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光之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光之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4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光之海》读后感精选10篇

  《无光之海》是一本由[日] 白石一文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光之海》读后感(一):典型的日本风格文学

  读到这本无光之海,纯属偶然,毕竟我是很少阅读日本的小说的。阅读的上一本日本小说,记得还是渡边淳一的失乐园,那也是挺早之前的事情了。 无光之海来自日本作家白石一文,他在国内可能并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是,对于知道他的人来说,白石一文是与村上春树并肩的一位作家。村上春树在国内的知名度算是很高了,他的文体细腻感情丰富语言清新,从而深受欢迎。而白石一文的文笔是那种温柔敦厚的。他的作品剧情有起伏而且有线索,足够吸引人,读起来也不觉得冗长枯燥。他的作品《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在国内也有不少的读者。 好像就是从失乐园开始吧,我开始觉得,日式小说中他们所描述的那种孤独彷徨,那种繁忙社会里,就好像只剩下你一个人感觉,总是让人不那么舒服。所以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在回避来自于日本的小说,因为他们所描写的那些,总是直击人性,最脆弱的一点。他们总是把我们想要逃避自欺欺人的那些东西,揭露开来,放到你的眼前。 我记得在网上有看过关于日本人生活的一些视频。繁忙的生活与工作压力,在诺大的城市里,如同被淹没在大海里的一颗浮萍,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孤独与彷徨。 从很多的日本文学作品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令人感到压抑的那种生活压力。无光之海描写的是建材公司总经理,高梨修一郎。在抑郁孤独以及内心无法填补的空洞中,逐渐思索人生的意义,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文章延续了白石一文,一如既往的细腻文风,故事流畅,文笔丰满。满满的都是对人性的探讨。 但是恕我直言,书中描写的内容,细读起来,太过压抑。就像高林修一郎,他一直在追求,可他到最后又得到了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因为感到孤独与忧郁而想要改变生活现状,但是到最后,他的生活依然给他带来孤独与绝望。也许世事本就如此,但我们总是不愿相信。 我想我是个俗人,生活已经足够艰难,不想再去思索那些让自己变得更加没有前进的动力的事情。 但是若是想要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反思自己的话。这部来自白石一文的无光之海会让你思考得更深。会让你更加的了解人性。

  《无光之海》读后感(二):深渊里的孤独

  白石一文属于的确小众又很难让读者忽略掉的那种作者,他善于描写人性细微转折,让人看来敦厚而温柔,特别是在人物情感轻描淡写,却份量十足的处理,很难不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也有人见识过白石一文的日文原版,曾评论说其有点啰嗦,这样看来,翻译者在其中的锦上添花也有不小。

  无光之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乎海底深渊般看不见的浓郁,大概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惧怕漆黑的海水学术上称之为“海洋恐惧症”——“Thalassophobia”,恐惧深邃未知世界,恐惧海底庞大生物,恐惧透不过光的粘稠感。而看完白石一文的故事,则让我想起很早前接触过的一张图片,它将冰山比作人们的意识,可见的部分不过十分之一,而更深层的记忆和感知则埋在连我们自己都窥探不到的海底。作者借助高梨这一角色在人生、职场、感情中的不如意,以及略显玄奇的结尾,替我们认识那个还未被发现的自我——也许让我们恐惧的生活只是精神层面上的不得已,而无法逃避只是因为那个不愿妥协的自己早已被我们亲手埋葬了。

  故事本身其实谈不上复杂,一个与岳母保持不正常关系男人高梨在岳母死后继承了家业但也失去了生活的全部重心,消失的妻子,死去的妹妹,以及很久之前就病死的父母,高梨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相遇了同样为包养身份销售员花江,两个各怀心事陌生人却因为相似成长经历而彼此吸引,但又因为早已植入灵魂的“生活惯性”,无法融入进彼此的人生里。

  白石一文的风格有些偏向大江健三郎在《个人的体验》里采取的诸多意象表达:“海蛇血”代表旺盛生命,所以它治好了高梨的失眠症状;“会飞的蛇”代表着自由,但因其只能出现屏幕而不是生活中,所以始终无法成为高梨跨越障碍力量;“发光的海”既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又代表着自私的、胆怯的、逃避的自己,所以高梨的妹妹因此而自杀,高梨却在最后一刻停下了向海洋的步伐

  每个人都很孤独,而这种孤独又是无法与人言明的难堪处境,所以他们大多选择了割断与生命的联系方式来逃避孤独带来的忧郁状况。高梨很幸运,他在走向深海的最后一刻被人叫住了,那个女人声音不知从何处来,也许是转身离开的花江,也许只是他回忆里的妹妹,但因为这声呼唤以及岳母死去之前给他的最后祝福,高梨承认了海洋是无法发光的,也同样代表着他否定了妹妹带给他的选择——死去才是唯一的解脱

“我有时候觉得,水跟光根本就是一体的。就像在水中全身都被光线包裹住那样,每次一有这种感觉,我就希望永远留在水里,不想再出来了。”

