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寒鸦行动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寒鸦行动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6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寒鸦行动读后感精选10篇

  《寒鸦行动》是一本由【英】肯·福莱特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寒鸦行动》读后感(一):关于女子传奇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1944年,盟军即将展开大反攻,英国人民却依然活在纳粹的阴影之下,整个国家存亡未决。这就是英国著名作家肯•福莱特的小说《寒鸦行动》的背景,他以生动紧凑的文风描绘了“寒鸦”行动从筹备组织实际行动的惊心动魄。小说本生虽然多有夸张和不真实,但是故事可谓非常精彩,是难得的谍战佳作。

  整个行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行动还没开始,就被敌人知道了行动的各种情报。小队负责人弗立克就是在这么一种随时走向死亡的情况下,带领自己的女子小分队完成了这个基本百分百失败任务。小分队清一色的女子,来自各行各业,她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心历,却有着同样的信仰信念,在战争环境坚强前进,她们是无名的战争英雄

  每一次看二战的书,只要是纳粹的,都会被他们再次刷新三观手段残忍和毒辣,一次次的见证了防抗者的无畏坚定,为了保护战友保护国家的付出

  再说说弗立克,我是真的很欣赏这样一位女子,她粗狂却坚韧,面对如此艰难的任务依旧坚信胜利胆大心细的完成它,最后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真是福莱特太仁慈了。(为了不剧透就不描写行动细节了)。

  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外国人人们真是太难记了,每次看都会在前段迷糊好久······

  《寒鸦行动》读后感(二):谁也不是生来就想当反派的

  如果不是顾虑要第二天要上班,这本《寒鸦行动》我还真想一个通宵给读完。

  肯叔说:“我敬佩那些用文字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被称为“英国金庸”的他,走的是降龙十八掌路线,不带花招,稳扎稳打,刚猛无比。

  《寒鸦行动》的故事取材于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一个真实背景下的虚构故事。为确保诺曼底登陆的成功,盟军打算毁掉位于巴黎圣-塞西勒教堂的一个电话交换站,第一次行动失败之后,多年从事谍报工作的费利西蒂·克拉莱特(弗立克)提议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的计划是由清一色的女子队伍冒充清洁员混入电话交换站,但没有现成的人员可以参与行动,于是,她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符合条件的人员并进行训练然后行动——从第一次行动到整个故事结束共历时10天(即1944年5月28日到6月6日)。

  这便是“寒鸦行动”。尽管故事的结局是已知的——行动必须得成功啊,否则,影响了诺曼底登陆,肯叔要如何改写历史?但时间如此紧凑,“寒鸦”的队员们又是五花八门(散漫的贵族、爱幻想的小女生脾气暴躁的杀人犯、擅长撬保险柜的小偷、还有个很特殊的“女人”),加之作者如同美剧一般的双线叙事敌我双方镜头不断切换(几乎都是在最关键时刻停顿下来写另一边),整个故事显得张力十足、引人入胜,腰封上的那句“总是一不小心就读了一个通宵”虽然略有夸张,但不无可能。

  何况,“女特工”本身就是个噱头——老司机,你懂的。

  但是,讲真,读完全书,最吸引我的,还真不是这伙“寒鸦”美女们,而是书中最大的反派,那就介绍介绍他吧。

  姓名:迪特尔·法兰克·沃尔夫冈

  年龄:40岁(1904年6月3日生于科隆)

  毕业院校:柏林洪堡大学及科因警校

  主要社会关系父亲是一名音乐教授妻子沃特劳德·洛薇,生有一子(鲁迪)一女(玛格丽特)。除沃特劳德在最后露面外,上述人物均未在故事中出场,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日那天给他写了信,陪伴左右的是情人斯蒂芬妮。

  座驾:天蓝色希斯巴诺-苏莎68-比斯(顺便说一句,故事中作者让角色使用了那个时代里的好几款经典车)

  特长:隆美尔座下的审讯高手,残忍的施行者

  书中写到了他的好几次“审讯”,让人瞠目结舌不寒而栗

  第一次审讯的是首次袭击教堂失败被抓的抵抗组织成员加斯东(年老的退休采矿工)和贝特朗(十七岁的男孩),盖世太保们没能从他们口中掏出任何消息,迪特尔故意让加斯东“无意间”听到贝特朗遭受严刑的惨叫声……结果,加斯东的防线彻底崩溃了。

