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路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路上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0: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路上读后感10篇

  《在路上》是一本由[美]杰克·凯鲁亚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9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路上》读后感(一):《在路上》随记

  2013年春季时,我正背着沉重的旅行包,浪迹于苏南的大街小巷中,那时小雨细细,雾气蒙蒙,倔强的走完了一条又一条街。当时包里除了衣物之外,剩下的就是米白色封面的《在路上》。每次出门之前,都会随身带一本旅行的书籍,觉得此时看旅行的书会有更多的领悟。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人住在空空冷冷的青年旅社时,暗黄色的床灯打在雪白的被子上,拿起书看上几页,脑中想的仍是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与那隽永的街道,困意袭来,于是扔下书本,沉沉的睡去。走完了一个又一个地方,书仍旧没有读完,每晚翻开的仍是前面的那几页,唯一改变的是那被雨水浸湿的封面与斑驳不堪的书脊,发黄的斑点散布在书页边缘。那时我知道我会读完它,可是并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讲述的无非是萨尔和朋友多次横穿美国东西大陆故事具体几次,早已记不清楚,留在脑海中的是疯疯癫癫的迪安驾驶着破旧的哈德孙汽车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上不停的飞奔,还有萨尔、迪安、玛丽卢赤身裸体的并排坐在车前的放荡与不羁以及那永无休息欢笑、谈话、大麻、酒精,再具体的情节我也早已忘掉,其实书中也没有什么情节,无非像旅游日记一样,从一地方开车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喝酒、聊天、跳舞,然后又启程去往另一个地方,旅途中有风景人物、故事、爱情等。其中他们去往墨西哥的旅程,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二战后“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许多的人认为他们只会享乐与胡闹,其实他们在路上是在寻求活着的意义,只有不停的奔走,才能找到心中的信仰现实琐碎与无趣,能将他们逼疯。正如译者王永年所说:“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穿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道德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书的结尾让我很伤感不已,那是个寒冷的冬季,迪安坐着硬梆梆的长途火车花了五天五夜的时间来到纽约来看萨尔,那时他面容憔悴,口渴腹肌,眼里饱含热泪,身上穿的是为抵御东部寒冷买的虫蛀的破旧大衣,提着自己一直以来旅行用的破箱子。他来纽约仅仅只是想看看萨尔,可是萨尔晚上要去听音乐会,当迪安问能不能让他搭一会车,只是想和萨尔多呆一会聊聊天,然而萨尔的朋友不答应,萨尔也无能为力。于是汽车缓缓驶去,留下萨尔一人孤零零的站在飘雪的纽约街头,从那以后萨尔再也没有看到过迪安。电影版《在路上》最后也有这个场面,这让我更加的悲伤。《在路上》被翻拍成电影,许多人持批判的态度,我也觉得电影有许多缺憾,许多美景与故事并没有呈现出来,如墨西哥夜晚萨尔、迪安与斯坦(电影中没有这个人)睡在空旷的野外时,他们睡在车上,身上有无数的蚊子,白色的衬衫上到处都是血迹,然而他们却睡得那么安慰,丝毫不受影响,我觉得这段很有意思可惜电影里没有,萨尔与特雷的爱情故事也太过匆忙,没有过多的描述。将名著翻拍成电影,本来就是不太容易的事,何况这本书内容情节本身就分散,混乱不堪,人物也复杂多样。我们有时也不必苛求,在书中看到的景色永远是黑白的,而电影中却是彩色,那夕阳西下的金黄草原上一卷卷草垛,公路延伸到远方,周围没有人家,只有天、地以及行走的人,这让我想起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草原,那时的景色与电影中的何其相像,那感觉或许只有行走在路上的人才会真正的懂得。通过电影重新感受书中的人物,他们活泼可爱的多,不在是一个个陌生符号,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