  可孤独已经是无法被填补的缺口。

  花江最终选择回到龙凤斋,这是基于人类趋利避害本能所做出的决定,因为她过去的无路可退里只能依靠忍受屈辱在龙凤斋的老男人那里寻得帮助,但同样这份帮助又是唯一能够给予她依靠的东西,她只能也必须抓紧这一切,哪怕高梨如今的出现似乎预示着另外一个更好的开始,但她的依赖性已经根深蒂固

  孤独的感觉很糟糕,即使有更好的道路能走,还是不愿意再一次挑战这一切。

  高梨也同样如此,他被父亲抛下,被妻子欺骗,被岳母当做万玩物,最后丧失做男人的能力,他无法拒绝自己从岳母身上获得的满足愉悦,又同时无比厌弃自己。这是个死循环,也许是俄狄浦斯情结让他完成了自我吞噬,也许是身处高层又不得不卑躬屈膝所带来的否定自己,但当你目睹了这一切,就再无法去苛责任何东西了。

  所以我从阅读日本文学至今,始终对他们性格中自带的“自杀倾向”表示理解和接纳,这并不代表他们有什么顽疾,或者说我足够如他们般忧郁,但就像太宰治决定自杀的最后一次还有一位女读者共赴死亡。

  每个人在最“丧”的那个时候,都是无法拯救自己的,特别是当自己的遭遇无法通过宣泄的通道表达出去的时候,这种孤独就变成唯一的仅有的只有自己明确的“孤独”。孤独的“孤独”,了解这份情感是有意义的,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他人以及自己,哪怕你还未真的到了走投无路境地

  孤独是面镜子

  所以高梨面对劈腿的妻子无法去怨恨她,因为自己背负着更早的欺骗;所以他在面对着花江的经历时候不自觉投下自己的影子,哪怕这时的自己已经无法称之为一个合格的男人,但也并不影响他在寻找同路人上倾注的莫大希望;所以他才会对儿子犯下命案的掘越夫妇如此羡慕,他们在余生里找到了生命延续支柱,也许他们依旧在每一日里被儿子杀死的女生叩问,但始终是可以活下去了。

  人生很苦,也很孤独,高梨所面临的一切真相都会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旁人看不到的无法抹去的悲哀,也许了解这些并不会帮助你在未来痛苦中找到出路,但最少,你可以明确,你的“孤独”并不孤独。它依旧沉在深渊看不见光亮,但你知道身边还有人在,也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张岱《自为墓志铭》

