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她想要月亮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她想要月亮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7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她想要月亮经典读后感10篇

  《她想要月亮》是一本由[法]拉法艾尔•吉奥达诺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一):活得真实重新定义人生价值

  这本书用小说方式帮你解决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的疑虑和问题,跟随主人公你就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被影响,而不是说教或者是喊口号式的鸡汤,更像是一个智者在和你讲故事,其实我们焦虑来源都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犯错怕死亡惧怕一切未知事物,惧怕命运未来恐惧的事太多,所以你循规蹈矩,用讨好规则讨好大众获得短暂安全感,怂的情真意切身不由己

  生活工作让你成为群居生活的一部分,而模糊掉自我的存在情人节一定要按时秀恩爱,没有礼物可能要闹分手结婚一定要计较现实又要有爱情,还要撑足场面昭告天下,我们似乎每天都像提线木偶般被教导着该如何表达情感从举手到投足就连抬起的高度都要分毫不差,但是事实上有多少现代人看似和外在世界融合内心却感到冷漠疲倦?加缪说过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持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二):混沌生活的出口

  最近半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常常让我陷入到苦恼之中,因为整个生活的重心已经被迫被工作占去了大半,这是时间上的,而精神上的要更多一些,四分之一甚至有时是五分之一,这使得原本很注重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划分的我变得异常焦虑。虽然与书中女主人公想要改善生活初衷不同,但是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意愿相同的。

  想要有所改变就一定要行动起来,改变是在具体实践中和真实的体验中获得的;还要多读书,范围要广,内容要杂,哲学宗教科学都不能放过。即便做了很多还是没有改变也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因为没有谁的改变是像暴风雨一样的,相反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重复习惯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都是从看似无足轻重的小变化开始的。想要成为一个更幸福、更好的、更懂平衡之道的人,需要的是日复一日努力

  这本书的刚好出现,给我混沌的生活指明了“出口”。这些是我被疗愈的收获,你们呢?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三):不向生活妥协,才能成就美好自己

  当今社会,有很多平庸的人,她们其实并不甘于平庸,只是她们无能为力,只能甘愿变得平庸,生活也感觉越来越累,越来越枯燥,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一丝一毫兴趣脾气越来越暴躁行为越来越恐怖。每一天都有着无尽的怒火,和对自己无尽的指责,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

  不,根本没有,她们只会越来越堕落,坠入那无尽的深渊,在地下苦命的咆哮着,这一生注定忙碌着,却又无为着。

  她们有着她们的梦想,她们也不甘愿匍匐于大地之下,她们想触摸天上的月亮,却始终找不到,通向那温柔的月亮的路。

  月亮,是什么呢?

  可能这是很多读者在看这本书之前都想说的一句话!可是,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所谓“月亮”,便是每一个人掩藏在心底里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有着她们自己的小小的梦想,每一个人也都有着她们自己的小小的执着,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趋附于平庸,自甘堕落,每一个人也都想焕发光彩,展示自我。可现实是什么!无尽的打击,与无尽的摧残,无边的黑暗,与无尽的寒冷。不知道呢有木有听说一句话,“梦想是气球它拽着你向上走,现实是铅球它拽着你往下拉。”梦想就是气球,现实就是铅球,最遥远距离不是你爱的人不爱你,而是你的梦想就在眼前,现实却硬生生的把你往下拽这。

  书中的米卡耶就像那些平庸的人一样,也曾暴躁过,抑郁过,愤懑过,但是她遇见了一个可以改变他的人——克洛德,他教会了米卡耶很多的东西,也让她勇敢地去追逐了自己的梦想,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可能你会说,这不就是一个鸡汤,一个成功了的励志心灵鸡汤嘛,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

  不,其实这本书不仅仅励志,更涉及到了,你不曾想过的,社会的黑暗。

  书中塑造了一个“公式化生活疗愈师”这么一个职位,所谓公式化生活,就是每一天都重复着之前做过的事情,日复一日的干你原本并不想干的事情,一旦想要放弃,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去阻止你,告诉你一旦放弃就会怎么这么不好样子的话,让你不由得再一次踏上你并不喜欢道路。可能有些人会说,选择了一件事情,你就要为它负责到底,倘若做不出起色,那就是不负责。可是,人生那么短,你要负责的,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你自己啊!别人都无法为你而负责,你不先给自己负责好了,怎么会有资格对别人负责呢!生活的确美好,未来也的确耀眼,你连自己都不能好好的认识,一昧的听从别人的安排,你丧失的不是梦想,是初心

