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沟通圣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沟通圣经》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1: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沟通圣经》的读后感10篇

  《沟通圣经》是一本由[英]尼基·斯坦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沟通圣经》读后感(一):完美沟通:我说得清,你听得懂,你理解我,我影响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沟通。人与人的沟通经常会出现”我说前门楼子,你说大马猴子“的尴尬,使得沟通不能有效进行,更谈不上达到沟通的目的。完美沟通应该是这样的:我能把我的观点表达清楚,你能听得懂我所表达的意思,并且能够接受我的观点,受到我的影响。实现完美沟通,需要从“说”和“听”两方面功夫。(本文部分观点和沟通技巧来自《沟通圣经》)

  《沟通圣经》读后感(二):如何做好项目汇报? ——以装饰设计汇报为例

  一、项目汇报是什么?

  市场演讲的书层数不穷,而项目汇报的书门可罗雀,在众多行业,比如销售金融、设计、建筑领域都涉及到项目汇报,一个项目做完了需要向领导客户汇报自己整体工作情况总体来说,项目汇报是综合性的沟通方式

  根据没有大量的项目汇报指导书,参考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一章沟通的过程、第二章说话技巧、第十章演讲技巧、第十一章视觉辅助工具,也可以做好项目汇报。

  项目汇报类似于演讲,都是多数时候是一个人面对一堆人,讲完所有内容,然后留下部分时间听众互动

  《沟通圣经》读后感(三):如何培养提高自己“有效沟通”的能力

  快到中午了,觉得疲惫不堪,早上一个电话打到现在,结果花了半天精力处理好的事情还是一团糟,沟通的无效性真是让人累觉不爱啊。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经验教训,更相信有很多人还根本没有觉察到沟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多么的重要,甚至还有很多人觉得学会说话学会写字自然就会沟通了,作为一个正常人,在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国家生活,那还有必要专门去研究“沟通”这种吃饱了没事干的玩意儿。

  但实际上,就算用同一种语言,“鸡同鸭讲”的状况层出不穷,说到底,太多的人不明白“沟通”的实质组成中,什么因素决定我们交流的效果

  沟通的过程

  《沟通圣经》读后感(四):天赋训练大师

  人是群居的生物,天生就渴求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听说读写则是人类与生俱来强大天赋,远胜其它物种

  自胚胎时期,人类就能通过母体感知外界声音变化,脱离母体成为新生儿,人类发出第一声啼哭,响亮的和世界打声招呼。婴儿除了记忆分辨家人的声音和情绪外,也试图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幼儿期开始学舌、开始说不,发言从词语变成完成的句子,开始拿起笔涂涂画画,开始翻阅绘本了解图画文字。学龄期,人类进入系统的学习训练,重头之一就是沟通领域——听说读写。

  虽然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接受此类训练,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即使成年、走上职场,也未能合格的应用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是职场考核中常常出现的——欠缺沟通能力。沟通,communication,强调的是交流和互动,是一种双向的行为和效果,如何在社交中理解他人的想法,又如何让他人知晓自己的意图,这可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一类人,似乎就是有在交谈中把人急到死的潜质,《沟通圣经》78页展示了一个工作中电话沟通的案例,保罗和崔特都很“啰嗦”,他们分不清主次,造成大段对话信息过于冗杂,对解决问题而言实在没什么帮助。这种人在现实中也非常多,吭吭唧唧一两个小时分配不完任务上司,进了门讲了半天话也搞不清来做什么的推销员,一件事交代了数遍还是弄不懂状况的下属,为什么沟通效率如此低下?任何沟通都有其特定目的,有些可以量化,有些无法量化,怎样确定自己的沟通目的并通过有效沟通来达成?有些沟通是语言上的,有些则是语言和非语言并行,实现沟通目的有很多途径可走,如何选择最适宜最得体的方式?如果老天没有赏天生外交家这口饭给我们吃,难道意味着只能在沟通这个问题上焦头烂额吗?无论你有何种关于沟通的问题,都可以从《沟通圣经》这本书中寻得答案启示