  《无光之海》读后感(三):谁的生命不孤独——谈谈小说《无光之海》

  无光之海知名建材公司的总经理高梨修一郎,正值壮年,事业有成。一次偶然事件,让他与年轻的女销售员筒见花江成了忘年之友。 在两人一来一去的交往中,他们各自的情感世界渐渐曝光。那些故事,曲折艰辛,又透着一种病态美。它们像投入湖心的小石子,引得周围亲朋们的情感世界掀起巨大涟漪。原来,每个人都有各自不能言说的秘密伤痛。原来,每个人都在孤独地活着。 高梨仿佛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那只手。自此,一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可叹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不得不说,作者白石一文是个讲故事的好手(他是曾获得过直木奖的日本中生代作家)!十多个人物悉数登场,五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关系编织,二三十年的时空交叠……权利金钱情欲伦理、孤独与自由等……更融合了商战和悬疑情节,如此眼花缭乱元素,却被作者谋划安排井井有条,收放自如扣人心弦,颇有国际导演在片场指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即视感。然而,和上述情况不同的是,这部“片子”里没有炸弹,也没有硝烟,叙事很平静,如涓涓流水波澜不惊。但,就在你以为它会一直涓涓细流下去的时候,它却会突然间打起旋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让人心头一惊。 五段情感故事串起了小说的整体脉络,全书主旨也因此清晰明见。 哪五段情感呢? 先说说高梨与美千代这一对。高梨是小说男主,也是故事的叙述者。美千代既是他的恩人,也是情人,还是他的……丈母娘!没错,就是丈母娘。很狗血吧。美千代是知名公司董事长,半老徐娘,很有风情。当年,她不小心撞伤过高梨的母亲,后来高梨家发生变故,父亲失踪母亲去世,美千代资助高梨兄妹俩完成学业,且给高梨安排工作,不久之后引诱了高梨。在他俩成为情人以后,为能长久拥有高梨,她还把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了高梨(独生女后来也找情人了,那也是一段狗血大戏),甚至主动退位,将公司交由高梨掌管。对高梨来说,美千代是他的初恋,虽然论年纪,她完全可以做他的母亲了。他迷恋美千代,美千代也迷恋他。六十多岁时,美千代病死了,死的时候,躺在高梨怀抱里。故事结尾,高梨辞去总经理职位,无事一身轻,他再次想到了美千代,仍被发自心底爱意温暖包裹。也许你会问:他俩是真爱吗?其实,我也不敢肯定。只是,爱这东西,是时间堆出来的。爱着爱着,就真了。在真爱面前,年龄可能还真不算个事儿好友花江与她师傅一条龙凤斋。这又是一对老少配的忘年恋。男的是推销届老司机,女的是初出茅庐的新兵。在老司机的点拨下,新兵业务能力直线进步。爱情火花从一小丢丢,燃成了熊熊大火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相互利用,相互依恋,相互习惯。而当花江最终决定离开师傅时,也并没流露出特别的难舍之情。老年人为什么钟爱年轻人(包括美千代和高梨那一对)?我想,除了年轻人本身的高颜值之外,更重要的,或许是他/她身上洋溢着的那种青春之美。这种美对老年人有着致命诱惑!借助在肉体上征服年轻人,他们可以重新唤回自信,再年轻一把!他们可能更爱自己。 好友纯也与妻子杏奈。这是一对合法夫妻,也是小说里看似唯一正常的一段爱情关系。然而,也并不顺遂。纯也在商场节节失利,杏奈抱怨不断。夫妻俩各自有了情人。纯也陷入极大的痛苦中,一旦妻子真的和他离婚意味着他将失去婚姻,同时失去公司(因为妻子有一半股份,妻子的情人意欲收购纯也的公司),他会落得一无所有讽刺的是,就在纯也悬崖勒马,即将挽回婚姻的时候,却意外被自己的情人误伤,险些丧命。 妹妹笃子与上司宇津井之间也是不伦之恋(日本人貌似对不伦恋特别痴迷。嗯!)当年,笃子只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爱上了和父亲岁数差不多的上司。爱得死去活来不能自拔。甚至还以小三的身份与和原配见面详谈了一番。那次见面,大概给了她当头一棒。别误会,不是说原配动手打了她,不是那样,而是原配的苦口婆心让她明白了一些道理。不久后,她去巴厘岛度假,永远留在了巴厘岛的海水中,再也没能回来。 员工宿舍管理员崛越老两口。这条情感线安排得非常精妙,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前半部分里,不温不火,伏脉千里,后半部分,嘭一声,竟炸出个响雷,惊天动地。至于那个响雷到底是什么,卖个关子。请您自己去书中仔细找找看吧。 看完这部小说,最大的感受是:即使有蜘蛛网般复杂的情爱关系,也不能织补完人们内心的黑洞。是的,没有什么能治愈孤独。人,生来孤独,我们只能倾尽全力去适应它,就像下意识间就适应了用脚走路,用嘴吃饭一样。此外,别无选择。 多年后,笃子当年的好友告诉高梨,笃子不是意外溺水死的,而是蓄意自杀的。她喜欢潜水,喜欢大海的光芒。生前,她就曾对哥哥高梨说过:“水本身会发光”、“水是有生命的”、“我觉得我一定能看到水中的生命之光”。 故事结尾,辞去总经理职位的高梨来到海边,朝大海深处一步步走去。他终于体会到了笃子所说的海水之光,心中一片澄澈,无比宁静。而大海背后,那熟悉的人间世界,依旧漆黑一团。是啊,相比泛着生命之光的纯净的大海,你我身处的人海确实黯淡无光。我们只能在这“无光之海”中,努力去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一丝生命之光。 从一个更宽广的纬度去看待生命本质时,你会发现,天底下无人不孤独。接纳孤独,拥抱孤独,才能与孤独和平共处。也许,这就是生而为人的秘密吧。 2018.3.12晚

  《无光之海》读后感(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看完这本书,我脑海里反应出来的第一句话也是“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并不是身处人群中便会觉得热闹。孤单,是一个人独处;孤独,是内心的感受。你有没有过在某一个瞬间,觉得全世界都与你无关,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却找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万家灯火中没有一盏灯为你而明,就算消失于这世上也未必有人会及时发现。那时候,刻骨的孤独感将自己淹没,仿佛再也看不到希望,就像身处于无光之海,目之所及皆是黑暗。心底有一个弱弱的声音,想要有人拉自己一把,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这时候,朋友、爱人、家人、甚至是路人的一丝好意都会让你觉得那是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人生,将沉寂的心再次点燃。而孤寂的理由也许很简单,失恋了找朋友却找不到,失业了联系家人联系不到,受伤了生病了却一个人,每一种打击都会让人觉得孤独。我们生活在喧嚣的闹市,网络将人们的联系拉近,可孤独从未远离。 若是,从未有人在背后支撑着你,没有家人,朋友等人的联系,那么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非常赞同书里的一段话“任何个体的生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每一个单独的生命,唯有在另一些生命的支撑下,方能在人世间存活。”我想,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片无光之海,充满了黑暗,当他受到伤害感受到负面情绪时就会将心底沉入此处,若没有其他人成为照亮海底的那一束光,人便难以走出黑暗得到救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需要其他人支撑,因为他们会成为我们心底的一束光,他们会给我们面对困难、战胜孤独的勇气。 我看过一句台词“了无牵挂者忘生,心有所爱者忘死”。了无牵挂、这世上再无牵挂,将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生活下去便也失去意义,所以他们不惧死亡。而心有所爱者,所爱即是牵挂是支撑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们又怎能轻易谈死呢。 书中的主人公,从小便遭遇不幸。父亲失踪,母亲车祸,妹妹死亡,与恩人美代子维持着不可描述的关系,最后却娶了她女儿,而妻子出轨孩子不是自己的,最终美代子也离他而去。在他的描述中,让我感受到妹妹和美代子就是他生命的支撑,可他们相继离开。公司此时又出问题,仿佛一切于他而言都失去了意义,再也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最后,他沉入了那一片海,仿佛得到了解脱。但是最后一刻他听到了有人在呼唤他,我想那就是他在世上最后的羁绊,或许是花江,或许是美代子的遗言,总之是他不能放下的牵挂。故事没有很出彩,但是叙述方式很特别。里面关系有够混乱,但是主题很不错,看完我相信了忘年恋的存在。 任何人心底都有一个洞,那里一定吹着寂寞的风。所以需要有另外一个人的陪伴与支持,填补心底的空洞。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穷其一生,不过在寻求一个长久的陪伴。

