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8 20:0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的读后感10篇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是一本由李参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一):恰逢其时的好书

  对于一本书是好是坏绝对是件因人而异事情。因为每个人关注价值点也许都不同,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如果读了一本书之后,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我说的是从行为上真的积极改变了,而且是持续性的,那么我认为这就绝对是一本有益的书了。

  印象笔记这本书对我来说就非常有益的,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目标,并且它还会告诉你如何通过任务时间管理去达成你的目标。

  其中有三句话我觉得印象深刻:

  1. “坚持天赋重要

  2. “你读过多少观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输出了多少观点”

  3. “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由此,我开始彻底反思我的经历活的人生和接下来的。到底什么事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持续做下去的?除了天赋,我还要具备什么才能够达成我的梦想?我应该怎么利用我有限的时间?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将伴随我接下来几周的思考,并有可能影响我的一生是的,也许我在对的时候遇到了对的一本书,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太幸运的事情了。

  无论如何,我都建议那些对自己时间管理有需求的人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它不仅能从理论技术上给予帮助,在更深远层面,也许也可以引起你的共鸣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二):梳理思路(精髓)

  一、建立思维秩序 ①.为什么要记录? 记录是为了遗忘,清空繁杂混乱大脑,大脑擅长思考而非记忆。海量无序信息只会加重大负担,那些悬而未决的事,需要做的事,必须做的事,时刻萦绕脑海中,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焦虑。 ②.记录什么? 那如何清空大脑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列清单”,把你要做的、想做的事以及各类灵感想法统统记录下来。 ③.如何记录? 从“关注当前任务”、“责任和关注点”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出发,将注意力放在当前任务上,并根据自己的角色、关注点和长短期目标列出需要做和想做的事项使用便利贴是最为有效方式,它可创造专注的工作环境。将这些便利贴记录的东西进行重组,用拍照功能保存,还可以绘制成思维导图,并用文字加以描述总结。 二、建立信息的秩序 ①.信息的形式类型来源。 ②.信息分类、管理。 三、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①.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 第一步:根据兴趣爱好和目标建立关注点。关注层面可以分为三类:当前任务、长短期目标以及角色与责任。 第二步:建立收集箱。将印象笔记的默认笔记本设置为收集箱,用来存放未被加工过的信息或临时信息。 第三步:为关注的领域建立笔记本。将同类型的笔记本合并为笔记本组。 第四步:信息的收集只是一个开端,还要定期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才能让其从信息转化为知识。 ②.信息的存储与加工 信息加工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命名、分类和标签。 命名:为了便于搜索,可将笔记的关键信息写在笔记的名称中,如日期地点和其他关键信息等。 分类:印象笔记支持两级分类:“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分类的逻辑主要有“FSR分类逻辑”和“工作任务与关注点分类逻辑”两种。 第一种:FSR分类逻辑。FSR即“工作流Flow-经验库Stock-知识体系Reference”。其中,工作流(Flow)为当前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可以为其建立一个笔记本组,这个笔记本组只保存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这样可以让你更加关注与当下的工作。经验库(Stock)为存放已经结束的工作任务的笔记本,在工作流中的工作任务结束后,就可以整理放入到经验库中。知识体系(Reference)存放相关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在我们开展下一项工作时用到。 第二种:工作任务与关注点分类逻辑。以工作任务的不同来进行笔记本的分类,比如,有些需要长期进行的任务,就可以单独建立笔记本组。另外你的一些关注点,也可以作为笔记本组分类的依据,比如阅读、旅行、电影等。 标签:标签可以给笔记增加很多维度,让笔记内容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从而充分发挥我们大脑的想象力。添加标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应尽量避免使用原文中的字眼。 四、建立个人信息库 ①纸质资料电子化 ②建立个人信息库 人脉管理系统:多方位存储人脉信息,搭建个人的人脉管理系统。包括通讯录备份、办公室联络方式、同学录/参会人员通讯录和微博博客信息等。 个人图书库:建立三个书籍相关的笔记本:“我的书库”、“读书笔记”、“推荐书单”。“我的书库”中存放所有书的原始信息,包括电子化的纸质书、拍照的书摘等;“读书笔记”中存放读书笔记、书评和思维导图等;“推荐书单”中存放和书籍有关的推荐。 多媒体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印象笔记随时保存工作灵感、屏幕截屏、声音视频等信息。 家庭管理系统:建立个人医疗档案、说明书管理系统、实用信息管理(各类证件、个人品牌基本信息)等。 五、建立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①关于任务管理 任务是你认定一定会做的事情,是有计划要完成的事情。还有一类事情,它们在时间上没有明确的规划,在意愿上也没有十分确定,甚至还没有明确做这些事情的行动,被称为“将来/也许”事务,这些事情一旦有了明确的计划,就可以转化为任务。 任务由行动和资料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当明确了某一项行动后,就可以为一个任务建立行动清单。一个可以执行的行动,必须包含几个元素:人、事、时间点。和行动相对应,完成一件任务除了关注行动,还需关注和行动有关的资料。 ②专注当下工作流 将精力专注在当前任务上,做事情可以降低很多干扰。对普通任务建立“当前任务笔记本组”用来管理正在进行的任务,不同的任务建立不同的笔记本,并用带有任务名称和时间的名称区分。对复杂常用的任务需要单独建立笔记本组,可以根据需要在笔记本组下在建立笔记本,用以保存不同类型的资料。 ③建立个人经验库 从工作流到个人经验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任务完成后的行动后反思、任务资料的加工和组织、纸质资料的电子化。建立常用模版,让重复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标准化,提高效率。 六、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①记录,看得见 记录有助于提高意志力、帮助明确下一步行动和不断积累经验。记录的几个层面有以天为单位的记录、以小时为单位的记录和以周为单位设置检查点。 ②晨间日记 命名采用“年月日”+“关键事件”的方式,标签采用“年月”、“月日”和“纪念日”等方式。 ③时间日记 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时间消耗在哪里,投入在哪里,被哪些人占用,被哪些项目占用,让时间不再是看不见、摸不到。 ④周回顾 周回顾要做的事情包括:清空收集箱、浏览日程表、检查任务清单、制定下周计划、经验库及知识体系盘点和大脑清扫等。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三):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书评

