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味道》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间味道》读后感10篇

2018-03-22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味道》读后感10篇

  《人间味道》是一本由李书崇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味道》读后感(一):胃知味觉、温柔岁月

  一边品茗,一边翻读书崇先生的《人间味道》,从开篇食之道点出食为天下第一神圣之事。对于中国人来说,食是一件很重要事情,例如我们每日三餐,各种聚会,总离不开食。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曾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文字孕育出美食,美食尽显于一字一行间,又蕴含了时光,经过了久久的陈酿,融合了历史文化的味道,让人流连忘返感同身受,垂延不已。

  文中所谈到的几样家常菜,读着读着就想起了家中的母亲,母亲做的菜,是一种时间和爱融成的味道,是一种稳定而又熟悉的味道,这便是家常菜的魅力所在了。正如最后所言,在一个以食为天的民族中,家国诞生于中馈……美馔、美器、美人美酒美景,岁月温柔,潇洒天地间。徜徉在美食之中,感受不同饮食文化,当然饥饿之时是不能看这本书的,饥饿感是真的会加剧,并突发奇想应该立刻前往美食之地品尝最地道的、最特色食物

  美味佳肴,食味相知,一饮一食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美食具有一股温柔的魅力,自己也想在这冬日相约几个朋友,一起喋喋不休,一起品尝美食,一起感叹真是人间好味道啊!

  《人间味道》读后感(二):饮食的尽头是文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时期生活水平的反映。综观全球,唯有中国的饮食文化流传了几千年,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文化的延续性所带来的福利。所以饮食在背后拼的是文化。

  当翻开李书崇的这本《人间味道》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满汉全席”,更多的是每一道菜、每一个菜系后面的文化。

  李书崇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作家、性学家,关注自然文明生态历史等宏大的话题。对于宏大的话题,我们总会从小的地方作为切入点,用以小博大形式表现出宏大的主题。李书崇也是如此。在这本《人间味道》,我们可以从中领略一下他是如何表现出自然、文明的主题。

  食色,性也。作为性学家的李书崇同样对食情有独钟。李书崇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胃是对母亲的执着纪念,一个民族的胃是对土地的无尽缅怀。他从我们的一日三餐,看到了我们对家的无限留恋,我们整个民族的家国情怀

  李书崇作为一名合格的美食家,并不局限于自己所处的地域美食,而是立足于整个中国。作为生于成都、长于成都的李书崇先生更是食遍了整个中国。李先生的吃在品食,也在品文化。从他的文章中,不仅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每一个菜系的味道,更能够从中了解到味道的原因。这些原因并不是李先生杜撰出来的,而是旁征博引,有史料、有观点。例如作为生于山东、长于山东的我,对于鲁菜的分类做法知之甚少,李先生却能如数家珍一样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绝不输于任何一个大厨。

  李书崇先生在这本书中除了介绍了菜系,还从食物的味道、器具以及文化名人等多方面、深层次地解读了吃的百态和文化的多样。

  流沙河老师在给这本书作序中写道:他(李书崇)虽隐忍不发,心实忧之。此书之著,盖欲以文化醒世,俾使其从动物本能跃向文化自觉。我对其观点是极其赞同。我们现在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却忘了文化的地域性。很多菜品离开了它所在的地域,就没有了它本该有的样子,这不是故步自封,而是文化的传承。

  我们在看李书崇谈吃,比真吃更有味道。而且真正能够唤起我们的食欲,让我们愈来愈饿。无论是肚子里,还是精神上。我们在饱尝祖国各地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深刻了解美食在发源地流行的原因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我们每天都在定外卖的同时,是不是更想着下班后的家常菜?因为我们无论是生活环境安定还是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能够让我们安心去做一份美食,即使这份美食不属于任何一个菜系,不属于任何一道甜品。但我们能够享受到吃的背后的文化传承,这就足够了。

  齐祺,书评人,著有《不要让梦想毁在别人嘴里》。

  个人独立博客:www.idushu.fun

  《人间味道》读后感(三):至情至性,人间至味

  关于饮食,我们最常听到的大概就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了——民以食为天!

  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饮食对于我们人来说可谓是“天大的事”。中国素来就有美食之乡的称号,在这片土地上,你所知道的不知道、吃过的没吃过的美食可谓是数不胜数......