  《无光之海》读后感(五):繁华是孤独的最高境界

  要读懂白石一文的《无光之海》,其实你只要区分出孤单与孤独的区别就可以了。孤单它是一种客观的状态,房间里只有你一人,街道上仅有你一人,此时的你是孤单的。而孤独则不同,它是一种主观的状态,是你自己主动疏远了这个世界。

  作者白石一文,1958年出生于福冈县。2000年首部小说《一瞬之光》问世即备受好评,此后还写了《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坐在草上》等。他的作品很多是在探寻人生的孤独感,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被认为是继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后日本中生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无光之海》的主人公叫高梨修一郎,是一家建材公司的总经理,尽管有着不错的事业,但是从小没有了父母,而唯一的亲人妹妹却也选择了自杀,这对高梨修一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的感情生活非常复杂,可以说是造成他孤独感的根本原因。除了上面这些亲人离去的打击外,与妻子也是貌合神离,最后离婚收场。唯一像点爱情的东西却是和岳母的不伦之恋,岳母教会了他很多,做人和做男人。

  与岳母的这种不伦之恋像是一个狗链套在了他的头上,套上狗链后他从主人那里获得了地位、财富甚至妻子。但是他的未来也被这个庞大的企业和妻子给束缚住了,他的人生好像从未受自己把控过。如果说销售员花江不曾出现,高梨修一郎或许就是这样度过自己被拴住的一生,但是花江终究是出现了,她像是一道光照亮了高梨修一郎,他开始主动探索人生的意义,或者说开始主动陷入孤独的深渊。

  这是一种在繁华中的孤独,虽然自己有地位、有财富、身处于繁华之中,但是内心依旧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带有一种无奈,就像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荷塘月色》里写道: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啊,我什么也没有,地位、财富我全有了,但是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我的人生没有光!

  《无光之海》是一本典型的日作风格的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标配的不伦情节,加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如果说要讲出和其他同类型小说的差别的话,这本书最大的区别是情感线路比较丰富,一般的同类小说可能只会深入一条情感线来思考人生意义,而这本书不同的情感线路都有所涉及。与妻子的情感、与父母妹妹情人的情感、与岳母的情感、与销售员花江的情感……这些情感线交织在一起,共同启动了高梨修一郎的孤独之旅。

  《无光之海》读后感(六):那片海没有光

  第一次读白石一文的作品,坐下写这篇书评之前,我也给自己现磨了一杯曼特宁咖啡,当然我并未若高黎先生般嗜爱现磨咖啡,一般一天一杯足已。

  白石一文的文字读来有一种轻松的舒适感,只是书中有着迷茫无方向感的忧伤。 高黎于十九岁时与一直帮助着自己的寡居德本夫人美千代发生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了十二年。断了关系的高黎于三年后娶了美千代的女儿,只是共同生活了四年后,正在全身心享受着家庭生活的高黎被妻子告之独生儿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在书中,高黎是这般描述的:三十八年前,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在这里被车撞倒,女孩长大后在南方海岛不幸离世,撞倒女孩的车主是德本产业创办人,车主死后,他的妻子来到这里照顾女孩和她哥哥,哥哥日后与车主妻子发生关系,还跟车主的女儿结了婚,女儿则用一场婚外恋,将丈夫亦即母亲的情人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美千代病逝之时把德本产业交由高黎掌管,有着轻微抑郁,时常对自己心生厌恶的高黎交德本产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并未能在任何事件上找到幸福感。 《独居的一年》中,十六岁的埃迪被三十九岁的玛丽恩吸引,陷入深深的迷恋中,并在那一年的夏天与玛丽恩作了三个月的情人。这短暂的几个月相处,使埃迪一生都在对玛丽恩强烈的爱意中度过,埃迪终其一生也只喜欢与比自己大的女人相处。 高黎与美千代的情人关系持续了十二年,即使曾在温暖的家庭生活中感到满足与快乐,但是对美千代的爱却是无法言说的秘密。这超过了伦理道德的爱情,我们无需加以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标准。但是爱人离开后的忧郁一直陪伴着独自等待着的那一个,埃迪也好,高黎也好,最终都选择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回忆中找寻自己的方向。 堀越夫妇二人的独生儿子因杀人罪入狱,夫妇二人的两个女儿均改换名字离家生活,两夫妇想要背负着儿子的罪孽死去,可是考虑到两个女儿,还是要继续离乡背井地生活下去。 东野圭吾在《信》描写了与这一情况极其相近的故事,父母双亡的兄弟俩相依为命,哥哥为了给弟弟存继续读书的费用,跑到一位曾经的雇主家偷盗,被主人发现后失手将主人杀死。入狱后的哥哥一直坚持给弟弟写信。每月收到一封哥哥的来信,最初每封信弟弟都会认真的读毕后保存,但是在经历了许多的另眼相待之后,弟弟终于不能再平和地对待哥哥的来信,并且在不断的换住所中躲避哥哥的来信。当这份负累终于影响到自己心爱的女儿时,弟弟选择第一次给哥哥回信,并阻止了哥哥继续与自己联系的想法,选择换一环境重新开始中生活。 日本文化对于家族以及对后代的教育是极其看重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时常把这一句古语挂在嘴边,却实际行动甚少。在这一点上,还是需要学习日本文化的传承精神,对孩子的教育是义务是责任更是信念的传递。 《无光之海》在忧郁气质下,有些纯粹的爱情与亲情,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美好的情感,这情感含蓄也炙烈,深沉也浓郁。 终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寻求一个长久的陪伴。