  前言--我是怎么认识印象笔记的

  在使用印象笔记工具之前, 我一直使用的是有道云笔记工具,用有道云有两年多。看到很多人都大力推荐印象笔记这个软件,上知乎看了很多的对有道云和印象笔记的评价,自己也下载了印象笔记,便开始尝试印象笔记;开始下载印象笔记软件发现,笔记本的分组只有两级,让我很不习惯,还有一个缺少有道云的语音导入速记功能;但是,印象笔记强大的搜索能力,让我手机还是保存着这个软件。随后,又有朋友介绍我看这本李参老师的书,我瞬间很惊讶,居然一个笔记APP会有很多本书,带着好奇,便看完了这本书。

  本书的核心是:

  借用印象笔记为整理工具,来整理我们的时间、知识、人生、生活、任务

  印象笔记的使用方法:

  生活中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往里面扔,需要时候直接搜索,定期整理。

  用印象笔记使用范围

  1. 知识整理:

  根据个人的目标建立关注点,根据关注点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对关注的领域建立笔记本,定期整理加工收集的信息

  2. 人生整理:

  用晨间日记、时间日志、周回顾记录我们的人生,进行管理——记录,看的见

  晨间日记——目标管理

  时间日志——时间管理

  周回顾——促进目标达成

  3. 生活整理:

  将生活中的纸质资料电子化,例如,笔记本、名片、说明书、照片、通讯录、录音、视频超链接、身体状况、各类证件、个人简历等等。

  4. 任务管理:

  主要是三个层面:

  工作流——正在进行;

  经验库——完成后的行动和反思;

  个人知识体系。

  本书由作者提出“记录是为了遗忘,大脑是用来思考”进行开篇的。前两个章节主要是说明了如何通过印象笔记来收集、记录我们的信息的;后面四个章节,讲述了如何用印象笔记来管理自己的各个知识系统。

  我能学到什么:

  1. 灵感收集整理

  用便签记录灵感、收集、整理,拍照,整理到印象笔记

  2. 时间管理

  每天写晨间日记、有例如目标管理

  3. 一切可以电子化的资料,都可以丢到印象笔记(生活中所有的事情)

  4. 巧用标签--印象笔记支持10000个标签、200个笔记本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四):印象笔记留给我们的空间

  最近刚读了李参老师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再次把自己和印象笔记之间的关系梳理了一遍。书中虽然讲的是印象笔记,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工具书那样从怎么保存怎么新建讲起,而是结合作者自身的使用经验,将工具背后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整本书读下来更像是听了一场诚意满满的分享会,让人获益良多。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五):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知识管理

  大脑的高效利用,在于重点将其用作思考,而非存储记忆各类繁杂信息。无论是头脑内的灵感,还是外界刺激,都应该为这些信息建立秩序,将其视觉化地具化出来,以便大脑更好地思考。本着这条原则,本书介绍了资料的电子化和印象笔记的云存储等,以利用其随时随地可搜索和获取的方便,而最终让个人得益于这些数据资料积累的信息反馈和由此得出的经验。

  思维和信息的秩序

  通过清单和灵感笔记来建立头脑思维的秩序,通过类型和来源的区分来建立外界信息的秩序。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指出,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利用便利贴把头脑里的灵感风暴导出,在白板上有序化,利用印象笔记拍照保存,建立捕捉箱机制,把这些信息分类保存。这些动作足以消除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有助于去除干扰思考的杂音。而建立外界信息的秩序,则有利于把握思考所需的信息基础

  个人知识体系和信息库

  “你阅读过多少信息不重要,你输出了多少自己的观点才重要”,如《暗时间》所讨论“你为什么应该写博客”,如《“白骨精”学习法》所言“汲取知识和整理成果的时间应该要1:1”。根据个人的目标和关注点,从当前任务、长短期目标和角色责任的角度切分,对信息进行有目的地加工存储,建立起体系,新内容才能快速归依,逐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被加工过的信息经过组织后才可以被称为知识,而只有当知识被用到时才可以变成人的智慧”,“读过这本书的体会,我们写在书上文字和涂鸦,才是值得保存的部分”。印象笔记有能力对图书、名片、病历、说明书、发票、简历等资料进行电子化存储,而且又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构建高效可获取的个人信息库。

  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对于个人任务管理系统部分,区分了工作流和经验库,工作流强调行动清单和参考资料,经验库强调反思,即把重复的事情标准化,形成标准化清单和常用资料库。一般人对于任务管理,都忽略了对经验库的构建,对每次工作任务的反思或缺少或流于表面,大量的经历不能成为经验,对个人成长无助益。

  记录人生轨迹

  苏格拉底表示,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没有记录的生活会过得很恍惚,像九宫格晨间日记这种稍微有点形式化的记录,提示了生活的轨迹,当我们回顾,才有了过得好不好的参照,检查是否走在梦想道路上,当我们想要修正时才有了对比。我觉得重要的是这些记录所产生的反馈,为了反馈而记录,记录的形式并不重要,而作者的做法有些繁琐。

  书中不乏对印象笔记的各种应用技巧,如针对朋友圈等浅阅读,先把刷过程中挑选的文章存储到印象笔记,再集中阅读,预防沉溺于刷得动作。我也利用印象笔记记录一些资料,但不全面,也没有组织好,譬如作者为每个文件都贴上标签,确实可以把资料组织得更立体化。对于体现着自我成长的知识管理,以前都没有集中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组织,成长的反馈单薄,表现为成长没有规划,本书给我帮助最大的就是知识管理的概念。整书我关注了信息的分类、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全书在强调的反馈反思,如果模仿使用印象笔记,用不了那么溜,甚至被付费门槛挡在外面。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六):这不是一本工具书——《印象笔记 留给你的空间》书评

  写于阅读本书前

  第一次知道印象笔记,好像是在08年,那时还是一个单机版,当时是出于知识管理的目的,开始接触这些软件,当时了解的还有MyBase、网博士、网文快捕等等,而在那个时候,印象笔记其实并不算出彩,而我的主要知识管理工具,经历了从网博士,到Wiz,再到印象笔记的一个过程。

  几经周折换到印象笔记,是在13年,而在之前的两年,我是Wiz的忠实用户,在曾经的博客沙牛之家上,写过不少关于知识管理和Wiz的文章。直到现在,我仍然仍为在功能上,Wiz无出其右,但为什么我还是转移到了印象笔记?

