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下去的理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下去的理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7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下去的理由》经典读后感10篇

  《活下去的理由》是一本由[英] 马特·海格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一):一本看吐了的书,抑郁症原来这么痛苦

  平时看书喜欢代入,这样会感觉体验深刻,然而这个习惯用在读这本书上,真是太痛苦了。不过这也许正是这本书的意义之一,它试着让正常人能够了解抑郁症,并尝试让你体会他们的痛苦(的万分之一)。

  这本书有点像日记,就是作者真实记录自己走出抑郁过程中的经历心理状态。前半部分他的抑郁症比较严重时候,那些描写读得人抓心挠肝,我自己需要古怪姿势用力掐腰才能缓冲这种难受劲儿。作者无时无刻都在形容他自己如何痛苦,而且描写的还比较具体

  比如,头脑难受的感觉:

一秒钟后,我的头脑里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后脑勺靠近脖子地方,也就是小脑的部位,出现了某种生理活动强烈的脉动、颤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还带有刺痛感

  比如,莫名的恐惧

我记得坐在汽车后座,巨大的恐惧快要将我吞噬,我想站起来,头触到车顶,我想爬出自己的身体,想挣脱我的皮肤,我的脑海中天旋地转。要是一片药能让我免除那种恐惧就好了,我会吃的。

  比如,抑郁加焦虑

你身陷的沼泽中还会出现漩涡。泥水中的怪物像变异的鳄鱼一样以最快速度不停游动。你一刻都不能放松,每一秒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你绝望地试图浮出水面呼吸空气

  比如,那种想哭的绝望:

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残酷的、一刻不停的自我折磨,那感觉就像我眼见着周围到处都是冰块,却只能将自己的手放在滚烫的炉子上。这种永远找不到精神安宁的感觉令我筋疲力尽。这种每个积极念头胎死腹中的感觉令我痛不欲生

  本身他就是写抑郁,这就已经是一种明示了,内容又这样的具体,而且还很密集阅读的时候,你就仿佛是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里面容扭曲,龇牙咧嘴,被痛苦折磨。这个难受的过程,不是一会儿,你阅读前半本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这样。而你清楚明白地知道,作者所经历的时间更长,且痛苦的程度比你感知到的更深。这些意识混杂着我的体验,元旦那天在家里我看书看得干呕了起来,后来还是直接吐了!

  作者说太阳躲进云里,这种天气细微变化就能让他像死了朋友一样难受。而从房间走到户外,就可以让他充满了未知惊恐。抑郁症把所有体验都放大了,尤其是这种痛苦的体验。

  最让我难受想哭的是这一部分:有一次,作者一个人从家里去几百米之外的商店牛奶和酵母酱。这件事听上去是不是超简单正常来说五岁的孩子都可以做得到,但抑郁症的时候,作者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并且非常疯狂事情。因为看到商店的牌子,他就感受到了深深不安,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他需要鼓励自己,就像在冒很大的风险那样。在整个过程中,巨大的悲伤和恐惧还有疼痛在吞噬他。他在书里写道:

脑海里的图像,堪比恐怖片。头后部的针刺感,蔓延到整个头部。发麻的手和胳膊。被掏空的感觉,解体的感觉,孤魂野鬼的感觉。呼吸困难。空气变得稀薄。控制呼吸节奏需要很大的专注度。

  上面这段文字,不是在描写探险,也不是上战场,仅仅是从家里去往几百米之外的商店时,作者的感觉。所以,抑郁症这种病就是这么可怕。我在没有看书的时候,是完全想不到情况竟然是这样的。换句话说,抑郁症患者不是软弱,不是简单的心理低潮,他其实是在被一种一般人很难想象的精神疾病折磨!

  不过好在作者经过吃药以及家人陪伴,逐渐地好了起来。对抗抑郁本身,也使他变得强大。就像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评价丘吉尔说,不是因为丘吉尔“克服了”抑郁症才成为杰出战争领袖,而是对抗抑郁症的经历成就了他。

  一个从死神那里走回来的前抑郁症患者,实实在在地分享他的经历,我想它一定会给正在遭受折磨的人以某种安慰吧,他那种对抗黑暗的过程散发着惊人力量

  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节内容特别好,作者写了40条如何生活建议,我直接摘录过来吧:

1. 快乐出现的时候,享受快乐。 2. 小口慢饮,别狼吞虎咽。 3. 对自己温柔些。少工作,多休息。 4. 过去的一切你都无法改变。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5. 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6.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7. 多倾听,少说话。 8. 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世界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无所事事,让它是觉知的。9. 觉察到你正在呼吸。 10. 不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要试着去发现美。一张面孔、一句诗词、窗外的云、涂鸦画、风力田。美可以净化思想。11. 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就像为了惩罚一只蜇你的蝎子而吃掉它一样。12. 出去跑步,再做点瑜伽。 13. 中午之前冲个澡。 14. 遥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么浩瀚。抓住每一个感受辽阔悠远的机会,这会让你看见自己的渺小。15. 善良。 16. 要认识想法只是想法。如果感觉想法不合理,就跟它理论,即使你已找不出道理。你是你头脑的观察者,而非受害者。17.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18. 坐下,躺下,不动,什么都不做。观察,倾听你头脑的声音。不去评判头脑里发生的事情,随它吧,就像《冰雪奇缘》里的白雪女王一样。19. 不要杞人忧天。 20. 看树,靠近树,种树。(因为树很棒。) 21. 听 YouTube上面那个瑜伽教练的话,“走路,好像你在用脚亲吻地球一样。”22. 生活,爱,放手。 23. 酒的数学是乘方运算。你喝得越多,就越想多喝。如果你很难止于一杯,那么更不可能止于三杯。加法就是乘法。24. 当心那个缝隙。你现在身处的地方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的缝隙。只是想一下它,那个缝隙就会扩大,你就有可能掉到里面去。25. 阅读一本书,别去想着要读完它。只是读。享受每个字、句子、段落。别期待结束,或永不结束。26. 在最深层次,宇宙中没有哪种药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觉更好。27. 听听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对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说的话:“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28. 允许他人爱你相信这份爱。为他们活下去,即使你觉得毫无意义。29. 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30. 儒勒·凡尔纳写过“无限的生命 a”。它是像海一样a在儒勒·凡尔纳的名作《海底两万里》中,主要人物尼摩船长说过:“大 海就是无限的生命。”浩瀚的爱与情感世界。如果我们沉浸其中,将找到无限,找到活下来所需的空间。31. 凌晨三点不是试图理清人生的时间。 32. 记住:你一点儿也不怪异。你是人,你的一切行为、感觉都是符合自然的,因为你是自然界动物。你就是大自然。你是类人猿。你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活在你心中。一切都是联结在一起的。33. 不要相信什么好坏输赢胜负高潮低谷。在你的最低处和最高处,无论你是快乐还是绝望,平静还是愤怒,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你”是始终不变的。这个“你”才是最重要的。34. 别担心因绝望而失去的时间。熬过绝望之后,时间的价值将会翻倍。35. 对自己透明。给你的头脑建一座玻璃房。观察。 36. 读艾米莉·狄金森,读格雷厄姆·格林,读伊塔洛·卡尔维诺,读玛雅·安吉罗 a。读一切你想读的,读就好了。书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线。当你没有选择时,它们给你机会。对于流离失所的头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家园。37. 阳光灿烂日子,能在户外就在户外。 38. 记住:地球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汽车会生锈,书页会发黄,技术过时毛毛虫会变蝴蝶,黑夜会变白昼,抑郁也会消散。39. 当你感觉忙得没时间休息,就是你最需要找时间休息的时候。40. 勇敢坚强,呼吸,活下去。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这些建议里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让人忍不住想为人们送出祝福:祝你拥有爱、善意晨光,还有满园的爬藤和酵母酱。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二):美好日子银行