  这本书最终是在黄昏的书桌前读完的,却与旅行无关。

  2013年10曰19日

  《在路上》读后感(二):傳奇與瘋子

  《傳奇與瘋子》

  在電影《燃情歲月》的開頭,有這樣一段話:有的人生來即跟隨自己的內心,他們跟隨自己的內心做事,這些人要麼成了瘋子,要麼成了傳奇。

  顯然,《在路上》裏性格飽滿,最具張力的人物是迪安’莫里亞蒂。而且在許多人眼中,他是個瘋子,一個不羈、放縱、迷茫,意味着墮落和危險的瘋子。

  人們會這樣認爲,是因爲他的每一次出現,都能輕而易舉地打亂他們的正常生活,將一切秩序搗亂。所以人們痛恨他。在書外,作者傑克’凱魯亞克被譽爲“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在書裏,迪安和薩爾便是典型世人眼中的垮掉的人物。而相比之下,迪安則更墮落,至少在許多人的眼裏是這樣。他的生活充斥着毒品,偷盜,性,嫖娼,他到處風流,不計後果。如果說薩爾的墮落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這個令人絕望的世界的消極抵抗,那麼迪安的所作所爲卻是完全藐視這個可笑的社會,他把法律秩序當作玩物,但並非刻意爲之,他只是無視了這其中的規則。他偷車,再把車扔下;他愛,再把愛人扔下;他尋找姑娘,尋找性,四處流浪,找尋父親。如果我們試圖在迪安身上找出某些他所堅定向往着的東西,很有可能會一無所獲,而在他內心裏所有不在乎的事物裏,父親卻是唯一稍稍值得注意的。這是他唯一在尋找卻無法找到的人。

  迪安的行爲深深影響了薩爾。在遇見迪安之前,薩爾是中規中矩的,在一個城市裏和其他幾十萬人以幾乎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平凡人,唯一所不同的或許是他在寫作。而遇見迪安之後,薩爾內心被生活所束縛、禁錮的東西則被一點點挖掘,進而完全釋放。他跟着迪安,吸毒,嫖娼,找姑娘,流浪,冒險,作穿越美國西部的旅行。迪安天生具有一種把人帶上冒險道路的才能。他讓那些原本已經臣服於生活的人重新拿起武器抵抗生活。許多人在遇見迪安前,過着老老實實,安分守己的生活,而一旦遇見之後,便被他所吸引,跟着投入到“不着邊際”的生活中去,放肆,尋歡作樂,這或許也是那些人的妻子討厭他的原因。他改變了那些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帶給他們全新的快樂,刺激。儘管由於禁錮太深,很多人只能夠享受一兩次這樣的待遇,再又回到最初的生活,可對於他們,這些生活經歷足夠使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許多亮點和回憶。

  迪安同樣忍受不了安穩的生活。如同《燃情歲月》裏的特里斯坦。他們都跟隨自己的內心而活,這內心忍受不了安定。無論是第一任他最愛的妻子瑪麗盧,還是最令人喜愛的第二任卡米爾,又或是伊內兹,誰都無法阻止他追隨內心繼續冒險的腳步。薩爾了解他,知道他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重新上路,他已經無數次這樣做了。有時薩爾真以爲他會停下來,迪安自己也這麼認爲,可最終他還是決定離開。這是宿命的,好像流浪和冒險這兩個詞天生烙印在他身上一樣,如命運般無法改變,無法掙脫。即使在書的末尾,旅途的終點,薩爾患病留在墨西哥城,而迪安仍忍不住離開,他的內心有聲音在呼喚,他必須跟隨,於是他毅然拋下生病的薩爾,再次啓程。

  儘管迪安的所作所爲,有許多在法律和秩序上並不允許,他也爲此受過牢獄之苦,被世人所討厭,而我卻以爲,薩爾和一小部分人,也包括我,是認同迪安的。這個孤兒般的人物到處漂泊,四處冒險,有留戀也仍止不住向前,將世人的眼光拋在身後,這樣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薩爾那般的人。因爲生活總有辦法用它的條條框框來束縛無力反抗的人們,而迪安是關不住的,他太自由了,羽翼豐滿而漂亮,在那些生活的籠子裏活着的人們,看見他在飛,便惱羞成怒,控訴他爲瘋子,把所有對自己的不滿發泄在對他人的抱怨上。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是知道的,但不願承認,這會傷了他們可憐的自尊,他們也明白,迪安是一個傳奇,象徵自由與冒險的傳奇。

  《在路上》读后感(三):我们走在大路

  撇开翻译因素,个人认为这还是本挺有意思的小书。中国也好外国也罢,过去也好现在也罢,年轻的心总有些共同的悸动,好似自然规律一般,谁也逃不过的迷惘挣扎

  想起十八岁那年迷上的部岛国动画男主在他还很小的时候,骑着那辆,无论走到哪里都陪伴着他的蓝色自行车。他常常在想,如果有一次头也不会地骑出去,他能走到哪里?他心中一直有个声音,那个时候,他想尝试的,究竟是什么?