  《沟通圣经》第一章以理论角度陈述有关沟通的各类知识,对传播学有所研究的读者们应该非常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深奥,却是整个学科基础。当然,既然可当做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导师,本书第一章以理论开头的目的决不是要掉书袋或是彰显自身权威,这一章通过语言、插图、图表以及生动的排版方式,努力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无效沟通和有效沟通的区别核心任务是让读者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沟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它十六章训练内容分别以沟通中的不同技能、沟通的场合及方式做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分析、解读、总结,辅以案例和习题促进读者思考,本书最后还配有各章习题的解答以供参考,严谨规范全面,弥补了沟通应用领域教科书的空白学校传统教学中我们所做的听说读写训练更接近对于某类知识的掌控,但是在成人之后走进社会,生活中如何与人有效交往,工作中沟通能力如何提升等是我们最急需的技能,这类技能在学校授课中存在缺失,有的人认识不到这一弱点,继续浑浑噩噩,有的人意识到这一短板,积极弥补。卡耐基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无数人,他的著作生动有趣,侧重于人际交往中的交流互动及心理因素。《沟通圣经》则从练习和实战角度,把面试、入职、升职、会议、信函等职场环境的方方面面囊括在内,提供一份无微不至的训练日程。由于国别问题,文化背景差异,这本书内传授的某些技能点在中国略显不合时宜,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实用性,毕竟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善于应用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很多问题将引刃而解。天赋需要不断的锻炼、加强,随遭遇环境的复杂化,天赋也会日渐强大。如果没有前人手把手的传授秘籍,寻求《沟通圣经》的帮忙,是个不错主意

  文/团团花哚 2015.12.16

  《沟通圣经》读后感(五):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怎能忽略输入这一环节

  以打鸡血状态连续写作六十天的时候,我终于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我遇到了写作者中最大的困难——没有东西可写。

  我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天的输出已经将自己掏空。状态极端不好,焦灼与浮躁笼罩的日子极度不好过。

  为了切实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在网上听了很多微课。分享者都提到了一句话——想要不断输出,需要大量输入。

  什么是输入呢?

  萧秋水老师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自媒体人达达令。达达令擅长讲故事,擅长分析,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很多粉丝。她为了积累素材,时常与各类人群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通过倾听,她积累到很多写作素材,并能信手拈来

  我很羡慕那些能在文章引经据典的写作者。他们写出的文章信息量大,读起来十分过瘾。比如鼹鼠的土豆老师,她的文章中经常将自己阅读过的书,做横向比较纵向挖深,读起来踏实又能学到知识。通过阅读使自己写的文章扎实耐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通过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对于写作者来说,倾听与阅读就是有效的输入方法。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输入更加高效呢?英国杰出咨询顾问尼基-斯坦顿,在他所著的《沟通圣经》一书中给出了具体方法。

  关于倾听

  我们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在听?在所有醒着的时间中,有31.5%的时间是在听的。但是我们听的能力并不怎样。一般人在听完话之后只记得50%的内容,两个月后只记得25%的内容。

  如何改善我们的倾听状况呢?作为咨询师的尼基-斯坦顿可谓经验丰富,他提到了十个技巧

  1 做好倾听的准备。这意味着建立正确的态度,愿意增加警觉性和理解力,并拥有相关的背景知识。

  2 感兴趣。找出信息中与你个人、工作或兴趣有关的地方,因为任何信息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对你有意义

  3 心胸开阔。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见,就能控制因偏见带来的影响。

  4 听出重点。如果说话者给出概况或总结,这部分值得专心听。

  5 批判性倾听。 对说话者提出的假设理由带着中立的态度,仔细衡量各种证据价值与主题背后的逻辑基础。

  6 避免分心。尼基-斯坦顿指出:大多数人的专心曲线都是一开始高,然后随着谈话内容的进展逐渐下降,到结尾又升高,因此你在中间部分要特别努力专心。

  7 做笔记。针对这一点中国有句古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记笔记的重要了。

  8 协助说话者。这并不是要求倾听者插话,而是倾听者可以通过轻轻点头,专心看着说话者,或是用“嗯”“了解”“真的?”等做出回应

  9 回应。让说话者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他的话。

  10 不插话。对方如果停顿了,并不表示他已经说完了,所以要耐心一点。

  掌握了以上十个技巧,你不仅能成为出色的倾听者,更能积累到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关于阅读

  网上总能看到阅读牛人,一天就能读一本书。惊叹之余也十分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读完《沟通圣经》第十二与十三章,可以帮助你我找到答案。

  阅读效率低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 眼睛移动。因为文字是静态的,眼睛只能处于静态时才能看清楚,所以阅读时眼睛要停下来注视。你每次注视时,你可以辨认的字数是辩识广度。你的辩识广度越大,需要注视的次数越少,阅读速度越快。