  读海特·马洛的书之前,看到有人的评论说,这书能救几条命。心想,是不是有点夸张。生病的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什么药都会试一试。在火车上读了一半,被大雪困在半路上,回到家,读完了另外一半。

  一本不成体系没有文法的书,看起来像是购物清单,脑袋里的窃窃私语,甚至不像是一本日记。前天和一个很久没有讲话的弟兄聊天,推荐这本书给他,他说,抑郁症最重要的是支持和陪伴,市面上太多心灵鸡汤了。我说,这不是心灵鸡汤,放心。它或许更像是诊断证明书,像抑郁患者的自评表,像是自助笔记

  他说的没错,陪伴和支持是最重要的了。老套的爱。

永远不要说“振作起来”或“高兴起来”,除非你会提供具体的、万无一失操作办法。(“严厉的爱”不管用,老套的、温柔的爱就足够了。)——海特·马洛《活下去的理由》第105页“如何陪伴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

  本来买了特别晚的票回家。上一周去复诊的时候问医生,我需要告诉我的父母吗?她说需要吧。我说,我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南下的火车上,又在微信上问了好几个朋友,如何和父母沟通,关于我生病了这件事,就像是说我得了一个长长的感冒。现在回家已经四天了,我还是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在自己的房间里,关上门吃药,把药的包装塞到垃圾袋的深处。不知道怎么说,就先不说好了。

  问室友,怎么和爸妈沟通才好呢?她们特别吃惊,你父母都不知道吗?我说不。问另外一个姊妹,她说去年大年夜,她告诉父亲重度抑郁的诊断证明的时候,他爸爸一下子血压升高叫了救护车。但是现在,抑郁这件事情却帮助她和父母开始沟通,弥补了年幼时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时期的沟通的缺乏。所以说,即使是抑郁这件事情,也有祝福在。

  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不和父母打电话视频,最多,发个微信。害怕回家,害怕在父母面前情绪崩溃,害怕他们伤心,自责。放假之后突然又开始失眠,早醒,情绪差。校医院关门了,鼓起勇气跑到医院去看精神科的医生。一个好朋友问我,要不要回家!感叹号。想了一下,回。当天买了第二天的票,退掉了之前的票,结果赶上了大雪,被爸爸说鲁莽。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反正没有过头脑。该骂。

  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不知道在学校或者在家,哪一样对自己的病情好处,在学校的时候至少可以情绪崩溃,不用强忍着。虽然可能是不想出门、不想下床、不想吃饭、不想说话。回家要维持一个正常人,多吃饭,笑,说话,见亲戚。但是感谢马特,他说的没错,即使他们不能理解(那个姊妹说即使告诉他们,他们也未必能够理解),但是至少他们给我们老套的爱。也许回家是对的。

  马特·海洛列了很多的清单,给了我一些启发,对于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的患者而言,或许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自助笔记。

海特·马洛的清单我的清单

  大概对我来说,没办法说话的时候,写字是帮助我安静下来的方式,而不是哭泣。一个学音乐的朋友,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去天台上大声唱歌。所以你可以选择那些可以帮助你的方式,如果药品有用的话,服药也可以。

  今天回家之后第一次自己走出家门。雪后的南方早晨,白的脏的雪,冰,冰水混合的泥水。满街到处都是人,大家一起非常努力的铲雪,看起来非常有干劲。天气那么寒冷。天晴了。能够看清每一个人的脸。还有人在一边铲雪一边说笑,大家看起来都不怕这样的寒冷和阻碍交通的大雪,反而非常努力生活的样子。至少在走路的那几分钟里,看到他们,似乎脑子里一点焦虑和一点抑郁也没出现。我知道这个感觉非常好,我在书里也看到过。一个微不足道的时刻,但是至少证明,你可能战胜魔鬼,战胜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哪怕出现几分钟。

虽然这10秒钟一会就过去了,但是我有了希望。终有一日,这无痛苦的几秒会变成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海特·马洛《活下去的理由》第107页“一个微不足道的时刻”

  所以回到家,新加了一个笔记,叫做“美好日子银行”。那些你打过的仗,那些痛苦的经验,都不会是毫无意义的。下一次魔鬼再来的时候,说,嘿,我不怕你,我打败过你。

  第二次出现自杀场景的时候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她说她虽然也还是会出现,但是她说她看到黄灿然写自己出现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还活着,就知道还是可以抗争的,她说至少五年,要撑下去。

  知道自己并非是孤身一人行进在黑暗大陆上,多少还会有些安慰。海洛的书是什么呢?是私人化的碎念和呓语,却是被记录的人类的痛苦经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至少,很多人,他们活了下去,勇敢的面对痛苦和无意义,活下去。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三):我知道你很难过,送你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最近心情很压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抑郁症了,于是买了几本讲抑郁症的书。其中一本《活下去的理由》,瞬间让我觉得自己这点事儿,算个P。

  《活下去的理由》,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只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的独白,他用简单的随笔方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抑郁症。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出这种心理阴影的。

  作者是一名英国人,名字叫马特.海格。

书籍封面

  24岁的某一天,海格决定去死。既然正常是不可能的,那他就选择清空自己。而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停止活着。一减一等于零。

  在海格有这个轻生念头之前,他已经饱受了长达半年的抑郁症折磨。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里头着了火,但是除了自己,谁都看不见。没有人能帮助他灭火!

  他不能再忍受下去了······趁家人不注意,他走出了家门,往悬崖边儿上走。一步、两步、三步,只要再踏出一步,他就能解脱了——

  可是,海格开始犹豫了。因为他虽然活得很痛苦,可他还是很怕死,不想死。你看,抑郁症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东西。只有在死这件事上,它才让病人和正常人一样,都怕死。

什么是抑郁症?

  其实,除非你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否则你很难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用海格的一句话形容抑郁症就是:你在一条漆黑的隧道里,隧道的两头都被堵上了,没有一丝光能透进来。

  很多人对抑郁症抱有偏见,觉得抑郁症病人就是变态性的敏感脆弱,一丁点儿的小事也值得他大动肝火,痛哭流涕。还有的人可能会说:谁还没有个抑郁的时候啊。

  但首先,抑郁跟抑郁症是不一样的。你工作丢了,失恋了,亲人离世了,窝在家里难过了几天,然后收拾好心情该干嘛干嘛去了。那么这是抑郁。

  而抑郁症却是,你根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它让你害怕出门,害怕一个人,害怕见到陌生人。

  像我们平常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恐惧。比如海格,他连出门去商店买个东西都害怕。只要一出门,就会觉得有什么东西跟上了他。那种恐惧感,类似于我们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总觉得后面有个鬼在跟着自己。

  那么,在了解了抑郁症以后,你最后也别这样去安慰病人:“加油,乐观点啦!最起码你得的不是癌症啊!”但其实对患者来说,他倒宁愿去体验肉体上的折磨。因为肉体疼痛只是你的一部分,而你的想法却是你的全部。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原因一:家族遗传

  研究表明:如果你的亲人曾患有抑郁症,那么你自己得病的机率就会有40%。海格的妈妈和曾祖母,就都曾患有抑郁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海格有一部分的发病原因其实是来自于他的家族病史。

  原因二:人脑血清素分泌失衡

  有大量科学研究认为,抑郁症的产生,是因为人脑血清素分泌过低而引起的。它是人身体上的一种病变,会让人感到焦虑、心脏悸动、四肢疼痛、掌心冒汗等。严重的会让人产生失真感,觉得自己的灵魂脱离了肉体。

  原因三:心情总是压抑,人就会得抑郁症

  其实,偶尔心情抑郁也没什么的,但总是这样下去就不好了。这样就会容易引发心理上的病变。也就是哲学上说的,量变达到了质变。所以,当我们有了负面的情绪时,要及时去疏通它。不然堵得久了,总有一天,会被自己抑郁的洪流给淹没。

得了抑郁症,我们能怎么办?

