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30 20:0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精选10篇

  《海边兔子有所思》是一本由张炜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一):如何捍卫鸿篇巨制兼论作家创作

  7.6/10。

  学者评论小说喜欢借用理论牺牲小说的美感;作家分析小说,神思渺远,容易流于琐屑。作者提出“冷静地面对文本”,阻拒“影响”的干扰,用意至诚,然艺术源自以偏概全和睥睨世俗,艺术评论又怎能做到清明理性?而且,创作的面纱素来神秘,要如何掀下?“冷静”的作者也难担此任。

  以《你在高原》为例,作者前后十七次捍卫此书的价值相信实际次数远超于此),讲述创作的艰难和消耗的心力,强调类别(大河小说)、篇幅(长达四百五十万字,原稿有六百一十多万字)、书写范围(胶东半岛)、写作环境(舜耕山背后一个废弃的三线工程小院内)、持续时间(二十二年)、小说手法(用一颗童心、一种潜在的儿童视角接触全部的繁复)、写作心态(抱着一种好奇与专注、热情纯洁)、小说内蕴(历史现实互动努力追求真理)、完成度(从头到尾是饱满的、是血流奔涌的一个生命体)……最后,“不相信这四百五十万字的作品会抵不上一部单行本。”

  前述种种,其实无法证实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比如七卷《追忆似水年华》,作者认为从第四卷起灵性渐弱。十卷《你在高原》也避免不了类似症状),然而读者选书,总需要一个理由,作者现身说法,也许可以恰如其分解决这个问题,此处并无贬意。“推销”杰作不会减弱杰作的价值。艾丽丝·门罗的《逃离》,语言绵密、叙述婉约,意外或转折都不起波澜。2009年首印五万册,直到2013年诺奖颁发,书才售罄。一本普通厚度的小说集尚且需要诺奖的轰动效应来助推,我们又怎能苛求作者的“滔滔不绝”?因为作者的不厌其烦我会庄重地对待《你在高原》。

  我对作者谈齐鲁文化篇章不太上心,因为地域性强的事物,需要专门研究,像飞鸟掠水一般染指,有违我的原则。《海边兔子有所思》一篇,就像鸟瞰了一遍作者的写作生涯可惜是访谈辑录,看上去颇有些古怪。作者提携后辈的两篇书评,吸引我的是老作家的善意,因为只有两篇,也增加了我对作者的敬意。说电子阅读便捷但冷漠,还是过虑了,工具不为感情而生。要欧洲现代派为文学廉价轻浮边缘负责,也有点意气。读作家的散文随笔,总希望他(她)能多谈些创作的奥秘,倒不是为了效仿,就是一种澄澈的好奇心,想了解精妙的作品如何产生。常常不能如愿,因为从构思到创作,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没有哪个作家能完全掌控,哪怕对方异常自负的纳博科夫(他声称每个人物都按他想象路线行动,听任角色控制情节或者作家是外行所为)。

  有些创作谈,下笔审慎严丝合缝,找不到半点破绽,读来却无甚趣味。文学创作本就充满偶然性,要介入其中,自然不能全倚仗逻辑的演算,一定程度的龃龉才能激起读者的思辨。当我读到“有趣健康清新,这些元素比一些大思想大道理重要”时,我觉得自己是张炜的同路人,因为无所不在道德激情会淹没个人脆弱感性。后来我发现,他还是更看重“大思想大道理”,他认为马尔克斯讲故事技巧超绝惊人,却不是伟大的作家。因其缺乏“坚毅理想”、“宽阔包容”,也不够深邃。他多次强调:“大艺术”由社会批判责任感与道德感组成, 所以“艺术的满足感”只能是从属。经典也上升到“精神坐标”的地位,如若背弃,或将灾难重重。在公共讨论中,他仍然不愿迎合商业时代气味,坚守着似乎过时信念,让人不忍严苛。只不过,当下作家的萎靡之态绝非“物质主义和商业主义”之过,时势容不得人纵情阔论,于是只好“玩世不恭”。这种难以圆融的言说,正是时代交付给个人的抉择