  一个人,初心不在了,梦想也就不在了,你可以软弱可欺,但不可以委曲求全。你可以放弃任何事情,但是你不可以抛弃梦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送给你,也送给不愿平庸的我们。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四):以自己热爱的方式生活,是我们与生俱来权利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

  小时候,你想要要买一间大大的屋子,里面收集满满的植物标本

  小时候,你想要过自由的生活,一个人去天涯海角

  小时候,你有一个厚厚的素描本,你发誓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画家,把世间的美好都画下来。

  小时候,你可以选别样的布料,给布娃娃穿上精心制作衣服

  小时候,想写作,写那种很深刻的书,成为张爱玲

  小时候,想成为一名军人,酷酷的!

  你想的,你现在拥有了吗?

  当我们真的长大了:

  “你去互联网公司工作,咱们班那谁,挣得可多了”

  “你还不结婚,想当剩女吗?”

  “你去考个公务员吧,这样可以找一个不错对象

  “你去当老师啊,体面稳定

  不断有人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你要开始做什么了”

  然后,在人群之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同一种人和公式化生活。

  长大以后,我们奔走远方或守住家乡,却遗失了梦想。

  钱没了可以再挣,梦想丢了就真的丢了。

  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我们不敢直面自己的一切真相

  世间万物,一朵花,一阵风,仿佛都在完成自己,而你却渴望逃离。

  欧文亚隆曾说,解放的标志是什么?——不再耻于面对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只刺猬拥抱自身的孤独,对抗生命和时间。为了去追随自己,获得更多的光和热。人无时无刻不需要重建生活,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提到个人成长关键点正是重新安排生活的优先级,增强活在当下的意识欣赏生命中鲜明生动的一切,以及更深入沟通与更敢于冒险。

  小说《她想要月亮》里有一句话,就像是对成长中的每一个人说的一样:“忠实于孩提时代的梦想,并过上与之相匹配的生活,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月亮。

  当充斥着喧嚣和忙碌的白日终结,月亮升起,散发出温柔的光芒

  你静下心,就能听到月亮的低语,轻轻召唤着每颗不甘于平淡蠢蠢欲动的心。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五):她想要月亮

  拉法艾尔·吉奥达诺是法国的心灵成长畅销书女作家,她的这本心灵开悟故事书《她想要月亮》突然爆红,在法国上市1个月就疯狂销售30万册,3个月内数十次紧急加印!出版两年霸占法国亚马逊图书畅销榜第1名,并连续多年在法国亚马逊总榜上是畅销冠军,在法国创造了数百万册的畅销神话。《她想要月亮》像一场内心的风暴带领全球都市白领为主的读者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是对心灵探索、充满哲学的阅读感受。《她想要月亮》被译成20余种语言,深受读者的喜爱

  从卡米耶遇到麻烦、到烦躁情绪、到思考改善、到重新定义生活进而行动,活脱脱地是一个"公式化生活"战斗指南模板。卡米耶斗争胜利了,摆脱了人到中年的几分无奈、苛求与纷争,多了的几分浮躁沧桑笑容里总是参杂了几分苦涩与无奈、伤感期待。这些都需要人自己慢慢地化解,生活的重压压不倒,有时候反而是自己的心理负担太大更容易出问题了。卡米耶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公式化生活综合征疗愈师"克洛德·杜邦戴尔,卡米耶第一次遇到他,心里就很亲切,想把最近的烦心事委屈倾诉出去,直到克洛德送给卡米耶第一朵莲花象征改变生活的寓意。她内心的悸动久久思绪不能停止,内心翻起了波涛汹涌的淘浪,她的生活已经慢慢地走向了令人开心的轨道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六):蝶变之旅

  看完这本(法)拉斐尔•吉奥达诺的《她想要月亮》,内心说不出的感觉都混在一起,像是做了了一锅杂面粥。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卡米耶从平庸的公式化生活里突破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旅程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的生活里,一天一天就变成了平庸的人?

