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米安墓场》的读后感10篇
《卡勒米安墓场》是一本由迟卉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一):只有人类这一个种族的太空歌剧= =
总体来说这个故事说的比较精彩,情节紧凑悬念够多人物也挺丰富,但是迟卉说这本书与一般的网络小说不同,其实我并没看出有多少不同。很多网络小说也可以把故事说得很精彩,只不过迟卉把故事背景架在了太空,就成了“科幻”而非被人鄙视的网络小说。
故事对于未来科学技术的想象很是一般,宇宙殖民纳米机器人星门什么的都是司空见惯的题材。并且科幻小说独有的人文关怀在这里一点也见不到(大刘书里那种悲天悯人的感觉啊T_T……)。最后是人物性格不鲜明——女主角按照设定应该是个性格强硬聪明果断的女人,但就是没给我留下这种印象……(可能跟HP中除了哈利波特,其他人物性格都很鲜明一样吧囧)
09年科幻世界里有一个迟卉短篇集,卡勒米安墓场真是沿用了很多她以前的设定啊囧……此外,为什么一个范围在银河系以外的太空歌剧连个外星种族都没有出现全是人类啊
《卡勒米安墓场》刚出版时,我那会儿应该正在读高中。当时,我既不会网购,也无法在新华书店里买到这本书,于是我很不要脸地蹭了同学的书来看。(谁知道他从哪儿买到的。)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年少的我加入了这场科幻迷的盛宴——令人惊艳的想象力,冲击三观般的女性塑造,还有在当时被我看成尖儿货的翻译腔文笔。(读起来真有辨识度,即便如今读来也流畅动人。)
今年,我进入了新公司,因为同伴的信任,承担起了熟练或不熟练的工作。很刺激,很期待,很愉快,也很疲惫。这种体验如同正航行在群星间。本周五,在诸多工作告一段落后,我无意中从公司书架上取下了这本书,在前往异乡的高铁上读了起来。回想起来,这次去亲戚家表现得特别不合群,没有参加游玩活动,甚至聚餐吃饭都不专心,整天窝在客厅沙发里,心思都在这本书上。
因为,我除了年前写了两三万字,年后我自己的创作近乎彻底终止。我甚至考虑,要不然这一两年先把工作和家庭照顾好,写作先彻底放下。但是,重读这本书时,我心中某种东西被点燃了。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本书不光适合科幻读者,更加适合科幻作者,特别是那些疲惫的创作者。
这本书有很多的优点——被大家反复讨论,反复称赞的优点。但重读后,我意识到这本书里最珍贵的不是技巧,而是那极其罕见的生命体验。这本书里,作者的喜爱、憎恶、思索、期待都太纯粹,纯粹到光是凭借一腔热情就足够打动人。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然情感浓烈,却没有完全沉溺于自己的思索里。从行文来看,作者写得非常洒脱和自然,充斥着澎湃的表达欲望,没有拘泥更没有受困于曾经与梦魇。
作为一本完全兼顾个人情绪和叙事美德的小说,它的存在本身堪称奇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世界变得明亮起来。我如同得到一架云梯,从自怨自艾的深渊里爬出来。疲惫虽然还在,但内心非常激动,体验了对科幻最初的热爱与久违的创作欲望。
如此看来,这个周末我还是蛮幸运的。
最后,感谢作者如此坦诚地创作。这需要才华,更需要勇气和胆魄。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三):我愿当个偷书贼
我觉得,我读最后那个访谈,比我读这个故事更用心。
让我有所收获的,不是什么故事情节,不是谁谁谁创造的什么伟大的人生观,而是这个真诚的人,带给我的一些算不上是感动的思索。
她说,她愿在一座大城市里开一家小书店,很懒地一边看店一边胡思乱想。唯一的问题是,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小偷很乐意光顾这个拥有神思恍惚的老板的店面……不过谁会去偷书呢?
我说,如果可以,当个偷书贼,又何乐不为呢。这个可爱的“老板”,和我有着同样的嗜好,一本本读那些真实或虚幻的故事,我们说不定会在同一时间,正体会着同样的情节。
而当我面对这个诚实的看店人时,我相信我也会在不经意中,悄悄被感染上一些什么。
至少还能留下一些能让自己记住的东西。
一个快乐的贩书人,一个偷梦的旁观者。
多么巧妙地相遇。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四):带着问题去了解,与读过之后想问题。
这是部让我愉快的小说。
对于中篇小说而言,这样篇幅,我认为,客观上限制了一些人物刻画上的丰厚度。比如:沙伦特和医生。比如:依娜一家。
在读完小说以后,我发现我有太多的问题要问,问自己,问别人。希望人们能共同寻找答案。或者是感兴趣的人们。
问题1:新大陆或者新资源的出现或者新技术的应用,三者哪个对原有文明的政制或是意识形态影响最大,或者如何共同作用。(通常我们认为意识形态较多的影响体制)
问题2:自我意识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内生性我可以理解为DNA所赋予的,外生性是社会规则,那么DNA所起作用的内生部分绝对应该没有办法阻碍外生性的作用,是这样吗?
