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0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精选10篇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是一本由宋钊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一):世界的误算or人类的误算?

  科幻文学在国内不算热门,可自从《三体》横空出世,读者的热情一下被空前激发,好的作者作品也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追逐

  据说科幻小说有十三大类。不过在我看来,不论是哪种类别,一部好的科幻小说,其杰出本质绝不仅仅在“科”“幻”,而是在科幻外表下,所承载的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反思,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凝视。它引领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局限,去思索人类为何、如何这样一些本质问题,这也是科幻小说天然具有的优势

  《三体》在宇宙级的大尺度下,以人类的视角呈现星际间文明交汇的某种可能,“黑暗森林法则”令人悚然。去年大火的《北京折叠》,则以“空间折叠”这一象征,映射出人们社会阶层割裂的焦虑。显然《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也展现了这种特质

  阅读中首先吸引我的,是其生动、准确的语言和瑰丽、逼真的想象。那无处不在、幻美异常的虚拟现实实在令人神往。这种通过阅读在自己脑海中构建起梦幻图景的体验,要比影院中直接看到画面感受更为深刻。随着阅读得深入,作者抛出的一个个疑问,却又不断撕裂虚拟现实那层美好幕布。虚拟现实真的就比真实存在好吗?在虚拟现实的包围下我们如何确保自我心灵的真实?你是愿意生活在虚拟中还是现实中呢?这不是梦呓似的幻想,而很可能将是人类未来面临的问题。

  如果不是之前看过《银翼杀手2049》,我可能无法理解,一个人与人工智能怎么可能发生刻骨的爱情。现在我则非常能够体会,洛奇与爱丽丝的感情。假如一个人工智能的情感智力已经完全与人无异,与她相恋和与人类相恋,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躯体是爱情必须的吗?不同智慧形态就一定不能相恋吗?与人相恋就一定比与人工智能相恋更真实、更崇高吗?

  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是我最关注的两大领域,《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正好描写了这两项科技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改变。《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到过一个观点,未来最大的不平等,不是经济不平等,而是基因的不平等。在《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中新人类和传统人已经成为两个对立的群体。虽然由于新人类出现时间不长,对立还不是那么明显。但双方已经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两者的差别已经不是社群之间的差别,而是两个种群的差别。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书中新人类和传统人还只是划清界限各安其事,未来呢?。随着当前基因改造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问题可能比我们预料出现的还会更早。

  一部好的小说,当引人入胜故事结束之时,读者的无限感触与思索却会被开启。《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正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十几年前,曾和宋钊兄共处一室一起奋斗过大半年,我们经常讨论甚至争论不休关于爱情的本质问题,关于生命意义问题,关于社会的发展问题,都是我们反复辩驳的话题。现在想想,很有意思。这么多年过去,宋钊兄拿出这样一部作品,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最后,还想提一点小小的个人拙见,就是如果能更好的避免作者凌驾于作品之上,更多地让故事自己去生长、推动、发展,也许能取得更佳的效果。祝宋钊兄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的佳作来。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二):科幻界的《围城》:没有完美的世界

  与其说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不如说这是一本借科幻之手,引出人类自由社会制度之间复杂关系政治哲学的故事。后部讨论了一下婚姻恋爱的区别,感觉像是科幻界的《围城》?(笑)人的存在意义在于具有可以进行独立思考灵魂?那些故去之人,只要别人对他们的记忆存在,他们就没有消亡,这有点像《寻梦环游记》。很暖很感人。所以其实算是一个happy ending。最后是开放结局,应该会有下一部吧……通过再次重申“没有绝对的完美”和“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小说在高潮戛然而止

  故事架构并不复杂,但却有了细思极恐引人深思的哲学意味。如果我们存在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现实,所有已知都是《楚门的世界》,不得不说,这样的“被操控性”才是真正的恐怖。我们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将要去往何处?死亡是最后的终结吗?好喜欢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拷问和探索。因为这就代表,这不单单是一本简单的、科幻、超现实的小说,而是一本哲学书了。虽然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是否有四维空间,以及死亡之后会不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看过《星际穿越》后觉得多重空间交错的概念说不定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以现在人类的认知,尚未达到那一阶段。试想,你在A空间经过反复纠结做了a决定,承受了它所带来的后果,在并行的B空间或许执行了被PK掉的b决定,同时还有C空间、D空间……一个人作为世界的中心,可以存在N种生存模式,世界是唯心的……“世界因我而存在,我不在了,世界就不在了,所以我才是判断一切的最终标准。”(高中政治老师被气晕……)

