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05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精选10篇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是一本由Don K.Mak / Angela T.Mak / Antho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一):真想吐槽打低分的人啊!

  真想吐槽那些打低分还评价此书无用的人呀!

  “观察、假设实验…”这些确实是很基础知识可能小学时我们都了解过。

  但是依我看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占总人群比例,比因为这书简单而打低分的人比例,低太多了。了解这本书所写的每个字、每句话、每段话、甚至每一章都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在生活中能在遇到一点麻烦时依靠自己脑袋想出解决之道,而非抱怨后躲避。

  之所以打高分的原因是,这本书真的做到了深入浅出。每一章都有着清晰逻辑关系,每一个名词都说得简洁易懂,看得轻松舒服。提出的例子也是如此地接近日常生活,让人知道这些科学家正在使用方法,每一个普通人如你我也能从中受益。

  这本书真的很适合作为科普,越早阅读对人的一生会有越大的影响。但愿每个小孩子提出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父母们能将这些简单又如此实用的方法教给他们。但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父母平等尊重认真地对待。

  也愿,成人也能读这本书。

  不读这种书,我想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成人学不会独立思考的原因。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二):让科学方法接地气儿——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这个月看过一本叫《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和一本《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书,虽然不敢说从中汲取到多少精华,但毕竟获得了不一样的感知,于是再接再厉,在图书馆借到这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阅读完以后发现,这本书比之前看过的书要好的多。

  什么是科学方法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情就是,科学家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改善我们的生活(当然有时候也会恶化,比如发明汽车和帝都的雾霾关联)。或许,现在的科学家们根据学科和研究方向不同,使用很多非常高精尖的设备去进行科学研究,他们可能有上百万倍的显微镜,有可以看到数百光年星球爆炸的天文望远镜,有研究人体器官的胶囊摄像机,有研究飞机对流层飞行状态的风洞等等,但是,他们使用的基本方法并没有改变,这就是科学方法。

  书中对科学方法的描述很科学:

  观察、识别、定义、假说、预测和实验。

  通过观察感知或注意客观事物的某个方面,然后识别出该问题具体情境,使其足以引起注意。定义这种情境,为之建模。接着提出假设性描述(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并预测存在的其他现象,最后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一预测。这一整套流程,构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为:观察、假说和实验。在该简化版本基础上就足以完成很多科学著述了,处理日常问题也绰绰有余

  为什么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

  不管是生活中遇到的孩子在餐馆弄湿裤子是立即回家换还是湿漉漉的继续吃饭,烘焙屋里面的六寸和八寸蛋糕买哪个更划算这样的小事情,或者国计民生大事情如解决埃博拉病毒,登陆火星这样的科学难题,他们都存在共性,那就是:具体的解决方法。在这个“术”的层面上,观察问题真正所在,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假设,并付诸行动进行检验,这就是科学方法。

  怎么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

  本书中提出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其内容全面的简直如同生活技巧百科,但这本书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小技巧汇编,而是旨在教给你如何应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教科书,着重讲解了“观察-假设-实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知微见著举一反三

  观察是科学方法第一步,也融汇于科学方法的全过程作者指出:日常生活中,观察非常重要,在问题发生前我们应该预见问题,当问题发生后要寻找解决方法。此外,我们应该使用留心寻找机会,探索使生活更美好的各种方法。因此从问题的识别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观察也至关重要。识别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序幕,需要强调的是,观察并非只是看,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收集信息,并进行识别。对于一些错误的信息或隐蔽的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才能发现。

  但生活中总会遇到没有足够信息可以利用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或别人各种观察进行归纳的一般性原则,针对当前特殊情况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世界上的信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只有面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候,我们才会搜索与面临问题相关的信息,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有的信息可能与问题有关,但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书中列了一个知乎的列表:

  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其中前两个列表比较常见,生活中常见的训诫: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是说的是前两个,但后两个则也非常重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往往会使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缺少完整的框架,从而无法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所谓井底之蛙。而不知道自己知道,往往是对某些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缺乏认识,导致自己明明已经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自知。