  从加斯东那里,迪特尔知道了特工们到了巴黎都要和珍妮·蕾玛斯小姐接头,于是,他的第二次“审讯”开始了。他把这个温文尔雅淑女带到了最繁忙办公室,向所有办公人员介绍蕾玛斯,要求大家对她友善客气,并给蕾玛斯准备午餐、水和咖啡,在所有人都莫名其妙时候,他亮出了底牌——不让蕾玛斯上厕所(太损了!)……“比爆裂的膀胱更糟糕的是她就要在这些彬彬有礼穿着考究的工作人员面前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对一位高尚的老妇人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噩梦”。他如愿得到了想要的接头地点和暗号。

  利用从蕾玛斯那里弄来的地点和暗号,迪特尔让自己的情人假扮蕾玛斯,布置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陷阱,如果遇上的不是猪一样队友(那些盖世太保们)和狐狸一样的对手,“寒鸦”们的行动是否能成功还真难说。

  在诱捕弗立克失败后,迪特尔逮到了弗立克的丈夫米歇尔和他的情人吉尔贝塔,他的第三次“审讯”开始了。这一次,他先让米歇尔抄写《包法利夫人》的第九章,然后,他把米歇尔的这份手稿中的一张撕开,留下了一部分句子,再单独让吉尔贝塔看。于是悲剧了——在吉尔贝塔的眼中,那些句子成了米歇尔给妻子深情告白情书(作者书中全文罗列,限于篇幅,此处省略,顺便感个慨:读书多的人真可怕,迪特尔如此,肯叔亦如此)……在貌似安慰的聊天中,迪特尔顺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第四次审讯的是他抓到的两只“寒鸦”:戴安娜和莫德。和第一次差不多,当他通过细致入微观察与推测发现两人的同性恋关系后,便当着戴安娜的面以残忍的手段折磨莫德——幸好,这两只寒鸦并不清楚真正的行动计划,反而误导了他。故事即将结束时,他用同样的方法招待米歇尔和吉尔贝塔,从米歇尔口中问出了信息

  从几次审讯中,完全可以看出,这几乎就是一个高智商而又残忍、邪恶阴险极致的大反派。

  可是,这就是完整的他吗?

  先来看看他的公寓里摆放着的珍爱之物吧:罗丹雕塑的手,德加的芭蕾舞女穿舞鞋粉彩画,第一版珍藏本的《基督山伯爵》,施坦威小型三角钢琴……似乎艺术品味不赖。

  在教堂里抓人的时候,他觉得“在这个千百年来一直庇护人类圣洁之地捉拿间谍,让他感到很不舒服”;看到被审讯的对象,他会回忆起“这个姑娘昨天推着自行车出现在过道上的样子实在是一幅充满健康活力画面”。

  每次审讯开始前,他都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他需要彻头彻尾的铁石心肠心机策略,不能让自己为即将施加给别人的肉体精神痛苦所触动”;每次审讯结束后,他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头疼,一个小时之后就会变成瞎子,需要依赖吗啡减轻痛苦。

  那个一直跟随着他的情人斯蒂芬妮,他完全可以用霸占的方式得到,然而却征服了她的心,危难时候他本能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她,她甚至愿意为了他做一切事情。当迪特尔请求她冒充蕾玛斯的时候,这一段对话堪称经典:

  “这对你重要吗?”

  “这对战争很重要。”

  “我不管什么战争。”

  “这对我也很重要。”

  “那我答应。”

  直到故事的最后,在意识的即将要失去她的时候,他终于在电话里对她说出“我也爱你”,只是,他再也无法用手温暖她的脸。

  如果没有这个身份,他会是个怎样的人?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依稀看见,他坐在自己的施坦威小型三角钢琴前,弹奏着那首爵士名曲《是否老实》的散漫变奏:

  没有人倾诉,只有我自己……

  《寒鸦行动》读后感(三):寒鸦行动书评

  翻开了《寒鸦行动》,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仿佛也随着主角们一起经历战争的惊心动魄!短短十天,但是非激动人心!!!

  《寒鸦行动》这本书是当代大师级历史悬疑作家、爱伦坡最佳小说奖获得者肯•福莱特,继《风暴岛》之后,再一次细节性地展现世界大战的真实历程,呈现了战火纷飞的过去,为沉寂多年的间谍小说开启了新的时代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秘密设立了一个新的情报组织——特别行动处,这是一支清一色的女子部队。这群勇敢出色的女特工在整个欧洲展开了激烈的抗德游击行动。高级特工弗立克是特别行动处的重要成员,也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间谍。在一次破坏任务中,由于情报有误,弗立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带领的队伍全军覆没。时间紧迫,盟军的反攻日益逼近,她必须在一周之内再次深入敌后,捣毁德军的电话通讯枢纽,斩断柏林、巴黎、诺曼底所有纳粹分子联系。于是,一群身份各异又毫无特工经验女性聚集在弗立克身边:散漫的贵族、分不清幻想和现实的小妖精、脾气暴虐的吉卜赛杀人犯、擅长撬保险柜的小偷、异装癖同性恋……她们临时集结成代号为“寒鸦”的小队,踏上了有去无回征途。然而,本该绝密的行动计划却让一位嗜血成性的纳粹军官获悉,他通过高超又残忍的审讯技巧,从俘虏口中套出了大量情报。他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寒鸦们的到来……