  有这样一个事实我得告诉你:抑郁症无关种族与国界,而且每5分钟就会有一个人不幸沦为受害者。所以,抑郁症很可能就潜伏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在我们自己,或者亲人的身上。

  那么,当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出现了以下症状时,你就要注意了:

1.食欲下降或猛增 2.无缘无故身体疲惫 3.动作迟缓、说话缓慢 4.频繁哭泣 5.突然变得内向,不爱说话 6.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得了抑郁症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海格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你可以跑步练瑜伽,看一些书,或是出门旅行。当然,要想从根源上治愈它,你得先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然后找出自己不快乐的主因。比如,过度工作、过少睡眠、情路坎坷、家人生病等等。

  海格说,一个人是无法靠自己走出抑郁的困境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去跟家人沟通,让他们理解你,帮助你走出抑郁:

1.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告诉他们,你很需要他们 2.假如你说话伤到了他们,不要闷在心里一直责备自己。去跟他们道歉,告诉他们,你不是故意的。 3.告诉他们自己生病的症状,这样他们会有一个心理准备,会知道该如何去照顾和关系你,而不是仅仅觉得,你只是心情不好 4.抑郁症的痊愈很难一步到位,一般治疗的过程时起时落。所以不要因为一次难过,就彻底否定了自己;也不要因为偶尔快乐,就和家人放松了警惕 5.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强自己。比如不想出门工作,那就去跟家人坦白沟通,相信他们会理解你的 6.告诉家人,你生病,不是他们的错。不要让他们背上自责的负担。

  最后,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吧。这个理由也不需要多么伟大,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就好。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我节选了部分抑郁症患者活下去的理由,你可以参考:

患者A:生病是自然的,没有速效药 患者B:我的孩子们。他们不想有一个偶尔不想活的妈妈 患者C:在那些糟糕的日子里,我活下去的理由仅仅是“如果我死了,大家会伤心愤怒的” 患者D:你认为自己是个废物,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为的。相信别人 患者E:虽然我一直痛苦着,但我身边有最忠诚的后援团支持着我,还有最棒的书可以读 患者F:爱是活下去最好的理由。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发现美好的事物

  海格说,你以为来到了外星球,没有人能理解你经受的痛苦。但实际上,他们理解。你觉得他们不理解,是因为唯一的参照点是自己。你从未经受过痛苦,滑入深渊的冲击令你胆战心惊。然而,还有其他人来过这里。在那片黑暗之中,有上千万人与你同行。

  所以,你一点儿都不孤独,请一定好好坚持下去。

  总有一天,你会体验到,与这痛苦同等的喜悦。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四):我的身体里住着一只“黑狗”

  抑郁症这个词最初带着偏见跌跌撞撞地闯进我的世界,是在高三那年,在学校喊停了仅仅上过三节的心理学课之后的某一天,在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一个“精神病”一分钟的失控让那一刻定格。

  “XX,你给我出来。”

  仅仅一声,像一块玻璃无意被跌碎,以致于当时发生的必须借助后期的解释和众人的讲述将其勉强拼凑起来。

碎片1:一个体型臃肿的男子带着恶意(现在想来必然也夹杂着恐惧)朝埋头写作业的自修室喊了一声,像是用了最大的力气。 碎片2: 自修室在集体感受了0.1秒的恐惧之后,哄堂大笑,玩笑声和嘲笑声此起彼伏。 碎片3:众人口中的“精神病”其实是和整个集体相处一年半,后不知为何而退学的一位同班同学,之所以没有一个人认出他,因为他的外形和性格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本瘦小乖巧变得庞大暴躁。 碎片4:他得了躁郁症。

  当他被班主任重新介绍时,我以为我的耳朵或者眼睛出了错,一个个性温和的人会朝着教室大吼大叫?一个曾经一起打乒乓球的害羞男孩会突然想找人单挑?一个瘦小的男孩半年多时间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学习优异的学生转眼变成了“精神病”?对于如此强烈的反差,当时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以至于把它称为“神经病”或“精神病”。而今我明白他处在海格·马特《活下去的理由》中描述了那种无法表达,也无法被理解的巨大痛苦中,他得了双向抑郁症。

Black Dog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

  今天,抑郁症这个词好像已经被大众熟知,但它的概念也被过度引申或者被过度消费,因为有时你的朋友圈好友会来上一句:我今天得了抑郁症。显然这大大误解了抑郁和抑郁症,抑郁顶多是“我感到难过。”,而抑郁症是“我快要死了。”抑郁就像“瘪了气的轮胎,不能动了”,而抑郁症更像“我的胸膛挤满了蝙蝠,而且我看见一个鬼影。” 抑郁症编制了无理由的悲伤和无预感的恐惧。默默地发送一条朋友圈状态表述自己的抑郁不是抑郁症的绝佳表现,默默地割开自己的手腕或许更为恰当。

  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调查,目前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催化着自杀成为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人类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却所知甚少。研究学者试图从遗传学、神经科学、进化角度对抑郁症做出解释,但始终只能以偏概全,而考虑抑郁症的现实意义,也正是《我活下去的理由》里海格·马特提及的,从人类演化的角度做出通识的解释或许更具启发意义(在没有真正了解抑郁症的根源前)。

……研究某个特定部位或化学物质是不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答案的。也许我们应该研究当代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大脑为何不适应当代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在认知、情感还是意识方面,人类头脑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现代人的大脑和莎士比亚时代、耶稣时代、埃及艳后时代、石器时代是几乎一样的。时代在改变,大脑没有进化。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无须应对电子邮件、突发新闻、弹出式广告、伊基·阿塞莉娅视频、一个繁忙周六夜晚的地铁自助售票机。也许我们不应该忙着升级科技,使自己逐渐变为半机械人,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升级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 ——《未知的未知》节选

  科技升级带来的“快”催生了焦虑,我们被不断地被引导进行时间管理,进行目标管理,每周读一本书,每天早起跑步,在三个月内瘦十斤,在一年内完成三次旅行……,最终,未完成的目标导致痛苦,而实现了的目标只带来了短暂的满足,我们处在持续循环的焦虑中。抑郁某种程度上是放大的焦虑,抑郁和焦虑也相爱相生,不断滋长,真的害怕在未来某一天,抑郁集体爆发。

  最后,海格·马特用自己的体验,给每个读者打了一支预防针,用瑜伽、减慢呼吸、冥想、跑步、阅读、写作、爱找到立足支出,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也引用乔纳森·罗滕伯格《深渊》中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建议:治疗慢性痛症让我们明白,其实我们很难推翻那些身体和头脑的固有反应,相反,我们必须跟随情绪的线索,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过度工作、过少睡眠的生活习惯。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描述情绪的语汇,并有意识地寻找中断低落情绪的工具,制止它转变为更长期、更严重的情绪低落状态。这些工具包括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周遭事件、情感关系、身体状况。

活下去的理由

  海格·马特在《活下去的理由》中用生动的表达表达了很多(或很多人)无法表达的事情,让读者对抑郁症有一个那么真切的感知,一次一次直击内心。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五):活下去的理由

