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10篇

2018-03-18 20: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10篇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一):油腻腻的中年人

  离我25岁生日已经过去了五天。我现在也是可以说二十年前,十年前怎样怎样,满嘴想当年”的人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长大了之后变着法儿避免变成油腻腻的中年人。发量少,买了某品牌duangduang生发液;有了细纹,几千元一小瓶的保养品也不心疼;胖了,坚持上健身房;殊不知,避免变成油腻腻的中年人的这个念头,已经让我更加接近中年人。

  母胎单身。这个25岁生日过后,再也不期待爱情。我怕遇见一个有阳光味道男生附在我耳边问我,我们为什么没有早点遇见,你18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滚你丫的青春

  我就愿意一个人坐一个小时的公交去公园太阳,再浪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家。

  我可以大中午在coffee shop点一杯美式,发呆到下午三四点。

  我看那些旧电影粗糙的画质甚至黑白的画面

  我会在那些也不过十多岁的小孩叫我阿姨的时候,狠狠地瞪一眼,并且拒绝购买他们推销的报纸、冰棍等等等等。

  真可怕人生过了三分之一。(对的,我只要活到75就很满足。)真庆幸,我已经25岁。能怎么样呢,接受它吧。就像接受自己眼角的细纹一样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二):人生得此,足矣!

  我几乎不写书评。刚好我也喜欢梁实秋,有点心里话可以说说

  老实讲,《我把活着欢喜过了》,我以为编辑搞错了,这句怎么读怎么不通啊。脑里自动排序,“我活着欢喜”、“我欢喜活着”、“我过的欢喜”,但都不对,太土。遂只好重回审视书名,我把活着欢喜过了。略一沉吟,妙,妙妙,果然是梁先生啊。接着我开怀大笑,甚是欢喜。

  更欢喜的,当然是能重读梁先生的文章

  记得初读,是在高一,那会儿无意看到了梁先生《雅舍小品》集里的《男人》《下棋》,当时如获至宝惊讶世上还有这么逗的作家是的,当时确实把我逗乐。在读多了语文课本里的正经严肃文后,我基本就认为文学就是这么一板正经。遇到梁先生后,我才知道文章也可以写的这么有趣好玩

  《男人》有一段描写男人的“脏乱懒”: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扪虱之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着掻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不说刻画的入骨三分,首先就让我身临其境特别“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当时就让我笑趴在地。现在读起还忍不住想笑,哈哈哈。

  梁先生在我心里的形象,就跟《我把活着欢喜过了》封面差不多。温儒尔雅下,是一颗热爱生活又能欢喜过人生的人。他的笔下,总是能够把平常细微人物心理生活状态,写的惟妙惟肖世间百态,在他笔下细水长流般慢慢展开。

  昨天地铁上看了梁先生的《只有上帝野兽才喜欢孤独》。初看标题,我以为会是一篇宏大的论文历史童话类。但看了后,我久久不能平静。里面写的生活,让我想起了在老家日子

  老家是一个400多人的村子,那里民风淳朴家家户户,经常走街窜巷,巷子里小孩子也嬉嬉闹闹。

  其中一点,文章描述的“来客”,就是一大习俗我家就经常来客人。大概我爸人缘好,每天都有三三俩俩的叔叔过来找我爸饮茶清谈。有时早上10点多,起早干完农活伯伯路过我家,定会进来喝杯清茶再走。期间我就坐在院子里玩我的跳珠,那会儿我才六七岁,还没上学(九岁才上小学),偶尔我也会听听他们聊什么。大概到了饭点,我爸就会留客人下来吃午饭。但这会儿客人肯定说不了不了,老婆已煮好饭等等的推脱客套话,然后一来二去,推脱不过,方面有难色,留下来。