  肯•福莱特的小说都有史实根据,就像新闻记录一样,犀利、精密而准确,据说,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还能保证文学性,文字干脆利落,绝不炫耀辞藻,以最精简的笔墨烘托出最紧张刺激氛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在他笔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体会宏大历史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小说自身的强大魅力。当我看到最后时,知道只回来了两个人,我实在忍不住,开始泪流满面。为了保家卫国,她们都是英雄……

  《寒鸦行动》读后感(四):《寒鸦行动》读后感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其中的情节吸引了。

  书中的女主角弗立克是一个非常独立、坚韧、敏感而又聪明的女人,与纳粹军官迪特尔的暗中较量,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迪特尔的狡猾冷酷、阴险之中,通过迪特尔,再来看弗立克,弗立克的聪明和才干更是显山露水地展现出来了。反派人物德军少校迪特尔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他有非常敏锐直觉,他的审讯从来都不是从肉体上摧毁敌人的,而是从精神上,他总是能很好的找到切入口,但最终还是死在了费利克的手上。战争中的爱是那么的难,迪特尔的法国情人施蒂芬妮是爱的那么的卑微,她可以为迪特尔做任何事,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当费立克毫不犹豫的开枪打死斯蒂芬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出特工的残酷

  我感觉最出彩的是第一次进攻城堡场面。因为战争没有那么的幸运,更多的是残酷,而后来的迪特尔抓捕弗立克的过程,作者为弗立克开了金手指,一张布下的天罗地网却让弗立克提前感知到并立刻做出调整,让人一开始很庆幸,后来却感觉不可思议

  弗立克和丈夫米歇尔、保罗之间的情感特别符合外国人的情感价值,而米歇尔的身亡也为弗立克解决新婚姻的障碍。米歇尔的多情既毁了十几岁女孩,也毁了自己,但却成全了弗立克。书中的鲁比更是傲娇的可以,从狱中的杀人犯到英雄的转变,不屈和自信是一把钥匙。我相信,女性都能从弗立克和鲁比身上看到希望。

  《寒鸦行动》读后感(五):寒鸦之光

  寒鸦的这种谍战感觉在凛冬中已经体验过一次了,但这个故事更加专注、纯粹

  读客把肯叔说成了是通宵大师,其实我感觉自己读他的书并不是真的特别上瘾,不是那种可卡因,而是一种慢性中毒,像大麻。

  阿城说过,写作有两种,一种是拿自己开膛,五脏六腑都掏出来,热气腾腾的让你看。另一种是拿出自己的肠子来,只切一小段。作料什么的都加上,刀工也好。可我觉得肯叔都不是这样,他掏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他写的是历史,市场上卖的大白菜,而他靠的是自己的厨艺、手段,把平常材料做成珍馐。他唯一掺在作品里的东西就是自己对历史的敬重,对历史人物的敬重,让人们在读好看的历史悬疑的时候知道有那么值得尊敬的一群人不顾生命奋斗过。

  小说本身可以说基本上是很完美了,各种历史细节,人物塑造,心理斗争。其实作为悬疑来说并没有那么强的悬疑感。但是你仍然可以在特工和纳粹的斗争中感觉到一种窒息感,压迫感,为有些人的愚蠢行为愤怒,为识破敌人的诡计而欢喜。真的是让读者感觉到了小说里的氛围。这才是大师的作品,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有的人写东西,是自己看着顺眼了,可能也迎合了别人的感觉,这样写东西注定会有人不喜欢的。但是肯叔这种写法,注定要俘获众多读者的心。

  并不想讨论寒鸦里的剧情了,没有什么好说的,绝对的正能量,也有对历史不公、权势的嘲讽,更多的是在细节里体现的那种宽容的人性,让人为之动容。没有细节,没有小说,可以说肯叔这道菜汤汤水水都有了,好的小说让生活更愉快。