  2 回视。因为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有些阅读者需要不断跳回到前面看过的地方,将字的意义串联,却不能把握整体的意义。这样就需要不断回视,造成阅读速度慢。

  3 默读与想象。阅读速度慢的读者,常常习惯动嘴默念或在心里默念,这样的阅读习惯将阅读速度降到200字以下。

  4 词汇。词汇量的多寡决定阅读速度,如果自己的词汇太少,遇到不熟悉或不理解的字,你必须再看一遍或是思索,降低了阅读速度。所以提高阅读速度,你应该想办法提高词汇量。

  5 舒适的环境。作者尼基-斯坦顿认为:环境不舒适会影响阅读速度,太舒适也会令人分心。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将以上五点注意一下,阅读速度就能不断提高。

  想要提高阅读效率应该怎样做呢?

  决定阅读内容的优先级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条件。尼基-斯坦顿倡导将阅读内容分为:必要的,有用的,不重要的。必要的内容要仔细阅读;有用的内容在读完必要的内容后,其余时间阅读;不重要的可以忽略。

  比如我读《沟通圣经》这本书,先将内容进行了分级,依据自身情况我挑出倾听与阅读两部分作为必要内容,将第二章说,第十章演讲作为有用内容,而目前我不想跳槽,所以将求职面试,写简历作为不重要内容直接忽略。

  提高阅读效率是有一定方法的。这两种方法十分常用。一是浏览、另外一种是略读。

  1 浏览的过程能筛选出跟阅读目的有关的关键词,其他内容忽略过去,缩小范围

  采用浏览的方式进行初次阅读,能帮助我们掌握内容概要,还能帮助我们将内容划分优先级。

  2 略读。它是一种极具效率的快速阅读技巧。有些人拥有惊人的阅读速度,是因为他们能把大块的内容忽略过去,只在遇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时才把速度放慢。

  提高略读能力要注意这两点:

  〈1〉 抓住段落的主题句,将段落的主题句连起来,当整篇文章的摘要。

  〈2〉注意文本中的标记。视觉标记,比如下划线、粗体、斜体等。语言标记,比如“首先"、“例如”、“重点来了”等。

  注意主题句与标记后,就可以开始略读了。当你面对厚厚一本书时,要遵守七条略读规则

  〈1〉用你最快的速度阅读。

  〈2〉即使遇到有趣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

  〈3〉如果有标题、目录和总结,先读这部分。

  〈4〉阅读文件篇章的第一段。

  〈5〉阅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6〉这些段落的第一句话,应该能够按照逻辑顺序连贯起来。

  〈7〉在结尾部分放慢速度,把最后三段完整读过来。

  掌握了有关倾听与阅读的技巧,写作者的输入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有句古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不将书中得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

  你必须坚持阅读与倾听,直到养成习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将阅读归为行为习惯,只需一个月就能养成。我们不妨一边养成阅读习惯,一边实践阅读方法。将方法落实到位,才是真正理解了阅读的含义,如果再辅以倾听技能,我们就能拥有改变力量

  《沟通圣经》读后感(六):要想沟通成功,从基本功抓起

  我是带着十分的好奇去读《沟通圣经》的。

  上大学时,曾选修过一门课,跨文化沟通。那时的我为了练习英语口语,特别希望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想通过这门课帮助自己跨越与外国人交流的那条沟壑,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过,后来的实践证明,与外国人沟通不仅需要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与你对话的那个人。无论对方来自哪个国家,在交流的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展露自己的个性。

  找工作时,我去图书馆找求职面试方面的书,急切地想要得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面试法则,以为只要我把这些内容烂记于心,就能轻松攻克每个面试官给我设置的难题,顺利过关。然而,后来为数不多的几次面试经历让我明白:面试中的沟通着眼点还是个人。无论你的专业背景如何,面试官最看重的还是你这个人在说话、行为中展示出来的个人特质。

  所有这些过往的记忆都在阅读《沟通圣经》的过程中一一变得鲜活起来。因为这本书让我对沟通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了如何加强个人沟通能力基本功的方法。

  1)这是一本能让你重塑概念的书。

  开篇对沟通的过程的解析让我很受启发:我们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沟通”。如果只把面对面地讲话定义为沟通就太狭义了。可以说,沟通无处不在。