  假说:大胆假设而后求证

  假说是为了解释某种现象会发生而提出的一组命题,在生活中体现为假设或猜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前因后果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解释为什么发生的原因,或者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提出合理的假说,不管是原因的还是方法的,都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敏感把事物信息相关联,以及开放思想态度便于及时修正。

  我们说起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不像考试一样有唯一答案,因为它背后有大量信息我们无从了解,甚至难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去分析判断,这种情况下,根据一般性知识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则不乏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种假设是否有效,必须经过下一步实验才验证。

  实验:解决问题最重要

  在科学活动中,做实验通常是为了更好的检验某个假设是否正确,不管是在实验原子弹爆炸还是小白鼠做药理分析,所有的科学实验都要求必须得以再现才算是成功,生活中的实验的,不一定尽是如此。我们可能提出一个某种方法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假说,然后去验证它,只需要这一次成功就可以了,并非需要具备可重复性。因为生活中的实验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很少有人会因为自己生活中某个假设成立一次就反复实践,撰写实验报告发表论文

  因此我们应当特别注意这一点,生活中的实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证明自己正确。因此,某个假设证明是错误的以后,就尽快提出另一个然后去验证,某个原以为实验是正确的假设,第二次重复结果失败了的话,也不必在意,分析以后再补充完善假说并验证即可。

  公鸡每天早上醒来开始打鸣,它每次打鸣时,太阳就升起来了。因此它非常自豪,以为自己可以使太阳升起来。。。。。。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即便解决了也需要保持谨慎甚至谦卑的态度,因为有时候我们和公鸡一样,某个想法解决了问题,但也有可能是巧合,因为它们之间可能没有任何关联。太过纠结则不是科学的态度,甚至会出现迷信。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或者我们没有遇到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个才是大问题!),因此,尽早识别出来,预见出来,然后解决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观察、假设和实验的方法论,可以比较系统流程化的帮助我们识别、定义和解决他们,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加愉快,更加有成就感,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享受人生幸福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三):厘清观念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觉得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书中所给出的方法、理论、小知识,读过点书的人基本都知道。不过还是很值得推荐一下。

  一方面,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不错的,写得当然比自己从各类书中点滴搜集的要系统。所以对那些已经有这些知识的人来说,看这本书,就像是复习,顺便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不读书,没时间也没心情。那么这本写得很浅,但还是有内容的书堆他们当然还是很合适的。

  我就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写了些笔记,把脉络厘清了一下。感觉还是挺不错的,需要的时间也不多,一个上午就看得完。

  不过这本书里的例子不太好,太简单了。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四):调动你的科学思维

  认识事物本质最好的方法是回溯它的发展历史。本书第二章就简要写明了科学思维的来源,指出「医学-宗教-哲学-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以及「人文主义-经验主义-科学方法」的思维变化过程,最后给出科学方法的定义——观察、识别、定义(建模)、假说(可证伪)、预测、实验和归纳。

  之后章节重点介绍了定义里的「第三章-观察」、「第六章-识别」、「第七章-定义」、「第四章-假说」、「第五章-实验」以及「第八章-归纳」。此外,该书还就创造性思维、数学概率重要性写了三章,这无疑是极好的,就笔者经验来看,越发觉得解决问题时,先得有奇思妙想,然后得有工具助攻,与此同时调用科学方法,验证所猜想结论

  下面是笔者看完此书的读书笔记,对我有所启发,指不定哪日会利用上,记录以留下线索,备不时之需。

  8.托勒密大约用了80个本轮,来解释日月及当时知道的五个行星的运动。当有人把这个模型告诉阿方索国王时,据说他调侃道,「如果上帝是这样制造宇宙的,他应该先跟我商量一下。」笔者看到这句话是莞尔一笑了的,也回忆起了吴军博士在《数学之美》一书里的第19章「谈谈数学模型的重要性」,该书较为有趣的介绍了托勒密数学模型的问题,感兴趣读者可以瞅瞅。

