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圣经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圣经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09:46: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圣经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圣经故事》是一本由阿瑟·马克斯威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6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圣经故事》读后感(一):了解西方人的行为准则本源,学习西方家喻户晓的典故

  耗时7个小时,翻阅了从圣经中取出的一系列故事。旧约故事丰富生动,结合了不少历史,让我知道了不少西方妇孺皆知的典故,除了亚当夏娃和诺亚方舟,也知道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也了解了不少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行为习惯的渊源。新约则完全围绕耶稣,并且说教的内容大于故事情节。不过,所有故事透出来最明显的一点还是,不管什么宗教,原教旨主义有多么可怕。

  随后我对上帝的行事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创世纪的情节来看,上帝创造世界和万物完全是好玩的心态,其后的一系列降临也都是根据个人好恶来摆弄他人的命运,当然,这些“他人”都是他创造的。简单的说像是非常残忍的过家家。

  且不说在开始没多久就来了一场洪水毁灭全人类,只留下诺亚方舟上的几个生命,这好比游戏玩的不好就reset重来。再比如上帝考验亚伯拉罕,是让他把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作为祭品献给上帝,亚伯拉罕毫不犹豫的就献出儿子。虽然这些只是上帝的考验,但是这个故事的寓意何在呢?就是要求信众要把上帝置于至亲骨肉之上。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求把上帝代言人—教会置于一切之上,中世纪的黑暗也就由此不难想象了。这种信仰要求我们是不是也有点眼熟?

  当然圣经中也有感人的故事。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后改名以色列)的后代,他有12个儿子,其中最受雅各喜爱的儿子约瑟被哥哥们陷害被贩卖到埃及,不料后来得法老赏识成为埃及宰相。后来迦南地区(以色列人的居住地)连年灾荒,约瑟的哥哥们不得已来埃及借粮,亲情仇恨交加的约瑟和他们上演了一场曲折动人的认亲戏。于是以色列举家搬迁到埃及又繁衍了好几代,这12个儿子便是以色列12支派的发源。后来埃及人逐渐仇视繁衍生息的以色列人而开始迫害,摩西在上帝的指引下带领全族人历经千难万险出埃及返回家园,这也是犹太人逾越节的由来。其中10派在以色列分裂后亚述帝国的入侵后消亡了,如今的犹太人都是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的后人。

  我们再看摩西出埃及后和上帝约定的十诫,除了不可奸淫、偷盗、贪财、伪证,要孝敬父母之外,还规定了工作六日要守安息日,这也就是星期天的由来。所以到欧洲看到周日各大商店全部关门歇业也不足为怪了。

  违反者自然是要受罚的。索多玛城和蛾摩拉城的居民喜好同性奸淫,天使来到索多玛,住在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家。索多玛的居民纷纷围上来要求和男客人交媾。罗得为了掩护降临的天使,情愿把亲生女儿送给暴徒玩弄。上帝震怒,一场天火将其荡为平地。在罗得的老婆忍不住好奇心回望焚毁的所多玛变成了盐柱之后,那两个曾经被打算供所多玛男人淫乐的处女女儿,和老父亲住在同一个山洞里,替母生育。可见上帝只禁同性恋不禁乱伦。

  剩下的三条都和偶像崇拜有关:不可妄称耶和华之名,不可拜自然偶像,不可拜除耶和华之外的任何神。这三条作为信徒的守则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耶和华显然是把它们强加在了全人类身上,但凡拜其他神的,一律毁灭。耶和华似乎只保佑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回到家园之后,面对已经在此定居的其他民族则极度仇视,毫不留情的全灭屠城,妇孺不留。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2/stories-in-holy-bible-2/

  上一篇我们讲了一些上帝的行为动机和手段,这篇我们来瞧瞧上帝的心理和观念。

  我们仍然从摩西和耶和华的约定开始看。除了十诫,还有其他许多具体规定,其中比较有趣的有:

  水生动物里,有鳞有翅的都可以吃,无鳞无翅的都肮脏可憎。任何活物的血都不能吃。

  当祭司的人不得有残疾,以免亵渎了我的圣所。

  当然也有许多在现今看来也是惩恶扬善的戒律。我单列出这些不是要质疑上帝的价值观,而是想指出从这些戒律可以看出圣经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而如果上帝是永恒的,是不可能有人类时代的烙印的。因此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圣经中的戒律是那个时代的人类所编写而非上帝所赐予,要么上帝不是永恒的。

  在随后的关于祭祀的规定中,我们在各种仪式说明的最后看到了一条:祭司应得的一份。是否可以得出,祭司团体有动机来编写这一整套于他们有利的规定?

  随着以色列人的繁衍,以色列进入了王国时期。圣经故事重点描写了三位君主:扫罗、大卫、所罗门。扫罗是最早被上帝相中的人,他也颇有才干且仪表堂堂。你知他是如何得罪上帝的吗?扫罗带领以色列人抗击非利士人的进攻,和大祭司撒母耳(代表上帝的力量)约定七日之后共击敌人。到了第七天早上撒母耳还没来,势单力孤的扫罗为了老百姓的安全而遣散了他们,自己留下独自给上帝献祭并等待敌人。撒母耳赶到后却责怪扫罗不遵守约定(实质上是指责扫罗对上帝没有信心),从此上帝不再支持他,而另寻了大卫取而代之。扫罗最终被耶和华抛弃,则是因为不忍心遵守其命令,灭绝亚玛力人。

  这几个故事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可以得出,耶和华和他的代理人都锱铢必较,手段凶狠,并且喜欢连坐全家乃至全城人。

  当然我读圣经故事并不是只得出了这些负面的总结。事实上我最有感触的是从中看到了犹太人乃至西方人的契约精神的传统的由来。所有的誓言都是不能违背的。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横扫约旦河西诸国,河西诸国纷纷联合抗击以色列。唯有狡猾的基遍人派出使节,故意身穿旧衣破鞋,装作远道而来仰慕耶和华的远方民族来缔约。以色列人大意的和他们立下合约,发誓容许基遍人活着而不是灭绝他们。后来他们发现了骗局,也只能遵守誓言,只是让基遍人世代为奴。要知道其他民族可是无一例外屠城的。

  在以色列王国之前,以色列人的政治军事首领叫士师。有一个士师耶弗他带领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作战,耶弗他向耶和华许愿:“主啊,如果你将亚扪人交到我手里,当我平安回家时,第一眼所见的人或牲畜,我就把他献为燔祭。”耶弗他获胜回家,不料第一眼所见的是跑出家门迎接的独生女儿。耶弗他也只能把唯一的孩子作为祭品献给了耶和华。

  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遵守誓言和约定,是凝固在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信仰里的。而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儒家文化下的中国,直到今天也没有养成契约精神。

  说了这么多旧约,该说说新约了。旧约就是犹太教的圣经全本,而新约是基督教所独有,基本上是围绕耶稣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施洗约翰、十二门徒、以及保罗的一些事迹,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现代基督教的三个主要分支)的版本略有不同。犹太教不承认新约,不承认耶稣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救世主)。

  这两篇文章全都是在故事层面的感想,无宗教探讨,无任何对信仰的不敬之意。

  《圣经故事》读后感(二):洁本圣经故事

  考据癖,举几个例子吧。

  245.吼声震垮城墙

  250不落的太阳

  427像人手那么大的云

  259乱世

  同性恋

  88火从天降

  所多玛和蛾摩拉城中的人好男风,在天使来到所多玛的时候,走到罗得的房子,城中的男人无论老少都围住罗得的房子,大喊着要他放出陌生人,供其作乐。罗得提出要以两个尚为处女的女儿交换,被拒绝。

