演绎着一场厄运反击战,从开始首相被杀害,以及周围的场面气氛都让人感到超现实的感觉,就连主角也会说:“这不像现实。”从主角逃跑到一次次遇险,遇到的一些事,一些独特又宏大的场面、大量时空跳跃的叙述方式,置入着披头四的音乐,让伊坂再次做了一次导演。戴耳机的机关枪男、口头禅是“一点也不摇滚”的岩崎,熊一样的烟火师傅,石膏大叔、分尸杀人魔、还有讨厌变态的父亲,这些有张力的人物表现,让人过目不忘。所有帮助主角的人,所做的事都让人很感动。

  幽默的对白,让我又领教了他的幽默感,一些幽默的场面还会带有温馨,遇到小混混,有的送他墨镜,跟他换衣服、往他口袋里塞CD机,说着“大叔加油”、“大叔活下去”,这是他们对青柳的信赖与支持,他们都相信青柳不是凶手。换在其他小说里,这部小说的一些事可能觉得不现实,但在伊坂笔下,一些巧合不是偶然,好象上天安排一样,那是一种宿命。这些巧合,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就像烟花突然的绽放。

  经历无数挫折的主角,带着大家的信念与支持,带着那份愤怒和斗志,以及支撑着自己的那股力量,那股可以称之为燃料的力量,坚持着他的逃亡。演绎着一场反击厄运的交响曲。

  伊坂是借此传达给人们这种信念。

  是种不输的精神,遇到厄运时,以顽强的信念与命运作斗争。

  ---活着才是对厄运的最大反击。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读后感(七):命运的组曲

  我觉得 金色梦乡里的四位大学的旧友 应该就是伊坂笔下的披头四吧 青柳雅春就是其中的保罗麦卡尼 正如书中所说 Abbey Road是披头四的最后录制的专辑 当时的披头四已呈现分裂状态 保罗麦卡尼努力将成员凝聚在一起 把他们各自已经录好的歌曲连接成了一长串壮丽的组曲 而书中的四个人物互相之间杳无音讯 这也算得上是分裂状态了 然后由于青柳雅春的出现 而相互产生联结 最后随着一长串的炸弹 烟火 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 变成华丽的够摇滚的组曲

  关于大逃亡的故事 青柳雅春一路上的际遇 有种强大的宿命感 意思大概是这些人平时都在仙台的哪里 突然就冒出来一起凑热闹了 不过这样才有趣 电影版我也去看了一下片段 下水道里放出烟火的同时响起那首Golden Slumbers 确实很震动 仿佛在说 逃够了 睡一觉吧

  其实故事的内容还是很夸张的 一个人凭空被套上暗杀首相的罪名 伊坂写这样的题材 还是很有勇气的 肯尼迪的事件我不太了解 也是看了书以后才知道真相原来很复杂 伊坂表达了一个生气又无可奈何的观点 那就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在街道 城市 以及整个国家的各个角落 都有人在监视监听着你 有你所无法想象的权力集团在相互运作或者撕咬 作为一个普通人 你的生命有一些时候不完全由你自己掌控

  伊坂在书中说 国家根本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活而存在的 比如那些个保安盒 以正义的名义架设 堂而皇之的干涉 或者颠覆平凡人们的私人生活 在无能为力的条件下 青柳雅春们只有用逃亡只有用活下去来进行控诉呐喊 前些天我读了奥田英朗的东京大夜逃 里面那位爸爸一郎就是为了反国家而存在 不仅仅是反政府 他追求的大概就是共产主义吧 既无阶级又无国家 生活自由自在 那部作品里的逃是主动的逃 也很热血 推荐一下

  其实不用去体会那些政治上的压迫感 只要单纯的去读解伊坂想要带给我们的生命力即可 人生不好混 会有各种出乎你想象的突发的事件 所以各位 请认真的活着

  这部作品里的文字不像以往的那些的字字珠玑 相叠的各种明喻暗喻 这大概由于逃亡的紧张感所限吧 但是情节的收拢依然很巧妙 各种人物的塑造风格依旧 最后几幕的结尾是充满想象力的感动 也有股淡淡的怀旧气氛 像歌词里唱的一样 曾经有一条通往过去的路 伊坂是在用这部作品怀念学生时代吧 学生时代留给我们太多记忆 朋友 和习惯 然后像森田说的 那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武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