  当然,也会遇到梁先生文中所说的“客人久坐不去,驱禳至为不易。”这一般出现在晚上七八点。我爸妈睡得早,大约九点便觉困意,早早歇息。但势必碰到聊大发的时候。这会儿就有“如果你枯坐不语,他也许发表长篇独白,像个垃圾口袋一样,一碰就泄出一大堆,也许一根一根的纸烟不断的吸着,静听挂钟滴答滴答的响。如果你暗示你有事要走,他也许表示愿意陪你一道走。如果你问他有无其他的事情见教,他也许干脆告诉你来此只为闲聊天。”

  但好在主人连连打呵欠示意“天色不早”,否则真的害怕客人来个“彻夜倾谈”,那真的是“未来时怕他来,既来了怕他不走,既走怕他再来”。

  梁先生的大部分文字我都看过。现在床头还留有他的基本文集。闲暇之余,翻一翻,还是颇多趣味,人生得此,足矣。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三):读好书,缅怀梁先生

  从初中起就很喜欢梁实秋的文章,在他们那个时代,梁实秋、林语堂、老舍三人都被认为是文风幽默的作家。有别于其他两位,梁实秋先生的幽默是内敛的、自然的,平和中正,温柔蕴藉,恰恰符合“幽默”的本意。要说梁先生的学问,说学贯中西我看也不过分,“雅舍”系列别开生面,开辟了白话文散文的一条新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的立场大约算中立范畴,支持改革反对过火的激进,做了很多文学批评工作,也掐过架,被鲁迅骂惨了;英文方面,耗时数十年(当然了中间他也偷懒过不少次)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编过远东英汉大词典,两方面都成就极高。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他的散文。 从高中开始跑图书馆,把能找到的梁先生的散文都读了个遍,直到今天最喜欢的散文作家依然是他。他的散文我觉得篇篇可读,每一篇都独具特色,文辞精炼,冲淡平和,并不刻意炫耀他的学识,用典永远用的很含蓄,画面感极强,写人写事,寥寥几笔就能抓住要点,偶尔的讽刺精准却也极有分寸。他的笔调世故却不油滑,稳健却不死板,那种独特感觉是任何人都模仿不来的。

  每天吃饭时看几章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真是汇聚天下美食啊!梁实秋这些美食散文,都是娓娓道来,像是与你同坐一桌共品美食,然后探讨着这些美食哪里的最好吃,应该怎样做。我喜欢吃美食,也特别喜欢做美食,研究美食。对于这本书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能早些看这书,之前在金华买的火腿就不会丢弃在冰箱中白白浪费掉,现在想来,真的是罪过。 一直觉得做饭算是家学,子女对于厨艺的造诣多是传承自父母,还好在这方面,我家家学还算渊源……我想若是我离开家乡多年,我一定会想念家乡的人事物,想念亲人,想念儿时的就味道。写亲人只怕乡愁更甚,长号不自禁,人事物每下一笔写尽凄凉惨淡,不免落寞难过。只好将乡愁灌进食物里,自饮自酌,酸甜交错,写时聊聊,掩卷下泪。

  推荐这本收录梁先生散文精华的好书,循着梁先生笔触,一同进入他的文学世界吧。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四):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今天2017年11月3日是梁实秋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日子。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作为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梁实秋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一直持续了四十年,到1970年,终于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包括剧本37册,诗3册。

  40岁以后的梁实秋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晚年更是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的著作《英国文学史》。

  在后期的散文创作上,年纪渐长且学贯中西的梁实秋表现出的除了文字功力上的深不见底,最主要的还是其中年之后,作为一位文学泰斗的对生活的领悟,以及因为生活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渐渐浮出的智慧与练达。

  这些智慧与练达在梁实秋的新书《我把活着欢喜过了》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是热爱闲暇。梁实秋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那样萧然若神仙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二是心绪的平和,总能找到生活的可取之处。梁实秋先生是个极可爱,极热情,极有魅力的人。他生活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正是因为他本人心绪上的平和,保持自然的活泼生活态度,他的散文才能始终有一份生活的悠远之意存于其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当像一泓流水那样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