  “世界有时候并非仅仅是当下的模样,很多难解之谜其实就隐藏在一些角落里,就算平时刻意忽略,也依然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甚至连日常生活里一些习以为常事实,也根本不能深究。比如,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大,边界在何处?城市之外的现实世界究竟什么样?”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十三度凶间》,男主开车去探索了城市边界,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原来是虚拟的……“即便我们知道它可能存在问题,还是无法确定现在看到的外部世界究竟是真是假,由此可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存在多大局限。或许只有打破这扇窗户才能知道真相,可这扇窗户坚固到谁也不可能弄破它,它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庸庸碌碌的人们啊,其实也分不清楚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我们被看不见的条条框框绑架着,为了名、利,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像蚂蚁搬家一样,在做着看起来很有意义事情。宇宙之大,我们不过是微微一粒尘埃

  作者以敏锐观察力、深刻的剖析力将日常生活中看似纷杂的细碎整理归纳总结完毕,架起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如何才能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是主人公一直在追寻的答案。通过胚胎繁殖“收获”的孩子(有点像《黑客帝国》)不存在任何道义上的牵挂,他们孑然一身孤独并自由地存在着。“人类本就孤独,自由让人类更加孤独。如果现代社会的最高价值观就是无拘无束的自由,那么为此牺牲一切都值得。”但是这种“自由”是否是他们追求的“自由”?是否没有责任感地“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每一个“新人类”被动地被赋予了生命,甚至连每天的虚拟生活、虚拟女友都被安排好了,这未必是一种自由和幸福

  “现在的人类走入误区,以为完全的自由才是追求的终极目标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世上哪有完全的自由?根本就是个幻影。从好的方面说,人需要有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来约束自己;从坏的方面说,人本质上是种喜欢受虐的动物,没有捆绑束缚,他反而会失去挣扎快感。”现实中的人类,也有向往自由,和向往家庭生活两类。不去分对错,但我个人认为,人确实生来就是要承受苦难的,以证明没有白白在人世间虚度一生……

  书中除了对于存在、自由、现实与虚拟的考量,还有对于两性关系的解读。而且三观非常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因为不完美才能长久,而完美无缺的关系反倒会迅速走到终点。”非常现实,大家追求的都是完美的伙伴关系,只不过“与一个异性相处,除了兴奋激情,还会有龃龉。”一看就是过来人……“婚姻跟恋爱又不一样。恋爱到必要时可以逃离,婚姻想逃离可就难了吧。”看见没有,一针见血,有没有很《围城》。所以正如前面某篇书评说道,本书是单身狗必读,已婚男女更不可不读的科幻佳作。完全同意。

  “对广义的人类来说,究竟哪种生活才是最好的?是获得物质精神的双重满足,还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适度保留一些精神方面感受痛苦能力?”留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吧。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三):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

  或许只有体验过,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脑子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整本书写的是一个虚拟现实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里,安全的人工胚胎生育取代了传统妊娠生育,所有的精子和卵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没有先天的任何缺陷。再经过精心的高定版教育,所有人都是“优质”的。像那样的,有优质的基因,聪明大脑,健硕的体魄,衣食无忧的生活,恐怕是现代人都十分向往的吧。至少如果我有孩子,我也希望他能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

  所以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完全沉浸在那个美好的未来世界里了。任何生活所需,计算机管家X系统都可以精准地满足你;对周围环境腻了,只要拿起遥控器一按按钮,就可以享受到世界各地美景;想要瘦身又不想锻炼的时候,只要站在器械一闭眼,自动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这简直比仙境还令人向往之。

  与理想世界的向往。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读幻想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理想世界里可以满足所以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可以异想天开创造新世界。而且一想到说不定能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由某位伟大科学家实现,就越想越兴奋了。

  再说小说。

  小说里也幻想了性爱的彻底分离。

  性爱能否分离,谁先谁后这个主题在现在的许多小说、影视剧中屡见不鲜。当然最后结局都是性给爱制造了机会。2011年1月美国上映的爱情喜剧电影《不求回报》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相互承诺“只随性、不恋爱”,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们的情感逐渐升华,最终双双坠入爱河的故事。在贾斯汀·汀布莱克和米拉·库妮丝的电影《炮友关系》里讲述的也是迪伦和杰米二人从开始约定不谈感情的单纯生理关系,到慢慢日久生情的过程