  二战爆发,艾略特一言蔽之,然后阐释永恒的维吉尔、其人为何永恒。作者认为这不是傲慢谦卑。对现实保持距离诚然智慧,要说漠不关心是谦卑,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评判犬儒?针对现实发言,实不宜过分超脱。关于“永恒”,作者还提到出版《狮子崖》时遇到的质疑:是否留恋“阶级斗争”?他说他刚巧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对诗意的渴求与热爱,对大自然依恋,对同伴友谊,以及那种火热向上的童年奋斗探索”,这些是永恒的。这些确实是永恒的,但谁又能抽离那些残酷的语境奢谈诗意和人性之美?毕竟,美好情感源自正常土壤。而当下的怀旧,大多是不愿直面这个“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代。为浪漫的往昔感动会产生幻想,却未必生发“奋斗的勇气”。

  作者用螺壳比喻安于写作或者局限于特定体裁的作家,他认为作家的生活应该开阔,不能偏于一隅,否则将丧失 “恢宏和舒展”。其实生活在“螺壳”中的作家几乎是不存在的,没有谁能够目不窥园地从事创作,总有琐事需要对付,总有苦闷需要排遣,生活就是不断击退麻烦过程,“聚精会神”、“心无杂念”等都是夸张的修辞,像福楼拜那样继承遗产隐居写作,调情的信也写得不少。把爱好变成工作,只不过徒然毁掉一个休闲的方式,作家所以写作,也许是非如此不得安逸,作品写成,快意一时,然后新的焦虑接踵而来,又得继续跋涉。这是枷锁,用功利心衡量,结论一定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庆幸旁人的见解干涉不了作家的心意,不然当代读者面临的问题将是何为经典,而非该读哪些经典。

  张炜是“记者型作家”,面壁虚构闭门造车或许也能写出反响热烈的作品,但“壮夫”有所不为。他的一位作家朋友希望获得读者的认可,但要违背写作伦理,也是宁可籍籍。“写作伦理”涵括万千,我比较留心的是语言的精确和诗意。“因为一切都是通过语言呈现的,一切都是通过语言抵达的,无尽的意味,神秘的造境,所有微妙东西”。或云,粗砺的语言也能迸发强烈的情感,激撞读者的心灵。我不怀疑,粗砺的语言也可以是精确的,诗意的缺席如不妨碍情绪的传导,精致的语言也用不着处处为营,占尽立锥之地。《古船》中兄弟连续几万字的辩论,就难称诗意的叙述,技法上也不足为道,但这不会削弱其穿透力。所有的金科玉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创作者必须自作主张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二):人之所以活了这么久

  作为张炜的晚辈,我深刻感受到他写出了很多值得晚辈认可的东西,虽然只是二三十年的代沟,很多旧生纪的作家由于习惯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在文字上只追求政治正确,到了风云变化的今天,他们的文字就只能压在箱底了,由此可见,评论一位作者的好坏,不能光看当时的风化,而要看其先世以及来世。

  张炜首部创作可以拟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那时侯阶级斗争为纲是主流,而张炜似乎并不厚重的文字,一定是归于香花毒草的,但是他能坚持,我想年青时还是有点狂躁的,随着肌体的老化,他的坚持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海边兔子有所思,其实只是借助于兔子的形象,写的是作家,以张炜这种高产的作家为代表新人,他们即使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是食草动物,但是凭着正义坚强就敢于与肉食动物相提并论,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勇气,而是实实在在的美丽眼镜兔之所以被路人所认同,如果只从表面上看戴眼镜就是文化人,我多半觉得很肤浅,也正是如此,那种眼镜后面折射出来的光,才是一种内心的凛然。

  张炜对于鲁迅的文学与革命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确鲁迅的作品很多写的都是辛亥革命,而这场革命有别于其它历史事件,是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封建王朝摧枯拉朽,也正是如此,新文化革命就以抛头露面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与张炜初步创作的年代有点类似,在政治唱主角,文艺唱配角的社会结构中,我们不可能指望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跳出三界外走出五行内。