  文中提及“父母一方有抑郁症,那你就有40%的可能抑郁”,那么我就就有20%的可能性。 想起10年前,因为生活的不堪和创业的压力,或许还有那所谓的基因,舅舅得了抑郁症。那时候还不理解,私底下还鄙视,既然承受不了压力,那就不要创业。而后来,他成为了我创业路上的帮扶人。 抑郁症如扁导体炎,阑尾炎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病变,只不过反应在精神上而影响生理上举止,但它不是精神病。这是我们要正视的,生活中的每一个你我都可有可能患上抑郁症,一点都不可怕,正视它的痛苦,珍惜每一寸快乐的微光,去TMD的坚强意志战胜病魔,发现美,珍惜快乐,结合之前读过的微习惯,游离于舒适区边缘,主动的去探索害怕,焦虑的区域,最终跨出舒适区,重复,回撤,再重复,每一次的重复都会美好的进步,每一回撤也不会回到原点,历史上众多伟人都是历经抑郁症磨练的,牛顿、丘吉尔、林肯、梵高、达尔文等等。

  作者通过笔记式的记载了自己患病的痛苦和与之对抗的心力过程。作者提到几种药方:阅读,写作,旅行,慢呼吸,冥想,跑步。与时间为伴, 建议每一位抑郁症患者或者有此基因的人都去读一下这本书,理解抑郁症,正视痛苦,才会更懂得快乐,更懂得爱,发现世界的美好。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六):自杀还是和好?

  最初接触到抑郁症这个词,是张国荣因抑郁症自杀。当时很震惊,觉得抑郁症不就是心情不好么,至于到自杀的地步么?大多数人其实意识不到抑郁症的痛苦,觉得怎么这么脆弱?谁没碰到过困难,你抑郁,我还抑郁了!

  然而真正的抑郁症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和我们平时偶尔的抑郁坏心情并不是一个概念。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并不只是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科学表明,抑郁与左侧额叶的较低脑波活动有关,还有一些特殊的抑郁症与日照剥夺有关。起初可能是一件坏事让人抑郁,但是本身具有抑郁倾向的人会归咎于自己感到无法改变,进而陷入情绪的深渊。

  所以很多得了抑郁症的人并不是不争气,或者娇气脆弱,而且有着各种因素让他们处于我们无法想象的状态。

  一年前我的好友蛮蛮患上了产后抑郁,患病后的她和以前开朗的她似乎是两个人。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往最黑暗的方面去想,很小的事情也会触动她不安的心。起初我不懂,但是看到她经常痛苦的哭泣,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带她就医,也找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了解这个群体。

  《活下去的理由》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心理书籍,是一位抑郁症病人本人写的书,像是一本私人的笔记,细腻的描写了难以言说的精神痛苦,又是怎样慢慢克服 ,走出黑暗的隧道。

封面就是太阳从海面上缓缓升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是马特海格,他在24岁不幸患上了抑郁症,13年后还健康的活着,并且成为了成为了一名小说家。为了帮助更多向他一样遭遇精神困境的人,他再度回顾剖析了自己患抑郁症以来的全过程。

  人生突变

  这应该算是马特海格的家族史了,他的妈妈在生下他后得过短暂的抑郁症,曾祖母是自杀死的。马特海格24岁的那一天突然发病,并发惊恐症、焦虑症、强迫症。从那天开始,经常处在槽糕的精神状态中,最严重的时候24小时症状都形影相伴。

  恐惧一切;无法直视任何物体,里面会跳出魔鬼;心脏剧烈的跳动,脑袋里像被纵火燃烧;呼吸困难,浑身疼痛,手脚发麻;痛苦的想成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只要清醒的时候,他就处在恐惧之中,生理心理都在痛苦的煎熬。不是我们想象的去往乐观的方向思考就可以逃脱。马特说抑郁的人已经并不想要快乐了,那太过奢侈。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只想脱离痛苦,只想正常。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那就清空自己。

  而清空的方式就是不再活着。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症的自杀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爱与陪伴

爱的力量让世上多了一本治愈的书

  然而马特并没有因为病痛而放弃自己,哪怕每一秒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哪怕浑身动弹不得,哪怕已经走到悬崖边缘,最终都走了回来。爸爸、妈妈、妹妹、女友,四个爱他的人,他们的爱,他们的陪伴让他无数次悬崖勒马坚定的活下来。

  马特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10条陪伴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的方法,我觉得对身边有抑郁症患者的朋友来说非常有用,简写成下面两点。

  1. 不管患者说什么伤人的话,要知道你是被需要、被感激的,千万不要放弃他。

  2. 耐心,温柔的陪伴。你觉得容易的事,可能对患者来说会很难,接纳现在的他,不要对他的举动大惊小怪。

  抗争与共存

没有哪种疗法适合所有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实验室。

  生病就要治疗,不能讳疾忌医。然而我们今天的科学还在发展,也并不能盲目依赖。马特在经过多种治疗,尝试很多不同药物后发现最能让自己平静的方法就是倾听自己。不要去纠结原因,只要有用,就坚持去做。吃药,交谈,阅读,画画,冥想等等让你感受到好一些的任何事情。

  抑郁症发病是有波动性的,一般从高峰-低谷-高峰-低谷。科学数据表明,抑郁症患者在最抑郁的时候是没有行动力去做任何事的,包括自杀。风险最大的反而是病情变化的时候。所以很糟糕的时候想想,现在可能正在高峰,很快就要进入低谷,以后只会有上坡路。

  如果你患有心理疾病,感到孤独,不要怕,患有心理疾病的群体非常庞大,并且不断扩张。这个群体包含各个行业,很多名人也都患有精神疾病,看看这些人名,

  丘吉尔、马克吐温、林肯、达尔文、牛顿…………这些人大多和抑郁症抗争了一生,而成就也远超常人。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也许是上天的考验,或许不是每个人都会功成名就,但是生活在压迫人的同时,也会给予一些意想不到的馈赠。对抗病魔的经历反而更加增强了人的自制力,毅力,战斗力。

  最后,马特对于如何生活写了40条建议,温暖又充满希望,我摘录几条很有感触的,不限于抑郁症的朋友,情绪低落的时候看看也会有帮助。

1. 过去的一切你都无法改变。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2. 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必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无所事事,让他是有觉知的。3. 无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要试着去发现美。一张面孔、一句诗词、窗外的云、涂鸦画、风力田。美可以净化思想。4. 遥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么浩瀚。抓住每一个感受辽阔悠远的机会,这会让你看见自己的渺小。5. 在最深层次,宇宙中没有那种药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觉更好。6. 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7. 记住:你一点儿也不怪异。你是人,你的一切行为、感觉都是符合自然的,因为你是自然界的动物。你就是大自然。你是类人猿。你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活在你心中。一切都是联结在一起的。8. 勇敢,坚强,呼吸,活下去。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不要被社会环境限制住你的心,放过自己,平安喜乐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七):从抑郁症患者到著名作家,他走了多远的路?

  在2000年4月,25岁的马特·海格踏上了自己的救赎之路。在此之前,他已经被抑郁症折磨了大半年。

  对于普通人来说,半年的时光不过是弹指一瞬。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那却是六个月的煎熬,一百八十天的折磨,四千多小时的恐惧。每一秒钟,他们都要忍受来自灵魂深处的凌迟。

  那种痛苦避无可避,宛如铁处女中哀嚎的囚犯一般,无论动或不动,都无法逃离那种锥心刺血的痛楚。

  虽然马特·海格成功逃离,在他身后,还有无数深陷抑郁的人,在痛苦和迷茫中挣扎着。

  抑郁和抑郁症

  抑郁和抑郁症,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低谷在我们身边出现,如同沙漠中的流沙般。我们则在路途中步步惊心,虽然偶尔会滑一跤,但仍然有机会擦干头上的汗,然后有惊无险地踏上未来的路。

  可有些人,却不小心陷了进去。他们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直到被彻底吞没,然后在绝望中将自己彻底迷失。

  那种绝望,才是抑郁症最好的写照。

  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仍然披着一层坚强的外衣,将自己伪装成阳光开朗的样子。以至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怎么也不能将他们和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联系到一起。

  而马特·海格,与这条路只剩下一步之遥。他曾站在悬崖边上试图自杀,却因为一念之差而幸免于难。

  “你过着这么好的日子,有什么可抑郁的?”