  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国2》之时,对里面的一段话记忆犹新: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是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中国饮食可谓是闻名世界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岁月的沉淀,这项传统文化也随着岁月不断的丰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可以称之为:博大精深

  中国的饮食一直都有“南米北面”的说法,然而在口味上却又分为了“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最为闻名。

  若是按照时间来,一年四季烹饪又可分之为几种特征,比如夏天清淡凉爽,多半为凉拌菜;冬天则是味醇浓厚,多半为炖焖汤菜。

  按照烹饪的原料又可分之为四八珍: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拢、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大鲵)。

  禽八珍: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

  草八珍: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

  这可真是应了美国学者说的那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吃家,什么都吃。”

  李书崇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性学家,同时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正如在他的作品《人间味道》中流沙河所写的序——书崇著此书,别有深意。原来他是希望诱导你做一个及格的美食家。

  身为一个不合格的吃货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只有一个念头——我想吃遍全中国。

  不管是开篇之处所写的特色风味,还是处于中半部分的家常之食,又或是颇为隆重盛宴之席、又或是节日之食......

  之前我说看梁实秋老师所写的吃食篇,把我带上了吃货的道路;那么看李书崇先生的书我想我的观念可能跟龚明德教授的不甚相似:不仅让我在吃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有点向美食鉴赏的方向走去。

  看到最后,我所想的是:食尽天下餐,最念家中肴。

  借用李书崇先生的一句话:所以哪怕远在天涯,旅人也一定要赶在年三十回家。吃不上与家人在一起的年夜饭,就是存心破产不为家。

  《人间味道》读后感(四):翻滚于舌尖的留恋,尽在人间味道 | PB-01(2018012)

  首先感谢京东购物圈这次的馈赠,不胜感激。人间味道8.7李书崇 / 2017 / 九州出版社李书崇先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美食家,其本身就已经为本书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正如李先生在书中所说的:美食是由美食家培育出来的;美食家多出自文化阶层,此乃常理!黎鸣老师在第一篇序里最后也指出:这是一部所有知味的中国人、以及全世界所有爱好中国美食的女士们、先生们都应该读的书。

  民以食为天,故食道通天!李老师开篇就直接点出何为食之道:在人人可得滋养而又人人乐此,美滋美味,终身难弃,几近于幸福);何为味之道:悟道者方才知味,从知味而渐渐悟道亦无不可,味道与性命攸关,味道即为人道!

  汉语,筷子,两者不灭,则华夏文化可存!

  一个人的胃是对他母亲的执着纪念;一个民族的胃是对土地无尽缅怀!味离不开乡土!

  幸福具体而微,着眼在小处!事无巨细也是最能打动我们的原因吧。

  时下,上流社会有谚云: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钱少。这应该与粤菜的攀龙附凤脱不了干系。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气合力推动着粤菜走向侈靡豪奢。高端餐饮业尽为粤系把握,中低市场多属川帮练摊,两分局面已成。

  以上的片段或许是我见过对于麻及麻婆豆腐最为有力表白

  食事也是有伦理的,不掉书袋子、不炫示文才,唯愿吃好喝好,或许这才是与人饮食的最好过场。

  而对于“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历来都是妖僧妖道所为。我以后要远离他们!

  成都重庆,火锅同源同流,但有差别。重庆追求力度,若未将食客麻辣到涕泗滂沱、通体汗湿,便死不罢休,所以人说重庆火锅“燥辣”。成都求味,麻辣稍缓,属意在汤味,鲜辣之虫,追求味厚。

  味浓厚者不可油腻,味清鲜者不可淡薄!

  而如果讲味道,离开酒的作陪应该是缺失的,文中又将与酒有着莫大缘分的历史文人做了摘要,犹如前段时间读的王臣老师的《诗句年华》。

  对于饮酒,如是解释最为酣畅:

  酒逢知己披肝沥胆,豪侠情怀,相见恨晚,买断酒家,不醉无归,是为豪饮。

  为情所困,歌哭以酒,倾坛入肚,必求泥醉,是为狂饮。

  得意非凡,或是块垒塞胸,巨杯轰饮,求醉忘我,是为痛饮。

  喜庆良辰,高朋满座,逸兴遄飞,相约以醉,是为畅饮。

  使酒斗性,百杯不醉,一饮一石,肚若酒池,此是驴饮.....

  在本书中,如果让我最为受益的,当属后面的食礼。虽然生长在齐鲁大地,但是父母没有对于食礼做过多的教诲一言一行也都是跟随父母所学,父亲不饮酒,对于饮酒的礼数也是了解甚少。对于该书中的食礼部分,我一定会在我的思齐与思源长大一点后,慢慢读于他们听,教他们最基本的食礼。感谢李老师!