问题3:整体文明的自我意识(单个生命体的自我意识可以是异常值)是延续着DNA所规则化的某种东西吗?
只此三问,我的水平也就问的出这么些个。期待作者新作。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五):自由民与荷莉卡
这是荷莉卡与自由民的故事:烙印着远航基因的荷莉卡们是永负时间债的星门贵族,自出发之日起便只能向无尽的深空远航,为帝国不断开拓新的星系,帝国是荷莉卡们的帝国,荷莉卡们也是帝国的荷莉卡;自由民是不受羁绊的商旅,是不服管辖的航手,是拓殖银河边疆的无畏冒险家,是前往未知坐标的坚韧掘金者,星空是自由民们的星空,自由民们也是星空的自由民。贵族与平民战争,贵族与平民合作。
最令人激动的是书的末篇《终章远航》。卡勒米安墓场解密了一片全新未知的星空,需要荷莉卡与自由民共同开拓——大召回开始了,星门时代近三百年的第一次大召回,三百年来的第一次自由民开拓者们的名字再一次与荷莉卡们同时回响在通讯频道里,每一个声音都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地报出各自的名字、航向与时间债。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六):从孤寂到喧嚣的宇宙,从喧嚣到孤寂的远游
把迟卉的《卡勒米安墓场》与一部20年前的科幻小说相比,似乎会给人时空错落的感觉。但是有什么关系呢,20年对于我们这个宇宙只是极短的一瞬罢了。
《卡勒米安墓场》中,舒凝改变了星系帝国的历史。在终结了一个时代之后,她会过上怎样幸福的生活呢?
小说家的义务是说好一个动听的故事,但是在故事结束之后,如何为他的人物们安排去向,作者和读者或许都会觉得有些棘手——因为实际上,这些人物已经被用尽。
正是在这里,《卡勒米安墓场》与宋宜昌的《祸匣打开之后》发生了奇妙的耦合。
舒凝决定远行,寻找新世界的知识。“她要……向着远方出发,进行一次漫长的深潜探索,只有自己,孤身一人……投身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
同样是一个女人,《祸匣打开之后》里的欧阳琼,孤身一人乘坐着救生潜艇,与世隔绝地在深海中陷入无穷尽的思考。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中,她忽然获得了升华,发现了宇宙中的新规律。因为她如此优秀,她被漫游宇宙的孔星贾杜金老人们选中,与他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欧阳琼,’老者又说,‘你的智慧和你的勇毅,证明你是个不平凡的人。因此,没有征求你的同意,就把你带到我们中间。我们将前往许多未知的星球和未知的世界。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知识和信心。同意吗?”
她如何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呢?即便她为不得不抛下人间的欲望和欢乐而忧伤。她还是跟着外星老人们走了,前往未知的星球和世界,获取前所未有的知识和信心。
本雅明说,远行者必有故事。这些故事的知识含量改变了“地方性知识”的偏狭和自大,为人们带来了新的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把“远行-求知”看做一个结构、一个要素,我们会发现这个结构早在古希腊的英雄时期就已经成型。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回到家乡,杀死求婚者并与诸神定下新的盟约之后,他开始了荷马史诗中语焉不详的另外一次远游,并客死他乡。此后,远行-求知成为一个文学定式,如此常见而每次都能如此得让人激动。——像是鲁迅的小说中,那个执着地要到“前方”去的人,未知和不确定吸引着每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人,如今主要是承载了人类太多想象力的科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们。
在《祸匣打开之后》这部小说中,宇宙广袤而又寥落,无数的光年中稀疏地分布着一些孤单的文明,每一个文明都只是与世无争地自行存在着。《卡勒米安墓场》的宇宙则恢弘得多:虽然超光速的旅行并不能实现,但人类通过亚光速深潜航行,将星门安置在宇宙的各处,从而大大扩展了人类社会的疆界,在宇宙中建立起帝国。
但是,正如宋宜昌在许多其他文学和学术作品中指出的,求知需要陷入孤寂。《祸匣打开之后》中,欧阳琼是在孤身一人深潜于海底之后取得智识上的突破的。过分热闹的世界并不利于新知识的增长。