  梦想早就被丢失在角落里,自己深陷于每天的琐碎沼泽里无法转身。

  我和书中的卡米耶很像,只是情况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比她还严重些。

  我刚又有了一个小贝贝,裸辞在家。

  每天马不停蹄的忙乱着,但是到晚上躺下时,又觉得这一天虚度了。

  我也有公式化生活综合征的症状:缺乏主动性、意志消沉、容易气馁、没有梦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丢失了生命的意

  义,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我不愿意承认和面对我的这些症状,我每天都假装微笑,假装很幸福

  可是,书中的语句,敲打着我的心 ---------一直以来,像铁钳一般紧紧压迫着我的空虚感和那些啃噬的我体无完肤隐形的

  小小忧郁,都如影随形。

  我已经无数次试图抚平自己的伤口,而伤口却始终无法愈合。

  我也非常羡慕把生活过得完整丰盈,把生命活成艺术品的人。

  只是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于我,怎么可能?

  我也想要属于我自己的月亮,只是此刻,我正在最深的泥潭里,手脚都被束缚,除了一双还可以看见朦胧月光眼睛

  这算是希望之火还是贼心不死呢?

  这些年我也接触过一些生命成长的书籍课程,除了最初几天的兴奋外,回到生活里就所剩无几

  书里的疗愈师---克洛德的全程陪伴是在改变的过程里最最需要的。还有他的付费方式我更需要。

  一个人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继续走下去,因为以前习惯的力量还有痛苦之身,总是让你很快就妥协,再次淹没于

  洪流之中。

  当有进步时被及时肯定鼓励,迷茫时的点播和支持,痛苦时的倾听和陪伴,骄傲时的提醒和引领都是一个正在蜕变

  人非常需要的。

  就像为努力化蝶的蚕准备适宜的环境,她在最柔弱的时候需要用心呵护

  我总是不愿意等待太久的时间,我还是用婴儿心态渴望即时满足,没有满足,这个愿望就死去了。生命力想象力

  又降低了很多分值。

  再次从书中看到:“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改变自我的‘黑带高手’。这就是为什么我采用'每日一小步理论'来要求

  的学生逐步取得进步。人们一谈到改变,总会想象发生了某些巨大的、彻底的变化。然而,生命中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改变,都是从看似无足轻重的微小变化开始的......要想做成什么事情,真正困难地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天都要

  做好。‘是重复的习惯造就了我们。’亚里士多德如是说。真理莫过于此!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幸福的、更懂平衡之道

  的人,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努力。你将会看到,困难的不是知道该做什么才能变得更好,而是坚定的执行,直到把理论

  最终投入到实践中去。”

  这正是我一直以来,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我只是在门口晃荡着不肯离去

  许是上天看到我这个叶公好龙的人也有几分虔诚,与成长有关的书籍和信息不断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我看到书的最后一页上,有一系列书籍的介绍。这是读自己工作室出品的读自己系列。共有20本。

  我误打误撞的已经拥有了三本。真是好运气

  看来,无论我怎么懒惰,此生注定要在了解自己的这条路上走的更久一些。

  故事结束的最后,细心地作者将“公式化生活”战斗指南,详细的摆放在一起,便于我们使用

  我愿意以书里的故事为模板,带着战斗指南踏上我的蝶变之旅。

  期待着我可以像卡米耶一样能有一个华丽的转身,能有化茧成蝶的那一刻。

  祝福自己!祝福你!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七):找到属于你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你是不是也觉得生活像一坛死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快乐的感觉。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没想到看书还能让我提出这样的哲学问题,每天机械式的上班,下班,回家,带娃,是不是让你早已对生活麻木了。

  小时候的我们,盼望长大,长大后却变成了提线木偶,当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的时候,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时间的潮水就这样推着我们不断前行,不管你愿不愿意。

  前几天看孟非主持的一档节目,非说不可,就是帮助解决苦恼的节目,上来一对戴眼镜的夫妇,一看都是知识工作者,他们苦恼自己的孩子,25岁了没有正经工作,不买房,没女朋友,整天环游中国不愿意回家,靠拍视频发到网上赚钱,一点也不稳定,完全是在吃青春饭。

  在这对父母看来,在本地找个交五险一金的工作,每天定时打卡上下班,年龄合适交个家境相仿的女朋友,接下来结婚生子,过着一眼望的到头的生活,才叫安定的生活。像儿子这样,居无定所,飘飘荡荡实在是不靠谱。