  其实仔细一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当老师一言不发走入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会通过老师的表情来判断今天老师心情的好坏。比如说,孩子回到家里,一声不吭,直接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比如说,你因为跟家人拌嘴,很生气,所以在用电脑写邮件时就十分用力敲打键盘。这些非语言的沟通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其实我们生活中多数人对“沟通”这个概念都不太敏感,容易淡化处理甚至置之不理。也可以说,我们对沟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能在跟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还能留意自己的动作、外貌甚至情绪的话,就能让自己的沟通更加成功。

  2)这是一本能让你看完忍不住实践的书。

  从前的我读书十分耗费时间。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列了一个暑假读书计划表,我按图索骥,去新华书店一本本找来读。可是,暑期都要结束了,那个计划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完成。原因很简单:我的阅读速度太慢了。近年来,虽然阅读速度有了长进,可是每拿到一本新书开始阅读时,我还不时感觉到自己的阅读效率不高。

  《沟通圣经》有两个章节专门讲如何增进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效率的。从我们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开始自我检查,分析阅读缓慢的原因,然后提供一些技巧。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也要兼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吸收。

  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阅读时要形成一个稳定的节奏。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学习游泳的过程。刚开始游泳时,由于紧张,总是容易呛水。无意中发现如果我配合某首喜欢歌曲的节奏来做动作时,就会十分轻松。读书也是一样的。

  3)这是一本覆盖面广却又不失细节的书。

  刚拿到书时,我翻看了一下目录,一共有十八章。而且内容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包括教你如何打电话,怎样准备求职面试,做好会议记录的工作等等。这些内容看起来都十分实用,但是一开始我很担心这些内容都是泛泛之谈,然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书中详实的讲解打动。

  例如,在第二章有一节的内容讲的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的。这些有关英文发音练习的例子,我们当时在上英文课时,老师都没有把握到这么细致的程度。而且还有作业告诉你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并总结自己的说话风格。这是很有趣的体验。通过这样的练习,我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声音都会有全新的认识。

  这样实用而又细致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在阅读的时候停下来练习,也是一种阅读的乐趣。

  爱丽丝·门罗在小说《逃离》中写道:“生活的要义,就是满怀兴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你的眼睛,要从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各种可能性—看到他的人性。”如果我们能从《沟通圣经》这本书中学习并实践沟通的点点滴滴,那么肯定会有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他人,反省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如果沟通出现过问题也不用担心,因为正如书中所讲:“身为接收者或沟通者的我们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从而让双方的沟通进行得更顺利。”

  《沟通圣经》读后感(七):沟通圣经的有效运用

  情境:今天一位跨境电商的客服学员与我分享了一件令她很郁闷的事:原来她做客服时,客人是无权给评价的,而现在客户不仅给评价重要的是还根据满意度与奖金挂钩,更令她气愤的是因为公司新系统上线后使她一次只能看到六位客户的信息,出现的第七位客户问题将被重叠而无法一眼看透,而老系统可以同时在线看到回答十位客户问题,这样必然会导致无法照顾到客户而降低客户的满意度。她也已经把老系统好,而新系统不好的问题QQ留言给了主管,但主管没有回应她,这就更引发了她的不满情绪。

  请问:如果你是这位小伙伴的朋友,你会如何开导她呢?

  首先,我改变她对于该问题认知的观念。我告诉她这是她自己的问题,一听到这个答案时她很生气,她说这是公司的问题,老系统时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就开导她是“你”生气、不舒服、难受,而你的主管或者公司根本就没有难受、不舒服,我问“你想不想让自己不生气、不痛苦、不难受”。她一听好像豁然开朗。其实我是用“我是问题的所有权人”来给她分享,人唯有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责任者而非受害者,她才会改变。

  其次,我与她分享具体的5W1H沟通方法。很多小伙伴如同她一样,她说已经与领导反应过了,但就是没有办法,其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沟通时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沟通更有效。而现实沟通是有流程、有逻辑的。下面我就与她聊了这套方法。

  WHY;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沟通?沟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希望以此引起什么结果(加深在他心中的印象或改为老系统或让他上报领导)?我的目的是什么(告知、说服、教育、影响、同情、建议、解释还是刺激想法)?等等

  WHO:谁是我的听众?他是什么样的人(年龄、性别、学历、个性、地位等)?他对信息的内容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他对信息的主题了解多少?我要不要叫上其他伙伴?

  WHEN:我在上午汇报比较方便还是下午?是在周末还是上班期间?在他心情好时还是乌云密布时?当很多人在场时还是单独沟通?