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是因为,他面对的已经是昆德拉论证过的“雅克之后的世界”:在这个同质化的扁平世界里,远行并不必然意味着令人激动的新知识,不意味着谁能够必然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多么乏味的一个世界。过分热闹最终导致热寂,除非去得足够远,发现足够冷的新空间。
于是,科幻小说家们运用他们的幻觉,为人类开拓新的边疆,并驱赶着自己的英雄们向着更深的未知疆域前进。在一个更喧闹的宇宙中,远行者必须走得更远,才能获得静谧而深邃的思维环境,才能发现新的知识。
所以,《卡勒米安墓场》只是另一部更加广阔的太空歌剧的序幕。对于远行者,像是D.M.罗维克在《人的复制》一书的结尾说到的那样,“我不知道,他将会看到些什么。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成为一名勇士。”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七):强扭的瓜不甜
最早接触的科幻小说流派就是太空歌剧,因此对这个题材的小说充满了先天的亲切感。但是这一部小说却让我感觉到中国人民的智慧是多么适合这个发生在不知道多少千年之后的故事上。
为嘛这么说,还是看感情(我低俗我自豪)
这部小说里面所有的感情都是无中生有的感觉。女主角莫名其妙的就跟自己的副驾驶睡上了,而且作者还一再强调,这种睡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女主角依然对男副驾驶没有感情。这一句多余的描述是多么想让我们领会到在未来的宇宙里,感情是多么的残酷和不靠谱。但是纵观全书,男副驾驶对女主角的感情都是莫名其妙的,所以作者也无法太过于唐突的写他们是真的爱上了吧。但是到了小说的结尾,由于前面的一夜情铺垫,女主角终于可以放开膀子深情的吻一吻男副驾驶,向着宇宙光明的前程走去。
只是第一个不甜的瓜。
第二个瓜比感情的苦涩还苦,简直是苦bility。
小说中有一个很拉轰的智能纳米构造体,由黄金时代的人类建造,并且在黄金时代的人类被全灭之后,依然拉轰的活在宇宙空间里,并且为了自己的能量建立了戴森球(不懂的可百度)。但是就这么一个拉轰屌爆的角色在小说中仅仅用了一页的篇幅,就被人类的巫师干掉了。一瞬间,我感觉到一个漫长的前戏还未真正进入便萎了。
第三个瓜不甜的是,女主角始终是一个拥有纳米体作为自己控制对象的一个近乎超人的家伙。但是,女主角似乎很傻很天真很可爱的一直使用自己最强大的让全银河系人类都闻之色变的纳米体做一些偷窥和监听的事情。全然没有充分的利用女主角的这一能力。我感觉作者是在作者给予了女主角一件核武器,但是却只让女主角只用这个核武器用来敲破坏叔叔的头而已。
最后再总结一下,里面的人物的性格极其苍白空洞,所有的人物仅仅是作者的玩偶,没有自己特定的情感和思绪发展脉络。所有的背叛也好,捍卫也好,坚持也好,都是在各色人等莫名其妙的情感冲动中发生。相比较之下,洛伊斯·比约德(不懂的亦去百度)笔下的太空歌曲不仅有拉轰的飞船,更多的是主角内心深处的心理斗争与情感挣扎,让我能够真正体会到那个很可能在很远的未来发生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网络游戏的人物设定。
《卡勒米安墓场》读后感(八):这本小说所使用的资源
1.迟卉是一名受网络游戏影响很深的作者,这篇小说使用了《魔兽世界》里的社会框架和《EVE》里的技术设定,并且通过“把技术当魔法写”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借用游戏设定的好处是能够创造出既庞大又精细的幻想世界,缺点是难以和现实社会、当下思潮想联系,在读者和市场方面可能会吃亏。
2.这个故事的讲述大框架仍然是一个《2001太空漫游》式的故事:一个谜一样的悬念一开始就笼罩全文,不同派系的人们在权力和欲望的驱动下争斗和探索,人工智能进化的生命挑战人类,大结局是外星文明留下的通往遥远宇宙的大门打开,人类进一步探索和飞升。这个结局是开放式的,但是新意不是太大,当然,“宣扬探索精神”在目前的科幻小说中仍然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处理。
3.迟卉独创性的一些构思,比如纳米构造体技术的应用和对其智慧生命地方的思考,根植于基因改造控制的群星契约和爱情契约模式引发的对自由的讨论等,是之前出现在其短篇中的一系列点子的融合,所以这本小说是一个科幻作者如何把一系列独立点子整个成一部完成作品的不错的案例
4.这部小说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教材,从宏观上它是一部“无数年之后的母系氏族”,占人类世界统治地位的是一个女性帝国,而边缘抗争的是一群男性自由民和海盗,通过这种权力社会关系的反转来进行思考。微观上,小说的女性主人公又在边缘势力的一方对抗着那些男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