  安稳就是我们要的么,有一份吃饱不饿,一眼能看到60岁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么?肯定不是,那么我们的梦想还在么?《她想要月亮:颠覆平庸的旅程》作者拉斐尔.吉奥达诺在书里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正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不想做厨子的士兵不是好裁缝,拉斐尔是艺术专业毕业,但从小就对心理学极为感兴趣,写下了这本连续两年霸占法国亚马逊畅销书榜的心灵开悟书,帮我们找到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故事的主人公与我们似曾相识,生活无忧却不愿平庸,因为一次特殊的体验,开启了不一样的追梦之旅。

  不愿平庸,让我马上想的海伦凯勒的故事,假如她不曾努力,接受平庸,就不会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著作。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并不知道文字是什么。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急性病夺走了她的听觉和视觉,也因此阻碍了她学习说话的能力。于是,她发明了一些手势进行日常沟通,但手势也仅仅就是手势。一个充满了可感知物体的世界困住了她,文字和思想成了她触碰不到的领域。

  1887年,海伦6岁的时候,父母请了一位年轻的家教老师,同时也是海伦终身的密友——安妮·莎莉文(Anne Sullivan)。安妮试图通过在小海伦的手掌上写字让海伦认字。海伦通过这种方式会写几个字了,但是她不理解这些就是文字。她后来解释道,“我不知道我那是在写字,我甚至也不知道文字的存在;我只是像猴子一样,模仿着手指的移动。”

  一天,海伦和安妮在“杯”和“水”两个字之间产生了分歧。海伦无法将拼写与其对应的物体联系起来。在之后的一堂课上,海伦很沮丧,还摔坏了她的洋娃娃。安妮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她把海伦带去了水井房,她一边抽水,一边引导着海伦把杯子拿到水龙头下边。水灌满了海伦的杯子后,安妮在海伦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突然间,海伦有了全新的领悟。安妮说,“冷水冲刷着手掌,随之而来的感觉似乎让她大吃一惊。她扔掉了杯子,呆呆地站着。一种新的光彩浮现在她的脸上。”海伦之后解释道:“我静静地站着,全神贯注感受着她手指的移动。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在那惊人的时刻,海伦意识到,在她手掌上乱写的符号代表着世界上的物体,她可以利用这些符号去思考,去和他人交流。“我离开了水井房,急迫地想要学习更多。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这样,一个盲人女孩能够“看得见”了。

  海伦之后学习读盲文、写字、说话,即使自己听不见,也学着读唇语。大学毕业后,她写了多本关于社会和宗教的评论性书籍。马克·吐温(Mark Twain)、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等名人都与她结交。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授予她“总统自由勋章”。她激励着一代代人,心怀希望,为目标奋斗

  没错,心怀希望,才能让我们离梦想更近

  她想要月亮,你想要什么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八):你可有勇气找回心中的那轮月亮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疗愈的书。

  在我们按部就班的生活常态下,每个人内心都深藏着一只挣扎的小兔子,它代表着我们不安于现状的心态。观察一下你的周围,包括你自己,是不是大部分人都过着“过得去”的生活?不能说我们过得不幸,但又确实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

  “缺乏主动性,意志消沉,容易气馁,没有梦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丢失了生命的意义,尽管在物质上很富足,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如果你也是这种感觉,那么,你可能患上了本书所说的一种疾病——“公式化生活综合症”。这是一种戕害心灵的痼疾,在现代社会,它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她想要月亮》这本书围绕着“公式化生活综合症”,重点描述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方式与步骤。

  怎样定义这本书的性质呢?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的励志读物。可能很多人就说了,不就是一本鸡汤吗。在如今鸡汤漫天飞的图书市场,读书稍多一点的人都会对鸡汤类书籍投去不屑的一瞥。但《她想要月亮》绝不是一碗普通的鸡汤,它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一本小说作品,在写法与内容的编排上都别具一格。

  本书把“公式化生活综合症”的阐释贯穿到小说当中,避免了冗杂乏味的通篇说教。有了故事情节的支撑,本书显得更为引人入胜。

  《她想要月亮》的主人公卡米耶在一个糟糕至极的夜晚偶然遇到了公式化生活疗愈师克洛德(这是一个太过巧合的情节设置,但是无巧不成书)。

  卡米耶急切想改变自己目前糟糕而杂乱的生活状态,于是,在克洛德的指导下,开启了治疗“公式化生活综合症”之路。

  克洛德的治疗方案采用“每日一小步理论”让被治疗者逐步取得进步。因为,生命中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都是从看似无足轻重的微小变化开始的。