  《无光之海》读后感(七):人人都孤独,却不孤立无助

  有些喜欢的文学都热衷于对人性和生命的不断探索,其中最常见的主题无外乎有:孤独、存在、情欲、死亡……其中日本作品的特色一目了然,喜好用平淡的言语带过不少人生重要的命题思索,好像润物细无声,然无声却有声,让你感觉万物在强烈生长,直接而汹涌澎湃。白石一文的文字如是,主题众多又指向一条直线,淡然舒缓的讲诉下,读来却倍感压抑,心绪难平。

  什么是孤独呢?

在人多的地方,我反而清楚的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街上有很多看上去关系融洽的几口之家或男女朋友,可把他们放进人流中一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曾真正拥有谁。

  故事中的花江说的这段话,最能凸显孤独的本质,有时不管是几个人在一起,你都不能得到安慰和幸福,被不明由来的空洞寂寞占据。

  常说,日光底下,并无新事。假设像笃子一样,希望自己沦入另外一个美好的世间,那里不被现实的残酷所打压,没有被黑暗笼罩着的长长的无法挣脱的阴影。好像那不会感到绝望和孤独,能看得到最美的光,这总是天真的自欺欺人。故而故事最后,白石一文硬生生的打碎了像笃子一样盲目理想主义者的幻想,“我相信,那片海一定没有光。”你只要活着,就无法脱离孤独,无法置身现实之外。

  本书是以高梨视角展开的,这个年过半百却独身的男子,一心事业功成名就,在公司可能陷入风波之际,他忽然思索起了人生;风光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孤独,对生活太多不明所以,莫名的自我厌弃。父亲失踪,母亲和妹妹笃子相继去世,妻子离开……还有他和美千代之间那混乱的各种关系,恩人、上司、情人、丈母娘,这自然是令人不齿的变态恋爱关系,但他更知道美千代和他之间的相互依赖早就超越迷恋程度,更多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支柱。随之,由高梨的淡淡叙述,带出来的几段情感,大多特殊情感关系,背离主流道德,妻子淳子和前男友的婚外情;妹妹笃子爱大二十岁有家庭的上司宇津井;花江与师傅龙凤斋的忘年恋……

  在常人看来,知道有这些感情的存在,但如若身边生活中真发生,总是意外的和觉得不齿的。而后,我们会思考,这样错综复杂的情爱关系,何以让人深深着迷?其实看过了不少故事和事实,也明白,感情是这世上最难以掌控的东西,又想这是一些人寻求新鲜和刺激的方式,以此来逃避自己的平常和孤独,要是遇到了真的爱情也正好完成了自己的灵魂需求。

  可是这样就能真正的逃开孤独吗?答案总是否定的,就像一句我喜欢的话,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但矛盾的是,人人都需和要其他人相互依附才能活下去。值得庆幸,也略感悲哀。

  也通常这个问题过后,会延伸出其他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为什么活着?在这本书里,高梨也充满了这般疑惑:多年之后,我们早就去了,所存在过的证据也会被消磨擦拭得一干二净,那为什么我们此时此刻还要如此拼命的活着呢?

  白石一文一边把“孤独本质”剥开展示得彻底,一边又极力证明生命支柱的重要性,如堀越夫妇的相互扶持,即便绝望也有人懂得……好歹,你人生的一些见证者,可以肯定你活着存在着。总有人,会成为你看得见的那束光,点亮内心的黑暗孤寂。

  在书的最后,高梨也试图去海里寻找生命的光亮,当沉入海底的那一刻,他却明了那是一片无光之海,那又怎样,人生孤独,不如解脱。而忽然的一声呐喊,拯救了他,似在安抚他的寂寞,在这人世间还有牵绊。

  生活是百无聊赖,但真正的接近死亡的时候,却有恐惧,又更多不舍?抛开孤独,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呢?可能是无解,也可以有无数答案。也许会突然想到爱你或你爱的人,你喜欢工作和东西……心底对他们生起了眷恋和依赖,尽管孤独恒久,却总有美好激起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那便是生命的支柱。可能,生活本身好像阅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一样,自然的,沉默的,孤独的。读到最后,你会感觉到人生不过如此,孤独,却不孤立无助。深呼一口气,即便是无光之海,又何必让自己陷进无尽沼泽?反正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要承担的那一份孤独与悲哀。