  不仅对于我们心目中的“文学战将”,而且对于哲学界的神圣康德,张炜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局限性,当然这是一己之见,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但是目的强调多了,疏离了工具与途径,我们难免不陷入唯心主义的怪圈。理想主义,唯心主义自从上升为意识形态之后,就不是简单的理想,人可能都有理想,说得好听些是梦想,但是它自从形成主义之后,就会变成概念化的东西,就是从生命中抽离出来冷冰冰的东西,我们对于黑暗光明冷酷与热情,总是以为非此即彼,但实则上这只是你角度不同,决定你前景差异

  读了张炜,省却了我们对过去三四十年,特别改革开放岁月理解,对于急功近利的我们,不失为一种捷径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三):《海边兔子有所思》——善思者善行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很多短篇散文,视角新奇,见解独到,很多文章都很接近现实,将人们曲解的文化板直,批判社会的不足之处,劝警世人,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啊,就是这样啊!”的感叹共鸣,但文中又不全是批判,就如前两篇文章讲述着来自动物们的善意!下面是我对几篇感触较深的文章进行的解读:

  1、海边兔子有所思

  作者以“我”的视角来描述一群兔子的生活,我觉得实际上讲的是自己的作家生涯——眼镜兔!这是一只俊美、友爱、单纯、活泼的作家兔子,它的作品打动了森林中的万物。它写一切生活中小故事,也交了很多朋友,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便被它运用在了写作中,如果你也有一个作家朋友,你可能会在某天发现你成了它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虽然没有用你的名字,但你知道,它写的就是你——因为了解,所以生动充实!眼镜兔不用电脑,它会用笔记录它想记录的所有东西,因为用笔利于思考写文章不愿意写的冗长,会用最少的字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因为大家都很忙的,没空听你啰嗦!

  2、鸟之倔强幽默

  任何鸟儿嫉妒依赖自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小时候我曾让大人为我捉过一只麻雀,那时候什么都不怕,觉得它很可爱,我偷偷拿了各种粮食和水去喂它,大米小米还有很多谷子我都试过,但它都不吃,以前它明明还偷吃来着!等到长大以后才从各种文章和其他途径知道,若我继续关着它会让它死掉,还好最后爸爸让我放了它!作者笔下的鸟儿们都是鬼灵精,嘲笑作者的懒,也提醒他睡觉!作者养了一只受伤的鸟儿,伤养好后便舍不得了,鸟儿便撒娇,终究还是融入了长空!很多时候你认为的好心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好运,表达出来也就不一定是善意了!因此,做事之前先想想别人是否愿意!

  3、少年难忘狮子崖

  这是一篇访谈文,写的是狮子崖时期(大概40年前)的阶级斗争,现在的人看当时的事情总会觉得滑稽奇怪,那个时候的禁书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禁书了,只是那时候人们认为是毒害人们思想的书,但奇怪的是这些书有些还成了国外名著!我们常常从书中读到的碧海蓝天绿洲成片覆盖,并不荒芜的某座小岛,曾以为这些只是书上的描述罢了,但它们其实是存在过的,只是被人类自己毁掉了罢了!很多人说那时候的日子难过啊,今天与那时相比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谁又能说今天就比那时容易了呢?人只要活着就不会容易,只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压力,不同的压力却同样的难!人们总会为美好的过去而感动,但是现在才更重要,因为你能把握的只有今天!