  “你要快乐一点啊,别老抑郁。”

  “你总是这样,对得起你父母,对得起天天关心你的人吗?”

  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之间,大概隔了一堵罗马墙的距离。就算他们站在了一起,也会有些什么东西将他们分隔开,那想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如何走出阴霾

  情绪如同洪水,与其花费心思让它堵塞,不如找条道路帮它宣泄。在正视自己的病情后,许多抑郁症患者从阴霾中走了出来,开始积极寻找正确的情绪宣泄途径。有些人向心理医生请求帮助,从而获得更专业的指点。有些人则面对树洞倾诉。在知乎关于“抑郁症”的话题下面,我能见到无数匿名用户倾诉了自己罹患抑郁症的始末。

  而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位马特·海格,便将写作变成了自己的宣泄途径之一。很快,他便声名鹊起,并获得了马尔蒂斯文学奖、蓝彼得文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亚里克斯文学奖以及约克郡青年成就奖等荣誉。

  而他的抑郁症经历,则被记录在了这本《活下去的理由》中。

  在这本书里,他描述了抑郁症发作时的种种可怕感受。那种绝望渐渐从字里行间散出,然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那些对抑郁症患者所谓的“安慰”,不过是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仅此而已。

  如同前面所说,马特·达格找到了合理的宣泄途径,也就是写作。除此之外,他还写下了很多改变自己的方法,包括有氧运动、读书、下厨和旅行等方法。

  对于作者马特·达格来说,拿起一支笔来进行写作,则无疑是最适合他的方法。在一番拉锯战后,他顶着巨大的恐惧,将抑郁症的病魔拖到了自己的主场,再用自己的笔将它彻底击败。

  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于世界各地,并在渐渐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本书如同一扇神秘的大门,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从而体会到抑郁症患者的部分思想。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本书则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笼罩在他们头顶的铁幕就此出现了无数裂缝,其中渗入了几丝光芒。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他们总有机会摆脱那个看似牢不可破的囚笼。

  我们对抑郁症带来的影响忽视得太久,现在,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完)

  微信搜索“吃书达礼”,回复数字“0”,可获得全部知识变现资源。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八):得了抑郁症之后,他在痛苦中寻找活下去的理由

  “抑郁症”,这个名字越来越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很多名人都有抑郁症病史,张国荣、三毛、赫尔曼·黑塞、欧内斯特·海明威、川端康成、丘吉尔、海子、阮玲玉、罗宾·威廉姆斯、张纯如、徐迟、贾宏声、孙仲旭、刚去世不久的“小红莓”主唱桃乐丝……而在生活中,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我们自己,也有许多人经受着抑郁症的痛苦和折磨。

  大概一年半以前,书评君曾经做过这样一期内容——《我们对抑郁症可能一无所知》。现在,借由媒体和公众关注度的提升,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正越来越多。但是,没有真的体验过那种痛苦和无助的人,终归很难想象得了抑郁症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它和“心情低落”有什么本质区别,又为什么不是靠自我振奋就能好转。

  今天我们这一条推送的主人公,是英国作家马特·海格。他在24岁时患上抑郁症,在《活下去的理由》一书中,他回望这段经历,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那些不被理解、无法言说的痛苦时日,又举重若轻一般讲述他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击退黑暗的经历。这本书高度还原了他的绝望,但也展现了绝望与希望并存、黑暗与温暖交织的生命征途。

《活下去的理由》作者:(英)马特·海格译者:赵燕飞版本: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如马特·海格所说,每一位抑郁症患者体验到的痛苦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希望,读到同病相怜之人遭受痛苦、从痛苦中活下来及克服绝望的事迹,还是能给其他人带来宽慰和希望。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张畅

  “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如果我早一点知道我的未来要比我先前经历的一切光明得多,那隧道一端早就会被炸得粉碎,我就能看见光了。”

  马特·海格写下这些时,依然不敢相信自己活到了今天,距离抑郁症侵入他的身体和大脑,已经过去13年。

  两年前,马特·海格出版了小说《我遇见了人类》(The Humans)。故事中的“我”是一个来自其他星球的外星人,他以人形来到地球,化身成为剑桥大学数学家马丁·安德鲁;“我”以外星人的视角,审视人类的古怪行径、文化习俗与社会规则,揭露人类的弊病、人性的复杂,同时体会爱和温暖。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褒赞这本书:“马特·海格的语言像开罐头,而我们是罐头。”而事实上,写这本书时,马特·海格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感觉自己就是书中的外星人,“我真正写的是抑郁症的疏离感,如何克服它,如何重新爱上人间”。

马特·海格(Matt Haig),英国作家。

  马特·海格著有《我遇见了人类》《英国最后一个家族》《如何停止时间》等多部畅销小说,均被改编为电影剧本。他还为孩子们写书,作品有《影子森林》《成为一只猫》《圣诞男孩》《圣诞女孩》等。在24岁时患上抑郁症,后通过写作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患病

  “死去”的那一天

  “ 你的瞳孔可能放大, 说话可能前言不搭后语, 皮肤可能在流汗, 但全世界都对你的痛苦视而不见。正如那栋别墅里没有人知道我的感觉,不知道我身处地狱,也不理解为什么死亡对我那么有吸引力。”

  九月,在西班牙美丽安宁的伊比萨岛,距离返回英国伦敦只剩两周,24岁的马特·海格和女友安德莉亚正在度假的中途。几乎毫无征兆地,他感觉有些不对劲,“头脑里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后脑勺靠近脖子的地方,也就是小脑的部位,出现了某种生理活动。强烈的脉动、颤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还带有刺痛感”。他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也吃不下饭。第三天,他离开房间,去外面自杀。

  别墅前方不到20步的距离,有一座悬崖,下方就是波光粼粼的地中海。马特·海格的计划是朝那个方向走21步。“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脱离痛苦,就是那一刻马特·海格笃信的,假如恢复正常不可能,那么就清空自己,停止活着。

  地中海如同绿松石色的天鹅绒,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钻石,在阳光底下熠熠发光。站在悬崖边上,马特·海格想起父母、妹妹和女友。“我想生命总是在给我们不死的理由,只要我们竖起耳朵用力听。”他听见了。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斗争

  成千上万次微小的战役

  “ 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之后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马特·海格的睡眠和饮食受到了影响。他时常感到自己的脑子里着了火,但没人能看见那火焰,身体仿佛在急速下沉,坠入一个让人窒息的幽闭空间。他如惊弓之鸟般恐惧一切,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如果注视某个物体太久,甚至能发现其中藏有的恶意。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和常人无异,他努力假装正常,头脑里惊涛骇浪,外表却平静如霜。没有家人的陪伴,他没办法出门,连走到老家街角的超市买牛奶和酵母酱,都变得异常困难,而这是他十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疼痛和困倦一直都在,却分不清它们源自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讲,疼痛成了想法本身,凡起心动念,便永久存在。

  日子要一天天过。对于马特·海格而言,每一天都是一座山,每一周都仿佛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山。表面平和的日子实则是激烈的搏斗,“充斥着成千上万次微小的战役”。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马特·海格疯狂地搜罗关于抑郁症的知识。他知道,那些外表乐观开朗,喜欢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也可能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降临,不分职业,与成就和财富无关,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会让一个人对抑郁症免疫。他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和《卫报》上得知,每5个人中就有1人会遭遇抑郁症,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杀死的人数超过其他暴力形式(战争、恐怖主义、家庭暴力、人身攻击等)致死的人数总和。他明白,抑郁症不是用意志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杀不死你的,不会使你更强大,反而可能会让你更弱小,四肢无力。

  他慢慢想明白了,并将这一切归结为人类的进化:“人类进化得太超前了,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回忆

  童年的经历与它有关系吗?