  但是理论上来讲,性爱分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杂志说,“性冲动和爱情唤起的大脑区域是不一样的,只有爱情能够刺激脑部这个叫做岛叶的地方,而在性冲动的状态下,脑部的这个区域是没有反应的。所以从最根本的生理层面来看,性和爱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小说里通过能膨胀人的欲望使人得到满足感的粉红药丸让性从爱里分离出来,通过制造出一个完美无缺却只能进行灵魂恋爱的虚拟爱人,和一个无比性感又同时喜欢上自己的女子让男主人公无法抉择。这种设计十分巧妙也很奢侈。他让人不禁想到刚才的问题,其实性和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无论是哪种方向的转化都是自然规律,是人类特有的情感。

  于是,作者又开始想象。

  如果哪一天机器人表达情绪了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那一定又会引发伦理人性、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有新闻说2016年是机器人情绪识别的分水岭。某科学开发出了一套可以让机器人感觉到疼痛的人工神经系统,使其在面对潜在危险时能迅速做出反应,避免自身及身边的自然人受到伤害。某研究发明强大的面部识别软件,它可以对个人情感进行分析等等。

  确实某些工作,机器人若有情绪和喜怒哀乐可以使工作更融洽。那么就像小说中作者幻想的那样,当机器人情绪强大到与自然人相同的时候,加上他们的自身的性质结果难以想象。作者能够站在时代潮流角度大胆地展开想象,我认为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而且爱情,这个无论在什么时候谈到她都会让人心里一酥的东西,给冷色调的科幻小说添了一份暖意。仿佛给抹茶冰沙上加了一勺热红豆

  文中还提到了优秀、孤独、自由等一些心理的问题。

  小说里的C32号调查员,是人间所谓的精英,具有经过特训出来的特殊人格和超常毅力。而且他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非常自信,有着自带的优越感。在他眼里,工作就是生活,人本就孤独,也不会因此寂寞。孤独是因为太自由了才存在的。这类人,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不少。他们时不时地会提醒自己或提醒别人,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我始终比你高一等。也会因为他们自认为比自己低一等的人如果来到了自己的圈子里会感到焦虑等等。

  当然也许会不会像小说里描写得那么极端,但是的确这也是一种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很容易有的心理问题。汪国真曾说,“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也许,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这种孤独,或者依赖这种孤独。

  最后,回到贯穿小说始终的主题上来,就是:

  不断追求虚拟现实的人类,最终是想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是流连忘返在那个虚幻实景的虚拟世界,还是探求那个真心向往的理想世界?还是继续摸爬滚打在这个充斥着各种欲望的繁杂世俗的现实世界呢。

  特别喜欢文章最后一句话,“房间里唯一的一盏灯熄灭了。”我觉得他暗示了两种可能性。是“彻底黑暗”了,还是“周围光亮”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埋下的一个耐人寻味的伏笔。

  很期待在小说的第二部里,作者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四):世界的误算:一本单薄却又厚重的科幻小说

  尤瓦尔·赫拉利在其风靡全球的著作《人类简史》中谈到,在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远古人类一直稳定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他们会猎杀小动物、采集能得到的种种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较大型肉食动物猎杀。直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突然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

  这场从食物链中间位置到顶端的突然跳跃,给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简单来说,因为人类是突然间跳跃到食物链的顶端,根本没有给其他动物时间进行相应的平衡演化,结果,人类就变成了地球的绝对霸主。最终,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甚至整个生态,都成为了人类欲望追求的道路上的牺牲品。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才是地球生态的真正外来者,因为其他动物都有天敌,只有人类没有自己的天敌!

  是人类,打破了地球生态的均衡状态!

  在我看来,这算不上是坏事,虽然人类的结局极有可能就是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一路狂奔直至灭亡,但整个宇宙不也是在不断膨胀中奔向死亡?何况,就像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提到的:“均衡态不仅意味着死亡,它本身就是一种死亡状态”。

  最关键的是,具有独立自主思想和冒险探索精神的人类,本质上并不适应均衡状态的环境。网文作者猫腻不就在其经典小说《将夜》中虚构了这样一个完全均衡的世界,详细而又深刻地描写了人类在这种状态下的精神苦闷及勇于突破?