  4、老太太

  “ 现代世界之现代,不在于楼之高大机器之奇巧,更不在于舞台喧嚣,而很可能在于其他:绿树下的安静书香满城,人们脸上的阳光微笑!”这是作者在老太太一文中的观点,很能让人产生共鸣!是啊,现在人们所追求的现代化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初心是什么样的?是让人生活的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却抑郁成疾?难道不应该是活的更快乐吗?现在的现代化不只是表面工程更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罢了!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四):用一颗单纯的诗心拥抱世界

  阅读是一种享受。各个时代的智者都已发现,获取知识愉悦最让人感到满足,也最为持久。随着年龄增长,在度过了生命黄金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加的活动为数不多。除了填字、拼图等益智类游戏,几乎没有能让你一个人玩起来,并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但阅读就不一样了,它既能平复你的焦躁心情,又能让你活得更加丰满优秀作品甚至能触动心灵、勾起回忆,令人感慨万端

  在散文随笔集《海边兔子有所思》中,张炜回忆十六七岁时创作《狮子崖》的情景:“我有一个少年文学伙伴住在一条河的西边,我到他那里去就要穿过一座座沙丘和一片杂树林子,过了河还要再走一段。我们酷爱文学,一有新作就要相互朗读。”

  读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自己年少时的情景。我有一个数学伙伴住在长江边的堤坝上,我去他那里要穿过两条街道和一片芦苇坡,来到城市边缘还要沿着江堤再走一段。他数学非常好,每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算是夜半更深,也不愿意耽搁,立刻就要去找他。寒来暑往,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积雪漫过脚踝,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我记得绵延起伏的芦苇坡,在月光下有些阴森恐怖,但只要心怀攻克难题的热忱,就没什么可怕的。

  后来,去外地读书,在网上和他继续保持联系。那时我爱上了文学,一有新作就第一时间发送给他。然后一颗心如怀揣小鹿般砰砰乱跳,期待他的头像跳出来,渴望听到一声他的赞许,那种感觉永远难忘。因为,那是年少时对知识对文学的挚爱,也是一颗年轻的心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渴望。

  张炜(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协主席)

  张炜成名已久,著作极多。作为一本很特别的散文随笔集,《海边兔子有所思》是张炜两年来的生活记录和文学记录。书中呈现出的思绪,有些属于特别的时段,有些则是长期滞留在张炜心中的。这些思绪能够帮助读者深入张炜复杂而神秘的精神世界,也为广大写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他的作品提供了一条捷径。

  张炜在书中写道:“如果一个写作者胡编乱造,就不如记录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更好。应该鼓励写作者多记录真实的事情,让人有所启发和参照。胡编乱造的东西让人格外烦腻,越是有人生阅历越是不能看。写虚构作品是极难的,除非有大把握大理由才可以动笔。而记录真实,一般来说只要诚实,说真话,文字生动通顺,会剪裁,也就可以。”

  十六岁之前,张炜一直生活在山东龙口,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那片土地。那里有无边的林子、无际的大海、星罗棋布的岛屿、飘渺的海雾,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所以,他的文字深沉而细腻,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自古以来,长篇巨制自有不朽之作,但散文也可以成为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短短四百字,却被后人誉为“文生于情,情生于境”的经典之作。《岳阳楼记》不过三百六十字,却代代传诵,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对后世影响深远。立足于理想,弘扬传统道德,充满人文关怀与哲思,可以见微知著发现真理,便是这些千古绝唱的共同特点。

  在我看来,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在于真情实感的表达。短短的几百上千字,或叙事、或抒情、或讲人生哲理。无论写的恬淡还是浓郁,无论高吭豪歌还是浅吟低唱,只要有一丝虚假掺杂在里面,立即会在读者的火眼金睛面前毕现。因此,描摹生活、抒写真情、追求真理的散文才备受青睐。

  时间流逝,虽然许多优秀作品会被变换的时空和品味剥去原有的味道,但敏感的读者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殊气息,以及作者强烈的情感力量。

  一个好作家有两颗心特别宝贵:一颗是童心,一颗是诗心。张炜说:“这两颗心永远不要离去才好,不然就写不好纯洁的、天真烂漫的故事,也写不好复杂的钩心斗角。用一颗单纯的诗心来拥抱这个世界,才能把世界的不同角落看得特别真切和深刻。”