  乱伦

  88火从天降

  在罗得的老婆忍不住好奇心回望焚毁的所多玛变成了盐柱之后,那两个曾经被打算供所多玛男人淫乐的处女女儿,和老父亲住在同一个山洞里,替母生育。

  359劣子押沙龙

  妓女

  272拾麦穗的姑娘路德

  耶利哥城中的那个妓女喇合有个儿子叫做阿波斯,他后来娶了拾麦穗的好姑娘路德,他正是狮心王大卫的曾祖父。

  378刀劈婴儿

  被刻意掩盖的妓女还有在所罗门王面前争一个婴儿的两个妇女。

  266最不幸的姑娘

  那个姑娘的父亲耶弗他也是妓女所生,其父生子之后,把他赶走,他就跑到山中与匪结交。而耶弗他后来献祭自己的女儿也象征着为母亲的身份赎罪。

  《圣经故事》读后感(三):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我宿舍那大才女推荐,看圣经故事就跟看小黄书似的,顿时两眼放光,屁颠屁颠的跑去图书馆借书看

  看了之后我表示我很纯洁,什么都没有看到,带着崇高的情操,来看故事。

  事实上,认真说来,我跑去看圣经是因为,爱看电影,而且是大脑高速旋转的电影,对于我看的大部分电影,都是美国的,英国的,但是圣经对于他们的文化都是影响很深的,所以,每次电影中谈到宗教,我就只有跳过去,完全不懂,宗教意识很薄弱,所以就跑去看最简单的圣经故事了,也让我学习到他们的很多观念是圣经中都是可以找到出处的,很多故事,典故,很多思维方式等等,所受影响颇深。

  那么抛开,圣经故事的各个版本,就谈这本书告诉我的。

  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前面一部分创世记更像是山海经那样的神话故事,太玄乎其玄。无从考证,那时候,没有人类,没有文字。从上帝出现的那一刻就是无从考证,那么我们先建立这样一个观点,上帝是存在的。

  到中间一部分就像是历朝历代的一部史书,从摩西带领大家出埃及,到各个王朝,各个皇帝的主要发生的时间,就给人24史的感觉,但是不同的是,咱得24史除了一部分是出于事实以外,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要顾及皇家的颜面,不能乱来,但是圣经故事不是这样,可能在于写书的人是与皇家力量抗衡的先知,祭司,利末人写的有一定的缘故吧。他们要求皇家信奉上帝。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战争的描述,所以记录的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足够的权势能了解到整个事态的人,其中也有大卫,摩西自己写的部分。

  而对于战争,我实在是没有看清楚,到底是谁打?谁又打谁?在当今的巴勒斯坦地区,至今战火不断,如果是想到我们自己的历史的话,会感谢秦始皇,感谢隋炀帝,统一的大中华,在很大一部分的内部保持了安宁,我就一爱和平的小姑凉,你看看这爱好多好。

  如果是在中东或是欧洲那么小一片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争来争去,吵来吵去。宗教,民族问题比较少的困扰我们,不知世界的格局是否就是走向大一统?

  扯远了,回来

  最后一部分的圣经故事,就像是一部告诫人们行为准则的小书,讲了很多小故事,关于各个小人物对于上帝的奉献,这是圣经深入人心的部分,到这个时代应该圣经就被很多百姓珍藏,品读,阅读对象成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利用圣经做最早的国民教育,还真不赖。

  这本书是很洁齿的,我从这本比较浅的书中,暂时就看到了这些,都是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我自己看了,都没有觉得深入了我的心,修行还不够丫,加油。

  《圣经故事》读后感(四):这不是上帝!

  春节假期归来,飞快的看完了《圣经故事》。不学无术的我,通过这本书对我几近枯竭的常识进行了滋润。我知道了摩西,大卫,所罗门;我读懂了虔诚、忠诚、坚忍、信仰。

  其次,上帝无数次的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虽然一个造物主,理应也是救世主,但是一个救世主,不应该什么都自己做,把人类特别是那些需要他解救的人类放在弱者的位置。别人来攻击,"上帝"不告诉这些人怎么抵抗攻击,而是让他们继续信"上帝",时候一到,天雷滚滚,带火的战车等等等等,轻轻松松消灭敌人。救他们,使其感激、信奉,修筑神坛,一段时间之后人类表现出对神圣上帝的亵渎,在进行惩罚,又在危难关头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周而复始。在那这不是上帝,这只是在玩弄人类。