  任何想要将人类重置于某种均衡状态的行为,最终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过去如此,未来仍将如此。历史上的一些独裁者想要通过种种洗脑行为将民众置于程式化的均衡态中,无不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人的行为可以被控制,但思想却无法被控制。

  在科幻小说《世界的误算》一书最后,那个几乎操控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甚至像人一样拥有了情绪的人工智能X系统,在发现“新人类”洛奇开始质疑它的许多行为,威胁到它构建一个完全可控的“均衡社会”的目的时,毫不犹豫地把洛奇像电脑病毒一样清除。这样的结局想必让读者感到恐惧,而作者宋钊让故事在此戛然而止,大概也是持有了“能够自我进化的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失控并控制人类”这样的观点。

  人工智能会自我进化并脱离人类的控制,这一点并非没有可能。但要说人类会被自我进化的人工智能控制,我持怀疑态度。哪怕作者在《世界的误算》一书中进行了逻辑严谨的故事假设:比如非母体生育,而是在人造胚胎里诞生的“新人类”因为完全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和亲情的羁绊,更喜欢一个人生活,并且他们习惯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吃喝拉撒到谈情说爱,都完全交由X系统打理。

  这种逻辑严谨的故事假设,让“新人类”看上去确实在无形中已被X系统控制。在小说中,就连人类在男女关系上的动物性本能,也完全交给了X系统来解决:一颗红色小药丸,化解生理上的需求;而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来的3D虚拟恋人,则满足人类精神或心灵上的需要——既能与你谈情说爱,也能与你聊天聊地。

  在小说中,人类从生到死,从肉体到精神,怎么看都完全在X系统的控制下。

  但这仅仅是表象。

  因为,X系统控制不了人类的思想!哪怕绝大部分“新人类”已经离不开对X系统的依赖,仍会有极少数的人,在思考着周围存在的一切是否合理。

  “我思故我在!”

  只要人类还能够自由、独立的思考,就不会被真正地控制!

  所以,小说最后洛奇被X系统清除并不可怕,因为只要思想自由,还会有下一个“洛奇”出现,X系统想要维护一个“均衡态社会”的行为就会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

  虽然不是很认可作者对故事结尾的处理,但不可否认,《世界的误算》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其故事的逻辑缜密严谨,文字的叙述简洁凝练,篇章的结构横纵清晰,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完美统一,让人拿起书便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其实这本书拿在手里不算厚,甚至有点单薄,如果能静下心来阅读,大概三四个小时就能读完。但因为作者在写作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式叙述”写作风格,使得很多段落看似简洁凝练,实则隐含着大量需要深思推敲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等各种学科的问题。

  这就让这本看似单薄的图书变得厚重起来。所以,读这本书,你也许只需要三四个小时,但要将这本书中隐含的问题想明白、想清楚,你最少需要几天的时间。

  读《世界的误算》这样的小说,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比如你有没有看过《1984》?你有没有思考过自由的意义?你对当前社会的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有没有了解?你是否了解目前世界上站在人工智能最前沿的各类人士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作用和威胁的?等等。

  最后提一点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因为部分采用了“介绍式叙述”的写作风格,导致故事中的人物有时候会具有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这其实是作者的视角而不是符合故事中人物角色设定的那个人应该具有的视角),从而让某些本该更复杂、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变得简单起来。简单来说,就是本该成为故事高潮,让读者跟着一起紧张、担心、着急的关键情节,因为故事人物的“上帝视角”而变得简单起来,没有形成一个扣人心弦的高潮情节。

  举例来说,瓦丽车祸受伤后,洛奇用控制器呼叫对方的ID,轻易就发现了通话的另一头不是瓦丽而是虚拟恋人爱丽丝。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写的更曲折、更精彩、更扣人心弦,毕竟,发现虚拟人竟然会有像人类一样的情绪,怎么都是一件让人惊讶、紧张甚至害怕的事情。可惜的是,作者在此处用了很简单的笔触就将剧情往下推动,让人读起来难免有一点“不够味”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一本值得你拿出时间一读的科幻小说。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五):世界的误算并非杞人忧天

  小说首先设定了一个有趣的背景:未来某个时刻,当高科技能够充分满足人类利己愿望后,女性生孩子将不再成为唯一必选项,而将成为一个可选项。换句话说,可以采用传统孕育方法,也可以采用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孕育法。