  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三点:

  1. 手机App越来越重要。很多时候,我需要一款随时随地可以记录的笔记工具,而印象笔记的手机客户端,是同类产品中最优秀的,Wiz的PC端很强大,而在手机客户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自身从功能控到简洁易用的观念转移。如上所述,Wiz的功能非常强大,但自己似乎过了折腾工具的年龄,因此,开始倾向于“刚刚好”的软件,而非功能强大的全能派。

  3. 垂涎于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连图片里的文字都能搜索出来——这也是印象笔记和其他同类产品相比的最大竞争优势之一。

  关于印象笔记和Wiz,两者同样优秀,在我心里,对于二者如何选择,只是倾向于简洁易用和功能强大之间的选择而已。

  今天,很欣慰收到李参老师寄来的这本书,感谢之余,作为一个工具控的原力开始觉醒,于是,迫不及待的写下这段文字,然后进入神魂颠倒的阅读状态……

  --------

  这里开始是书评

  1. 总体评价

  阅读过程中,这本书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这只是一本工具书,但书里几乎不提印象笔记的用法,有也只是一笔代过。

  这不是一本关于印象笔记的工具书,而是一本以整理为核心的观念书,以印象笔记为主要整理工具,讲述关于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甚至人生整理哲学。

  ------

  2. 书籍内容

  本书包含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建立思维的秩序

  建立信息的秩序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建立个人信息库

  建立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基于这六个方面,小编认为本书的主线是这样:

  前两章讲述如何通过印象笔记来收集信息,包括收集自己的想法和各类资料,而在后面的四章中,则讲述如何使用印象笔记来搭建自己的各类系统,属于应用层面。

  附上小编亲制思维导图: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七):干货多多,入坑必备,老鸟闪开

  我觉得,只要使用印象笔记的人,在使用的方式上一定会不断地和作者目前的方法所逼近。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读者应该会节省读者大量的时间,不必再自己摸索了——这也是目前,这个时代,所趋向的一种方法吧,大家会更乐于用钱来买知识,节约时间。

  作者也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了解到印象笔记用法的方方面面,比如晨间日记。对于我来说也有可能是目前工作所导致的原因吧——如果一个工具使用比较费时,我们就倾向于去使用其他,更好用的工具。

  最早使用Excel来记录晨间日记的,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它臃肿不堪。

  而印象笔记在几次改版后,发现效率和便捷性都提高了。但是几个痛点还是没有增加,比如说对Markdown语法的支持。

  前两年,印象笔记有很多衍生的应用,不过,目前好像大多数的应用都已经被关了。虽然还保留了一些应用,但让我们作为用户对印象笔记的未来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

  槽就不吐了。作者在介绍印象笔记的过程中,介绍了很多个人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案例经验,可以供学习参考。这些经验大多数都可以拿来就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使用的方法还是要不断摸索的,作者所写的这本书可以加速我们在这个摸索过程中的脚步。干货多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类书籍出现。

  另外希望自己在印象笔记的抽奖活动中,能够中到另一本书。

  :另外看到不少老用户在批评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从内容上而言超值,至于使用经验,都是交流、积累而成的,如果看完这本书没有收获,那么至少我觉得要么和作者一个水平,要么就是嘴上说说。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八):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1.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①建立收集箱,存放平时收集的零碎信息(包括微博,知乎,微信等);

  ②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三要素:命名,分类,标签;

  ③定期对信息进行整理。

  2.建立个人信息库:

  ①将各种纸质资料电子化,选取需要部分并进行加工;

  ②根据需要建立信息库,如人脉管理系统,个人图书库等。

  3.建立任务管理系统

  首先,明确关注点;