  后来,他出发了,踩着已不知次数的脚踏板。终于,在能到达的陆地的尽头,其实什么都没有。但,那是个很明亮的地方,天空很漂亮。

  老实说,我们都是胆小鬼。只因害怕着看不见的未来、害怕着不知道该干什么的自己、害怕着即使害怕着那照样毫不留情流失的一个又一个日子、害怕着。。。。。。跟着这群四五十年代美国疯子小青年在路上狂飙,很是撒度,我不会说其实在中段的时候我实在是常常情不自禁地欢乐跳页。

  但是吧,话又说回来,当你真正走出去的时候,当你在路上忽然回想起的时候,没准那时才发现原来身上渐渐远去的自己的一切,是有多么的重要。这就好比,觉得自己像一个风筝,想要飞更高却总是抱怨身后那根线的牵制,但若是没有那根线,根本飞不起来。

  年轻的人儿啊,千万别灰心。因为只要这样骑出去了,当时大家拼命寻找却没有发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找到的。

  最后欢乐一把,那首歌怎么唱来着~我们走在大路上(锵锵)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锵锵锵)~

  《在路上》读后感(四):迷

  On the Road, page 117 of Penguin edition: Dean had a sweater wrapped around his ears to keep warm. He said we were a band of Arabs coming in to blow up New York. 丁把汗衫包裹住两耳保温。他说我们象帮阿拉伯人去炸纽约。读到这时,惊愕。再读这句,黑字白纸,没读错。被劣质酒精,大麻,各种姑娘,麻痹的杰克克鲁亚克,从四十年代末如流浪汉般搭车或驾破车几次横穿纽约,丹佛,新奥尔良,旧金山,又南北纵向驶进墨西哥城,一路上追寻浪荡疯狂激情,成为跨掉—代的代表人物。在路上成书出版于五十年代,这个全书中不起眼句子和比喻,竟在半世纪后成为纽约人的恶梦成真,让读者从不经心的阅读消遣,到几度从读此句,到读后的仍然惊愕,到写下来记住这个迷的穿越。

  《在路上》读后感(五):一个年代的疯癫

  这两天看完从上两本游记中推荐来的《在路上》,评论是其文字震撼一代美国人无奈看的是译本,倒是没感觉到多少语言的魅力。同期入手的《1984》的译本特地研究过网上的评论进行挑选,希望不会失望。美国“垮掉的一代”穿越美洲大陆寻找自我,过程中无外乎是长距离的旅行、各种陌生的友人、彻夜的交谈、酗酒和大麻、找姑娘。这让我想起来前两天跟朋友讨论起gap year的提议,他说希望到英国找朋友,这样可以包吃包住。《在路上》的旅行的起始,也便是这种朋友之间远距离的寻访,而不是期待中前往未知地域去探索。无奈是语言的差距,让我感觉这样的旅途描绘得实在是粗糙

  看完下来唯一的感觉,还是感慨于那个年代的疯癫,而这并非垮掉那一代人自身的问题。也许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浓重祖国大陆人实在无法理解美洲大陆祖辈被流放的美利坚人民那种随心所欲能力。就像我这两天跟友人谈到的一样,真诚美好基础,人总应听寻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而国人往往难以习惯。人与人的交往,哪怕是亲人之间,也总是背负了某种责任期望,彼此把彼此限定在一个小框框里。这样的交往自然安全,但也无趣,甚至是浪费时间。