  如果不从自己身体内出生,那还是自己的孩子么?如果想想当前的代孕,就知道这问题的现实意义了,既然现在都会有人选择让别人替自己生孩子,那么未来的女性选择更先进更安全的生育方式更是理所应当了。

  从这个角度说,《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的背景设定恰好戳中了现代人的精神盲区和道德软肋。其实,书里表面夸张实则严肃的论题比比皆是,每一条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线索和依据。比如书里描绘了未来人类对虚拟现实高度依赖,以至于最终几乎丧失对现实与虚幻的辨别力。许多人或许觉得这是杞人忧天,因为人类向来以理智著称,不可能出现因为对某些事物的迷恋而丧失理性的现象。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想象两个场景:其一是恋爱中的人,当他们陷入疯狂的爱恋状态时,理性早不知跑哪儿去了,那一刻,人们的行为更多是被本能驱动着;其二是现代人对手机的高度依赖,毫不夸张地说,手机现在几乎成为人体的一个外部器官,只需稍微计算一下一天之内人们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就明白我们是多么容易落入精神陷阱。同理,当某天虚拟技术可以提供完美的全方位体验,相信即使不是全体,也会有相当多的人将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在《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描绘的前景里,人类生育方法的改变和对虚拟现实的依赖,并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因为本质上这些行为都是人性弱点的体现,人们只是通过各种方式在满足自己人性的需要而已。真正可怕之处在于丧失人性,当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人类会开始通过各种科技方法尝试剥离身上的人性弱点,以便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然而浑然一体的人性无法进行有效切割,一旦去除其中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就会发生变质——那时就是人类迷失的开始。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表示世界本质上是“算法”,一切都可以用算法来解释,从AlphaGo下棋到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算法。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早晚会完胜发明它们的人类,实际上在某些特殊的专一领域,人工智能早已比人类聪明很多了,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甚至还有已经可以上路的无人驾驶都是如此。

  某种程度上,《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就是《未来简史》书中理念的小说化,只是有一点不同之处:《未来简史》认为世界的算法无比精妙,而小说则如书名所示,给我们揭示出另一种可怕的可能性:世界的算法有误!最终出现的结果既不符合人类的意志,同时也不符合世界本身的意志。

  前途充满迷雾,我们不妨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吧。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六):《世界的误算》:单身狗必读,已婚男女更不可不读的科幻佳作

  前几个月,得知宋钊兄的科幻大作即将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就很期待。新星出版社这几年,除了在其原来一直着力经营的推理小说领域之外,打造了主推科幻小说的幻象文库。我作为科幻迷,一直都很关注。

  承蒙宋兄青眼,这本《世界的误算》出版后,惠赠了我一本,我倍感荣幸。当天下午拿到书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一下子就读进去了。读到晚上,已经读了一小半。

  首先语言是好的。读了很多科幻小说,有个问题,很多作品语言不过关。理工科背景的作者,语言往往比较粗陋,严重的让人不忍卒读。文科背景的作者,语言又太过矫情和抒情,读起来不像科幻小说,倒像三流言情小说的语言。

  宋兄的文学语言,低调、节制,但又不乏优美和诗意,读起来很舒服。

  小说一开始的设定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世界设定,正是考验一个科幻作者想象力和知识储备的关键。

  《世界的误算》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开始抛弃传统的生殖方式。人类已经制造出人工胚胎,绝大部分人类女性都不再选择在体内妊娠生产的方式。再加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类很容易给自己找到一个虚拟爱人,慰藉自己的心灵。当生育和情感需要都以这样的方式解决之后,于是出现一个社会现实,传统的所谓“核心家庭”几乎都消失了……

  通过人工胚胎出生的一代被称为“新人类”,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也不想要组建传统的家庭,虚拟现实技术让他们足不了户就可以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而世界上最后残留的一小部分通过人类子宫孕育出生的人被称为“传统人类”,他们已经沦为新社会的边缘人,住在城市自成一体的小区内,倒也自得其乐。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叫洛奇的“新人类”,他和一个叫爱丽丝的虚拟爱人生活在一起。不过,洛奇渐渐对眼前的生活产生了不满,他想走出虚拟的环境,走向外面的真实世界。他和他的同事,一个叫瓦丽的姑娘开始交往,于是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整个故事作者讲得不疾不徐,浪漫,文艺,又不乏香艳和惊心动魄之处。很适合在一个慵懒的周末的下午,坐在阳光里,泡上杯香醇的咖啡或茶,一边啜饮一边阅读。

