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盲目的乌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盲目的乌鸦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1 20: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盲目的乌鸦的读后感10篇

  《盲目的乌鸦》是一本由[日]土屋隆夫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盲目的乌鸦》读后感(一):你该知道,你是美丽

  读后掩卷,忍不住叹息,又是一出悲剧。《盲目的乌鸦》如我之前所阅读的土屋隆夫的千草检察官系列一样凶手总有着令人同情理由,而命案中也总会牵扯到无辜的人,凶手设计好的诡计,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纰漏,土屋隆夫将这种模式一直延续第四部,让人不得不深思,难道他仅仅是想要告诉读者“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吗?我觉得土屋还通过小说传递另一个信息:这个世上的人或事没有哪一样是独立存在着的,每件事每个人之间都有着你所不知道的微妙联系,你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冥冥中,事态已滑出你精心铺设的轨道之外了。有人管这种现象叫做巧合,有人管这种现象叫天意,说到底,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盲目的乌鸦》又是一桩千草检察官撞上的案子,与千草检察官的前几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凶手犯案的心理由报复转为了弥补。但是,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最想谈的是,为什么会走到杀人这一步?我想了想,作了个两句话的小小总结,其实说来这两个所谓的总结不过是老生常谈,常常会被用于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的忠告上,而且每年都会被人拿出来提醒为人父母者,但是忠告归忠告,每年仍然会有关于未成年人的人身伤害的悲剧发生。总结如下:一、危险品要放在儿童够不着的地方。二、当孩子身体上的伤害已经发生了,首要任务是怎样去预防孩子心理上的伤害?之所以作这样的总结,是因为我觉得在小说中,一桩接一桩的凶杀案的发生,追根溯源是因为一个孩子母亲把危险品放错了地方。一时疏忽,万般悔恨,尤其推荐家长的读一读。

  以下剧透,未读者慎入

  不幸发生在早苗身上后,如果早苗的母亲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面对,那么早苗的人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女性选择自杀的方式多数为服毒或是溺水之类,而自焚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好像很少见。从这方面难看出土屋隆夫的用心,以外人角度来看,早苗是一个美丽的姑娘苗条身材白皙皮肤,乌黑的秀发,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漂亮女人如果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多数会打扮一下自己,哪怕只是梳个头,换件衣服。有意识地或是潜意识地,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留在世间。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过是影视作品的美化而已。想死的人了,谁还管那个?是的,那只影视作品的美化,不过,我想,一个想死的人可能不在乎自己死得是不是难看,但总会在意自己是不是死得痛苦吧?自焚显然是一种痛苦的死法,尤其对一个柔弱美丽的女人来说,可早苗却把自己烧成了黑碳,她是有多憎恶自己的身体?她是以为自己有多丑陋?固然,真木英介的抛弃给了她沉重打击,但我要说,早苗的自杀,她的母亲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早苗小时候受人耻笑时,如果早苗的母亲去安慰她,去让她明白身上的疤痕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真的是微不足道。或者,哪怕干脆挺身而出教训那些将她人的伤痛作为取乐的对象的人也好,总比将她悄悄地送给姐姐女儿来得强。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暗示早苗:“你的身体是丑陋的,在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你的安身之地。”也许,早苗的母亲会认为自己在保护早苗,却不知,想要解决困难,面对要比逃避来得有效。在那时,祸根已经埋下,真木英介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起着一个证实的作用证明了早苗的母亲当年的举措是对的,证明了早苗的人生价值全在这条疤痕上,与其说,早苗是死于对真木英介负心的绝望,不如说是她死于自己的心魔,死于早苗母亲失败教育。很沉痛的代价。土屋隆夫笔下的凶手总是这样既可怜可恨

  《盲目的乌鸦》读后感(二):【解说】凝视人类悲天悯人的正统派(by:安间隆次)

  昔日,至东京新宿区落合拜访已作古的船山馨先生时,话题经常会在“日本的推理小说”上面打转。与椎名麟三等人同以沉重阴郁的作风向人类存在的深渊挑战之船山先生,当时已以大作《石狩平原》等作品,开创了新局面,但是,他却说:“嗯,土屋隆夫不错,我很欣赏。”

  那时候,他曾举出具体的作品,但,究竟是《天狗面具》,抑或《危险的童话》,我已忘掉了。只不过,他那句“土屋隆夫不错,我很欣赏”的话,至今仍残留在我耳底。毕竟,一向敬爱的船山先生也对自己最喜欢的土屋隆夫有很高评价,在我心中留下了难忘印象