  即便是那样,也许是我无法理解那种内心的强烈驱使,在我看来那种近乎疯癫的生活,似乎也离真实情感越来越远。感情应该热烈,但也应该对等。

  《在路上》读后感(六):旅途,青春和美男

  这个故事的一大迷人之处在于,书中人物都有原型。相较求实的历史叙述,有想象力的虚构有时是对现实更传神的还原。这个世界里真的有过迪安,还有一群的的确确如“在路上”般生活的少年。虽然他们都死了,但这不重要,最奇妙的地方是他们曾经活过。追求自由追求享乐主义人类天性,只是很少有人可以无牵无挂地实践之。“在路上”对大多数人来说仅是一种飘渺可能性,一个复古色彩的美国梦。所以那群“在路上”的人们永远不会过时,而且格外耀眼。而不得不注意到的还有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网纠缠。我通过腐女之友付兰兰主演的电影《嚎叫》对这一点更加深了认识,不禁唏嘘之外狂喜不已。他在里面演艾伦金斯堡,也就是《在路上》里忧郁的卡洛马克思。影片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杰克凯鲁亚克,他是艾伦(失败)的初恋,提到万人迷尼尔卡萨迪,他是接纳了艾伦的第一个男人,也提到了垮掉的一代。参照书里的情节,卡尔(艾伦)和迪安(尼尔)曾经在一起过,我的天,这些文青的故事真真剪不断理还乱。如此给我一个感觉,这群人的故事一辈子都讲不完,真叫人心花怒放。简直是我等福音。浪荡,放纵,自由,疯狂,不知休止的旅途,和,绯闻不断的互相羁绊的美男。这或许才是我为这个故事神魂颠倒的不二理由。太羞愧了。

  《在路上》读后感(七):一点感受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心灵和身体都在不同的路上漂泊,每天都在渴求并努力让自己的心灵和身体都安顿下来。当我们终于安顿了下来,才发现想停下来的仅仅是身体,心灵却开始渴望再次上路。我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优先满足身体还是心灵?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旅行,我们不管身在何处、在干什么,其实就是在一条路上走了一程,终点都一样,只是在路上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做过的事和心灵深处的感受各不相同罢了。

  《在路上》读完有感。

  建议,书刚开始到中间可能有点乏味,坚持看完吧!值得的,毕竟是一种我们今生都不敢去尝试的经历,一种只跟心灵有关的生活,是我们每天发呆时都渴望过的而从不敢去实践的生活。可怜的迪安!可恶的迪安!可爱的迪安!到最后有点崇拜的迪安!

  《在路上》读后感(八):凯鲁亚克与路

  你的路是什么?

  “这世界上有许多路,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浪荡子的路、五彩缤纷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那么,我的路是什么?

  六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路是什么?我看不见未来,中间厚厚的时光是一层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大人们叫我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妻子,买好车,住好房。做一个好人应该过的生活,平稳、安全。

  无数长辈对我说:“走这条路吧,像我们一样。”

  可是我并不想走这条路。

  那么,我的路是什么?不知道。我很迷惘,身边的人似乎都有个目标而我没有。

  迪安和萨尔在美洲大陆寻找他们的路,穿过白天黑夜,晴日暴雨。他们在纽约街头打棒球,在洛杉矶郊外摘葡萄,在新奥尔良酒吧里的爵士乐中迷醉,在新墨西哥城妓院胡作非为。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坐在凯迪拉克或灰狗巴士里,从此岸渡到彼岸,数着高速路旁的里程碑,内心的幻想不断膨胀。山的那边是海吗?没人知道,那就去看一看吧,说不定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山的那边的某个贝壳下或山洞里。

  “我们破破烂烂的行李箱又一次堆在人行道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

  迪安和萨尔的人生意义不在山的那边,而在爬山的过程中。他们生命的意义并不在某个城市,而是蛛网般密布的道路,他们的路是寻找的路。他们不是坏孩子,而是迷途的羔羊,在美洲大陆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我好像明白了。

  自己的路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你可能下定决心走一条完美人生路,但出门就被车撞死了。谁又能未卜先知呢?迷惘其实不是坏事,它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可能、意味着不确定性。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有趣和伟大的前奏。当你老了,路的尽头清晰可见,你自然不会迷惘,而同时我们也知道留给你的选择不多了。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就是我想说的。尽管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结尾的这句话被用烂了,可我仍奉为圭臬永远年轻,永远拥抱不确定,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能被世界感动。

  我仍不知自己将去向何方,但我已经上路。我说我要走一条好玩的路,至于到哪不是很重要。当我有一天不得不变老,我希望自己在轮椅上有足够的回忆。那现在就去有一些以后能笑着回忆的事,也许幼稚可笑、荒诞不经,也许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也许与现实格格不入,这都没关系。

  因为我可以说我曾奋不顾身、丧失理智、狂热几乎点燃身体。我想到就会去做,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你可以说自己冷静、沉稳、严肃认真。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不会选择你的选择,我在走我的路,就这样。

  那,请你思考一下,你的路是什么呢?