孤独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叫做人生。我们都乘着独木舟,在这条大河上随波逐流,全然不知自己驶向何处。

  在平静的叙事和回望下,却使人内心如遇惊涛骇浪一般,汹涌无比,再想到生活和未来,不免更加茫然失落。想到底,能有何种答案去解释人生的孤独和无意义呢?我们生来孤独,大多希望终究落空……思索了一路又回到原地。

穷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寻求一个长久的陪伴。

  不如,我们在接受孤独享受孤独的同时,也坚定要和孤独抗争到底,抓住生命之光。

  《无光之海》读后感(八):无光之海,汹涌澎湃

  看到《无光之海》这个书名,我突然想起了那位英年早逝的青年学者张晖——张晖生前出过一本文集,名字就叫《无声无光集》。张晖说:“我有时觉得这是个末法时代,可是你要好好做,把东西留下来,要相信会有人看得见,即便只是非常幽暗的光。”这是一个众声喧哗,故事众多的时代,酒却不够了。 我一直怀有一个偏见:抑郁症患者不是无欲无求,而是想要的太多,又得不到,所以就抑郁了。本书的男主角高梨修一郎就是个好例子:他在事业上很成功,可在感情方面的失败却像一个黑洞,不断吞噬着他的求生欲。机缘巧合之下,高梨结识了筒见花江。也许是在潜意识里感觉到花江和自己是一样的人,高梨多次主动与花江联系,试图抱团取暖。可是两个人在分别知悉对方隐秘的过往、抵达对方幽暗的内心之后,就会有耀眼的光辉产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生活的真相也许正如花江所言:“在人多的地方,我反而清楚地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街上有很多看上去关系融洽的几口之家或男女朋友,可是把他们放进人流中一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曾真正拥有谁。” 本书的作者白石一文是日本重要的中生代作家,他出生于文学世家,其父白石一郎也曾获得过直木奖。在我看来,白石一文的作品明显带有“内向派”的气质,虽然本书所表达的情绪更加复杂,但大体上仍可以看作是“内向派”的余波或者回响。“内向派”作家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变革社会现实,相反却企图超脱和逃避现实,把自己引入“非现实的世界”,使思想意识内向化。在本书结尾处反复出现的两种意象——“飞跃沧海的蝴蝶”和“金色的蛇”——又何尝不是高梨内心巨大波澜的投射。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你们能够体验到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呢?那该是对一切属于过去的事物的轻蔑,甚至连那些曾被指认为最快乐和最幸福的事情。……确实,人是一条被污染的河流,只有成为大海,才能纳百川而不受其污浊。现在,我教你们何谓超人:他就是这大海。”高梨临终时,想起了他的岳母、情人和包养者美千代,他依然满怀眷恋。有时候,大海的确没有光,但暗流始终在涌动,惊涛终归要澎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

  《无光之海》读后感(九):生命之海与乐园之蛇

  一直觉得看书就像和人见面,总要等到“时候恰好”才能凑在一起,听对方说点什么,议论、感慨,或仅仅是彼此相对,淡淡地、无声地笑一笑。有时我们称这际遇为“缘分”,实际上那或许和时间、空间或者说客观事物关系不大,那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所谓缘分,其实是一种意识问题,确切地说,是有关某种“意识苏醒”的问题。

  《无光之海》以男主人公高梨的视角和言语,讲了他与好多人的“缘分”,缘来则聚,缘尽则散,有时尽了不认为是尽,要追上去、撵上去、尽力伸手去拉扯,有时没尽的倒说是尽了,要回避,把和对方的故事埋起来,即便想起提起,也得赶紧将话题转过去,把它们藏在身后,用脊背狠狠抵住,好像这就能磨平、压碎、消失了。

  他真是讲了好多人,每次提起一个、说到即将关键的位置就停下来,让人心急,若是不在意这事儿,继续听下去,便会听到他飞快而又突兀地转换话题,看似疏离、却忙不迭地谈起自己,那夹杂着悔恨、懊恼和一丝丝恨意的叙述,又到了快要说到某一事件关键处的时候,停下来,扯扯天气、扯扯现实出现的问题——

  这种叙述方式,正好完全体现了高梨的性格,诚如他自己所说,“脆弱、愚蠢、无法给别人带来任何幸福”,这是他自己的评价,当然,就我这个读者来看,脆弱是有的,心肠热、有责任感、老实也有,这份沉默和老实算不算愚蠢呢?我不知道,但说到“无法给人带来任何幸福”……通篇看下来,高梨或许认为最不幸的人,其实是他自己。

  单看高梨,确实挺倒霉的,原生家庭连续遭遇一连串的不幸,被人带着报偿心理资助扶持,到头来却好似一枚任由挪动、不能自已的棋子,一心想帮助的,不是不被理解便是无能为力,一心想要逃开的,却始终被牢牢地套在原地,就算如此也不能坦然地朝谁表露这份不幸,毕竟在这不幸的外力袭击的同时,内里的良心也在受着折磨:这内外夹击的痛苦,怕是换到谁身上,都会失眠的吧。

  所以他需要那只水瓮,并因此产生了和女推销员的缘分。据说水瓮的材质里含有蛇血,女推销员解释说大概是因为蛇是生命力的象征,高梨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说法,到了后来,当他回到原乡,看见钟点旅店的名字由“double angle”改做“海蛇”,而后发现生父的咖啡馆取名叫做“乐园的树”,这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却激起了他的联想,就像他反复想起妹妹去潜水前说过的话,那兀自泛光的泳池里的水,“这难道有什么意味吗?”