  阅读快乐。

  《寒鸦行动》读后感(六):颤栗黑夜中独行

  作为肯·福莱特的新晋粉丝,肯叔的世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巨人的陨落》,第二部《世界的凛冬》。虽然第三部《永恒的边缘》还未入手,但我还是很期待的。毕竟肯叔可是被誉为“通宵小说家”,最经典的那句话就是,平均3个通宵读完。之前看那两部真的是看了很入迷,虽然没有通宵看完,但是看完过后也是回味无穷。而《寒鸦行动》又是不一样的风格,世纪三部曲是有历史主线的发展,而《寒鸦行动》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发生的一段事件。

  这本书的封面很有特色,一只乌鸦站在似树的人的肋骨之上。而且封面上的一句话“一天中无限黑暗的时刻,正是无比接近光明的时刻,人生也如此”,让我想起某个历史人物所说过的类似的话。

  书中讲述二战期间,丘吉尔秘密设立了一个新的由女子构成的情报组织——特别行动处。女特工们在整个欧洲展开了激烈的抗德游击行动。在一次破坏任务中,由于情报有误,高级特工弗立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带领的队伍全军覆没。时间紧迫,盟军的反攻日益逼近,她必须在一周之内再次深入敌后,捣毁德军的电话通讯枢纽,斩断柏林、巴黎、诺曼底所有纳粹分子的联系。

  他们成立代号为“寒鸦”的临时行动小组,身份各异又毫无特工经验的女性聚集在弗立克身边。这群文化水平和社会背景不同的没有经验的人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管是多么困难危险的行动,弗立克都能带领大家完成任务。

  虽然这个秘密成立的特别行动组织被纳粹分子知晓,企图用手段摧毁这个行动小组。不过最后还是成功摧毁纳粹的阴谋。

  应了那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女子也能造出一番大事业。

  《寒鸦行动》读后感(七):人性的闪光点

  不得不说,肯叔又讲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悬疑故事,熬了两天夜,终于把《寒鸦行动》看完了,在此不得不为它的书封打一次call“总是一不小心就读了一个通宵”! 战争来临之际,不分男女老少,都必将卷入战争,为自己所在那方争取胜利。难道不是吗?书中的“寒鸦”,不远千里奔波到他国,尽所能为夺取战争胜利做出牺牲与奉献。“寒鸦”干的漂亮,然而这其中更吸引我的是“同情者”的做法。如,“中产者”蕾玛斯女士,愿意为了那些特工们传递信息。 “为我祈祷” “我为和平祈祷” 她在她的国度上帮助着敌对国家的特工,掩护他们,她又何尝想“背叛国家”?一切都是人性的选择,她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方。当她被捕后,被逼供,仍努力坚持,直到坚持不住,不得已透露了接头暗号,以及组织信息。 “蕾玛斯小姐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迪特尔很清楚这一点。比爆裂的膀胱更糟糕的是她就要在这些彬彬有礼的,穿着考究的工作人员面前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对一位高尚的老妇人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噩梦。” 一个从未受过任何特工训练的人,蕾玛斯小姐在那样尴尬的情况下坚持了不短时间。抓捕他的迪特尔也是对她表示由衷地敬佩。战争无情人有情,或许在战争中,人类闪现着微弱的善良光芒才更加弥足珍贵吧。

  《寒鸦行动》读后感(八):致敬战争中的每个人

  《寒鸦行动》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间谍特工题材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突出弗立克,这位代号“寒鸦”行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和领导人。机警果断、敏锐国人的她一次次躲过危机,化险为夷,在众人的帮助下,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行动。

  队伍中清一色女性,都是弗立克逐个寻找,一一说服的。她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娇惯的大小姐、特工选拔的淘汰者、甚至是曾经的罪犯。这样凑起来的团队必定是矛盾重重,争执不断。成员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很不一样,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硝烟四起、流离失所、亲人难聚的时候。但她们终究是成功了,在正经的大目标前,其他的矛盾都是放在一旁的。

  感情戏是小说的必备。米歇尔、弗立克和保罗三人、以及三人之外的人,关系复杂。可以说是特定时代下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米歇尔的翩翩风雅、保罗的成熟稳重。弗立克最终的选择也许是最适合的,毕竟弗立克本人也是如此机警敏捷。队伍成员之间也有感情,看这本小说时,我无法分辨这是因为战争而寂寞产生的所谓的爱,还是在战争中真正的彼此珍惜,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战争每天都发生着,那么爱也是可以每天都发生的。

  战争确实可怕的。一旦爆发,它不是某个人的,也不只是军人的,它是所有人的。军人以职责介入战争,而我们所有人则以危险和悲伤被迫加入,无论是类似纳粹的邪恶一方,还是正义一方。