  《在路上》读后感(九):欢愉之辞难工

  每次痛苦地看完了长篇就总有一种成就感,虽然我觉得这种放浪形骸的书不应该会读起来枯燥,但我确实痛苦了好一阵子,毛姆说有些书需要浏览式阅读,不拘泥于一字一言,我想这本书就是那种感觉吧。

  我知道这是一版在三星期内狂泻而出的文字,所以阅读的方式应该是在几小时内便跟随着破车铁路颠簸完整个美洲大陆。可惜我用的时间太长。一些原因在于总会有莫名的疲倦打断我的阅读,另一大半原因则在于前半段的枯燥无趣使我完全不知道这样自述旅行经历的文字有何意义。

  长时间阅读最大的破坏性就在于我不知道究竟前面发生了什么,但后来慢慢发现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前文的情节,只需要跟着最灿烂的色彩就能找到整本书的精髓,是的,凯鲁亚克的色彩是我见过的最瑰丽的颜色,永远是出乎意料的葡萄色的黄昏、从一个简单的情感里也能榨汁般榨出颜色,正如聚斯金德笔下格雷诺耶的嗅觉一样,仿佛只用一个感官就能感知整个世界。

  在阅读整个小说的过程中我数次感到乏味,但是又舍不得放弃每一个字,虽然我深知道不管回头重看了多少段,都不免错过许多精彩,但只要一想到迪安肿着感染的大拇指还一如既往地狂蹦乱跳就忍不住大笑,想到一群人在无数个酒吧之夜的伶仃大醉就一阵激动,或者想到墨西哥四五十年代那些不会停下的公交车旁一个蹒跚着步子仍然奋力奔跑的老太婆,想到在田纳西州公路上开到一百二十迈的快要散架的破汽车,想到丹佛那个穷得一无所有仍计划着宏伟未来的潦倒青年,就仿佛在未来回看从前的自己,嘴角总会被悄悄牵动。而在读到最后一段之前,这种感觉是怎么都没有的。

  事实上,去年读完了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对那种淡薄飘逸的文字和主人公贾菲充满了无限的钦佩,甚至还因此爱上了贾菲的原形——加里·斯奈德的诗歌。那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好的,文字流畅优美,又富有诗意和哲理,而且还有浓烈的中国风,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人笔下读中国,的确要比在当时的中国人笔下读中国美得多了。但《在路上》和那本书不同,它没有完整的情节,也没有超然物外的感情,而是一味地前进,是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前进的力量,带着人不断向前狂飙,直到最后一刻猛然停了下来,才发现自己竟然恍恍惚惚走过了一个看似充满希望而实际处处布满愁苦的世界,今天早上在《人间词话》上看到一句“欢愉之辞难工”,我想这就是凯鲁亚克的境界吧。

  最后一段蕴含了一种莫名的荡气回肠,像是在一幅很长很长的水墨山水画末尾兀地题上一首“还我河山”的满江红词,不得不承认凯鲁亚克是一个写结尾的高手,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章节总能因为一个结局生出无限感情,而最令我吃惊的是在整个故事的结尾,密密麻麻地只布满了放荡不羁的“迪安·莫里亚蒂”的名字。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这是一个类似于“寻找戈多”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而不是关于风景。而当一个花了全书大半笔墨刻画得血肉已然无比丰满的人物在一瞬间被虚化成一个符号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所有的行走都是一种寻求,我才知道那些莫名其妙、不顾一切的出发并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在行走的路上,遇见自己的答案。而一切在路上的癫狂与麻醉,不过是他们自我发泄的方式而已,就像达利在蒙娜丽莎的唇上抹出的那罪恶的两撇,不过是为了寻找另一种风景。为何迪安·莫里亚蒂们的出发永远无穷无尽,或许这也是那一个时代留下的问题,但我相信他们其实都知道:

  路途很美,尽头却是凄凉。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永永远远都在路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在路上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