  三是精神上的自由。他本人有传统大夫审美趣味,且文如其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和与从容,短于评判,长于诗意闲适。正如柯灵的评价:“剪裁意蕴,各有蹊径。人情长短,事态纷纭,信手沾来,都成妙谛,而谈笑从容,庄谐杂出,弦外有音,如听博识家清谈,娓娓入耳;又如倩麻姑瘙痒,惬意快心。”

  四是幽默。与其他文人不同的是,梁实秋的幽默是内敛的、自然的,平和中正,温柔蕴藉,恰恰符合“幽默”的本意。这丝幽默的本意在他的新书《我把活着欢喜过了》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恰恰是这位文学泰斗表达生活智慧的本意吧。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这本书便是聚集了梁实秋此生作为一名中国文学泰斗的全部生活智慧,精心辑录44篇散文,从喝茶散步,到读书写字,有时天时地理,有时世俗人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露出活着的欢喜和平实,以及一种温暖的情味。

  《我把活着欢喜过了》读后感(五):梁实秋散文的幽默

  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我把活着欢喜过》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梁实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种深沉的表述,是一种显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或许,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会哈哈大笑,但你却必然会心而笑,这是一种幽默的、大师级的人具备的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他创作散文时,常常游心物外,所以常常对自身所受的任何伤害多几乎抱着无动于衷态度,甚至外界矛盾冲突,都可以成为自我陶醉机会。梁实秋先生对于一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观的很多行为难免会进行批判,但却不会是狠狠的、不留情面的批判,在批判时,不是用尖酸刻薄词语,更不是破口就骂,而是采用适度的幽默──一种不温不火的讽刺。他认为“讽刺文学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人性本有缺点,人生本有不如意事,文学家探索人生,热爱人生,看到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则想加以指责矫正,讽刺便是一种恨好的手段。”这样的幽默的讽刺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系列散文更是有了很充分的表现,此类梁实秋散文式的幽默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带苦涩的笑,不得已的无可耐何的笑。这种笑的含义比较凝重,表达又较为婉转。这样的幽默多见于其作品如《鸟》、《猪》、《狗》、《骆驼》一类以动物为标题的小品文,例如在《骆驼》这篇文章中,表面上看来似在着重张扬骆驼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际上却饱含着对人间待遇不公的怨愤,如文中所写到,骆驼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别人多少的惋惜,尤其在当今这个世界,大家都喜欢养善解人意的哈叭狗,象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推下去吧”。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为哈叭狗的得宠和骆驼的遭人冷遇而大鸣不平,不过是借题发挥,以发泄胸中的不满而已。梁实秋的这种影射式的技巧、练达而不轻浮的笑,是很合乎其清高个性合和教养有素的绅士风度。 其次是梁实秋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闲适愉悦的幽默,是一种带着甜味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谈人生一种态度,是一种不俗套的轻松的笑,这样的例子在梁实秋的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下棋》一文中,写出一对活脱脱的棋迷,令人捧腹不已:“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作者把棋迷放入生死关头,环境对于棋迷来说是极为严峻的,但棋迷的言行改变情境色调,在这里论输赢胜过了求生存,荒谬超越了常理。棋迷的行为已经使人惊诧,棋迷的对话更令人叫绝,棋迷迷之深在强烈的人物与情境的反差中达到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境界,幽默也在这里被推向了极致。从根本上讲,梁实秋既不同意太超脱的“杀死他一大块”,他不动肝火,“草草了事”,让人“觉得索然寡味”的人生态度;又不同意不够超脱的人,“每一着都要加慢考虑”的给人一种沉闷呆滞感觉的人生态度。梁实秋所向往的是把令人烦恼和痛苦的输赢置之度外,以内心的丰赡愉悦为人生情趣的中和之度。这种豁达、超然、和谐的审美理想折射在艺术幽默上则表现为适度、静观、平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