  15.「识别问题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序幕。」这句话点醒了笔者,以前常纳闷为何花同样多时间,别人看完专业课本就能上手解题,上手码代码,而自己却一无所获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并未做到有效识别问题,往深了引,还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的问题,贴个知乎上的答案在这,供大家参考: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404158(周柏)。

  31.「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信息。」信息来源有:读书、自己以往经验、与人交谈、上网搜索、留意周边与观看别人做事方式等,但得警惕,不要被错误的信息或被自己的偏见蒙蔽。相信错误信息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很多哲人已经说过,不经过验证的信息是不值得信任的。有偏见,选择信息就会有倾向性,但一开始我们应该采取开放的心态,不让情绪左右思想。

  51.爱因斯坦的两条基本定理。定理一:「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匀速运动,都遵循相同物理规律。」定理二:「光在真空中以恒定速度c传播,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86.「重要的是恰当地定义问题或对问题建模,从而使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当我们想不通时,需要换一种思路,何兆武在《上学记》里面,讲到自己在高考时没能做出一道数学题,后来才知道要将直角坐标系换到极坐标系下,就包括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模型来解释行星运动也是换了一个参考系,也正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的:「要建设新的避难所,必须破坏旧的避难所,这是定律。」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对问题重新定义,重新建模,走不通时得时时借鉴借鉴。

  172.一位教授曾经让他的研究生「尽快多犯错误」。我们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就是科学方法里的实验过程,但是不要忘了其他的步骤,尤其是归纳,这个是指导下一步操作的法门。另外,「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本书的案例其实是最值得回味的,但摘录不下,暂且作罢,实在想起来了再到图书馆借来看看。CaseLearning的确是不错的方式,既有生动形象场景,又有抽象归纳的理论,符合人脑的认知过程。

  最后,笔者因为此书爱上了科学方法和数学,并有打算拾回高数和概率论,还有尝试在生活中调动科学思维来解决问题。例如,有朋友询问我拿到两个offer,如何抉择。我就用到了本书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先没有想法,直观分析,将分析出的结果对比,再给出合理的建议

  虽不知朋友最后是否会听取我给出的建议,但这的确较之以前凭感情解答要可靠得多,柏拉图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理性快乐源泉。我想,这个用在不吃后悔药上很对。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五):#每天一本书#2011年9月7日,264天《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评分4,

  非常不错的科普书籍,本身的副标题是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推荐阅读。以后我会拿这本书教儿子,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逻辑,它们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伽利略的区别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科学方法可以具体分为:观察、识别、定义、假说、预测和实验,可以简化为观察、假说和实施。

  科学方法-流程可以来用解决所有的问题,书中列举的小故事有一些非常不错,但有些故事有些生硬。

  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四个人来总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伽利略。

  柏拉图提出假设,不观察。

  亚里士多德在一些观察后提出假说,但不进一步观察

  培根提出来详尽的实验,并只有当人们确认他的丰富实验数据能够支持自己的假说,才提出假说

  伽利略:提出假说并做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六):很多科学家都信神为什么?

  多年前,联合国曾经用世界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信神者有242人,占92.4%;不信神者仅有20人,占总数的7.6%。

  除了这些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外,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信神者亦非罕见。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他们可以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赞叹神的伟大。

  世上到底有没有神?爱因斯坦曾接受记者访问,请他谈对神是否存在的看法。爱因斯坦刚送走一位朋友,看着桌上的糖果、饼干、咖啡杯,对记者发问:“记者先生,您知道是谁将咖啡等物安放在此处的?”记者回答:“当然是阁下。”

  爱因斯坦接着便说:“小到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请想想:宇宙拥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按照某一轨道运行无间,此种安排运行的力量就是神!”“也许阁下会说:‘我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到过神,那么我如何相信神的存在呢?