  WHERE:在办公室沟通还是在走廊上或是咖啡厅或者家里或是运动场合?

  WHAT:我到底想说什么(加工资还是改变绩效或是)?我需要说什么?对方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哪些信息我可以省略?哪些信息是我非说不可的?我的感受和情绪要告诉他吗?

  HOW:选择什么媒介传递我的信息(书面、微信、QQ、工作群、电话、口头汇报、邮件等等)?用文字还是图片?用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图片?如何组织各项重点?如何有效表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该采取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我该避免哪些词汇字眼以产生恰当的语气?

  最后,我建议她去实践,给予她鼓励。因为所有的沟通技巧都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概率,而高手与普通人员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与人沟通时成功的概率比普通者更高些,而提升可能性的方式就需要不断地训练,当你把这套理论去运用时,你就会发现你能更好地掌握它,就如同我们学开车,开始只是知道步骤,慢慢有点手忙脚乱,再到连贯动作,最后不需思考自然融会贯通。

  我相信她一定能有所突破,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运用这套理论去实践,进而让自己更幸福。更多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ulunheng

  《沟通圣经》读后感(八):《沟通圣经》——离“圣经”还有一段距离

  貌似中国人出大部头的工具书好以《XX圣经》为名,以此突显权威、经典、全面。什么《销售圣经》、《跑步圣经》、《摄影圣经》比比皆是,但其中能够堪为经典的却少之又少。那这本《沟通圣经》的内容是否能够不辱其名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其中有些美中不足的遗憾,这一点我会在后面讲到。

  先说说,我为什么推荐这么书?

  《沟通圣经》是一本面向职场人的,非常系统、实用的工具书!尤其适用于初入社会、亟需提高沟通技巧的职场新人。

  这本书总共18章,基本可以分为三大块儿:

  《沟通圣经》读后感(九):方法+努力,提高你的沟通能力

  文/逆水行舟

  我发现对于成长来说,沟通能力是一道关口,如果能越过这个关口,你就能看见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沟通圣经》:“演讲是后天习得的技巧,每个人都有能力习得这份技巧……两个条件:努力和练习。”

  沟通圣经封面

  《沟通圣经》读后感(十):何不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容易?

  自从微信普及以后,我给父母也装好了微信。最近,我想报瑜伽肩颈治疗集训课,所以在微信中找妈妈商量了一下。

  我跟妈妈打字说:肩颈瑜伽集训,连续6节课,每节课75分钟,一节课146,我觉得有点贵,但是效果不错,所以在纠结要不要去。

  过了半个小时我妈回复我说:我也不太清楚瑜伽75元一节课的费用算不算贵,这个行情没了解过。

  我瞬间无语。

  在《沟通圣经》中作者尼基·斯坦顿指出沟通的过程就是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采取行动。其中第一步“被接收”就是一个听的过程。在我与我妈的沟通过程中,第一步已经出现了沟通障碍。我思考了下,因为我妈妈对于瑜伽这件事首先是完全没有兴趣的,其次她或许在看我消息的同时,脑子里想的是别的事或者手头上正在做别的事情,所以并没有认真的去看。总而言之,由于我跟她提的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她的关注,所以她一扫而过,看岔眼了。

  在书中,作者提出沟通中我们会存在8种沟通障碍。由于三观不同,经历学历不同等导致感受不同。或者听着脑海里已经有自己预期的答案而往往会妄下结论。还会因为刻板印象,缺乏兴趣,缺乏知识,表达困难,情绪和个性等因素所带来交流中的卡壳。而我妈妈在与我书面沟通中所产生的问题,在书中很明显就指出是由于缺乏兴趣与知识所导致的。

  由于在书面交流中,对方只能从字里行间自行理解我们想要传达的意思。而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非语言沟通,也被称之为“后设沟通”会提供大部分的信息。作者特别提出“当你的语言与行为互相矛盾时,对方甚至只去注意后设沟通所传达出的信息,而不理会文字本身的意思。”而有时候误会也恰恰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更有效的去运用所谓的非语言文字的沟通方式。

  “后设沟通”是指沟通之外附加的东西,比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方向,目光接触,身体姿势等。这就非常好理解,通常我们对于非常熟悉的人,有时候一个眼神,对方就能明白我们未说出口的话。这就是后设沟通的奇妙之处。