  土屋隆夫擅于小说的创作,而且,在本书《盲目的乌鸦》中表现得最为透彻。在开始时,描写对于少年时期在太宰治坟前见到《奥林匹克之果》的作者田中英光自杀的记忆实在堪称为绝妙之笔。

  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藉着专门研究心理学来从事文艺批评的真木英介,获得大规模出版社的委托,负责虚无主义作家田中英光的作品全集之解说。他企图使之成为无人尝试过的作家论集,而,就在此时,他接到长野县北佐久郡的女性所寄达的一封信。

  内容是,女性之公公曾任东京四谷警局的刑警,负责侦办因刺伤同居女人而被捕的田中英光之案,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情景,而且还有日记,如果能有所助益……

  真木兴奋的前往信州,在小诸车站见到该女性,但,却就此失去了讯息。四天后的九月十九日,面临小诸市内的千曲川之水明楼附近草丛里,真木的上衣被人发现口袋里还有自第二关节处被切断的小指,以及上面写着“我也是那盲目之鸦”的纸片。

  同样在九月中旬,东京地检处检察官千草泰辅,参加在世田谷的餐馆举行的欢送同事之饯别会,之后,与山岸书记官在闹区里逛着,突然碰见离奇的命案。

  从“荷马”咖啡屋走出的“白夜书院”之年轻编辑水户大助,在他俩面前突然倒地死亡,是被氰酸性毒物所毒毙。水户当天第一次至“荷马”,接到外面打入的电话,他回答说:“我立刻去,是白色的乌鸦吧!”然后,走出店门即死,根本不知是谁?用何种方法下毒?

  水户死前交给照相器材行冲洗的底片中,有站在小诸车站前的真木英介。水户是真木在大学当副教授时的学生

  真木英介和水户大助、东京世田谷和小诸,这两件命案有了关联,再靠着偷偷恋慕真木的女编辑之努力,“盲目之鸦”的意义解开了,但是,涉嫌者却有牢不可破的不在现场证明……

  “盲目的乌鸦”是复仇剧。真木英介虽是稍嫌过度的好色者,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幼年时期玩伴少女给予他的甜蜜体验强烈影像,为追求该少女的幻影,他持续沉溺于女性之间,即使接到长野县寄来的信,他也是一方面期待能得到田中英光的新资料,一方面为即将和未知的女性会面而兴奋不已。

  但,站在被他所伤害的女性立场来看,问题就无比严重了,他成为不可原谅的存在,终于走向了复仇之路。对于这中间的人类心理之交错情感,土屋隆夫以具透明感的柔软笔触,很正确的描写出来。

  在小诸车站,见到迎接自己的女性时,一瞬,真木有了怀疑。“好像曾经见过!”

  而从这一部份开始,全书密布伏线,洋溢出正统推理作品的情趣。另外,千草检察官对于水户大助被毒杀的手法分析部份,我也反复吟味不已。而,不可忽略的是,包括田中英光在内,在书中所提及的作家和诗人,都加入简洁扼要的解说,巧妙地融入作品之内,既显出衬托作品之效果,又以极自然形式成功的向读者传达日本象征诗的某一时期之概况。

  小说结尾的“夜雾竟能使刑事变成诗人吗”、“两人留下了沉重落寞的跫音,身影溶入了白茫茫的雾中”之描写,更深深沁入读者心底,仿佛又见“盲目之鸦”跃然于作品之上。

  书中最重要的不在现场证明是与电话有关的布局,读后让我觉得:在千草检察官所推理的,为所爱之人复仇、了解世田谷大楼房间电话号码、利用别墅山庄等三个时期之中,似乎隐约可见母女两位女性之欣慰笑容。因为,当时虽然尚未拟出将真木诱往小诸的具体计划,在她俩脑海中,必已有了隐约的构想存在!

  土屋隆夫的小说充满情趣已有定评。长野县北佐久郡是其故乡,他在当地的立科町悠然自在的创作之态度,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存在感,其作品就像纯度极高的美酒,既香醇又有余韵绕喉不去。

  佐野洋在《推理日记PARTⅢ》之中,特别揭出本书最后的将“水户大助之灵位”的纸牌位供奉于佛坛,表示将毫无怨恨之人杀害的苦恼之描写,称誉不绝:“真不愧是土屋!”