  这本书也是为众多在战争中奉献,甘愿深入敌后,冒着莫大的风险,努力的为战争和正义的胜利而牺牲或未牺牲的伟大女性们。

  《寒鸦行动》读后感(九):战争艺术的牺牲品

  战争艺术的牺牲品

  话说,读客将大师级作者肯福莱特的作品签下来后,就不断强奶肯叔的作品,从去年下半年的世纪三部曲开始至今,肯叔的悬疑’套装已经为了给我们这些入坑的读者出版啦。

  平心而论,肯叔的历史功底是他所有作品的核心,几乎所有书籍都极其贴近历史史实。当然,这是发生在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的史实,这无疑是诸多战争题材故事中最恢宏的篇章,二战这段时期,是时间点最贴近我们的一次战争,我们都知道战争会带来生灵涂炭,让美丽的城市成为废墟,让失去亲人的人们陷入绝望,同时,战争涉及到的国家也在不断发展军队,扩充军事装备,当然,在准备战争的时候,同样也会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到战事中,例如间谍的组织。

  谍战片我们都有看过,像007或者是碟中谍那种几人的小队,用着几人的小队,用着高科技的设备,置身于敌后,处在最危险的地方,根据不同情况变化来更改计划,用超出常人的坚韧和毅力来充分完成任务。

  本书也一样,但不同的有亮点,第一是这只寒鸦小队的队员全是女人,其次是除了队长外,剩下的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是在任务开始前临时安排成特工这个身份的。所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的临时特工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断涌现。

  战争终归是战争,残酷的一面也通过特工小队的任务过程中不断展现出来,这种危险不是那种导弹炸到兵营中使很多的士兵牺牲的危险,而是小队中每个特征鲜明,有血有肉的主要人物在极危险的状况里生或死的那一瞬间。

  战争,我们从肯叔的笔下看到了多样性。

  《寒鸦行动》读后感(十):不同战场,同样的战斗

  《寒鸦行动》的故事取材于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一个真实背景下的虚构故事。为确保诺曼底登陆的成功,盟军打算毁掉位于巴黎圣-塞西勒教堂的一个电话交换站,第一次行动失败之后,多年从事谍报工作的费利西蒂·克拉莱特(弗立克)提议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的计划是由清一色的女子队伍冒充清洁员混入电话交换站,但没有现成的人员可以参与行动,于是,她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符合条件的人员并进行训练然后行动——从第一次行动到整个故事结束共历时10天(即1944年5月28日到6月6日)。

  quot;Exactly fifty women were sent into France as secret agents by the 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Of those, thirty-six survived the war. The other fourteen gave their lives.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all of them."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行动处将整整五十名女特工送入法国从事秘密活动。其中三十六人经历战争后幸存,其他人则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书献给所有这些勇敢的女性。”

  这是肯•福莱特在书前的一段话。姑且认为是作者想让我们读者换换口味吧,毕竟他自己也说过——很多作家只写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写每一页都在清晰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二战,特工,女性。当作者笔触的焦点落到女特工时,他无疑又再竭力为读者展现一些新鲜的东西,那些未曾成为历史焦点的存在,那些人与事。当然,作为当代重要的畅销作家,他必须思考并试图用他的文字呈现这些基本的东西。但《寒鸦行动》无疑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别样的关注点——十个难眠的夜晚。

  在12.13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写这篇书评,不由得想到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寒鸦行动》中,数名女性,或为了刺激、或为了复仇、或为了崇高的理想,选择站在盟军一方,从各色人生中走出,成为一名可能不够合格却足够出色的战士。而《金陵》中的风尘女子也是一样,她们的生活中原本只有脂与粉、酒与歌,只是枪与火、血与刀突然降临,她们挣扎过后依然扛起了作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1937年与1944年,相隔7年。一个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一个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尾声。如果那13名女子能都活下来与弗立克相遇,一定会惺惺相惜,痛饮一杯吧。

  日本侵略者与德国纳粹,是迄今为止这世界上最可怕的魔鬼。他们的对面,是一群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女子(除了弗立克)。可正是这群柔弱的女子,在错误的伟大时代,做出了正确的伟大抉择。

  《老子》中有这么一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在老子的世界观里,往往是女性,往往是弱者,才蕴藏着更加澎湃的力量和更加坚定的姿态。

  特工小组的姑娘们平日的生活中,有的除了打猎无所事事,有的受困囹圄,有的混迹酒吧夜场……活得没有目标,没有自我。 我所理解的《寒鸦行动》,是她们之前是暗淡的乌鸦,却在最黑暗的寒夜里选择了燃烧,选择了涅槃。

  一缕飞火流光在深寒大幕里一掠而过,却让等待光明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