  再次,上帝无数次的在人间暴君面前显示出自己的威力,一会一身麻风病一会又康复了等等,这与那些暴君的行为是一种性质,只是形式更能震撼凡人,让他们的膝盖在颤抖中接触大地。那这不是上帝,只是一个在凡人战栗中获得快感的暴君。

  《圣经故事》读后感(五):外国文学史笔记简记之圣经文学

  《圣经》文学的原型“西方文学的伟大代码”

  二、 深层:1叙事结构:U型结构:人神和谐、人蒙难、忏悔、人神和好,具有惩恶扬善的文化意义。如《红与黑》、《神曲》。2局部的单个意象;3观念原型

  2局部单个意象的举例:

  A祭坛:表现为世人赎罪之意,《苔丝》里面的石坛,《红与黑》于连的头颅放在大理石上;

  英雄:摩西耶稣之类人物,意味牺牲和无私无畏,如《荆棘鸟》

  C洗礼:意味着净化新生重生赎罪。包括:水洗《李尔王》《我们共同的朋友》、火洗《简爱》、灵洗是最高境界,圣灵多用鸽子象征。

  D方舟:拯救,婚姻,家庭《哈克贝利分历险记》、劳伦斯《虹》

  F撒旦:蛇,邪恶的,有智慧有能量,纯力量原始的象征,在迦南文化中是性的象征,如《奥赛罗》中的伊阿古、《白鲸》中的白鲸。

  3观念原型举例:

  A人性原罪说:原始欲望,对此的本性的怀疑和反思,认为人是脆弱不可靠的,容易迷失和犯错,圣经中用信仰自制,希腊文化中用temperance自制。

  上帝审判:神性的正义观,罪恶导致了灾难,无辜者受难,行恶者必将毁灭。《神曲》《麦克白》

  C神性救赎:人类失去天真引起赎罪,人们通过自我的罪恶感与忏悔重返家园,《悲惨世界》、《罪与罚》、《复活》

  D神圣之爱:博爱、伦理道德规范,悲悯之爱,坚持爱的信念和感化力量,有人道主义色彩,这点上中国为缘自血缘维系人际关系之爱。

  E灵魂永生:上帝造人时候所吹的气和灵魂区别于动物,且超越社会和自然,也表现出人追求真善美的永恒和终极关怀。在《神曲》、《浮士德》中集中讨论生命的永恒,灵魂的不朽。这里渴求的是永恒的精神维度,关注形而上的超验的表现,专注超越意义的人生追求。

  F善待自然:万物生而平等,主张善待关爱自然和管理自然并举,希腊人多主张探究与征服。

  《圣经故事》读后感(六):《圣经》与《古兰经》人所不知的神奇渊源

  《圣经》与《古兰经》中的人类始祖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亚当(在《古兰经》中译称阿丹)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对夫妇。阿丹--古兰经里是阿丹(ADAM),圣经里是ADAM,拼写是一样的。《圣经》与《古兰经》关于人类始祖的描述有共同之处。

  《古兰经》中记述的偷吃禁果的故事与《旧约•创世记》的记载轮廓和内容大同小异,但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比如引诱他俩去偷吃禁果的不再是蛇而是恶魔;也没有突出女人——夏娃是首先受引诱去偷吃禁果的第一人,而且根本没有出现夏娃的名字。

  《圣经》与《古兰经》中的Amen(阿门)

  《圣经》与《古兰经》中的洪水传说

  《圣经》与《古兰经》中的洪水传说有异曲同工。在古印度的经典中也有人类远古时期之前大洪水的记录。《圣经》中的诺亚在《古兰经》中译称努哈。《圣经》与《古兰经》中的洪水传说,它们的主人公是同一个名字,前者叫做“Nūh”(汉译“努哈”),后者叫做“Nōah”(汉译《旧约》译称“挪亚”,与希伯来语的发音相差甚远)。“Nūh”与“Nōah”之间的读音差别,只是反映了阿拉伯语与希伯来语之间的语音差别。