  这是一向认为“不该在作品内纳入无意义的杀人行为,才是真正杰出的推理作家”的佐野洋之感慨事实上,我本人对此更有深刻感触:纸牌位诚然令人鼻酸,但是,土屋和佐野两人的慈悲意愿却更让我感动

  以前,我就说过,土屋是“凝视人类、悲天悯人的正统派”,现在,我仍一面在心中反刍这句话,一面更期盼早日再见他的新作品问世。

  《盲目的乌鸦》读后感(三):一场文艺的杀戮

  作为千草检察官系列五部中最厚的一本,案件也有沉甸甸的质感。前前后后大概有六名死者,心理承受力差的、罪有应得的、无辜受累的、意外殒命的、服毒避世的……而这一桩接一桩的凶杀案的发生,追根溯源是因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把危险品放错了地方。一时疏忽,万般悔恨。

  而这个故事也提醒着为人父母者危险品要放在儿童够不着的地方;当孩子身体上的伤害已经发生了,首要任务是怎样去预防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抛开故事不谈,本作堪称是一场文艺的杀戮。尤其是拍片时,描写对于少年时期在太宰治坟前见到《奥林匹克之果》的作者田中英光自杀的记忆,实在堪称为绝妙之笔。 只是全书描写有些不温不火,欠缺起伏,所以读得有些累,感觉不如《赤的组曲》《危险的童话》等作。

  《盲目的乌鸦》读后感(四):写时心中何所思

  原著中引用的诗句不大吉利,是“死时心中何所思”;然而在推理作品中,生死往往在一线间徘徊,因此改动一字用作标题,图个便捷,也符合书评本色

  系列五部中最厚的一本,案件也有沉甸甸的质感。前前后后大概有六名死者,心理承受力差的、罪有应得的、无辜受累的、意外殒命的、服毒避世的……受害者虽然令人同情,但因此而牵连出一系列的事件,导致数条性命流星陨落,同情分便稍减;凶手……其实有直接凶手、间接凶手和帮凶之分,无论是薄情寡幸还是天性凉薄,总是对生命执念作祟;对苟延残喘的痛恨、对死于非命的哀怜,杀人或罪己,都是一念之差。在大众眼里的受害者,可能在某人看来就是个欺诈犯;被大众评判的凶手,却可能在某人心一往情深,各人的道德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情感走向也就大相径庭

  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约是如此吧!好人也可能有污点,坏人也有温厚的一面,不过看对象是谁罢了。然而对推理来说,生命最重,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谋杀,都不可取;无论是怎样的生命,都请珍惜,从亲朋的意义,从法律的意义

  若说到案件的曲折,其实少量剧透也无妨,料难猜中。但悬念的乐趣是不应当被剥夺的,于是保持沉默【虽然我一直觉得不剧透就不能评得尽兴,但这个案件还是不剧透为妙,因为没头没脑乱说一句,很可能说不清是提示还是误导

  身为推理迷,虽然于推理作品中放眼皆尸体,但其实最痛恨的就是杀戮,不管是有因有果还是无差别,均不提倡。当然,会同情复仇者,但如果在复仇的过程中出现了无辜的知情人,那么对罪犯来说,这个口,是灭还是不灭?所以最冤枉的人往往就是被带累的无意间目睹命案者,而这种人在案件过程中出现得也算频繁,特别是选择在公众场合犯罪时。是说可以接受情有可原的犯罪的因,但不希望出现被迫丧命的目击者的果。对罪行本身来讲,杀一个人和杀十个人都是凶手,只与杀人未遂有量刑上的差别;但从犯罪心理来讲,被杀害的人的性质,则远远重要过犯罪行为本身【←个人理解,即处心积虑地杀人、千方百计地复仇、对旁观者的戕害使其被迫承受无妄之灾,“恶”的程度绝对有本质区分

  话说野本刑警面对美貌知性的吉野小姐时,称赞对方聪慧的方式却是“你也是块当刑警的料”——这一定是警察夸奖人的独有方式。《妙探奇案系列》中宓善楼警官也曾经这样讨好女主柯白莎(尤其是当男主赖唐诺以脑力方式令凶手恼羞成怒、而大白莎主动暴力方式助他脱困时),他夸她的方式就是说她适合当女监的狱警,还不止一次这样讲。虽然都只是一个细节,但总觉得大概没有真实经历或采风是写不出来的吧?

  然后必须笑叹一句:《刑事侦缉档案》的编剧们是有多喜欢千草系列啊!连本书中两个小小的诡计都曾借鉴为两个重要案件的手法。具体就不剧透了,但对“刑侦”系列的高收视率似乎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当年有人肆意指摘它抄袭,个人还是觉得致敬的成分多一些,毕竟连《超感警探》等推理美剧中很重要的几集也明显在向《神探可伦坡》和阿婆致敬。看过的自然心照不宣,没看过的也不必直接告诉人家谜底,只等哪天有缘看到,自必会心一笑

  对推理的执著,令吾辈也像那盲目的乌鸦吗?

  (注:“【”后面的句子均为个人吐槽或推荐,无关正式书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