  在每日一小步理论的指导下,第一步是“白色大行动”,这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大扫除活动,从内梳理人生清单,从外清理居住环境。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之后,卡米耶此后对“公式化生活综合症”的治疗方案像着了迷一样,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卡米耶的生活也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改变,最终,卡米耶让生活走上了令自己满意的轨迹,寻找到了心中渴念已久的月亮。

  “月亮”在本书中指内心深处渴望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多少地方是你自己不满意而又难以改变的?难以改变只是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这种重复让我们感到安全但却乏味,我们害怕改变带来的不安全感。但是,若要过上想要的生活,我们必须改变。

  你有勇气去追寻心中的那轮月亮吗?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九):姑妄言之

  她想要月亮。嗯。而我想要你。

  看到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今夜的月色很美。然后你在哪里呢?其实似乎月亮和这本书并没什么重要的关系,换成星星,太阳,云朵都没关系,只是个指代,没有什么深意的样子。好了这不重要了,回到书中。

  其实阅读完以后还是蛮失望,原来是鸡汤小说。也就是励志,鼓舞大家更美好的生活那类文字,这样的组织结构想来大家也基本已经看了很多,也就不多阐述。所以让我觉得内心不太明白的是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收到这么多人的追捧,炒作出来的?

  诚然这种鸡汤文在阅读完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确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人心的效果,但是说道振聋发聩却还是有点距离的,毕竟道理其实我们大家都懂但是真正缺少的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毅力。好吧,我承认我也是一个没有毅力和勇气的人。

  相比较与其他的鸡汤书,这本书的结构上用一个长故事的形式来展示,显然更加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也能更让人感同身受,这想来也是这本书超越了其他鸡汤文的地方。提纲挈领的总结全书的内容也就是最后一章的文字简述,前面的都是废话;但是如果落实到现实中,则前面的也就好像是这本书的说明书一样,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也是这本鸡汤文的一个优点了吧,相对比只告诉你心灵上要怎么做的那些文字,告诉你心灵和现实中应该怎么做的组合似乎更加的能够让人信服。

  开头给我的阅读感觉很像托马斯·布热齐纳的《神探马克和鬼怪》系列的风格,因为小时候还是蛮喜欢看这个系列的小说,所以看到这个风格的文字组合还是觉得蛮亲切的。故事的发展后续又有点像《苏菲的世界》一位神奇的老师然后在你生命中看起来及其平淡的一天中开始逐渐的改变了你的生活。其实说实话,我也蛮期待在某一天中,有个人能出来改变我的生活,虽然这样把期待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上显得有些疲软。有一点要承认的是,作者还是比较擅长引用一个经典的西方俗语或者说案例,看到一些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是会庆幸一下,做人果然还是要多读书的,不然连别人的引用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既然看了这么书,那也立一个FLAG好了,今天开始努力改变自己一点试试看!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十):给自己掌声,更要给对方法

  进入工作后,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会慢慢越来越无聊,只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周而复始。这就是本书所说的公式化生活综合征。

  在一个年轻的当下,就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对多数人是不甘心的,很多人会选择“奋斗”,例如,取得更高学历,不断去跳槽,参加各种活动,看励志、自助读物等。我也如是,就以看励志读物举例,现时各种鸡汤、励志读物层出不穷,看的时候,会感觉很high,过后,依然如故。应了一句时下流行的话,明白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会这样?我的结论,大部分励志读物,要么强调某一个单一技巧性,如,积极思考,仅仅一个,其实是很难对一个人有很大改变,或者说要改变很难;要么是有几个技巧性叠加,如,积极思考、保持好奇心、多运动等,但是,具体如何去有机结合去做,却没有说,就好比提供了食材,却没有食谱,那么就只能按过去自己的认知去做食材,那么再好的食材又能做的比过去有多好呢?

  这本图书或许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励志读物。理由,一是以小说形式表达,文笔轻松,不会让人枯燥,容易记住;二是这是一个综合疗愈方案,包括哲学、科学、宗教,吸收了各家所长;三是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只要按着做,一步一步,就可以循序渐进开始。

  我会按着书中的方法开始,或许不久后,我也是一个公式化生活的疗愈师。现在,我要把自己生活过得有趣起来,不能懒惰,不能习惯,永远有活力和好奇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