  《圣经》和《古兰经》中都有亚伯拉罕的记载

  《古兰经》中也多次提及耶酥与圣母玛利亚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耶稣以及圣母玛利亚的名字在《古兰经》多次提到,在《古兰经》中耶稣译译称尔撒(YISA),圣母玛利亚被译为麦尔嫣。

  两本经书的比较可看出,相同之处有:1、承认并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独一的真神(真主),祂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阿丹)。2、同样有摩西(穆萨)引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记载。3、同样有魔鬼(恶魔)引诱亚当犯罪的记载。4、同样有挪亚(努哈)被拯救脱离洪水的记载。5、同样信圣经(天经)。6、同样有上帝(真主)与以色列民立约的记载。7、同样有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以撒(易司哈格),雅各(叶尔孤白),以实玛利(易司马仪)生平事迹的记载。8、同样承认马利亚(麦尔彦)的儿子耶稣(尔撒)为弥赛亚(麦西哈)。9、同样有下列教训:当孝敬父母,不可奸淫,当爱人如己(亲爱近邻远邻),怜恤孤儿,救济贫民,款待客旅。10、同样有大卫(达乌德),所罗门(素莱曼),约瑟(优素福),约伯(安优卜),约拿(优努司)的记载。

  《圣经》与《古兰经》部分人名对照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族人,语言很接近。圣经里的写法是按照英文圣经里的名字写法,所以这些人名的原始发音几乎一样。在《古兰经》中有关圣经的人物一共提及24人。除上述的以外,还有:《古兰经》与《圣经》:易斯哈格——以撒;鲁特——罗得;优素福——约瑟;达伍德——大卫;素来曼——所罗门;优努斯——约拿;所罗门--古兰经里是苏来曼(SULEIMAN),圣经里是SOLOMAN。

  《圣经故事》读后感(七):在红海那边

  “那里,溪流如注,在山谷中欢腾,那里麦稻富足,葡萄飘香,无花果,和石榴遍地生长,那是一个橄榄之国,蜂蜜之国,在那里,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饱喝足,在那里,你们应有尽有……”——《大迁徙7:摩西戒民》

  只需要一瞬间,我明白了,到最后,思嘉莉依然坚忍地握紧了双拳:红土地、棉花、骑马、嬷嬷、爱兰……我要回家,陶乐,有了陶乐,一切都会好起来,陶乐。我的陶乐……,我明白了,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Crusade,1096年-1291年)……我明白了,在郐子手们高唱着要相信主的力量,阿门,我们需要主,需要主的朝拜声中,为蛊妇头上浇上蜡汁,点火焚烧, 为了纯正清明,我们要清除,清除,清除……我明白了,赵鑫珊在圆明园的废墟上坚苦卓绝地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满眼都是“破”与“立”字,我更明白了,为什么在他写文明和建筑的时候,必伴交响乐左右,建筑承载着文明,而文明在一如既往地悲壮着:文明永远在出走与固守中俳徊,文明永远在“破”与“立”中沉浮,文明永远在烈火与消亡中重生。文明好象一部碎纸机,不过绞成片片雪花飞落的是人!只是一瞬间。 秉承信仰,云柱都能为我们叫嚣,红海,都能为我们劈裂,还有什么不可能?红海那边,看上去……是家园,流淌着奶和蜜,看上去……是自由,一望无际~~~看上去……

  “……你们还能够从那里的山里开采出无数的金银和铜铁,等你们心满意足了,不要忘记感谢上帝,感谢他给了你们一块无与伦比的土地,它的名字叫——迦南” ——《大迁徙7:摩西戒民》 A说:那是一部好小说! B说:恩! …………都没救了,但,怀有希望的信仰是个好东西!真的!

