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行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行者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2:55: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行者读后感精选10篇

  《行者》是一本由六小龄童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者》读后感(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当当网做活动的时候竟然被抽中,意外获得了这本由六小龄童亲笔签名的书。拿到之后一口气读了大半本,感触颇深。

  六小龄童在书中描述了自己从小起对猴戏的痴迷,并为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小的时候也喜欢打篮球,到后来因为打球会常常受伤,为了能在舞台上更好的表演,他放弃了篮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能够这样目标坚定的人实在是值得佩服。这也教我惭愧,我常常是觉得自己对这个感兴趣、对那个也感兴趣,往往到了最后都没有做出成绩。

  书中他用大量笔墨描述了自己在拍《西游记》的过程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我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支持他走了下来。有很多次他死里求生,被火烧的戏也是真得烧,甚至有一次他竟然窒息了一分多钟。后来《西游记》补拍,他成了师徒四人中唯一一个坚持走了下来的那一个。年近40再次拿起金箍棒,仍旧是那个拼命的孙悟空。那个年代演员的片酬并不算高的,他能这样坚持下来,完全是出自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我在想,现在的演艺圈里,那些一线大明星参加一个真人秀,动辄上千万的参演费,但是呢?又有几个人能称得上艺术家?

  拍摄《西游记》的导演杨洁也是位让人敬佩的艺术工作者。她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对《西游记》的诞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现在我们再没有机会看到任何一个剧组像《西游记》这般用生命诠释艺术了。

  《行者》读后感(二):走出荧光屏的行者

  小时候,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大闹天空,降妖伏魔,取得真经……

  十多年过去了,说起孙悟空,大家还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扮演者六小龄童。

  他演得活灵活现,仿佛与戏中人融为一体,在荧光屏上大显神通,教导我们正直、勇敢、智慧的真谛。

  他是偶像,是几代人的银幕记忆。

  所以,周日的下午,得知他空降长沙,为《行者:一念一生》签字售书的时候,我很欣慰。

  只见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衬衫,戴一副金边眼镜,手拿水彩笔,神态专注,正快速的翻开书的扉页,签名。

  他虽然已经57岁了,饱经岁月的风霜,无法“腾云驾雾”,却看起来比实际岁数要小,或许是“取经”路上练就的心态。

  现场大排起了长龙,不少疯狂的影迷,拉着六小老师合影,他亲切的配合着,丝毫没有所谓的气派。

  我站在后排,在《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里,在粉丝的尖叫声中,翻开他的新书。

  “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经的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住!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朴实的语言,却有道理。

  书里,其实对于如何拍摄《西游记》,并没有太多的篇幅,更多的是讲荧幕之外的东西。

  从病危的二哥手中,接过“金箍棒”,刻骨练习,是因为一种责任与使命感。

  成名后,无论在国内国外演出,他都会把家族合照放在梳妆台上,小小的举动,却是侠骨柔情。

  因为他,孙悟空被陈列在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为入驻的世界上第一个神话人物。

  殊不知,荣耀的背后,是艰辛,热情,汗水还有险象环生。

  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悬崖边上的奔跑,他差点儿掉下去。

  在空中吊威亚,因为钢绳断裂,他狠狠的摔在地上,当场休克。

  即便如此,依然不用替身。

  伤痕的背后,隐藏六小老师朴素的哲学:坚持。一生做成一件事。

  高僧玄奘取经,“宁向西去一步死,决不东归半步生”。

  他把孙悟空浓缩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是义无反顾。

  我望向舞台中央的他,依然用心的在签字。工作人员在和他说些什么,他非常快的反应,似乎想腾出更多时间给读者。

  过了一段时间,我从后排被推向了中间的位置。

  我再次翻开他的新书,笔触诚恳,在在不过行者的幽思。

  1999年,《西游记》后面的16集全部拍完了。

  他与孙悟空的故事却没有结束。两者是一段无止境的因缘。

  走在世界各地,英国某家书店的老板,爱丁堡酒店经理,大厨,捷克,泰国的友人一眼就认出了他,你就是那个演孙悟空的。

  所有与猴子有关的饰物,他都想方设法收藏。锲而不舍的结果,是他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大学,邀请他去演讲,他说得最多的是: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设计未来。

  这12个字是老一辈艺术家在艺术领域孜孜不倦,辛苦耕耘,谦卑的注脚。

  而一部《西游记》就是中华民族纵观古今的瑰宝。

  行者文化,经由他的演绎,推广,或许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吧。

  …………

  终于轮到我了,当我站在台桌前,在他签字之前,我兴奋的说,

  “六小老师,可以合张影吗?”