  是的,您具备了五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这五种感官是有限度的,例如声音,只有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范围内的波长,人才能听到……”视觉也是一样,人只能看到能发出可见光的物体,而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大家族的一个小小波段。

  现代宇宙学用动力学方法研究星系得到的星系总质量总是远远大于所有可见的星系质量之和,而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宇宙中暗物质比看得见的物质高出至少是数十倍、上百倍,几乎主宰了宇宙中的运动和演化。科学家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精确而有序。

  一切自然常数如电子电量、质子的质量、相互作用力的耦合常数等等,若稍有一点不同,原子就不会聚在一起,恒星就不能燃烧,行星、地球、生命都无法存在。

  所以剑桥大学名物理学家John.polkinghorne说:“当你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都是不可思议地精密地协调在一起,从而制造出我们看到的这个宇宙,你就会有如此的想法:这个宇宙不是碰巧存在的,而是有意创造的。”

  爱因斯坦说,人类已知的是有限的一个圆,未知的是圆外的世界,是无限的。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的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大科学家牛顿就曾接待一位固执的无神论者,请他观赏自制的太阳系星体运行仪,客人惊叹于其运行之精确。

  牛顿晚年致力于神学研究,并留下了长达百万字的“炼金术”巨作

  爱因斯坦说,人类已知的是有限的一个圆,未知的是圆外的世界,是无限的。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的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大科学家牛顿就曾接待一位固执的无神论者,请他观赏自制的太阳系星体运行仪,客人惊叹于其运行之精确。

  自然问道:“谁制造,怎么制造的?”牛顿幽默地说:“自发地随机产生的。”无神论者认为这不可能,牛顿反问道:“既然你认为小小星运仪都不可能自发地、随机地、偶然产生,那阁下为什么坚持认为这庞大的宇宙及一切是随机、偶然地产生的呢?”

  牛顿说: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呢?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从何而来呢?宇宙万物为什么井然有序呢?行星的作用是什么?动物的眼睛是根据光学原理设计的吗?岂不是宇宙间有一位造物主吗?

  虽然科学未能使我们立刻明白万物的起源,但这些都引导我们归向万有的神面前。这一尽善尽美的包括太阳、行星、慧星的大系统,惟有出于全能的上帝之手……就像一个盲人对于颜色毫无概念一样,我们对于上帝理解万事万物的方法简直是一无所知。

  朱斯托.苏斯泰曼斯所作的伽利略肖像。

  比如400年前当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年)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上帝,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

  爱迪生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年)一生拥有二千多种发明,但当记者问他最大的发现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居然是:〝我发现耶稣是人类的救主。〞他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立了一块石碑,其上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发现X射线的威廉.伦琴

  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1923年)在发现射线后,并没有以自己的名字去命名,而是根据《圣经》希伯来书第四章第十二节的内容,取希腊文〝基督〞的第一个字母〝X〞为名,称为X射线,或称为X光,即基督耶稣之光。

  华纳.冯.布劳恩于1964年5月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办公室内

  被称为〝火箭之父〞的德国科学家华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年)曾说过,每逢他感到无能为力之际,他总是要向上帝祈祷。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康普顿博士(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年)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曾在1946年转载入上海英文《科学文摘》的文章中写道:〝要紧的是具有对上帝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告诉我们,人是上帝的子女,他有权力得到更多的享受,一方面在现世,一方面在来世,信仰足以使我们的生活具有高贵感。〞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在常人中的佼佼者走上了信神之路?或许现代天文物理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基本粒子物理学权威、法国科学院院士勒普兰斯.兰盖(L. Leprince Ringuet)所言可以提供一个答案:〝信奉基督的科学研究人员,在现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特征前面——注视世界和拥有世界——感到非常舒服自在……因为这两个特点符合其信仰的深层反响,正属于其科学家使命的范围之内。具体说来这是基督徒有幸所参与的天主创造世界巨大工程的延伸。〞

  也许这些大科学家们的信仰和见证,让迷茫中的我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多了敬畏,让我们真正思考〝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将到哪里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