  进行任务时,建立当下工作流:当下进行任务时需要的各种资料(笔记,纸质资料电子化等),行动清单等;

  完成任务后,归入个人经验库:完成任务后的反思,整理后的资料,形成的模板等;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九):《 小强升职记》作者邹鑫为本书写的序言

  关于这本书,我想跟大家讲个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李参2011 年和我一起参加幸福行动家课程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五年目标,也就是2016 年前要做到的事情,分别是:

  成为自由培训师

  生一个宝宝

  写一本书

  这个似乎没什么特别,几乎每年我们都会写下很多类似的目标,有人还会画成漂亮的图画或者从十几本杂志里剪下能代表自己目标的东西,贴成一张“梦想板”,对吧?

  不一样的是李参把五年目标全部实现了:

  2011 年就从公司出来,成为一个时间管理和TTT 课程(Training the Trainerto Train,培训培训师的课程)的自由培训师。

  2015 年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2016 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也就是您手中的这本。

  我们的目标也都实现了吗?也许都已经找不到了或者放到衣柜顶上落灰了?

  这就是我把李参当作良师益友的原因,她是一个自己的舰长和指挥官,有梦想,又能够把梦想实现,而不是一个空想家,只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者回应者,每天蝇营狗苟、唯唯诺诺。

  时间管理虽然看上去很宽泛、深奥,但落地到工具上其实只有三类:清单、日历、资料,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兵马和粮草,清单+ 日历是兵马,每天应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制订计划、实现目标,就靠它们。资料就是粮草,有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我们要写篇论文,但论文相关的资料都不齐全,那么写论文这件事在清单上写100 遍,标上10 个高优先级也搞不定。所以平时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和李参是多年的好友,据我所知,她把使用印象笔记管理资料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一次我问她:市面上、网络上已经有这么多印象笔记的资料,看都看不过来,你为什么还要再写一本呢?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因为它们都不是我写的!”,我借着写序的机会通读了一遍书稿,的确感受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1. 不是印象笔记怎么用,而是怎么用印象笔记。教科书的写法是怎么新建标签、怎么建立笔记本、怎么搜索笔记,就像指着一个人的头说:这是他的头,这样做就可以使他晃动,这是他的手,这样做就可能使他拿起水杯,这根本不是重点,李参这本书写的是为什么要记录?为什么要对信息分类?如何用印象笔记管理自己的人脉?资料除了收集之外,如何加工和整理?谈到了更加核心的东西。

  2. 不是标准用法,而是私人用法。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李参自己总结出来的用法,这些经验我们可以拿来就用,节省不少时间成本,比如说:用印象笔记写晨间日记,又方便、又安全,还有用印象笔记做周回顾,让我们每周重新审视一下手头的事情和资料,确认自己的方向,其实这些“私人用法”的背后,是李参多年实践时间管理方法的经验和感悟,只不过通过印象笔记呈现出来而已,所以读完之后,不仅掌握了这个工具,内力也提升不少。

  3. 不仅是管理资料,还是管理自己。比如书里提到的:建立信息的秩序、记录人生轨迹、个人任务管理,等等,我们都是在借假修真,不是为了要把印象笔记用得多好,多牛,如果我们能够把书里的方法应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就像李参说的,我们的内心会更加平静,同时创造出更多想象的空间。

  最后,关于这本书,我还想跟大家讲个你们可能不知道的事情,这本书是在李参怀孕、生宝宝的这个阶段花了6 个月完成的,这是女人一生当中最重要、最忙碌的阶段之一,她是怎么做到忙而不乱的?书里面有写,请继续阅读这本书吧!

  邹鑫 ,《 小强升职记》作者,时间管理讲师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读后感(十):不会管理资料怎么办?用这三个工具就够了!

  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自己学习、写作需要,我们搜集了很多有用的资料,但因不会保存或管理不当白白浪费掉了,到第二次想要利用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曾经见过这资料,但这些资料早已不见踪影,后悔不已。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我是如何保存和管理自己的资料库的,如果你在这方面,还是不知所措,相信我的方法可以给你一些借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