  “ 我始终感觉体内包藏着某种强烈的东西。”

  为了找到病源,马特·海格回溯童年的记忆,发现那时的自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只经历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反常”。10岁那年,他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等爸爸妈妈回家,满脑子都是他们可能被抢劫、杀死、被狗吃掉的幻觉,“恐惧滋生着想象,想象又滋生着恐惧,周而复始,直到把自己逼疯”。

  13岁,他暗恋的一个女孩当着他的面对朋友说,她不想和他坐在一起,因为他脸上痦子长出的毛,很像蜘蛛。马特·海格冲回家中,用牙刷一遍遍刷自己脸上的痦子,直到鲜血淋漓。几个月后,他和同学到德比郡的匹克山区郊游,夜里惊醒时,他是站着的,一片玻璃扎在掌心,手上流血。原来他在梦游时捣碎了玻璃窗,被同伴摇醒。从那之后,他有了个新外号,“精神病”。

  回忆起十几岁时的这些经历,马特·海格似乎为成年后的抑郁症找到了蛛丝马迹——“我不是个很合群的人。遇到他人,我的自我就会被瓦解,变成他人期望中的样子。但矛盾的是,我始终感觉体内包藏着某种强烈的东西”。少年马特·海格没有预料到,时隔十余年后,他会同抑郁症这种顽疾抗争一辈子。

  活着

  与抑郁症平安地共处

  “ 我恨抑郁症。我怕抑郁症,甚至恐惧它。但与此同时,它造就了今天的我。”

  最初患病的漫长的3个月过后,马特·海格和女友安德莉亚从父母家中搬出,在利兹大学附近租下一间公寓。他开始了高强度的阅读。格雷厄姆·格林的《权力与荣耀》、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珍妮特·温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荒野指南》……他为头脑找到了除死亡外的一条出路——文字。“我希望一本书能够拥抱我,或者抓住我的后脖颈,我甚至不介意它朝我腹部来一拳。因为我们活在世上就为了感觉”。

  感觉和思想同样重要。2000年4月的某个时刻,有10秒钟,马特·海格的头脑中没有被抑郁症盘踞,仅仅10秒钟,他获得了好转的希望。他试着去做那些原本惧怕的事,比如走出家门,去巴黎;他爱上了跑步时的单调和规律的脚步声,就像抑郁症的隐喻;他写书,把感觉诉诸文字。他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周遭,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催人抑郁:抗衰老的化妆品、保险、整容、电子产品、娱乐节目……无一不在提醒人们为衰老、危险、缺陷、不够新潮而忧虑。

《我遇见了人类》作者:[英] 马特·海格译者:李亚萍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5月

  “那个充斥着物质和广告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是剩余的东西,是你把所有这些玩意儿扯掉之后剩下的东西”。马特·海格劝说自己慢下来,学会接纳和享受爱,抑郁症就像一片浮于空中的乌云,“乌云出现之前就有天空。乌云脱离了天空是不能存在的,而天空没有了乌云依然是天空”。

  14年后,马特·海格依然与抑郁症平安地共处,它偶尔还会突然袭击,偶尔若有若无。但他明白,它只是个旁白,括号里的插入语。

  “我恨抑郁症。我怕抑郁症,甚至恐惧它。但与此同时,它造就了今天的我。对我而言,如果抑郁症是我感知生命所要支付的代价,那我心甘情愿承受。存在着,我心欢喜。”《活下去的理由》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个理由,只说,活着总是值得的。

  补充

  来自同病者的一些建议

  马特·海格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关于“如何生活”的40条建议,这并不意味着压力,海格说自己“觉得有用但并不总是遵循”。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到更多的人。

  如何生活

  (我觉得有用但不总是遵循的40条建议)

  1. 快乐出现的时候,享受快乐。

  2. 小口慢饮,别狼吞虎咽。

  3. 对自己温柔些。少工作,多休息。

  4. 过去的一切你都无法改变。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5. 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6.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

  7. 多倾听,少说话。

  8. 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无所事事,让它是觉知的。

  9. 觉察到你正在呼吸。

  10. 不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要试着去发现美。一张面孔、一句诗词、窗外的云、涂鸦画、风力田。美可以净化思想。

  11. 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就像为了惩罚一只蜇你的蝎子而吃掉它一样。

  12. 出去跑步,再做点瑜伽。

  13. 中午之前冲个澡。

  14. 遥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么浩瀚。抓住每一个感受辽阔悠远的机会,这会让你看见自己的渺小。

  15. 善良。

  16. 要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如果感觉想法不合理,就跟它理论,即使你已找不出道理。你是你头脑的观察者,而非受害者。

  17.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上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

  18. 坐下,躺下,不动,什么都不做。观察,倾听你头脑的声音。不去评判头脑里发生的事情,随它吧,就像《冰雪奇缘》里的白雪女王一样。

  19. 不要杞人忧天。

  20. 看树,靠近树,种树。(因为树很棒。)

  21. 听YouTube上面那个瑜伽教练的话,“走路,好像你在用脚亲吻地球一样。”

  22. 生活,爱,放手。

  23. 酒的数学是乘方运算。你喝得越多,就越想多喝。如果你很难止于一杯,那么更不可能止于三杯。加法就是乘法。

  24. 当心那个缝隙。你现在身处的地方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的缝隙。只是想一下它,那个缝隙就会扩大,你就有可能掉到里面去。

  25. 阅读一本书,别去想着要读完它。只是读。享受每个字、句子、段落。别期待它结束,或永不结束。

  26. 在最深层次,宇宙中没有哪种药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觉更好。

  27. 听听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对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说的话:“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

  28. 允许他人爱你。相信这份爱。为他们活下去,即使你觉得毫无意义。

  29. 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

  30. 儒勒·凡尔纳写过“无限的生命”。它是像海一样浩瀚的爱与情感世界。如果我们沉浸其中,将找到无限,找到活下来所需的空间。

  31. 凌晨三点不是试图理清人生的时间。

  32. 记住:你一点儿也不怪异。你是人,你的一切行为、感觉都是符合自然的, 因为你是自然界的动物。你就是大自然。你是类人猿。你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活在你心中。一切都是联结在一起的。

  33. 不要相信什么好坏,输赢,胜负,高潮低谷。在你的最低处和最高处, 无论你是快乐还是绝望,平静还是愤怒,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你”是始终不变的。这个“你”才是最重要的。

  34. 别担心因绝望而失去的时间。熬过绝望之后,时间的价值将会翻倍。

  35. 对自己透明。给你的头脑建一座玻璃房。观察。

  36. 读艾米莉·狄金森,读格雷厄姆·格林,读伊塔洛·卡尔维诺,读玛雅·安吉罗。读一切你想读的,读就好了。书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线。当你没有选择时,它们给你机会。对于流离失所的头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家园。

  37. 阳光灿烂的日子,能在户外就在户外。

  38. 记住:地球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汽车会生锈,书页会发黄,技术会过时,毛毛虫会变蝴蝶,黑夜会变白昼,抑郁也会消散。