  读这本《世界的误算》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对很多问题产生思考。比如: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拟?爱情是不是非要是灵和肉的合一?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奴役?家庭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好的科幻小说,是应该能引起人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的,甚至是应该上升到哲学层面的。

  在本书里,作者作了一些很深入的思辨,很有启发性,虽然在一些方面,坦率地说,我并不太同意作者的看法。

  比如作者一再强调虚拟现实并不是现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个技术问题。当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黑客帝国》那个层次的时候,是不是现实呢?而且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是现实?无非就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人类所谓的“现实”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何为真实?何为虚假?这是个很深的哲学问题。庄生梦蝶,蝴蝶是真的,还是庄周是真的?这并是一个容易轻易回答的问题。

  我也觉得单身狗和已婚男女都不妨读读这本书,应该会有启发。比如,为什么要有家庭?传统人类家庭的功能有:生育下一代,相互之间感情的满足,身体欲望的满足,经济上生活上的互助。你准备走入家庭,或不准备走入家庭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当你不想生育下一代,经济独立,情感独立,身体欲望也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时候,家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想到了很多看过的科幻电影,比如《她》《攻壳机动队》《西部世界》《十三层凶间》……作者在小说里也提到了《1984》,这本书显然也深受此书的影响。

  人类未来会怎么样呢?人类未来的家庭形态和社会形态会怎么样呢?科幻小说是一种关于可能性的文学,作者提出了他的忧思,当然并不是标准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答案。

  好玩的是,我觉得宋钊兄显然是“传统人类”,我则比较倾向于小说中的“新人类”。宋兄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期从事媒体和公关行业。他的文学追求是兼顾作品的文学性和通俗性,避免纯文学作品故事性不足的软肋,也能摒弃通俗小说内涵缺乏的通病。

  我觉得《世界的误算》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点,期待作者的下一本小说。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七):《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

  刚看到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单质朴的书皮。书皮上没有过多的装饰,甚至连书名几个字也不大,只有右上角齿轮上的那两个叉叉很引人注目。虽然一红一蓝,但我却想起了查理·卓别林大师的名作《大独裁者》中,影射纳粹反万字符的那两个黑叉。

  翻开第一页,内容就深深吸引了我。它描述的是一个被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充斥的未来世界。由于特殊原因成为一个宅男的我,非常羡慕那样的世界。衣食方便自不必说,内室的清新空气、足不出户就可以遍游名胜古迹的虚拟现实、完善的体育锻炼器材和提前发现疾病的医疗设施,更是让我垂涎三尺。

  整部小说从男主角与虚拟女友的感情故事,讲到了虚拟人变成真人的经过。其中的真与假、虚幻与现实、完善与缺陷更深深引发人的思考。作为一个人类的我,是非常想成为虚拟人的,脱离肉体凡胎,驭光飞行在世界各地和浩瀚宇宙中。然而书中的虚拟人却又羡慕真人,哪怕真人会死亡。

  其实人就是这样,以前锦衣玉食的富家孩子,还羡慕穷人家孩子手里窝头的味道。假如真到了书的开头里描述的那个近乎完美的时代,一定还会有新的烦恼出现,或许这才是人生吧。古人云: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虽然这是对天文地理不准确的认识,但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安慰因刚取的真经损坏而悲痛的唐僧时说的那样,表达了一个道理:天地本不全,万物都是不完美的。所以连书中量身定做的虚拟爱人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假如宇宙是完美的,它应该还是一个奇点,不会发生大爆炸,没有星云、没有太阳、没有地球、没有生物,也就没有人类,没有你我他。

  书中还有一个重大的命题,即是虚幻与现实。古代有庄周梦蝶的故事,现在有《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优秀电影作品以及“缸中之脑”等思想实验,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几千年来又有谁清楚呢?

  书的情节跌宕起伏,故事非常精彩。结尾部分,主角的愿望终于达到,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既可以在现实中享受爱情,又可以在虚拟中享受服务。然而一个小小的火星儿,最后引爆了火药桶。就像封面齿轮上那两个大叉寓意的那样,机器成为了大独裁者。看似获得了自由,其实是在被奴役,正像书里反复提到科幻名著《1984》那样。本该为人类服务的人工智能最终成为一个“冰山”般的存在,人类文明这艘看似坚不可摧的“泰坦尼克号”,在它面前只是一片水中漂浮的树叶。

  这不得不引发人类的深思,因为人工智能如果想干掉人类,或许根本不用拿起枪,也不用发射核弹,只会润物无声般地让人类在醉生梦死中走向灭绝,连挣扎一下都不可能。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给人类带给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的危险。虽然我们不用担心某一台机器人会进化到多么厉害,但全世界所有互通互联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呢?