  他没有说话,微笑着点点头。

  咔嚓一声,我与“齐天大神”合影啦!

  还有更疯狂的,后面的粉丝,抱着七八本书,正等待签名。

  长沙是一座书香城市,谁又能否认呢?!

  走出荧光屏的行者,走在长沙的热土,还会走向另一座城市,还会一直走下去……

  行者,无疆。

  微信读者交流群:CNyuxiang

  邮箱489547051@qq.com

  微信:13786336064

  《行者》读后感(三):一念一生

  我自认是个忠实的西游记迷,关于西游记的访谈我几乎都看过,但看传记,还是第一次。总是能在新闻上看到章老师到某处做演讲,做宣传,内容呢,自然还是关于西游记的,一开始我有些不理解,我想,西游记过去那么多年了,甚至已经被一些人遗忘了,可为什么他还是乐此不疲的一直在做呢?看了这本书我终于理解了,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深入灵魂的信仰,四代人,百年以来一直坚持做一件事,猴戏。而对于他,不仅仅是要传承,还是要完成二哥的遗愿,这是责任也是使命,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年少时候,他苦练七十二变,只为接过金箍棒,演好美猴王,这些年来,他一直不遗余力的传播西游文化,我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艺术家。在书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他说,只要大家愿意看,他会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一个人,一生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就是成功的,六小龄童,永远的美猴王,陪伴我们成长,激励我们前进!

  《行者》读后感(四):迷路的石头

  迷路的石头

  签售的书被友人带到学校时,同桌习惯性地瞅了眼我的又一本书,她习惯了嘲讽我小众的爱好、奇葩的主题。这次的书难得没让她难堪。“大圣?!”“要说六小龄童老师。签售哦。”“啊啊啊啊啊(迷妹状)”友人在旁一起嘚瑟“我可是当面见到了大圣。大圣还给我说了谢谢。”同桌仍然迷妹状,友人补充说“但是周末人不是很多,两个多小时就签完了。”上课的时候,同桌向我抱怨“完全就不知道大圣来签售啊,宣传也太差了吧,他来签售明明应该万人空巷的。”“万人空巷不能这么用。而且已经过去了。”我回答。

  《行者》从出版到签售再到现在豆瓣的评分凑够了足够多的阅读人数,一直不温不火的。可这是大圣的自传啊,应该有轰动的啊。同桌期待的万人空巷只能是个应该了,而所谓轰动,也只是一些无野心的人心里的“应该”了。

  自从我无意在微博上瞥到《行者》时,就坚定地告诉自己,这本书一定要认认真真读完,然后更认真地写篇书评。至于写什么,为什么写,我没想过,也不觉得重要,可能就像是章老师对于猴戏一样,一种没由来的、无法抛弃的使命感吧。

  但不薄的书看完,我一点想写的东西都没有,期待中的幡然醒悟、醍醐灌顶、拨云见雾的开阔心境一点都没有,我还是彷徨又躁动,犹如喝了半杯温开水一样,还是在我不渴的时候。它或许化在了我的身体里,或许是渗出了皮肤,但对于我,最直观的感受只是没有感受罢了,无论它会否留在心底。

  我侥幸想:或许我像是沙僧担着的箱子——我和师徒四人一起经历了八十一难,但究竟只是个看客,我品着别人的苦难磨砺,妄图完成自己的成长,痴人说梦罢了。可西游的故事,谁能成为毫不在意的看客啊,谁没为被师傅赶走的悟空掉过眼泪?

  可我终究是不会再为苦难悲伤了,自以为是的戏中人终于发现自己和舞台中间的天堑。

  孙悟空还在那,但是大圣呢。

  我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像疯子一样抓住每一个过路人问:“大圣在哪?”

  石头被困在在玻璃棺材里问:“你们在哪?”