  和其他很多时候一样,高梨总是不断地在从女推销员身上、女推销员的姥姥身上、其他很多旁人身上找联想,那宛如他非要帮助女推销员的做法一样,有种非要和什么扯上关系的强迫性,有时他清楚这种强迫性,有时在叙述中出现了不自觉的比对和照应,就好比一个溺水的人想要抓住漂过的木板:总要找到一种可以解释生命和生活目的的东西,比如那自行放光的水——

  我按照他的思路去想,以为那泛光的水或许代表生命的源头,“活着”本身就存有一种光明,与生俱来,不请自来,足以让人在黑暗的探寻和跋涉中获取希望,在绝望之中恢复元气,可若是非要去找,非要探寻那其中确切的成分,则怕是要淹死在无边的迷茫之中。

  是不是这样呢?高梨没有明确地回答,他只是在寻找当中,逐渐从别人的故事里发现了另一件事:原来大家每个人都有痛苦的过去、有些甚至现在仍处于痛苦里,也许在这世间生存的每个物种,就算是必须抵御天敌的蛇,没一个是轻松的、没一个是完全合乎自我心意的,大家都努力在生命的水池里翻腾,许多人打算沿着那束光而去,有人被恰巧被喊住而暂停、有人早已无限地游走,谁也不比谁好过到哪儿去,这种翻腾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可为什么其他人看着就很平静,到了自己这里,心就“要被撕裂”、人就“一刻都耗不下去”了呢?

  这让人又一次和高梨一样,联想起从“double angel”到“海蛇”,从“乐园树”到人间的关系,顺着他的思路,猜测他认定的意义:那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创世纪》里说亚当和夏娃被上帝安置在伊甸园,开开心心每一天,结果园子里有条蛇,引诱夏娃吃了智慧果,紧接着亚当也吃了,于是他们的眼睛就亮了,就“知道善恶”了。

  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好坏?什么是快乐、什么又是无法忍受的煎熬与痛苦?关于这件事,我想之前很多大哲都讨论过了,大概这智慧果的产物,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因为有了“我”的意识,所以有了“我的判断”,也就有了从我出发的喜怒悲欢,于是诞生生命的海不再是简单的繁衍与生存的栖息地,那微微一点从生命力出发的光亮,也不能自行修复我们的心,让它无所畏惧地活下去、无所禁忌与顾虑地生存下去:因为人不再是活着、得到就能被满足的简单生物,纵使时光可以“修复”一切,很多感受与画面还是藏在我们心底,“到底意难平”。

  而更令人沉默的是,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总是因为谁的欲望和"无知"(好奇),欲望、“无知”、“自作自受”是《创世纪》里夏娃和亚当的遭遇,在《无光之海》中的人,除了宇崎和淳子,大多是在被迫承受无可抗拒的命运,“就那样稀里糊涂、无法抗拒地被带到了某一境地”:

  让饱有自我意识和感受的人类,一次次对抗突如其来、不可抗拒的命运,无论怎样呼救和挣扎,都无法挽回被逐渐吞没的结果,被感情、被压力、被生活、被生命……一次次不光要应对境况,更要应对境况下的我们的心,这便是每个人都无法坦然,每个人都无从倾诉,以为谁也不会理解、其实大多心知肚明的境遇,是我们看似独自前行、却殊途同归的路。