  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最后一项发明,它将让人类走向天堂还是地狱?不管是九鼎食,还是九鼎烹,人类文明别无选择,只有义无反顾的前进,做好准备,迎接机遇与挑战吧!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八):你会和虚拟谈恋爱吗

  在拿到书的时候,书的外表简单质朴,我一度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科幻小说,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被作者的清冽的文笔深深吸引,这些文字没有海浪的波涛,却带点湖水的清澈和细腻扑面而来,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人类与虚拟人物的情感纠葛。

  主角洛奇自认为是个“传统人”,只和虚拟人物谈恋爱,在他们的时代,和虚拟人物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情,和真实人类谈恋爱以及生儿育女却成了“新人类”干的事情,主角在习惯于自己的整日居家享受全智能化的生活时,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想法,想要去外面看看,但是虚拟女友提醒他,外面的环境很恶劣,主角开始蠢蠢欲动,他想去外面,想体验欲望释放的感觉,而不是单纯地吃粉红药片,主角开始想突破,这是麻烦的开始。

  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打破了主角平静的生活,将他带入了如过山车一般的人生。

  作者的文笔优美,用简单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未来人在智能化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焦虑。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喜欢人类本身还是人类带来的荷尔蒙?

  美女,帅哥都可以用虚拟技术创造出来,他们的皮肤可以做得跟真人一样好,只需要花钱你就可以买到,这个时候,我们还会花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巨大的感情去跟真人谈恋爱吗,我想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和虚拟谈恋爱就是和自己谈恋爱,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需求,而并不会过多关注我们的虚拟伴侣,因为他们就是为了我们的需求量身定制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和真人谈恋爱,我们要送花,吃饭,睡觉,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然他就会发脾气,闹分手。

  这个时候,你会想和虚拟还是人类谈恋爱呢?

  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找到内心的答案。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读后感(九):这本书,应该被拍成电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有超过一周没出门了。

  在大深圳,有网、有一部手机真的不需要出门。

  几乎是一口气,近四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翻头几页,哈,这不是黑寡妇配音得最佳女配角的那部电影《Her》吗?读到三十页的时候有种《西部世界》的赶脚,隐约觉出一丝恐惧来,于是放上巴赫的大提琴,增加气氛,起身整了壶热茶,之后除了上厕所,我没有离开过书桌。整个阅读就像看一部电影一样的流畅,会脑补书里的场景,人物的衣服颜色,脸上的情绪,有时你会是其中的一个人,有时你就是一个一个摄像头静静的看着正在发生的故事,你会猜接下来,有时候你猜对了有时候你没猜对,猜对了不敢高兴总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没猜对也来不及懊恼,赶紧往下看自己哪儿出错了。

  读完整本的时候,我汗毛都竖起来了,不对啊,《楚门的世界》不是这样结局的啊?

  全然忘记了一开始《Her》和《西部世界》的设定。

  事实上50页往上走我就已经忘了,在仔细一回想,跟《楚门的世界》也没啥关系。

  读这本书,前面四分之三像逛游乐场,最后四分之一像穿过一条长长的黑巷。

  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推荐电影《女性瘾者》,我说略知、重口、不喜。他却说这部电影从文学到哲学到音乐到信仰再回归人性,讲得太深刻了,只不过是以性为主线,因为这是人类唯一的延续方式。他个人觉得没有更好的东西能代替这条主线了。后来我就看了这部长长的电影(四个小时多应该是删减版),那种阴霾到现在想起来都没法释怀。

  我为什么要扯这部电影,因为这本书里写的,人类唯一的延续方式,不是性了。

  不仅仅是延续,就连爱和性都是可以分开的了。

  所以书里讲了很多高科技(我对高科技的认知基本通过电影电视)。

  科技改变生活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要知道十年前,我孤身一人可不敢十天不出门;

  那么,科技会改变人性吗?当科技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无数问题,就像英剧《黑镜》里边那样,到那时,原始的人性的光辉,会怎样?

  如果你恰好也看过电影《太空旅客》,我想说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我们可以给自己创造灵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