  39. 当你感觉忙得没时间休息,就是你最需要找时间休息的时候。

  40. 勇敢,坚强,呼吸,活下去。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引用内容摘自《活下去的理由》。作者:张畅;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你转发至朋友圈。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九):我终于没能忍住,大声哭了出来

  如果自欺欺人能够带来快乐,我愿意永远“自欺欺人”。可惜,不能。

2018年1月15日,The Cranberries(小红莓)主唱, Dolores O'Riordan 意外离世。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就像2008年8月8日晚20:45,外婆在我怀里离世的那个瞬间一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2018年1月16日8:30,我看到Dolores离世的消息,我终于没能忍住,在地铁上大哭起来,我顾不上周围上班族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我抽泣,我使劲儿吸着鼻涕。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这是我走出地铁能够说出来的唯一一句话。

  28年来,没有几个瞬间在我脑子里能够停留很久,人事的触动不够深刻,自诩是一个冷漠的人。也从来不太相信周边的人在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给我力量,所以半信半疑地认为靠得住的只有自己(除了父母)。

  可以说,长这么大,在最难捱的那几年(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这么几年),没有别人的帮助,只有The Cranberries。可是这几天满屏的 Dolores 离世的信息,却让我反感至极,同事发来相关信息,我只能用一句“不要看到任何关于她的信息 ”抵挡回去。 我情绪再次陷入低谷,不为自己,只为这个曾经给过我力量的女孩儿。但我终究不能相信,年仅46岁的,我的 Dolores 真的已经离开了我们。

  冷静下来,去了解真相得知,Dolores去世原因尚未公布,家人希望保有隐私。但 Dolores 曾在2015年就被确诊患有躁郁症,截至2018年1月15日离世,她已经与精神疾病纠缠了三年。

  有媒体猜测这与她童年遭到虐待有关,也许正是这些糟糕的经历为她痛苦的一生埋下了种子,使她成为了音乐天使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的“恶魔”。

躁郁症,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儿,是因为我的一个多年好友。

  他因为恐惧交际离开了家,去了一个三线小城市,选择了纹身师的职业,因为没有人认识自己,可以专心创作。

照片上的他在拉萨一家青旅做义工(已经得朋友同意)

  笑着的他,很好看,很可爱,会让你有一种错觉,让你觉得这样的男孩儿积极乐观,阳光活力,你也似乎很难将躁郁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与他们挂钩,然而这让我的脑中不停地跳出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说的这句话:

头脑最怪异的地方是,即使里面惊涛骇浪,外表也可以风平浪静,除你之外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你可以患抑郁症的同时快乐着,就像你可以是一个清醒的酗酒者。

  终于,一次偶然的聊天,他告诉我,“我好像有躁郁症”。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我当时没有安慰,只是问他现在是否已经就医。好在他理性尚在,已经接受治疗。

躁郁症:这是一种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严重类精神疾病 。主要的表现有: 心境高涨:极 high,同时也容易被激怒; 思维奔逸:个体的思维比语言表达的频率更快,且能在不同话题之间快速转换,有时候因为想法塞满脑子以致于难以表达; 活动性增多:变得极为健谈,语速快,且话语内容夸张; 自尊膨胀:对自己评价过高,常伴随冲动行为; 睡眠需求减少:长时间高效率工作还不觉得累,不需要或只需很少的睡眠。——参考来源:“要么疯狂创作,要么悲伤生活” | 小红莓主唱和她的躁郁症

  如今,我似乎明白了他之前所有的令人愕然的行为——成夜成宿的失眠,凌晨三点爬到天台喝酒看月亮;在微博上写些看似浪漫又充满绝望的句子,美丽却冰冷;冬天骑摩托穿越无人的山林,在大雨中流泪,在冰冷的河水里裸泳....... 一切看似刺激疯狂的挑战,对他来讲只是为了抵抗自己的痛苦又不能控制的躁郁情绪。

  当我看到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里这样写:

有人说, 疯狂是对这个疯狂世界的合理反应。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抑郁症也只是对我们无法理解的人生的合理反应。

  天哪!我之前还总以“浪子啊,你别泊岸”取乐他,此时我翻开手里的这本同样充满痛苦的书籍时,我为我之前的玩乐语气感到深深的愧疚。

活下去的理由8.3[英] 马特·海格 / 2018 /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书里提到的“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等精神疾病一点也不亚于“躁郁症”的恐怖。

  ☹ 当一个人真正恐惧“恐惧”本身时,他是不希望自己清醒的。

泥水中的怪物像变异的鳄鱼一样以最快速度不停游动。你一刻都不能放松,每一秒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你绝望地试图浮出水面、呼吸空气—— 那些对你来说如此奢侈, 对岸上的人来说却唾手可得的空气。只要你清醒着, 就没有一秒钟可以跳出这种恐惧。这一点都不夸张。你渴求有一秒, 哪怕有一秒可以不处于恐惧之中,但那一秒从未到来。

  ☹ 如果自欺欺人能够带来快乐,我愿意永远“自欺欺人”。可惜,不能。

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 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他们想从着火的脑袋里逃出来,因为在那里,各种想法燃烧着、烟熏着, 像各种旧物被纵了火。他们只想正常。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 那就清空自己。而我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是停止活着。

  ☹ 如果你不告诉别人你很痛苦,别人是不会知道的,而我们通常不愿倾诉,即使流泪。

眼泪是一种语言,而我感觉所有语言都离我很遥远。眼泪没我的份。眼泪是在炼狱里流的, 等你已经到了地狱, 流泪就太迟了, 眼泪在流出之前就被烧干了。它们不是由眼眶分泌的, 而是来自身体深处, 我的胃正在剧烈地颤抖着, 就像眼泪正在从肠道中涌出一样, 眼泪像决堤一样来势汹涌,不可阻挡。

  我不敢再接着往下写出这些描述性的句子,共鸣也好,纠结也罢,似乎对我已经产生了效应。 想起16日早上在地铁上大哭的自己,突然觉得自己比作者要幸福很多,起码我还能哭出来,流泪对我们没有换上抑郁症或其他的情绪障碍的普通人来讲,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儿。

可提起哭,流泪,我又想起一个令人心疼的人,朴树。

  《大事发声》的录制现场,朴树泣不成声地翻唱李叔同的《送别》。 当他低头吟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面容抽动,低头不语,转过身后泣不成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朴树再次触动深情,忍不住哽咽嗓子,捂脸痛哭。 没人知道究竟是朴树懂了李叔同,还是李叔同写出了朴树。

  之前,我不是很关注朴树,我对这个简单纯粹的大男孩儿仅仅停留在他的音乐作品,加上他的不活跃,让我这种娱乐绝缘体更是十分被动。

  印象里,朴树,不爱笑,沉默。 2003 年,在发表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后,朴树在名声最旺的时候突然隐退,断了和外界的联系,之后鲜少露面。这一隐退就是9年,9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与抑郁症抗争,说抗争也许不太准确——十点睡觉五点起床,散步跑步,弹琴,少了与人的频繁交集,似乎活得越来越像老年人。

  ♥ 在唱《送别》这首歌之前,他说,“ 有的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但在音乐里面,即使唱最悲伤地歌,也是一种享受。”

  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中写,他也曾找到了让自己享受的东西。

书是一切。 我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强度,不停地读着,读着,读着。 书对我来说,是挣脱孤独的方式。 有人认为,阅读,不是为了逃避,就是为了找到自我。 然而,我在阅读中,在逃避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