  在心理学中,后设沟通是最常被心理医生运用到的。通常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病人,并不会通过语言沟通来描述自己的状态和病情,而心理医生需要做的就是从病人的非语言文字的沟通中去诊断病人的症状。书中在第一章节到第四章节中,一直贯穿着对于非语言沟通的解析。

  重点不是我说了什么,而是我怎么说。即便我不与你说话,也并不代表我没有在和你沟通。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有力的交流工具,在第四章节中作者更多的提出了该如何运用沉默,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文字的方式来让对方感知自己的善意。

  以前我与老板打电话或者开会前,我并不习惯去整理内容。我觉得自己基本都记在脑子里了,根本不需要动笔。但逐渐我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我通常在开完会以后发现自己有内容忘记汇报,或者在当下很难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第一章节的1.7和1.8内容中,作者提出需要在沟通前考虑五个方面:原因,对象,时间地点及内容方式和计划沟通的七大步骤来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我曾特意运用过一次,效果非常的好。在某次会议前一个晚上,我重点记录了“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沟通?我希望在明天的沟通中引起什么结果?我到底想说的内容是什么?对方需要知道什么?哪些信息我可以直接忽略不讲?在会议进行到哪个时机我可以开始提出我的内容?” 我一边口述,一边在纸上记下关键词,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我需要说的事物。在完成大纲后,我再通过大纲的内容重新口述了我需要表达的内容,在不断重复中,我会划去一些没有用的词汇,并添加我可能会忘记,却很重要的话来进行信息的分类。不出所料,第二天的会议,当我拿着这张纸开会时,我的思路非常清晰,会议效果出奇的好。我简洁清晰的表达了所有我想表达的,领导也根据我的内容,一条条的提出了他的看法与观点。

  第一章节到第四章节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对我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的帮助非常大,《沟通圣经》这本书我基本都是放在包里,在碎片时间都会翻一翻,用来提醒自己在听与说,沟通方式之间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本书在其他章节中分别提出了打电话,面谈,求职面试,团队沟通,演讲等各方面的解析。而我着重的阅读了第12章节与13章节关于如何提高阅读效率与速度,发现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其实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很多应试中,比如雅思,托福等各类英语考试。

  可能由于我从4岁便开始练钢琴看五线谱的关系,我的阅读速度本身就很快。在纸张上的阅读速度我大概每分钟600字,尤其是消遣类的书籍,我曾经花了两个晚上,一共不到4小时的时间,读完了《伊斯坦布尔的假期》这本小说。而相对于需要判断类的阅读中,我的速度会放慢一些。

  雅思考试一般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读的一部分,通常会有几篇阅读理解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尼基·斯坦顿提出的SQ3R阅读法能非常有效的让考生提高正确率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我在当年的雅思考试中就是运用了此阅读法拿到了很好的成绩。

  首先由于雅思阅读内容通常就是一篇文章,不存在目录等部分,我在拿到试卷的一开始就会马上进行第二个步骤:问题(Question)。并不是文中提出的主动对文章提出思考,而是直接先看文章下方的几大试题,并且在观察中我会直接圈出一些有效词汇,需要回答的形式和内容,在了解题型和题目后,我再开始第三个步骤:阅读(Read)。此刻的我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的,因此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会仔细的阅读每一个段落的主题和细节试图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在第一遍阅读后,我会马上将已经找到并确认的答案回答完毕。那时,我对于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对问题也有更深一层的解析,我便开始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然后在回答问题中运用步骤四:回忆(Recall)。由于是考试,需要最高的正确率,所以作者提出的步骤四,在考试中就直接演变成了步骤三。最后一步:检查(Review)。其实当我们进行SQ3R的阅读法答题时,正确率往往是非常高的,步骤五的检查也是以防万一避免一些粗心的错误产生。这种阅读法不论在应试中还是平时阅读中都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效率,让读者能更快的“读透”内容。

  由于我本身的工作就是沟通。与外籍客户沟通,与供应商沟通,与上司沟通,与下属沟通。并且我需要频繁撰写英文商务书信,所以此书就像字典一样,对我来说用处非常大。

  《沟通圣经》这本书给我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无时不刻的在提醒我沟通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无论是与亲人的沟通还是与上司的沟通,甚至与书籍的交流,这都是双向的过程。本书有大量的范例,作业,解析与讲解来向读者们提供了有用的沟通技巧。这是一本不分年龄段,人人都需要阅读的书,更是一本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容易的好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