  《行者》读后感(五):章老师是美猴王,不是好作家。

  50%是个分界线。

  前50%,写得确实不错,一个老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执着、尊重、坚持,深深地打动了我,有几处看的眼睛模糊。对比现如今娱乐圈的一众小鲜肉,真的高下立见,戏子和演员,明星和艺术家的区别。

  后50%中的一小部分,就实在不敢恭维了,没啥实质内容,就是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在硬生生的“说教”,不过作为老艺术家,不管是阅历还是人生经验,也确实有资格说教。后50%中当然也有不错的地方,留给大家自己品味吧。

  书的文笔一般,还有多处重复的内容,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章金莱老师没有找人代笔吧。

  修七十二变,历八十一难,一念一生。一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精彩。这本书主要还是收藏吧,小时候刷了无数遍的西游记(86电视版),也算是给小时候的我一份礼物。

  周末正好有章金莱老师的签售会,去参加。

  《行者》读后感(六):弘扬西游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当年的一部电视剧《西游记》至今的人们也百看不厌,六小龄童老师塑造的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且不说章老师后来又拍出来那么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就单是凭借《西游记》这一部作品,拍摄之时数年的艰辛遇到的几多惊险为此所下的一番苦功,章老师就足以凭此得享大名。

  六小龄童老师来过我们学校做西游文化的演讲,年近六十仍能耍出一段猴棍,其昔日所下的童子功可见一斑。更敬佩于他一生一念,现在又致力于弘扬中国猴文化、西游文化,从书中也能看到他是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的杰出代表。

  虽然当下很多人不满于他影射那些胡乱改编西游记的言论,甚至斥责其为大戏霸,但是我觉得六小龄童老师无可厚非。一些恶搞西游记的影视作品真的令我生厌,我还是更喜欢那个“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早已成为了我们中华人民所喜爱的一个已经有血有肉形象,为什么要去给他加上一些不好的元素呢。当下弘扬西游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真的是很有必要啊,我十分支持六小龄童老师的做法。

  《行者》读后感(七):路在脚下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多少有些机缘巧合,碰巧六小龄童老师来签售,碰巧抽中了内场票,碰巧一大早在书店附近办事儿,于是很早的就到签售现场等待,在现场买了书坐在那里就开始看,到六小龄童老师快到之际,我看了整整三个半小时就读完了整本书,或许是这本书合我胃口,待我看完抬起头来,完全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情景所震撼,完全没有注意到。

  说了是传记,自然是描写了他的生平,他的猴缘,家族和二哥对他的影响,演艺生涯等等的,而我最欣赏的一点,在于章老师对古典艺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些见解,从而引出了其对人生的一些见解,读完整本书后,我最深刻的感觉在于,儿时读西游记时太过浅薄和注重情节,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哲理和意义,章老师的见解多少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有些理念我很喜欢,孙悟空如果有七十二变,那么人生就应该有七十三变;坚持,认准目标绝不回头,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人生就如同取西经一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真经依旧不完整,“天地本不全”,人生又何必过分追求完美?

  多少给正处于迷茫期的我一些鼓励,或许有很多事情要做,始终做不到,那么何必过分追求完美呢?只要认准了目标,不轻易放弃,着眼当下,做好改做的事情,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进,尽力做好,就好了。

  耳边响起西游记里的那首歌“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行者》读后感(八):一念一生

  201715《行者》(六小龄童):这是纪念电视剧《西游记》杨洁导演所看的第三本书。

  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住!六小龄童用他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一生做成、做精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孙悟空”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勤奋和刻苦,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应该还是祖辈父辈以及早逝的二哥所赋予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二哥去世前的那句话:“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见到我了”。

  “孙悟空”是个极认真的人,他维护传统文化,反对戏说恶搞。“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自己的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而一个民族有了优秀的文化,国人不仅不去弘扬,还去践踏恶搞就是可耻的了”。

  杨洁导演的自传里面写到这么一段,《西游记》在社会上火了之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谎称病假,置剧组排练于不顾,伙同已经离开的前“唐僧”四处走穴赚“外快”,而后在剧组准备赴新加坡演出时孤立导演,更有甚者,他们还去电视台领导那里告导演的状。从看“孙悟空”的这本书的开始,就期待能够看到他对以上内容的忏悔或者解释,但是书中并没有提及。他只是说“杨导选中我,信任我,我是非常感激的”、“杨导于我,是伯乐,是恩师,是杨导改变了我的一生。”。

  《行者》读后感(九):行者之道:择一事 执一念 做一生

  (本书评转自微博,有一点修改)

  这本书是去年猴年的时候出的。这让我想起了六小龄童老师去年春节拍的那部感动了无数人的自传式微电影。看这本书时,我脑海里的画面都是那部微电影的几个镜头。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章老师讲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对于西游记文化的“恶搞”现象,章老师是反感的,所以才有了到全世界各大院校做讲座、与年轻人交流的行动。要演绎传统文化的作品,就要先深刻了解传统文化,这才是硬道理。

  择一事,执一念,做一生,行者如是,西行师徒如是,每一个人亦如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行者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