  《海边兔子有所思》读后感(五):作为兔子的作家

  张炜最新的一部文集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海边兔子有所思》,看上去像一部童话,但讲的并不是儿童故事,而是正儿八经的文学观,书名竟如此稚气,这就有意思了。

  张炜是当代文学不可忽略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单看他出的许多大部头作品和一连串的获奖履历就知道没有必要再赘余重述。这样的作家讲文学,会是什么样子?两个字:朴素。

  在《海边兔子有所思》的序,张炜写道:“在作家这里,散文与随笔往往作为一份时间的存根,它们的质地或许有另一种朴素和真实。”纵观全书,这种朴素是张炜对文学观感的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又包含三个面向。

  首先,文学需要回到最基础的单位:语言。张炜认为文学作品之所以当得上“文学”两个字,前提是这些作品有语言上的标识,而文学批评的首要问题便是面对文本、分析语言。但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语言反映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观看事物的态度和角度。有的作者语言平实如邻家小语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有的作者笔锋疾迅有夏日积雨的瞬息万变。语言好坏很难用标准来衡量,除开基本的准确,特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作品的品质需要靠语言来呈现,而目下的许多作品悖离这个原则已经久矣,语言白如嚼蜡、累赘不当、甚至连基本的语文知识都没有,在张炜看来这些都不能称为文学。作者只在谈及经典时说到经典的语言特质,但不妨当做一个参考:“真正的经典总是具有表述上的准确和特异性,它精当而简练、不同凡响。”

  其次,作家需要有劳动者的品质。常说作家要善于观察生活,但是在张炜看来,这不够,作家要善于过生活。像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样,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保有一颗朴实、真挚的心,对事物保有热情。这同样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很多人对作家怀有误解,以为那是单纯依靠想象力的职业,实际并不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里的“洞明”和“练达”并非圆滑,而是了解人、了解生命,作家是书写生命的人,不懂人、不懂生活,就无从谈起创作,而这件事只能亲自去做。这大概就是张炜说,不愿人们把作家当成一份职业,而应该另有一份工作,想写的时候再动笔的意思。

  朴素的第三个含义是重视儿童文学以及以儿童文学为代表的真趣、质朴的叙述。张炜写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兔子作家》就是将作家生活和写作心得通过一只兔子写出来的故事。在《兔子作家》中,张炜表示过对朴素的重视:“朴素、节俭和真实,不随便奉承人,不说假话,这才是最好的习惯。”在《海边兔子有所思》中,他也反复提及儿童文学与朴素的关系:“儿童文学的深意,可能即在于它更靠近诗意,更贴近生命的原色。童心无限深邃,这里就指生命深处的质地。”这种质地不受后天的影响,尽可能地保留了本来面目,是本初之心,也是最朴素的心。儿童文学的基础是有趣、健康、清新,这样的故事即便拥有许多复杂的道理,却不以表达道理为基础,而是将感悟道理的任务交给了读者,由读者自己感悟,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会随着读者年龄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基于此,张炜不仅一次地表明“儿童文学不仅不是一种文学初步,而且还是整个文学的入口、基础,甚至是核心。”

  这三个面向都从“朴素”二字出发,朴素并不意味着语言素净或者内容平实,而是指书写的态度:要面对最基础的文学问题。这一观点一来是作者数十年从事创作不断淘洗出的经验,二来也有警示作用。语言不纯粹、写作追求流行、过分夸张的技巧运用对于市场来说也许是正常现象,但是对于真正热爱文学、阅读文学的读者来说却是灾难。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这个稚气的书名了。张炜自比那只学习写作的兔子,一路拜师、采访、认真面对自己和真实的生活,成功有时,跌倒亦有时,只是最后都要回到文学的原点上,思考如何写、写什么、为什么写,这样基本的问题。

  《海边兔子有所思》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张炜的创作谈,内容多以口语访谈实录为主,语言是再平常不过的,辑录虽说用心却也有地方重复了,读起来不够爽利,至于作者关于齐鲁文化、生活阅历的感言则是见仁见智,值得一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