  哪怕远在天涯,旅人也一定要赶在年三十回家。吃不上与家人在一起的年夜饭,就是存心破产不为家!每年都会与爱人拖家带口从四川赶回山东老家,完成所谓的过年,虽然年夜饭并不丰盛,家人的含蓄也并没有烘托出团聚的幸福,但是,我知道,我若不归,他们便无年!

  《人间味道》读后感(五):读|与美馔相会的好姿势

  对面独处,相知而后知味。世间多少事,亦当如此。-莲花素手

  吃,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但我们容易忘记吃的初心

  比如,往往我们忘记了吃的是什么,而在意吃的环境。求婚、过生日、庆典......生活中仪式需要特殊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往往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他聚会的姿态目的,还有其他什么跟吃八竿子打不着的虚无。

  再比如,吃与食欲这件事的关联,仿佛越来越没什么关系了。“咱们哪天一起吃饭哈”,就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跟食欲无关。我们时常想念老妈包的热腾腾的菜包子,那个想念的过程参杂了太多因素,比如想家想老妈,食欲这件事被挤到几乎忘记,你对于特别渴望吃某种东西的那种欲望还熟悉吗?

  有关吃这件事,不能分析,一分析会特别的没有着落,也许是因为我们活的都不再简单?饿了想吃,困了就睡,这简单的生之乐趣,在我们生活的轮回里,变成了奢侈品

  但,也有人不仅研究有关吃的种种深浅,还论述有关吃背后的复杂,新近读了李书崇先生的《人间味道》,有些触动,有些享受,有些拍案叫绝

  吃,是我们生活的所有。舌尖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感悟嬉笑怒骂的文字、信手拈来远近典故、看热闹的鬼角度......李书崇先生在这本《人间味道》里捧出了他的绝活,厉害了,这个性学家!

  李书崇先生是文化学者,性学家是他的主流标签。所以《人间味道》里有“色道”,并不稀奇。读这本书常有让你拍案叫绝的文字段落,在信手拈来的故事穿插之中,你不得不服了李书崇先生文字的如鱼得水、欢畅得意。书中有六个章节冠以“美色”,分别为“美馔、美器、美人、美酒-女人、美酒-男人、美景”,就选一章“美馔”,来看看李书崇先生“说吃这件事”的精妙。

  文章开篇,先为你描述一番谭家燕翅豪宴美味之精细、之鲜味、之用料无极。这饕餮味道可算是极品功夫宴席,文字的描述令人眼花缭乱,没有品食过的人只能透过花样文字去想象,在想象空间受阻时,文行至此,李书崇先生却笔锋一转,来了这样一段:

  “人对自己的五脏六腑,都爱惜有加,唯独不怜悯舌头。那么多好东西,各有专美,他竟然忙得不知所以,让舌头不得半时喘息,辩这味、辩那味,辩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子丑寅卯等等之味!最后舌头麻痹,食主面瘫,结果不知味。”

  这话说得好深刻啊!有缘吃过这燕翅豪宴的人,读到此处,是不是汗颜?无钱去品这燕翅的大多数劳动人民,是不是也觉得吃不着葡萄也没什么,总归落得个清醒,不至于面瘫,不至于不知食味之灾难降临到己身。毕竟人间味道,我们要留着细致敏锐的感知,是件多么重要而又幸运的事。

  “美馔和神娱肠,人也应该珍重美馔,与之对面独处,相知然后知味。”此话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理解真正的美食家才能到达这种高度。在苏州得月楼用餐,需要赶在冬笋上市的时节,冬笋之清馨,一盘吃尽不够,再来一盘。

  这才是与美馔相会的好姿势-对面独处,相知而后知味。世间多少事,亦当如此。

  “这些美馔,一旦相遇便永世难忘,譬如你的情人。所以丰盛豪宴,就像台大型歌舞演出,台上个个都是美人,可没有一个是你的情人。”

  看看李书崇先生这落笔,竟然让读书至此的我,钦佩到无话可说。

  而这一篇说美馔的文章,并没有就此打住,李书崇先生继续将“五侯鲭”、“李鸿章杂碎”、“乾隆吃豆腐”等故事信手拈来,讲个明白。原来,真的“美馔”不在豪宴,而在你活得通透之后的那每一餐有专美的味道,还有如待情人般的珍惜。

  愿我们都有这样的好姿势,待美馔、待人生,一应如此。

  (谢谢来读素手的书评,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行路与读书”,“travel-readin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