  《圣经故事》读后感(八):“约”的故事

  圣经是一本上帝与人类立约的书。这个约,就是上帝对人类的祝福和要求,人类对上帝作出的回应和承诺。

  跟宪法一样,上帝之约是不断完善的。

  旧约可看作原始社会到奴隶制诞生的这一阶段。主要规范人类生存的一些基本规则、必要的廉耻观价值观。后来,发展到一些基本的社会制度、统治阶级的章法礼节。新约是耶稣诞生之后发生的,从思想层面确立了上帝的统治地位,基督也走出了犹太人的范围,占领了罗马人的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世价值的。

  亚当之约

  上帝花六天时间创造天地万物后,又按自己形象用地上泥土造出亚当夫妇和飞禽走兽。上帝吩咐亚当:园中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但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亚当违反了约定,吃了善恶树的果子。结果使女人受制于男人,男人受制于土地。

  亚当之约规定了人间万物的基本地位、起码的善恶羞耻观念,以及朴素的因果关系。

  挪亚之约

  挪亚之约强调自然的稳定性,并赋予挪亚以拯救人类的责任。从此,人区别于动物,不仅仅是延续生命,还有与自然抗争、与同类合作的历史使命。

  亚伯拉罕之约

  前两个约都是针对万物的,解决了人与动物的生存问题。从亚伯拉罕之约始,上帝之约就只针对人类了。因此,亚伯拉罕之约是人类社会的开篇,并成为后来诸约的基础。从亚伯拉罕之约开始,出现了国家、民族、奴役、产业的概念。上帝对亚伯兰说,“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我要把这片土地赐予你,作为你的产业”。

  西乃之约

  西乃之约,就是人类遵守一系列的律法,这包括诫命、律例及典章,这包括十诫、社会生活及宗教生活的准则,这些准则的目的要让以色列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

  巴勒斯坦之约

  这是耶和华在摩押地,吩咐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的约。大概要点:遵守上帝的诫命将带来祝福,背弃上帝的诫命将带来咒诅,若背约,必分散在万民中,上帝必将他们从万民招聚回来,进入上帝应许之地。

  以色列的历史也证明了上帝是守约的。以色列人只要听从上帝,必蒙恩赐福;只要离弃上帝,必招惹咒诅。但以色列人不断悖逆,以至先后被亚述、巴比伦及罗马所亡。直到今天,以色列人还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大卫之约

  大卫之约又称“弥赛亚之约”,这是上帝与大卫王立的约。上帝应许大卫王的家和大卫王的国将永远坚立,大卫的国位也必将坚定,直到永远。

  大卫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西奈之约的发展。虽然这个约是对大卫的,但是这个约对于以色列众人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上帝既然允许了大卫家永远为王,大卫的国永远坚立,也就说明上帝将永远保守以色列国,永远保守以色列民。因此这个约就成为以色列民对弥赛亚更加强烈的盼望。¬

  从大卫开始,国王兼有政治和宗教领袖的身份,政教实现了合一。但到所罗门时代,宗教的地位逐渐变成次要,甚至只是为服务政治,上帝信仰受到污损。

  耶稣之约

  新约也可称为耶稣之约。以色列人再次背叛上帝,尤以希律王最为残暴。上帝看不下去了,只有派自己的亲儿子来统治以色列,订产新约,并让耶稣监督新约的执行。新约应许那些愿意接受主耶稣的以色列人,不但得到圣灵的同在及教导,也能得到主的赦罪。

  在新约中,耶稣的国位及国度是永存的。上帝派天使对圣母马利亚说,“主上帝要把他祖上大卫的位给他,要他做以色列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将永无穷尽”。

  新约时期,基督已经流传到罗马帝国境内。上帝的信仰不再是以色列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民所接受。这与耶稣的创新精神分不开的,耶稣违反上帝安息日的规定,接受罗马人为自己的信徒。这些上帝都是知道的,但符合自己利益的就不能受到惩罚。

  看来,上帝更多的是人性。

  以色列人不但守约,还十分注重合同管理。重要的文件都放进“约柜”,耶路撒冷虽然历经战火,但保护“约柜”是历朝历代的首要职责。只是到了近代,这些不肖子孙把这么重要的柜子搞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