  莎士比亚说,“艺术的目的是赋予生命形状。”马特·海格在“丢掉了情节,失去了线性叙事,只剩下杂乱和混沌”时,他选择了阅读、文字和写作,他说,它们本身就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文字不是让我彻底逃出头脑,而是帮助我们逃出某一个头脑,然后给我们砖瓦去建造另一个头脑,相似但更好,靠近旧的但基础更坚固,景色更美好。写作,阅读,交谈,旅行,瑜伽,冥想,跑步,这些都是我与抑郁症作战的武器。

  朴树和马特·海格都找到了,让自己可能变得强大并能够逐渐显现成效的“武器”,一个是音乐,一个与书有关的一切。

  ♥ 当朴树再次走到大众视野,面对记者时,他说,“其实我没觉得自己完全走出来,但是这些年,我知道了该如何生活,凡事都要靠自己,人活在世界上什么都要能承受 。” 也许是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就曾经看过治抑郁症的医生,吃药治疗 。这次他似乎没选择就医,而是选择自己疗愈自己。

  《深渊》( The Depth ) 一书的作者, 进化心理学家乔纳森·罗滕伯格(Jonathan Rot tenberg) 教授在2014 年写的一段话,出乎意料地令人安慰,他说:

怎样更好地应对抑郁症?没有神奇药丸。 治疗慢性痛症让我们明白, 其实我们很难推翻那些身体和头脑的固有反应, 相反, 我们必须跟随情绪的线索, 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过度工作、过少睡眠的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描述情绪的语汇, 并有意识地寻找中断低落情绪的工具, 制止它转变为更长期、更严重的情绪低落状态。 这些工具包括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改变我们的周遭事件、情感关系、身体状况(通过锻炼、冥想或饮食)。

  马特·海格说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一直害怕吃药,从没吃过任何抗抑郁的药,但他并不是放弃治疗,他很高兴自己的自我修复没有依赖药物,而是通过其它更加温和的方式,比如,倾听自己,和亲人交谈等。

以前我觉得,把一切交给时间吧,这简直就是一句屁话。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 马特·海格接受《观察家报》采访时说,“我的抑郁症处方上没有药物,我也并不是完全靠写作走出抑郁的,但写作提供了帮助,最终帮到我的是时间。”

  亚里士多德说,“时间碾碎万物。” 我们害怕自身被时间碾碎,也害怕他人被时间碾碎,所以我们争分夺秒,跑在时间的前边,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提高地位,晋升,结婚,生子,然后我们的下一代代代循环。

然而,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真正活在当下的?却又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为未来兴奋或担忧, 为过去后悔或悼念上?我们是如何应对时间恐慌的呢?

  因为时间,我们害怕变老;因为时间,我们死去;因为时间,痛苦拉长了时间,使抑郁症患者对时间的觉知更加强烈;而时间却会慢慢消蚀痛苦。

  有一点需要跟大家讲的是,抑郁症、焦虑症发作的时候有时就像过山车,向下不是唯一的方向,你只需要坚守在那里,忍耐住,情况会好转,会变好,然后又变糟,然后再变好。

  接纳这一点,你就会有一种跳出来看自己的视角——“高峰,低谷,高峰,低谷”,马特·海格说,这位顺势疗法医生的这句话比他吃的药都管用。

《活下去的理由》作者:马特·海格

  采访中,记者问:那你是怎么好起来的呢?

  马特·海格:保持心智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是一项艰巨的、永无止境的任务。我的抑郁症处方上没有药物,而是仰赖跟身边人的交谈。而最终帮到我的,是时间。抑郁症告诉我我过不到25的生日,那我就过25岁的生日给它看,然后我又过了30岁的生日。

  记者问:如果只能对患抑郁症的人说一件最重要的事,应该说什么?

  马特·海格:不管抑郁的感觉有多强烈,你都不是抑郁本身。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俗气,但我还是要说:抑郁症也许是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乌云,而你是整个天空。 抑郁症告诉你所有东西都在朝坏的方向发展,但这其实只是个症状而已。 不要给抑郁以力量——要不断地瓦解它。

  如果能够通过自己 、朋友、家人及爱人的力量 ,使自己坚强一点点,用这些看似无形的能量击退黑暗和恐惧,也许真的可以试一试。

  在书中结尾处,马特·海格写下自己40条如何生活的建议。其中有一条,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第20条:看树,靠近树,种树。(因为树很棒。)

  你看,我们上文也提到了一棵树,一颗很棒的树,不是吗? 寻找那些能够可能使你变得强大的东西,哪怕是不存在的一颗开满花的树。

  《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十):抑郁症如何自我救赎?

  我最开始知道抑郁症还是赵本山的小品里一句 “听说你抑郁了?” 随后各种名人抑郁自杀的新闻,抑郁症成了个熟悉的陌生词。

  似乎这年头谁不抑郁一下都跟不上潮流呢。

  事实上,抑郁和抑郁症有本质区别。

  抑郁本身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自我防御的情绪。而抑郁症是真真切切的疾病,是一种病理性的改变。心理生理都有变化,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听说你抑郁了?”的玩笑话。

  上周有朋友跟我说,能治愈的都不是真正的抑郁症,因为抑郁症都想着死。后半句话说对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撑到最后的,抑郁症伴有自杀倾向。能不能走出抑郁症,除了药物控制,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救赎。小说家马特在他的《活下去的理由》里详细记录了自己从发病到治愈的过程,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所思所想都毫不保留的分享给读者。马特很勇敢,用文字回忆不堪的患病日子。而他写这本书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理解抑郁症患者,帮助他们尽快治愈。

  治愈抑郁症是个严肃的事,马特在书中用零散的短篇形式让读者感受到抑郁症患者的逻辑,思考方式。抑郁症往往伴有恐惧症,焦虑症,臆想症,强迫症这些明显的精神疾病。在外表现可能就是“这个人有点怪怪的。”这些症状本身要引起重视,患者的脑袋里已经有化学病变了,尽早发现身边人的异样,尽早治疗。抑郁症患者缺乏沟通的渠道,容易钻牛角尖,几乎个个都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活下去的理由”这个命题。

  马特也一样,不过有一点不同,作为小说家,他通过大量阅读来找寻哲人们都是怎么解答这个难题的。而且他很幸运的会用文字表达,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了一条自我救赎的路。

  “文字有时候可以让你自由。——马特·海格”

  书里面写了他那段时间里近乎强迫症的读格林,卡尔维诺,加缪等等。在文字中找到共鸣,那些文学人物成了他的研究对象,专注去想故事情节,想主人公怎么作死,怎么郁闷,也要好过集中精力想着怎么弄死自己好。

  其次,马特分享了跑步这个抑郁症和焦虑症公认的缓解剂,他尝试了,有效。运动会产生多巴胺,传递兴奋和开心。会缓解抑郁状况,但不能治愈,还是需要遵医嘱吃药治疗。

  马特在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字是“爱”。来自家人朋友们的陪伴,是对抑郁症患者最好的支持。

  同时,马特还分享了其他人对于“活下去的理由”这个命题的思考。孩子,培根卷,日落,家人,妈妈的支持。。。抑郁症患者不止是一个人,如果有个病友圈,互相交流,鼓励也是极好的。

  最后,马特总结让他感觉很糟和很好的两个list。可以看看,也许会得到启发。

  “知道别人可能会读到这些文字,我感受到的痛苦可能并非毫无意义。——马特·海格”

  最后,是时间这个命题,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觉得时间很长太难熬,加倍痛苦。怎样对待时间,马特给出了5个tips,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可以借鉴的。

  “

  如何停止时间:亲吻。

  如何时间旅行:阅读。

  如何逃脱时间:音乐。

  如何感受时间:写作。

  如何释放时间:呼吸。

  ”

  说了这许多,还是由衷希望,读者能正视抑郁症,对患者多份尊重,理解和帮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