  也是我们总想寻找那片海之光的原因。

  《无光之海》读后感(十):无法充填的孤独黑洞

  一. “我觉得我一定能够看到水中的生命之光。” 三十八年前,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高梨笃子在自家附近的岔路口被车撞倒。只有八岁的身体在半年内接受了两次手术才康复,却在右腿留下了后遗症,走路永远都有些跛脚。 肇事方赔偿了一大笔钱,使得贫困的家庭有了生存下去的资本。出于复健的考虑,笃子加入了游泳队,接受专业训练,表现出色。她虽然样貌普通,但好在为人开朗、做事又努力,身边总是有一大帮朋友,念高中之后也从来不缺男朋友。 大专毕业后,二十一岁的笃子被大型贸易公司录用。自己的人生走向正规,哥哥高梨修一郎也升职为主管,本以为一切都朝着励志向走的时候,笃子却在巴厘岛潜泳时自杀身亡。在去巴厘岛之前,她对哥哥说: “我有时候觉得,水跟光根本就是一体的。就像在水中全身都被光线包裹住那样,每次一有这种感觉,我就希望永远留在水里,不想再出来了。” 二. “任何人心底都有一个洞,那里一定吹着寂寞的风。” 一九九八年的冬天,高中只上了半年就辍学的筒见花江离家出走,十六岁的她在商场里遇到了购物专家一条龙凤斋。那时候的花江就是一个叛逆的小太妹,怎么看都不像是正经人家的小孩。 花江为了让年龄都能当她老爸的龙凤斋收她为徒,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回报。即便如此,在购物专家这个行当里,师傅也不会直接教她本事的。有人卖气势、有人卖搞笑、有主打催泪的卖感动、也有现身说法的卖苦涩,而天赋过人的花江则是靠卖热诚闯出了天地。 用爱和热情卖产品的花江给德本产业总经理高梨修一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的一次邂逅让高梨对这个三十二岁还仍单身的女士有了更加深入的接触和了解。 花江的父亲和外婆的身后事都是龙凤斋替她操办的,即便有了高梨的相助,遇到重大的变故时她还是会回到龙凤斋的身边,所以也很难说花江对师傅的感情到底是痛恨还是依赖。在一次小酌后,她对高梨说: “在人多的地方,我反而清楚地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曾真正拥有谁。这份工作干久了,就特别能看清人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孤独。” 三. “我们一起去死吧。” 十年前,二十一岁的大学生堀越武史残忍的将对门的女性杀害分尸。女性的头被放置到公园的秋千上,手臂与腿部被插在沙坑里,剩下的躯干被分解后藏到位于东京北区公寓内的冰柜里。 武史的案件对堀越家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儿子入狱后,堀越夫妇经营的电器商店当即关业,变卖了店铺和住宅的土地和房产用来赔偿被害人家属。大女儿真奈美和二女儿小百合在案发后也相继辞职,将户口迁出,改名换姓,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堀越夫妇也从滋贺搬到了东京的德本产业员工宿舍当起了管理员。他们内心担负着儿子罪行的谴责,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每当想起被儿子害死的女孩时,就不禁会想到代替儿子以死谢罪。一口菜一口酒,堀越对高梨说: “要是没有老伴在身边,我恐怕早就去死了,或者脑筋不正常了。她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活下去的支柱。”“任何个体的生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每一个单独的生命,唯有在另一些生命的支撑下,方才得以在人世间存活。” 四. “当那个瞬间翩然降临,或许我们也能够奇迹般地重新打造自己的人生。” 高梨修一郎在妹妹出车祸那一年才十一岁。父亲带着年轻女员工人间蒸发,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苦不堪言。母亲靠着妹妹出事获得的慰问金开了“万福”小饭馆,勉强度日。岁月静好,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温暖的季节了。 人有旦夕祸福,母亲诊断出胃癌离世时高梨十六岁。没有了经济来源,好在肇事司机的妻子德本美千代遵守丈夫的遗言,要照顾他们一辈子。高梨在美千代的接济下顺利的完成学业,顺理成章地到德本产业工作。 德本产业的第二代掌门人美千代很有能力。说不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高梨为美千代所痴迷、倾倒、崇拜,也毫无悬念地在美千代的引诱下和她发生了关系。不仅如此,为了拆散女儿的姻缘,美千代竟让自己的小情人高梨娶了女儿淳子。 婚后的高梨从来没想到妻子也会为自己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最后得知就连儿子舜一也非自己亲生。更加悲催的是得知喜当爹后他就再也雄风不振,彻底硬不起来了。作为德本产业的第三代掌门人,他从自己和别人的人生中发现: “孤独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叫做人生。我们都乘着独木舟,在这条大河上随波逐流,全然不知自己驶向何处。” 五. “这周遭的世界本身就是万般罪孽的根源。” 和《百年孤独》中命中注定的家族式孤独不同,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无力改变的时代性孤独也不一样,《无光之海》更像是探寻个人内心世界的孤独,那是一份不能展示给别人看的秘密,也是一抹心底挥之不去的绝望与孤独。 故事的男主高梨在别人的眼中是风光无限的企业家老总,可是他却非常厌恶这个脆弱、愚蠢、无法给任何人带来幸福的自己,他偶尔也会想到这周遭的世界本身就是万般罪孽的根源,自己不过是这个丑恶世界微不足道的牺牲者之一。 资本的罪恶,银行家的吃人不吐骨头,富二代的为所欲为,为情所困的男男女女都让高梨痛苦不已。“被孤独销蚀得体无完肤,找寻能够称为彼此生命支柱的对象,把某个人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玩弄别人,又被别人玩弄。” 妹妹自杀是因为卷入了和五十岁的部门总监宇津井的婚外情无法自拔;小百合自杀是因为从小就遭到哥哥堀越武史的性侵害迟迟走不出阴影;高梨好奇花江的过往,也是因为他在不知不觉间将她和自己的情况重合到了一起。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杀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就我浅薄的认知,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都是自杀身亡,太宰治更是自杀了五次。人人生来孤独,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会体会的更加深刻呢? 故事的最后,高梨鬼使神差地寻着黄色蝴蝶朝冰冷的水中走去,他思考着妹妹临别前的话、回想着堀越夫妇讲的见闻,可当他即将踩空那一脚时,突然听到了有人呼唤自己。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花江,但我希望是。 就像当年美千代对他说的,“你要替小笃好好活下去,你要长命百岁,好好见证那孩子没机会看到的未来,然后,总有一天你们重新相聚,你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统统讲给她听。”正是这句话,把他牢牢地拴在了这个世界上。 或许穷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寻求一个长久的陪伴,来填补永远也无法填满的孤独黑洞,好让自己有个理由在这个充满万般罪孽的世界里继续苟活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